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不等式课件

时间:2023-09-29

不等式课件(合集7篇)。

今日,笔者将为您带来关于"不等式课件"的精彩内容,希望您能经常关注我们的网站更新,以便能第一时间获得最新的信息。在上课前,准备充足的课堂教案和课件是必须的,这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任务。制作教案时,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将全程教学串联起来。

不等式课件 篇1

概念: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以及能在数轴上表示简单不等式的解集、

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等关系,也存在大量的不等关系、本节课从生活实际出发导入常见行程问题的不等关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再通过对实例的进一步深入分析与探索,引出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解不等式几个概念、前面学过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通过类比教学、不等式、不等式的解、解不等式几个概念不难理解、但是对于初学者而言,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又进行数形结合,用数轴来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这样直观形象的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对理解不等式的解集有很大的帮助、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在数轴上、

2、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理解不等式的解是解集中的某一个元素,而解集是所有解组成的一个集合、

4、达成目标4的标志是: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数形结合的又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学习不等式的一种重要工具、操作时,要掌握好“两定”:一是定界点,一般在数轴上只标出原点和界点即可,边界点含于解集中用实心圆点,或者用空心圆点;二是定方向,小于向左,大于向右、

本节课实质是一节概念课,对于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以及解不等式可通过类比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类比教学,学生不难理解,但是对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以及在数轴上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课前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演示:两个体重相同的孩子正在跷跷板上做游戏,现在换了一个大人上去,跷跷板发生了倾斜,游戏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创设情境,从“等”过渡到“不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问题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A地50km,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然后小组反馈交流结果、

最后,老师将小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学生没有讨论出来的思路老师进行补充)

不等式课件 篇2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课件

教学目标:

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生活中的不等量关系,理解不等式的概念,知道什么是不等式的解,为以后学习不等式的解法奠定基础.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和探索,得到生活中不等量的关系.

2.通过理解得到不等式的概念,从而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中数量的分析、抽象过程,体会现实中有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

3.了解不等式的意义,知道不等式是用来刻画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的.

4.知道什么是不等式的解.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分析具体事例,从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中得到不等量关系.

2.引导并帮助学生列出不等式,分析不等式的成立条件.

3.通过分析、抽象得到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式的解的概念.

4.通过习题巩固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分析和抽象过程使他们体会现实中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然后从而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学习,体会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使学生获得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3.通过联系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通过创设问题串,让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归纳、整理,尝试对有理数进行分类,然后体验教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式的解的概念.

难点:对文字表述的数量关系能列出不等式.

教学突破:由于学生在以前已经对数量的大小关系和含数字的不等式有所了解,但还没有接触过含未知数的不等式,在学生分析问题的时候注意引入现实中大量存在的数量间的不等关系,研究它们的变化规律,使学生知道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便之处.在本节的教学中能够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适当地渗透变量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其中的函数思想,并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解与方程的解之间的区别.在处理本节难点时指导学生练习有理数和代数式的知识,准确“译出”不等式.

教学过程:

一.研究问题:

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可少收1元.某班有27名少先队员去世公园进行活动.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了27张票时,爱动脑的李敏同纪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30张票.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只有27个人,买30张票,岂不浪费吗?

那么,究竟李敏的提议对不对呢?是不是真的浪费呢

二.新课探究:

分析上面的问题:设有x人要进世纪公园,①若x≥30,应该如何买票?②若x

结论:至少要有多少人进公园时,买30张票才合算?

概括:1、不等式的定义: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不等式用符号>,

2、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3、不等式的分类:⑴恒不等式:-71+4,a+2>a+1.

⑵条件不等式:x+3>6,a+2>3,y-3>-5.

三、基础训练.

例1、用不等式表示:⑴a是正数;⑵b不是负数;⑶c是非负数;⑷x的平方是非负数;⑸x的一半小于-1;⑹y与4的和不小于3.

注:⑴不等式表示代数式之间的不相等关系,与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相对应;

⑵研究不等关系列不等式的重点是抓关键词,弄清不等关系.

例2、用不等式表示:⑴a与1的和是正数;⑵x的2倍与y的3倍的差是非负数;⑶x的2倍与1的和大于—1;⑷a的一半与4的差的绝对值不小于a.

例3、当x=2时,不等式x-1

注:⑴检验字母的值能否使不等式成立,只要代入不等式的左右两边,如果符合不等号所表示的关系,就成立,否则就不成立.⑵代入法是检验不等式的解的重要方法.

学生练习:课本P42练习1、2、3.

四、能力拓展

学校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某电影院票价每张12元,50人以上(含50人)的团体票可享受8折优惠,现有45名学生一起到电影院看电影,为享受8折优惠,必须按50人购团体票.

⑴请问他们购买团体票是否比不打折而按45人购票便宜;

⑵若学生到该电影院人数不足50人,应至少有多少人买团体票比不打折而按实际人数购票便宜.

解:⑴按实际45人购票需付钱_________ 元,然后如果按50人购买团体票则需付钱50×12×80%=480元,所以购买团体票便宜.

⑵设有x人到电影院观看电影,当x_____时,按实际人数买票______张,需付款_______元,而按团体票购票需付款________元,如果买团体票合算,那么应有不等式________________,

由①得,当x=45时,上式成立,让我们再取一些数据试一试,将结果填入下表:

x12x比较480与12x的大小48

由上表可见,至少要__________人时进电影院,购团体票才合算.

五、小结:

⑴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的'解.

⑵对实际问题中探索得到的不等式的解,然后不仅要满足数学式子,而且要注意实际意义.

六、作业课本P42习题8.1第1、2、3题.

补充题:

1.用不等式表示:

(1)与1的和是正数;(2)的与的的差是非负数;

(3)的2倍与1的和大于3;(4)的一半与4的差的绝对值不小于.

(5)的2倍减去1不小于与3的和;(6)与的平方和是非负数;

(7)的2倍加上3的和大于-2且小于4;(8)减去5的差的绝对值不大于

2.小李和小张决定把省下的零用钱存起来.这个月小李存了168元,然后小张存了85元.下个月开始小李每月存16元,小张每月存25元.问几个月后小张的存款数能超过小李?(试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并参照教科书中问题1的探索,找出所列不等式的解)

3.某公司在甲、乙两座仓库分别有农用车12辆和6辆,现需要调往A县10辆,调往B县8辆,已知从甲仓库调运一辆农用车到A县和B县的运费分别为40元和80元,然后从乙仓库调运一辆农用车到A县和B县的运费分别为30元和50元,(1)设从乙仓库调往A县农用车辆,用含的代数式表示总运费W元;(2)请你用尝试的方法,探求总运费不超过900元,共有几种调运方案?你能否求出总运费最低的调运方案.

不等式课件 篇3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主要分四块内容进行说课:教材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法指导;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第九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是继方程后的又一种代数形式,继承了方程的有关思想,并实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进一步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有着及其重大的作用。

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的目标:

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类比的思想来探索新知的能力,扩充和完善不等式的性质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猜想与归纳的思维方式,体会类比思想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是本节课的中心,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所以我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不等式三个基本性质的学习以及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本节课的难点是用不等式的性质化简。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

本节课在性质讲解中我采取探索式教学方法,即采取观察猜测---直观验证---托盘实验---得出性质。使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为了突破学生对不等式性质应用的困难,采取了类比操作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来设置教学。整节课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

三、学法指导:

鉴于七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比较薄弱,应以激励的原则进行有效的教学。鼓励学生一种类型的题多练,并及时引导学生用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

例题讲解采取数形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树立“转化”的数学思想。充分复习旧知识,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教师活动:注意强调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除数不为0)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6>2,6×5____2×5,6×(-5)____2×(-5)

(4)–2(-2)×6____3×6,(-2)×(-6)____3×(-6)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两个(或几个)学生回答问题,由其他学生判断正误.

设置上述习题是为了温故而知新,为学习本节内容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呢?研究时要与等式的性质进行对比,大家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实质是移项法则),请同学们观察①②题,并猜想出不等式的性质.

教师活动:及时纠正学生叙述中出现的`问题,特别强调指出:“仍是不等式”包括两种情况,说法不确切,一定要改为“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或者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不等式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对比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的性质(强调所乘的数可正、可负、也可为0)请大家思考,不等式类似的性质会怎样?

学生活动:观察③④题,并将题中的5换成2,-5换成一2,按题的要求再做一遍,并猜想讨论出结论.

观察时,引导学生注意不等号的方向,用彩色粉笔标出来,并设疑“原因何在?”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呢?为什么?

师生活动:由学生概括总结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同时教师板书.

不等式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师生活动:将不等式-2<3两边都加上7,-9,两边都乘3,-3试一试,进一步验证上面得出的三条结论.

学生活动:看课本第124页有关不等式性质的叙述,理解字句并默记.

实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实质上是对不等式两边进行“+”、“-”、“×”、“÷”四则运算,当进行“+”、“-”法时,不等号方向不变;当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时,不等号方向不变;只有当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才改变.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出答案,教师订正,并强调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请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解答下面习题.

例1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列不等式并用数轴表示解集.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然后一个(或几个)学生回答结果.

教师板书(1)(2)题解题过程.(3)(4)题由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定两个学生板演,然后师生共同判断板演是否正确.

解题时要引导学生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路进行对比,并将原题与或对照,看用哪条性质能达到题目要求,要强调每步的理论依据,尤其要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质3与基本性质2的区别,解题时书写要规范.【教法说明】要让学生明白推理要有依据,以后作类似的练习时,都写出根据,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重点:

(1)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尤其是性质3.

(2)能正确应用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

不等式课件 篇4

初中的数学内容较小学教学内容更系统和深入,涉及面更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打下厚实的基础,以利于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首先应该摆正师生关系,在中国的教育当中一直强调着“师道尊严”。教师在课堂上一般都是居高而上,普遍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埋头“消化”教师讲的知识点。教师掌握着上课的节奏,这样学生显得很被动。在初中不等式教学当中涉及很多的知识点,学生仅仅知道一些公式而不会运用是教学的一种失败。基础知识在教学当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等式的解题方式多样,内容丰富,技巧性较强并且要依据题设、题的结构特点、内在联系、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就要熟悉解题中的推理思维,需要掌握相应的步骤、技巧和语言特点。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学生有夯实的基础之上的。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的话,在解不等式题时就步履维艰。 夯实的基础来源于学生对不等式概念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概念的形成有一个从具体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过程。对不等式抽象概念的教学,更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和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数学的概念也是数学命题、数学推理的基础,学生学习不等式知识点也是从概念的学习开始的。所以在不等式教学探究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基础。

提高初中数学不等式教学效果,首先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精神,通过寻求不同思维达到解题效果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对数学不等式知识进行探究,通过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以帮助学生完成更深入地数学知识探究。

同时初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的学习对学生归纳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灵活使用概念能够帮助学生熟练地运用数学知识,对不等式这一章节知识点的掌握归纳和整理进行综合的运用从而能够成功地解题。例如,在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当中:解关于x的不等式2+a0时,解集是;(2)当-2≤a

要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要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后再思考、讨论的余地,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就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同时也趣味化,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到:在很多情况下,正是由于问题或困难的存在才使得合作学习显得更为必要,每节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依据导学提纲预习本节内容,要求将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在笔记本的主要区域,课前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中解决,课堂中未弄明白的问题课后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请教老师,实现真正的“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没有问题就寻找问题,鼓励引导学生在同桌、临桌之间相互探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更多地鼓励学生独立审题、合作探讨,把问题分析留给自己。这种做法的出发点就是避免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当然,他们归纳基本步骤和要点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施以援手。

学校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要善待每一名学生,做他们关怀体贴、博学多才的朋友,做他们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亲其师而信其道”“厌其师而弃其道”,平等、尊重、倾听、感染、善待理解每一名学生,这是为师的底线和基本原则,而高素质、时代感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正逐渐成为学生欣赏崇拜的对象。

现在,学生正从“学会”变为“会学”,教师正从“讲”师变为“导师”,课堂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正逐步形成。总而言之,为了在课堂上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我们在课外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学术功底是根基,必须扎实牢靠并不断更新;教学技巧是手段,必须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师生互动是平台,必须师生双方融洽和谐、平等对话。

在农村中学,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多学生缺少关爱,特别是情感方面的.这时,作为教师,就应该拿出我们的爱心,去关心和帮助这些学生,这时学生和你亲近了,对你所教的科目也就产生了兴趣,成绩自然而然就上去了.如果你对学生不闻不问的,甚至还去打击,那么这些学生肯定就会对你抱有成见,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就会大幅度下降.

如果我们教师照搬课文来进行教学,那么相对来说肯定是枯燥的,无趣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感觉无味,自然就提不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我们教师要将课本的知识尽量转化为有趣的问题或者活动来进行教学.比如,在研究“视图”时,可引入游戏.在讲台上放一个物体,然后将学生分为几个组,并让这几个组从不同的方位去观察它,并将自己看到的几何图形画出来.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初中生都是一帮15岁左右的小孩,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的,对很多事物都会很感兴趣.所以针对这一特殊心理特征,我们教师可以大胆地创设一些使学生产生强烈好奇心的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给你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六十次后有多高?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告诉他们结果,这时学生会觉得非常好奇、非常惊讶(因为他们想不到会有教师说的那么高),这样学生对学习乘方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都应具备目的性、新异性和适度的障碍性,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保持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也是产生学习动机的主观原因。从心理学上来说,兴趣可以使感官和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学习中高度注意,使感知清晰,想象活跃.记忆牢固,能抑制疲劳,产生愉快情绪,能以最佳心态获取信息。学生一旦有了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就会积极地去实践,这对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小学生每接触一种新生事物,都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适当引导,就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用校园环境情景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纷纷投入了角的认识这一知识的学习之中,他们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角,对角有了深刻的认识。之后,我又把枯燥的数学习题编成一个个故事,把学生带入快乐的情境中,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探索角的有关知识,进一步理解了角的含义,这样不但引发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增加了记忆能力。

习题,看似平常的知识,殊不知在习题中隐含着扩展数学功能的作用。在解答习题时,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得以形成,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也得到发展。首先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创新思维能打破习惯程序而赋予开拓意识。因此,在处理教材习题时,应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进行联想,使思维更加活跃。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圆柱表面积计算时便遇到了这样一道习题“有一个由圆柱体和长方体组成的路灯座,长方体长12厘米、宽16厘米、高12厘米。圆柱底面直径是12厘米、高55厘米。

要将这个路灯座漆上白色的油漆,要漆多少平方米?(上面是长方体,下面是圆柱体)”在引导学生弄明白题意后,便让他们独立思考。学生感到很难,便向我摇头示意。这时,我便把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和圆柱体发给学生,让他们摆一摆,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找到了解题办法。可是,这些解题方法对于中下等的学生理解起来还是困难重重。针对这种现象,我又提示大家,能不能找到什么规律?学生们再次进行研究性学习,经过讨论,他们把这道题的解法列成了公式型,即:路灯座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积。看来,一道题中蕴藏着多种解题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发散自己的思维,找到解题的办法,给思维插上翅膀,使学习效率倍增。

不等式课件 篇5

(一)复习提问: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二)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问题:现有两根木条a和b,a长10cm,b长3cm.如果要再找一根木条c,用这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框,那么对木条c的长度有什么要求?

注:这个问题是本节的'引入问题,三角形木框的形状不唯一确定,只要能成为三角形即可.

探究:用三根长度分别为14cm,9cm,6cm的木条c1,c2,c3分别试试,其中哪根木条能与木条a和b一起钉成三角形木框?

可以发现,当木条a和b的长度确定后,木条c太长或太短,都不能与a和b一起钉成三角形.

由于“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设木条c长xcm,则x必须同时满足不等式x10+3①和x10-3②

注:木条c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ca+b,ca-b.

类似于方程组,把这两个不等式合起来,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记作注:这里并未正式给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下定义,只是说这两个不等式合起来,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实际上,两个或更多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合起来,都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类比方程组的解,怎样确定不等式组中x的可取值的范围呢?

不等式组中的各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组中x可以取值的范围.

注:这里还未正式出现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但已点出各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不等式组中未知数的可取值范围.

由不等式①解得x13.

由不等式②解得x7.

从图9.3—2容易看出,x可以取值的范围为713.

注: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形象地认识公共部分.这个公共部分是两端有界的开区间.

这就是说,当木条c比7cm长并且比13cm短时,它能与木条a和b一起钉成三角形木框.

一般地,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就是求它的解集.

注:这里正式给出不等式组的解集以及解不等式组的定义13.注: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形象地认识公共部分.这个公共部分是两端有界的开区间.这就是说,当木条c比7cm长并且比13cm短时,它能与木条a和b一起钉成三角形木框.一般地,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就是求它的解集.注:这里正式给出不等式组的解集以及解不等式组的定义。

不等式课件 篇6

教学重点: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尤其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变形.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从具体上升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具体的练习,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设计说明:设置以下习题是为了温故而知新,为学习本节内容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2、什么是不等式?

3、用“>”或“<”填空.

(教学说明: 复习等式的基本性质后学生自然会联想到,不等式是否有与等式相类似的性质,从而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接着问题3为学生探究不等式的性质提供了载体,通过观察,寻找规律,得出不等式的性质.)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合作交流,通过充分讨论,类比等式性质得出不等式的性质.

观察时,引导学生注意不等号的方向,通过(1)题学生容易得出不等式性质1:

不等式基本性质1 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比较(2)、(3)题,注意观察不等号方向,并思考不等号方向的改变与什么有关?由学生概括总结,教师补充完善得出:

不等式基本性质2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基本性质3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通过PPT用图形演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有传递性吗?

【学生通过讨论能够比较容易得出结论:不等式有对称性,但要注意其不等号方向的`变化;不等式也有传递性,但要注意的是同向传递性。】

三、巩固训练,熟练技能:

1、(1) a - 3____b - 3;

(3) 0.1a____0.1b;

(5) 2a+3____2b+3;

【本题目采用提问的方式,因为内容相对简单,所以可以迅速得到结论。要让提问者说清楚答案,并说明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几来进行判定的。】

(1)因为7.5>5.7,所以-7.5<-5.7;

(2)因为a+8>4,所以a>-4;

(3)因为4a>4b,所以a>b;

(4)因为-1>-2,所以-a-1>-a-2;

(5)因为3>2,所以3a>2a.

【学生口答,并说明为什么。本题重点是第5小题,要引导学生总结出a的取值会影响到答案。当a>0时,3a>2a.(不等式基本性质2)

当 a=0时,3a=2a.当a<0时,3a<2a.(不等式基本性质3) 】

学生自己完成以下题目,之后进行集体讲解。

(1)如果x-5>-1,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x>4

(2)如果-2x>3,那么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X=______

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所学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具体内容。

不等式课件 篇7

一、说教材

(一)、地位与作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不等关系,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关于它的学习是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基础,它是学生以后顺利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的重要理论依据,是学生后继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技能。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力目标:能准确运用不等式的三条性质将不等式变形、化简,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并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发现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

二、说学法: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法:启发式的讲解法。

四、说程序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shifanwen/115405.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