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初中物理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优秀教学设计集锦7篇。

相信我们大家都是有读过一些范文的,多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是有很大好处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去记录重要的事情。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优秀教学设计集锦7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优秀教学设计(篇1)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以及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利用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波的形式传传播的。

3、声速与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

三、教学难点:

教师准备:课件,音叉,盛有水的玻璃水槽,用线悬挂着的乒乓球,小闹钟,带抽气机的玻璃罩和底座等。

(1)、课前教师用课件播放乐曲,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观看生活中常见的某些声音图片,倾听几种动物的叫声。把学生引入声的世界,从而产生兴趣,引导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就声现象提出自己想知道的一些问题,然后师选出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探究学习。

1、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随手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

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请体会感觉。

思考:①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②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活动:用随手的器材研究如何发声,教师参与讨论。然后教师请学生代表上台表演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赞赏和鼓励。并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觉。

演示:用小锤轻敲音叉,听到声音,却看不见音叉振动,用悬挂的小球接触它,现象是什么?再用手握住音叉,又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用握音叉时有什么感觉?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从上述事例中你能否总结出一种“验证难以觉察的物体振动”的方法?

2、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物体发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

3、交流: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比较奇特的发声是什么物体振动产生的?

情景创设:医生的听诊器,心脏跳动或者肺部的声音是靠什么传到人耳中的?

做个最简单的小实验验证一下你的猜想。就用我们的课桌当做传声物。这个实验需要提供什么条件?

活动:两个学生合作,一个学生轻敲桌面,另一个学生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感受听到的声音。再把两张桌子分开一条缝,进行实验,前后对比。

从以上的活动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固体可以传声)你还可以想出其他的生活事例或者实验方案来支持固体可以传声这个观点?(让学生举例,例如小学里曾经制作的土电话等。)

讨论:你能否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来体验一下?如果你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你能否举一些生活事例来证明你的观点?

1、听到铃声;

2、听到人的说话声;

3、听见脚步声;等等。

进一步猜想:如果连空气都没有呢?声音能不能传播呢?为了证明这个猜想,最好做实验试一试。

联想:想一想这个实验怎样做?怎样实现没有空气的状态?学生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需要提供一个真空的环境,然后把一个发声体(例如小闹表)放入这样的环境里,前后对比。

(1)抽去空气前和抽气后铃声的对比。

(2)抽气后再放人气体,两种情况铃声的对比。及时纠正猜想的谬误,最好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正确结论。

引导:对声音的传播,能不能用你自己的语言归纳一下。学生:声音传播需要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传播声音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学生实验:用铅笔不断地点击水面,你会看见什么?(一圈圈的水波,而且不断地向四周扩散)

那么空气中是否也有类似情形呢?让生自学课本世纪15页第一自然段。知道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问题:在一根空的长铁管的一头敲一下,在另一头可以听到几次声音?如果要想在另一头听到三次敲击声,你该怎么做?

学生思考并回答。在思考的过程中体会传声速度与传播时间的关系。

说明声速不仅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初中物理优秀教学设计(篇2)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同时也需要符合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以下是一些可能适用于人教版初中物理的优秀教学设计:

1. 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设计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研究方法,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因此,教学设计中可以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理现象和规律。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力学实验、电学实验、热学实验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方式,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2. 以探究为主的教学设计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探究为主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探究的方式,发现和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因此,教学设计中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发现物理现象和规律。例如,可以设计一些物理探究实验,让学生探究物体的运动、光的反射和折射、电磁感应等物理现象,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 以学习策略为主的教学设计

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中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关键。因此,教学设计中可以设计一些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问题导向学习等学习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

4. 以课程整合为主的教学设计

物理学科是一门整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需要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因此,教学设计中可以设计一些课程整合,让学生通过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例如,可以设计一些物理学科综合实验、物理学科综合探究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

以上是一些可能适用于人教版初中物理的优秀教学设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初中物理优秀教学设计(篇3)

课程标准: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了解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1.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简单地描述所观察到的发声体的共同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对比和概括能力。

2.通过声传播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在观察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初步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1.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在声的广袤空间中,声音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情感,通过声音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

2.使学生初步领略声音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起对声音的好奇,激发求知的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3.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

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是这一节的重点。

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是本节的难点。

2.演示实验器材:广口瓶、橡皮塞、抽气机,电子发声体,土电话、吉他等。

在教室内播放悠扬的音乐。

欣赏音乐、琴诗,陶冶情操。

1.用多媒体展示多种声音。

观察画面与聆听相关的声音。

让学生对耳濡目染的声现象产生研究的兴趣。

深入思考,进行猜想。

让学生知道声音是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观察图后让学生思考、讨论一些问题,把学生带入声的世界,在讨论中切入本节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进行实验探究:让音叉、鼓、锣等发声,并观察声音产生伴随的现象。

在老师的鼓励、引导下,学生合作探究,直接观察和触摸感受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引导学生讨论。

2.让学生试一试:敲一下鼓(或音叉、锣),马上用手按住鼓面会发生什么现象?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进一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培养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结论。

通过观察、体验与对比、概括,建立声音和振动的关系。

4.介绍弦乐器和管乐器:弹奏吉他、展示自制管乐器,并播放使用自制管乐器演奏视频。

让学生在发出声音的同时,用手捂住自己的声带处,再次感受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巩固和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现象。

1.提出问题:我在这说话,我的声带在这振动,声音怎么传到你的耳朵里了?

2.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空气,你还能听到我讲话的声音吗?

深入思考和联想。

让学生提出猜想,引导他们提出证明猜测正确性的方法。

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探究,让学生初步认识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通过根据已有的知识对传声的原因,进行猜测和讨论。

广口瓶内发生器声音的变化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传播。

5.演示实验并得出结论:声音可以液体中传播。欣赏《小儿垂钓》和“水上芭蕾”。

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观察与思考。

提高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学生轻敲桌子一端,耳朵贴近桌面另一端听声音。

探究固体传声,初步感悟科学探究。

7.试用“土电话”,强化固体可以传声。

让一学生“接听土电话”并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发言。

初步培养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实质的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8.归纳结论: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综合、归纳,举手发言。

系统总结规律。

观察与思考。

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学生阅读课文(第38页),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并总结规律。

思考、交流,谈收获、体会等。

通过合作、交流,及时小结,让知识系统化。

阅读、思考,举手答题。

一、声音的产生(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真空不能传声。

初中物理优秀教学设计(篇4)

1.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

2.1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2.2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师】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填空: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物体发声时,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1.通过如下活动:用手指感受讲话时喉头的振动、观看小纸片在播音的扬声器里跳动、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向小玻璃管吹气发出声音,提问:发声的物体可以有哪些?

2.通过了解蜜蜂、蝉等昆虫的发声情况,提问:物体发声的方式可以有哪些?

学生讨论结果:有的动物依靠翅膀振动发声,有的动物依靠鸣膜发声.

在刚我们的活动讨论中,学生们应该也感受到了声音及声音的传播就在我们生活中,那么接下来在归纳物体发声时的规律时,要注意观察物体发声时物体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振动.

2.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C)

完成下列填空:

1.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2.真空不能传声.

完成下列实验:(1)“土电话”实验(如下图所示),(2)“真空铃”实验,(3)教材上第29页的想想做做.

提问:①在土电话实验中,声音是通过什么物质传播的;②在真空铃实验中,随着抽气的进行,声音大小怎样变化?再让空气进入容器中,声音大小又怎样变化?说明什么问题?③拉开课桌后,声音大小如何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答:①固体(或线)②声音先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③声音变小,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2.从“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们可以观察到水波的形成和传播(如图),那么类似于水波,声在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呢?

1.在进行真空铃实验进行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时候,要帮助学生理解理想化推理实验方法的运用.

2.声波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利用水波不仅可以较好的理解声波,同时还要让学生接受类比法这一科学实验方法的熏陶.

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C)

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1次敲击声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填空:

1.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

分析下列小资料,讨论声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形成开展横向对比、纵向对比得出结论的能力,如对不同温度下空气中声速进行对比,对同一温度下不同介质中声速进行对比,从而可以得出多个结论.

2.在对比得出结论时,还应注意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实验方法的运用.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_振动_______ ,人耳能听到的鼓声,是由___鼓皮的振动____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停止敲击后立即用手轻触鼓面发现它在__振动_____,按住鼓面则___停止____发声.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初中物理优秀教学设计(篇5)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欧姆定律,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自己找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2)通过图象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利用图象分析,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2)结合欧姆的故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活动探究。

2、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教学难点】

探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活动中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评估

【教学器材】

每组配:额定电压为1.5V的干电池3节、导线若干、开关(1个),电流表和电压表(各1个),滑动变阻器(1个)、电阻3个(5Ω、10Ω、20Ω)

【课前准备】

1、观察一些电器上的铬牌。

2、复习电流电压和电阻,进一步熟悉它们的定义、单位和测量工具。

3、上网查找有关欧姆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阶段

与时间分配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说明

引入新课

活动一 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给你一个小灯泡(额定电压3.8V),三个阻值不同的电阻,干电池3节,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怎样让小灯泡发出不同亮度的光来。

发现并提出问题:灯泡的亮度为什么会改变?(留言版)

分组汇报:你是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改变了灯泡的亮度?(留言版)

注意:学生可以在网页的求助站中寻找帮助

学生回答:更换电池或改变电路中的电阻。

问:这说明了什么?(留言版)

分析各种现象引导学生知道改变电池的电压。

和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发现问题

让学生成为发现者而不是观察者

电路设计

完成活动“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猜想与假设】1电路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2电路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关系?(留言版)

【实验设计】

怎样来研究电压和电阻对电流的影响?应用什么方法?如何控制变量?(留言版)

(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要控制电阻不变)

(要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要控制电压不变)

(活动1)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设计电路1:

设计电路2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讨论热烈,想出了两种改变电流大小的方法

初中物理优秀教学设计(篇6)

本节课由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引入光的反射现象,然后转入研究光的反射纪律,通过考试考试分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并指出光发生反射光阴路是可逆的.随后引见了光的两类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同时申明我们能从不合标的目标看到物体反是因为漫反射的启事.本节进修的沉点是理解光的反射定律,难点是准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及通过考试考试分结出反射纪律.

初外物理教案向学生引见书67页的考试考试器材,并引见根基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正在纸板上垂曲插入几根牙签如图5-2-3,指点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标的目标无什么特点?随后将纸板随便弯合,如图5-2-4,那时学生会看到法线不再平行,指点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标的目标无什么特点?由此引入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学生猜想并设想考试考试(可超出书上所给的器材)

教学设想示例

1)光线垂曲射到镜面上,入射角和反射角各等于几多?

问题引入

3)通过考试考试协帮学生对光路可逆的理解.

2.光发生反射光阴路可逆.

一、引入新课

考试考试外,边演示,边引见名词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随后板书光路图,如图5-2-1,并标收支射角、反射角的度数.

准备两块小镜女.用软纸片做两个曲角弯头方筒或方筒,曲径比小镜女稍大.正在纸筒的两曲角处各开一个45度的斜口,将两面小镜女相对插入斜口内(如图5-2-16所示),用纸条粘好,把两个曲角筒套正在一路,即成一个简单的潜望镜.

为什么我们既能看到发光的物体又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如正在遮盖门窗的教室内,打开电灯,我们不只能看到发光的电灯,同时还能看到桌椅、墙壁、同窗及四周一切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那是什么启事?从而引出“反射”的概念,还可举例我们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光,但它不是光流,无人说坐正在地球上看地球就像一个大月亮.引入反射后,可进一步引入“反射光”和“入射光”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光线的反射从命什么纪律?引入新课教学.

1.光的反射定律

探究勾当

体例2:从反射面入手分析

教具:画无角度的可合叠的白色软纸板、一面镜女、两个光流、一驰白纸、大头针(或牙签)、铅笔、曲尺

2)入射光取界面夹角60°,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入射光线取反射光线夹角多大?

体例1:演示考试考试分结纪律,按照书67页考试考试进行教学.

初中物理教案初外物理 物理教案-电路图 教案,让学生清晰的看到反射光线取入射光线的关系,对学生分结光的反射定律很主要.虽然误差不成避免,但因为要获得定量的角度关系,阿谁考试考试的切确度很是主要,做好阿谁考试考试能为学生分结反射定律奠基无害的根本.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一束光射向镜面,反射光线的位放若何确定?(可提醒学生从空间到平面的思绪)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放关系若何确定?反射角的大小取入射角的大小关系若何确定?

初中物理优秀教学设计(篇7)

教学目的: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熟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离原理。

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本p31带?的文字,提问:同学门是不是都听见了?他朗读的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他的声音是怎样钻进每个人的耳朵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过程,学习声现象的基本知识。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起就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千千万万的声音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

举例:讲话发声是声带在振动、吹口哨、打雷是空气在振动、打鼓时看到鼓皮在振动………

音叉发声,溅起水花。

学生讨论,老师归纳总结: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声,只不过有些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人耳听不到。(听不到的`不一定是不存在的)

提问:振动就会发声,发声就一定有振动,那如果振动停止,声音会怎样呢?

举例:老师讲课,每个同学都听得见,声音是怎样传到你们的耳朵的呢?

声音能通过空气传播,物理教案《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提问:除了空气可以传声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以传声?

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提问:如果没有气体,也没有液体和固体,没有介质,还能不能传播声音?

没有介质不能传声,即真空不能传声。

得出结论:一般而言,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快,在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快

一般空气中,如无另外说明,都认为声速是340m/s。

练习题:铁道游击队队员卧轨听火车,如离火车距离为s,问能听到几个声音,声音

老师讲课,为什么没有听到回声?

回声存在并被听到,只是人耳不能区分---和原声时间间隔太短。

组织学生计算听到回声的最短距离:

六、思考题:一小车以40m/s速度向山脚行驶,在某地按了下喇叭,1s后听到回声,问小车按喇叭时离山脚多远?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1.声音靠介质(任何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

1.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听到回声条件:0.1s以上,17米)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shifanwen/129380.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