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于丹观后感

时间:2024-03-04

于丹观后感(范文十篇)。

经过筛选汇总教师范文大全编辑为你整理了“于丹观后感”的相关文章,您是不是想学习作品名的观后感的写法?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部自己最喜欢的电影,我们拥有独立的个体与思维,在观看过程中不断产生思绪的火花。观后感可作为我们对作品深入挖掘和评价的工具和手段,感谢你的阅读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带给你幸福并请与你的旅伴分享!

于丹观后感 篇1

于丹讲座观后感

天南小学五年六班田雪寒

今天,我看了于丹教授的讲座。于教授在讲座中讲了几个小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

故事一:红高粱的故事。有一个叫刘黑子的土匪,平日里打家劫舍伤了很多人命。虽然他是这样一个犯罪的土匪,但在他的村子里被称为大孝子,这是为什么?

刘黑子靠着打家劫舍变成了有钱人,为了让一生穷苦的母亲在村民面前风光一回,就把村民都召集到一起,让自己的母亲打扮一新坐上轿子,但又怕村民看到自己母亲的大脚便用布帘遮住了母亲的脚。可谁知母亲扯下布帘下了轿子,当众教训起刘黑子:“你嫌我脚大是不是?

我告诉你,是这两只脚把你拉上来的。如果不是因为这两只脚,你今天可以拥有?”刘黑子听了羞愧难当,在全村人的面前恭恭敬敬给母亲跪下来磕头忏悔……莫论这个土匪曾经多么穷凶极恶死有余辜,但这种对母亲的敬重和感恩之心,就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故事二:是于教授和自己女儿的故事。于教授经常带这个女儿去单位。很长一段时间后,她女儿和单位里的许多人都很熟悉。

教学单元里有一台魔术幻灯机。这台机器的起动装置是自行车。只要转动自行车踏板,幻灯片就会自动****。我女儿对这台机器很感兴趣,所以她想和同学们分享这件有趣的事。她问教授能否让她的同学一起参观这台机器。在得到于教授所在单位负责任的许可后,我女儿带着一大群孩子来看了这台机器。学生们也对此感兴趣。但没想到其中一个在骑自行车时操作不当。机器坏了,卡住了。

之后,于教授让女儿去找单位负责人道歉。但这时,女儿却说:机器不是她弄坏的。你为什么要她道歉?

于教授便教育自己的女儿:机器虽然不是她弄坏的,但弄坏机器的人却是她带来的。所以她是这起事件的主要负责人。

所以这个歉她必须亲自去道。即使道歉是没有人愿意做的事,有时我们也要承担自己的责任。既然事情是由我引起的,我有责任承担后果。听了于教授的话,女儿虽然很尴尬,但还是低着头带着同学去找主任道歉。

独立自主、敢于承担责任是一种美德。我们也要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敢于承担错误,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讲座看完了,心却久久不能平静。通过于丹教授的讲座我知道了我要学***光是文化知识,还要学***。做一个懂得感恩、负责、尊老爱幼、光明磊落的人。

于丹教授,谢谢您!

于丹观后感 篇2

《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观后感

沙坡小学三一班齐雨滢

我是周日才知道老师布置给孩子的作业,看陕西四套的《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节目,我只能通过网络查到该节目,已经是晚上21:00了,于丹老师结合实例,深入浅出的讲解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同时也让我对孩子的所作所为进行了了深刻地反思。讲座的主要内容是:

关于家长如何对自己地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怎样将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一个知书达理,有责任感的人。这里提到了具有普遍现象的隔辈教育,也有大家比较关心的课外辅导班的方面,更有如何让孩子感受来自家庭的爱,可以说,囊括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其中,于丹老师通过一件小事培养孩子责任感的做法最大动了我。

一般人看来,这件事本不关孩子的事,可于丹老师目光犀利,发觉这正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一个契机,顺势对孩子进行引导,让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对此事负起责任。看到这里,我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生活中的一幕浮现在我的眼前......

看完节目有以下几点可以总结;

1、让孩子主动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

2、孩子的坏习惯是怎样养成的,长辈该如何管教孩子。

3、让孩子知道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4、学会自立、自强、自信

5、热爱祖国、尊敬父母、团结才是力量

于丹还强调,家长不应该强迫孩子参加课外班。他们应该根据孩子的爱好和孩子的愿望报课外班。她还举了女儿的例子:女儿喜欢踢足球,所以她鼓励孩子们在家里不要拘束地玩耍。

看完讲座,我感触很深。于丹小姐没有阻止女儿踢足球,因为这是她女儿的爱好,显示了她对女儿的尊重。每个人都有爱好,我对孩子呢?

听了于丹老师的讲座后,我非常激动,在我的孩子还未成年的时候,我就看到了这么好的讲座。我相信我会让我的孩子在未来避免走弯路,培养他的自强、自信和自立。

于丹观后感 篇3

《爱上学***》围绕“如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这一主题重点阐述了七个方面的内容。一直以来,培养学生对学***极态度,使他们爱上学***努力并执着追求的,很庆幸从此书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它为我在教学中的创新思路开启了。今天我看了怎样让孩子爱上学***数学,电视上的老师说兴趣是学***一动力,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兴趣,关键看老师“作为一个老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业务修养,职业素养,让自己成为真理的化身,才华横溢,风趣幽默,性格阳光”。

学生上课睡觉是不能调动学生的胃口,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兴趣了,这样的课多了,学生就被扼杀了,教师对自身专业化水平要求不是很高,混口饭吃而已。这难道不是中华民族的悲哀吗?我们不能要求我们有大家庭的风格和艺术家的气质。至少要勤勉、认真、细致地做好育人工作。

否则,有很多产业可以用来养家糊口,为什么要耽误下一代的发展。听了王老师讲到如何提高孩子们的成绩后,我总结了两点。一是复习预习,巩固老师反复说的基础知识,多注意课外阅读,有助于增强理解能力。二是自己的心理问题,越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越是想考好,越是害怕,成绩越差,心理负担越重。

这些都会导致不爱学习,不上进的结果,我们必须克服。在以后的学习中,作为家长,我相信只要我们是有责任心的教育家长,就能让孩子快乐地享受学习,从而爱上学习,轻松地参加考试。当一位家长不难,当一位合格的家长确很难。

合格的父母不让孩子吃穿玩乐。王先生说,合格的父母是打开能源仓库的关键。如果你在小学做不到,那么在大学做就太晚了。

所以要从小抓起。这就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王老师给我们举了很多事例,都说明了家长要在学***重孩子,鼓励孩子,俗话说: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王老师讲的种种事例,也应验了这句话。以前,孩子一出错或考不好,我就着急,一着急就控制不住,就大声训斥。

弄得孩子越迷糊,无从下手,给她讲解了也没效果。王老师说了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一旦发现优点,发现进步,及时表扬。我们不防也试试看?

会爱才是真爱,不会爱就是伤害!

于丹观后感 篇4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

“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对于我来说,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事之间、夫妻之间,一些沉谷子烂芝麻的事,抑郁于胸。“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

”自己劝自己,想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呢?人何必那么骄傲呢?面对人生的遗憾,我们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不要纠结于其中,一次次地问天地,这只会加重你的痛苦。

“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我们不仅要学习孔子的“传道、授业、解惑”思想精髓,同时也要学习于教授的这种治学精神和高超的演讲技能。她哲理诗般讲演,深入浅出,如清泉般自然流淌!她展示了社会的审美理想,界定了当今社会处理人与人之间事务的一般尺度。

她为全世界数亿人送去了阳光,让世界更加温暖,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同时,他还称赞中国人民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就有如此辉煌的人类智慧!也弘扬了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通过于丹教授的精彩讲解,自己感觉有很多收获。但是真正对论语的了解以及它与现代人的联系,还得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和不断感受真正的化为己有,寻找到生活的真谛与快乐!

于丹观后感 篇5

在生活中,朋友是不可或缺的。他们不仅给我们欢笑,还关心和帮助我们。

于丹说,朋友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但我越长大,就越发现自己没有朋友。

表面上交际很广,仔细一想才发现,大家只是相互知道名字而已。能放在自己心里的并且会放自己在心里的那种朋友,少之又少。虽然会认识越来越多的人,这些人,往往有个别被你能划进你心中关于"朋友"的那份名单里,也有可能,过不了多久,又把他划出去了。

"朋友的朋友是朋友,朋友的敌人是敌人,敌人的敌人是朋友,敌人的朋友是敌人"你觉得这些话只适用于战争吗?还是说"朋友的朋友是敌人,朋友的敌人是朋友"?很多人都会因为事不关己而高高挂起,没有利益冲突,就明哲保身。

我能做得到"朋友的敌人是敌人"。而这无关固执与绝对。你能当他是朋友的人,想必在很多方面你们的想法会是一致的,你们会有大致相同的是非观念,看人的角度通常也会类似,比如今天谁谁谁跟我说,那个人,我看人品不行。

那我会没有丝毫怀疑地把这个人划出交往圈.同样的,哪天我告诉谁谁谁真的不是个人,他同样也会在心里排斥掉谁谁。

我在大学里认识一个人,我发现他的友善只在一些地方表现出来。例如,有一天,他突然热情地假装和我很亲密,我立刻意识到他应该问我。果然,他就要我帮他忙。

我没有理他,他就再也没热情的和我套近乎了。所以每次他热情,我就知道大概是什么了。我觉得人要做得这么世俗,真的没必要。

你假如不这样,我可以帮你的情况下肯定会帮你。用不着他假惺惺地堆起笑脸,拼命讨好,处处客气。为了自己而糟蹋自己,何必呢。

没有人不需要朋友,没有人没有朋友,除非他自我封闭,与世隔绝。李白说得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受到朋友如此真情的款待,虽然没有万家酒店,但酒不醉人人已有醉了,面对朋友这番心意,李白还能说什么呢?

然而,当我来到大学时,我发现纯粹的朋友时代已经过去了。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生活的,而你那些像高中生一样真诚的朋友基本上都灭绝了。这时,我发现我的朋友曾经是多么的好。

这时我突然好愧疚,为什么我当初没有对他们再好一些,有一些事情做得真后悔,从现在开始我一定要珍惜这些友谊,他们是真正的朋友,真朋友不多,几个就够,你们是我一辈子的财富,我一定要抓住这属于我的幸福。

最后引用网上的一句话做结尾:朋友落难的时候,主动伸手去拉他一把;自己倒运的时候,就尽量不要去麻烦朋友,这是交友之道,也是为人之道。

通信1104 宋圣楠

2011年11月20日

于丹观后感 篇6

感恩教育——于丹讲座观后感

树叶在空中盘旋,谱写了一首感恩的乐曲,那是树对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蓝天上飘浮,画了一幅动人的图画,那是白云对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可以拥有这个五彩缤纷的社会,因为感恩可以拥有真诚的友谊,因为感恩可以让我们了解生命的真谛!

——题记

今天早晨,我收看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 《感恩教育》。它令我受益匪浅,使我完美了的自己的品质,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完美的自己的人生!

节目中主要讲了四个方面:

一、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三、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自立、自强和自信?

四、如何培养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 于丹教授的讲话极富感染力,所说的话出口成章,令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她精练的语言和

高度的概括能力,使人叹为观止。

于丹教授的字字句句引起了我无限的思考:孝,是一句温馨的话语,揉搓父母疲惫的心;是一把亲切的唠叨,分担父母的痛楚;是一首暖暖的小曲,解释父母的情怀。让我们做一个会孝的人吧!

爱心,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让我们做一个会爱的人吧!自尊、自立、自强、抗挫折是完美人生的四大必需品,也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面对生活的荆棘,让我们扬起自尊、自立、自强、抗挫折的风帆,

更加从容得徜徉也人生的海洋里!

感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总是能引起人们的遐想。今天我对它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们做一个感恩的人吧!

一(3)班张瑾翔

于丹观后感 篇7

《论语》是传承华夏的五千年精神财富,是凝聚在炎黄子孙心中最为神圣的精神圣殿,读《于丹论语心得》,让我领略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到现代社会中的理性道德。也让我品味了一道丰盛的精神美餐,体味生命的意义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需要为师,就必须学习,对一个好老师而言要求他能够达到为学、为师、为人的和谐统一的境界。学***积累,要博闻强记,要广博。

有了厚实的功底,才能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我们常说,我们永远不会太老而学不到东西。什么样的学习?入乎耳,发乎口可以再去讲给别人,这是一种学习。

还有其他学习吗?有!于丹老师说,关于学***,国际上有一个通行的标准说得好:

是导致行为改变的学习。孔子早在2000年前就提出了简单的标准。重塑整个价值体系,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率、更方便、更符合社会要求,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今天这个信息时代,可学的东西太多了,应当按照孔子所说的那种为己之学,学以致用,才能在学***取必要的营养,推动自己的事业。通过学***的《论语心得》,可以体会到一做好人生的加减法。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二)

于丹论语心得有自信者,生命无限可能首先一个人在世界上,所谓鹪鹩巢于深林,一枝而已。小鸟在大树林子里面也只需要一根树枝。鼹鼠饮河,果腹而已。

只要喝够那小肚子,一只小老鼠,一切就结束了。人在这个世界上,一生能用多大的资源?其实你不管住一个多大面积的豪宅,你那张床也就那么大,人一生占的面积也就那样大而已。

所以,你的资源不可以给别人吗?你为什么会怕别人分享呢?有时我告诉我的学生,那是因为你对自己没有信心。

你可以想象,在吴越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打败了他。当他躺在工资单上品尝苦胆时,有一位重要的大臣一直在帮助他,范蠡。范蠡帮助勾践,能够含辛茹苦,最后一举再反败为胜,建立越国。

我们大家都会觉得说,这样一个人,他以后一定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封功受赏、荣华富贵。他的同事当时这么想,说我们两个在等分封。范蠡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现在这个国家不需要我们了,你要留留下,我泛舟五湖去了。

所以这个人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传说中,他带着美丽的女孩西施上船。从那以后,他把余生都送去了。

但两三年后,全社会又出现了一个光辉的名字,也就是说,他的政治生涯结束了,但他开始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人。在这个人的生活中还有其它的可能性,这取决于他的信心。他知道还有另一种可能性。但是他并不是一个为富不仁的人。

等到他看到越国重新有难的时候,他派自己的儿子散尽千金,拿着自己的钱财重新去复国。国家再佐助起来以后,他散尽了千金,一挣钱又回来了呀。

让我们想想。范蠡是个成功的人。他的成功在于他能独自在这个世界上实现几个愿望。事实上,如果我现在问大多数成功人士,你的愿望和什么有关?无非是政治的权力、美色还有金钱。

你看看范蠡一生他都做到了。这就是为什么,实是上,他总是敢于否认自己。他永远可以去做得更远。

所以事实上,有很多人。他不愿伸出援手帮助别人的原因是他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信心。他不知道自己还有更多的可能。众所周知,《论语》中还有一句话,很简单但很好。

四个字,叫做君子不器。器是器皿的器。也就是说,一个真正的绅士不应该过早地把自己变成一个容器。

我是一个瓶子,或者我是一个杯子,我是一个麦克风,或者我是一列火车。一旦你说我是什么,那就意味着你不能成为其他人。所谓君子不器,是指一个君子的生命,他是流动的、变化的、提升的,他可以应时运。

温暖世道农村妇女亦是圣贤

当一个人可以这样的时候,人生境界开始变大,心胸开始开阔,他能不做什么样的善事呢?所以事实上,我们的态度将决定当前的行为。你可不可以就在一个最为朴素的,没有什么身份的情况下也对人抱着这样一种内心的友善呢?

这是取决于你内心的一种道德、一种伦理的支点。中国大陆现在每一年由**电视台,最大的**要做一个评选叫做感动中国,就是它会把全年度中国一些普通人物的作为提升出来,最后全国有一个28人的推委会,大家来遴选,选完了以后由这些评定委员选出来10个年度感动了中国的人物。然后,在他们最后的颁奖典礼上,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密封的杯子,上面盖上一层窗帘。开幕时,将有四个字,这是委员会给他们的评论。

那么今年,有一个人我印象非常深,是一个六十多岁,中国农村普普通通的一位阿姨。从嫁到村里,她主动支持村里所有的孤寡老人。她家也很贫困,她跟人家讲说反正我们家吃窝头你也吃窝头,我们家喝粥你也喝粥,我吃什么你吃什么,但是我一定会给你们养到老。

所以有些人她养8年,有些人她养13年,也有些人养了更久,一定是送了终。她自己的四个孩子从小就认为这些祖父母是他们的家人。所以在妈妈忙的时候,他们从5、6岁就去给老人洗脚、剪指甲,就一直这样做。

那就是这样一个妇女,她做了一生,她一直做到老。其实这个人的最后的推荐词是我来写的,我写推荐词的时候,我说,如果是富人做这样的事就叫做慈善,但是一个穷人可以做这样的事,她就是圣贤。她不可以用很多的物质去完成拯救,但是她可以用自己的心,让这些老人得养千年。

其实这是什么?这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这还不够吗?所以最后她的那座杯掀起来四个字,叫做温暖市道。她用自己的人心,温暖了很多苍凉的市道。其实,什么是仁人?就这样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在我看来,她是圣贤。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三)

近期仔细读了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虽不是大彻大悟,但也触动心灵。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犹如高山上一颗劲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触及。而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

他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

他说:孔子没有温度,只有色彩。

我第一次见到国民幸福指数一词,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对于我来说,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志之间、夫妻之间,一些生活中的琐事,抑郁于胸。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自己劝自己,想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呢?

面对人生的遗憾,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于丹老师在论语心得中讲了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不服气地对佛像提**:

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采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

我读后眼前一亮,我们过去总是喜欢与他人相比,为什么你我一起参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辉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视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贡献、肩负的责任、承受的压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万剐与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这样比起来我的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

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

于丹观后感 篇8

《于丹论语心得》交友之道读后感

于丹教授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友直就是说要为人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宽容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所以有一个宽容的好朋友会给我们的内心增添一种内省的力量。

友多闻,就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朋友,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作出选择。

认是三种好朋友的同时,也有三种坏朋友。他们称朋友偏袒,朋友善良温柔,朋友虚伪。这三种人是谁?《论语》告诉我们,第一种坏朋友,友偏辟,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当你还需要做出理性判断时,你的朋友首先会做出盲目的结论。这种易怒的朋友常常因为盲目的激情而影响你的判断力,使你做出可能永远无法挽回的后果。

第二种叫做友善柔。跟第一种相反,是说那种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你需要知道,生活节奏非常快,竞争也很激烈。在很多情况下,机会就在眼前一闪而过。你必须果断地抓住他们。然而,软朋友经常干扰你的思维,使你犹豫不决。这样的朋友总是让你错过好机会。

第三种也是最坏的朋友是那种不择手段地牟取私利的恶棍。他们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来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发现被他利用,而这时往往你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其实,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我们读《论语》,听于丹讲《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是宽容的态度。《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它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它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

《于丹论语心得》理想之道读后感

谈及理想,不得不感慨自己永远是个胸无大志的人。或许也曾经有一瞬间想要做出些什么事、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最终亦不了了之。于丹对于理想的阐述是我心底所真正信奉和实践的。

“理想之道,就是给我们一个淡定的起点,给我们一个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这远比要挣多少钱、要有怎样的地位来的实际。

我的理想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做一个善良幸福的人。下班后,我逐渐与社会接触,越来越了解这两个简单朴素的词组,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奢侈品。

书中有一段对于理想与现实关系的分析,很是经典。

“神于天,圣于地。

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很多的规则和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区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有理想但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家,不是理想主义者;有土地但没有天空的人是实用主义者,不是现实主义者。”

我的同学和朋友说我总是生活在我创造的世界里。其实,我只是倾向于美化,乐观,相信人性的善良。苏轼和佛印的故事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心中所拥有的就是他所看到的。

我愿意为了一天充足的阳光、寒冬一杯热气腾腾的茶而感动,继而感激别人的赐予。这些表面看来或许毫无价值的东西,就是我为自己设定的关于理想的那个淡定的起点。“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从来不否认自己有虚荣的一面,我喜欢穿漂亮的衣服,我喜欢精致可口的食物,我喜欢出行可以有车接车送……但一直很庆幸,仍旧可以被生活的细微而触动,于是,我的快乐变得很具体、很悠长。

《于丹论语心得》人生之道读后感

在现代人眼中,所谓的孔孟老庄,离人越来越远。圣贤和经典也逐渐模糊。庸俗复杂的视界和高尚纯洁的思想似乎缺乏一些必要的连系。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语演绎出来,把孔子及其**描述的这个人生坐标放在了今天,让每个凡夫俗子去体验、去规划自己的人生。这部论语心得给了我以心灵上的洗涤!

孔夫子将他的一生概括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以为这种人生坐标是有代表性的,但也不是绝对的。她认为人生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真正有效率的生活是让我们

二、三十岁就能够提前感悟到

四、五十岁的境界。那么“三十而立”立的是什么?“四十而不惑”又不惑在何处?

“五十知天命”中的天命指的是什么?什么又叫做“六十耳顺”呢?所谓的“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不是就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呢?

孔子对人生境界的划分对我们现代人的意义何在?我们真正能够理解这其中的含义吗?古往今来,七十光阴之叹是我们看到最多的感概,这种感概在《论语》中也不例外。

其实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这么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的这一段生命镌刻成什么样的模样,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铭,每一个人都有理由去描述他的一种思想,但是一切从人的社会化进程开始,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有社会规则制的人,这就是学习的起点。

今天,我们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至于学习,有一个公认的国际标准。什么样的学习是好的学习,它会导致行为的改变。事实上,这已经颠覆了我们过去的标准。在过去,我们认为导致思维改变是一种好的学习。例如,一个观点和一个理论,甚至一个传闻,都可以被别人听到和说出来,这是一种学习。

但在今天,只有当它导致一个人整个价值体系的重建,使他的行为更高效、更方便、更符合社会要求时,它才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其实我们今天信息时代可学的东西太多了,所有好的东西都有它的度,与其贪多嚼不烂,把自己的脑子复制成一个电脑的内存,还不如把自己的知识融会贯通,融入自己的生命。

孔子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于丹认为: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它不在于很多外在的事物形成对立,而是形成一种融洽与提升;四十不惑就是人面对很多世界给你的不公正、打击、缺憾,不再孜孜以求追问为什么不公平,而是在这样一个坐标上迅速建立自己应有的位置。绚烂之极而归于平淡,到了四十就是淡定而从容;五十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

所以五十才能够知天命,也就是说到了这个时候可以做到不怨天不忧人了;六十而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以包容,也就是说真正可以了解和理解所有人的出发点与利益,这是一种包容、是一种体会;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就是人生苦短,等到七十就太晚了,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早日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呢?也就是说,只有建立起内在的价值体系,压力才能成为生活的张力。

只争朝夕这句话用在今天再合适不过了,一万年太久,七十年也太久,学习《论语》、学习经典所有古圣先贤的经验最终只有一个真谛,就是使我们的生命在这些智慧光芒的照耀下提升效率,编短历程。品味人生、修身养性的目的,就是要在幸福生活中有一个好的轮回。淡泊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于祖先,也才能知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于丹观后感 篇9

---材控10-1班丁海军

《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但是有多少人真正读过它,知道它的大部分典故呢?

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用最朴素语言,讲述了两千五百年多年前孔夫子和人们说过的最简单的道理;仔细倾听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觉曾经遥远而枯燥的《论语》一下子变得丰富和温暖起来。于丹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有许多独到见解,豁然于眼前。

其实,《论语》告诉我们的,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 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

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你自己想有所树立的,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也有所树立;如果你想实现你的梦想,你会立刻想到帮助别人实现它。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延伸到别人身上,这就是仁义之道。你更宽容,但事实上,你给自己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社会竞争激烈,越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更要调整好与他人的关系,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于丹《论语心得》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她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友人。她能反映我们道德情操和道德修养的一面镜子,让我们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向。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

自我修养可以理解为外在能力的提高,懂得适应和与时俱进。而内在心灵则完满、富足,待自内心修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为人处事。学习于丹《论语心得》,感觉最深的是能启发我们的心智,触动我们的心灵,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道理,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法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得到了快乐的幸福,真**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更近或更远,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孔老夫子说:过犹不及。

在孔子看来,做事过火,不到位,也是一样的效果。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事的分寸,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亲近的人我们又该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于丹教授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有三种:朋友正直,朋友理解,朋友多听,受益;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友直就是说要为人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能在你犹豫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其实宽容有的时候是一种美德,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其实有时候最让我们内心受不了的是一个人在忏悔的时候没有得到他人的怨气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种包容,所以有一个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宽容的朋友不会使我们堕落或者更多的放纵自己反而会让我们从他人的内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因此,一个宽容的好朋友是一种做人的感觉,是我们迷失时需要的关怀,是我们在黑暗中需要的光明。

友多闻,就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朋友,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认是三种好朋友的同时,也有三种坏朋友。他们称朋友偏袒,朋友善良温柔,朋友虚伪。这三种人是谁?《论语》告诉我们,第一类坏朋友,朋友偏,是指脾气暴躁的朋友。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当你还需要理智判断的时候,你的朋友却先自盲目下定了结论,这种暴躁的朋友往往因为盲目的激情影响你的判断,让你做出可能永远无法挽回的后果。第二种叫做友善柔。与第一种相反,它是一种态度很优柔寡断的朋友。

要知道,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竞争激烈,很多时候,机遇在我们面前只是一晃而过,你必须果断的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扰了你的思维,使你犹豫不决,这种朋友总是让你错失良机。第三种也是最坏的朋友是不择手段谋取私利的恶棍。他们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来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发现被他利用,而这时往往你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大家别以为说,孔夫子的《论语》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我们觉得它是高深的,它是一种高不可及的。这里面有多少奥秘吗?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都是最简单的。

《论语》的真谛是告诉你如何过上我们内心需要的幸福生活。其实说白了,我认为论语再我们今天的观点去看过去,它是一本非常朴素的,能够相关于以人伦为起点,教给每一个人在现代生活中,获得心灵快乐,能够熟悉现代这种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就是这么一本语录。其实论语很简单,两千五百年以前,论语是孔子在教学生的时候片片断断,留下来的课堂笔记,他的学生把这些给编篡起来,后来就成了论语。

于丹教授的经历让我认识到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和谐,什么是无畏。在她对《论语》通俗化的解读中,无论是“心灵之道”还是“处世之道”,无论是“君子之道”还是“朋友之道”,于丹都用一种大气的胸怀,独到的眼神,加以审视、领悟,并用轻松自然的口吻娓娓道来。--这就是于丹心得的力量,这就是于丹心得带给人们的美!

于丹观后感 篇10

书中又说:“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

”是的,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可是怎么去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呢?《论语》中告诉我们要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外,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事实上,正如于丹教授在他的书中所说,有半瓶葡萄酒。悲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怎么可能是半瓶呢!

乐观主义者则说,这么好的酒还有半瓶呢!这就是心态的不同。心态的不同,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

当不幸暂时降临时,也许我们的个人力量无法改变它,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情和态度,让它尽快过去,这样我们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其实生活只是需要一种积极的态度。追求什么,人生就离什么不远了。

我是一向不知道怎么处理人事关系的,可读过这本书之后,让我对对人处事有了一个清晰明朗的“度”。我的“度”来源于孔子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和子游的“理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即用高尚的人格去坦然面对这一切和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掌握好亲疏的分寸。

如果你和男性朋友太亲近,就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如果你离女性朋友太远,就会产生不必要的隔阂。

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但在当今社会,情况并非如此。我不是不交朋友,而是不滥交朋友。孔子告诉我们要交什么样的朋友,哪些是好朋友,哪些是坏朋友?

这对我以后的交友观有了很大的帮助。我非常喜欢书中的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世界上有一位国王很富有,但他仍然不快乐。于是他派人去找御医,御医让他找到世上最幸福的人,然后穿上衬衫,他就会幸福。国王派人去寻找最幸福的人,最后找到了一个穷人。他连衬衫都没有,但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之所以喜欢这个寓言是因为它是现实世界的讽刺写照,人们一直追求富足安逸的生活,不懂享受,哪怕他已经足够富有,他还会追求更高的利益,等到离世的那一天,猛然才发现,这一生竟一直在忙碌追求,没有一个良师益友,没有真正的快乐过。如此人生,悲矣!但我们并不是就要听从天命,自生自灭。

我们要的是在追求中享受,在享受中成长。

别人说“看一本好书,就像品一杯香茶。只有慢慢的去品,多多的回味,才会感觉茶香四溢。如果像是想要解渴,大口大口的喝了下去,就完全不懂了茶的美味之处。

好书不能一个人欣赏。人生哲学不能一个人酝酿。看完这本好书后,把这种感觉收起来。我希望胡先生能批评和指导我。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shifanwen/142992.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