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周长的课件

时间:2024-07-06

周长的课件。

教师范文大全特别推荐的“周长的课件”一定能够让您得到最佳体验,希望本文能够通过对某一方面的深入剖析为您提供一定的帮助。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教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

周长的课件【篇1】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为定值的过程,理解圆周率。体会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增强合作意识,体验成就感。

2、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感受圆周率的探索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探究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理解圆周率,能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探索并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为定值。

教学准备:大小不同的圆形纸板、计算器、多媒体课件、20厘米长的绳子、直尺、硬币、画有圆而且标出直径的正方形。

教学策略: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点拨与练习

教学程序:

一、激活目标

出示主题图花坛,花坛的周长指什么?出示自行车,车轮的周长指什么?出示画有圆而且标出直径的正方形,这个圆的周长指什么?你能想出几种办法测量圆的周长?

二、活动建构

1、测量大小不同的四个圆的周长与直径,填表并计算。探究与发现: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借助计算器)

2、介绍圆周率的由来。

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圆周率=周长÷直径,即π=c÷d。“π”的由来:π是第十六个希腊字母,是希腊文圆周率的第一个字母,大数学家欧拉在一七三六年开始,在书信和论文中都用π来代表圆周率。

组织学生阅读资料,谈感受。

3、推导出:c=πd或c=2πr

4、计算花坛的周长,解决相关问题。

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厘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三、解释应用

一种铲车的前轮半径0.4米,后轮直径1.6米。行驶时,后轮转一周,前轮转几周?

四、反馈测评

1、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米,绕着它走一周,要走多少米?

15厘米

A

B

2、小蚂蚁从A点沿着这条曲线爬到B点,大约要爬多远的距离?

3、公园内有一个圆形人工湖,绕湖一周要走1570米,湖中心有一个小岛,从湖边到小岛架一座桥,桥长大约多少米?

五、课堂小结

我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我有什么遗憾?我有什么疑问?

希望同学们在探索数学奥秘的过程中体验快乐,经历成长,创造成功!同学们,再见。

周长的课件【篇2】

教学目标:

爬、摸、说、找、描等活动,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

探索规律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看一看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课件演示蚂蚁爬树叶一周——路线闪烁)

2.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小蚂蚁爬过的路线?

学生回答(感知“边线”)

3.爬一爬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让我们跟着小蚂蚁一起来爬一爬吧。(根据学生回答引出“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板书:周长)

二、动手操作,揭示概念

1.摸一摸

(1)摸树叶的周长

先摸一摸它的周长,再同桌互相说一说这片树叶的周长。教师指导(强调:边线)

(2)摸桌面的周长

师:同学们能摸出树叶的周长,那你能摸出桌面的周长吗?

2.找一找

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

3揭示概念

师:谁来说说什么是周长?

(总结)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

二、 联系生活,加深认识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看看。(课件相继播放国旗、相框、钟面、画、五角星。最后画面停留在花坛,闪烁的线条不到一周)

学生看到花坛的画面质疑:闪烁的线条表示出的不是花坛的周长 。

师:为什么说这根闪烁的线条不是这个画坛的周长?那怎样表示这个花坛的周长呢?

三、 练习巩固,逐层提高

师在黑板上贴出下面图形的放大图,指名描一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划一划

看大屏幕,用手比划看到的图形的周长(课件逐一播放

3、比一比

(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为什么?

分别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把一个长方形分成甲、乙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

(把这个长方形分成这样的甲、乙两个图形,它们的周长一样长吗?如果不是一样长,谁长?长多少?

五、总结评价(略)

周长的课件【篇3】

周长的认识。课本44页“什么是周长”及第45页“练一练”中1、2、3题。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周长的含义。

理解周长的含义。

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体验、交流活动中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多媒体、树叶、长方形纸一张。

卷尺、小棒、彩笔、直尺、长方形纸一张.

1、(出示图片)问:

(!)这些花坛是什么形状?

(2)如果有3只甲虫以同样的速度分别绕花坛走一周,你们猜哪一只先到?

2、学生观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看多媒体演示,思考:为什么(3)号先到?

教师指出:看哪只甲虫先到,要比较花坛的周长。(板书:周长的认识)

1、初步感知:

(1)你认为周长是什么意思?能举例说明吗?

(2)如果花坛是圆形,你知道它的`周长吗?

(3)(出示树叶)谁能指出这片树叶的周长?(演示蚂蚁运行图)

2、视觉再次感知(演示):

(1)多个图形的周长。

(2)辨析:蚂蚁图

3、操作感知

(1)描一描:学生用彩笔描44页和45页题1图形边线,教师巡视,指学生操作。

(2)摸一摸:你能指出桌面、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吗?你还知道那些物体的周长,和同桌说一说。

(3)量一量:用卷尺测量自己的头围和腰围,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小组交流。

4、周长的概念: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1、口算花坛的周长。

师:(出示花坛图片)你们能想什么办法,知道这三个花坛的周长?

电脑显示出各边长度,学生逐一口算出周长。

2、45页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度量计算,接着在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1)摆小棒:(出示图形)你能移动小棒把下列图形变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吗?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2)想一想:(45页第3题)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怎样想的?

撕纸活动:

1、先看演示,师生共同按要求完成撕纸。

2、想一想: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

周长的课件【篇4】

设计说明

圆的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圆,了解半径和直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鉴于本课时的教学属于计算公式的教学,在设计上突出了以下两点:

1.循序渐进,逐层展开。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引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学生运用知识去大胆尝试,在尝试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动手实验,突破关键。

理解和认识圆周率是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关键。教学时用较多的时间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和认识圆周率,让学生在猜测、实验、验证、计算、交流中发现和认识圆周率,理解周长计算公式的来龙去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圆形硬纸板、圆规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认识圆的周长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两辆车,车轮的大小不一样。

师:明明和刚刚分别骑着自行车和踏板车,如果轮子只滚动一圈,哪个滚得远?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车轮越大,滚一圈就越远。

2.引入:在课前,我们通过学情检测卡的内容,已经了解了车轮滚一圈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圆的周长。

周长的课件【篇5】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熊猫明明绕圆形花坛跑了一圈(课件显示)

2、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跑步的路线,要求熊猫明明绕圆形跑一圈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从而顺势引出课题:圆的周长。)[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聊天和创设融洽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轻松氛围。从生活实际出发,把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教学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认识圆的周长。

教师提问:什么是圆的周长,学生回答后总结周长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圆片比划一下,自己去体验、领会圆周长的含义。[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后,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培养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了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并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2、测量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首先让学生讨论:怎么测量圆的周长?都需要什么工具?然后,讨论后汇报交流并鼓励学生上台向全班同学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教师要给以指导小结滚动法、绳测法。设疑激趣:圆形花坛的周长如何测量?引出矛盾。[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由问题引入,激发认知冲突,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小组合作,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认识圆周率。

1)回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板书

2)要求每组同学用准备好的三个大、中、小不同的圆片作为测量材料,分工合作,分别测量各圆片的直径和周长,并利用计算器计算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周长直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3)完成后,教师点拨,学生归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结论,板书圆周率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读、写“π”。

4)进一步了解圆周率的历史,看书63页,看后交流感受。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索、汇报交流,不仅可以突破难点,又能掌握学习方法,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也为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成就而骄傲,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

引导学生推导出求圆周长公式C=πdC=2πr板书

(三)层层递进,拓展创新。

1、基础练习

计算

(1)一个圆的直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2)一个圆的半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判断题

(1)π=3.14。()

(2)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2、、提升练习

解答例1。

3、发散练习

(1)求圆形花坛的周长,你打算怎样做?

(2)我想知道一棵树的横截面的直径,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哪种方法最好?

[设计意图:题量不大,涵盖本节所有知识点,呈现形式多样,在编排上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我是用谈话的方式进行小结的:谈谈自己的收获?

八、板书设计:

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圆的周长(c)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π≈3.14

有关系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直径(d)c=πd

d=2rc=2πr

周长的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或图形,在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中,认识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

(2)能与他人合作,测量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周长,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发展合作技能。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准备:树叶、直尺、软尺、绳子等;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可爱的小嘉宾,它呀,个子小小的,力气却大大的,能举起自身重量100倍的物品,被称为动物界的大力士。猜到它是谁了吗?对了,它就是小蚂蚁。(教师出示蚂蚁图片)今天天气这么好,小蚂蚁出来散步了,看!它看到了一片树叶,它会做什么呢?(教师演示蚂蚁爬树叶一圈。)

师:他是怎样爬的?

(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

(认识树叶的边线,理解什么是一周,从哪开始,到哪结束。)

二.探究新知

1、描一描

A、师:小蚂蚁爬的树叶边线,我们能不能用彩笔描出来呢?

①学生描数学书上树叶的边线

②指名汇报,上前演示,说说是怎么描的?

(将一名同学描的贴到黑板上)

③反馈:同桌互相检查,看看他描的是否正确。

B、找一找身边物品的边线,引到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去摸一摸,描一描(怎样描更好呢,用直尺)。

(将一名同学描的贴到黑板上)

2、说一说

A、刚才我们描了边线,摸了边线,在数学王国里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猜猜它叫什么?(周长,板书)

那什么是树叶的周长呢?

(课件演示小蚂蚁的录音:我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板书: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B、数学书封面

我们再来看看数学书封面,它的边线是一个(长方形),谁来说说它的周长?(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那正方形呢?用一句话概括出图形的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板书)

同桌互相说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什么是周长。(板书)

C、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的物体,你来找一找它们的周长,(生汇报,边说边摸)

3、量一量

师: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周长,那小蚂蚁想知道它爬过的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究竟是多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量一量)

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动手量一量吧!

出示测量要求:

(1)小组内做好分工。

(2)选好测量工具。

(3)填好表格。

(4)汇报:你们小组用了什么工具,怎么量的,结果大约是多少?

(树叶:有用软尺的,绳子的,格尺的。你觉得哪个方法好?)

(数学书封面:有的是把4条边的结果加起来,有的是只量了长和宽,分别乘2)

只要方法正确,就给予肯定。

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周长的方法,那么生活中有什么用呢?

比如:做衣服时需要量腰围,给别人买帽子需要头围等。

4、数一数

同学们量周长都做得非常棒,老师这里有一些图形(数学书45页),想知道他们的周长,还用量吗?

(数一数)

怎么知道的?

(数图形一周的边线包含多少个小方格的边长就可以了)

先自己数第一幅图,汇报方法,再同桌研究后两幅图。(一条边一条边的数,要注意做好标记;数出每条边,最后相加的,可以把每次数的结果记录下来,防止忘记)

后两幅图,有的同学可能就会想到平移的方法,比一个一个数的更快。

小结:刚才咱们通过描一描,说一说,量一量,数一数,认识了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并且会测量计算周长。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

三.巩固练习(见课件)

1.蜗牛沿着图形的边线走一周,请将它们走的路线画出来。教材46页1题

你认为这道题中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一周)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到大屏幕前演示蜗牛走的路线,教师课件演示。

2.下面这些红线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吗?是的打“”,不是的打“×”

指名回答,不是的说出为什么?

3.4只小蚂蚁分别绕着下面的图形走一周,它们走的路线一样长吗?

先数再比较,可以分横向和纵向的比,也可用平移的方法,看出上面两个周长一样,下面两个周长一样,下面两个比上面两个多出两个小正方形的边长。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周长,小朋友们表现的都很棒。

记得有两位名人说过:我们欣赏数学,我们需要数学,数学是人类智慧皇冠上最灿烂的明珠。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得到更多的乐趣。

周长的课件【篇7】

教学内容:教材数学第五册《周长》(p66~p68)

教学目标:

1.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

2.借助实际操作,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材分析:

认识周长,考虑到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比较陌生,教材选择了学生比较喜欢、熟悉的小布艺这件物品,结合实际生活中,工厂生产小布艺前都要先剪好材料的实际需要,提出“生产两种小布艺,怎样确定每个小布艺的共边需要剪多长?”的实际问题,并要求学生合作研究解决。在交流小组不同测量方法基础上,通过“花边的长就是小布艺布料的周长”引出周长的概念。接着设计了指出硬币面、课本封面、课桌面边线的活动,进而告诉学生“它们边线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

学情分析:

从“数学学习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而且学生已经了解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城市的孩子通过美术课也理解了“边线”“轮廓”这些词的含义,因此教材让学生在“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的基础上来理解周长的含义,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动”起来,使他们学会使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想、尝试和验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流程预案:

一、情景导入:

(课件):秋天到了,秋姑娘带着礼物来到了我们身边,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出示:叶子)秋天到,落叶飘,秋姑娘用这美丽的叶子来装点我们的生活,装扮我们的秋天。这份礼物,你喜欢吗?快拿出你的来看看吧!

二、实践探究:

(一)描周长

1、选择出你最喜欢的一片叶子,把它的轮廓描在纸上。

2、说说你是怎样描的?

3、刚才我们所描的叶子一周的长度,就是这片叶子的周长。

4、看蚂蚁爬叶子和蜻蜓的图形,介绍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二)摸周长

选择身边物体某一个面,摸一摸它的周长。

(三)量周长

1、量生活中的周长:腰围和头围。

2、量老师给的物品的周长: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工具,想办法知道它们的周长是多少。先估一估,再实际去量一量,算一算。

小结: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就要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

3、量一量、

估计 测量

铅笔盒盖面的周长

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

鞋底面的周长

三、拓展练习:

看来,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可真不少!现在,小蚂蚁就遇到了困难,你能来帮助它吗?秋天,小蚂蚁开始准备过冬的食物了。它背了这么多的东西,现在有两条回家的路,就请你帮它选一条吧!

四、总结:

同学们现在正处在人生的春季,希望大家能从现在开始,走好每一步,来迎接人 生最灿烂的丰收季节!

周长的课件【篇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3.能结合具体情形,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感知,初步建立周长概念表象。

1.从一圈抽象到一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

2.小胖要减肥,爸爸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让他每天围着操场跑一圈,我们去看看他是怎么跑的。(观察图1同学们要认真的看小胖是怎么运动的)。

3.他跑对了吗?

4.图2第二天这回跑完一圈了吗?

5.图3第三天让我们陪着小胖一起跑,好吗?伸出小手,一起出发、一起喊停,预备出发。(学生结合老师的演示手势比划,齐声喊停)。

6.指出:围着操场跑一一圈也可以说成围着操场跑一周。(板书:一周。)。

结合图2来说一说怎样就够一圈?(不是封闭图形)强调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这个操场的一周有多长呢?为此小胖的爸爸进行了测量,我们一起去看看.

(直道90米、弯道110米、直道90米、弯道110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4、说说你对周长的理解。

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认识一圈就是一周,。

三、量算结合,理解“周长”

1、自主探究。

操作演示,出示个图形的变相(保持原图形状)。

师:好,请大家停一下.咱们看看哪一个组坐得最好。瞧他们小组做好了,反应真快,咱们大家要想他们学习啊!

师:来,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方法?

树叶表面:三角尺:数学书封面:钟面:

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他的周长。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找一找我们周围那些物体表面也有周长?

2.增加干扰,强化周长。

周长的课件【篇9】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61—62页的内容。

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测量方法。

2. 通过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建立周长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4.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并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

多媒体课件,图形画,树叶等可以描述周长的物体。

三角尺,水彩笔,细线,不同形状的树叶。

一、观察操作,认识周长

1、激发热情,感知周长

师:对,沿着图形一周的边线剪。(板书:边线)让学生指一指,老师剪下一个图形送给刚才发言的.学生。

2、摸一摸(“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数学课本,你能不能指出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独立指出课桌面和三角尺的边线,再在小组和班级中交流。(课件动态演示指出这三样物品的边线。)

3、认识周长

出示游泳池图,你能指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吗?学生指出后,再用动态画面演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

谈话:游泳池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长。(板书:周长)周长的周是一周的意思,长是长度的意思。

请学生举例说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如树叶、文具盒上面、作业本封面等物品的周长。

二、量量算算,理解周长

1、量树叶的周长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树叶的周长,那有什么办法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小组同学合作动手围一围,量一量,记录在纸上。然后用课件动态演示测量树叶周长的方法,同时强调树叶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先用细线围一围,再把绳子拉直了量出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2、计算图形的周长(“试一试”)

谈话:把书打开到61页,看试一试,你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吗?你能说说什么叫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周长吗?你能想办法求出它们各自的周长吗?同桌讨论,指名说说自己的办法。

学生独立测量、计算,然后在全班反馈。(反馈时用课件演示。)

周长的课件【篇10】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自主探索,建立模型;解释运用,深化知识;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这一环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激发兴趣。“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更广泛”,根据本节知识认识新概念抽象的特点,在引入新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显示小灰驴和小花驴赛跑激趣引入,揭示课题。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景,让学生不仅复习到正方形周长的含义,同时,进行知识迁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

2、认识圆的周长。让学生拿出圆形物体看一看,摸一摸 ,说一说圆周长指的是那部分?通过图画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圆的周长”。心理学实验证明,“理解的知识才能牢固掌握,理解的标志是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让学生观察围成圆的线是一条什么线,这条曲线的长就是圆的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揭示圆周长概念。

3、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在揭示了圆周长概念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圆形物品,并汇报结果,再说说自己测量的方法。线绕法、滚动法量出圆的周长,教师指导操作要点。这就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的理解。

师甩动系着绳的瓶盖,形成一个圆,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的发现。很明显用刚才的线绕法、滚动法都无法测量,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产生去探讨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这就引起了认知的冲突,也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建立模型。

1、猜测。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观察这些圆,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帮助学生掌握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精神得到培养。

2、探讨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突破了“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我让学生分组做实验,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圆,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直径,并把数据填入书中表格中。通过测量,汇报。学生观察数据,通过对比发现: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概括。从而得出,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突破了本节的难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讨,并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参与合作交流,归纳总结,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享受了成功的愉悦。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

先介绍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式子表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板书。再介绍π的读写法。最后结合画像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阔学生的认识视野,增强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同时指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近似值为3.14。

4、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引导讨论: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哪些条件?推导圆周长公式 C=πd 、C=2πr,通过思考、探索、分析、发现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三)解释运用,深化知识。

这一程序我主要从基础练习、综合练习、开放练习及解决课始问题等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促进了学生从不同角度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在小结中,不仅关注了本课的知识重点,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的激励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周长的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自主探究经历圆周长的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应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策略。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质疑创新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意义及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利用假日乘车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时尚。看!,马力一家正乘车到旅游区度假呢!(播放课件)

师:对马力的问题,发表一下你们的见解吧。

生:……

2、揭示课题。

师:看,这是一个车轮,哪位同学愿意用手比划出它的周长?

生:上台演示。

师:谁能用完整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是圆的周长?

生:……

引出圆周长的概念: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调控策略:尝试信息技术和教学整合,使原本枯燥乏味的题目变得鲜活、生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唤醒求知欲望,使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

二、引导探索,展开新课

(一) 测量圆的周长

师:如果要知道这个车轮的周长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1、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

师:请你上来把测量的方法展示给大家看看。滚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问:你有什么操作要点要提醒大家?

追问:如果要知道那个圆形草坪的周长,也可以让它在直尺上滚着来量吗?

2、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

师:请你上来把测量的方法展示给大家看看。这条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问:你有什么操作要点要提醒大家?

师:请同学们同桌合作共同体验一下绳绕的测量方法。

3、10月17日是全中国人民都骄傲的日子,你知道吗?神舟六号环绕地球5天安全着路了。神舟六号绕地球第五圈的时候形成的轨迹是个圆形。那么,用绳测和滚动的方法能测量吗?

4.小结:看来,用滚动、绳绕的方法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但却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探讨出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

【调控策略: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成为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而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要求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并能做出合理的推断和大胆的推测,能结合具体的情景发现、提出和探究数学问题。】

(二)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师:看老师耍个小把戏(教师甩动绳系小球,形成一个圆。)

师:你们看的什么?(圆形越来越大就是圆的周长越来越大)

师:仔细观察,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直径或半径)

师: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是否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猜猜看,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

(2)学生自己验证:

下面四人小组合作,测量一个实物的周长和直径,并填写表格。小组长要依据小组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工,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3) 观察数据:

师:仔细观察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①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从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数据可以看出有的同学测量比较精确,他们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有的同学测量比较马虎,这种不良习惯会成为你迈向成功的绊脚石。)②直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但圆周率始终不变。

3、认识圆周率。

(1)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师: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其实是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板书:圆周率

(2)介绍圆周率的历史

师:圆周率是怎么得来的?大家一起一下各自收集到的信息。

师:我们确实应该为前人的聪明、智慧感到自豪和骄傲。后来瑞士的数学家欧拉用希腊字母π代表圆周率。(板书:π)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如果用这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参加计算是不方便的,故通常将π取两位小数。

(板书:π≈3.14)

(3)师:既然π是个固定的值了,只要知道什么就能求圆的周长?

板书:c=πd c=2πr

(4)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提问:甩小球形成的圆的周长你会求吗?

(5)小结:要求圆的周长,一般需要知道它的直径或半径。知道圆的直径,怎样来计算周长?知道圆的半径,怎样来计算周长?

师:到了检验大家学习效果的时候了。

【调控策略:在认真分析教材、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材整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问题的呈现方式体现多样化,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扩展学生的思维。】

三、初步运用,巩固新知

1. 出示例1 :学生尝试练习,反馈评价。

2、神六绕地球第5周轨道是圆形的,半径是6693千米,你想提什么问题?

3、走钢丝

4.看书质疑。

【调控策略:通过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放飞学生思维,领略数学的奥妙,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性、深刻性、灵活性、多样性。】

四、照应启思,总结新课

1、组织学生说说收获。!

同学们从四个圆片的周长、直径的变化中(板书:变),看出了圆周率始终不变(板书:不变)。如果我们长期坚持这样从变化中看出不变,你就会变得越来越聪。

2、照应开头。 我们再来看看马力的问题,你能求出马力行驶的路程吗?怎么算?

3、拓展延伸。

(出示右图)现在,绿蚂蚁沿着大圆跑一圈,红蚂蚁沿着两个小圆“∞”的路线跑一圈,谁先跑到?(两只蚂蚁的速度相同,比划路线。)接下来我们用具体数据来验证猜测的结果。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shifanwen/169857.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