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古人的人生哲言(精选十三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因不同的人和事内心会有所触动,产生不同的想法,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感悟,想法都记录下来。你知道写感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感悟人生的美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人的人生哲言 篇1
很多人都喜欢在别人的人生里找到点优越感,眼睛看着的也多是人家的不幸,不愿低头看看自己。
前两天和几个朋友一起吃饭。聊天时我说:“有个18岁的女生跟我说她找了个35岁的男朋友。
我想不通她怎么找了个比她大这么多的男人,找个同龄男生不好吗?这年龄也相差太多了吧。”在场的另一个朋友也很诧异:“35岁?她找了个35岁的?不会吧。”
一个女性朋友却说:“我还是能接受的。我接受不代表我会这么做。我自己肯定不会找年龄相差这么大的人。其实我真心觉得没必要总去评价别人的事。”
我当时愣了一下,因为她说的那句“没必要总去评价别人的事”,这话不是我时常用来教训别人的吗,怎么到头来我自己却做不到了?见到别人与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同,便怀着各式各样的缘由去猜测、非议别人,觉得对方有什么精神上的问题才会如此离经叛道。
比如——
有些深爱孩子的父母觉得丁克族童年心中有父母的阴影,不懂得孩子的纯真;
有些早早结婚的人觉得迟迟不结婚的人是没人要、要求太高,或者有生理缺陷等难言之隐;
有些没有出国的人觉得出了国的人都是富二代、官二代、有钱人的子女、不愁吃穿、在外面逍遥享乐……
再有——
年长的男人找了个年轻的女人,那女人必然是为了钱或者权利,那男人必然是好色;
离婚的人必然有小三、说不定还不止一个,总之夫妻感情有很大的问题;
闪电结婚的人肯定有问题,必然要闪电离婚,或者就是商业炒作,搏出位……
总之,许多许多的人因为自己是这样的而别人是那样的,便想出许多缘由来,觉得对方有毛病、有问题、不正常。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别人的行为那么“怪异”,干嘛不评价?
是的,他们(甚至包括你我)有些不懂得尊重别人,至少在那一刻。许多时候我们口口声声要求别人尊重我们,可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凭什么可以肆意地作践别人的生活方式,却要求别人来尊重自己的生活?
我们都需要自省。
什么时候我们能学会不要总去评价别人的生活。不管别人过得好还是不好,那都是别人的生活方式。别人好,不代表就值得称颂;别人不好,也不代表就可以被诋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唯有懂的尊重别人,自己才能够被尊重。
这世上有许多人在追求自我的时候常常惶恐,觉得这样做不好,会被人指指点点。请问,你是不是平时很喜欢对别人与众不同的生活指指点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回过头来看,我们常常自食其果。
如果大家都不去肆意评价别人的生活,敢于追求自我的人会更多吧。
不要轻易去评价别人,因为你没有经历他的人生。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
古人的人生哲言 篇2
在网络里,经常收到一些年轻网友发来的信息,有生活的压力和迷茫,有生活的叹息和感慨,也有人生的讨论与思辨,人生的价值是什么?人生的方向在哪里?我也常常回复,人生向前,总要面对那些不可更改的故事,或痛苦,或尴尬,但人生也总是需要寻找和肯定,去寻找和凝聚那些人生的积极信念,从而对人生进行一次又一次的重塑与改善,从而清醒地认识人生,不是在叹息中自怜自艾自己的无辜,而在于经过人生无数的十字路口,活成一种成长的过程。
人生的旅途中,遇到再大的艰难,都是生命的一份真切和自然,可能暂时看起来有些繁琐,甚至是迷茫,其实都是生活的另一种指向。当人生处于低谷期,怎么才能过去?知乎网上最具人气的回答是,多走几步。
生活里还有一些时候,拼尽了全力却发现目标还是那么遥远,这恰恰考验的是心灵脆弱的和人生的坚强。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打不死的小强,摁不瘪的弹簧,多么狂暴的风雨来袭,都应该呵护好内心的力量。毕竟,行走在世间,我们不是只有一个人,还有身后那大大小小的双手在依托着我们的臂膀,又怎么可以轻言放弃?
不必畏惧前路艰险,坦途只给勇敢行路的人准备。生活中是否感觉到很累?累就对了。是否感觉到苦?苦就对了。是否感觉到难?难就对了。是否感觉到疲惫?疲惫就对了。告诉自己一个生活的信念,不要在疲惫中随波逐流,而是学会化解生活的负担,不在生活的困惑中麻木与徘徊,学会和生活谈谈,当然也要学会幽默。
人生总是那么风雨飘摇,活得精彩的人注定是拥有强大内心的人。故事曲折也好,人情复杂也罢,如何拼搏挣扎,都在于内心的智慧的支撑,不违本心,不矫揉造作,春夏秋冬平常过,不生怨,不生恨,心地平和,淡然处之。
无风雨何以成岁月?无悲欢何以成故事?无曲折何以成人生?这世间没有什么困苦和烦恼不可逾越,面对曲折的所有努力,都是对生活的一种敬意,与其抱怨弯路难行,不如思考前路如何崭新。生命的氛围,就在于创建一份宽阔的心地,规范和修正那些生命里的负面情绪,用从容和坦然来诠释一回不妥协的生命。
生活总是要继续,悲观也是活,乐观也是活,既然没有错过难过,那么也就不要错过思考,不要渲染生活的悲情与苦涩,因为那不意味着一切,用那些积极的信念去做生活的自我完善,接受生活劈头盖脸的锤炼,既然那些生活的纠结无处投诉,又何妨照单全收,就算脚下的路还有更多的坑坑洼洼,爱生活,人生就不会输。
古人的人生哲言 篇3
喝茶是这几年的事。父亲退休闲居在家,可是母亲不能陪他喝茶,他说这是美中不足的事。于是秋高气爽的天气,逢到我休息,他便早早打来电话:今天来喝杯茶!我当然要不胜荣幸屁颠屁颠赶过去,舍命陪君子。这样不知过了多久,我便名声在外。先生的朋友送来好茶,总不免反复交代:送给夫人的!他叹起气来:如今喝茶还得沾你的光!其实我知道当然还是我沾他的光更多。我的女性患者从未如此体贴,她们情愿下乡去买土鸡蛋,抓老母鸡给我补养身体,没人想到我喜欢喝茶。
在这样一个梅雨的日子,我审视一遍书柜上的坛坛罐罐,从其中一个取出少许茶叶,放入白瓷茶碗,在靠近敞开的后门餐桌上摆开架势:一个茶壶一只碗,两本书,一支笔。水沸了,升起白烟,我拎起壶柄朝白瓷碗内冲水,茶在水中跳跃、湿润,还原青翠的本色,幽香馥鼻。我开始坐下,细品杯中滋味,眼睛望向门外。雨下得有几分磅礴,气势不凡。花草和树木一阵饱饮,淋漓酣畅。这样静坐一上午,不论读了几页书,写了几个字,于身心都是大补了一场。
我惊奇地发现,父亲竟然不知不觉将他的女儿培养成了一名嗜茶君。父亲是位老茶客,什么茶一入喉优劣即辨。如今我对茶品也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有人说茶的品质可以一看即知,那完全是吹牛,好的茶叶,制作不精良,口感有些还是很不错的。所以近来父亲常常像逛古董厂一样,去市上“淘宝”,说庐山下的居民往往采到高峰野茶,味道比包装精美的顶级云雾还美妙。然而这种“满淘”的机会想必不多,而“淘宝”的过程令他兴味盎然。我们的共同点是都喜欢喝谷雨茶。味醇,耐喝,“味苦而甘,使口齿生香,两腋生风”。人们平时说“品茗”,不说“品茶”,是因为晚摘的为“茗”,早摘的为“茶”,只有味道蕴藏深厚才有品的必要和价值。清明茶就如一个打扮清丽的小姑娘,灵则灵矣,清则清矣,就是缺少酒力一样醇厚的劲道。而在通腑降压清血减肥方面的功效较谷雨茶也多有不及。
饮酒的人更需要饮茶。李白喜欢玉泉山的仙人掌茶,常和玉泉寺中孚禅师对饮参禅。虽被称作酒仙,但我猜李白酒量不大,酒量太大喝不醉便不能赋诗,再说,酒量既大怎么一喝便醉?微醺时刻,李白思绪飞扬,提笔一挥而就。不像贾岛,不喝酒,头脑过分清明,徘徊池月之畔,“两句三年得”,方可“一吟双泪流”。真正的好诗必定如酒,醇厚豪迈,而茶恰是让这种诗酒的魔怔回归人间的一个媒介。否则,诗人喝了酒,就如古时萨满食用了大麻,神魂游于月宫而不得回转。所以说“茶能醒酒”真可谓一句哲言。
真正能醒酒的茶,需要一番制作上的功夫,将谷雨茶捣碎,和以盐姜等翻炒储藏,才能及时发挥药效。早先我父亲一醉,母亲必要及时泡上一杯,护其肠胃,方不伤元气。父亲不如李白能作诗,却也算是性情中人,经历世道人情,常有感慨。我想,不到这样的年龄,他不敢令我饮茶,怕的是女孩子一不小心走上多舛的命途。
茶系男人的饮品,好茶出入富贵之家。
苏东坡嗜茶,曾有诗曰: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可惜他的富贵十分短暂,曾外调密州,在那贫瘠之地,对自己的仕途看得清楚明白,但还是要冒着失业风险说服军队,去配合百姓抗洪救灾,所幸最终获得胜利,于是建台作贺,名“超然”。
苏轼品的是茶的超然之性。这样的人,仕途坎坷是难免的。 绍圣初年,苏轼流放惠州,携小妾朝云同往。朝云是懂茶的女人,善解饮茶之人。她爱上了苏轼的“一肚子不合时宜”,常常与他一道品茗参禅。在瘴疠之地惠州,朝云很快病死,苏轼肝肠寸断,赋诗作别: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玄。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丹成随我三山去,不作巫山云雨仙。相约来世不作夫妻,作个道友,可见相知之深。遗憾的是死者长已,来世恐怕相逢也不能够,朝云将她的青春和兰心慧质酬报给了多难的诗人。
至今为止,茶都是一种清高品位的象征,清高则苦寒,并非人人消受得了。甚至有人极度不喜欢清高和苦寒的。比如拿一盒好茶送给只喜欢权钱和美色的人,则是对他的羞辱,也是对茶的羞辱。而对于天下的父亲来说,锦衣玉食才是真富贵,谁也不愿自己的女儿遇个清寒多难的主。即便不算清寒,如南宋李清照、当代三毛,都是识茶知性之人,最终不免落入心性的魔沼,不能善终。不如作个无知村妇,粗茶淡饭,心宽长寿更加有益。
茶性清寒,令人多思。自古有“禅茶一境”之说。因此饮茶者亦当慈悲为怀。东洋人的茶道滑稽可笑,一把叶子泡一小壶,众人各分一小盅茶汤,最后品出了禅味却不知茶味如何。但中国本土的茶道又太过奢靡讲究。陆羽《茶经》说:凡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味,八曰煮,九曰饮。若将这九个环节处处完美,真不知要耗费多少精力财力。我读《影梅庵忆语》,着实被明代末年遗少的精致生活给震撼了。董小宛对香、酒、花和各类菜肴糕点的制作把玩称得上花样百出,出神入化。在茶道上的用功,也不能不使人叹为观止。晴和之日,出门踏青,需选一处避风的亭子,旁边需有一条长泉,带上一只周边绘有各色鸟兽花纹的精致铜鼎小炉,再用竹叶裹一包半塘顾子一片片精心挑选的清明岕片,还有什么专门拨炉灰的钳,舀茶的勺,搅茶的杵,茶壶茶杯等等,主仆一行浩浩荡荡出门去。等到万事俱备,到了目的地,则需小宛亲自调治:“文火细烟,小鼎长泉,必手自吹涤---,至沸乳看蟹目鱼鳞,传瓷选月魂云魄。尤为精绝.....”。想起他们每每花前月下的细语慢啜,还以为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谁知却身在乱世,如此奢华难免使人折寿。果不其然,小宛终因内忧外患,殚精竭虑,心劳而死,不亦悲乎。冒公子再对这月魂云魄,木兰瑶草时,将情何以堪!
既然为“道”,必然适可而止,过于劳神费力则事与愿违,于身心皆有害。今日太平盛世,茶的苦寒意味自然也减去许多。年轻的朋友将饮茶当作会友的途径,谋到一二两极品,自己不舍得喝,赶紧呼朋唤友。依我说,也不必上天入地,谋求阳羡的清明芥片,和不打农药又在秋露之时采摘的极品武夷茶,甚至桐木村的正山小种与银生府的普洱。作为九江的普通百姓,寻半斤上好的庐山云雾还是有可能的。然后找个文化人的工作室,在那精致红木茶几上摆下,隔三差五邀几位至情至性的好友,鬼鬼祟祟躲入一室,一人一大杯,即可抚掌开怀。否臧古今,斗棋猜谜,相商谋略,随心所欲。前几年我们几个本土女文青就曾混入队伍假装内行。然而不是亲密朋友,即便在当今社会,女性终究不得时时成为茶席的座上宾。我曾突发奇想,希望成立一个女子品茶会,谁知被一位女友当头一瓢冷水:“女人扎堆?不敢想像”!便无可奈何放弃了。
似乎与人分享才算茶之乐。近来父亲呼我喝茶越加频繁,想必因他女婿工作太忙,我又天生不爱逛街购物,担心我一人独对杯盏,憋出内伤来。他对我饮茶一事似乎还是心存惴惴。不得不说他多虑,谁不是最终归于孤独呢,比如他比如我,比如千千万万的尘世中人。苏轼不是说了吗:“从来佳茗似佳人”,我在家独自饮着茶,也当是和佳人在一起,何来寂寞与忧愁?
上一篇:医师出诊应急预案(必备十一篇)
- 高考的标语(范文16句)01-16
- 高情商感恩最暖心一段话(合集10篇)01-16
- 最新食品检验周记(集锦五篇)01-16
- 植树节最美短句绿水青山(摘录八十九句)01-16
- 很有道理的短句(汇编25句)01-16
- 初三中考倡议书(经典十三篇)01-16
- 部队五四青年节活动策划书01-16
- 军犬钢牙读后感(汇编七篇)01-16
- 为班级运动会加油稿(集锦十一篇)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