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课件参考】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之一

相信我们大家都是有读过一些范文的,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进行无声的思考与交流。多阅读范文还能帮助我们加深阅读写作的认识,你会借鉴优秀的优秀范文模板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课件参考】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之一”,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学习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知)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写作的意图。(能力)

3、进行多角度的阅读。(能力)

4、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感悟人生哲理。(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使我们感受到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课文思路清晰明了:通过一件往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立意高,是记叙文写作的一篇很好的范文。而且本文语言浅显易懂,生动细腻。“我”的心理描写很传神,值得揣摩学习。这都为不同角度的探究提供了生动的语言材料。

学习重难点

重点:2、3、4

难点:4

教学设想

学习方法:

1、启发谈话法;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思考性的问题,在师生之间平等、民主谈话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获取知识。

2、朗读法;

3、“自主——合作——探究”法;

4、圈点勾画法;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符号或颜色圈点勾画出多角度阅读时的课文依据。以及课文蕴含深刻的最后一段。

媒体设计

1、幻灯显示“爬悬崖”的图片;全文总结板书设计;多角度阅读的导航语;课堂讨论、谈话的背景音乐;课文录音示范;预习检查。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式导入

1、谈谈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2、为什么最深刻?有无打算写篇文章?

3、师讲述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先讲述后总结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

4、幻灯显示“多一份经历,多一份明智”。生畅谈看法。师明确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总结经验。

5、过渡:赞美式过渡。然而我们的经历毕竟有限,还可通过听别人的故事,使自己更明智。板书课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2、自由散读课文,思考:莫顿·亨特先生给我们讲了一件怎样的往事?

(a)。详尽地复述。

要求:口齿清楚;生动、具体、流利;完整、符合原文意思;尽量用课文词语。

(b)简洁概括。

检索信息:时间是八岁那年;地点悬崖上;人物有“我”、杰利、其他伙伴、父亲;事件为爬悬崖陷入困境(冒险),在父亲指点下爬下悬崖(脱险)。

将检索出的信息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一个简洁但又表意完整的句子。记叙文材料概括的一般格式是“谁”(或‘什么’)干了什么(或‘怎么样了’)。重新组合信息时,地点可忽略,信息重组的结果是“八岁那年与伙伴一起玩耍,‘我’爬上悬崖陷入困境,然后在父亲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的往事”。

通过复述与概述让学生真正对这件往事了然于胸。

录音示范7~22段,听读模仿语气,听后读给同桌听。

3、这是一件小事,但在莫顿·亨特先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看“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为什么会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1)畅所欲言。

(2)明确最后一段。

三、定向研习课文最后一段。

整体感悟部分为这部分蓄势。

1、先自主自读质疑,后四人合作共同解疑,师点拨。

2、各组畅述解答了哪些疑问。

3、熟读成诵。

4、课文悟读,师畅谈自己的理解:面对巨大的困难,往往心怯了。其实只要不要想着这巨大的困难,勇敢地脚踏实地迈出第一步,走了第一步继续走下一步,坚持不懈;当某天蓦然回首时,困难就已化为乌有。莫顿·亨特先生从悬崖上习得的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

5、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你以往遇到困难都是怎样处理的?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四、课堂小结

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不要失去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这堂课在与莫顿·亨特先生心灵的对话中,我们结交了这位智者朋友,拾取了智慧。而我们只有把这份智慧化为下一刻的实际行动,才算真正汲取了这份营养。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7~22段。巩固背诵最后一段。

2、选课后读一读,写一写至少三个造一段话。

3、课外荐读繁星春水中“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检查7~22段的朗读。

2、这堂课我们对《走一步,再走一步》进行多角度阅读。

二、学法指导

1、让我们先看一个材料。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对达·芬奇谈自己画蛋的体会,他说:“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形状便立即不同了。”(幻灯显示,生读)另一则材料。我国宋代伟大诗人苏轼也谈过类似的体会,他仔细观察过庐山,然后作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生背)这两则材料告诉我们,无论绘画还是观景,都要选择不同的角度。这样,才能发现事物、景物的不同特点,画画,才能画出新意;观景,才能观出新意。对一些意蕴丰富的文章也应如此,应从多个方面去想,读得有创意,提高阅读质量。

2、多角度阅读关键在于确立角度。怎样确立角度呢?可以着眼于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于某一情节,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也可拟一个中心话题。举个例子说,从杰利这个角度来读,中心话题可以是杰利什么地方做得对,什么地方做得不太好。由这个中心话题帮助阅读。可以用“杰利是一位……的朋友”的句式来回答。

三、多角度阅读。

1、确定角度

两两对比着来读,可从两个大角度(教子、交友)来深入阅读。

父亲

母亲

杰利

四个孩子

2、中心话题

(a)父亲为什么不直接孩子抱下来?他不怕孩子失足吗?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如果是母亲来的话,她又会怎样做?你能想象一下吗?

(b)杰利算是“我”真正的朋友吗?他为什么抛下我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你能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理吗?

四个小孩子的行为你欣赏吗?如果是你是其中的一位,你会怎么做?

3、师生多角度探究学习过程

父亲角度

这是一位真正爱自己孩子的父亲,他不像别的父亲,爬山石架把儿子抱下来,而是让作者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下去。这是为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毅力。如果他对孩子百依百顺,那只是让他更加娇气,一生一世都软弱无能。有句话说:“打是亲,骂是爱”,只有在磨练下才能成好钢,没有磨练的只是土块、锈铁。所以这位父亲是对孩子负责的真正爱孩子的父亲。

这是一位明智、教子有方的父亲。父亲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实力抱孩子下来,但他不这样做,而是引导孩子凭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克服自己。其实,父亲这样做是想给孩子一份经验,一次锻炼,一个成就感,一份不怕任何困难的勇气。这是父爱的一种多么明智的体现,是真正的父爱。他在父亲的眼里,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比生命更重要,因为,父亲知道,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雨的,同样,被溺爱的孩子是经不起考验的。

母亲角度

慈母多败儿。这位母亲一直告诫我不要冒险。在母亲的庇护下,“我”变得非常懦弱。如果杰利通知的是母亲的话,可能她会声嘶力竭地叫我别动,吓得脸色苍白,神经兮兮的叫了一大帮人来。之后母亲可能不允许我跨出家门半步,不准我与杰利玩。从此,世上多了一个废物,少了一个作家。

师总结:哪一位父亲不爱自己的子女。这位“狠心”的用心良苦的父亲以独特的方式在“我”的生命中注入自信的琼浆,熔铸了“我”直立的腰杆。他给孩子的不只是一个健康的躯体,还给了孩子一个自信的灵魂。这对孩子的一生无疑是最宝贵的财富。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在感受伟大母爱的同时,也要多理解这份严厉的深沉的父爱。

杰利角度

如果我是杰利,我会感到左右为难,一边是最要好的朋友,一边是更多的朋友。四个孩子一定不会让杰利帮“我”,而杰利也不想被嘲笑,不想失去这几个玩耍的朋友。所以杰利虽然“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我想,,这也说明杰利低估了“我”的懦弱。他以为这么点悬崖,“我”总会下来的。再说,他一时也帮不了“我”。天越来越黑了,见“我”没回来,杰利的良心不安了,便告诉了“我”父亲,寻求大人帮助,把“我”从危险的边缘救了回来。杰利虽然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他是“我”真正的朋友。

四个孩子的角度

我感觉四个孩子的人品有问题。当自己的朋友遇上困难的时候,他们不仅不去拉自己的朋友一把,反而雪上加霜的嘲讽朋友,把他一人留在危险的石架上,这也是拿别人的生命开玩笑。他们根本不是真正的朋友,简直可恶之极。

师追问:患难见真情,好朋友应当有难同当。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三、课堂小结

多角度阅读是这堂课学习的重点。以后在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可学着运用它,它不仅可以让我们读出文章的新意,提高阅读质量,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创造性阅读能力,拓展我们的思维空间。

四、作业布置

1、试着多角度阅读《信念的力量》。

2、熟读全文

附:信念的力量

鲁西南深处有一个小村子叫姜村,这个小村子因为这些年几乎每一年都要有几个人考上大学、硕士甚至博士而闻名遐迩。方圆几十里以内的人们没有不知道姜村了,大学村成了姜村的新村名。

姜村只有一所小学校,每一个年级一个班。以前的时候,一个班只有十几个孩子。现在不同了,方圆十几个村,只要与村里有亲戚的,都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这里来,人们说,把孩子送到姜村,就等于把孩子送进大学了。

在惊叹姜村奇迹的同时,人们也都在问,都在思索。是姜村的水土好呀?是姜村的父母掌握了教孩子秘诀吗?还是别的什么?

假如你去问姜村的人,他们不会告诉你什么,因为他们对于秘密似乎也一无所知。

在二十多年前,姜村小学调来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教师,听人说这个教师是一位大学教授,不知什么原因被贬到了这个偏远的小村子。这个老师教了不长时间以后,就有一个传说在村里流传。这个老师能掐会算,他能预测孩子的前程。原因是,有的孩子回家说,老师说了,我将来能成数学家;有的孩子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作家;有的孩子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音乐家;有的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钱学森那样的人,等等。

不久,家长们又发现,他们的孩子与以前不大一样了,他们变得懂事而好学,好像他们真的是数学家、作家、音乐家的材料了。老师说会成为数学家的孩子,对数学的学习更加刻苦,老师说会成为作家的孩子,语文成绩更加出类拔萃。孩子们不再贪玩,不用像以前那样严加管教,孩子也都变得十分自觉。因为他们都被灌输了这样的'信念:他们将来都是杰出的人,而有好玩、不刻苦等恶习的孩子都是成不了杰出人才的。

家长们都纳闷,也将信将疑,莫非孩子真的是大材料,被老师道破了天机?

就这样过去了几年,奇迹发生了。这些孩子到了参加高考的时候,大部分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这个老师在姜村人的眼里变得神乎其神,他们让他看自己的宅基地,测自己的命运。可是这个老师却说,他只会给学生预测,不会其他的。

这个教师年龄大了,回了城市,但他把预测的方法教给了接任的老师,接任的老师还在给一级一级的孩子预测着,而且,他们坚守着老教师的嘱托:不把这个秘密告诉给村里的人们。

我的几个好朋友就是从姜村走出来的,他们说,他们从考上大学的那一刻起,对于这个秘密就恍然大悟了,但他们这些人又都自觉地坚守起了这个秘密。

听说完这个故事,我一直在被这位可敬的老师感动着。人世间还有什么力量能超过信念的力量呢?他通过中国最传统的方式,在这些幼小孩子的心灵里栽种了信念啊!

阅读指导:

从“老教授”的角度看,昭示了一种成功的教育理念。

从“姜村”村民的角度看,提示了适宜的教子方略。

从姜村孩子的角度看,倡导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

教学反思之新教材下的备课

本课设计侧重于多角度阅读。学生的潜力很大,真正感受到了“教学相长”。在多角度阅读中,学生创见性地从母亲的角度来谈自己的看法。这在备课中我根本就忽视了,借机顺势让学生想象如果是母亲来救“我”,那会是如何的情形?学生结合母亲的教育方式绘声绘色的谈了母亲的歇斯底里的表现,并预测到母亲的这种教育会让“我”一辈子没出息。继而与父亲的教育方式作比,体验到严厉的父爱背后深深的期盼和深沉的明智。甚至有些学生结合自己家的教育来谈。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教学环节预料不到,但在课堂上掀起了小高潮。我深刻感受到,新教材的课堂不再一成不变,僵死固定,而是灵动多变,较难把握。老师只有精心全方位备课尤其是备学生的“可能”,才能游刃有余。

jK251.COm精选阅读

迈好高中第一步——第一次主题班会(分享)


带着对理想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以及激动和新奇的心情,你们迈进了41中,即将开始紧张而又有序的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由于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加上初、高中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不同等因素,部分同学会现不愿与同学交往、有自卑感等心理问题及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等情况,这不利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尽快改变上述不良现象,迈好高中第一步,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转变,从而愉快地学习和健康地成长是非常必要的。

一、入学军训你准备好了吗

军训是我们走入高中的第一步。军训是教育部门为了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尽快适应新环境等而制订的针对新入学学生的教育活动,不少同学却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更多的是把军训当成是一个任务来完成,而不是当成一个机会来把握,甚至出现一些心理偏差和行为偏差。可以说这些学生没有在军训前做好准备!

我们都知道,军训中,我们要接触许多陌生的人和事,要处理许多突发的事件,要学会许多课堂外的知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开始适应新的集体,如果我们没有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没有做好树立集体观念、提高交往能力和培养耐挫能力等心理准备,在军训中处处被动,最后会影响到个人的健康成长。那么,军训要做好哪些准备呢?物质上的准备当然免不了,但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准备。概括起来可能有这样六个方面:

一、做好军训是树立集体观念的心理准备

解放军被我们誉为钢铁长城是因为他们强烈的集体意识,“我是集体的一员”的思想深入骨髓,所以才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同学们参加军训都是以班级为单位的,所以一定要确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利用军训的机会,积极树立集体观念。

二、做好军训是提高交往能力的心理准备

面对陌生的同学、教师和教官,如何交往是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我们不能顺其自然或冷漠对待,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创造机会与大家交往,尽快融入集体中。这是提高我们交往能力的好时机,当然事前要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被动承受只会产生消极的情绪。

三、做好军训是培养耐挫能力的心理准备

军事训练和体育课肯定是有区别的,所以许多的要求做不到位是正常的,不必因此而忧心忡忡,当然也不要因此而产生抵触的情绪。面对挫折,我们要积极应对,既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更要寻求正确的方法来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这样,我们的耐挫力才会得到培养。

四、做好军训是适应新环境的心理准备

对于新入学的同学来说,军训是适应新环境的大好机会,可以通过军训,熟悉同学和老师,这样可以在正式入学后摆脱新环境给自己带来的陌生感,以最好的状态投入新的学习中。

五、做好军训是磨炼个体意志的心理准备

军训是艰苦的,而个体的意志也正是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出来的。所以同学们不要把军训当成是一次快乐旅游,而应该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

六、做好军训是展现个人特点的心理准备

军训的时候肯定要进行许多的活动,这为个人特点提供了展现空间。敢于展现自己是我们青年学生的特征,只有敢于表现自己,才能找出与别人的差距,才能不断进步。课堂上我们展现的是学习能力,可能没有很多机会展现其他的特点。军训与课业无关,可以没有心理压力,军训中大家都是新生,可以没有顾忌,让我们做好心理准备,充分展现一个立体的自己!

二、你重新审视自己的习惯了吗

美国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就是说,一个习惯的形成,一定是一种行为能够持续一段时间,他们测算是21天。当然,21天是一个大致的概念,我们很多的行为重复不止21天,形成的习惯就很牢固。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相同,一般需要30天至40天。总之是时间越长习惯越牢。

再来看一个正面的例子。20世纪60年代,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我们大家都知道叫加加林。当时挑选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选时,有这么一个插曲,几十个宇航员去参观他们要乘坐的飞船,进舱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了。

他觉得:“这么贵重的一个舱,怎么能穿着鞋进去呢?”就加加林的这一个动作,让主设计师非常感动。他想:只有把这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荐下,加加林就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

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成功从脱鞋开始。实际上就是从好的习惯开始。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有了好习惯的孩子是走遍天下都可以放心的孩子,一身坏习惯的孩子会让你一生都不能放心,不得安宁。

我觉得我们同学身上就有不少好的习惯,比如见到师长问好、受到别人帮助说声谢谢、做了错事说声对不起等等,当然了,每个同学的好习惯还有待我在今后的日子里去发现,我希望每个同学都能让我不断发现你身上的好习惯。

在发扬好习惯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可能会受到一些不良习惯的干扰。目前,中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有:①穿戴与中学生格格不入,奇装异服,佩戴首饰,特别是少数女同学着紧身衣,露肚皮现象已经不为新鲜了,有的人形容为发廊女一点不为过,少数男同学留混事头,染黄头发。这些同学出现这种情况,学校发现一例处理一例。②随地乱扔乱吐,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环境的公害,恐怕一些同学也在这里做了不小的贡献吧,还有些同学出于好玩,扔粉笔头、纸飞机等,乱扔的根本是吃零食,咱们学校的垃圾筒每天都会很满。③毁坏公物现象,如开门不用手而用脚,损坏课桌凳,桌椅上常出现一些明星的风采,墙壁上常出现球印脚印等。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感觉到好玩,属于不自觉行为,但也有一些是故意。④为数不少的学生喝酒、下饭馆,出入网吧、大张旗鼓地通过过生日吃请,已经给社会及他人带来严重影响。⑤拜弟兄姐妹,自称什么帮,这种情况有所抬头,若不控制很容易出事,凡是出现这种情况的都是心事不在学习上。

以上两大方面,是我们近期值得思考的,关于进入高中后如何学习,如何塑造自己良好的人格等,我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和大家一起探讨。

我希望在今后一周的军训生活中,每位同学都要用积极主动的态度与班级同学交往。不能够事事等待别人来关心自己,更不能孤芳自赏。应把自己尽快融入到班集体中去。可主动向他人介绍自己的优点、缺点及特点、爱好、性格等,让他人更快了解自己,从而主动和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主动帮助同学。当别人有困难时,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关心他人。班集体有无穷的力量、无尽的温暖,同学之间的友谊是纯真的、无私的。学会交往,把自己融进班集体中,就能获得友谊与快乐。通过军训去锤炼坚强的意志。因为优良的意志品质是实现理想、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高中阶段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高一是高中起始阶段。迈好高中第一步,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学习,锤炼意志,可为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方面的事情,在我们今后相处的日子里我们再共同探讨。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吧!争取通过三年共同努力,能让我们觉得选择41中无悔,选择(7)班无悔,自己的青春无悔!

参考范文:教学设计之一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衍生,我们动不动就要写一些文章,写好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范文吧!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参考范文:教学设计之一,供大家参考。

设计意图:

付出和给予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现在的孩子大多比较自我,因此,我选择了《爱心树》这个绘本,既能通过观察多变的画面,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更能通过故事内容让幼儿了解得到爱,给予爱都是一种快乐的传递,爱他们的人默默为他们的付出,也希望他们学会感恩。

活动目标

1、讲述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通过故事内容体会爱与被爱,无偿付出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画面男孩每次出现大树的形态变化,感受大树对男孩的爱。

难点:教育幼儿要拥有一颗爱心,了解付出的快乐,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活动准备:《爱心树》绘本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激发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教师讲述:从前,有一棵树,他喜欢上一个小男孩......

问:请你看看,每次小男孩跑来的时候,大树的姿势都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大树弯下腰,张开枝叶,和男孩打招呼)

教师继续讲述故事:男孩每天都会来树下采集树叶,把叶子编成王冠......玩累了,男孩就在树下睡觉。

问:男孩都和大树玩了那些游戏?大树是怎样陪他的?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出(1)采集树叶(2)爬树(3)荡秋千(4)吃苹果(5)捉迷藏(在采集树叶编成王冠时,男孩很骄傲,而大树的枝叶和男孩的头一样上扬,一样威武;在爬树时,大树的枝叶撑起了一个保护的臂膀,保护着男孩;当男孩荡秋千的时候,大树的树枝紧紧缠绕着男孩,不让男孩摔倒;当男孩吃苹果时,树枝让他安静的坐着享受它丰硕的果实;当它和男孩玩捉迷藏时,树枝与他一同嬉戏,共享欢乐;玩累了,男孩在树下睡觉,大树的枝叶变成了一把遮阳挡雨的大伞,保护男孩。

师:男孩好爱这棵树,好爱,树很快乐。你从哪可以看出他们很爱对方?(他们相互拥抱在一起,男孩在树上刻上了他们的名字)

2、讲述故事后半段,提升幼儿情感,感受树的无私奉献,快乐付出,施与舍得情感

师:日子一天天过去,男孩长大了。树常常好孤独。(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树下出现了四只脚,树上的名字也多了一个,男孩爱上了女孩,他不在经常到树下,大树的枝叶像手臂一样,抱在一起,给自己安慰,很孤独,失落)

师:有一天男孩来到树下......男孩坐下。故事完。

问:男孩都和树索要了什么?树是怎样做的?

(1)男孩和树要钱,树把所有的果实都给了男孩,让他去城里卖了换钱,这样男孩就会快乐,树也会很快乐。之后男孩好久没来,树很难过。

(2)男孩和树要房子,树把所有的树枝让男孩砍下拿去盖房子,这样男孩会快乐,大树也会快乐。之后男孩好久没来,树很难过。

(3)男孩再次出现,树很快乐,他又和大树索要一条船,大树让男孩砍下了树干造船,这样男孩会快乐,大树就会很快乐。

(4)好久以后,男孩再次回来,大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给他了,男孩说他只想要一个安静,一个休息的地方,大树努力的挺着自己的老树墩,让男孩坐下,大树很快乐。

(5)小结:大树把什么都给了小男孩,可它还是很快乐,你知道为什么?因为大树爱他!谁就像大树一样爱我们呢?

孩子们,我们应该对每一个爱我们的家人朋友感恩,他们无私的付出来满足我们的愿望,让我们感到快乐和幸福,希望你们以后也能做一个像爱心树一样关心,爱护,付出的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即使无偿的付出,也会感受到生命的快乐。

【课件参考】 《雪儿》教学思考之一


作为学生,阅读大量的范文是必不可少的,优秀的范文可以让我们积累相关的知识,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优秀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你会借鉴优秀的优秀范文模板吗?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课件参考】 《雪儿》教学思考之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雪儿》是一篇充满儿童情感的文章,主要讲述了“我”为受伤的雪儿疗伤并精心照料它,直到它能飞上蓝天的事,字里行间表现了“我”对鸟类的爱护,流露了“我”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文本情感真挚,而且展现的是孩子和动物之间的感情故事,很容易吸引学生。为了让孩子们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充分感受小作者与信鸽之间的情感,我主要采用了联系生活实际,用生活体验来充分调动孩子的情感,从而达到体会文中人物情感、人和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目的。

一、回忆生活体验,体会小作者心情

学习第一小节,孩子们了解了文中主人公腿跌伤了,但是文中没有直接说他的心情。实际上了解了小作者的心情对了解下文有信鸽陪伴升华感情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让孩子们先回忆一下,平时什么情况下只能呆在家里不能出门?孩子们只稍微想了一下就纷纷讲着,因为这个对他们来说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比如考试考砸了被父母罚做作业,比如生病了卧床,比如父母不在家只能自己看家,等等。我又问他们,整天呆在家里的心情如何?心里是如何想的?孩子们都说很郁闷,很寂寞,真想找个人来陪,真想出去玩。这时,我再让他们体会小作者的心情,他们就很顺利地感受出来了。课文后面写爸爸捡回了一只白鸽,我再问他们心情如何?心里是怎么想的?他们都说很高兴,终于有朋友陪伴了,会很珍惜这位伙伴,会好好照顾它的。

二、回忆生活体验,体会“我”和信鸽之间的情感

课文中写了我为白鸽疗伤、取名,当我知道它是一只信鸽时,我期盼着它快点好起来,重回蓝天,当我看到它展翅飞起来时,我为它欢呼。为了让孩子们体会“我”和雪儿之间的情感,我又让他们说说,家里养了什么动物?平时和动物玩吗?怎么玩的?小动物喜欢自己吗?自己喜欢小动物吗?每次和小动物在一起,心情如何?等等,孩子们很兴奋,都纷纷讲述着。接着我又让他们看课文,了解小作者平时和雪儿都干些什么,再想象还会干些什么。这样的询问,逐步让孩子们感受到“我”和雪儿之间的情感与日俱增。当雪儿伤好了要离开的时候,不用我多说,孩子们就能感受到他们彼此之间的不舍,就能脱口而出彼此之间的留言。

生活中真实的体验,让孩子们加速了对课文的理解,加速了对人物情感的理解。生活体验是一种有效的资源,如何挖掘,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老师们还真得好好思考,好好运筹帷幄。

[课件借鉴] 两步应用题教学设计篇二


在学校,我们看过许多范文,优秀的范文能让我们感到受益匪浅,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多阅读范文还能帮助我们加深阅读写作的认识,写优秀范文需要包括呢些方面呢?考虑到您的需要,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编辑了“[课件借鉴] 两步应用题教学设计篇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学会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如何分析应用题,依题意列出综合算式。

教学难点

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建立联系

出示下面文字题,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并请一名同学说一说分析的思路。

(1)42乘5,再加上36,和是多少?

(2)75与25的和乘78,积是多少?

二、探索知识,领悟方法

1、学习例4,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如果学生中既有分步解答,又有用综合算式解答的,教师就让列综合算式的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不同的意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总结:解答这样的两步应用题,既可以用分步算式解答,也可以用综合算式解答。

(2)如果学生都是分步解答的,教师就让学生小组讨论:如果用综合算式解答这道应用题,应该怎样列算式?

小组汇报:一个小组汇报,其他组做出补充或提出合理的建议。最后教师小结:要列成一个综合算式,实际上就是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首先要弄清先算什么。

2、独立思考: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和解答两步文字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练习

让学生独立解答做一做中的题目,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三、应用知识,掌握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6、7、8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师生交流,突出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板书设计:

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300-180=120(棵)(300-180)3

1203=40(棵)=1203

=40(棵)

答:平均每次要浇40棵。

[课件范本]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之一


学生时代,我们看过许多范文,一篇优秀的范文是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尽快将心情平复下来。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你知道怎么写教师相关的优秀范文吗?考虑到您的需要,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编辑了“[课件范本]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之一”,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教学目标]

1、学习一组与海岛、港口有关的词语,认识6个生字,并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

2、认识汉语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

3、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

4、能仿照例子,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5、朗读和背诵4句关于“改过”的名言。

[教学重难点]

认识汉语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能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能仿照例子,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课件出示:

①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②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2、读一读这两句话,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两句话所表达的含义的呢?(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

3、除了联系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这两种方法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理解阅读中难懂的词、句呢?(查资料、向别人请教)

师小结: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可以用相同的方法。

二、学习“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自主认读“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注意把“缆、锚”读正确。

2、引导学生借助教材插图和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通过词语看到的画面,增强海洋意识。

4、你能将这几个词连起来写一段话吗?将你想象到的画面呈现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体会加点词语意思的不同。

2、交流自己的发现。

(1)指名说说“熟”和“味道”在不同句子中不同的意思。(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熟:

A、米饭没熟,还要再蒸一会儿。(食物烧煮到可以食用的程度)

B、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熟练,表示程度深)

味道:

A、我很喜欢苹果的味道。(舌头接触某样东西时的感觉)

B、这本书越看越有味道。(比喻某种感受、情趣和滋味)

(2)创设新的语境,让学生了解“熟”“味道”这两个词还有其他意思。

例如:他们认识5年了,彼此非常熟。(熟悉)

玩了一天,他太累了,睡得很熟。(程度深)

(3)引导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词语的某个意思练习说话,从而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4)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习生字,准确朗读。

(1)自由读,借助拼音学会生字。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纠正字音,学习生字。

(4)小组展开朗读比赛。

2、简单理解。

(1)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君子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哪个人能没有过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

(4)改过不吝,从善如流。——苏轼(改正过错不要吝惜,听取正确的意见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迅速自然。)

3、教师小结:

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有过则改,在一次次错误中,不断汲取教训和经验,我们才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4、拓展其他关于“改过”的名言。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

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

5、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名句,课外积累更多的有关名句。

[教学反思]

在“交流平台”和“识字加油站”的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只在全班交流中给予适当的点拨。“日积月累”中的名句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只是引导学生大致理解名句的意思,重在指导学生背诵积累,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学生对自己积累的东西就会自然而然地理解和感悟,同时受到思想方面的教育。

[课件借鉴]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之一


我们经常会在阅读时读到一些优秀的范文,闲暇时看一些范文是对自己有好处的,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平复心情,让自己冷静思考。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借鉴]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之一”,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说明版本】

《棉花姑娘》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棉花姑娘》是一篇童话故事。本课讲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蚜虫。棉花姑娘请燕子、啄木鸟、青蛙帮她捉害虫,他们都帮不了她。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来了,把这些害虫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快乐地成长,吐出了雪白的棉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读本课的生字,会写“只、星、雪”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并能表演童话故事。

(3)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朗读,表演童话故事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保护益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6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鼓励学生多说,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2、老师特别喜欢棉花,可是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长了许多蚜虫,哎哟哟……棉花姑娘很难受,怎么办呢?

3、学生自由发言想办法。 (启发学生遇到问题,开动脑筋想办法,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

4、棉花姑娘自己是怎么做的,它的病好了吗?下面我们来学习第30课《棉花姑娘》(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咱们是第一次读课文,要注意什么呢?(指名答)

2、师小结初读要求后,生自由读课文。

3、看到同学们读书那么认真,老师也想试试,可以吗?(师范读)

4、你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生评价)

5、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吗?因为老师和课文里的生字娃娃交了朋友,你们和生字娃娃交朋友了吗?

6、有一只小熊说,谁和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就奖励他一个气球。(课件出示生字,动画,指生读生字)

7、这些生字我们都认识了,你能想办法记住它们吗?(生交流记字方法)

8、这些生字大家都记住了,相信再读课文时你会把课文读得更好。

9、那么,我应该叫几个同学来读这篇课文呢?为什么?(六个同学,因为有6个自然段。)

10、这六位同学就要读课文了,咱们给提点建议吧。(生提完建议后,六位同学读课文)

11、你们真能干,感谢你们正确、流利地朗读。

三、表演体验、感悟解意。

(一)学习第一段

1、你们读得真不错,棉花姑娘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读,可是棉花姑娘打不起精神,因为它-------(生答:生病了。)

哪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的?

2、那么哪位小朋友愿意读给大家听?(生读)

哦,原来让棉花姑娘生病的罪魁祸首是可恶的蚜虫,你们见过蚜虫吗?

3、简介蚜虫。(出示课件)

4、棉花姑娘身上长满了这么多可恶的蚜虫。如果你是棉花姑娘,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5、棉花姑娘这时非常着急,你能用这样的语气读一读吗?(指导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五、六 段。

1、棉花姑娘的病这么重,到底谁帮助它治好了病?哪段告诉我们的?(指名读)

2、七星瓢虫真是一名好医生,吃光了棉花姑娘叶子上的蚜虫,你们看,来了一只七星瓢虫。(指名扮演七星瓢虫)

3、七星瓢虫的本领这么大,棉花姑娘感到怎么样?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惊奇)你能表演一下这种神态吗?

4、影音结合,朗读第六段。

(出示课件)不久,棉花姑娘的病治好了,长出了(),吐出了( ),它咧开嘴()。

5、指导说一说。

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 )

6、棉花姑娘的病是七星瓢虫治好的,如果你是棉花姑娘,你会怎样谢谢七星瓢虫呢?

(三)学习二、三、四段。

1、在七星瓢虫来之前,棉花姑娘病重难忍,她请过谁为自己治病,结果怎样?我们来看一看吧?(出示课件动画)

2、生答,请过谁,结果怎样?(板书)

3、他们到底是不想帮,还是帮不了呢?为什么?(板书)

4、原来医生们各有各的职责,各有各的看病范围,不是不想帮,而是帮不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5、二人小组选择一段,进行分角色朗读,读出请求的语气。

6、检查分角色朗读的效果。

四、师生合作表演童话故事

1、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这篇童话故事,我们一起演一演吧。

2、师扮演棉花姑娘,学生自愿扮演燕子,青蛙,啄木鸟、七星瓢虫。(师生拿出准备好的头饰进行表演。)

五、激情总结,拓展练习

1、棉花姑娘的病治好后,它十分感谢七星瓢虫,它向狮子大王递交了一份建议,建议召开一次表彰大会,表达对医生们的感激之情。(出示课件:音乐,字幕:大自然医生表彰大会)

2、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表彰大会的现场,那么狮子大王应表扬哪些医生呢?为什么?(生答:青蛙、燕子、啄木鸟、七星瓢虫,因为......)

3、今天,我们认识了四位大自然的医生,它对我们有益,所以叫益鸟、益虫,我们应保护它们。那么,请小朋友们回家找一找资料,还有哪些动物能捉什么样的害虫,下节课,我们再交流。

【板书设计】

30 棉花姑娘

自 燕子 ——飞虫

然啄木鸟 ——树干里的害虫

的青蛙 ——田里的害虫

医 七星瓢虫 ——蚜虫

【推荐】 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走进作品,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2、了解戏剧的基础理论,学习欣赏戏剧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审美情趣,增强生命意识,提高语文素质。

教学重点: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改变语文教学的传统习惯仅仅用阶级关系看待人物的观念,学习用人文的观点,多角度理解作品,从文本本身出发进行阅读,用自己的心感受,用自己的头脑思考。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大家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有一期节目是:曹禺名剧的误解、曲解与理解。主讲人是辽宁师大文学院王卫平教授。那一期节目给与我一名语文老师太多的思考。和一切经典作品一样,《雷雨》拥有许多的导演、演员、读者、观众、批评家,人们喜爱《雷雨》,但又误解曲解着《雷雨》。今天让我们用生命视觉来理解《雷雨》。

我们的学习任务是: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二、提问:那么什么叫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指剧本中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人物内心的各种动机之间的抵触、磨擦和撞击。人物与人物的冲突是构成戏剧冲突最基本的内容。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都是人物与人物的冲突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展开。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在本质上是性格冲突,是各种不同性格的人,在一个特定的时空环境中遭遇由于相互的差距而产生的抵触、摩擦和撞击。

三、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1、我们研究探讨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戏剧冲突。

咱们分组探讨。每个人研究你感兴趣的一道题(注意在课文中寻找依据)。

(1)探讨:周朴园没有认出鲁侍萍,周朴园对埋藏在记忆中三十年前的侍萍的感情是什么?为什么他要抛弃侍萍?他深情的怀念侍萍,他爱着侍萍。他的心目中侍萍是一个很美好的人,他的爱是一种很原始、很单纯的、不理智的爱。这种爱超越了地位身份。他抛弃侍萍正是由于这份原始的美好的爱情与他所生活的环境是对抗的,他的性格是妥协。所以三十年前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在于爱情与环境的冲突。

(2)探讨:周朴园认出鲁侍萍之后,他对鲁侍萍的情感是什么?为什么他不想提旧事?他深爱着记忆中的侍萍,但饱经沧桑的鲁侍萍出现在现实中,他所处的环境不能够再提旧事,不提爱情。他变得很冷静,很理智。所以他不想提旧事。他是一个很现实的人。这依旧是爱情与环境的冲突。

(3)探讨:鲁侍萍为什么向周朴园说出真相?鲁侍萍对周朴园的情感是什么?

鲁侍萍经历了三十年的人生沧桑,但她依旧爱着周朴园,她不由自主的非理智的说出了真相。我总是觉得这份美好的爱情也是她坚韧地活着的理由。但是这份爱情却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她的内心还有对周朴园的恨。

我们来看看曹禺是怎么谈《雷雨》。

《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雷雨》可以说是我的“蛮性的遗留”。我如原始的祖先们,对那些不可理解的现象,睁大了惊奇的眼。我不能断定《雷雨》的推动是由于神鬼,起于命运或源于哪种显明的力量。情感上,《雷雨》所象征的,对我是一种神秘的吸引,一种抓牢我心灵的魔。《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这种自然的“冷酷”,可以用四凤与周萍的遭遇和他们的死亡来解释,因为他们自己并无过咎。)如若读者肯细心体会这番心意,这篇戏虽然有时为几段较紧张的场面或一两个性格吸引了注意,但连绵不断地、若有若无地闪示这一点隐秘,——这种种宇宙里斗争的“残忍”和“冷酷”。在这斗争的背后或有一个主宰来管辖。这主宰,希腊的戏剧家们称它为“命运”,而我始终不能给它以适当的命名,也没有能力来形容它的真实相。因为它太大,太复杂。我的情感强要我表现的,只是对字宙这一方面的憧憬。

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我念起人类是怎么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能够自己主宰。受着自己——情感的或者理解的捉弄,一种不可知的力量——机遇或者环境的捉弄。

2、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自然环境:郁热。暗示着人物的心理、个性、生命状态等。播放大屏幕。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这样说:文章多次出现蝉鸣,蛙噪,雷响,无不在渲染郁热的苦夏氛围,同时暗示着一种情绪,心理、性格以致生命的存在方式。在《雷雨》中,几乎每一个人都陷入一种情感的郁热中——欲望与追求中。但所有人物所有的情热(欲望与追求)都被人的残酷命运压抑着。

曹禺说:与这样原始或者野蛮情绪俱来的还有其他的方面,那就是我性情中的郁热的氛围,夏天是个烦躁多事的季节,苦热会逼走人的理智,在夏天,炎热高高升起,人们会时常身不由己的回归原始野蛮的路,不是爱便是恨,不是恨便是爱,一切走向极端,要如雷雨一样轰轰烈烈,中间不容许有一条折衷的路

3、下面让我们激情表演朗读一下文章的两个片断:

(1)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她叫侍萍。

(2)你来干什么——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4、屏幕显示:曹禺自讲述写作《雷雨》的过程:我觉得这是我一生的道路,在我个人光怪陆离的境遇中,我看见过听到过多少使我思考的人物和世态,无法无天的魔鬼使我愤怒,满腹冤仇的不幸者使我同情。我才明白我正沉浮在无比惨痛的人海中,我要攀上高山之巅,仔细地望穿这些叫做人的东西是美是丑,究竟有怎么样复杂的个性和灵魂。

从人性的角度看,人性是复杂丰富的。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作品要写得美,就要明确地把人的多样变化写出来。同一个人,有时是恶棍,在时是天使,有时聪明,有时是愚蠢。

分组讨论:(1)周朴园是怎么一个人呢?不幸者

(2)鲁侍萍是怎么样一个人?不幸者

5、学生讨论:你对作品中的人物产生了什么感情?

《雷雨.序》说: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意地祈望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睛不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屏幕:尹红(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曹禺研究专家)这样说:《雷雨》中充满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无可柰何的悲哀,同时又充满了一种对热情与激情的憧憬。当我阅读《雷雨》的时候,往往被互相对抗互相搏斗的力量所打动,一种是人的热情与追求,一种是人与命运不可放弃的对抗。生命的热情之力与命运的冷酷之网就构成了曹禺悲剧的核心,沉重浑厚但又光彩照人。可惜的是,曹禺戏剧的生命质感在那个阶级斗争的社会语境中慢慢被淹没、被扭曲了,他在《雷雨.序》中的回答是真实的:“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明显地意识到我要匡正什么、讽刺什么、攻击什么。然而在起初,逗起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写作《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后来当曹禺在朦胧地追认自己的《雷雨》的主题是表现封建专制大家庭的罪恶的时候,他就开始自觉用社会的共同视觉来代替自己的生命视觉,逐渐他的剧作开始与当时的多数作家的创作趋同了,以致于他后来的作品都没有达到《雷雨》。曹禺晚年也叹息:明白了,你却也残废了,这也是悲剧,很不是滋味的悲剧。

四:小结:《雷雨》启发我们重新思考生命,触动了我们最敏感的感情。让我们每个人用一名话总结自己的感受。我的感受是:爱情是一朵美丽的脆弱的花,青春是一个美丽的伤感的记忆。

五:自己欣作业赏阅读四幕剧,写一篇评论文章,分析能够让你感撼的一个人物。只要你立足作品本身,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你的观点会更趋于正确。

[推荐课件]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怎么写


我们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范文的,多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是有很大好处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去记录重要的事情。好的优秀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那么,你知道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考虑到您的需要,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编辑了“[推荐课件]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怎么写”,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一、 基于课标的理解,初步认识分数

二、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91-92页的例1--例2及相关的练习)

三、教材分析:“认识几分之一”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也是本单元教材的“核心”, 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四、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儿童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抽象思维难度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分数的初步认识》是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的知识,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尤其是平均分概念的认识上拓展的,是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过于抽象,认识有一定的困难。有部分孩子可能接触过这部分内容,但是认识不够全面,读写不准确。

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通过分月饼活动,初步认识分数;

2、通过折纸活动认识几分之一,能够理解几分之一,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准确说出各部分名称。

教学方法:启发法、演示法、探究法。

学习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准确说出各部分名称。

学习难点: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体会只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才可以用分数表示。

评价方案:

1、通过课堂提问检测目标一;

2、通过学生的读写,课堂提问和折一折活动,检测目标二。

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美丽的秋天来了,小朋友们要去郊游了,他们带了很多可口的食物,你能不能用所学的知识给他们分一分吗?

1、4个月饼分给2个同学,怎么分才公平?用什么数字表示?

2个运兵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个呢?用什么数字表示?

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又该怎么分?用什么数字表示?

二、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教学二分之一

当我们的整数不够用时就要用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表示。

每人半个月饼,可以用表示。

教师分析如何分月饼,并在讲台上让学生演示折一折,然后把学生折好的圆剪成两部分,边剪边跟学生陈述分月饼的过程“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

2、板书,让学生说一说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并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并读一读。

3、练一练(课件显示)

判断图中哪些阴影部分是原图的二分之一,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二)教学四分之一

1、幻灯出示一个圆形纸片,把它平均分成了3份,提问:我把这个圆片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它的()分之()。(设计意图:本节课是第一次出现分数,由于分数与整数差异很大,学生会感到很困难,对分数的意义理解透了很不容易,本节课从最简单的二分之一入手,逐一认识三分之一等)

(三)教学例二

1、拿出自己在正方形上涂出?

2、组织学生比一比看一看,大家涂的都一样吗?不同的涂法为什么都能表示呢?

学生观察并总结出: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只要通过平均分成几分,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课堂活动:

你还能折出一个几分之一,大家折一折,说一说。

四、课堂练习

1 、写: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

2、想: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

3、说:它们分别占了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五、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设计:

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参考]《阳光》教学思考之一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进行无声的思考与交流。优秀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你知道怎么写教师相关的优秀范文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参考]《阳光》教学思考之一》,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教师和学生处于不同的年龄层面,身体条件、学习方法截然不同,同年段的学生也存在身心发育、接受能力和学习态度的差异,导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也不尽相同。下面是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1.节拍变化多,动作难

《七彩阳光》按照ABAB的形式创编,虽然是以基本体操动作为主,单个做并不难。可是,一节操中节拍变化多,如扩胸运动第一八拍是一拍一动,第二八拍却成了两拍一动。同时,两个八拍一组的动作几乎没有重复,对于小学生来说,动作多,节奏快,非常不容易记忆。突出表现在扩胸运动、踢腿运动,往往一节课很难掌握一节操,低年级的学生就难上加难了。

2.方向变化多,路线难

《七彩阳光》具有活力和时尚感。但是,不对称的方向变化难以掌握规律,多变的动作路线增加了掌握的难度。比如体转运动:“第一八拍,3-4上体左转90度,左臂不动,同时左手在头后,5-6上体右转180度,同时右手叉腰,左臂侧举(掌心向里,眼看右手),一左一右,简单。可是,第二八拍就出现了方向的问题,学生容易记忆对称动作,第一八拍5-6拍向右转,而第二八拍5-6此时却变向了左。正确的转体方向变化依次是左、右、左、右,而学生易犯左、左、左、右的错误,像这样的`方向变化在多节中都有。

3.动作细节多,规范难

第三套中小学生广播操加大了大肌肉群的动作,动作幅度大、路线远,对大关节、大肌肉群、骨骼都起到了很好的锻炼作用。但是,加大大肌肉群的动作,并没减少细节动作。如手心上下、内外的变化,两臂胸前平屈时掌时拳,弓步、并脚跳变方向等等,提高了本套操的规范难度,分散了学生对整套操的注意力。

在很多运动技术动作中,都是上下肢异侧,动作的协调性、稳定性和学生的习惯相一致。但是在本套广播操中,上下肢同侧的动作非常多,往往要花时间先熟练上下肢同侧的动作,再衔接整节动作。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采用了各种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整套广播操,如:

1.难点攻克法

对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动作,我采用了各种适合低年龄段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很快的学会有难度的动作。比如,第一节伸展运动中第二个八拍中的1-2拍两手臂应该是上举而且要加紧耳朵,我就跟学生们说:“天气冷了保护好自己的小耳朵”;5-6拍两臂侧上举,我就跟学生说:“太阳放晴了,张开你的双臂,抬起头接受阳光的照射”。第四节体侧运动和第八节跳跃运动我都用比较童趣的小儿歌来教学。比如第四节第一个八拍,我就用了“摸摸小肩,拍拍手,侧侧小腰,笑一笑,摆个POSS真漂亮”的儿歌让学生学习。在第五节体侧运动中,我就让学生们想一想交警叔叔是怎么指挥交通的,手臂是否伸直?让学生思考,然后对这节进行教学。 通过这种方法的学习,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各个动作。

2.差别对待法

我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和掌握的情况,对那些学习慢和掌握动作不好的学生,采取了集中学习和一对一帮带学习方法。也就是有掌握动作好的优秀学生一对一的帮助掌握差的学生,让他们主动去找对方进行指导和学习。

所以教授一套广播操,学习、纠正、巩固、提高,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也是每个学生都要认真学习的。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有义务有责任推广广播操。在教学中,我尽量将广播操和游戏相结合,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克服困难,勤于练习;同时也培养学生之间的自评和互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全面的发展。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之一


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时不时会需要用到一些文章,范文包含各种各样的文章,值得参考的范文有哪些?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之一”,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l、通过读东南亚政区图、马六甲海峡图并做填图练习,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掌握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 地理位置。

2、 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图、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征。并通过分析对比上游和下游的河流特点,说明上游和下游的地形特点,对农业,人口分布,城市的影响。

3、读“新加坡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图”、“曼谷各月气温与降水两的分配图”、“热带雨林的天气示意图”了解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两种气候的特征和分布。

4、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认识一个地区的 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情况。培养学生从综合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从读图开始,首先让学生看清半岛,群岛和国家的位置特点,为下面讲述自然环境和经济特征打好基础。用“东南亚的政区图”来说明东南亚的国家组成和分布。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共十个国家,中南半岛南部的狭长部分称为马来半岛,马来群岛因在我国南面的海洋中,我国习惯上又称之为南洋群岛。课文中出现的地名较多,但都是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知识。特别是把东南亚和刚学过的东亚的纬度位置进行比较,使学生很容易得出东南亚的纬度主要在热带,为这里盛产的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打下了基础。

教材用一个独立的标题突出东南亚的交通位置“十字路口”,不仅指出了它是世界海运运输的枢纽之一,在 历史上也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的原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关于东南亚的自然环境,教材也突出了 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对河流的制约作用,形成了上游的水能资源丰富以及下游三角洲人口稠密,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的 地理格局,爪哇岛由于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们都愿意到这里耕种,造成了人多地少的稠密区。

东南亚国家的一个重要的共性是都处于热带,有两种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用“新加坡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与“曼谷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说明两种气候类型的特点。特别用“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介绍了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变化的情况。使学生对此种气候的特点有较深的认识。

教法建议

建议本节用读图讲解法和学习指导法结合起来授课,由于本节出现的地名较多,都需要落实,因此必须自始至终围绕着读图,问图,讲解图进行授课。

对于东南亚的范围,国家和位置,通过读“东南亚政区图”,并指导学生填图。首先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明确在世界和亚洲的部位,并说明“中南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由来。然后,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十个国家,明确那些国家和中国相邻,哪个是内陆国,说明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分析亚洲地形图看东南亚所处的 地理位置(南纬10°和北纬25°),与东亚相比有什么不同(东南亚位与低纬,东亚位于中纬),赤道横穿哪些国家,明确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

东南亚重要 地理位置的讲述

首先找出东南亚在哪两个大陆和哪两个大洋之间,然后,说明从古到今东南亚多时东西方交通要道的原因。阅读“马六甲海峡航海图”,看清它是两洋之间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讲述中南半岛地形时,说明中南半岛和中国山水相连的密切关系。然后,让学生指图,找出中南半岛的主要河流——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指出湄公河流经的国家(中缅老泰柬越)。

结合读图在地图上找出重要城市,分别位于哪条河流附近,是哪个国家的首都,说一说为什么许多大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

观察“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示意图”、“河口三角洲”图和“泰国水上市场”彩图,分析河流对地形的影响,及河流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讲述马来群岛地形时,可先阅读地形图,了解地形崎岖河流短促,平原较小的地形特征;再看“阅读材料”,找出火山的分布区,了解印尼“火山国”名称的由来。多火山的原因,可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自己说明。

讲解东南亚的气候,可首先利用“新加坡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图”,指导学生分析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和分布地区;然后利用“热带雨林的天气示意图”来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特点。在分析热带季风气候时,应配合“曼谷各月气温与降水两的分配图”来说明热带季风气候有旱、雨两季的气候特点及其分布地区。

课件推荐: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之一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这些范文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件推荐: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之一”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做一个小游戏“摘葫芦”。(挂图,课件,可翻开)组成一句话“我要的是葫芦”。

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书)

(葫芦:草本植物,心脏形,花白色。果实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可以吃,长老后硬壳可以做成器皿)

我要的是葫芦,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_,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介绍葫芦的样子)葫芦可以食用炒食。葫芦可以药用。大葫芦能制成甕、盎、瓢、尊,小葫芦能制成碗、盘、杯、勺。

2.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展书学生自由读课文

1.读通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自己利用身边的工具书先查一查。

2给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思考: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

“我”要的是葫芦,那不要的是什么?

最后他要到了吗?

【词义解释】

1.赛过:胜过。本课指种葫芦的人希望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2.挂:本课是结(ji5)的意思。

3.蚜虫: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农作物的害虫。

4.奇怪:纳闷,不理解。

三、看图

1.故事中的那个人那么想要葫芦,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

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说话:

提问: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细心的同学们发现了两幅图有很大的区别,那么请你找一找课文中是怎么来描写的。用直线画出相关的问句,自己读一读。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2、叶子上长了蚜虫,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思考:一个藤上的葫芦怎么会有前后不同的结果呢?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三、朗读感悟

1、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几次)

4、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更漂亮?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评。他就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还有哪个小朋友能读得更美呢?

5、小朋友你们想当小老师吗?下面请把你的同桌当作小老师美美地读给他小老师听一听。

6、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学生自由说。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人的想法?(了解蚜虫,并进行指导朗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

10、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小组学生分角色,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四、课堂扩展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种的葫芦画下来。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4、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5、请小朋友课后把自已又编的这个故事讲给自已的爸爸妈妈听。

附板书:7、我要的是葫芦

长满了绿叶生了蚜虫虫更多了

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葫芦不用治变黄都落了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板书:长满绿色的叶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习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习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练习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进行交流:“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

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大家评议。

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思考:葫芦为什么掉了?板书:落了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参考】 英语说课稿之一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范文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场合,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参考】 英语说课稿之一,供大家参考。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大家下午好!

下面我就上周三在初一(5)班上的一节双语课作浅显的分析,不到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这节课。

1 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

上周,根据我校提出的“三我六步”的课 堂教学模式,我花了几天时间设计了课件。上礼拜三,课以航空发展史为线索,在初一五班上了一节话说航空的复习课。

2 分步设计及依据

课前预习

课前,我布置了两个个预习作业。(1)预习P10-27的生词,掌握其拼写、音标、词性、中文。(2)预习P10-27的课文。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非常有利于课堂教学。

预习检测

根据中文写出单词,我给出了8个单词,让学生举手回答,这项任务完成得还可以,都能够正确得读出单词,但是朗读声不够整齐。

深入学习

这个环节我依据人类航空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梦想阶段—战争阶段—完善阶段—现代阶段)来设置教学活动,在梦想阶段,我带领学生复习了3个著名飞行员在航空事业上做出的贡献,谈论到Amelia Earhart的时候,我组织学生们生生互动,让同学们对女飞行员的失踪进行小组讨论,设想她到底在太平洋上空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友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其大胆开口,积极参与语言的实际交际,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学生通过自主的思维而发现的规律要比从老师讲解所学到的规律在脑海中的印象深得多,理解透彻得多。其次,课件把学生带领到战争阶段以及现代,我给学生展示了大量的飞机图片,再对照课文,朗读课文!

课堂检测

为了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达成情况,我设计了排列顺序5个问题作为课堂检测。学生们约花了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学生很快就能说出问题的答案。

3 教学反思

1.整节课我语速较快,导致这节课不饱满,有空荡荡的感觉,自己在做课堂检测的时候,还剩15分钟的时间,这套双语教材难度大,单词即长又有难度,原本以为这是一节复习课,单词课文都学过了,学生应该没问题,但是在读课文和单词的时候,学生的声音很低,让我感觉到他们读书的自信不够,朗读声不够整齐,之所以会初夏这种情况,我觉得问题还得回到自己的身上,备课的时候对学生的分析不到位,定位欠缺,总以为学生是会的!其次,朗读的方式比较单一,很枯燥,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课堂检测部分。

2.由于整堂课活动不多样,整堂课还是贯穿老师的讲解,生生互动较少,设置的一个活动也因给学生探讨思考的时间不充分,导致不是很完美!我想在学生质疑上还可引导多鼓励,学生主动质疑不明显。

3. 教师的专业素质方面:整堂课下来,语音语调没有变化,课堂用语不够简练,口语基本功也有待于提高!有个别单词还读错了。

教学收获

1.尽快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陈旧的教学方法,不能仅靠经验教学,必须紧跟时代的需要,教学改革的需要,投入到学校创新教学模式的活动中去。

2. 初一的双语教学,也适合采用我校“三我六步”的课堂模式,不存在特殊性。

3.所有的创新改革,都需要一段过程的实践才能得以推广,推翻老的熟悉了的方式方法,需要时间和人们对新的理念的理解和自我消化,决心是首要的, 恒心是必要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需要不断学习,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教无定法,贵在有法。”我将不断总结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摸索最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好方法。

实用课件: 二年级《假如》教学设计之一


我们经常会在阅读时读到一些优秀的范文,多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是有很大好处的,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多阅读范文还能帮助我们加深阅读写作的认识,那么,你知道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课件: 二年级《假如》教学设计之一”,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假如我是巨人》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这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那快乐的、充满童真、童趣的,不受制约的想象会像火山一样喷涌不止。因此,我根据《美术课程总目标》所倡导的“培养学生欣赏、评述能力,体验美术活动乐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激发创新精神。”并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想象“假如我是巨人”的故事,运用大小对比的表现手法创作作品,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想象、创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进行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联想。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运用夸张手法创作比例悬殊的生动画面。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绘画中敢于冲破常规体验无穷乐趣,激发学习美术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用灵活的比较,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 难点: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大小对比关系。

四、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

教师:教学课件、视频、教具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先给大家变一个魔术,巨人变变变(出示课件)。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把画面中的普通人变成和巨人一样高大? 课件演示变巨人的小魔术。

请你说说:同一个任务是怎样变成巨人的呢?生:小组讨论学生思考,在人物旁边添加非常小的人物形象就可以是原来的人物变大、变威武。

板书示课题《假如我是巨人》。

【设计意图】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二、欣赏故事

故事介绍:师:你读过《格列夫游记》吗?它把一个神奇、有趣的大人国小人过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眼前。

2、向学生介绍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并播放视频 1.师:其实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样的事情都会发生。你们想知道格列佛曾经有过哪些奇遇吗?(欣赏故事)

a、格列佛刚来到小人国的时候,小人国的人们害怕他,有的人还向他的身上放射箭。

b、但是格列佛却宽厚地原谅了他们,小人国的人们对他的做法非常感激。

C、渐渐地,小人国的人们和格列佛成为了好朋友,有些人还敢在格列佛的头发里玩捉迷藏的游戏呢。

格列佛认为战争不是好事。为了阻止小人国与邻国之间的战争,他用绳子将邻国的战船扎在一起, 不让他们航行。

2.师:你们说格列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勇敢、善良、爱和平、威力大……

师小结:对!格列佛是一个勇敢、善良、威力无比的巨人。

【设计意图】欣赏美术作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想象。通过欣赏,引导学生发现美,激发他们自由想象,大胆表现,利用大小比例悬殊的生动画面,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鼓励想象

师:假如你是一个巨人,遇到以下情况怎么帮助小朋友解决?(以小组合作方式讨论)

1、小朋友到大森林旅行,会遇到哪些困难?假如你是巨人,你怎样帮助他们?

老师也带来了两位巨人朋友,看看他做了什么? 生:巨人帮小朋友过河。

生:小朋友遇到狮子,巨人帮小朋友,让小朋友不受伤。

2、假如你是巨人,在愉快的节日里,你会为小朋友做哪些事情呢?

,我们来看看其他的巨人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师小结:看,巨人的手指头比小人还大呢!巨人和小人之间发生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事。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开展学习活动,参与教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引发他们的联想。

四、启发构思,欣赏图片

1、欣赏图片,分析横竖构图,互相说一说,巨人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横构图表现?哪些动态适合用竖构图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相同的“过河”图片分析横竖构图的选择,能够让学生直观了解和正确选择横竖构图。

五、学生创编想象故事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你就是一个威力无比的巨人了,你还有哪些办法让我们的地球变的和平,安宁、清洁、美丽呢?你会用自己的能力帮助身边的人做点什么呢?

师:谁愿意讲给大家听?

生:如果我是巨人,我要带同学们到天空中和星星一同玩…… 生:如果我是巨人,我要帮助在战争中受难的人们重建家园…… 师:同学们想的可真丰富!

六、学生创作 ,教师巡视 (播放音乐)

师:同学们讲得可真精彩,那能不能把你想的故事用画笔画出来呢? 生:能

师:在绘画前谁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生:主要人物大些画……

师:老师提醒同学们绘画时大胆想,仔细画!

我们小组分工,比一比哪一个小组的巨人最棒,最勇敢、威力最大。

七、展示作品,评价作业

将学生完成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1、生评: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他画了自己变成巨人后在干什么?

是哪位同学画的?请他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2、自评:还有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师:他画的好吗?谁来说一说他的优点?他画的哪些地方最吸引你?

3、师评:

老师觉得这张也不错,是谁画的?能给我们来介绍一下吗?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审美能力与品位,增强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鼓励创新精神。

八、课后拓展

欣赏完这么多有创意的画,在课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作品编一则小故事,互相交流交流。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shifanwen/42848.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