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蝈蝈课件

时间:2023-04-28

蝈蝈课件(必备10篇)。

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课件是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写教案课件也并不陌生。 深入的教案和课件是有效的教学手段。您所需要的《蝈蝈课件》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已经准备就绪,希望大家喜欢本文!

蝈蝈课件(篇1)

[教材分析]

《绿色蝈蝈》一课选自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绿色蝈蝈》一课主要学习任务是探讨蝈蝈的外表特征和生活习性,让学生对这种小昆虫有进一步的了解;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主要依靠学生通过速读课文来抓住重点,再辅以学生平时喂养蝈蝈的亲身经历。另外作者独特的语言艺术也是本文学习时不可忽视的问题,可采用学生独立研读、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法。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些对小动物有浓厚的兴趣,也有喂养小动物的经历,尤其是蝈蝈这种很普通、常见的小昆虫,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更有助于这篇课文的学习。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这篇课文,教师布置学生在课下搜集关于蝈蝈形、色、声、食等特性,并回忆自己喂养蝈蝈的经历,把自己的经验带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蝈蝈的生活习性。

[能力目标]

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绿色蝈蝈》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妙趣横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如拟人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2.研讨点拨法。本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因其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自由探究的积极性,为深层把握文意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教师适当点拨、归结,如文章突出的写作特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猜谜:(课件展示)谜一:“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布下八卦阵,捉拿飞来将。”谜二:“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谜三:“头小颈长四脚短,硬壳壳里把身安,别看胆小又怕事,要论寿命大无边。” (学生猜谜后课件展示动物的画面)

大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把谜底给猜出来的呢?(引导得出结论:根据谜语中讲的特点以及自己平时的观察)对,介绍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绿色蝈蝈》,看看他是如何发现蝈蝈特点的,他又是如何来介绍蝈蝈这些特点的。

二、资料助读

提问: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作者法布尔的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

(提示: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昆虫记》共20卷,谈到的虫子有100多种,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做这件事耗费了他的一生,但这些可能是一般人一辈子也无法亲眼目睹的虫子生活细节。1915年11月的一天,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逝世。)

三、速读概括,感知文章

1.对照幻灯片,学生解决疑难字音。

篝(gōu)火 喧嚣(xiāo) 狩(shòu)猎 篡(cuàn)夺

窸(xī) 窣(sū) 气氛(fēn) 吮(shǔn)吸 静谧(mì)

喑(yīn)哑(yǎ) 螽(zhōng)斯 莴(wō)苣(jù) 颚(è)

喙(huì) 嗉(sù)

2.速读课文,感知以下内容。

(1)快速阅读全文,找找看:文章介绍了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

(外表、叫声、习性)

(2)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3)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从第4段到结尾,这是文章的主体,其中8、9、10三段是对蝈蝈食性的补充说明。11段是写蝈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从不争吵。)

3.交流讨论,编写谜语。

教师再次用课件展示蝈蝈图片,学生4人一组进行交流、讨论:请根据蝈蝈外形、色彩、声音、食性等方面的特点合作编写一个以“蝈蝈”为谜底的谜语。

四、品析语言,体悟情感

主问题:鲁迅称法布尔为“讲昆虫故事的楷模”,“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你能从文中看出这样的特点吗?(独立研读、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交流研讨重点:

1.不断变换对蝈蝈的称呼

夜间捕蝉的蝈蝈——夜间狂热的狩猎者

入夜鸣唱的蝈蝈——夜晚的艺术家 歌手

入笼喂养的蝈蝈——“我”笼里的囚犯

饱餐蝉肉的蝈蝈——蝉的屠夫

2.用拟人手法倾注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①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

②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③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④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⑤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抓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者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3.通过比较来写蝈蝈

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这些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五、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看,你从这篇课文学到了什么?

六、小结

热爱生活的人应该看《昆虫记》,因为可以更加了解世界,也让自己充满爱心。不热爱生活的人也可以看看,就算你厌烦了人事,对虫子也可能心怀好感,通过对它们的认识来唤回热情。

七、布置作业

1.课外选读法布尔《昆虫记》中的文章;

2.请同学们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倾听中有所发现。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求体现“师生平等,交互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分成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做到具体明确、知行合一。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合理建构教学环节,多法结合,层次分明;引导学生反馈时注重学法指导,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和独特感受,课堂气氛灵活生动。在教学设计层面,我努力设趣导疑,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与活动,如“编写蝈蝈谜语”环节,师生互动,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形成了教学中的小高潮。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并有自己的收获。45分钟充实而有趣的教学实践,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强化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把在知识转化成了能力,教师也收获颇多——“道,发于知,成于行。

蝈蝈课件(篇2)

教材分析: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本文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比较蚂蚁和蝈蝈不同的表现和结果,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学重点:

1、识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学准备:

生字卡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远看芝麻满地,近看黑马运米。不怕山高路远,都要运到家里。

腿长胳膊短,眉毛盖住眼。有人不吭声,无人大声喊。

(猜出谜底后出示图片)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童话王国里有一棵知识树,树里有好多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知识,这棵知识树最喜欢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他听说我们一年级二班的小朋友都特别爱动脑筋,所以今天它就来到了我们班上,给我们讲一个《蚂蚁和蝈蝈》的故事,板书:蚂蚁和蝈蝈,齐读课题。观察课题有什么特点(都有一个虫子旁),蝈蝈的二个字年轻声。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出示课件:听故事

2、喜欢这个故事吗?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个故事

要求: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宝宝的帮忙把字音读准。

3、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带拼音),学生自读。

傻瓜 满头大汗 神气

乘凉 又冷又饿 呼呼地

冬天 躺在洞里 刮起来

自由自在 装满粮食

(2)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个别词语正音。

(3)去掉拼音同位互相检查

(4)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解释:“神气”“呼呼地”词义。

三、细读课文,比较感悟

1、小朋友们你们已经和词语和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带着他们再次回到我们的课文中读一读

要求:(1)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 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给课文分段

2、指名读课文 思考:这个小故事都发生在什么季节?

3、学习第一,二段

指名读课文一,二段,思考:夏天里,蚂蚁和蝈蝈都在干什么?

4、出示课件,学生交流思考题。

(1)小蚂蚁在干什么?(搬粮食)

(2) 他们是怎样搬的?

(3)读中感悟小蚂蚁为什么满头大汗

(4)引导学生想象还有的小蚂蚁在干什么?指导学生用“有的背,有的拉,还有的……”说一句话。

是啊,太阳像个大火炉烤着大地,一丝风都没有,树枝都要被烤焦了,在这样的天气里搬运粮食真的很辛苦。

(5)指导朗读:读出小蚂蚁的辛苦,读出天气的炎热。

那你认为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小蚂蚁?(勤劳)

(6)老师读,学生表演。

过渡:老师仿佛看到了一群正在辛苦搬粮食的小蚂蚁,那小蝈蝈呢?他们在干什么?

(7)课件出示第二段文字,指名读

(8)相机解释“自由自在”

(9)小蝈蝈对小蚂蚁是怎么看的?

小结:在炎热的夏天里,小蚂蚁在满头大汗的搬粮食,而小蝈蝈只顾着享乐。

过渡:小蚂蚁真的是傻瓜吗?学完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5、学习课文第三段

(1)出示课件: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冬天来了,我们一起去蚂蚁和蝈蝈的家里,看看他们在干什么?自由读最后一段。

(2)指导朗读,读出他们各自的心情来。

(3)学生对比交流:说出蝈蝈为什么又冷又饿;蚂蚁为什么过着幸福的生活。

6、揭示成语

夏天,蝈蝈只顾着乘凉、唱歌、睡觉,根本就不去想冬天到了该怎么办,结果到了冬天,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这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蚂蚁就不是这样,还在夏天天气热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过冬的粮食,由于事先有了准备,所以到了冬天,就不会挨饿受冻,这就是“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时间又来到了第二年的夏天,老蝈蝈召集小蝈蝈在一起开会,如果你是小蝈蝈,你会怎么做?请用图画的形势表现。

四、发挥想象、练习说话

时间飞船来到了第二年的夏天,老蝈蝈召集小蝈蝈在一起开会,如果你是小蝈蝈,你会怎么做?请用一两句话概括。

五、总结

现在我们知道了勤劳和懒惰产生的两种不同的结果,就让我们用动作来体会一下吧!你可以边读课文边加上动作,看谁表演的最形象。

六、作业设计

1、 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 把课文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七、板书设计

蚂蚁 和 蝈蝈

夏天 满头大汗 自由自在

冬天 幸福 又冷又饿

(勤劳) (懒惰)

蝈蝈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内7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偏旁“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拟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情境图

3、蚂蚁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课题

1.小朋友个个精神饱满,爱动脑筋,你们把两个小客人也引来了,看看是谁呀?(出示蚂蚁和蝈蝈)

2.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蚂蚁和蝈蝈》。板书课题:19蚂蚁和蝈蝈

3.齐读课题。

二、看图进入课文情境

1.我们先跟随蚂蚁和蝈蝈到动物王国去游一游。(动画演示)

2.你们看见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

3.学生说图意。(让学生自由讲,由零散到基本集中)

三、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1)把“字格”和“绿线”内的字在书上画出来,读给其他小朋友听。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朋友,你喜欢读哪一个自然段就读哪一个自然段。(学生按段读课文)

四、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过渡:课文一开头就写了夏天,那你说说夏天是怎么样的呢?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是啊,夏天真热,就在这炎热的夏天,有一群蚂蚁在搬粮食。

出示:夏天真热,一群蚂蚁在搬粮食。(学生自由读)他们是怎样搬粮食的呢?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读第一自然段,把蚂蚁怎样搬粮食的句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给同学听。(学生交流)

随机出示: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价,议读)

(2)小朋友已经读懂了这句话,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蚂蚁还会怎样搬粮食呢?可以看看图,也可以展开你丰富的想象。

出示句式:蚂蚁有的......有的......个个......(学生自由说)

(3)演一演蚂蚁搬粮食。(选一些同学戴头饰上台演,同时要求他们谈谈表演中的感受,再组织学生评议,要联系课文说清理由)

2.细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正当蚂蚁忙得满头大汗时,蝈蝈在干什么呢?(出示图)

(2)学生说图意。(蝈蝈在睡觉、唱歌……)

是啊,炎热的夏天,蚂蚁满头大汗搬粮食,而蝈蝈却不干活躲在大树下唱唱歌,乘乘凉,睡睡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个个自由自在,舒服极了。

随机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指名读,评价,议读)

(3)这几只蝈蝈看到蚂蚁在劳动,他们还取笑蚂蚁,你能想象得出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吗?

(4)听了蝈蝈的话,你想对蝈蝈说些什么呢?

情境过渡: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寒冷的冬天来到了,你们听,(教师边描述边放刮西北风的录音,出示冬天的画面)你们知道了什么?

3.细读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一句话。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

对,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多冷啊!能读好这句话,让人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吗?来,冬天到了,读(齐读)这时,蚂蚁和蝈蝈的情况怎么样呢?

(2)读第二句话。

出示蚂蚁过冬图: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小朋友们看看图,想一想,小蚂蚁是怎样过冬的?(学生自由说)

过渡:蚂蚁开心地过冬了,而蝈蝈呢?

(3)读第三句话。

出示蝈蝈过冬图:(看图:学生自由说)相机出示: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议读,练读)对呀,谁叫它们平时偷懒的呢?

五、回读第一、二自然段,总结课文

1.蚂蚁和蝈蝈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学生自由)

根据学生回答,师小结:是啊,夏天蚂蚁辛勤劳动,冬天快乐又幸福,蝈蝈夏天不劳动,到了冬天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只有辛勤劳动,生活才会快乐、幸福。

2.齐读课文。

六、学生自由学习生字,完成《习字册》

听轻音乐,学生完成《习字册》,教师巡视,相机表扬。

蝈蝈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个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小黑板,录音带、投影。

主要板书安排: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扩词。

课外:读背诗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人们都很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是事。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欢乐童年清波替

(3).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读。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3.分小节,理清脉络。

(1).这首诗共16行,分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几行?

(2).看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3).指名学生填写。

(4).小结。

(5).分4组读课文,每组读一节。

5.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1).图上画了什么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神情怎样?他右手提着什么/蝈蝈是什么颜色的?

(3).盲婆婆神情怎样?她的手势、动作说明了什么?

(4).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会这么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节。

第二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那为什么红领巾说它会唱歌?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说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你们看,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为什么这么说?

(4).小结,齐读。

第三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的是什么?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想一想,蝈蝈本来是在什么地方。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指的是什么?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东西,为什么偏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

(3).第二句说了什么?这一句里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请想一想,上面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盲婆婆想到田野,这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人想到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4).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a.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

b.在盲婆婆的周围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c.指名自由说说图意。

(5).指名二人分读本节两个字词对称的句子,联系图意,体会一下。

(6).小结。齐读。

第四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和第二小节第一句说法完全相同,但是意思就不完全相同,你们能体会出来吗?

过渡:蝈蝈到底能不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呢?请看第二句。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指名有感情地读第四节。

(5).小结。

三.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年儿童对残疾人的爱心。

你们读了,有什么体会?你们也关心残疾人么,可以说说。

第三课时

一.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背。

3.各人轻声背诵。

4.分组交换背。

5.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四.作业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比一比,再组词。

忘()你()邻()古()

盲()您()您()郊()

3.扩词训练。

野()()()喜()()()

居()()()忘()()()

蝈蝈课件(篇5)

教学目的:

1、领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了解诗歌用语同散文的区别。

蝈蝈与蛐蛐

济慈(英国)

教学要点:

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诗歌联想的特点。

教学进程:

一、引入新课

1、中国是诗歌的王国,诗歌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区别。今天我们要学习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感受一下外国作家笔下的大自然的美好。

2、朗读课文。(根据前面学过的读诗的方法,请同学们在读诗之前先给诗歌划上节奏和重音,然后自由朗读,注意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

二、解题

1、请一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诗人济慈。

2、请说一说你对“蝈蝈与蛐蛐”这个题目的理解。

3、诗人写这两种小动物是为了给我们介绍它们的生活习性吗?(回忆《绿色蝈蝈》)

明确面对大自然,诗人有唱不完的歌。济慈敏锐地捕捉到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

三、体会诗人的情感

1、朗读全诗。划出的重音处要强调一下。

2、将你认为最能体现出诗人情感的地方作上记号,并且在旁边写上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3、抽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4、小结: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喜悦之情,在朗读时要读出高兴的语气和赞叹

四、分析诗歌构图的特点

1、提问诗人是怎样描写盛夏的蝈蝈和冬天的蛐蛐的?又是怎样把二者联系起来的?如何理解“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这句诗的含义?

分析这道思考题意在引导学生注意在朗读中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了解作者的

叶赛宁(俄罗斯)

教学要点:

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认识诗人的写景技巧、比较两首诗写作手法上的异同。

教学进程:

一、引入新课

1、朗读诗歌。回忆以前学过的写夜的诗歌。提问人们对夜的认识是怎样的?

2、关于叶赛宁。

二、体会诗人的情感

1、问题:诗人在《夜》中主要想表达一些什么思想呢?(学生讨论后回答,老师补充。)

明确《夜》是一首优美的小夜曲,全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全诗虽是纯然写景,但诗人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入自然,时时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渗透出了丰富的生命底蕴。

2、让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划出节奏,标明重音。仔细体会诗句中传达出的情感。

蝈蝈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蚂蚁和蝈蝈夏天不同的生活态度导致冬天不同处境的对比,让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蚂蚁和蝈蝈》。生齐读课题。

2、最近,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的衣服穿得越来越少了,尤其是到了中午,有的就穿起了短袖和裙子,是的,现在已经到了——[板书:夏天]。再往后啊,这天气还会越来越热,等到大热天,当火辣辣的太阳照在你身上时。

3、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说——[出示:夏天真热。]

谁来读好这句话? 指名读。

评读:你读得有点热了,谁还能读得更热!——真不错,你把夏天热得不得了的感觉读出来了!一起来学学! 齐读。

二、夏天的蚂蚁和蝈蝈。

(一)夏天的蚂蚁。

1、这么热的天,小蚂蚁在干什么?(搬粮食)[播放蚂蚁搬粮食的动画]

2、你看到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他们有的背,有的拉。)

1)不错,你会用“有的、有的”来说话了,你再仔细看看图,还有的蚂蚁——(推)。

2)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还有谁能说?

3)想想看,这后面的蚂蚁还会怎样搬粮食呀?——(抱、扛、拎……)

是啊,没有一只蚂蚁在休息,个个都在卖力地搬粮食累得满头大汗。[板书:满头大汗]

3、让我们也一起来学学小蚂蚁搬粮食。

1)老师读,小朋友们在下面表演。

2)这次,大家一边看大屏幕读,一边加上动作演一演。

4、谁来接着把蚂蚁又累又饿的样子读出来。[出示: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评读:这只蚂蚁刚开始背,还没怎么出汗。谁再来读?——这只蚂蚁干得真吃力,我都忍不住想上去帮他一把了!——谁再来象他这样读?——齐读。

5、能不能把整个第一自然段都读好了?[出示第一自然段]

6、天这么热,小蚂蚁还在这么起劲地干活,想不想夸夸他们?

(二)夏天的蝈蝈。

1、正当小蚂蚁干得满头大汗的时候,蝈蝈上哪儿去了?(躺在大树下乘凉)他们不但不夸蚂蚁,反而笑他们是——(傻瓜)。

[播放蝈蝈乘凉动画]瞧,他们——(有的唱歌,有的睡觉,有的弹琴……)看看,一个个多会享受呀!

2、[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谁愿意来读这句话?——能不能再神气一点、轻松一点?

3、你能想象得出,他们一边自己这样快活着,一边是怎样笑话蚂蚁的吗?

这只唱歌的蝈蝈会对小蚂蚁说……

旁边这只弹琴的蝈蝈会对小蚂蚁说……

还有那只躺着睡觉的蝈蝈会对小蚂蚁说……

4、你们看看,这几只蝈蝈不仅自己不肯劳动,只知道享受,而且还笑话别人是傻瓜。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把蝈蝈自由自在、得意的样子读出来?[板书:自由自在]

指名读——齐读。

5、谁能一个人把第二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6、蝈蝈和蚂蚁的表现是多么不同呀!女生读第一自然段,男生读第二自然段。

二、冬天蚂蚁和蝈蝈的不同处境。

1、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蚂蚁继续搬着他们的粮食,蝈蝈呢,还是自由自在地过着每一天,很快冬天到了,[板书:冬天]你听——[播放风声]

你听到了什么?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觉?

[出示: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着。]你能读读这句话,让大家都感觉到冷吗?指名读——齐读。

2、[出示封面图: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你们看,外面西北风呼呼地吹,雪下得很大,蚂蚁们围在火炉旁,有的吃着香喷喷的饼子,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说有笑,要多开心有多开心,要多舒服有多舒服。谁来读?——齐读。

3、再看看这时候蝈蝈怎么样了?[出示封面图: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谁能用上“有的…… 有的…… ”来说一说?

你看,这只蝈蝈哭得多伤心啊,他一边哭可能会一边说些什么?

他现在要是想起蚂蚁夏天搬粮食的情景,还会笑他们是傻瓜吗?

你能把蝈蝈这时伤心、后悔的心情读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4、这个时候,蝈蝈和蚂蚁的日子过得又是多么的不一样啊![出示第三自然段]师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男生读第三句。

5、小朋友,为什么到了冬天,蚂蚁过得舒舒服服[板书:舒舒服服],而蝈蝈却只能又冷又饿呢[板书:又冷又饿]?

指名说。

6、让我们拿起书,把这个好听的故事再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二、 小结。

1、[出示封面图][看板书完成箭头]小朋友,在夏天不肯劳动,成天自由自在的蝈蝈,到了冬天就——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而在夏天不怕吃苦,辛勤劳动的蚂蚁,到了冬天就过上了——舒服、幸福的日子。所以啊,——[出示: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齐读。

2、课文学完了,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更想和谁交朋友?

蝈蝈课件(篇7)

第一课时

一、 课前说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蚂蚁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4、指导同学读长句子。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教同学字

1、读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教学“米”字旁。

3、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写。

4、指导同学写字。

5、师范写生字,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同学对蚂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

大家都知道蚂蚁是一种勤劳的小巧玲珑动物,我们要怎样做?

二、读课文,体会道理。

1、出示挂图,问:这是什么季节?它们各在干什么?

2、自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汇报。

(1)你觉得这群蚂蚁怎样?从哪些词语中体现出来?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2)蝈们都在干什么呀?蝈蝈怎样讪笑小蚂蚁,说了些什么?它们是怎样享受的?

(3) 在这寒冷的天气里,蚂蚁、蝈蝈是怎样过冬的?

三、语言文字训练。

(1)指导读词:满头大汗、自由自在、又冷又饿。

(2)指导朗读句子:

谁喜欢这群勤劳的小蚂蚁,谁愿意来夸夸它们?

谁能把蝈蝈这种瞧不起人的样子读出来?

(试读、评读、扮演读)

(4) 课文,分角色朗读。

(5) 导用“有的……有的……”“又……又……”说话。

四、结全文。

五、拓展训练。

转眼间,夏天到了,一只老蝈蝈把大家召回来,讨论今年夏天怎样做。现在你们就是蝈蝈了,四人一组讨论这个问题。讨论好了,你们要么分角色扮演出来,要么模仿书上的插图,画一画今年夏天蝈蝈们会怎么做呢?

19 蚂蚁和蝈蝈

夏天 勤劳 懒惰

满头大汗 自由自在

冬天 躺着过冬 又冷又饿

教学后记:同学积极地模仿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能够领悟到其辛苦地劳动价值。

蝈蝈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婆、绿、邻、居”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机、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大屏幕出示蝈蝈图)这是什么?出示:“蝈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关蝈蝈的故事。揭示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2.教学“盲、婆”。

3、解释“盲婆婆”,做实验体会“盲人”的痛苦与不便,教育学生要爱护自己的眼睛。

4.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课文是一首叙事诗。现在我们来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有没有把大家想知道的事情,告诉我们?

1.看图听课文录音朗读。

提问:听了录音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1)蝈蝈是谁送的?(2)为什么他送蝈蝈给盲婆婆?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1)指4.名5.读生字词。(2)齐读生字词。

6.试读课文,7.理清文章结构。

(1)揭示四段的意思,(小黑板出示)想一想,怎样填序号。

( )“我”的心意。( )“我”送蝈蝈。

( )“我”的愿望。( )“我”的信心。

(2)小结。

三、教学生字。

1.出示蝈蝈图,这只蝈蝈是什么颜色的?大屏幕出示“绿”,拼读lü。

提问:你觉得“绿”字哪儿最容易写错?

用“绿”组词并说话。大屏幕出示:

绿

绿色

______是绿色的。

绿( )_________

2、教学“邻居”。大屏幕出示:

邻居

我的邻居家有_____________。

邻居之间要。

3、教学“乐、喜”。大屏幕出示:

乐呵呵喜滋滋

爷爷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4、巩固练习。

(1)读生字。(2)读词语。

四、练读课文。

过渡:刚才这些生字,小朋友读得很准确。学了这几个生字以后,你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吗?

1.学生先自由读,同桌互相听。

2.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来。

五、写字指导。

过渡:请大家翻开《习字册》,观察一下,怎样在田字格里把下面几个字写得漂亮呢?(大屏幕出示生字:婆绿邻居)

1.分析字形。

2.范写。

3.学生描红。

4.评价交流。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蝈蝈课件(篇9)

学习目标

1、培养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自主认识7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引导能按笔顺规则正确、美观地书写“呼、洞、冷”3个生字,能自我审视间架结构,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任务

任务一:读通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任务二:巩固生字,书写生字:“呼、洞、冷”。

学习检测

1、比一比,再组词。

干( )同( )由( ) 冬( )

汗( ) 洞( )田( )东( )

2、照样子,写词语。

例:又冷又饿 又( ) 又( )

板书设计

蚂蚁 和 蝈蝈

夏天 搬粮食 乘凉

冬天 躺在洞里 又冷又饿

过程设计

激情导课

1、出示蚂蚁图:看到蚂蚁,你想说什么?(板书:蚂蚁)

2、出示蝈蝈图:它是谁?看老师写这个词。

(板书:蝈蝈)谁来喊喊它?指导读好轻声。

今天我们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两个可爱的昆虫之间。板书:和。

3、读课题:蚂蚁和蝈蝈

民主导学

任务一:读通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策略: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遇到难读的生字、词语、句子要多读几次。

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巡视;学完评价。

(读书姿势、握笔姿势、写字姿势,强调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1、检查绿线里的生字

乘凉 强调“乘”和“凉”都是后鼻音。

你夏天的时候会在哪儿“乘凉”?

(大热天在阴凉的地方休息,这就是乘凉)

刮起来 强调后两个字读轻声。

躺、装 蚂蚁躺在/装满 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指导怎样读好长句子。

饿 又冷又饿 又( )又( )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吗?

板书:夏天 冬天

学习生字:冬

冬,是一个会意字。知道古时候的人是怎么写冬的吗?

我们看甲骨文,古时候的人把绳子两头打结表示一年的结束,因为冬天会结冰,后来人们又在下面加上两块冰来表示冬。我们来看看现在冬是怎么写的。先看老师来写,“折文头下加两点”。我们一起来书空。

3、检查课文朗读,随文学习生字,板书生字

(一)第一自然段师生探究点

1.夏天蚂蚁在干什么呢?

2.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

3.你们知道小蚂蚁在干什么吗?

(板书:搬粮食)指名读,注意轻声音节

(1)学习生字“粮”

A、你们知道哪些是粮食?

B、粮食的粮是——米字旁。

用心地看看米作为一个字和一个偏旁有什么区别?“米”做偏旁最后一笔变成点,为什么要变,不变就会打架,所以先出来的让一让,这叫谦让。

C、记字方法:

用加一加的方法。用换偏旁的方法(浪,娘,狼)。

D、写字:米字瘦瘦左边站,捺笔变点缩一缩。良字紧贴竖中线。

E、把这个字送回句子中,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2)学习生字“汗”

勤劳的小蚂蚁搬粮食累不累?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满头大汗”指名读。

A、你什么时候会满头大汗?(你见过谁满头大汗?)指名说话。

B、积累关于汗的成语

汗如雨下 汗流浃背 挥汗如雨

C、这个你会填吗?

一( )汗 (头、身、滴、把、脸)

D、写字。

E、读读第一小节。

(二)第二自然段师生探究点

1、读课文第二小节,纠正字音。

2、蝈蝈们在干什么?这个样子就叫——自由自在

出示:“自由自在”指名读。

A、语言训练点:鸟儿在天空 地飞。

鱼儿 ( ) 。

( )。

B、“由”,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像?(田)

让它变魔术!甲 申 电 油 汉字真奇妙!

C、一起写写。

D、把自由自在送回句子中,读第二小节。

(三)第3自然段师生探究点

1、读第三小节。注意读好长句子。

2、你能用黑板上的词语来说说今天学的故事吗?

任务二:巩固生字,书写生字“呼、洞、冷”。

1、这个小节中藏着3个生字,出示:呼、洞、冷(齐读)

2、你有什么好方法,教教大家。 (音形义结合)

(学生自学交流,老师推荐方法:呼吸用口,洞里有水,冷里藏冰。)

3、仔细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发现?怎样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4、师范写,生书空(呼、洞、冷)

5、学生在田字格本上写一写左窄右宽的字,老师巡视。

作业设计

背诵《练习七》成语:“有备无患,防患未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蝈蝈课件(篇10)

教材简析:《蝈蝈和蛐蛐》是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讽刺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它俩相互吹捧、相互比说大话,“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千万不能浮浮夸夸,要做一个诚实的人。歌曲的曲调汲取于北方戏曲(如京剧)、说唱(如快板书)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歌曲以趣味性与理论性为一体,学生在演唱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表现这“小哥俩”的丑态,边唱边表演去体验音乐的诙谐性。

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五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一个独立的思想个体,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五年级学生刚好处于青春期的转折阶段,害羞、被动,而且对京剧有着固有的观念:乏味、无趣。只有把握学生的心理,由浅入手,运用大量的音频、视频、示范及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听觉、视觉刺激,提高他们的兴趣,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加强他们的参与感,才能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摒弃固有观念,不再害怕,不再厌烦,轻松学习京剧。

教学方法:点拔、示范、引导、游戏、评价、激励、创作法等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我国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京剧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

3、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简单的了解京剧,同时学会演唱京韵儿歌。

教学重点: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准确把握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唱出京韵。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感受、体验京剧的韵味,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互联网、教材、报刊等)搜集相关资料、多媒体教学平台、课件、道具、音乐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用京剧方式问好

教师用京剧的唱腔问:同学们好 哇 !(初步感受、体验京剧的韵味)

导入1.导入新课

师:老师刚才是用什么样的腔调和大家问好的呢?

生:京剧。(可能不会直接打出来,需要老师的引导)

师:对了。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我想请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有关京剧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京剧。

生:踊跃举手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资料。

师:等学生念完资料后,点击课件将同学们说的知识罗列下来,给学生梳理知识线条。(课件出示)当学生回答到相关的主题时教师马上加以详细的说明介绍。讲到动作时,教师抓住机会介绍京剧动作中的虚拟性,并请生一起模仿喝酒、开门、关门、骑马、摇船等

讲到脸谱时,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曲艺(说唱音乐) 聆听《故乡是北京》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融合了戏曲中的京剧和曲艺中的快板书和大鼓的一首京韵儿歌。

师:现在我们来辨别一下我带来的两幅图片。(课件出示两幅图片)谁知道这两只小昆虫分别是什么?

生:(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

师:这两只小昆虫十分相像,就像一对小兄弟。绿色的这只叫蝈蝈,褐色的这只学名蟋蟀,我们北方人叫它蛐蛐。它们栖息在房间地头,吃庄稼的根、茎、果实,是危害农作物的害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京韵儿歌《蝈蝈和蛐蛐》。(课件出示课题)

学唱歌曲

1.读歌词(解决歌曲中的节奏,进一步感受京剧咬字的特点,做到字正腔圆)

师:我是蝈蝈。生:我是蛐蛐。

师:我是蝈蝈儿。生:我是蛐蛐儿。(与上句对比,强调儿话音)

师:蝈蝈和蛐蛐吹牛字正腔圆。

师:我是蝈蝈。(加音高唱,钢琴单手旋律)生:我是蛐蛐。(跟琴唱)

师:我是哥哥。(加音高唱,钢琴单手旋律)生:我是弟弟。(跟琴唱)

师:哥哥吹牛真高调,弟弟就比较低调。(强调后句音高不同)

生:我是弟弟。(跟琴唱)M.Jk251.Com

师生交替,字正腔圆地按节奏读歌词

2.轻声跟唱(再次跟唱歌曲,熟悉歌曲,巩固学习方法的运用,进一步分清间奏)

师:老弟们真聪明!在演唱过程中用到了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例举学生所用的方法),还注意到可以用拍腿来表示歌曲的前奏和间奏,带上这些方法来检查下自己学会了没有!

(播放范唱音乐)

3.跟钢琴唱(进一步解决歌曲中音准、节奏等问题)

师:学会了吗?让我们跟钢琴来演唱。

师弹单旋律,生视谱轻声唱歌词,间奏时拍腿。

4.跟伴奏唱(再次感受音乐,检查学生歌曲学习的情况)

师:唱得不错,加上音乐伴奏会更好听!来!

师放伴奏,跟唱

生视谱跟伴奏唱,间奏时拍腿

5.师范唱(通过教师的表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感受歌曲的京韵)

师:你们不仅学会了,而且有些地方还唱出了京剧的味儿,比如:(抓学生唱的好地方点评并在此体验)。你们唱得很好,我想来PK下你们,愿意给我这个机会吗?

(播放伴奏)

6.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总结歌曲中的京剧特点)

师: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好!(预设)

师:为什么觉得好呢?

生:唱得有京剧的韵味儿(预设)

师:小组一起讨论下,看看歌曲哪些地方有京剧的特点?

生分组讨论,师巡视

7.师生交流、分段处理歌曲(通过交流及演唱,进一步感受、掌握京剧中装饰音、儿话音、念白、拖腔、数板方面的特点,并分段处理歌曲,实现从会唱到演唱的提升)

(1)师: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京剧的特点?

生:有动作。(预设)

教学生简单的京剧动作

学生随音乐模仿教师的动作(播放伴奏)

(2)师:除了动作,还有哪些地方能感受出京剧的特点呢?

①根据学生找出的乐句总结属于京剧中哪种特点并贴出图片(装饰音、儿话音、念白、拖腔、数板)

②每总结出一京剧特点,引导学生按京剧的韵演唱该段,并加入小鼓、快板为适合的乐段伴奏

师:你们太能干啦!正是刚才你们找到的这几大特色让我们这首歌曲更有韵味儿!

没想到走来一只大公鸡前面恰当运用了一个八分休止符,弱拍起唱,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大公鸡来的突然,要把半拍休止出来。

生:(重点唱这一句)师:下面听老师唱一遍第三乐段,听一听老师唱的与大家唱的有什么不同。(范唱第三乐段)

教师小结1.师:本堂课你有哪些收获?生:认识了蝈蝈和蛐蛐还知道了做人的道理;简单了解了京剧;学会了一首京韵儿歌。2、总结:谈收获及知识回顾师:京剧艺术作为国粹已经登上了国际舞台。在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京剧短短几分钟的表演撼动了全世界。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更有责任把这种文化传承、发扬下去。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有许多优秀的音乐人将京剧元素、现代音乐元素融合,创作出了具有时代性的优秀作品。希望我们同学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京剧这门古老的艺术发扬光大。

[设计意图]回顾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内容,强化学生记忆,为日后学生的继续深入和学习打好基础。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并以中华民族文化为荣,继而发展之,最后自然过渡延伸到地方戏曲文化的学习。3.唱出京剧的韵味,为我们《京韵》这课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shifanwen/93198.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