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反思精选4篇。

您掌握了写教案的诀窍了吗?一个好老师会在每一节课前精心准备,对于教师来说,如何编写教案已成为一门必修课。 教学后记是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的体现,教师范文大全小编觉得“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反思”是一个值得您关注的话题不妨一读,想要获取更多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我们的网站!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反思 篇1

专题讲座

刘占泉(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学教研室、教师)一、“诵读”要义概说

近些年,中小学语言教学研究领域里,“朗读”“美读”“诵读”“吟诵”这四个概念经常交错使用,对它们的理解和界定不尽相同。我在这里简要分辨一下,主要目的是探求“诵读”的要义。

“诵”这个词先秦即有,一般认为是依照语言的节奏朗声而读;“歌”“吟”则更注重表现音乐性,与“诵”还是有区别的。《墨子?公孟篇》云:“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诵”后来与“读”联结成“诵读”,意思还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陈少松语,《古诗词文吟诵》第二版第7页)。

20世纪前期,“诵读”这个词在教学研究中普遍使用,和它并行且意思相近的概念还有“朗读”“朗诵”。有的学者把“朗诵”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称“诵读”,适合读古代散文;第二类称“吟读”和“咏读”,大致等同于“吟诵”,即比较随意地吟哦咏唱,分别适合于读短的诗词韵文和读长诗长篇韵文等;第三类称“讲读”,其“讲”取“说”“谈”之意,也就是用平时说话、对话的语调来朗读,这适合于读语体文(白话文)。(概述黄仲苏语,见《朗诵法》,上海开明书店1936年版)20世纪后期至今,语文教学界多用“朗读”这个概念。因为“吟诵”后来几乎断绝,暂且不论。那么,“朗读”便大致涵盖了原来的“诵读”和“讲读”这两种类型。

新时期以来,叶圣陶先生等前辈在三四十年代使用过的一个概念,被发掘出来,使用率比较高,即“美读”。美读的要义有三条:带着感情朗读文学作品;读出文学作品语言之美;通过美读获得美感。这是一种带有一定的审美取向的朗读方式,对于内化和积淀语言、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大致作出分辨:

其一,“朗读”“美读”和“诵读”,共同点是出声地读;与它们相对的乃是“默读”,只看而不读出声。

其二,“吟诵”主要不是读,而是近于哼唱,当然还只是随意吟哦,与按照乐谱严格地演唱尚有一定区别。这种语文学习方法延续几千年,百余年前开始逐渐衰落,以至于几乎断绝,这是非常可惜的。近年来已经有人在倡导和实验。

其三,“美读”是专门针对文学作品而设置的一种审美式朗读类别,与艺术界所说的“朗诵”更为接近,可以看作是较高层次的“朗读”“诵读”。它也具有重要的语文教学价值。

其四,“朗读”和“诵读”,这两个概念不大好区分。鉴于目前使用上比较混乱,我建议:把“朗读”看作一般的教学概念,与“默读”相对应,涵盖了“诵读”;把“诵读”看作是“朗读”中一个带有一定特殊性的教学概念。至于“诵读”的特殊性是什么,这就要研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中有关“朗读”与“诵读”这两个概念的使用情况了。(二)“诵读”要义

“教学标准”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条,贯穿四个学段。此外四个学段各有具体要求:

第一学段:“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第四学段(初中):“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建议”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综合的评价”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m.jk251.CoM

从语文新课标的表述与指示中,我们可以探求到“诵读”的基本含义。

从概念关系上看,“朗读”是一般概念;“诵读”是被涵盖在“朗读”之中一个特殊概念。

从概念的内涵(特殊性)看,“诵读”被赋予的基本含义,主要包括三点:

(1)“诵读”的对象是古今中外的优秀诗文,其中一部分篇目要求熟读成诵,语文新课标在附录里推荐了数十首古诗,其他让教材编者和语文教师自行选定。

(2)“诵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展开想像,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以至于达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并能够积累、培养、发展语感。由此,我们大概可以把“诵读”看作与“美读”非常接近的一种朗读方式,在“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的基础之上,对朗读者的情感投入提出较高的标准,带有审美体验的某些特征。

(3)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诵读”的教学标准在逐步提升,阅读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特点,循序渐进地安排练习的梯度,给予具体有效的指点和引导。二、诵读技能训练指要

从一般的教学实况看,诵读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如何让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诵读方法,不断提高诵读水平呢?最关键的一条,乃是语文教师要苦练诵读的“内功”,深谙个中滋味,达到较高的水准。如此,则必定能够引领学生走向诵读的教学高地。语文教学方法、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有赖于两方面条件发生变化:一是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二是自身提高语文能力、发展语文素养;二者实现一,便能演化为良好的专业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能力是他语文教学能力的重要基础。这个基础越厚实,其教学能力则越强大;反之便会虚弱乏力。这样,认识到苦练“内功”的重要性,才能产生自觉训练诵读机能的动力,并取得好的效果。

所谓“诵读技能”,包括几种要素呢?我认为涉及两个层面的若干要素。

第一个层面,属于比较纯粹的基本技术层面,主要有:用标准的普通话诵读,读准字音,努力克服方言土音(含北京土话)的干扰;能够正确、流利地读出每一句,努力不读破句子,不犯语义方面的逻辑错误;朗声诵读,具有自信力和课堂环境中的声音传播效果,让现场每一个听众都能够清晰无误地听到。这个层面的诵读要求,教师学生都应该达到;若偶有欠缺,希望及时弥补。

第二个层面,属于纯粹技术层面之外的专业技能,也联系着相关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诵读基本技能训练及其扩展,便是和这个层面密切关联着,包括对于文学作品语言的感受力和鉴赏力;“美读”的技巧运用,主要涉及情感投入、语气语调的处理和声音传送等问题。(二)诵读技能的训练路径

“诵读”与“吟唱”(也称“吟诵”)是有明显区别的。但从训练诵读技能

的角度看,借助吟唱更多体现音乐元素这种优势,把带有“美读”色彩的古诗诵读,与带有音乐色彩的古诗吟唱加以比照,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校正诵读的偏误,弥补缺憾,获得新的感受和改进。

例如,诵读唐诗《枫桥夜泊》。最好先听一听采用老调子如何吟唱,可参照根据陈少松老师吟诵所记录的曲谱,见《古诗词文吟诵》第二章。(吟诵和诵读演示)

月落乌啼霜满天,第一句调子起得高,表现秋夜霜天的凄厉感。

江枫渔火对愁眠。次句旋律线往下滑落,结尾下降4度,表现沉沉入梦的愁绪。

姑苏城外寒山寺,承接上句,过渡,音高基本持平。

夜半钟声到客船。逐渐舒缓,旋律线下滑,结尾比上一句下降约5度。

以前我诵读这首古诗,“天”“眠”和“船”这三个韵脚音高基本相同,只是把“寺”字略为压低一些。比照吟唱之后,感觉人家处理得更合乎诗的意境,遂加以改进。里面还有一些细节,比如“寺”诵读的时候要不要拖腔、如何拖腔等,可以借鉴吟唱的处理方法,在细微处精心打磨。

五言或者七言的诗句,切分出节奏,用斜线标出停顿,这种辅助方法在学习初期能够给学生提供一定帮助。但是,止步于此就不一定恰当了。语文教师最好能够借鉴音乐里的“旋律”“节奏”这两个基本概念,迁移到古诗诵读方面,思忖一下:咱们诵读的古诗,多数不是“进行曲”风格的,而是抒情性比较强的,优美的,内涵深邃、温情蕴藉的。机械地切分诗句节奏,硬性规定节奏,往往让诵读变得比较“僵硬”。请看《静夜思》。(对比诵读演示)

床前 / 明月 / 光,

疑是 / 地上 / 霜。

举头 / 望 / 明月,

低头 / 思 / 故乡。

(2) 练习运气吐字,做到停顿处隔而不断、气韵绵连,读出韵味和音乐感。

这一条,让学生做到是非常难的,可能只有少数尖子生能够理解运用。但是,语文教师经过训练应该能够基本做到,并经过常年课堂教学的历练而不断精进,达到较高水准。课堂上,语文教师的每一次示范诵读,要表现出自身的最好状态和最高水平,――这样才能感动学生,激发学生,引领学生。积年累月,耳濡目染,接受最佳的汉语文熏陶,其语感积淀或许能纯净得多。

请诵读(美读)唐诗《渭城曲》,与吟诵进行比照(可借鉴古曲《阳关三叠》的主要旋律),从音乐演绎中获得启发,争取得到技术支持。(吟诵和诵读演示)

渭城朝雨徘岢荆 旋律比较平稳,为叙事抒情蓄势。

客舍青青柳色新。 前四字旋律上扬,柳色衬离愁凄苦。一二四句后三字旋律接近。

劝君更尽一杯酒, 旋律线下滑,“酒”约下降四度。可见酒之沉重、情之浓深。

西出阳关无故人。 旋律回应一二句。“西出阳关”舒缓悲切,后三字多不舍意味。

文言文,目前多数小学课本里数量较少。我们认为,从第二学段起,就可以有计划地选编一部分文言语料,抽出少量课时(比如每周1课时或者1.5课时)安排诵读,进行文言文阅读的启蒙教育,这对于扩充语言含量、培养良好语感、全面发展语文读写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此不详说。作为语文教师的专业内功修炼,从诵读古诗到诵读古文,把诵读技能训练加以扩展,这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诵读古文,需要使用一种专门的“腔调”,这与朗读白话文具有较大区别。有一些师范生和语文教师,还分不清二者的特点,往往用读白话文的腔调读文言文。这是不对的,要改过来。

古诗的诵读(美读)难度比较大,无论对意境的体会,还是运气吐字、控制语调、修饰和传送声音,要求都要更高一些。借助对古诗的诵读演练心得、技能把握成果,迁移到诵读古文方面,这可能是一条比较有效的训练路径。

采用朗读白话文的“腔调”来朗读古文,主要毛病是以下三点:

第一点, 语速过快,这是最明显的`表征;

第二点, 抑扬顿挫的变化不够鲜明,语气不足,力度不够,味道不对;

第三点, 因为语速过快、语调平淡,显得草率、含糊,加大了学生捕捉文字信息的难度,而且严重降低了倾听者所应获得的语言美感。

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正确认识文言的语言特点,并通过技能演练,掌握诵读文言。这里,我把相关的要点概括成三条:

第一条,文言句子中单音节词所占的比例非常大,这和“白话”情况迥异。一句话,是由若干个词、词语按照特定规则排列而成的。比如,“学习文化知识,并且经常温习这些知识,这样做不是很快乐吗?”这句是“白话”,我们且分一下句子里的词语:

学习/文化知识/,并且/经常/温习/这些/知识,这样/做/不是/很/快乐/吗?

这句话总共有13个词和词语;其中,双音节以上的词、词语有10个之多。再看意思相近的文言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总共9个字,都是单音节词。朗读的时候,词与词之间,必然要有所停顿,而单音节词多,自然停顿也就多,语速便会慢一些。 (文白对比演示)

第二条,文言句子一般要短于白话句子,字数少的句子更容易读出语调的抑扬和顿挫,而中国古人恰恰又特别注重语言的节奏感、音乐感――说话是这样(如先秦),诵读、吟诵是这样,写作也是这样(先秦两汉到明清乃至于其后文言读写实际操作之实况实绩)。里面的语言实践细节林林总总,留待以后系统探究,这里我侧重说说文言虚字问题。

请看《论语?学而篇》第一则语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段话中,加方框的6个虚字,诵读时都要在语气上加以特殊处理。此外,3个“亦”字,也需要适当拖长一点、语气加重一点。也就是说,文言句子之中的许多虚字,兼有表示某种语气的特殊功能,这在诵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诵读演示)

第三条,小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听力,如果语文教师使用适宜的语速、语调诵读古文,达到“美读”的较高标准,这对学生理解文义,乃至体验意蕴、获得审美享受、高质量地积淀语感,都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为了提高训练的有效性,我们也可以参照古文吟诵的调子,合理地借鉴。我试着使用老调子吟诵“学而时习之”那段语录,然后把吟诵改为诵读,谈一谈在借鉴方面的个人心得。(吟诵和诵读演示)

就一般情况而言,白话作品的诵读要相对容易一些。具有比较好的文言诵读根基,再将这种技能迁移到白话诗文诵读领域,会占据一定的优势。这主要体现的两个方面:

头一个,白话诗文中往往残留着某些文言遗迹,包括文言语料的引用、化用等(这种情况在中学课本里更为多见),诵读相关语句需要文言诵读技能的支持。例如,老舍先生的《草原》(见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后一段是文白交错的――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结尾是两句七言诗(“别”是入声字),应该注意平仄关系,读出文言诗句的味道,有力地收束全篇,凸显主旨。(诵读演示)

再如,《山中访友》的第二自然段,几处暗含着略带文言意味的语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其中,“你如一位”这几个字不大好处理,读成“你如/一位”、“你/如一位”,似乎都不恰当,最好借鉴文言诵读的技能,这样处理句中的自然停顿:“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诵读演示)

第二个,白话诗文中有些地方不大好读,需要使用控制气息、调整抑扬变化等朗读技巧,而这些技巧恰恰都会在文言诵读演练中加以练习,奠定基础。

比如前面提到的“学而时习之”这一句,每个字都是一个词,都需要有自然停顿,但又不能读破句或者处理得过于生硬,出现阻断感。这就要用气息来托举,形成似断非断、气韵连绵的诵读效果。训练时,可加大“运动量”,如韩愈《送董绍南序》的开头一句“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有11个字,属于比较长的文言句子,若用一口气读完,看看最长可用多少秒钟。――如此练习,能够提高对气息的控制力,而后,再读白话文里的长句子,便能游刃有余,读出意蕴和特色。例如,季羡林先生《怀念母亲》(见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自然段:“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后一句有24个字,诵读的时候最好不换气,还要处理好逻辑重音等。(诵读演示)

再如,前面提到过《枫桥夜泊》和《渭城曲》,都涉及到“音高”问题。在一段文字的诵读过程中,有意拉开声音抑扬的距离,往往是为了表现特定的语意内涵、情感色彩。这种技巧,在古诗的意境中进行训练,更好操作,易于见效,然后再迁移到白话诗的诵读,便比较好处理了。比如臧克家先生的名作《有的人》,通篇对比鲜明,有一段诵读时对声音抑扬变化的要求比较高。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后两行,“青青”要扬上去,读出那种鲜亮的色彩感、自然蓬勃的生命力,“青青的野草”还要读得舒缓开放,读出那种一望无际的辽远感。(诵读演示)三、诵读技能之运用

语文教师训练诵读技能,最终还是要应用于教学。诵读技能运用,这是一个很大的论题,还有待深入探讨。在此,我谨从若干侧面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一)诵读技能的三种用途

备课时,应该养成习惯,把课文多读上几遍。先做普通读者,读出自己的心得体会,然后再当先生,以语文教师的身份考虑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作出教学设计。教师自己高质量地潜心诵读过课文,便会知道它是否适合于诵读,是让学生全文诵读还是选择某些重点段落诵读,以及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语句方面诵读与理解、体验的难点在哪里,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等等。

备课时认真诵读课文,这比看教参、写教案、制作课件还要重要。缺少这个环节,往往难以获得阅读的冲动感,无法真正形成与作者交流对话的亲切感和契合感,阅读课的设计和实施的教学个性会受到伤害。

名师于永正有一段话讲得很到位,录在这里供学员们参考:“朗读好了,备课就完成了一半工作,不,不是一半,而是一大半!……师生都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一定是充满情趣的,一定是充满灵性的,也一定是有效的。”

另外,一位青年教师也发现了备课时诵读课文的必要性,他说:“我想,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备课时朗读过这篇课文吗?’我觉得,认认真真地朗读三遍课文,比抄一遍教案更有用。”

例如《雅鲁藏布大峡谷》这篇课文,一是音译词比较多,比如“雅鲁藏布”“喜马拉雅”“科罗拉多”“科尔卡”等等,这些词要读联贯,你把“雅鲁藏布”读成“雅鲁 / 藏布”就不对。二是长句子特别多,如课文第一句话:“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个是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一个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么长的句子,如果停顿不好,语气不畅,就读不下去,或者不知所云。三是数字多,如“3000米”“504千米”“2268米”等。四是句子的形象性特别强。这些都是这篇课文的特性,要训练学生读好,老师在上课前自己就不能不读好。

首先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示范朗读(简称“范读”)。无论在哪个年级,语文教师的示范朗读都不可或缺,而且都应该达到“美读”的较高水准。这种示范性的诵读,可以是读全篇,也可以是读某一段话或段中的某些语句。教师本身诵读能力乃至整个语文能力比较强,就能更自由、大胆地进行教学设计,并在施教过程中给学生作出示范,成为学生的第二本“汉语文教科书”――非物化的而是活生生的“汉语文教科书”。

范读,最好在教学中穿插进行,尤其是那些重点句、难句和句子里的特殊词语等,有时需要教师多次范读,并结合其他教学手段,落实相关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范读应该成为使用频率最高、倚重程度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充分发挥教师本人的诵读技能,为扎实而灵活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创造条件。

3.用于创设“诵读课”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往往呈现出“什锦拼盘”的特色,即教一课书什么都要管:诵读课文、识字识词、分段分层、解析句段、复述大意、归纳中心、探究写法、欣赏特色、挖掘人文精神,等等。若真的有特殊需要,并非不能这样设计,但把这种拼盘式的“面面俱到”变成教学常态,其中可能埋藏着隐患。

我建议,依照课文不同的特点(内因)和教学功用(外因),划分为不同的教学类型,其中有一类可以称作“诵读课”。教师作示范诵读,或者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诵读,这种倚重诵读的教学方法可以称作“诵读法”,它是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把“诵读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的阅读课,可以称作“诵读课”,它是重要的阅读教学类型之一。因教学价值取向有所不同,诵读课又分为两类:(1)偏重于积累语料、积淀语感的,称“积累型”。例如,新疆某语文教师运用吟唱和诵读的方式,带领学生用1课时当堂背诵了《敕勒歌》等四首古诗,且得到一定的审美体验。(2)偏重于文学欣赏的,称“美读型”。我们应该多搜集比较纯正的诵读课案例,研究其设计原理和操作方法。(二) 注意处理好五种关系

清代桐城派重要作家姚鼐先生云:“大抵学习古文,必须放声疾读,又缓读”;“疾读以求其体式,缓读以求其神味”。(摘自姚鼐《惜抱轩集?与陈硕士》)“疾读”就是用很快的语速朗读,比如一首七绝或七律、一段百来字的文言,用一口气读下来,当中不要换气。“缓读”,可以理解为与我们所说的“美读”相似,读出抑扬顿挫,读得摇曳生姿。教学实践证明,交错使用疾读和缓读这两种方式,对于调节教学节奏、营造和谐气氛、高效率地背诵文言诗文,具有特殊的功效。白话诗文的学习,也存在背诵的问题,如何合理地使用这两种诵读方式,这还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可进行诵读演示)

咱们的语文课本里,除了文学作品,还有一些文字比较平实的文本(如说明性文字等)。诵读是就文学作品而言的;美读乃是诵读的较高要求,或者称作审美式的诵读。非文学文本,以及文学色调比较淡的文章,一般只需要平实地朗读即可,不能强求生动,拿腔作调,那样便弄巧成拙了。此外,各个学段的各类学生情况相差很大,也不能强求一致。先要鼓励学生达到诵读的基本要求:读音准确(排除方言干扰),声音响亮,语速大体适宜,比较流利,能有一定的语气(能带着感情来朗读)。然后,逐步提高要求。从平实地朗读,到逐渐接近于美读,这是学生一般都要经历的训练过程。

教师的范读很重要,往往起到讲解起不到的作用。但是也不能走极端,忽视点拨的妙用。请看这两个教学案例:

例一,《瑞雪》里有一句话:“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盛新凤老师这样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大家见过棉花吗?见过蒲公英的种子吗?那像棉花一样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就这样杂乱无序、密密麻麻、连接不断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这样的情景,就叫做‘纷纷扬扬’,雪下得可真大呀!那么怎么读,才能让我们感觉到这雪下得很大呢?”经过教师的启发和点拨,学生对这个词语的涵义有了真切的体会,自然能够读得好,记得牢,悟得深。

例二,教《笋芽儿》一课,读到这一处:笋芽儿撒娇地说:“谁叫我呀?我还没睡醒呢!”盛新凤老师问:“谁是咱们班最会撒娇的同学?”学生报出了一个名字,老师紧接着说:“那读这句话肯定是你的拿手好戏了,请你来撒撒娇看。”学生兴趣盎然地读了。老师接着启发:“撒娇是咱们女孩子的特长,让咱们的女孩子一起来撒撒娇!”女孩子都兴奋起来,娇声娇气地读了这句话。最后老师再作启发:“撒娇是一种幸福的、美好的感受,因为知道自己有人疼、有人爱。其实咱们这里的同学都是家里的心肝宝贝,都会撒娇的,一起读。”男生也高兴起来了,大家兴致勃勃地朗读,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诵读白话诗文,各类人物(包括童话中的小动物等等)的对话往往是最难处理的,需要思忖其年龄、性别、身份、性格、心态等诸多因素,模拟其说话的语气语调。一旦进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恰恰会让阅读发生实质性变化,能够促成学生与课文及其作者的“对话”。因此,盛老师领着学生三度“撒娇”的这个案例,其价值之特殊,需要深入探掘,并由此提高对点拨的重视程度,把点拨与范读结合起来。

诵读,最忌讳只动口而不动心,一味孟浪而诵,并不怎么投入情感,不注重咬文嚼字、体验意蕴。教学中,诵读的密度并非越大越好。“积累型”的诵读课,密度可以适当加大一些;其他,则要注意把诵读与涵咏有机地联结起来。涵咏,意思是让自己的心,像鱼一样深入到文字的水中去体会,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从某种意义上说,诵读是被涵盖在涵咏之中的,从诵读起步,一边诵读一边体会,直至沉浸到文字意蕴深处,默默地达成与作者的深度交流和对话。――这个过程,便是涵咏的过程,而诵读既是推进涵咏的手段,也是体现涵咏成果的手段(用声音外化),它俩是不能割裂的。

诵读,要中规中矩,扎扎实实,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能力训练、素养发展。这是底线,要牢牢守住,坚决摒弃那种华而不实的浮夸之风。但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在诵读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方面,还要追求实而不死、活而不飘、又实又活的良好状态,努力营造具有亲和力和灵动感的教学氛围。这方面,还存在着极大的探索空间。

我们一同欣赏一个课例:周益民老师执教《天鹅的故事》教学实录片段。这篇课文见于苏教版小学课本第八册,大意是一位中国作家到俄罗斯贝加尔湖的斯杰潘老人家里做客,见墙上挂着一枝猎枪,便询问老人是不是喜欢打猎。老人边讲述了三十年前最后一次打猎的奇特见闻。那一年早春,寒潮骤降,刚刚融化的湖面有结上冰,一群天鹅走头无路。忽然,有只老天鹅腾空而起,利用下落的冲力,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整群天鹅被感动了,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地扩大着。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小小的冰窟窿终于变成了一片很大的水面,所有的天鹅都同时结束了工作,昂着头,挺着胸,发出阵阵胜利的欢呼声:“克噜――克哩――克哩!” 猎人斯杰潘被深深地震撼了,枪挂到肩头,悄悄离开湖岸。他说,从此以后,这枝猎枪就一直挂在墙上,再也没有动过。

周老师那节“美读型”诵读课,前面充分铺垫,采用多种形式诵读课文,涵咏天鹅精神与猎人情怀。然后,教学涌向高潮――

师:是的,这是一曲命运的交响。如果说老天鹅的行动是一首诗,那么它一定是世界上最壮丽的篇章;如果说老天鹅的心声是一支歌,那么它一定是世界上最动人的旋律。我们聆听,我们感悟,一遍遍都会有新的收获。

腾空而起 /

利用下落的冲力 /

像石头似的 /

师: 一齐来感受这动人的情景!(教师在原先出示的文字最后加上“一次 / 两次 / 三次……”学生动情地齐读。读毕,俄罗斯合唱歌曲《俄罗斯上空的天鹅》响起,全场肃然)

师: 动人的画面还在继续――(教师激情诵读第 6 自然段)我们用心想象当时的情景,耳畔是否回旋着各种声音?那是什么声音?(学生默读体会)

师: (出示:“克噜――克哩――克哩”)这一节中直接描写这声音的只有一处地方,但是我们想象当时的情景,是否真的就只有这一处呢?读读,想想。 (学生默读,体会)

生: 天鹅们看到老天鹅奋不顾身地破冰,一开始呆住了,接着就小声议论起来。好像在说:“我们也一块破吧!”

生: 我觉得天鹅们破冰的过程中它们会相互鼓励。

生: 我觉得天鹅们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水面在慢慢扩大,心里感到很兴奋,发出欢快的叫声。

生: 我觉得是老天鹅看到年轻天鹅们一起努力破冰时,发出的欣慰的笑声。它在说:“孩子们,好样的!”

师: 这些声音汇成了一曲动听的歌,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生答:团结之歌、奋斗之歌、赞美之歌、感谢之歌。)

师:深刻的理解,真切的感受!确实,这声音弥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这声音在贝加尔湖上空此起彼伏。来,我们一块重现当时的情景!(师生合作贴图展现群鹅破冰情景)湖面上传来了阵阵叫声,那是它们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教师指挥学生分排读“克噜――克哩――克哩”,达成此起彼伏效果)(随即引读)兄弟们哪――

师:“克噜――克哩――克哩”,在那广袤的俄罗斯天空,在那遥远的贝加尔湖畔,阵阵天鹅的歌声久久回旋,不断传来,一直传到三十年后的今天。(意味深长地)这就是天鹅的故事。

周益民老师执教的这一课,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被誉为体现“诗化语文”教学思想的经典案例之一。在此仅就诵读教学的灵动感而言,我们从中欣赏到高超的语文教学艺术。教师仿佛是一个乐队指挥,课文权当曲谱,学生们敞开诗意葱茏的少年情怀,随着那一根奇妙的指挥棒倾情演绎,遂呈现出这一场激情荡漾的瑰丽的教学乐章。这两句专家评语,与我的感受高度一致:“教师把文本的信息个性化,情感化,用诗性的力量使孩子的心灵得到了升华,陶冶了情操。我想,每一个听课的孩子,他们的内心里会长久记住广袤的俄罗斯天空,在那遥远的贝加尔湖畔,‘克噜――克哩――克哩’这天鹅的叫声。”达到如此境界的“美读型”诵读课,无论小学、中学,前些年都是不多见的。这样的案例,应该多做搜集整理,看作是诵读教学高地上高高飘扬的旗帜。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继续探索和实践,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经验。

这次专题讲座,初步廓清“诵读”的概念和教学要义,搭建了一条诵读技能的演练通道,并指出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诵读技能需要处理好的五种关系。

我认为,当前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要不要重视诵读的理念分辨和论证问题,而是如何切实有效地推进诵读教学,在路径选择、方法优化、技能和综合教学设计能力以及施教能力提升方面,产生新的变化,取得良好进展。

预祝学员们在语文教学论理论修养和教学专项技能历练等诸多方面,不断进步。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反思 篇2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反思

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而法制教育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小培养中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言之无为,行而不远”,“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自古以来我们教育就有“文道统一”和“文以明道”的基本传统和基本原则。中学法制教育的主要使命是对中学生进行宪法和主要法律的教育,培养中学生学会利用法律保护合法权利,明确作为社会成员必备的社会责任,了解公民应尽的义务,增强守法意识。

通过这个周的教学,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知道任何事都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作为学校课程中的最主要的学科之一——语文,更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主要阵地.用现代眼光来重新审视文本,解读文本的“法眼”,不仅仅是一个大胆的构想和创意,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我们认为这样做还能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理解.就语文学科而言,本身就存在着许多渗透法制教育的优势,能把法制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传达给学生,能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授法制教育。

柏杨小学敖洪林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反思 篇3

诵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诵读也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个好的传统。但在教学中教师的诵读技能和诵读教学的策略都离教学的需要有较大的距离。为继承语文教学的好传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特开设“小学语文诵读教学技能与教学策略”这门课。

2 .指点训练诵读技能、提高诵读水平的基本路径。

3 .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有效运用诵读技能,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学习本课程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诵读技能,进而将这种技能演变成教学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使用诵读方法,指导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本课程的相关文献索引资料、训练测试及教学案例点评等,为教师提高诵读技能和诵读教学策略提供有效的支持。 【学习要求】

1 .认真思考相关的教学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对解决教学矛盾产生推动力。

2 .认真思考课程要义,掌握授课思路,训练诵读技能,并通过实战演练(教学设计与实施)加以验证,总结经验,开拓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深度。 专题讲座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反思 篇4

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心得

木孔乡湾子小学 罗显德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让我们的下一代学会做人。我们要把一个“自然人”通过学校的教育,变成为能适应社会,并有强烈责任感的“社会人”;我们要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赋予孩子们在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公民法律素质的高低,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的强弱,更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标尺。然而法制教育则是最直接教会学生“做人”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让学生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适时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渗透,潜移默化。

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处理好渗透的“点”、“时”、“度”至关重要,挖掘“渗透点”是重点,把握“渗透时机”是难点,掌握“渗透度”是关键。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呢?我认为只要在教学中能灵活地运用以下几点,渗透法制教育就不再是难题了。

一、挖掘“渗透点”。法制教育的渗透必须依据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更谈不上渗透了。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点”。我们必须 用心学习、思考和研究学科渗透问题,用心学习、思考和研究对学生有益的如何“做人”的问题。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法律意识形成的规律,只有找准渗透点,法制教育才能直透心田。

二、把握“渗透时机”。教师从教材出发,挖掘出渗透点后,才能引出源源流长的“活水”。当然,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任意安排,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法制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法制教育或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把握好渗透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渗透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三、掌握“渗透度”。找准渗透点是为了解决从哪儿渗透从何处切入的问题,把握渗透时机是为解决什么时间、怎么切入的问题。而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效果不佳;而“渗”得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法制课,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既不可偏颇一方,又能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适度而不过度。

总之,法制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是一个大课题,有待于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去探讨和研究。我们要结合自己实际去做,在法制渗透方面探索一些可行的途径,把传授科学知识同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

JK251.com延伸阅读

英语学科教学反思(5篇)


教师范文大全编辑为您搜罗了多种“英语学科教学反思”的相关信息。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残,种花容易树人难,作为教师编写教案是一种对教学能力的体现。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以下内容供您阅读参考!

英语学科教学反思 篇1

一、在中国,英语是外语,不是第二语言,不能自然习得。而在我们的小学英语课上过多的强调了情景的创设,甚至是为了情景而情景,以至于产生了虚假的情景。很多老师抱着在这样的情景中给孩子们以自然习得英语的期望,原本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在35分钟的英语课上,老师用外语授课的时间到底有多少,学生能开口说外语的时间又有多少?有多少学生的家庭有外语环境,有多少学生父母懂外语,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或被动接触外语的机会又有多少?

我们尽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小学英语教学观摩课,在这些观摩课上英语教师和学生配合的天衣无缝,听说读写的操练样俱全,加上朗诵,短剧,多媒体演示,教学者为之兴奋,听课者为之激动。然而,在一年365天的外语教学中,这样的课又有多少呢?这本帐,从事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心中应该是很明白的。

二、小学英语教学应较多地采用采用认知法,而不是直接法。

直接法即大量接触真实的语言,进行真实的交流,靠大量重复模仿,强化记忆,养成习惯。视听法、听说法、交际法都属于直接法。以直接法为主进行教学,一定要有语言环境,要有高水平的师资,班额要小,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机会要多。

认知法不排除模仿,但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学习途径主要是通过理性思维,学习语音、语法、词汇知识,掌握语言规则,指导听说读写,举一反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语言能力。

而在我们现实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有限的师资力量,教师水平的相对低下,语言环境的缺乏,大规模的班级授课,都告诉我们直接法的教学方法不适合目前的小学英语的教学实际。

三、靠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而不是“玩”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不能单靠唱歌游戏去学习,因为培养兴趣主要是为了学习英语。小学生学习英语不是英美的移民学习英语,则只有不断学到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才可能培养持久的兴趣。

而目前小学生每周只有100多分钟的英语课,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小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习。

四、 小学英语教学不应排斥基本的语言规则

传统英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法是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语法规则的讲解和操练成了传统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兴起,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有所削弱。到了80年代,有的语言学者公开排斥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反对在任何教学阶段控制语法教学项目的做法。他们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提供有意义的交际,语法就会被学习者自动习得。受此观点影响,80年代有一段时期,语法教学曾一度在部分外语课堂消失了。然而,物极必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反思,人们终于意识到了削弱甚至取消语法课的弊端,因又重新思考语法在语言交际以及在外语课堂中的地位与作用。

英语学科教学反思 篇2

岁月如梭,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即将结束,留给我的将是新的思考和更大的努力。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三班的英语教学,由于刚刚接手七年级的英语新版教材的教学工作,教学经验颇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学教法,虚心向三位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现将本学期七年级三班的英语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七三班的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基础千差万别,有的刚接触英语,有的学过一、两年,学的版本也不一样。好在七三班的班风、学风很好,成绩好的有好几个,教起来很有劲,看到每个学生都在认真学,也很欣慰。今后应加大培优补差的力度,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有明显的进步。

二、主要成绩

(一)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确如此,如果一个学生对所学的科目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认真学习,反之,没有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他们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培养、提高、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首要条件。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中比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说,设置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游戏,像“吊死鬼”、"what's missing?"、"找卡片"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最重要的是在实际中运用,因此,除了课堂练习外,还需要让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多读,多讲,多练。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组长监督的方式,以确保他们不落后,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在批改作业方面,要求学生的作业及时完成,我也按时地批改,并详细地做好批注,对普遍性错误,在全班重点讲解、分析。针对个别学生的作业就采取面批方法,单独地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疑难习题,提高教学质量。

(三)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进行情景教学。

本套教材的特点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并且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课上我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动作表演、卡片、挂图、实物,随时随地取材或根据课文内容创设语言环境,并尽量多地使用英语,逐步过渡到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置身于一个英语的环境中。

三、主要做法

(一)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自信心。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适应,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每当学生用英语讲完后,我就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感到自豪,有一种成就感。对于不同程度的同学,在课堂上给予不同程度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他们的一丁点进步也及时得到鼓励,从而使他们都觉得,只要自己认真跟着老师学,就能学得好,树立起学好英语的心理优势。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加强交际的互动性。在课堂交流中,少批评,多表扬;少指责,多鼓励,努力找到学生的优点,常以“Very good!”、“Great!”、“ Excellent!”、 “Well done!”、“You are very clever!”等等来鼓励他们的积极参与,充分唤起他们说英语的自豪感。

(二)注重过程评价,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我通过作业、课上表现、听写情况、背诵课文等形式给学生积分,每次达到五分后可以得到一个带着字母的小星星,集齐带有字母g、o、o、d的四个字母后,可以得到一个带有good的小标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也深刻体会到鼓励要比惩罚有效得多。

四、存在的问题与教训

1.作业布置方面的缺失。没能抓好作业的检查,对于组长,课代表缺少表扬和监督机制,致使有部分学生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一些口头作业实效不大。

2.在教学方面我发现自己形成了一种定式,没有创新以及大胆实践的勇气。我应该多看教学方面的理论以及多听几位有经验教师的课,进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很多优秀老师的优点没有学到,听课的次数也还不够多,有些缺乏与其他教师的沟通,希望在下个学期能多学习新课标,多吸取他人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将来努力的方向

(一)学困生的个别辅导也是我下学期要进行探索的内容,在这方面我做得还不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能积累丰富的经验,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在课堂管理方面还做的不够好,没有树立起一个老师的威严形象,导致课堂秩序较差,以后一定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让学生意识到课堂的重要性。

(三)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自己付出了很多,收到的回报也不少。总的来说,在其中,我积累了不少经验,当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努力填补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挥优势,改善不足,虚心学习,继续努力!力争在今后的英语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维持教学的活力。本学期的教学中,我认真学习新的英语教师用书,严格按照教师用书上的要求进行教学。为了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所学的英语知识,,我精心地进行备课,认真按排每一个英语教学环节,注重每一个教学重点的理解教学。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和教学有关的资料,使自己能够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难点,有针对性地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教后感、教学反思。

(五)有待加强地教学工作:

1.培养学生的说:

2.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3.利用卡片游戏等,激发学生兴趣。

4.注意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5.抓好培优补差工作。

每个孩子接受能力各有不同,面对孩子们的个别差异,我应努力抓好培优补差工作。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他们,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让他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

(六)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1.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

2.教研方面,加大学习力度,认真研读一些教学方面的理论书籍,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老师间互相汲取经验,积极探讨,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课前大家集体钻研教材、集体探讨教法、集体备课,课中认真听课、思考,课后组内认真讨论教学得失、回顾小结,及时反思手段,努力创设英语情景,让这种英语的氛围感染他们,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通过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们英语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同时,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努力做到在教中研,研中教,教研相长。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组长还组织教师积极学好教学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苦练教学基本功,从课堂教学的组织、方法的优化,情境的创设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研究。教师课前集体钻研教材、集体探讨教法、集体备课,课中认真听课、思考,课后认真讨论教学得失、回顾小结,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创设英语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让这种英语的氛围感染他们,从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英语学科教学反思 篇3

一、反思学习的环境

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除了教室要整洁、优美之外,教师要营造一个简单而又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以平等、诚挚、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全面关心学生,不仅仅关心他们的智力发展,而且还关心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生活习惯,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的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教师了解学生,发现他们的特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对学生来说,他们就会主动接近教师,拥有自我表现的冲动和欲望。也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浓烈。在学习Myfamily这课时,我在导入部分则用了歌曲“Boyandgirl”。让学生一开始就对学习产生兴趣,没有压抑感,自然而然学起来就简单很多了。

二、反思学生

教师就像是导演,而学生就是演员。一部电影是否能成功上演,演员是最重要的成分之一。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学生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及时反思自我的教态、导入方式等形式,学生是否能理解。同时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否喜欢,这些都是要及时思考的问题。在教学结束后,反思学生是否用心的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的知识和潜力有没有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有必要经常走近学生,不断与学生沟通,这样才能使课堂构成富有情趣的、精彩纷程的教学过程。所以说,一堂课的成功于否不在于自我设计的有多么的精彩,同时还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更加要反思我们的学生。培养自我和学生的情感,多多了解他们的生活。这才能上好一堂满分的课。

三、反思教材

在英语教学中,教材也是不可忽视的一块资料。个性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影响整堂课成功于否的重要因素。在课前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我的教学过程。为什么要让学生做这样的活动等等。反思自我所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贴合新教材的特点,是否贴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是否到达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对于不一样的学生和不一样的班级就要有不一样的目标,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与潜力都存在差异,比如:有的学生记忆潜力强,学习单词的速度就很快,有的学生上课活泼好动,但他的纪律性不强。这就要求老师有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适时调整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做到及时地、有效地反思,全面的分析教学过程是十分有必要的。

英语学科教学反思 篇4

本学期,在学校的安排下,我担任了初二1、2班的物理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使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 教学工作

备课:首先要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哪些地方要详讲,哪些地方可少讲,都要认真思考。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抓好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讲清物理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根据需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物理要领的理解。对物理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归纳等思维活动。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而且还要备学生,除了在课堂上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外,还应该注意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等,以便更好的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上课:充分的备教材,备学生,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的上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让学生学好知识是老师的职责。上课应力求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及时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上课时,应根据课堂情况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做到随机应变,适时调整,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十分必要的。在物理教学中,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记忆,每讲完一章都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过关。在习题讲析中,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除此之外,每上完一节课都应进行反思,注意下次上课时修正不妥的地方。这样才能积累教学经验,教学水平才有改善和提高。

作业: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要结合知识考点进行练习。同时要求学生多看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讲完一章后都要对该章知识进行一次知识检测。

二、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对后进生的辅导,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和上进心,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三、在自身素质方面:

认真落实学校教务处的一些要求,多听课,通过听课可以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补充自己的不足,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平时多和其他老师交流,沟通,不断提高、完善自已。

四、加强反思

反思本学期来的工作,不足之外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于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在教学时,多提些问题,让学生回答,给学生足够的信心和鼓励,并适当地讲一些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技巧与方法

3、不能一味的指责学生,而应该多鼓励。

4、讲课时随时注意学生的反映,一旦发现学生有听不懂的,及时给予讲解。

5、上课时要求学生多做笔记,把归纳的知识作好记录,复习时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总之,这学期有成功,也有失败,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们只有把心思放在学生身上,处处为学生着想,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改正缺点,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得更好。

英语学科教学反思 篇5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在英语教学方面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

一、 备好课,备好学生,上好课。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所以在上课前我先了解清楚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尽量贴近学生,创设教学情景,活跃课堂。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使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特别是对英语这门学生不甚熟悉并感到困难的外语来说至关重要。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英语是一门外语,对学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关于英美国家的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英语,更喜欢学习英语,也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英语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因为英语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

三、在教学过程中,将英语分成听、说、读、写几方面进行教学。

1、听:平时放录音,让学生跟录音读,训练学生的听力,并且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听力技巧进行训练,还找一些专题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力。此外,还鼓励学生收看较能接受的英语电视节目、影片,或者多听听英文歌。

2、说:充分利用早读,按课程进度及课堂的需要,认真安排每天早读负责带读的学生及指导带读内容,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鼓励学生大胆且大声读书,多说英语;课堂上,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分层次布置一定量的口语作业,使其进行更有效的口语操练。

3、读:读方面主要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先教会学生怎样做这些题目,即教授阅读技巧。平时两周发一份试题,作为专门训练。并建议及指导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定时定量的阅读训练。

4、写:作文教学主要传授写作方法,要求学生应写真情实感的东西,强调字数和书写这些硬件要求。平时提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英语写一些简短的日记,以此充实自己正确拼写单词,准确使用词组、短语来造句表文的基本功,从

而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英语是语言。因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考试后进行学科总结。在每次月考后的时间里,我把力量主要集中在两班的差生辅导上。另外,还发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够强,所以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轻松学,容易掌握。而期考结果证明,适当辅导后进生对班的整体发展有很大帮助。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两班的英语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别人学习,争取进步。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反思4篇


作为老师应该尽心尽力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由多种教学要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进行组合排列,优质教案是怎么写成的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各种角度深入剖析“小学语文《雷雨》教学反思”,希望这些技术能够让你在工作中更快的达成目标!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反思【篇1】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一个生动、有吸引的情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雨前、雨中、雨后的生动景象。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看图与读文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雷雨的特点。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究识字、同桌合作检查、多形式的朗读感悟,从而获得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导入时要激发学生兴趣,指导书写“雷”字,观察雨字头的变化,拓展认识,还认识哪些带有“雨”字头的字。

2、自读互查,学习生字词。

由于本课时要求掌握的生字不多,只有三个生字,我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己去发现去说如何记住这些生字,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更乐意去读,去记、去写。根据不同字的特点,我采用归类识字、字理识字、随文识字等方法,先让学生自己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再重点指导。“垂”字教学是生字教学中的重难点,“垂”的书写的笔画长短在不同的参考书中不一致,教学时,我尊重教科书中的书写,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顺口溜形式识记笔顺:“先写大树是个千,一条长横放中间,两棵小树两边站,四横距离不能变。”

3、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力图用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根据课文“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这三个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抓住雷雨前这一部分进行品读分析。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默读让学生在掌握字词的同时,充分接触熟悉文本内容。图文结合增强学生的想象感受。使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感悟。

4、体会悟趣,训练词句。

这篇文章在运用词句方面非常准确,值得细细体会。教学中我以各种形式唤起学生对词语的直观理解,体会这些词语的精妙。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一句中“压”字就用得很妙,满天的乌云是怎样压下来呢?我通过让学生做压的动作然后追问:天上的乌云压地面这么近,人们感受怎样?学生通过动手训练,不仅会弄清了“压”字具体含义,而且会揣摩出了人们当时的感受。又如“蜘蛛从网上垂下来……”一句中,对“垂”字的理解,首先让学生给“垂”字换字保持意思不变,学生很容易联想到“爬”、“掉”字。通过想象和动作展示,来正确理解二字的不同,以此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反思【篇2】

《雷雨》主要描述的是雷雨前、中、后三个过程的自然景象。旨在让孩子们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由于这是我第二次上讲台,感觉比第一次有进步,能完整流畅的完成课堂教学,课堂中各个环节能基本达到教学效果。课堂中一些小插曲也能及时解决,这是我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由于这周情况特殊,老师外出学习,缺乏对学生管理的经验技术,导致课堂秩序有些涣散,教学效果打了折扣。第二、有些细节还是没有把握好,没有落实到位,以后要注意备课工作要更认真、细致、充分一些。第三、课堂氛围调动得不是很好,要学会用一些启发性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增强课堂的感染力。第四、亲和力不够,不能及时给予学生鼓励表扬的反馈,要注意多夸夸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第五、时间安排不合理,有些环节占用太多时间,以致别的环节的教学效果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占用下节课的时间来强调补充。第六、有个别生字尽管叫学生起来强调了,但可能有些同学没注意听,所以有很多同学出错,尽管后来我在全班再次强调了都改正了,但我应该在第一次时就应在全班再强调一遍。这些都是我需要不断提高改正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多注意这些问题,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采取正确合适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更好的教学。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反思【篇3】

首先,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并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可问问周围的同学,老师,或者查字典。并把生字词解决掉。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用动作记“压”、“垂”;用联想法记“乱”。联系自己观察的情景,想象狂风中的小树乱摆的样子从而记住“乱”字;用换偏旁识字法记“虹”。联系自己的生活和阅读实践巩固识字。

在朗读感悟上,我积极挖掘教材,抓住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感悟课文,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出示课文的两幅插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途中的不同景象。同桌互读互评,培养合作精神。

朗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勾画描写这些景象的词句,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归类整理词语。在提问学生们哪一个字用得好时,学生们都积极回答问题,王树基说:“老师,“压”用得好,我能感觉到乌云来势很猛。成志认为“垂”用得好,能感觉到风特别大,蜘蛛特别害怕。气氛很活跃。

写字指导,重点讲解“彩、蜘、垂”,彩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蜘字的虫字旁要写的瘦长;垂字上边的撇要写的短而平,下面的横长短不同。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反思【篇4】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了语文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我在执教《雷雨》一课时,改变传统的单纯接受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这一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本课生字)及其词语。在教学设计上,我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独立地获取领悟知识这样一种新理念。首先我让学生在预习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学生们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后,再让他们自己找出难写的字,并说出理由。(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去思考和发现问题,在说理由的同时,也再次强化了这些字需要注意的地方,便于学生的记忆)。

学生们先自学容易学或自己已经掌握了的字,因为每个字都有其不同的侧重点,因此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将本课的生字的重点进行归类后,再到前面来自己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为他补充。(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仅是训练学生们的组织语言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们倾听的好习惯。同时这种合作学习也是为了使得他们在今后与人交流时做到认真倾听、尊重别人。)学生在讲解词义时,他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表述、朗读、结合生活实际等等方式,(他们的表演述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能激起低年级学生的求知兴趣)。然后学生们开始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讨论课前提出的难学的字应怎样写好,讨论过后,学生们在黑板上边写边讲解几个字怎样写好。其他学生再来点评。(学生们对这几个字的间架结构、占格位置进行非常仔细的观察过后,再在小组内发表合理的见解,这不仅是训练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加强合作意识,及重点、难点也在互学、汇报的过程中得以突破,同时也为日后自学生字打下了基础,而且学生们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加强了他们写字的基本功。

通过这节课,我有几点感触,接下来我从这几方面来谈一谈:

一方面我感觉到学生们现在能自主地到前面来抓重点讲解生字,但有些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于我今后再进行训练。有几个学生的想法很好,可一到前面来说的时候,却表达不清。我想在今后我可以鼓励他们多读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读的方式最好是大声地朗读,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锻炼了他们的用词造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灵活巧妙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另一方面我看到了自己基本功仍需要练习,就象李校长说的,要想上出一节成功的识字课,首先教师的字要漂亮,针对这个情况,我想每天抽半小时的时间来练习自己的粉笔字和钢笔字,每天鼓励学生也抽半个小时的时间练习铅笔字和粉笔字。而且每天无论是上课的板书,还是平时的小事记在黑板上,我在书写时首先要做到工整、仔细,让学生平时就意识到字应该怎样写,怎样写才能写好。我想日久天常的训练过后,学生们和我的字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另外我还认为学生们在小组合作这方面有很大的进步,我觉得他们的倾听能力比以前加强了,而且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相互配合得也越来越好了。因为在小组合作中,他们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所以他们也愿意以这种形式来学习,并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实用精选:语文学期教学总结及教学反思汇编5篇


光阴易逝,一学期过去了,虽然既辛苦又忙碌,但也收获了很多,身为一名教师在经过一学期的教学之后就可以对其做一个总结了,我们可以通过这篇教学总结来对自己的成绩进行一个总结,那么一篇优秀的教学总结是怎么样的?《实用精选:语文学期教学总结及教学反思汇编5篇》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语文学期教学总结及教学反思(篇一)

三年级下学期我担任三年级x班语文教学,回顾这一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有许多酸甜苦辣,也有许多做得不足的地方,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作如下总结,希望能够深思并能从中体会更多教学方面的不足,以待更加进步。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们班共有学生64名。多数同学学习习惯比较好,成绩也较稳定。有10多名同学,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家长疏于管理。

二、主要工作

(一)培养孩子的语文学习兴趣,重视培优补差工作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每节课都精心备课,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如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等等,同时课也尽量上的生动,重视朗读的指导,让孩子在读中学,在读中悟,让孩子们愿学、乐学。针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参差不齐的现象,我注重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优秀的孩子,我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读课外书,写日记。稍微落后的孩子,他们读课外书的速度可以慢一些,注重巩固基础知识。让每名同学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另外,我除了批改孩子们的日记本。还让同学们建立了一个摘抄本,抄写课本上每一课的好词和佳句,注重积累,每课都收上来批改。

(二)积极开展新教育实验的各项活动

本学期,我们扎扎实实开展了晨诵活动。晨诵诗都经过精心选择,短小而灵动;我们把诗歌做成精美的幻灯片,配上图片,开启想象之门;每首小诗的最后,都有一个拓展,由人到己,或反思,或勉励,或自己写首小诗。每周一和周三的早读时间,我们都用诗歌开启新的一天。周末,孩子们根据诗的内容,为诗歌配画。诗配画的形式有效地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这个学期,我向孩子们推荐了《日有所诵》这本书,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背诵了大量的诗文。

午读是另一段美妙的时光。孩子们捧起心爱的图书,静静阅读的画面总是让我感动。上学期,我们班的王中一妈妈为了让同学们有更丰富的阅读,自愿给班级小书橱捐赠了一万两千元的图书,这个学期孩子们继续利用这批书进行阅读。本学期,一位家长又给我们班每名同学赠送了一套《上下五千年》。我们班的午读,纪律总是很好,从来不用我管理。孩子们有如此多的书,怎么还有空说闲话,做小动作呢?本学期,我继续每个月都向孩子们推荐一本共读的书。每周一的语文课上,我都会通过提问掌握孩子们的读书情况。每月共读结束,我们要做读书手抄报,开展读书交流会,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学生们在读书活动中,精读文章,感悟感情,体会人物,撰写体会。通过读书活动,他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重视学生的书写

我们学校被评为了教育部首批规范汉字书写特色学校,这对我们来说及既是荣誉,更是鞭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同时还担任了4年校本课程硬笔书法班的`教师,我在自己的班级里非常注重孩子们的书写。我和孩子们从最基本的握笔姿势、基本笔画开始,教孩子们顿笔、运笔和收笔。定期在班级里评选书法小明星。现在,我们班的孩子都能做到书写认真,卷面整洁。还有很大一部分同学的钢笔字具有了书法的韵味了。我还鼓励孩子学习软笔书法。如果学好了毛笔字,钢笔字自然能写好。每次进行书法考级时,我都能从班里挑出许多优秀的作品了。

(五)注重课内外结合,重视语文实践活动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我特别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学习了第一组以春天为主题的课文,我就领着孩子们在校园里找春天。让孩子们利用节假日出行,寻找春天;学习了第五组以爱为主题的文章,我就安排孩子们利用各种途径,搜集父母关爱自己的故事,并写下来;学习了第八组以神话故事为主题的课文,我就安排孩子们回家搜集相关故事,开展讲故事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很好地将课内外学习结合起来。

三、存在的不足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写作文的一些方法。可是,本学期却出现了孩子们的作文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好作文,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差一些的作文甚至连意思都表达不清楚。下学期,我会把作文辅导的重心放到落后生群体上,让孩子学会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总的来说,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是有收获也有不足,优点我会继续发扬,不足的我会努力改正,争取以后会做得更好。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中我会全力以赴去做好本职工作。

语文学期教学总结及教学反思(篇二)

一转眼,一个学期已经过去,回顾自己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感觉

既漫长又短暂,一幕幕都仿佛又呈现在眼前。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总结。

一、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这一学期,我在这一方面狠下工夫。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现在本班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二、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与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二年级是学生写话的开始。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看图写话入手,适合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另外,积累大量的语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平日每天轮流,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摘录成语,要求其余学生读读记记。平时还经常组织学生利用课间阅读书籍。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写作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二)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本学期,我重视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培养,课堂中注意提醒,对学生进行写字指导,课外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在学校里举行的二年级铅笔字比赛中,有四人获得了一等奖,五人获得了二等奖,三人获得了三等奖。

三、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

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四、积极参加学校及市里各级各类的教科研活动,促进自身水平的提高。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本学期我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教研活动。我听了好几位教师的课,收益匪浅。除外出听课外,我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完成语文教研组安排的公开课教研任务。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我还经常阅读一些教学书籍,作记录,写感受,收集最新的教学信息,获得最新的教学理念,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总之,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本学期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

1、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写字习惯很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2、写话方面水平差异太大。班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比较浓厚,但优生与差生的差异比较大。导致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语文学期教学总结及教学反思【篇三】

(一)班主任工作

本学期,我接手了八年级七班的班主任工作。学期伊始,倍感压力。首先,自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没有经验可用;其次,八年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变化可能较大,这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与担忧;最后,本着一位教师应有的良知,我希望班里的孩子能在我的指引下,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从每天的晨读到放学路队跟队,从班级文化建设到分析学生成绩情况,从纪律到卫生,从最初的调整座位到组织运动会……在渐渐摸索中,我迎接了一个个挑战,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向同一年级里的优秀班主任们学习了很多宝贵经验。

班主任工作是繁多而忙碌的。在这半年里,我抱怨过,失望过,或是怒火中烧,或是严肃苛刻,但更多的是学生们带给我的强烈的职业幸福感。可能是某个学生的一句“谢谢老师”,也可能是某个学生望向我的一个坚定的眼神,给我莫大的力量,让我感觉到一切都是值得的。

希望下个学期的我,能有条不紊地带领七班的孩子们逐渐进步,在班级管理的各方面能更加完善,不忘初心,人间值得!

(二)教学业务工作

本学期,在教学方面,我最大的所得就是对教育信息化的思考。以前教语文都是尽量面面俱到,生怕教少了。而在接触了教育信息化之后,我恍然发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点是必须贯彻到底的。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一直围绕着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作着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实践,也通过自身的经历深深的感知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精练到位,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提高,对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进而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能够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本学期教材,除文言文外,大部分课文由学生根据自学的模式自学,教师点拨指导,通过尝试,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学习实践的方法,进一步培养了学习的兴趣。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语言上形成了一定的积累,增加了阅读,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当然,学生的阅读面还显得窄了一些,阅读的量还需加大。另外,在作文的训练指导上还有待提高。

语文学期教学总结及教学反思(篇四)

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的潜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而在我看来,语文不只是一门学科,一种潜力,更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语文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出于对语文的热爱,我选取了做一名语文教师。

在多年的教学中,透过不断的实践与总结,我对于语文的教学有着些许的心得与感悟。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互为对象和前提的。传统教学中,教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还记得担任语文老师的初期,由于没有经验,一向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透过教学成果的反馈,发现这样教学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于是,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课堂是老师与学生的交集,因此,对于课堂的安排和掌控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只是教学地位的转换,而是对于学习的态度的转变。

学生不再将自己置身事外,而是以课堂为己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1.抓住教材中重点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些重要的知识点去思考问题,使学生有明确的知识追求目标。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个性要注重知识与现实的社会现象和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此刻学的是有用的,而不是浪费时间的随波逐流。

3.让学生在课堂里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与空间,所以在对课堂的安排上,要给予学生必须的时间。

4.做到老师引导与学生思考相结合,静与动相结合,知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

谈到创新潜力,这其实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我们从生活中的各行各业中,以及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中,都能够看出创新的重要性。而创新潜力的培养便成为了培养学生的又一重要任务。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创新的小能手,只是在年复一年的学习中,束缚了思维,同化了想法。而老师要做的,不再是统一学生对事物,对课文的理解,而是,鼓励他们大胆的想象,跟着感觉去描绘自己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因为同学的不经意的一个想法,而引起进一步的思考,从而体会出从前未曾体会到的涵义。

这其实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潜力的同时,也开拓了老师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民主的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与学生的教育交往最根本的是二者作为完整的人与人之间理解与沟通,是人和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老师就应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和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关系。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和谐简单的学习氛围,学生构成用心、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下创新基础。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仅仅如此,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用心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培养创新潜力的起点,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资料的需要来灵活运用,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潜力。

3.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是创新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中,用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热情鼓励他们用心思考,引导大胆提出疑问,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手段。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是创新的关键。

以上是我透过教学实践的些许心得与感悟,觉得语文的教学,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心灵的沟通,在教学中,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会透过不断摸索,和与其他老师的交流来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潜力。因为热爱,所以我相信我能够做得更好。

语文学期教学总结及教学反思(篇五)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三、七四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我在忙碌中收获,在收获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

本学期,我认真对教学理念进行实践。在已有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学习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认识。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力求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以下是我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几点剖析:

一、措施及成效

1、课前认真备课,积极钻研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并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我认认真真地备课,深入细致的钻研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寻找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我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向45分钟要质量。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做好中下生的课外辅导和优生的培养等各项工作。

我根据优生与中下生接受能力和学习要求的不同采取了一些不同方法。让他们了解语文,喜欢学习语文。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多开展有益身心的读书活动,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大视野。

3、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例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帮助他们积累词汇,文段,把握、解决他们学习难的关键。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本班学生积累的词汇多了,写文语句通顺了,课外阅读兴趣浓了,写作能力有比较明显的提高。

4、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二、存在不足:

1、注重阅读短文分析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基本功的'训练。

2、与学生的交流不够,对部分待提高学生的说服教育不够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我所任教班的语文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今后,还要坚持不懈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改进不足,大胆创新,积累丰富的经验。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简短(4篇)


教师针对于课堂教学的介绍一定要新颖,撰写教案时,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您一定也在为写好教案而发愁吧?下面是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为您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简短”,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篇1)

《花脸》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往事”,作者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表现出作者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对于学生来讲,是有着强烈共鸣的。当然,这堂课要通过四十分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对花脸的热爱是对英雄的热爱,也是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在没有充足的预习时间的情况下,既要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还要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想要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是很困难的。因此,在课文中我抓住重点句,重点段落进行有的放矢的讲授,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我在教学时就是以“花脸”为线索,贯穿全文,再以“我”的心情,动作来精读课文。比如:课文中作者初看到花脸时的感受,用花脸来表演时的动作,闯了祸时的心情,以及受罚时花脸的命运,只要在讲授中紧紧地抓住这几点,课文就讲得流畅,易理解。我在讲授时,非常重视朗读,尤其是注重即时评价与朗读指导,让学生在听课时,渗入了自己的情感。于是学生理解起课文也很轻松。

由于这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非常多,也非常精彩,所以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我根据本单元的主题,让学生写自己童年的往事要求题目自以,模仿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并以细节描写和心理活动为主进行习作练习,写得非常成功。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篇2)

时光荏苒,转眼就到期末,通过最近的考试检测,发现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年级语文注重拼音的运用,个别学生对于复韵母掌握不好,总是写错,或者混淆不清。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首字母带动法,e-eiu-uia-aoo-oui-iu,先读首字母再读复韵母,快速连读,单韵母带动复韵母发音,也有助于复韵母的书写记忆。我是小小书法家题型,要求学生将给出的句子正确抄到田字格中,但学生没接触过该题型,也不理解,导致错误百出,这让我反思在平时的教学中研究教材与教案的重要性,以及授人以渔的重要性,不能只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扩充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要尽量的将知识活学活用。

如何才能让学生灵活掌握呢?那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让知识从学生生活中导入,再具体运用到学生生活中去。转眼就到期末复习阶段,试卷种类与数量都很多,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复习呢?以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主,查缺补露,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然后将知识系统化。

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管理水平呢?这是我上课面临的重大问题,三年级的学生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闹不完的乱子,说不完的话,不经意间总是引起我易燃的情绪,影响正常的教学,这和他们的性格有关系,当然还和老师的教育方式方法有关系,如何才能引导他们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呢?针对这些问题,我阅读学习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改善课堂的50条方法》等书。通过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有效的经验,明白了很多教学的规律,但再先进的方法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付诸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篇3)

本课教学在细读第一自然段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赶回”一词,体会陈毅对母亲的关心之情。结合前一课的《奶奶的白发》中学生的体会:“父母无论多忙,身在何处,只要接到自己在学校不舒服的电话,都会以最快的速度赶来学校。”与自己的亲身感受相结合,体会陈毅元帅的焦急、孝敬之情。

针对这一环节的设计,我是这么想:低年段的阅读教学,重在通过理解生字词来理解课文的内容。第一自然段中,“陈毅”、“元帅”、“母亲”、“故乡”都是生字词,其中,“元帅”、“故乡”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在此可结合语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元帅”是国家军队的高级将领,说明陈毅的地位很高,平时工作非常忙碌。“故乡”就是自己的家乡,陈毅元帅平时日理万机,工作很忙,但一听说母亲生病了,就连忙赶回故乡探望,说明陈毅的焦虑与孝敬之心,水到渠成,也帮助学生理解了生字词,事半功倍,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篇4)

教学过程

一、课件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逃难人日夜奔波、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片段。

2、请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假如你就是这群逃难人中的一员,请描述一下你当时的`感受,如果有人将食物送到你的面前,你会怎么做?

3、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

4、是啊,同学们真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老师相信,学了新课《尊严》以后,同学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启发。

二、整体感知,初知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感受深刻的段落读几遍,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小伙伴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3、当小老师到讲台上读自己感受深的段落。

4、全班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看看从年轻人的这些表现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组内交流,教师深入小组,相机点拨指导。

四、集体交流,深入内容。

1、小组从下列汇报方式中选择一种作好交流准备:《出示课件》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片段,也可以分角色朗读。

B、排练课本剧,并演一演。

C、进行模拟采访。(提示:可采访“哈默”,也可采访“杰克逊大叔”。)

D、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语文个人教学反思简短(精选4篇)


栏目小编现在向你推荐“语文个人教学反思简短”,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之用请勿抄袭。很多名言警句都告诉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老师更有效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语文个人教学反思简短(篇1)

《鲸》是说明文。这种常识性的课文,或者是被上成自然课,或者是将着力点放在文章是如何来说明此文样事物的,层层剖析,失却了语言实践的功能。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后,我深切地感到,若是再把一些东西通过老师的理性分析硬是去塞给学生的话,学生愿意接受的或勉强接受的肯定是少得可怜,如何改变这种课堂教学存在的“偏差”呢?细细琢磨着《课程标准》的那番话,在备《鲸》这课时,考虑到这篇课文的内容浅易,学生较易读懂,根据“以读为本、读中激趣”的阅读教学思想,我确立了“读中练说、读写结合、了解知识、体会写法”的目标。

本堂课上,我请学生来介绍鲸的吃食,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使“要我学”的被动状态变为“我要学”的主动积极状态。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学得乐意。如在刚读文时,有些学生认为课文讲了三种鲸的吃法,老师并没有让他们盲目地辩论下去,而始终坚持“以读为本”的思想。在实际的说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解决了课文到底讲了几种鲸的吃食方法这个疑问。我想,这就是他们主动探究的结果吧。

语文个人教学反思简短(篇2)

在紧张繁忙的一年之后,终于有时间能停下来好好地反思过去一学年的得与失,总结经验教训,对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指导作用,不能不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因为是第二轮带高一,虽然换了新教材,但在实施目标教学和分层教学上,我觉得收获甚丰。分层教学和目标教学是互为基础、相互补充的。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是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而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条件则是在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适时及时的“查标”和“补标”。

二中的实际情况就是班容量大,这意味着一个班中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我们不能一味地只是照顾大多数中等学生,更要激励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以及那些能够自学,但需要老师点播的学生。分层教学的目的就是让“能飞的飞、能跑的跑、能走的走、能爬的爬”,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的目标要求。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目标及分层教学:

一、预习作业的布置。

一开学,我就明确告诉学生,第二学期的教学节奏会有所加快,所以在生词量加大、课文内容增长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充分的预习,在课堂听讲上会有困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

A级为串读课文,基本掌握课文大意,查出本课出现的生词;

B级为自己归纳总结课文中出现的知识点和语法点,不懂的地方用铅笔划出;

C级为精读课文,充分理解课文,争取能够提前背诵精彩段落。

二、课堂讲授。

在课堂新课的讲授过程中,大纲四会、大纲三会及纲外。大纲四会三会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在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全部掌握,纲外则要求能记多少记多少。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我给他们划出明确的知识范围,要求必须背记;中等程度的学生则鼓励他们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及时表扬那些积极性高的学生;课文体裁出现多样化,有童话、寓言、戏剧等风格迥异的原文选读,对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则鼓励他们挖掘文章的深层内涵,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揣摩作者用词的精确度及表现不同的感情色彩,多模仿运用,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

三、目标检测题。

在目标检测题的题型和难易度上精心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

A级多为补全单词、方框选词、选择填空等基础题型;

B级多为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根据中文提示完成句子、连词成句等知识能力结合题;

C级为造句、补全短文等能力题型。

四、课后作业的布置。

课后作业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A级为每课出现的大纲四会三会的单词、词组、句型以及重要的语法项目;

B级为Word---Sentence---Paage,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课后问题改写课文,可用书中原句;

C级为复述原文及缩写课文,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课文缩写成60---90、90---120字的短文。

五、作文训练。

根据会考及高考说明的要求,我们在平时加大作文练习的力度,分为必做、选做和自行命题三类。每周一人至少一篇作文,我一般都全批全改,将一些典型的、优秀的作文及时介绍给学生,同时对一些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总之,在这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获得了很好的成效;当然,在许多方面还有不足之处,尚须改进。借用古代大诗人屈原的.一句话,勉励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语文个人教学反思简短(篇3)

今天上午,与五九班学生合作,共同学习了《我的战友邱少云》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深入体会战士们在执行任务时所面临的困难和需遵守的作战纪律的基础上,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抓住主要人物的表现和“我”的心理描写感知邱少云的高尚品格。

从整节课来说,学生在小组合作环节表现不错,对于合作流程“自学——组内交流——展示汇报”已经基本掌握,在一些细节之处还需教师的规范、引领,例如在组内交流环节小组长要学会安排发言的顺序,交流结束之后小组长要合理安排汇报顺序等等。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一定能够轻松、自如的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通过各教学环节逐步实现“抓住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表现以及战友“我”的心理描写感知邱少云坚强的意志、严守纪律的高尚品格“这一教学目标,努力将学习任务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努力将学生带入当时主人公所处的紧张、危险的情境之中,努力利用学案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当然,这是自己努力追求的,我想有目标就好。

这节课这次已经是第三次讲授,经过这样的磨课过程,我个人最深刻的体会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少而精,不能贪大图全,这样更容易操作一些。在具体环节的设计上,一定要围绕目标,紧扣目标。教师在授课之前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就是心中有目标,心中有环节,心中明确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为了实现什么目的而确定的,只有教师做到了心中有数,才能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实现学习目标。

在具体的教学中还是存在不足之处的。在学生汇报时,课前的教学预设还是不够充分,因此当学生从意想不到的句子谈起是,自己当时的一瞬间还是大脑空白了一下,这就是说面临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还是缺少一些应急能力,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锤炼自己。

《我的母亲》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一单元的课文都是追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的文章,人文内涵丰富。

在讲授这一课前,我和同学科的老师对这一课进行了集体备课,达成了共识,课堂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在课堂上我又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比如,导入之后,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母亲,如果让他们来写这篇作文会如何做,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又可以让学生拿自己的构思与课文进行比较,可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

在课堂内容的设计上,我没有想展现太多的东西,只把理清思路作为重点,以此引出对母亲性格特征的把握。这样,课堂上出现一个主问题,便于学生对课堂的把握,便于学生的理解。也避免了课堂上讲的东西过多,学生什么都设计了,最后也什么都没有弄明白。

在学生的回答上,我没有为了让课堂进展的顺利而刻意地去挑选好学生,而是把中下等学生作为重点,如果他们回答不上来,再让好一点的学生去补充。这样既照顾了差学生,又兼顾了课堂。

因而,课堂上我表现的也比较轻松。当然,也存在不完备的地方,如学校要求的`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准确性、逻辑性,学生的自主性的培养等,这些还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上慢慢去做。

语文个人教学反思简短(篇4)

1、这篇教学设计共设计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以生字学习为主,为后面进一步阅读教学扫清文字障碍,在预习检查的这一个环节里,我培养学生通过预习,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方法,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接着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我层层设疑,用课件抓住文章的重点句段进行分析课文,同时,适时抓住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2、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3、 由于学生对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的意识较淡薄,因此在“如果你的父母也遇到了小麻雀类似的遭遇,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时,学生的回答很牵强,没能挖掘出内在的爱以及有关的反哺之类感恩教育,有待于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渗透类似的教育,让感恩的心伴随着学生的一生!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xuezongjie/119099.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