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经典初中教案三角形的内切圆

我相信初中教师都接触过教案,教案可以围绕我们学校的各方面来写,初中老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初中教案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本站收集了《经典初中教案三角形的内切圆》,供您参考。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三角形内切圆的概念及内心的性质.因为它是三角形的重要概念之一.

难点:①难点是“接”与“切”的含义,学生容易混淆;②画三角形内切圆,学生不易画好.

2、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一个课时.

(1)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自己画图、类比、分析、深刻理解三角形内切圆的概念及内心的性质;

(2)在教学中,类比“三角形外接圆的画图、概念、性质”,开展活动式教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尺规作的方法,理解三角形和多边形的内切圆、圆的外切三角形和圆的外切多边形、三角形内心的概念;

2、应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研究内切圆,逐步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

3、激发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

三角形内切圆的作法和三角形的内心与性质.

教学难点:

三角形内切圆的作法和三角形的内心与性质.

教学活动设计

(一)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如图,你能否在△ABC中画出一个圆?画出一个最大的圆?想一想,怎样画?

2、分析、研究问题:

让学生动脑筋、想办法,使学生认识作三角形内切圆的实际意义.

3、解决问题:

例1作圆,使它和已知三角形的各边都相切.

引导学生结合图,写出已知、求作,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寻找作法.

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①作圆的关键是什么?

②假设⊙I是所求作的圆,⊙I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圆心I应满足什么条件?

③这样的点I应在什么位置?

④圆心I确定后半径如何找.

A层学生自己用直尺圆规准确作图,并叙述作法;B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

完成这个题目后,启发学生得出如下结论:和三角形的各边都相切的圆可以作一个且只可以作出一个.

(二)类比联想,学习新知识.

1、概念:和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

2、类比:

名称

确定方法

图形

性质

外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三角形三边中垂线的交点

(1)OA=OB=OC;

(2)外心不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

内心(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1)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2)OA、OB、OC分别平分∠BAC、∠ABC、∠ACB;

(3)内心在三角形内部.

3、概念推广:和多边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多边形的内切圆,这个多边形叫做圆的外切多边形.

4、概念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及圆的外切三角形的概念,并与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圆的内接三角形概念相比较,以加深对这四个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弄清“内”与“外”、“接”与“切”的含义.“接”与“切”是说明三角形的顶点和边与圆的关系:三角形的顶点都在圆上,叫做“接”;三角形的边都与圆相切叫做“切”.

(三)应用与反思

例2如图,在△ABC中,∠ABC=50°,∠ACB=75°,点O是三角形的内心.

求∠BOC的度数

分析:要求∠BOC的度数,只要求出∠OBC和∠0CB的度数之和就可,即求∠l十∠3的度数.因为O是△ABC的内心,所以OB和OC分别为∠ABC和∠BCA的平分线,于是有∠1十∠3=(∠ABC十∠ACB),再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易求出∠BOC的度数.

解:(引导学生分析,写出解题过程)

例3如图,△ABC中,E是内心,∠A的平分线和△ABC的外接圆相交于点D

求证:DE=DB

分析:从条件想,E是内心,则E在∠A的平分线上,同时也在∠ABC的平分线上,考虑连结BE,得出∠3=∠4.

从结论想,要证DE=DB,只要证明BDE为等腰三角形,同样考虑到连结BE.于是得到下述法.

证明:连结BE.

E是△ABC的内心

又∵∠1=∠2

∠1=∠2

∴∠1+∠3=∠4+∠5

∴∠BED=∠EBD

∴DE=DB

练习分析作出已知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并说明三角形的内心是否都在三角形内.

(四)小结

1.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这节课学习了哪些概念?怎样作已知?学习时互该注意哪些问题?

2.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1)学习了三角形内切圆、三角形的内心、圆的外切三角形、多边形的内切圆、圆的外切多边形的概念.

(2)利用作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任意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就是内切圆的圆心,交点到任意一边的距离是圆的半径.

(3)在学习有关概念时,应注意区别“内”与“外”,“接”与“切”;还应注意“连结内心和三角形顶点”这一辅助线的添加和应用.

(五)作业

教材P115习题中,A组1(3),10,11,12题;A层学生多做B组3题.

探究活动

问题:如图1,有一张四边形ABCD纸片,且AB=AD=6cm,CB=CD=8cm,∠B=90°.

(1)要把该四边形裁剪成一个面积最大的圆形纸片,你能否用折叠的方法找出圆心,若能请你度量出圆的半径(精确到0.1cm);

(2)计算出最大的圆形纸片的半径(要求精确值).

提示:(1)由条件可得AC为四边形似的对称轴,存在内切圆,能用折叠的方法找出圆心:

如图2,①以AC为轴对折;②对折∠ABC,折线交AC于O;③使折线过O,且EB与EA边重合.则点O为所求圆的圆心,OE为半径.

(2)如图3,设内切圆的半径为r,则通过面积可得:6r+8r=48,∴r=.

jk251.cOm扩展阅读

三角形的内切圆相关教学方案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三角形内切圆的概念及内心的性质.因为它是三角形的重要概念之一.

难点:①难点是“接”与“切”的含义,学生容易混淆;②画三角形内切圆,学生不易画好.

2、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一个课时.

(1)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自己画图、类比、分析、深刻理解三角形内切圆的概念及内心的性质;

(2)在教学中,类比“三角形外接圆的画图、概念、性质”,开展活动式教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尺规作的方法,理解三角形和多边形的内切圆、圆的外切三角形和圆的外切多边形、三角形内心的概念;

2、应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研究内切圆,逐步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

3、激发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

三角形内切圆的作法和三角形的内心与性质.

教学难点:

三角形内切圆的作法和三角形的内心与性质.

教学活动设计

(一)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如图,你能否在△ABC中画出一个圆?画出一个最大的圆?想一想,怎样画?

2、分析、研究问题:

让学生动脑筋、想办法,使学生认识作三角形内切圆的实际意义.

3、解决问题:

例1作圆,使它和已知三角形的各边都相切.

引导学生结合图,写出已知、求作,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寻找作法.

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①作圆的关键是什么?

②假设⊙I是所求作的圆,⊙I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圆心I应满足什么条件?

③这样的点I应在什么位置?

④圆心I确定后半径如何找.

A层学生自己用直尺圆规准确作图,并叙述作法;B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

完成这个题目后,启发学生得出如下结论:和三角形的各边都相切的圆可以作一个且只可以作出一个.

(二)类比联想,学习新知识.

1、概念:和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

2、类比:

名称

确定方法

图形

性质

外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三角形三边中垂线的交点

(1)OA=OB=OC;

(2)外心不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

内心(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1)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2)OA、OB、OC分别平分∠BAC、∠ABC、∠ACB;

(3)内心在三角形内部.

3、概念推广:和多边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多边形的内切圆,这个多边形叫做圆的外切多边形.

4、概念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及圆的外切三角形的概念,并与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圆的内接三角形概念相比较,以加深对这四个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弄清“内”与“外”、“接”与“切”的含义.“接”与“切”是说明三角形的顶点和边与圆的关系:三角形的顶点都在圆上,叫做“接”;三角形的边都与圆相切叫做“切”.

第12页

数学教案-三角形的内切圆教案模板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三角形内切圆的概念及内心的性质.因为它是三角形的重要概念之一.

难点:①难点是“接”与“切”的含义,学生容易混淆;②画三角形内切圆,学生不易画好.

2、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一个课时.

(1)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自己画图、类比、分析、深刻理解三角形内切圆的概念及内心的性质;

(2)在教学中,类比“三角形外接圆的画图、概念、性质”,开展活动式教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尺规作三角形的内切圆的方法,理解三角形和多边形的内切圆、圆的外切三角形和圆的外切多边形、三角形内心的概念;

2、应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研究内切圆,逐步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

3、激发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

三角形内切圆的作法和三角形的内心与性质.

教学难点:

三角形内切圆的作法和三角形的内心与性质.

教学活动设计

(一)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如图,你能否在△ABC中画出一个圆?画出一个最大的圆?想一想,怎样画?

2、分析、研究问题:

让学生动脑筋、想办法,使学生认识作三角形内切圆的实际意义.

3、解决问题:

例1作圆,使它和已知三角形的各边都相切.

引导学生结合图,写出已知、求作,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寻找作法.

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①作圆的关键是什么?

②假设⊙I是所求作的圆,⊙I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圆心I应满足什么条件?

③这样的点I应在什么位置?

④圆心I确定后半径如何找.

A层学生自己用直尺圆规准确作图,并叙述作法;B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

完成这个题目后,启发学生得出如下结论:和三角形的各边都相切的圆可以作一个且只可以作出一个.

(二)类比联想,学习新知识.

1、概念:和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

2、类比:

名称

确定方法

图形

性质

外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三角形三边中垂线的交点

(1)OA=OB=OC;

(2)外心不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

内心(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1)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2)OA、OB、OC分别平分∠BAC、∠ABC、∠ACB;

(3)内心在三角形内部.

3、概念推广:和多边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多边形的内切圆,这个多边形叫做圆的外切多边形.

4、概念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切圆及圆的外切三角形的概念,并与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圆的内接三角形概念相比较,以加深对这四个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弄清“内”与“外”、“接”与“切”的含义.“接”与“切”是说明三角形的顶点和边与圆的关系:三角形的顶点都在圆上,叫做“接”;三角形的边都与圆相切叫做“切”.

(三)应用与反思

例2如图,在△ABC中,∠ABC=50°,∠ACB=75°,点O是三角形的内心.

求∠BOC的度数

分析:要求∠BOC的度数,只要求出∠OBC和∠0CB的度数之和就可,即求∠l十∠3的度数.因为O是△ABC的内心,所以OB和OC分别为∠ABC和∠BCA的平分线,于是有∠1十∠3=(∠ABC十∠ACB),再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易求出∠BOC的度数.

解:(引导学生分析,写出解题过程)

例3如图,△ABC中,E是内心,∠A的平分线和△ABC的外接圆相交于点D

求证:DE=DB

分析:从条件想,E是内心,则E在∠A的平分线上,同时也在∠ABC的平分线上,考虑连结BE,得出∠3=∠4.

从结论想,要证DE=DB,只要证明BDE为等腰三角形,同样考虑到连结BE.于是得到下述法.

证明:连结BE.

E是△ABC的内心

又∵∠1=∠2

∠1=∠2

∴∠1+∠3=∠4+∠5

∴∠BED=∠EBD

∴DE=DB

练习分析作出已知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切圆,并说明三角形的内心是否都在三角形内.

(四)小结

1.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这节课学习了哪些概念?怎样作已知三角形的内切圆?学习时互该注意哪些问题?

2.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1)学习了三角形内切圆、三角形的内心、圆的外切三角形、多边形的内切圆、圆的外切多边形的概念.

(2)利用作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任意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就是内切圆的圆心,交点到任意一边的距离是圆的半径.

(3)在学习有关概念时,应注意区别“内”与“外”,“接”与“切”;还应注意“连结内心和三角形顶点”这一辅助线的添加和应用.

(五)作业

教材P115习题中,A组1(3),10,11,12题;A层学生多做B组3题.

探究活动

问题:如图1,有一张四边形ABCD纸片,且AB=AD=6cm,CB=CD=8cm,∠B=90°.

(1)要把该四边形裁剪成一个面积最大的圆形纸片,你能否用折叠的方法找出圆心,若能请你度量出圆的半径(精确到0.1cm);

(2)计算出最大的圆形纸片的半径(要求精确值).

提示:(1)由条件可得AC为四边形似的对称轴,存在内切圆,能用折叠的方法找出圆心:

如图2,①以AC为轴对折;②对折∠ABC,折线交AC于O;③使折线过O,且EB与EA边重合.则点O为所求圆的圆心,OE为半径.

(2)如图3,设内切圆的半径为r,则通过面积可得:6r+8r=48,∴r=.

经典初中教案三角形的内角


教学目标:

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

2.弄清三角形按角的分类,会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3.通过对三角形分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分类的基本思想,并会用方程思想去解决一些图形中求角的问题。

4.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

5.通过对定理及推论的分析与讨论,发展学生的求同和求异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联系与转化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

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互动式,谈话法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自然引入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和认知环境。问题1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我们已经明确了,而且利用上述关系解决了一些几何问题,那么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何关系呢?问题2你能用几何推理来论证得到的关系吗?对于问题1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出来(小学学过的),问题2学生会感到困难,因为这个证明需添加辅助线,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的新知识―――“辅助线”。教师可以趁机告诉学生这节课将要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板书课题)新课引入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本节课从旧知识切入,特别是从知识体系考虑引入,“学习了三角形边的关系,自然想到三角形角的关系怎样呢?”使学生感觉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自然合理。2、设问质疑,探究尝试(1)求证: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让学生剪一个三角形,并把它的三个内角分别剪下来,再拼成一个平面图形。这里教师设计了电脑动画显示具体情景。然后,围绕问题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师进行学法指导。问题1观察:三个内角拼成了一个什么角?问题2此实验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转化为一个平角)问题3由图中AB与CD的关系,启发我们画一条什么样的线,作为解决问题的桥梁?其中问题2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对于问题3学生经过思考会画出此线的。这里教师要重点讲解“辅助线”的有关知识。比如:为什么要画这条线?画这条线有什么作用?要让学生知道“辅助线”是以后解决几何问题有力的工具。它的作用在于充分利用条件;恰当转化条件;恰当转化结论;充分提示题目中各元素间的一些不明显的关系,达到化难为易解决问题的目的。(2)通过类比“三角形按边分类”,三角形按角怎样分类呢?学生回答后,电脑显示图表。(3)三角形中三个内角之和为定值,那么对三角形的其它角还有哪些特殊的关系呢?问题1直角三角形中,直角与其它两个锐角有何关系?问题2三角形一个外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有何关系?问题3三角形一个外角与其中的一个不相邻内角有何关系?其中问题1学生很容易得出,提出问题2之后,先给出三角形外角的定义,然后让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并书写证明过程。这样安排的目的有三点:第一,理解定理之后的延伸――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模仿定理的证明书写格式,加强学生书写能力。第三,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3、三角形三个内角关系的定理及推论引导学生分析并严格书写解题过程第12页

经典初中教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3.

2.学生掌握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2、3来解决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教学思想.

4.通过相似性质的学习,感受图形和语言的和谐美

二、教法引导

先学后教,达标导学

三、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是性质定理的应用.

2.教学难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有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叙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

[讲解新课]

让学生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得出性质定理2.

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

同样,让学生类比“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得出命题.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教师对学生作出的这种判断暂时不作否定,待证明后再强调是“相似比的平方”,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

注:(1)在应用性质定理3时要注意由相似比求面积比要平方,这一点学生容易掌握,但反过来,由面积比求相似比要开方,学生往往掌握不好,教学时可增加一些这方面的练习.

(2)在掌握相似三角形性质时,一定要注意相似前提,如:两个三角形周长比是,它们的面积之经不一定是,因为没有明确指出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以此教育学生要认真审题.

例1已知如图,∽,它们的周长分别是60cm和72cm,且AB=15cm,,求BC、AB、、.

此题学生一般不会感到有困难.

例2有同一三角形地块的甲、乙两地图,比例尺分别为1:200和1:500,求甲地图与乙地图的相似比和面积比.

教材上的解法是用语言叙述的,学生不易掌握,教师可提供另外一种解法.

解:设原地块为,地块在甲图上为,在乙图上为.

∽∽且,.

学生在运用掌握了计算时,容易出现的错误,为了纠正或防止这类错误,教师在课堂上可举例说明,如:,而

[小结]

1.本节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和定理3.

2.重点学习了两个性质定理的应用及注意的问题.

七、布置作业

教材P247中A组4、5、7.

八、板书设计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0503.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