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总第28课时
本单元第13课时
授课日期5、23
课题
福建省、广东省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学
习
目
标
1.运用地图,了解福建省和广东省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
2.了解其丰富的森林资源、水产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3.了解福建省作为侨乡的优势及其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4.了解福建省各主要沿海城市的分布,并总结出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5.培养学生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或成果,并与别人进行交流、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福建省作为侨乡对促进本省经济发展的作用
难点:发展交通和旅游措施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通过对广东省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原因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图册、挂图
教学过程
步骤
师生活动
复备
激情导入
自主学习
采用“铁观音”茶和武夷山引课。
1.福建省与我国哪个省隔海相望?陆上与哪些省相邻?
2.广东省、福建省的地形特征是什么?
3.广东省、福建省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
4.说出福建省主要的资源类型,其中本省发展旅游业的条件有哪些?
5.福建省发展经济独特的优势条件是什么?
6.福建省有那些重要城市?在地图上找到它们的位置
抓住教材的重点
进行整合,
科代表引领完成
步骤
师生活动
复备
激情互动
魅力精讲
拓展应用
1.在地图上找到福建省主要城市,并说出他们的分布特点,总结出福建省城市的一般分布规律
2.在福建省地图上找出武夷山的位置,选择从北京去武夷山的最便捷和最节省开支的两条交通路线。并分别说明理由
3.课本活动题3
1.位于福建省的经济特区是
a厦门b福州
c汕头d珠海
2.福建省与江西省得分界线大致是
a太行山b巫山
c雪峰山d武夷山
3.鼓浪屿是福建省的著名旅游胜地,它位于
a厦门b泉州
c福州d漳州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福建独特的民俗文化
a畲族婚俗b惠安女服饰
c宗教文化d浙东文化
5、广东与湖南重要的分界线是
a南岭b武夷山
c秦岭d淮河
6、流经广东省境内的最大的河流是
a西江b珠江
c闽江d长江
科代表检查总结
积累:
培养学生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或成果,并与别人进行交流、合作的能力。
本学期总第34课时
本单元第19课时
授课日期:6、4
课题
九省通衢---湖北省
芙蓉国度—湖南省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学
习
目
标
1、了解江汉平原的丰富的物产。
2、了解湖北省的交通和工业城市。
3、了解湖北省会武汉在长江中游的重要地位。
4、了解湖南农业生产发展的优越条件以及鱼米之乡的特点。
5、了解湖南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地区优势。
6、了解湖南地形与和河流的特点。
重点难点
湖北农业生产条件。
湖北省的铁路交通。
湖南鱼米之乡的称号的原因。
湖南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非金属资源。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步骤
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
复备
激情导入
自主学习
1、湖北省的形状象什么?
2、湖北省湖南省因为————得名。
1、湖北最大的平原——————由——和——冲积而成。
2、江汉平原发展农业的条件?
3、湖泊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泊?
4、湖北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5、湖北的铁路京广线、京九线、焦柳线、襄渝线——汉丹线
科代表导入
科代表引领完成
步骤
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
复备
激情互动
魅力精讲
拓展应用
生成创新
6、湖南为什么被称为鱼米之乡?
7、湖南电视台的徽标的含义?
8、洞庭湖平原的耕作制度?
9、武汉三镇指的是——、——和——
10、长江上游中游下游最大的城市分别是——、——、和——-
湖北的旅游资源举例说明。
1、湖泊有调洪蓄洪的能力,保护湖泊我们要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退耕还湖。
2、农业生产的条件可以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几个方面分析找到共同之处。
3、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钢铁工业中心。宜昌有两座水电站三峡和葛州坝。三峡在西葛州坝在东。襄樊是湖北省的交通枢纽、历史文化名城。汽车城十堰。
湖南省的地势南高北低,根据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
湖南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有丰沛的灌溉水源。(发展商品粮的有利条件)
科主任指导讲解
科代表尝试总结
课题
第二节“北国粮仓”——黑龙江省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1、了解黑龙江省的位置、地形概况
2、了解黑龙江省是我国著名林木、粮食、大豆、甜菜生产基地
3、知道“北大荒”的位置。通过了解开发“北大荒”所带来的利与弊,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4、分析黑龙江省对外开放和发展边境贸易的条件
5、了解大庆油田的位置和全国的地位。通过介绍大庆油田的发现、开采过程及其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形式
教具
地图册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
教
学
步
骤
(引入)一望无际的沼泽地,成群结队的丹顶鹤,滚滚麦浪丰收在即……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板)第二节“北国粮仓”——黑龙江省
一、位置、地形概况
(读图)地图册26页
(问)①黑龙江省在我国的什么位置?(东北部)
②黑龙江省与我国哪些省区相邻?(吉林省、内蒙古)与哪些国家接壤?(俄罗斯)
③黑龙江省有哪些主要地形区?(山地、平原;地貌特征大体是“六山一水三分田)
④这些地形区各有什么主要物产?
(小结)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哈尔滨,也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
教
学
步
骤
(板)二、著名的林木生产基地和粮食、大豆、甜菜生产基地
(阅读)71页“北大荒”的变迁
(板)三、“北大荒”的变迁
(问)三江平原在什么地方?(东北部)它是如何形成的?(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所携带的泥沙长期冲积而成的)
(板)四、对外开放和发展边境贸易的有利条件
(讲)黑龙江是北部边疆省份,省会哈尔滨历史上曾成为东北亚知名的国际商埠,有“东立小巴黎”之称,建国以来,与许多国家有贸易和文化往来,边境贸易是黑龙江省对外经贸的一个重要领域,有着较长的历史。
(板)五、大庆油田和哈尔滨
(讲)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的省会,也是全国主要的电机制造中心之一,大庆是我国最大的油田。
(练习)72页活动6
板书设计:
第二节“北国粮仓”——黑龙江省
一、位置、地形概况
二、著名的林木生产基地和粮食、大豆、甜菜生产基地
三、“北大荒”的变迁
四、对外开外和发展边境贸易的有利条件
五、大庆油田和哈尔滨
安徽省XX年中考数学试题评析
注重能力稳中求新
XX年安徽中考数学试题延续了近五年的命题风格,考查全面,难易适中,既有利于检测出全体考生的基础知识,也满足了后续学校对考生能力的选拔需求。充分体现了安徽省“以稳为主,稳中求变”的命题指导思想,是一份值得肯定的好试卷。
一、试卷结构和难度分析
试卷选材较前两年有所变化,但没有超出《安徽省XX年中考(数学)纲要》的要求,试题设置有一定的梯度和灵活度,较XX年难度有所增加,尤其几何题对学生的思维水平较前四年要求提高。
整张试卷中“数与代数”约占50%,“空间与图形”约占40%,“统计与概率”约占10%。均接近于前几年中考各部分所占比例的平均值。
试题考查的重点突出,并保持适当的梯度:方程及其应用、整式的化简、圆、解直角三角形、图形变换、概率统计以及函数等重点知识都以不同的形式呈现,部分知识之间呈现出一定的综合和跨越。考生做题时较容易上手,即使是难题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试题考查的效度较高。
二、试卷考查重点分析
1、试题注重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
全卷考查学生数学实际应用的有六道试题(第5、11、12、18、20、21题),约占总分的1/3。这些题目涉及工农业、信息产业、交通、环境保护、正确决策等方面,具有时代气息。这些问题都要求学生能从问题中读出必要的数学信息,并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试题具有一定创新性与操作性,全面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
试卷第8、14、18、21、22、23题等都具有探究性,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猜测、推理”等思维活动分析并解决问题。
其中第22题是一个“新概念题”,题目定义了一个“同簇二次函数”的概念,然后以这个概念展开两个问题,题目很新颖,其中第(2)问学生感觉有些难度,需要较好的计算能力和丰富的解题经验。
第23题(压轴题)要求学生能将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进行研究,体现了“化归”的数学思想;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合理运用图形变换,正确添加辅助线,体现出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命题变化与启示
试卷对于一些知识点的考查方式和分值较前两年有所变化,比如:
1、对于圆的考查以往一般以选择或填空呈现,今年将圆与三角形结合起来,以10分的解答题出现,综合性较以往有所提高。
2、统计问题前几年一直作为解答题,占据10或12分的分值,今年把统计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简单的考查,把概率作为12分的问题进行考查,且不仅考查了学生联系实际的想象能力,而且题目摒弃常规的解答和思考方式,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3、往年一直把对于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综合考查作为压轴问题,今年将它们与正多边形结合起来,以14分的问题分步考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启示:
1、关注学生思考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今年试卷第9、10、14、21、23题都对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思维深度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平常在练习过程中一定要关注思考方法,切忌缺乏思考只追求答案的题海练习。
2、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虽然今年对学生阅读题目的要求较以往有所降低,但定义性问题仍然作为12分的解答题对学生进行考查,比如第22题。
总之,通过今年的试题发现重视课本和基础,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课题
第二节“丝绸咽喉”——甘肃省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1、了解甘肃省的地形概况
2、了解河西走廊对甘肃省“古”和“今”的贡献
3、了解世界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
4、了解省会兰州在西北地区的重要地位
5、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文化艺术、对外交流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进一步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河西走廊
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形式
教具
地图册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
教
学
步
骤
(引入)“挥手嘉峪关外出,萧萧野驴哀哀鸣”,嘉峪关是万里长城的最西端,是长城防线上重要的军事要塞,河西第一隘口,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关隘,素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今天我们就走进“雄关”,走进甘肃省,去领略大西北骠悍、威武雄壮的神韵。
(板)第二节“丝绸咽喉”——甘肃省
一、位置、地形
(读图)地图册31页
(问)①甘肃省位于我国的什么部位?(西北部)
②它与我国哪几个省相邻?(陕西、宁夏、四川、青海、新疆、内蒙古)
③它与哪个国家接壤?(蒙古人民共和国)
④地形以什么为主?(山地和高原占全国面积70%以上,西北部
教
学
步
骤
沙漠戈壁占15%)
(讲)甘肃省面积45.44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7位,甘肃省深居西北内陆,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夏界线不分明,夏季短促、气温高,秋季降温快,冬季寒冷漫长,年平均气温4—14℃,甘肃省简称“甘”或“陇”,省会兰州市。
(板)二、河西走廊
(练习)84页活动1、2、3
(问)河西走廊是西北著名的粮仓,主要农作物有哪些?
(讲)河西走廊的古、今对比
古代:①“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文化经济;②创造了敦煌莫高窟灿烂文化。
今天:①仍是重要的通道,兰新铁路横贯走廊;②绿洲农业发达,成为西北著名粮仓;③铁路沿线人口、城市集中;④旅游业发达,旅游城市有敦煌市、嘉峪关市等。
(板)三、省会——兰州市
(讲)甘肃省省会,位于省境东部的黄河岸边,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现有陇海、兰新、包兰、兰青铁路干线在兰州交汇,兰州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重工业城市,石油化工、冶金等工业发达,也是我国科学文化中心之一。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丝绸咽喉”——甘肃省
一、位置、地形
二、河西走廊
三、省会——兰州市
徽韵教学内容:1、教唱安徽屯溪民歌《小石桥》。2、了解有关安徽的历史人物、各地方音乐、风景民俗和徽州文化的相关知识。3、欣赏合唱曲《黄山,我是你的》。教学目标:1、能够以喜悦的情绪,准确、自信的演唱《小石桥》。2、通过对安徽的历史人物、各地方音乐、风景民俗和徽州文化的学习,了解家乡并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面。3、用比较、配乐诗等方法欣赏《黄山,我是你的》,并能感受音乐的美、黄山的美。教学重点:演唱《小石桥》教学准备:录音机、多媒体教室、自制卡片和课件(Powerpoint课件)课型:综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导入师出示卡片并快速朗读卡片内容,学生根据朗读内容进行抢答。卡片①:它是安徽省著名风景区的标志性景点;它的形象经常出现在香烟和电视台——迎客松。卡片②:他是安徽亳州人;他是建安文学的领军人物;他是军事家、诗人;他曾写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卡片③:他是安徽合肥人;他创办了江南制造局;他是洋务派和淮军的首领——李鸿章。卡片④:这是一种源自民间的艺术;又名双条鼓,最初的表现形式为姑嫂二人,一人击鼓、一人击锣,口唱小调——凤阳花鼓。卡片⑤:请听音乐回答:这是黄梅戏的著名唱段《谁料黄榜中状元》,请问它出自黄梅戏——《女驸马》学生积极踊跃抢答①调动学生的情绪,激活课堂气氛。②让学生在抢答问题中了解一些安徽的各方面知识。(二)新课一、《小石桥》从卡片⑤的黄梅戏引入到屯溪民歌《小石桥》1、教师放伴奏带并范唱在教师的示意下,学生跟着音乐节拍为教师拍手。①师生互动,情感交流。②初步熟悉歌曲《小石桥》。2、教授歌曲《小石桥》教师小结①看、听原唱《小石桥》(配有自制Flash动画)②根据教师的弹奏,找出旋律相同之处(第2、6、10小节等)③再看、听原唱。④学生自学歌词。(教师提示)⑤分男女声跟琴唱。⑥分男女生接龙唱。①听范唱、原唱加深对歌曲的印象。②通过Flash动画、自学旋律及歌词培养学生学习歌曲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二、了解安徽师:把学生分成甲、乙、丙、丁4组,每组推荐两位代表。甲组:历史人物(管仲、甘罗、嵇康、华佗、曹操、周瑜、包拯、朱元璋、戚继光、陶行知等)乙组:安徽各地音乐(黄梅戏、庐剧、徽剧、池州傩戏、徽州目莲戏、凤阳花鼓、皖南花鼓戏、安徽大鼓、徽州叠罗汉、泗州戏)丙组:徽州文化(茶文化、徽商、徽菜、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建安文学、桐城古文派、宋明理学)丁组:风景民俗(九华庙会、徽州婚嫁、阜阳火把节、抛绣球、嬉钟馗、重阳庙会、九华山、黄山、天柱山)教师小结代表在面向大屏幕快速浏览一组题目后,再背向大屏幕面向同学回答出其中的5个以上。学生代表冷静沉着、冥思苦想应答,同学热情高涨,为各组代表加油,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了大量有关安徽音乐、人物、风景民俗、文化等信息,为他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三、欣赏《黄山,我是你的》1、师:请同学们根据看的影片和自己知道的知识给大家介绍黄山。学生观看黄山的风光片并畅所欲言。①让学生通过听、读、看、比较等方法来体验音乐的美、黄山的美。②从学生回答的问题中测试学生的知识面、音乐素质,并加以提高和指导。2、比较《黄山,我是你的》与《无词歌》的不同。学生从音乐的风格、情绪、体裁、演唱、演奏方式和音乐的感觉进行了分析比较3、师:推荐男女生各一名,用《无词歌》的音乐配上《黄山,我是你的》歌词,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小结学生表演配乐诗朗诵(三)总结教师用“徽”字总结本课:我们的家乡安徽自古就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写双人旁);有世界闻名的黄山(写山字头);有先辈传下的丰厚的音乐资产(写“戏”的同音字“系”);有沉淀几百年的徽州文化(写反文旁)构成了安徽的“徽”。我们应当骄傲的说,我们的家乡安徽——风景这边独好!学生也跟着流程写“徽”字在《小石桥》的歌声中结束本课。突出主题与重点,加深印象。
第八章继往开来的天府之国——四川省
第一节多彩的四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四川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区、气候、主要河流、人口分布、主要资源;了解四川盆地“天府之国”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关系;了解四川省旅游资源的分布。
2.能力目标
运用地图分析四川省自然环境东西差距大,培养学生对比、归纳和综合分析等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终身学习地理知识的愿望。
教学重点
四川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教学难点
学会如何从自然的角度描述一个地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伴随着《神奇的九寨》的美妙音乐,多媒体展示九寨美景。这些美景来自哪个省区?
[学生活动]回答:四川省。
[教师活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多彩的四川”。
1.(板书)多彩的四川。
2.用多媒体展示“中国行政区划图”,并提问:
(1)我们的家乡——四川位于中国的什么方位?
(2)关于四川名称的由来、面积、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数,你知道多少?
[学生活动]回答:
1.四川位于中国的西南部。
2.四川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
3.面积为48.5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五位。
[教师活动]更正或补充。
[学生活动]完成p.95的活动。
[教师活动]
1.(板书)西部的人口大省。
2.(转承)四川是中国西部的人口大省。用多媒体展示“四川省人口分布图”,并提问:四川的人口分布有哪些特点?
[学生活动]回答:四川人口的分布的特点是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教师活动]
1.更正或补充。
2.(转承)四川人口分布为什么东密西疏?我们一起探讨“多样的山川胜境”。
3.(板书)多样的山川胜境。
4.用多媒体展示“四川省地形图”。
[学生活动]完成p.97的活动。
[教师活动]四川人口分布为什么东密西疏?
[学生活动]回答:
1.西部是高原山地,东部是盆地(较平坦)
2.开发历史:西部迟,东部早。
3.自然灾害:西部地震、滑坡、泥石流、雪灾,东部地震、干旱、洪涝……
[教师活动]
1.更正或补充:西部是高原高山气候,东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2.(转承并板书)富饶的“暖盆”天府: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四川盆地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四川人民将四川盆地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肉、禽生产基地。
[学生活动]完成p.98的活动。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展示多种动植物图片及“四川省动物分布图”、“四川省矿产分布图”。
[学生活动]回答:四川动植物资源多种多样,矿产资源丰富。
[教师活动]四川动植物资源多种多样,矿产资源丰富,为四川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四川省经济发展状况如何?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
板书设计西部的人口大省
多彩的四川多样的山川胜境
富饶的“暖盆”天府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5923.html
上一篇:前言相关教学方案
下一篇:水土流失的实验教学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