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苹果
教学目标:
1、具体的问题情境,体会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情形。
2、通过独立操作(小数目的平均分)与合作交流,发展平均分的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情形。
教学关键: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具准备:苹果图片盘子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活自主探索与解决问题的兴趣
看,谁来了?智慧老爷爷不但来看同学们,还给同学们带来了礼物,(把12个苹果卡片很整齐地贴在黑板上)智慧老爷爷要求: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咱们班最爱吃苹果的四个同学。怎么分?
(生动手分一分。)
你怎么分得这么快?
用乘法口诀来帮助我们解决平均分的问题,这个办法好,值得大家学习。嘿,老师刚把话说完,机灵狗不服气了,它说:“这不就是昨天学过的平均分吗,我这里有一个难题,你们敢和我挑战吗?”(师边讲边把机灵狗贴在智慧老爷爷的旁边,机灵狗的问题是:“每个盘子放2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
机灵狗提出的新问题,实际上也是平均分,因为每盘放的苹果是同样多的。所以,平均分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平均每盘放几个”,一种是“平均可以放几盘”。
二、提供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1.小熊分苹果。(第34页试一试第1题)
小熊把家中吃不完的10个苹果拿来了,要分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同学们愿意帮助他吗?(小黑板出示:(1)如果每2个装1袋,可以装几袋?(2)如果每3个装1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学生独立思考或动手操作。
2.小松鼠分松果。(第35页第2题)
(出示小松鼠采松果的挂图,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然后投影出示:(1)每个篮子装2个松果,需要几个篮子?(2)有六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几个松果?让学生独立解答,把结果填写在书上的方框内。
3.小兔运萝卜。(第35页第3题)
(出示教材第35页第3题“小兔运萝卜”的挂图)这六只小兔子用课余时间,帮助农民伯伯收萝卜呢!它们费了好大的劲,拔到12根萝卜。唉,它们怎么一个个愁眉苦脸的,好像遇到了什么难题,那是什么难题呀?同学们愿意帮助它们吗?(引导学生阅读书中的问题,让他们独立解决,再利用这个具体情境,想一想还可以提出哪些平均分的数学问题。
三、活动延伸,检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平均分”的问题?在咱们学校生活中有吗?(师边问边出示课本35页第4题的挂图,引导生探索出不同的排法。)
四、赋予学生总结评价的权利
今天,咱们学习了什么?他说得好吗?(让学生参与评价。)
板书设计:
分苹果
平均分有两种情形:
1、一种是平均每盘放几个?
2、一种是平均可以放几盘?
教学内容:分香蕉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并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够学会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教具:情景图
教学方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分香蕉活动。
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概括,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二、学读法。
12÷2=6读作12除以2等于6。
1、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2÷3=4(根)
被除除商
除号数
数
2、你还可以怎样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让学生边分,边列算式,后读算式,分辨式中各部分名称。
三、练一练。
让学生实际分一分,也可以圈一圈,把分的过程用除法式表示出来。
板书设计:
分香蕉
情景图12÷2=6读作12除以2等于6。
12÷3=4(根)
被除数除数商
教学要求:使学生从不同的两种思考行式逐步记住5、6、7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重点:在分与合中从不同角度学习5、6、7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能在学习中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生手指游戏1—10,边说边动。
2、出示:5个胡萝卜,两只白兔的图片
生边看图边数出是多少。
二、新知:
创设情景一、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想法?(分萝卜)
1、要把5个胡萝卜,分给2个小白兔,可以怎样分?
2、生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师引导:5可以分成3和2,2和3合起来是5
3、把自己分的说给同桌听听。
4、汇报
创设情景二、7个气球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
生边说边动手分,汇报发现规律
师板书:123456
654321
三、练习
1、六本书放在两个书架上,应该怎样摆?
生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2、里填几。
2441327312
7
3、猜一猜。
(1)有5个围棋,左手拿2个,右手拿()个
(2)有6个围棋子,左手拿()个,右手拿();7个哪?
4、小结:
今天,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希望你们能把物体一次按不同的方法分好,再检查两份合起来是不是原来的整体。
四、作业
书23页第2、3题
五、板书
分与合
1234
57
236543
32
41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动手分小棒,学生边分边说,对数的分与合掌握的较好。在训练中,启发学生可以按顺序分,以免漏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10的分解与组成,领悟规律。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10的分与合为10的加减法做准备,而且为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掌握“凑十法”十分有利。
3、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和问题意识。
4、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并体会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得出10的分与合,并领悟规律。
教学难点:掌握并领悟10的分与合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规则:按要求凑数,独立完成。
二、学新知
1、创设情境
活动一:10朵花,放在2个花瓶里,可以怎么分?实物图片
(1)生动手分,动口说。师巡视,指导生按顺序说、摆。
(2)同座相互说
(3)汇报
2、活动二:给图添色。两人合作,把10朵花分别涂成两种颜色,可以怎样涂?你会按规律涂吗?
(1)两人分别涂色
(2)说一说
(3)分别汇报,填写41页鲜花下面的单分表。
(4)你还能想到那些分法。填写横分发。
提示:10可以分成2和8
3和7合起来是10
小结:你学到了那些新知识?
三、游戏
1、摆圆片凑十:女我摆2个,男我摆8个。2和8凑成10。
2、42页3题画气球。(凑十法)
3、比比,里填几。
432654
8310103
四、作业
42-43页4、5题
五、板书分与合
123456789
10
987654321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涂色与对应数字的分与合的结合不好,个别学生还是没理解掌握10的分与合。对于课中的10的顺口溜学生非常感兴趣,对于10的组成即已有很大帮助。以后还应加强数形结合理解训练。
教学目标:
利用百分数的意义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示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一:观察表格并发现问题。笑笑妈妈记录的家庭消费情况请大家见书上27页。1、比较这个家庭支出情况的有关数据,你发现了什么?2、1985年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10元,你知道这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吗?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请你找找单位一是谁?单位一是否告诉了?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1)由于家庭的总支出不知道,所以设它为未知数x,列出方程65%x-35%x=210(2)你还有其它方法吗?想一想。大家讨论。活动二:试一试。1、(1)1995年其他支出比食品支出少760元,这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2)2005年,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50%,旅游支出占10%。两项支出一共是5400元。这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2买了一本《少年百科全书》,打了九五折,比原价便宜6元。这本书原价是多少元?说说你对这道题的理解。九五折是什么意思?活动三:练一练。1、同学们收集的名山图片占60%,河流图片占30%,名山图片比河流图片多30张,一共收集了多少张图片?2、东山乡今年苹果大丰收,年产量达到3.6万吨,比去年增产了两成,去年的苹果产量是多少吨?两成是什么意思?以上两题的单位一分别是什么?单位一是否告诉了?该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仔细观察表格,说说你的发现。请谈谈你对这道题的理解。请你试着用方程的方法进行解答。请一名学生板演。能说说你对算式的理解吗?自己试着做一下。给大家说出你的想法。仔细理解题意。试着独立解答。请生板演。全班集体讲评订正。请你用方程进行解答。大家一起订正。默读题,弄懂题意。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独立计算。集体订正、讲评。【教学内容】p92页分数的意义,练习十八1—9。【教学要求】1、复习分数(百分数)的意义,能理解分数与除法、小数的意义之间的关系。2、复习分数的分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互化。【教学重点】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基本概念梳理。1、什么是分数?理解单位“1”平均分分数单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什么?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a÷b=—(b≠0)根据上式说说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3、分数与小数。小数可以看作是把“1”平均分成10、100、1000份……的分数。0.3即—0.13=—0.013=—4、分数的分类。真分数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假分数改写成带分数或整数:分子除以分母,商是整数部分,余数是分子,分母不变;如果没有余数的就写成整数。同学们再说一说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5、百分数。⑴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⑵百分数与分数,联系:分率的意义;区别:分数作为一种数可以带单位,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不可以带单位。⑶成数:四成=40%七成五=75%二、练习。1、把1平均分成5份,其中3份是——,把3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是——。2、—的分数单位是(),它至少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整数。3、下面的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4、—=()———=()4—=——5=——=——5、车间加工一批零件共80个,经检验其中合格的有78个,这批零件的合格率是()%。6、“七成”用百分率表示()%,25%用成数表示是()。三、作业。练习十八1—9。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p41,p42"百分数的应用(四)"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习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准备.
1,口算.
20÷10%=120×90%=1-100%=50÷20%=
40×20%=200×9%=200%+120%=70×5%=
2,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到银行去调查利率并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对利率进行板书).
3,师小结,引出课题.
二,探究思考.
1,出示例题(教科书p41页)咱们就以笑笑的300元为例,如果你有300元钱,打算怎样存款,你是怎么想的
(1)学生要自己个人的意愿分别存款.(并且进行板书)
(2)师小结:同学们想得很周到,我们存钱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怎样存,刚才同学们说的存款方式,到期后利息究竟是多少呢(教师给出计算利息公式:税后利息=本金×年利率×年限,并给出年利率表,学生计算300元存一年和三年整存整取的利息.)
师:从去年开始,个人在银行存款所得利息应按5%纳税,这就是利息税.国家将这部分税收用于社会福利事业.
师:下面大家再算一算300元存一年和三年整存整取各应交多少利息税
学生写完后汇报:
师:只有国债和教育储蓄是不需要交利息税的.
练习:41页试一试1
三,练习巩固.
1,小明的爸爸打算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三年后用).他如何存取才能得到最多的利息
2,小华把得到的2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她准备到期后将钱全部取出捐给"希望工程".如果按年利率2.25%计算,到期后小华可以捐给"希望工程"多少元钱
3,李老师把2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五年,年利率是3.60%,利息税率为20%.到期后,李老师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李老师交了多少利息税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1190.html
上一篇:乘法的初步认识 优秀教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