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苏教版“千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优秀模板

时间:2022-02-17 比较数的大小教案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案

练习三(苏教版数学二下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进行估计,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进行估计,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

教具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继续通过练习来巩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板书课题:练习三)

二.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

1.说说下面各数的组成。

323769561936

问:他们分别是几百多?323比500要怎么样?比100呢?

2.比一比下面各数的大小。

207○307657○269900○1000

3.分别请学生说说比较大小时的思考过程。

三.综合练习

1.出示练习三第1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1)明确三位数最小的数和最大的数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由老师归纳。(2)(3)让学生独立写出符合要求的三位数,再思考比较它们之间大小的过程。

2.出示练习三第2题。

认真审题、独立解答,

全班交流。

3.出示练习三第3题。

独立完成

交流思考过程

对于可以的想法给予肯定。

4.出示练习三第4题。

观察数轴,问:你发现了这两条数轴分别是怎样排列的?

问: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大还是小

学生独立填完后交流。

5.出示练习三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

6.出示练习三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说说思考过程。

7、出示练习三第7题

(1)生弄清题意,完整口述题意。

(2)生独立完成。

(3)指名反馈,够买一台微波炉吗?为什么?

8、出示练习第8题

1)生弄清题意,完整口述题意。

(2)生独立完成。

(3)指名反馈,各人估猜的鸡和鸭的只数会有一些差异,只要大体合理就可以。

1)生弄清题意,完整口述题意。

(2)生独立完成。

(3)指名反馈,各人估猜的鸡和鸭的只数会有一些差异,只要大体合理就可以。

9、出示练习三第9题

9、出示练习三第9题

1)学生独立填写。

2)反馈说一说自己填写的方法和策略。

3)想一想:如何能一个不少的按规律来写呢?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些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吗?(工作总结之家 m.DG15.COM)

小结:其实“远得多、近得多、少得多、快一些、慢一些”等等都是相对与某一个数来说的,不是绝对的。

JK251.com延伸阅读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方法,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收集了有关大数的信息,请你把收集到的数和同学说一说?

2、引入新课

你们知道这些数中哪个大?哪个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比较这些数大小的方法。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二、探究新知

例4出示我国最大的6个省份面积的情境图。

黑龙江:4548000青海:7XX0

内蒙古:1100000四川:485000

西藏:1210000新疆;1660000

师:你会比较每两个省面积的大小吗?试一试

汇报: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问;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是什么?师归纳概括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

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练习:比较数的大小

92504〇10360050140〇6314028906〇28890620300〇307300

三、巩固新知

书后练习二

1、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98965〇100000208808〇9999970060〇70201

30500000〇3050000

2、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505005005005500040005

3、写出几个大于99987的五位数?

4、你知道比最大的五位数大,而且比最小的七位数小的数共有多少个吗?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千以内数的读写优秀模板


课题课时班级编写者一、教材内容分析课本第69页例2,练习十五相应习题。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不上。2、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拐弯处”的数法仍有一定的困难。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位置值和十进制,体会到数数的过程是无限的,可是数数是有规律可循的,即满十向前一位进1.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小棒、课件、计数器。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复习1、数数:从387-403,全班一齐数。2、引导学生读一读75869010051二、讲授新课教学例2。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2、教师拨出126。师:这是多少?请你读出来。师:这是几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是哪位?师:怎样读这个数?学生读,师板书:读作:一百二十六。3、教师拨出304。让学生讨论该怎么读?怎么拨?小组合作学习。①请1人表演,看有什么发现?②把这个数的读作写出来。③师:这里十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表示什么?4、教师拨出580。①请全班学生在练习上下班写出这个数的读法。②请学生核对。师:说一说这个5表示什么,8又表示什么。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引导小结:像304这样中间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零几;像580这样末尾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几十,末尾的0都不读。5、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出这个数。请一学生读。及时校正。806480521600引导学习数的写法刚才这些数该怎么写?计数器上十位和个位没有珠子该怎么写?为什么?组织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小结写数的方法。[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做好准备。4、教师拨出580。①请全班学生在练习上下班写出这个数的读法。②请学生核对。师:说一说这个5表示什么,8又表示什么。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引导小结:像304这样中间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零几;像580这样末尾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几十,末尾的0都不读。5、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出这个数。请一学生读。及时校正。806480521600引导学习数的写法刚才这些数该怎么写?计数器上十位和个位没有珠子该怎么写?为什么?组织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小结写数的方法。6、师生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该怎样读写千以内的数?[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践的操作,合作和交流,自主探究出千以内数的读法、组成和写法。培养学生的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践的操作,合作和交流,自主探究出千以内数的读法、组成和写法。培养学生的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巩固练习1、完成第69页的“做一做”第1、2两题。同桌互相练习第1题,再请学生读。各自独立完成第2题,请两学生板演核对。2、说一说:806和480的“0”能不能不写?为什么?在读数时这两个零有什么不同?3、说出以上这几个数的组成。[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巩固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

认识数轴比较负数的大小优秀模板


教学分析:

例3教学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初步渗透数轴的概念,初步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从而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例4教学借助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教材通过描述位置的问题引出如何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由于有了前面学习正负数的经验,在学习例3时学生很容易想到以大树为起点,向东为正,向西为负,这样把学生运动后的位置和正负数对应起来,和前面学习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一样,最后补充完直线上其他的点。由于有例3的基础,学生比较容易在数轴上表示出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教材在呈现出数轴上表示的结果后让学生比较这些数的大小,顺利通过例4的学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页例3、例4,及做一做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比较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在直线上表示数的方法(这里不仅有整数,还应包括分数和小数)

(二)认识数轴

1、出示例3的情境,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学生画图操作。

教师巡视,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后交流画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画数轴。

2、教师提问:怎样用数来简明的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呢?

引导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3、教师:你能在数轴上表示出1.5和-1.5吗?如果从起点到-1.5处,应如何运动?

让学生独立思考: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4、练习。

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同位互相说一说各点表示的数。

做一做第2题,在数轴上表示各数,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结合数轴比较负数的大小

1、例4。

教师:最近气温变化无常,老师通过上网查询知道了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出示第6页例4主题图)

请同学们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可能在比较-8和-6,-4和2的时候产生争议。

这时,出示小精灵的话: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让学生再次将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进行比较。

通过再次比较得出: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设计意图:通过借助数轴,学生能较顺利的比较正负数和0的大小。】

3、练习。

做一做第3题。在数轴上表示正负数和借助数轴上的点来比较数的大小。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案反思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下册)》第68~6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作用。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够恰当地描述1000以内的数的大小。

3.能在实际数数的过程中感受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能说出千以内的数位名称。知道各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4.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5.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师:同学们数过小棒吗?跟老师一起数数好吗?(师一根一根数,数到10根捆成一捆。一捆一捆数,数到100捆成一大捆。)

2.谁能完整地说说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

(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3.小结:这是我们原来学习的知识,大家掌握得真好!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一)数小组的小棒

1.师:大家都有小棒,试试你的眼力,估一估自己小组的小棒有多少根?

2.师:大部分同学估计的在100根左右。到底有多少根呢?怎么办呢?

(小组合作数数)

3.交流汇报。

4.对学生能数出比100大的数给予鼓励评价。

(二)摆小棒

1.师:老师这儿有三个颜色不同的盒子,你们组数出的小棒怎么往里一放,就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有多少根?小组商量一下。

2.师:谁有好办法?(生上台操作)

3.师:谁看出来是多少根?你怎么看出来的?有不同的想法吗?

4.师:满10个十是100,捆成一大捆,大家同意吗?

观察一下,是不是很清楚地看出有多少根?

5.师:多少根小棒?我们把这个数写下来,好吗?(板书)

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6.大家都这样来捆一捆、摆一摆自己组的小棒,然后把小棒的根数写下来,说说组成。(生活动,指名说。)

[意图:将抽象的计数单位以形象直观的三个颜色不同的盒子代替,使数学活动的开展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问题“怎样摆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是多少根小棒”的提出,请学生把小棒摆在盒子里,使学生自然将已有的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迁移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来,从而获得一个三位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加深对计数单位“一”“十”“百”的理解。]

(三)数全班的小棒

1.师:大家数出了小组的小棒,想不想数数全班有多少根小棒?

2.师生共同数:(整百整百地数、整十整十地数、单根单根地数……)

(1)数到(例如501)时,师问:多少根了?这个数怎么写?(生写在练习纸上。一个学生板演)5是什么意思?哪个盒子里的?1呢?0是怎么回事?一个十也没有,不写0不行吗?

小结:1个十也没有,就要写0占位。

(2)师:我们接着数……

这个数你会写吗?写写看。(生写在练习纸上。一个学生板演。)

你写得这么好,能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吗?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1396.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