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四册第五单元70页例3。
教学目标:
1、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课前独立学习。
(1)你会比较下面这两个数的大小吗?请在()里填上“ 、 或=”。
100()1000
(2)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它们大小的?
(3)也可以这样想:100的最高位是1,它表示()个();1000的最高位是(),它表示()。()个()比()个()小,所以100比1000()。
(4)思考:如果按照这种方法,要比较321和370的大小,我们可以怎样想呢?
【设计意图:学生在上一课时已经学过了千以内数的组成,所以用比较计数单位的方法来比较数的大小是可行的。而且引导学生从最高位入手去比较数的大小,对于进一步学习更大的数的比较,甚至是小数的大小比较都是可行的方法,为学生继续要学习的同类知识搭起了支架。】
二、组内交流。
小组内交流课前我先学,各小组1——4号的同学准备上台汇报。
三、组间质疑、碰撞,得出方法。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其他小组的同学提出建议或质疑。
小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先比较最高位上计数单位的大小;如果最高位上的计数单位大小相同,再比较下一位。
四、练习反馈。
1、课本第70页的第3题。
(1)学生分角色读题,理解题意。
(2)猜一猜,他们家各种了几棵?
(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练习十五第4、5两题。
(1)独立完成4、5两题的填空。
(2)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填写的。
3、练习五的第6题。
(1)先观察图中的书架,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本书?
(2)说一说你的估算结果和方法。
(要估算整个书架上的书,先要估算一下一层有多少本书,再估算整个书架上的书。)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练习,巩固新知的掌握。】
五、课堂小结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
4、100以内数的认识(1)――数数,数的组成
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十个十个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设想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习新知。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复习引入。
1、看投影片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20是()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个十和()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
(1)面上有几个小朋友?
(2)他们在干什么?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数到三十九再数一根是多少?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八十九后面是多少?九十九后面是多少?学生回答后,全体一起数,再指名个别数。
(3)生独立做课本第33页例3上面的“做一做”。
3、教学例3。
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3页例3下面的“做一做”。
生先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2、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
教后反思录
【教学模式】学测评三元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4页例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计算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教学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3分)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600一百一百的数到1000。
二、自主学习(5分)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3页例1。
2、尝试训练: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多少?
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学生可以在计数器上数数。
3、学生汇报并小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4、教师强调并小结。
5、尝试训练:北京市人口19612368人,说一说每个数字的含义?
6、尝试训练:独立制作数位顺序表。
7、学生汇报并总结。
8、教师强调并小结。
三、自主练习(8分)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下面我们来进行自主练习,看谁把今天的知识学的最好,最棒!
1、在计数器上拨数。
(1)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
(2)十万十万地数,从七十万数到一百万。
(3)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八千万数到一亿。
2、小组汇报。(抽签汇报,可以选择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3、教师强调小结。
四、当堂检测(发试卷)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最好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五、评价总结(4分)
1、教师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组内交流答案,自批,统计正确率;
2、小组汇报完成情况。
3、教师总结错题的类型,再次精讲。
4、学生谈收获和自我评价。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1306.html
上一篇:董妍—数学广角 教案精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