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小学统计教案

时间:2023-09-16

小学统计教案15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教案是教师教育教学素质提高的必要途径,写好教案课件的重点在哪里?您所需的内容教师范文大全小编已为您准备好了一篇精美的“小学统计教案”,我们希望您能从我们的网站中获得有益的信息!

小学统计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情感目标: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

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引入

引入: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人们为了某些事情或某个问题常常需要做各种调查,在调查中还需要收集数据、分析与整理数据,因此就常常要用到统计图,那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都见到什么样的统计图?

你们说得非常对。其实在日常生活应用中的统计图是多种多样的,只不过我们目前所接触最多的就是这三种统计图,但是你们在学习和观察中是否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有些信息要用扇形统计图来呈现、有些要用条形统计图来呈现、还有要用折线统计图来呈现的,那么,我们在选择统计图时,以什么为标准,作为依据呢?也就是说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用途呢?这就是我本节课要跟同学们共同研究的内容——统计图的选择。

二、探究新知

A、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

1、出示教科书第121页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先引导学生读懂图表,再回答三个问题:

(1)从哪幅图能明显地看出我国在第25—29届奥运会获金牌的变化情况?

(2)从哪幅图能更明显地看出第29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

(3)从哪幅图能看出第29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2、师生共同小结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清楚选择的依据。

三、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1、教科书第122页“练一练”。

让学生说一说选择某种统计图的理由,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每一种统计图的特点。

小学统计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6-10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记录的过程,并能够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统计的作用与意义。

2、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了解到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明确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对熟悉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了解其表头的各部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明确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的身高调查卡,答题卡及课件。

课前谈话: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测量得到了各自的身高,现在请大家来介绍一下。

生:我的身高是131厘米……

生:我的身高是128厘米。

师:介绍得很清楚。猜猜这位同学去年的身高是多少?

生:可能是125厘米,去年比今年矮。

师:那再估计一下他明年可能会是多少厘米?

生:我想明年他可能会是130厘米。

师:汤老师猜他明年会是140厘米,可能吗?

生:可能性不大,因为人一年不可能身高长这么多。

师:你的意思是说我们的身高每年只能增高一点儿,对吗?

生点头。

师:其它同学请根据这一生长规律预测一下自己明年的身高。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知道吗咱们的校园不仅美丽,而且还隐藏许多数学小秘密,同学们想知道吗?(想)汤老师在校园里拍摄了一组照片,请大家欣赏。(课件出示)

师:刚才的照片隐藏了什么数学知识?

生:统计表。

师: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今天,咱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板书:统计)

二、创设情境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组织庆祝活动,为了保证咱们班的形象整洁划一,汤老师决定为同学们每人预订一套新的夏季校服,经学校审批,已批准,同学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为了保证同学们的校服大小合适,服装厂提供了一组适合我们班学生穿着的服装大小尺码。(课件出示)

服装尺码:125、130、135、140、145。

师:尺码为125的服装表示身高是125厘米的同学穿着最合适,尺码为130的服装表示身高是130厘米的同学穿着最合适,以此类推,尺码为135、140、145分别表示身高是135厘米、140厘米、145厘米的同学穿着最合适。

师:通过刚才的介绍,你觉得你应该选择多大的尺码的服装。

生:我选择35的服装。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现在的身高是132厘米,明年我还要长高。

师:你的表述非常正确。

巡视。

师:这位同学的身高是141厘米,同学们建议他选多大的服装。

一部分学生说选140的,一部分学生说选145的。

师:请选.145的同学说理由。

生:我觉得先140的小了,明年我们长高了,就更小了,所以我宁愿选大一点。而且我妈妈平时给我买衣服时都是买大一点的。

师:选140的同学觉得这位同学说得有道理吗

生点头。

师:是的,因为我们现在每年都长高一点儿,所以,平时挑选衣服时也尽是梢微买大一点儿的。

师:有了这个生活经验,同学们再快速来归纳一下,125、130、135、140、145分别适合哪些身高段的人?

生1:125适合身高是125厘米、124厘米、123厘米……

师:也就是适合身高是125厘米及125厘米以下的(课件出示)。

师:那130呢?

生2:适合身高130厘米、129厘米、128厘米、127厘米、126厘米的人。

师:说简单占,就是126-130厘米的人。(课件出示)

师:下面135、140、145,谁能够像这样简单地表述它们,分别适合哪些身高段的人?

生1:135适合的身高段是131-135厘米。

师:又简单又准确。

生2:140适合136-140厘米的人。

生:145适合141-145厘米的人。

师:我们班同学的最高身高为142厘米,咱们就干脆说145适合141及141厘米以上的同学穿。(课件出示)

服装尺码 适合身高段(厘米)

125 125及125以下

130 126-130

135 131-135

140 136-140

145 141及141以上

三、合作探究

师:经过大家刚才的分析,看来我们只要统计这几个身高段各有几人,就能保证服装大小合适了。

板书随机出示:身高。

师:怎样保证数量、款式也合适呢?

生(思考):还要统计我们一共有多少人?

师:也就是人数(板书)还有呢?

生2:女生要分开统计?

师:男、女生服装款式不一样,所以分开统计都能保证款式合适。

男生、女生也就是性别(板书)

师:确定了这三项内容,我们现在就开始统计,好吗?我们先来统计男生身高情况,为了节约时间,咱们分小组进行统计,怎样?

生:好。

师:请各小组听清合作要求:

小组内的同学互相合作,将组内的男生身高卡收集起来,在这块小黑板上进行分类整理,小组长将整理的数据填在表格里。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统计得快,而且数据准确,听明白了吗?(明白)

师:刚才小组合作提出几点要求。

生1:只统计组内男生身高。

生2:分类整理。

生3:填表。

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按照这些要求现在开始统计。(各小组同学将男生身高卡进行整理,巡视时,发现同学们都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不一会儿,杂乱无章的卡片就有序地分类整理出来了。

师看来合作的律师事务所 确不小。

现在请各小组长汇报你们组的数据,其它同学看小黑板进行一一核实。

组1:我们组男生125及125以下的2人。

师:同学们,这个“2”我能记录在这张表格里吗?

(大屏幕:二(6)班男生身高统计表)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那是记录二(6)班全班男生身高情况,这个“2”只是一个小组的125及125以下的男生人数。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也说得很有道理,所以统计时,统计表的标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既然这样,老师就先把你们各组的数据写在黑板上,好吗?

生:好。

各小组依次汇报统计数据,其它同学对照整理图进行核实。

现:各小组都无差错,看来大家都是合格的小小统计员,现在谁能将这些记录进行处理,填在上面这张表格里。

学生口算。

生1:125及125以下的有3人。

师:“3”怎么来的?

生1:把1、2、3、4组这一身高段的人数加起来。

师:非常正确,接下来呢?

生2:身高是126-130厘米的男生全班有5人。

师:身高在141及141以上的几人?

生:(稍慢)1人。

师:很,注意身高段与数据的对应。

131-135和136-140两段各几人?

生:身高在131-135厘米的有10人,身高在136-140厘米的有2人。

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很快完成了这张男生身高统计表,咱们班女生人数较少,想一想,有没有更愉地方法。

生2:一脸迷茫。

师:老师平时了解同学们的有关情况,通常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举手。

师:你们认为用举手的方法来整理女生身高情况怎样?

生:好。

师:那请女生注意了,请身高在125及125厘米以下的女生举手,2人。

师:在相应身高段表格记录2。(课件)

(依次举手、记录)

师:我们经过收集整理、记录,完成了统计过程。

(板书)制成了这两张单式统计表。

为了更愉地把新脱衣服做好,我们赶紧把表给服装厂的老部传过去。

(课件)音效:数据统计得没问题,但一个班最好只用一张表。

师:老总给我们提出了要求:只能用一张表。

那也简单,把这两张表合起来就可以了。

课件演示:将两表拼接在一起。

师:同学们觉得合起来这张表怎样?

生(仔细看、思考)

生:这张表,不知道哪是男生身高,哪是女生身高?

师:你观察真仔细,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马上来解决它,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生:我发现有两个标题。

师:你有什么好建议?

生:去掉一个。

师:好,照你说的办?(课件演示)

师:将重复的去掉,可以让表格更简洁,是吗?(是)不能再简洁点儿?

生:沉思。

师引导:观察第一横栏和第三横栏。

生(哦):第一横栏和第三横栏一模一样,可以去掉一个?

师:其它同学认为呢?

生:我同音,因为它们也重复了。

师:好,我们也试试年地,看去掉以后有没有影响?(课件演示)

生:很好,更简洁了!

生:没有影响统计的数据。

师:这张表现在又简洁,又清楚,应该老总也会满意吧,传过去。

(课件点击)音效:这张表做得很简洁,数据也没问题,但身高、人数、性别这三个词条要在表中显示出来。

师:看来,这位老总是个非常认真的人,要求咱们精益求精,同学们,身高、人数、性别放在中哪一格呢?

(课 提示)

师:这几格,哪一格最合适?

生:应放在第一格。

生:应放在最前面一格。

师:(课件定格)我们把这一格叫做“表头”。一格放三个词条,看业我们必须先把分成三份(课件演示)。

师:身高、人数、性别分别在在哪儿呢?(课件闪动)

这一格你认为放哪个词合适?

生:身高。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它这一格它旁边都是身高。

师:你是说这一格它统领这上面一横栏(课件演示)?你说得很正确,同样的方法,这一格填什么?

生:填性别。

师: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这一格与竖栏连在一起,应该是管男生、女生的。

师:说得很有道理。(课件演示)

师:那中间这一格呢?

生齐声回答人数

师:用手比划一下,它总统表中的哪一部分。

(生用两手划出一长方形)

师:对,它管这一大片(课件演示)。

师:身高、人数、性别就这样被同学们轻而易举地放进去了。那这三个词条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吗?

(课件出示另一种的复式统计表)

分别将身高、人数、性别填入表头相应的位置。

师:(小结)看来表头三个词条昌跟横、竖栏的内容紧密相关的,我们把这样的统计表叫复式统计表(完善课题)。

(课件出示):两张单式统计表,一张复式统计表。

师:这是我们刚才制成的两组统计表,如果你是服装厂的老总,你会选择哪一组?

生1:我选下面一张,因为简单。

生2:我选复式统计表,因为经只用一张表就表示出了男、女生身高两项内容。

师:这是同学们的意见,老总会满意这张复式统计表吗?还是发过去吧。

(课件)音效:这张表做得非常好,数据清楚,表格简洁,让人一目了然。

师:一目了然,老总他了然了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课件出示复式统计表)

(先让学生全面分析)

(课件出示填空题)

1、二(6)班男款130的服装订( )套,女款125的服装订( )套。

2、二(6)班男款服装一共订( )套。

3、( )款尺码为( )的服装的套数最少。

三、比较巩固

师:看来复式统计表的确很方便,这里还有两张单式统计表。(课件出示)

师:请同学们也把它们合成复式统计表。

生:(疑惑)不能合。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它们统计的内容不一样。

生2:一张是统计年龄的,一张是统计性别的,内容不相同。

师:这样看来,只有当统计的内容一致时,都能制成复式统计表。

师: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也一定收获不少,现在就利用所学知识完成这张表格,完成你们的答题卡。

(练习内容: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填复式统计表)

师巡视、展示。

四、课外延伸

师:同学真是太了不起了!

你们知道吗?其实有关统计的知识很丰富,大家请看。(课件出示搜集的有关统计的知识,让学生了解)

同学们一边小声读,一边发惊叹声。

师:看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统计的作用真大。

生2:统计员的工作好严格。

生3:统计那么早就有了,古代人真聪明。

生4:我长大想当一名统计员。

在学生的自由发言中轻松结束这节课。

小学统计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两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

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单元教学内容:

继续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元)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学校组织学生检查身体、对街头过往车辆的调查、彩电的销售情况统计等。例题的编排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又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如不偏食、注意用眼等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本册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物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

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

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

意识和创新精神。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难点:完成以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表的制作。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统计(一)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

统计(一)(教材106、107、10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

教学准备:

相关挂图、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

测量了几次?

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

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电脑出示统计表(2)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集体进行统计活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

【设计意图】:在新课的教学中,创造了学生认识的矛盾冲突,达到激趣探究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明白,复式统计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的复式统计表的作用。

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6、引导观察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

区别。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

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3、活动、统计数据。

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

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干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统计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统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经验,以及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方块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这部分内容,能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打下基础。教材通过提供动物运动会场景,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引出不同的分类,从而得到不同的统计结果。接着呈现相应的统计表让学生整理数据,并思考分析两次统计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想想做做”中的练习则强调实践与交流,让学生再一次全面亲身经历统计的完整过程并从中获得一些启示,解决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教学难点是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统计的结果。

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培养初步的统计观念。

3、让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分三大环节组织教学。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借助多媒体创设热闹的动物运动会场景,通过谈话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然后交流,看到了什么?想知道些什么?这样设计,抓住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主动进入学习状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统计的需求,为新课的探究作好铺垫。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我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合作交流,经历统计全过程。首先以谈话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提了这么多问题,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统计经验,思考出可以用统计的方法来解决。接着,组织学生思考要解决刚才提出的“有哪些比赛项目?每个比赛项目分别有多少小动物参加?”该怎样统计,要想知道“有几只小猴?几只小兔?几只小狗?”又该怎样统计。通过交流、引导,引出可以按比赛项目、按动物种类分别进行统计。结合交流,适时出示相应的统计表。这样设计,呈现了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收集、整理数据的意义,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因为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就要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处理数据。接着组织学生利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分小组合作收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的填写。最后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思考、比较:看了两张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二张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通过交流使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统计标准虽不同,但总数不变。统计知识的教学强调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我这样设计,自然地让学生经历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了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而且通过多次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体会,从而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二层次应用统计数据,解决问题。我借助媒体创设了一个情景:工作员小熊要为跳高运动员每人发一件红色运动服,为长跑运动员每个发一件绿色运动服。厨师小猪要为每只小狗准备一份骨头套餐,为每只小猴准备一份桃子套餐,为每人小兔准备一份萝卜套餐。请你向他们提供一张最合适的统计表。这样设计,重在让学生学会应用统计数据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到统计的价值,进一步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联系实际,巩固深化。

结合书中的习题,我安排了两道联系生活的又不同层次的练习题。

第一层次结合“想想做做”第1题,组织学生分小组调查统计小组里每个同学最喜欢的一类电视节目和一种球类活动。然后引导分析:两份统计表各是按什么来统计人数的?从统计表里你知道了我们班的哪些情况?最后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你还想知道我们班的什么情况?你最想统计什么?组织学生开展相似的统计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这一练习通过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使学生知识得到运用,能力得到锻炼,并体会到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二层次完成“想想和做”第2题。组织学生把一些图形先按形状再按颜色进行分类整理并填表,活动后组织学生交流“比一比两次统计的结果,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这个练习重在让学生尝试把不完整的统计表补充完整后再统计,引导学生做事要有序,并且让学生再次经历了数据信息处理的全过程,体验不同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本节课的设计,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和媒体优势,选择、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统计素材和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统计活动中采用了让学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分析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充分经历数据信息处理的全过程,突出了统计活动的本质,学生在全程参与中不仅掌握新知,发展能力,同时又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小学统计教案 篇5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群动物朋友,请大家注意看屏幕。(点击课件)

刚才大家都看到了什么动物?有多少动物呢?你想知道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多少动物朋友吗?想知道哪种朋友来的多,哪种动物朋友来得少吗?那我们用什么办法才能知道呢?

生答。板书:统计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记录单,回忆记录方法。

师:老师帮大家记录了一下,看这是什么记录方法。

生:正字

那大家能根据老师记录的结果填一下统计表吗?

2、点击课件,出示统计表

生:填表

师:填完了吗?调查各组统计结果,指最后一组,说是老师点击课件,问:和大屏幕上统计结果一样吗?

3、制作统计图

师:大家现在看着统计表上的结果,看出各种动物谁多,谁少吗?那我们还有没有更直观的方法,一下就能看出谁多谁少呢?

生:统计图。(如果没人说出,请同学们拿出统计图,让大家做前强调纪律,提要求。)

要求: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对照格子和各种动物的数量,讨论一下一格代表几个数,讨论好后再自己在统计图上涂一涂。

生:讨论后作图

师:巡视指导(1格代表2个数)

4、收集作品对比,突破难点。

(1)师提示: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再过一会问:做完的请举手,老师就知道你做完了。老师收集好的作品。

(2)收集一份一格代表两个数的,一份一格代表一个数的,展示比较,让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生评价怎么样.(如学生认为都可以,老师加以肯定)

师补充:如果你要统计的数用1格代表1个数,都占满了还不够怎么办,哪种方法可行?所以以后比较大的数我们就可以用一格代表2个数,如果更大的数可用一格代表3个,5个或10个数。

5、演示做图过程,重做统计图。

同学们想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吗?(课件演示)

(边演示边讲解,让学生随着说,涂格的位置,1格代表的数量)

师:同学们会用1个格代表2个数来做统计图了吗?还想不想再做一做。把刚才的统计图翻过来,再做一遍好吗?

过一会提示说:组长注意选出一个最好的作品来教到老师这来。等交上5份后,教师公布评比结果(大声读名),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

6、看统计图提问题。

师:从咱们在刚才做图的过程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答

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小结。

刚才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会了用1个格子代表2个数的统计方法,而且还提出了一些数学问题,真了不起,我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能表现得更加出色。

三、巩固练习

课本练习十六第2题,某地区10月份的天气情况。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说出作法,老师演示,回答问题,如果有时间小组合作完成第一题。

四、课后延伸,总结。

小学统计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校运动会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吗?(稍停)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颗激动的心去重温运动会,好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组运动会比赛的场面:跑步的──扔垒球的──跳远的──跳高的。

提问: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谁得了第一名。

生2:我想知道男运动员有多少名,女运动员有多少名。

生3: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

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你打算怎样统计?

生1:按高矮统计。

生2:按男女统计。

生3:把每一项比赛人数合起来。

小结:通过你们精彩的介绍,老师明白了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原来有许多不同的统计方法。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学生亲身经历的、喜闻乐见的情境,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渗透了统计的多样性。]

师:真巧,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也在举行运动会,让我们一起去瞧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索

1.多媒体课件出示动物运动会的场面。

提问: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小猴有多少只,小狗有多少只,小兔有多少只。

生2: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你打算怎样统计?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统计表。

生:数一数小猴有多少只,小狗有多少只,小兔有多少只,然后再合起来。

师:这是按动物种类统计。

出示:

师:还可以怎样统计?

生:数一数跑步的有多少只、跳高的有多少只,然后再合起来。

师:这是按比赛项目统计。

出示:

小组合作,选一张本组最喜欢的统计表进行统计。

3.选两组不同的统计表让学生上台汇报。

4.师:通过这两张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5.推荐统计表。

师:在比赛现场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厨师大象和裁判长熊猫,要求同学们向它们推荐最合适的统计表,并说明理由。

生1:我想向厨师大象推荐动物种类统计表,因为大象是厨师,它做饭时要了解各来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各喜欢吃什么,喜欢吃就做,不喜欢吃就不做,如果不了解可能就会浪费。

生2:我想向裁判长熊猫推荐项目统计表,因为熊猫是裁判长,它要了解都有哪些项目,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比赛。

师:通过同学们精彩的介绍,老师明白了在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统计,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设计意图:通过向两动物推荐统计表这一教学环节,渗透统计的实用性。]

6.渗透奥运精神。

师:说到运动会,老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奥运会,你们通过课前查资料,了解了奥运会的哪些知识?

生1:我知道20xx年的奥运会在雅典举行,中国得了32枚金牌,排名第二。

生2:我知道奥运冠军刘翔很厉害。

生3:我知道在奥运会上中国的金牌排名越来越高。

师:老师真佩服你们知道的真多,那么你们知道20xx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你想说些什么?

生1:在中国北京举行。

生2:我想说中国加油,北京加油。

生3:我想对运动员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生4:我希望在20xx年的奥运会上,中国队能打败美国队,夺得第一名。

[设计意图:由运动会联想到奥运会,主要是对学生渗透奥运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发,情感教学达到了高潮。]

小学统计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制作出复式统计表。

[教学重点]

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能对统计出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猜猜看:这个表格和这个笑脸是用来做什么的?

师:谁会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谁就能得到笑脸人。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全班分为四个大组,哪个组的同学表现好,就随即奖励一个笑脸人)

[设计意图:通过奖励笑脸人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要善于观察、积极思维,参与体验,逐渐领会怎样学习的方法。]

2.出示条形统计图:(以一代二)学生一年级体重的统计图。

问:你发现了什么?能根据这个统计图完成这张统计表1吗?试一试。学生自主完成统计表后集体订正。

过渡语:现在你们已经二年级了,体重也相应的增加了,结合你称体重的情况,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斤。(指2~3人汇报)怎样才能知道现在每个体重段有多少人呢?你们有什么办法?揭示课题:统计。

[设计意图:利用条形统计图回顾已经学习过的统计方法,并为本节课的自主探究做孕伏,这样做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统计学生体重,突出统计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统计来源于生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集思广益,收集方法。

(估计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1.一个一个地到前面画正字;2.举手计数;3、分组统计。)

过渡语:同学们想到的方法都很好,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用哪一种方法能既迅速又准确地来进行统计?

2.比较归纳,择优选择。

师生共同比较三种方法,归纳出学生认为合适的方法(用举手的方法来统计)。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确定统计的方法,并在认可三种方法的基础上,确定出最为合适的方法。这样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要我学”内化为“我要学。]

3.根据需要,引导探究。

(1)师生合作,用举手的方式进行统计,完成统计表2。

过渡语:学校校医在统计数据的时候,一会儿要用一年级的统计表,一会儿要用二级的统计表,她一边整理一边叨念着:要是能把这两张表制成一张表,该有多好啊……你们能帮帮忙吗?

(2)学生独立探究,设计复合式统计表。

4.合作设计,展示交流。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统计表,可以同桌或小组合作完成。

(2)集体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

生生交流:学生可以随意向展示的同学提出问题。(如:你是怎么设计的?你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第二行第二列的数字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根据收集的数据制作出不同形式的复式统计表。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究,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并利用生生对话,相互启发,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以交流促发展。]

5.观察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统计表,解决问题。

(2)你还能有什么发现?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着重以下几个问题:

①哪个阶段体重的同学最多?

②假如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多少千克至多少千克以内?

③你想对哪个阶段体重的人说话?

[设计意图: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渗透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如: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多少千克至多少千克以内?通过对不同阶段体重的同学说话,使学生意识到日常生活要合理膳食,注意身体健康。]

三、尝试迁移,拓展延伸

1.统计二(2)班各组获得笑脸人的个数。

2.出示二(1)班、二(3)班、二(4)班、二(5)班各组获得笑脸人的个数(结合学校班级实际)。

3.独立制作复式统计表,并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本节课制订了一个评价量规,用一朵花的花瓣代表四个小组,在上课过程中,根据各小组的参与情况进行奖励,奖品是一个笑脸,贯穿整堂课。这是我的一个巧妙设计,一是给学生营造一个竞争、协作的氛围,二是当本节课结束时作为评价各小组的一个依据,并暗含着又一个生活中的统计,当进行评价时,学生提出:可以统计各组的笑脸的多少,作为评价标准。笑脸人变成了统计的对象,使学生感受到统计这一知识无处不在,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探索的空间和机会。]

4.拓展延伸,开阔眼界。

教师出示扇形统计图(也是统计各班得到笑脸人的总数),使学生感受统计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统计方法的多样性、统计知识的实用性,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

四、结合学习历程,畅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教师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

小学统计教案 篇8

本单元有三个教学内容,依次是按照大小顺序分段整理数据,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统计活动经验,提高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可能性不相等会影响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从而修改或设计简单的、公平的游戏规则。结合教学内容编写的你知道吗,分别介绍空气质量与空气污染、世界博览会和我国上海市获得20xx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五位著名学者进行抛硬币试验所获得的数据以及这些数据反映的等可能性。本单元的最后是实践活动《了解我们自己》,让学生用统计方法收集、整理有关班内同学的身高、体重、年龄、生日、参加兴趣小组人数等数据,从而了解自己班内的一些情况。

1分段整理数据。

分类整理数据是基本的统计活动,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能够按统计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品种、形状、颜色、用途进行分类统计。本单元继续教学把一组数据按大小分成若干段进行统计,并把统计获得的数据填入相应的统计表里。

(1)在现实的情境中体会分段整理是常用的处理数据的方法。

第70页例题提供了鼓号队40名队员每个人的身高厘米数以及适宜穿小号、中号、大号服装的相应的身高数。要解决的问题是为梅峰小学鼓号队队员每人购买1套服装,需要购买每种服装各多少套。这样的问题与情境能引发学生主动地按120~129cm、130~139cm和140~149cm去分段统计,从各身高段的人数确定各种服装应购买的套数,从中体会到分段整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想想做做第1题提供了四年级二班21名女同学1分钟做仰卧起坐的个数,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有些女同学只能做二十多个,有些女同学做了三十多个、四十多个,还有些女同学做了五十多个,因此可以分20~29个、30~39个、40~49个、50~59个这样四段进行统计。经过统计和填表让学生说说这个班女同学做仰卧起坐的情况,看到1分钟做二十多个和五十多个的人都是少数。多数女同学1分钟能做三四十个,这是整体的情况。通过这些议论,学生能体会这里为什么要分段统计。

想想做做第2题摘录了20xx年4月30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全国环保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这47个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各不相同且差异比较大。把空气质量按污染指数分成三段,并把这三段数据分别描述成空气质量状况为优、良、轻度污染,就能清楚地反映这一天这些城市空气质量的基本情况。教学时,既要学生学会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还要让他们体会分段整理这种方法的合理性,知道是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实际情况的有效方法,是常用的统计方法。

本单元是初步教学分段统计数据,所以例题和习题都明确了把数据分成几段以及各段的数值范围,不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分段。

(2)给学生留出了统计各段数据的活动空间。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会了分一分、数一数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在一年级(下册)学会了分类用符号记录信息,在三年级又学会了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这些方法都可以用到本单元的分段统计中来。第70页例题在明确了把40名鼓号队员的身高分三段统计后,统计数据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在身高记录单里先数出身高120~129cm的人数,再数出身高130~139cm的人数,最后数出身高140~149cm的人数。也可以先设计一张身高分类记录单,然后从1号到40号依次用画或画正字的方法分类记录。教材要求学生采用画正字的方法,并提供了分类统计的记录单。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统计数据有哪些方法,比比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想想这里为什么选择画正字的方法,从而提高数据统计的能力。想想做做各题希望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计数方法,并相互交流使用的方法。

在分段整理数据时,要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并把各个数据正确归属到统计表里去。在统计表里算出合计数能及时发现遗漏或重复等错误。如果例题的统计表里三个身高段的人数和不是40,可以肯定在分段计数时发生了重复或遗漏的情况,必须找到原因并及时改正。有些统计表里虽然没有合计数的栏目,也可以通过求合计数检验统计的结果是否正确。

2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那时的统计图里1格只表示1个单位,如1格表示1人、1只、1个、1件本单元继续教学条形统计图,统计图里的1格表示多个单位,如1格表示5票、100m、100万吨、500km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学生能进一步看懂统计图呈现的数据,也能更方便地用直条表示自己在统计活动中获得的数据。

(1)让学生在看图、画图等活动中了解1格可以表示多个单位。

教材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条形统计图里的1格不仅能表示1个单位,还能表示多个单位,而是出现许多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在看图、说图时注意到图里的1格表示了多个单位。第75页例题是反映20xx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成员国的代表决定20xx年世界博览会主办城市时,第一轮投票各个城市的得票数的统计图。教材问学生你知道这五个城市各得了多少票让他们在看统计图和交流得票数时明白这一张条形统计图里1格表示5票。试一试根据第三轮投票中三个城市的得票数在统计图里画相应的直条,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图里的1格表示5票。

想想做做共四道题,其中两道是在条形统计图里获取数据,另两道是在图中画直条表示数据。在这些条形统计图里,1格都表示多个单位,有的1格表示100m、有的1格表示100万吨、有的1格表示5枚,有的1格表示500km。通过这些题的教学,学生就明白了统计图里1格能表示多个单位。在教学第75页的例题时,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如果统计图的1格只表示1票,那么画图的过程会怎样,画出的图又会怎样,使学生对1格表示几个单位的合理性会有更多的体会。

(2)加强利用条形统计图里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等活动。

第76页试一试除了从统计表里可以看到第三轮投票中莫斯科、丽水和上海这三个城市各得的票数外,还可以挖掘出许多信息。如果把第三轮的得票数和第75页第一轮的得票数比一比的话,就能发现在第一、二两轮投票中淘汰了哪两个城市;还能发现在第一轮投票到第三轮投票莫斯科的得票数没有变化,丽水和上海的得票分别增加了4票和8票,原来投弗洛兹瓦夫和克雷塔鲁这两个城市票的成员国改投了丽水和上海的票如果把这些内容都从统计图中挖掘出来的话,学生就能知道更多的事实,学习兴趣也会更浓。

第77页想想做做第2题根据图中我国2000~20xx年棉花产量,通过观察能比出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高,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低,通过减法计算能算出20xx年的棉花产量比2000年增加多少万吨。教材还鼓励学生自己看图提出问题。

(3)适当变化条形统计图的形式。

过去数学教材中的条形统计图形式比较单调,一般只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直条都是竖直的。近几年各种媒体上的条形统计图越来越多,形式多样、活泼美观。为了适应这些新的情况,本单元中的条形统计图也注意了形式的变化。第77页表示我国2000~20xx年棉花产量统计图选用了圆柱体的直条,使条形统计图具有立体感;第78页第4题表示我国四大河流长度的直条是横着从左往右画的,与河流的形态相似,显得更直观,容易被人接受。

条形统计图在形式上的一些变化,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能启示学生创造性地画出自己喜欢的、富有个性的直条。

3体验游戏设计的公平性。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教学中,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通过第一学段的教学,学生初步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是相等的,有时是不相等的,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继续教学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把不公平的游戏规则修改成公平的规则。

(1)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第79页例题,口袋里有4个红球和2个黄球,每次任意摸1个球,摸后放回,一共摸30次。教材把这样的摸球活动通过摸到红球的次数多算小明赢,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算小玲赢变成比赛游戏。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知道,由于口袋里红球的个数多、黄球的个数少,所以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大,摸到黄球的可能小。从而作出判断,小明赢的可能性比小玲大。例题先让学生分小组摸一摸,验证自己的判断,然后提出上面的游戏公平吗为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把对可能性大小的判断提升到对游戏规则公平性的评价上,体会小明赢、小玲输的主要原因是设计的游戏不公平。想想做做第1题里方方和圆圆用转盘做游戏。第一次游戏用的转盘上红色区域比蓝色区域大得多,所以方方赢的可能性比圆圆大。第二次游戏用的转盘上红、蓝两种颜色区域的大小相等,各占转盘的一半,所以两人都有赢的可能,而且可能性是相等的。通过这两次游戏,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白怎样是公平的游戏、怎样是不公平的游戏。第2题能让学生知道如果是公平的游戏,那么口袋里黄球和红球的个数应该相同。如果口袋里黄球和红球的个数不相同,那么这样的游戏是不公平的。还能让学生明白,决定这个游戏是不是公平,与有没有其他颜色的球以及其他颜色球的个数都没有关系。

(2)鼓励学生修改游戏规则,使游戏公平。

第79页例题在学生明白原来的游戏规则不公平的基础上,继续提出要求:怎样在口袋里放球,游戏才是公平的鼓励学生在小组里重新设计游戏。设计的方案是开放的,可以增加黄球的个数,可以减少红球的个数,还可以让红球与黄球的个数都增加或都减少。只要口袋里红球和黄球的个数相等,游戏就是公平的。教材不仅让学生设计,还让他们验证自己的设计。

想想做做第3题,由于10张牌里比5大的有6、7、8、9、10共五张,比5小的只有1、2、3、4四张,因此,原来的游戏设计是不公平的。公平的游戏方案不止一种,教材让学生自己设计,还通过做一做游戏验证自己的设计。

要注意的是,公平的游戏设计是摸到两种球(两种牌)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即游戏双方获胜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在进行摸球(摸牌)活动时,记录的摸到红球次数与摸到黄球次数不一定相等,当摸的次数很多很多时,摸到两种颜色球的次数会比较接近。这种比较接近就印证了可能性是相等的,游戏是公平的。正如第81页你知道吗里的五位学者抛硬币,从理论上说,硬币落下时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试验时,两种面朝上的次数只是很接近,很难做到正好各占投币次数的一半。

4实践活动《了解我们自己》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统计方法。

这次实践活动大致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是选择课题。教材先提出一个启发性的问题:你知道自己班里同学的哪些情况你还想了解自己班里同学的哪些情况引导学生关注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体重情况、年龄情况、生日情况以及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等,并从中选择一个内容作为自己实践活动的课题。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一方面能调动他们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身边有许多情况可以去了解、去研究。

第二步是设计统计活动方案。为了了解自己班里同学的某一种情况,为了进行自己选择的实践活动,思考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需要到哪里去收集资料收集些什么怎样记录怎样整理并作好必要的物质准备,如数据记录单等。

第三步是实施预案。学生按照自己的预设进行统计活动,并把统计获得的数据在统计表里或用条形统计图呈现出来。

教材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开展实践活动,让他们独立设计、独立实施,培养学生统计活动的能力。为了减少制作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时的困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空白的表格和统计图,供他们选用,每个小组只要用到其中的一张表或图。

第四步是相互交流。交流的内容是广泛的,包括选择了什么课题,怎样预设方案,在统计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经过统计清楚了什么情况,以及在生活中应用统计方法的体会等。

小学统计教案 篇9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数一数下面的图形,再填表(出示图片)。

(1)统计表

(2)统计图

(3)说一说

哪种图形最多?哪种图形最少?

正方形比三角形少几个?

三种图形一共有几个?

2、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的简单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方面的简单知识。(板书课题:统计)

二、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2、老师也喜欢看动画片,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位你们喜欢的朋友,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出示课件)你们喜欢它们吗?现在老师非常想了解,在这四个动画人物里面,咱们班喜欢哪个动画人物最多?喜欢哪个动画人物最少?你们想不想知道?

师:那我们就来统计一下,咱们班喜欢这几个动画人物的情况。

三、自主探究,体验统计。

1、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

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的一些知识,知道了收集、记录数据的一些方法。谁能说说都有些什么方法呢?(可以用画圆形、正方形、打勾,或是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

现在我们要统计全班同学喜欢动画人物的情况,选用哪种方法最快,哪种方法最好?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一种方法,统计到哪个动画人物,你喜欢你就站起来,坐着的同学数数一共有多少?一定要细心,不要多数、漏数。(全班讨论)

师:刚才记录喜欢动画人物情况的过程就叫“统计”,我们把统计的数据填到表格中,这张表格就叫统计表,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知道喜欢各种动画人物的人数,如果想一眼看出喜欢哪个动画人物的人数多,喜欢哪个动画人物的人数少,还可以整理成什么?

生:……统计图

2、引导学生通过生成的数据,让学生动手画统计图。

①请同学们先观察手上的表格,想一想,每格代表几?先标上数据。

②学生动手制作统计图。

3、小结:当统计的数据较大时,我们可以用1格表示2个单位。

4、请同学们完成94页例1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5、根据画好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①从这个统计图,我们知道了什么?

②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③假如下次我们班要放动画片,我们应该选择放什么动画片?

四、应用实践,巩固新知。

课本95页做一做

1、说一说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

2、小组合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

3、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

4、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桌交流)。

五、畅谈收获、自我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一年级我们学习的统计是每格代表1个单位的,今天学习的统计是每格代表2个单位的。

六、作业。

小学统计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2,第68页课堂活动第2题及练习十五3~5题。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情境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获取相关的数据和有用的信息。(合同帮帮网 M.551336.COm)

2.体会数据对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获取相关的数据和有用的信息。

教学难点

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教 法

联系实际法 比较法

学 法:

自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它和我们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哪些不同点?

条形统计图记录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记录数量增减变化的趋势和幅度。扇形统计图表示每个部分占整体的百分之几。

今天我们将在以前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扇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独立自学例2思考题中的4个问题

(1)说一说靠山村近几年土地的变化情况。

(2)20xx年底,这个村的耕地、森林、果园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千米?

(3)没有改造的荒山还有多少平方千米?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至少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2、小组交流独立思考的内容

3、全班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自学检测

1、第68页课堂活动第2题

2、第69页第3题(先独立计算,板演,再说一说,你对这种变化有什么看法。)

四、课堂检测

1、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二年级作息时间安排 五年级作息时间安排

(1)二年级与五年级学生作息时间分配有哪些不同?

(2)你能根据统计图计算出两个年级学生每天上课、自习、校内外活动、三餐洗簌和睡眠的时间吗?

2、某市20xx年城区用地情况统计图

已知工业用地面积比绿地面积少42平方千米,这个城区的居住用地面积是多少?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五第4,5题

小学统计教案 篇11

[设计意图]

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选择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学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后,在应用部分设置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练习题,以培养学生根据数据、图像分析事物并作出合理推断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条形统计图

(1)某电影院上月各类影片观众人数统计图

(2)新芽书苑2000年3月第一星期故事书销售情况统计图

2、提问:你已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

3、现实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统计图,你见过吗?出示:折线统计图。

(1)上虞电影院2000年(1~6)月观众人数统计图。

(2)百官镇一农户96~2000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二、展开:

(一)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1、四人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2)这两类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结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从折线统计图上我们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吗?还能了解到什么?

4、结合课本进一步深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1、你认为哪幅条形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来绘制更合适?

2、小组讨论:把这幅条形统计图绘制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办法?

A、小组讨论B、汇报C、提问:绘制的关键是什么?

3、学生尝试绘制。

(1)出示我们的调查资料。

(2)想一想,哪几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绘制比较合适?

(3)请选择其中一组数据绘制。

(4)小组交流绘制情况,分析增减变化的情况,并推断发展趋势。

(5)大组交流绘制情况,并纠错。

三、应用

1、出示:李军(住院)的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提问:看图后,你能推断出什么?

2、出示:百官镇一农户96~2000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思考:A、看图后你有什么感受?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对比练习:

(1)出示:吉祥鞋店2000年凉鞋、棉鞋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A、两种鞋的销售趋势分别怎样?

B、你有什么建议?

(3)出示:两家游泳衣专卖店的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A、比较这幅图,说说哪一幅比较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

B、猜猜为什么乐乐专卖店会有这样的销售现象

四、总结

小学统计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9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

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用具

统计图、统计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导入新课

(一)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统计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热闹路二小的校园,它有宽敞、美丽的教学楼,同学们在整洁的环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你们看,他们都在干什么?

教师出示课件。热闹路第二小学的校园生活:舞蹈组、电脑组、篮球队等在活动。

师:(出示课件:一个小花坛中有26朵四种颜色的郁金香。)我最喜欢学校的这一处小花坛,看到这些美丽的花,我想知道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完成题卡(先数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再涂色)。教师提示:涂完后注意标上下面的数字。

(二)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引出新知

师:(出示统计图)说一说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

生:(齐答)红花有8朵,黄花有7朵,蓝花有5朵,粉花有6朵。

师:(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比较题卡与刚才的画面,哪一个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生1:第一幅图混在一起,看不清楚;第二幅图分开了就很清楚。

师:(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花的朵数数出来并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进行统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板书课题:统计)。

二、实践操作,掌握新知

(一)让学生体验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都喜欢什么颜色的花,你能不能在喜欢的花下面打“√”告诉老师?

学生完成题卡后,教师收上题卡。

(二)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的过程

1、初次进行记录。

师:现在老师手里拿着同学们的题卡,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生1: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最多?

生2:喜欢黄色的有多少人?

生3:喜欢红色的人多还是少?

生4:喜欢粉色的人有多少?

生5:喜欢蓝色的人多还是少?

生6:喜欢红色的有多少人?

师:让我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吧!

教师较快地读数据,学生记录不下来。

2、小组讨论记录的方法(方式开放,教师简介写“正”字的方法)。

小学统计教案 篇13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1.这一学段的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很强,喜欢通过亲自实践来解决问题,尤其喜欢在愉悦的活动中学习。

2.学生积累了一些有关统计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信息的收集方法没有很好掌握。

〖课堂实录片断〗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周二都有一节你们最喜欢上的体活课对吗下节体活课我们安排哪些体育活动呢

生1:我喜欢踢足球。

生2:我喜欢跳绳。

生3:我喜欢跑步、滑旱冰、玩单杠。

师:这可让老师为难了,到底安排些什么呢你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吗让全班的同学都比较满意。

生:那问一下,看看大多数同学都喜欢什么,老师再安排呗。

师:那好吧,我们今天就来当一次小小调查员好吗调查一下你们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教师板书课题。)

(评析教师以学生最感兴趣的体活课为背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实践活动

1.指导调查

师:你打算怎样去调查

生1:我打算用学号的顺序来调查。

生2:我按小组来调查。

生3:我按性别来调查。

师:你们可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我们在调查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生1:不遗漏。

生2:不重复。

生3:还要做好记录。

师:你打算采用什么方法作记录

生1:我用画正字的方法。

生2:我用符号的方法作记录。

师:下面调查开始,然后把调查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

2.调查与反馈

(1)学生调查,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反馈信息,汇报调查结果,教师将学生的统计表用幻灯展示出来。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想出调查的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获取知识的理念。同时学生亲自体验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的过程,符合《标准》的要求。)

〖编者点评〗

研究表明,在计划如何收集数据上花时间是值得的。在讨论如何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学生将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使获得的数据真正有效;将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来获取数据,加深对每种方法适用性的认识,发展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讨论各自方案的过程中互相交流,这有利于学生客观地评价他人获取数据的方法。

在这一方面,本案例做了一定的尝试。如何继续深入,值得大家共同探讨。

小学统计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

把收集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具谁备:

小黑板、统计图、统计表、图片、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老师这里有三种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数量比较多,请同学们帮帮老师数数各种图形分别有多少个。

学生活动数图形。

2、现在老师想知道,哪种图形最多?哪种图形最少?怎么办呢?(把各种图形统计出来)

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方面的知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自己思考: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统计各种图形的数量呢?

2、班内交流: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统计出各种图形数量?

生:数数、画○、画△、画□、画√、画“正”字……

3.小组合作:用最喜欢的方法把各种图形数量统计出来,并把统计的数据填在统计表中。

图形

个数

4、绘制条形统计图:

(1)引导学生观察:什么图形较多,提供的方格不够,怎么办?

(2)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在下面的统计图中表示统计的人数?

(3)班内交流:学生自己的想法。

(4)在此基础上总结:可以用1个方格代表2个人,以后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1个方格代表5、10等更大的单位。

(5)根据统计的结果,在统计图的方格中涂色。

(6)展示学生作业,并问为什么这样涂色?让学生说明涂色的理由。

5、学习例1

(1)同学们都喜欢什么动物!请你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些动物?为什么喜欢?

(2)老师这里有四种动物卡片(展示图画:小猫、小狗、小兔、小乌龟),你喜欢什么动物,请说一说。

(3)老师这里有某个学校的二年级喜欢动物的情况的统计数据。

喜欢动物的统计数据表

动物

小猫

小狗

小兔

小乌龟

人数

8

10

16

6

(4)学生活动比赛绘制条形统计图(选出前五名的作品展示)

教师提供条形统计图有1格表示1个数量和1格表示2个数量的,让学生自已选择用哪种。(总结出用1格2个数量的较好)

请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6、看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1)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课本95页“做一做”

(1)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

(2)跑步、跳绳、游泳这三项体育运动你喜欢哪些体育运动?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小组合作统计数据。

(4)在统计图的方格中途色。(学生独立完成)

(5)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生说。

五、作业布置

选用课堂课时上的作业

探讨问题: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 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这节《统计》课,主要是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经历把整理出来的数据用图表形式表现出来的过程,经历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从中理解并掌握一些有关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单位、表示2单位或更多的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

1、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教科书所给的材料,结合我自编的内容,创设了一个数图形的情境,并让整个情境贯穿于课的始终,数图形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利用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一年级的学生容易数出图形的数量,学生的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很快地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由此可见,兴趣还真是学生乐学的法宝!

2、新课改以来,合作学习成为小学课堂上的一大“亮点”,但很多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在进行“数图形”的统计时,先让学生独立地想一想,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统计图形可以用什么方法统计(如:画“正”、打“√”、数一数等),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统计,然后让展示学生统计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统计,但是学生没有做好小组合作学习,只是独立进行统计。小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3、整堂课,我都以低年级学生能接受并喜欢的面貌出现在他们面前:亲切,平易近人,语言温和;并时常以微笑鼓励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路基本都跟着我走了,同时时刻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让活动富有童真童趣,让学生是在快乐的学习,在学生的全体参与中学到了所要掌握的知识。

小学统计教案 篇15

教学目的

1.认识统计图、统计表;

2.能够根据物体图片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3.培养动手操作、团结协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制作统计图表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统计图、表的结构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示范指导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教学用具

水果图片动物图片动物算式卡

座位格局

小组团坐式

本课计划授课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谭老师今天出差回来了,快问问谭老师给你们带什么礼物了。

学生纷纷询问

谭老师:老师在北京看到那里的水果非常新鲜,非常好吃,就给大家带了些水果回来,有苹果、香蕉、梨、桃。但是老师今天没有带到学

校来,都放在家里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老师不知道大家都喜欢吃

什么,那怎么拿呀?

学生抢说自己喜欢的水果

谭老师:大家一块说,老师也记不住啊。怎么办呀?李老师你说说怎么办才好。

拿我们来统计统计吧。(板书课题:统计)

二、分组活动

请同学们从学具盘中拿出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贴到盘子里。

学生分小组活动。组长交到前面。

三、讨论归纳

观察:我们班喜欢吃什么水果的人最多?

思考:怎样摆放能使我们一下子看出来喜欢吃什么水果的人最多?

师总结:先画一条横线,然后向上打一些虚线格,把要统计的物体从下往上对齐摆在格子里,这样,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什么物体最多,什么物体最少。这张图就叫做统计图。看图制表,认识统计表。Whocanfillinthe

blankHoanyapplesontheblackboard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四、试一试

用盘子里剩下的水果卡和白纸制作一张统计图,再画一张统计表,小组合作完成。

五、练一练

1.去动物园帮经理做事,统计小动物的数量,然后给经理提一些合理建议。组内分工合作完成。老师扮演动物园经理,请给我提建议。

2.动物园经理请大家参加活动━━猜谜语,翻书看图统计后找出谜面的序号,打开窗口就可以找到谜面了。猜谜语,发奖品。

3.动物园经理请大家看小猫跳舞,可是小猫没吃到鱼不高兴,我们先来钓鱼好吗?同学们纷纷钓鱼,鱼身上有算式,得数是13的白猫吃,得数是15的黑猫吃,得数是16的花猫吃。哪只猫吃到的鱼最多,哪只猫就会先表演,请大家统计一下。出结果后给学生放录象━━《去动物园》

六、现场操作

请1、2组同学们去采访听课老师使用的是钢笔还是圆珠笔?3、4组的同学采访外来客人是做车来得还是骑车来得?5组同学看同学们的小房子里的小手的数量,然后马上统计出来,向大家汇报。

七、总结全课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14273.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