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单元整理与复习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3页,第21、2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一起到“统计天地”去参观。
板书课题:统计天地。
2、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统计知识?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你知道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有什么作用吗?在小组中说说。
二、复式统计表
1、出示第21题。
2、这张统计表是要统计什么情况的?需要统计什么数据?用什么方法调查?
3、提出统计要求:每人只能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学科。在调查中每位同学都要做好记录。
4、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5、喜欢哪一门学科的人最多?喜欢哪一门学科的人最少?哪一组喜欢数学学科的人数最多?算一算各门学科的“总计”看看有什么发现?
三、复式条形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是怎样统计结果的?
2、完成第22题。采用集体举手表决的方式对自己喜欢的课间活动进行投票。
3、这张统计图是要统计什么情况的?需要统计什么数据?从图中能看出纵轴上每格表示多少人吗?用什么方法调查?
4、提出调查要求:每人只能选择一项最喜欢的课间活动。在调查中每位同学都要做好记录及整理、汇总。统计时男、女生分开举手。
5、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6、小组中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互相解答。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觉得自己的课题表现如何?
第八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一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口算卡片数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听算
12-914-615-716-913-7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二、练习指导
1、退位减法表
(1)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回答)
c、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学生回答。
2、练习
(1)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2)教师读算式,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3)针对学生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3、一画四式
师:你能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吗?试一试。看书第24页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三、课外作业
p24:2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四、思维训练
在()中填上适当的数
()-9<515-()>6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同学们熟练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并且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
7+5=125+7=128+7=157+8=15
12–5=712–7=515–7=815–8=7
第11单元整理与复习第5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4~125页,第23~2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本册教科书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本册教科书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成功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学生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准备:搜集第23题有关的信息、收看天气预报记录第24题中城市的气温、中国地图、卷尺、调查第26题有关数据。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数学与生活有很多联系,可以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又指导生活和生产。今天我们就用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应用广角。
二、活动交流
1、同学们,前几天布置的调查任务你们完成了吗?谁来给大家汇报一下你搜集到的有关数据!
2、完成第23题。小组内交流在报纸、杂志或网上等不同途径获得的有关负数、小数或统计图表示的信息。说说从收集到的数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3、完成第24题。交流收集到的天气预报的信息,填在书上的表中。分别在哪里获得天气预报信息的?虽然个别数据不一致,但差别不大就是正常的。观察统计表,可以看出什么?在地图上找出这7个城市的位置,说说城市的位置与气温有什么关系?观察统计表,小组内互相提一些问题并互相解决。
三、实际应用
1、完成第25题。
介绍各测量项目的含义以及测量方法,并示范测量。小组合作测量,并记录数据。填写统计表,并交流体会。说说看,自己应该穿多大的衣服?2、完成第26题。
汇报调查结果及调查途径。将调查的其它地区的面积资料在小组中交流。
3、完成第27题。
指导方法。实地测量。观察、推算,得出规律。实际应用,理解影长与实际高度的规律。
4、完成第28题。
读题,理解题意。小组中探索交流。汇报方法:如果不分等级出售,总收入为:2400×108=4320(元)分等级出售,至少可收入:1200×2.4+1200×1.6=4800(元)所以分等级出售比较合适。
四、自我评价
1、了解各项评价指标的意思。
2、在小组中自我评价及同学互评。
教学内容:你学会了什么 二 教学目标:1、会熟练运用比例尺来计算图形大小与面积。2、会进行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3、会灵活解答选择题。教学重点:分数与百分数互化,比例尺。教学难点:选择题解答。教学过程:1、数字能制造许多“游戏”下面我们可以来做做“选择”游戏,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前□内画“√”。①下列各算式中,哪一个算式的值不等于5?□500÷100□÷□×20□×分析:本题很容易计算,但要特别注意的是题目上“不等于5”中的“不”字。②下列各算式中,哪一个算式结果不等于0?□25×8×0×100□(34-27.5)×(0.25―)□(10―7.5―2.5)×15÷4□1+50÷25×0分析:本题与上题类似,也需注意“不”字。③下列四个数中,哪一个最接近1000?□859□958□987□1010分析:最接近1000含义即与1000之间差距最小。本题即考察1000与哪个数差最小。④练习:用3、9、5、2、0五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五位数,这个数是多少?□93520□95320□95230□95302分析:本题先组出所有五位数,再从中选出最大的。2、我国陆地用土面积大约960万千米2,其中森林面积大约115万千米2,草原面积大约320万千米2,淡水面积6.6万千米2,分别写出森林、草原、淡水面积与我国陆地用土面积的比,并化成百分比。分析:本题是复习关于比的概念,做除法即可,但需把比值分数化成有分数,要再乘以100%。3、看图填空:图(略)p45图。①量平面周长厘米,宽厘米,这学校占地面积米2。②绕操场跑一圈大约米,花坛占地米2。③小学全部建筑物占地面积米2,是学校占地面积%。分析:本题是复习关于比例尺的计算,需先把图中的距离量出来,再用比例尺换算。牢记:比例尺=。但严格禁止在图上算出面积后用比例尺换算。思考题:(请全班同学一起思考)。一个棱长4厘米正方体,若把它的棱长扩大到原来2倍,它的表面积扩大到原来几倍?体积扩大到原来几倍?分析:本题包括了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表面积=边长×边长×6,体积=边长×边长×(边长)(棱长)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复习了教学相关概念,比例、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作业:p46、11。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按什么顺序学习这些知识的?再看课本目录,看看教科书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对比一下,自己想的和教科书上安排的顺序一致吗?
2.再看例题。看看每小节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例题之间有哪些联系?你认为哪几个例题是解释同一个内容的?这些内容你理解了吗?
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本单元的知识。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
二、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1.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寻找整理得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利用实物投影仪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对展示的作品做评价。
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如本书第13页知识结构图)。对着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
(1)口算除法、估算
(2)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两、三位数
(3)除法的验算:利用乘法验算除法
(4)除式中的零:被除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
3.提出问题和介绍经验
师:“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你有哪些成功的体会可向同伴介绍的?”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1.出示教科书第35页第1~3题(或让学生翻开书自读这3题)。然后让学生独立作业,可直接写在书上。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这3个问题的解答有什么共同点?(都用除法计算,根据除法含义直接列式。)
(2)你是用什么方式来完成这3道题的计算的?(第1题用口算,第2题用估算,第3题用笔算。)
(3)说一说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
2.请学生当小老师,由小老师点名让3~6名学生上台说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作业或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对他们的说算理过程进行评价。
四、小结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1523.html
上一篇:对称 教案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