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 教案精选

时间:2022-02-19 生涯规划书各部分联系 规划书各部分内容联系

猴子捞月

一、教学内容:54——55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Jk251.COm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每只猴子平均可以分几个月亮?”

(二)、学习0的除法

问题:把几个月亮平均分?分给几个猴子呢?

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

列出除法算式:0÷5=0(个)

引导:分给6个猴子呢?0÷6=0(个)

分给7个猴子呢?0÷7=0(个)

得出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小练习:0÷3=0÷8=0÷9=6×0=0×8=

(三)、巩固练习

做自主练习1和2

(四)、拓展练习

我5分钟剪了15朵花。

每张纸剪2个“福”,我剪10个……

剪窗花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大部分同学内容能够掌握有关0的除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是很熟练,必须多做练习。

jk251.cOm扩展阅读

小数乘法除法 教案精选篇


课题小数乘法和除法(二)-5主备人戴文焰第5课时月日第1节课时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2、会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法;3、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会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法。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0.70.71.1100.240.23.50.10.20.40.65二、计算练习。1、计算,再把每题的积和第一个因数比一比,有什么发现?4.90.015.81.23.151.44.915.813.1514.90.995.80.83.150.6讨论交流通过比较有什么发现?2、先说出每次乘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大还是小,再计算。0.5=8.2=2.42.6=0.970.84=1.02=1.3=0.98=0.06=3、你能直接在里填上<或>吗?1.42.82.80.630.90.90.851.30.850.81.31.3思考:积与划线的乘数比大小,有什么规律?当一个数乘比1小的数,积比这个数小。当一个数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这个数。当一个数乘比1大的数,积比这个数大。三、用简便方法计算。0.258.542.413.021.288.6+0.728.612.50.960.8独立解答,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各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四、实际应用。1、一种铺铁路用的钢轨,每根长12.5米,每米重44千克。80根这样的钢轨重多少千克?合多少吨?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在计算时能简算的可以简算。2、我们班种了400课向日葵估计每棵大约可收葵花籽0.25千克如果每千克葵花籽可以榨油0.18千克,他们收的葵花籽大约可以榨油多少千克?先读题,分析题意,再独立解答集体订正。作业设计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65页晚托作业:《拓展精练》

单元乘法口诀上部分 优秀教案推荐


第一课时数松果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2、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探索新知。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归纳方法。

教具准备

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我们人人都有一双能干的小手,1只手有几个手指头呢?2只呢?你是怎么算的?3只、4只、5只、6只......一共有多少个手指头?你能将这个表格完成吗?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

手的只数

1

2

3

4

5

6

7

8

9

手指头的个数



指名上台补充表格.

二、问题探究

师:从这张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

1、5的乘法口诀编写

问:师指着第一格中的一只手提问,这只手上有多少个手指?

也就是()个(),怎样列乘法算式呢?(1*5)

问:指着第二格中的二只手提问,这两只手上有几个手指?也

就是()个()相加,怎样列乘法算式呢?(2*5)

师:3只、4只、5只……手上一共有多少个手指呢?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列出算式。

组织学生汇报,(汇报方式:例如:每一只手有5个手指,那

么3只手有多少个手指呢?也就是求3个5相加是多少,用乘法算

式3*5或5*3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5=154*5=205*5=25

6*5=307*5=358*5=40

9*5=45

师:让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含有一个乘数5),为了方便我们的应用,前人将这些算式改编出了一句句的口诀,我来说一句:一五得五。你能试着说下去吗?小组说一说并分组把它写出来。

师:我们编的时候最主要的是要把两个乘数和积说出来,积是一位数的话加一个得字,积是两位数就直接说,这样是为了好记。

指名说口诀,师板书。

齐读5的乘法口诀。

师:你是怎样记口诀的?有什么好的方法?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建立乘法口诀编写概念的第一课.所以这部分教师放慢步伐,从以下几个环节实施教学:从学生熟悉的乘法意义入手写乘法算式——了解算式间的递进关系——拓展关系的应用——编写5的乘法口诀——记忆口诀。这五步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了口诀的由来过程,编写方法以及如何记忆口诀,为后续学习其他的口诀奠定了基础。)

2、寻找生活中5的乘法口诀

师:生活中和5的乘法口诀有关系的事情还有许多,老师可以把它们编成儿歌,你们想听吗?

一个小组5个人,两个小组10个人,三个小组15个人,四个小组20个人……

师:你还能编出其他的儿歌吗?

(数学是生活的数学,它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通过这一运用,将两者进行了有机结合,既培养了学生发现生活中数学的习惯,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在丰富学生数学经验的同时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数学下册口算除法教案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24÷230÷360÷6

48÷484÷480÷2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二三得六

2×3=66÷3=2

60÷3=30

2、20×3=60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作业:练习三

教学反思:

单元乘除法教学反思 教案精选


《小树有多少棵》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大部分同学都掌握地不错,但少数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方法出了问题,计算起来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如:200÷4,部分同学结果等于500.对这些学生还要加强课后辅导.部分学生容易受定性思维的影响,将除法当成乘法计算.

《练习一》在本课的练习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整十整百数的乘法及两位数的口算乘法都掌握地比较好.但在理解应用题的题意时,却出现混淆的情况.不能正确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需要多少钱》这节课把旧教材中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两个课时放在一个课时中教学,给学生和教师都增加了难度.学生课后反馈情况来看,还有部分学生尚未完全掌握,还要加强对下层生的辅导.

《植树》这节课学习的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我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兴奋起来,然后再进行新课的教学、探索.在学生说算法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的算法多样性,对那些有不同算法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口算乘法,主要为第四单元、第六单元学习笔算乘除法打基础。本单元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学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第二部分是学习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两位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发现学生还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还不太理解算理,特别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在计算时,容易混淆。

(2)学生对于运用乘除法的互逆关系进行计算的题型掌握的不够好,如()÷5=600,这种题做的不够好。部分学生容易把除法题目看成乘法题目。

(3)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懂得看题,不会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由此看出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还比较差,还需加强与语文学科的配合。

改进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教学时,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便于学生理解。

(2)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道口算题,学生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难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方法。教学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比较中体会各种算法的不同特点,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3)注重联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用学到的乘、除法知识解决身边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多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数学问题,并且自己是怎样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下册笔算除法教案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第六课时20页例2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商的数合并造继续除的道理。

2.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钱币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除到某一位时有余数,要把余数和后一位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的计算过程,从而明白算理。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算

2.出示人民币3张100元、4张10元、2张1元券。

观察:一共有多少元?

根据学生的操作回答,教师板书:

300÷3=100

30÷3=10

12÷3=4

重点问一下12是从哪里来的?

342÷3=114

二、新授

1.出示例2: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2.如果学生猜对了:问你用什么方法猜得如此正确?如果学生猜得不正确: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正确计算出每班种多少棵树26。

3.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竖式计算过程。

4.课本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展示学生作业。如果发现错误,请学生判断,并说明原因。

5.小结:你觉得计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

1.第21页第4题。

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案精选


第三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数学下册除法初步认识练习教案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各部分名称。(教科书第21~22页练习四的第7—10题。)

教学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教学过程设计:

一、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1)6除以3等于2。

6÷3=2(复习除法的读法)

(2)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

15÷3=5(复习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3)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

20÷5=4(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9个苹果,每3个一份,分成了3份。

9÷3=3(复习把二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二、完成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第8题。

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9题。

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部分的同学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

式的同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

朋友在这里”。也可交换着玩。

四、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学反思:

数学上册除法导学案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学校班级姓名

除法——(5)练习二

学习内容:第七册第7页练习二第1——8题。

学习目标: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培养善于观察、发现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过程:

一、独立尝试

1、复习与预习

(1)口算练习二第3题(竖着做):先独立完成,再比较每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计算下一行时要注意什么?

(2)口算下列各题:

44÷490×6016×6270÷60

15×446÷295÷5180÷30

(3)练习二第4题。

(4)练习二第1题:先说出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写出商是几。

二、合作交流

1、复习题在小组内交流,组长批改。

2、练习二第5题(竖着做):先说出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算出商是几。

比较每组中的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练习二第6题:在小组内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竖着看)

4、练习二第7题:先读题理解题意,并在组内说说要注意什么?再独立计算并填写表格。最后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三、巩固提升

1、()里最大能填几

19×()<10052×()<347

2、填空: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是27,余数最大是()

625÷35的商是()位数

3、3□6÷34,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______

如果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______

4、730÷□□=□……10

四、回顾反思新课标第一网

在小组内互相说说: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2、你想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和课后作业

练习二第2、6、8题。

除法 小学教案范例


学习内容:课本p3~4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弄清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

2、在具体的情境中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在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算理,总结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总结方法。

教学准备:配套课件、复习题小黑板或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

400÷2500÷5

200÷5300÷6

*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最后两小题,当百位上不够除时怎么办?

2、谈话:同学们,今天食堂买来一些鸡蛋(出示挂图并把每千克鸡蛋4元改成2元),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⑴估算:你能帮食堂阿姨估算一下,312元大约能买多少千克鸡蛋吗?

先独立估算,再同桌交流。

集体交流:你估算的结果是几百多?

⑵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指名板演。

⑶问:计算的得数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

⑷小结算法:强调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3、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板书)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假如每千克鸡蛋4元,请你估算一下,312元能买多少千克鸡蛋呢?同桌两人交流估算的结果。

你是怎样估算的?

2、自主探索,理解312÷4的计算方法和书写方法。

⑴独立探索:填写第3页的方框。

⑵小组讨论:把你的想法与组员交流,看意见是否一致。

⑶汇报交流,理解掌握。

①选一组学生的竖式,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②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可以体温,进行答辩。

③重点讨论:商的首位7应写在什么位置上,为什么?

⑷检验刚才的估算结果。

3、小结计算方法:这道除法计算时有何特点?把两题比较,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为什么第1题的商是三位数,而第2题的商是两位数?

4、揭示课题。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组织交流,说说是怎样算的。(重点检查除的顺序及首位商的书写位置。)

2、想想做做2

为了减少计算中的错误,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除了计算认真仔细,还要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

出示第2题,每组练习一题,并验算。

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3

仔细观察,同桌互相说说每题的商是几位数,再集体交流。

组织交流,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两题的商哪一个大一些?

4、想想做做4

回忆这些图形的名称,同桌交流,并讨论计算边长的方法。

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时说说是怎样列式的。

问:你发现这三题的计算结果怎样?(渗透被除数不变,除数大商就小的规律。)

5、想想做做5、6

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后再进行交流。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动脑,与同伴密切合作获得并掌握了除法的新知识,你能告诉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本领吗?还要提醒同学们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吗?

五、作业

想想做做3后两组。

除数是位数的除法复习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班级:姓名:学号:

第一关:口算能手

40÷2=42÷2=420÷6=800÷4=63÷3=2100÷7=5000÷5=88÷4=200÷4=

第二关:笔算能手

456÷3=518÷7=

562÷4=306÷3=

验算:验算:

第四关:智慧之星

被除数

68

720

360

800

除数

2

9

3

5

60

20

6

8

括号里应填几?

420÷6=420÷()

60÷3 60÷()

()÷4 ()÷4

第五关:应用之星

1、一个压力锅180元,一个碗6元,买一个压力锅的钱可以买几个碗?2、小明和妈妈要整理88张照片,每页可以放6张,至少需要多少页?

3、小军去游泳池游泳,他在泳道内游了3个来回,共游了150米,这个游泳池的泳道长多少米?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1629.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