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池--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12个;正确读写腾云驾雾、漫山遍野、闪耀、拇指、镰刀、石笋、起伏、丘陵、折光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3.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生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课题:五彩池
2.传说的五彩池在什么地方?是什么颜色?作者又是在什么地方见到的?它又是什么颜色的呢?
(二)初读课文
1.五彩池在什么地方?
2.作者见到的五彩池是什么颜色?
3.形成池水不同颜色的原因是什么?
(三)默读课文,讨论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讲藏龙山上有许多形状不一、深浅不同的水池,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会闪出各种颜色的光辉,原来是因为池底有高低不平的石笋,阳光透过池水射到池底,石笋就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五彩池真美。
(四)指名学生读课文
(五)自学本文生字、词
1.正音:
辉(huī)瑰(guī)
凝(nng)疑(y)
2.解词:
细腻:本文指精细光滑。
矗立:高耸地立着。
石笋:石灰岩洞中矗立的像笋的物体。
瑰丽:异常美丽。
折光镜:使通过的光线发生折射。
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
腾云驾雾:本课指利用神仙的法术乘云雾飞去。
(六)布置作业
1.本课生字每字组三个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
教学步骤: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齐读
1.传说的五彩池在什么地方?
2.传说中的五彩池的池水是什么颜色的?
3.听了奶奶的故事后,作者想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五彩的瑶池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从小就非常喜欢五彩池。
4.作者看到了五彩池,它在什么地方?
5.作者看到的五彩池和瑶池是一样的吗?从哪一句看出是不一样的?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神话中的五彩池,只有一个池子,而且颜色只有五种:红、黄、绿、蓝、紫。而作者看到的藏龙山的水池有无数,颜色更鲜艳、更瑰丽,池水的颜色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彩的。
6.作者亲眼看到的五彩池是什么样的?这神奇的五彩地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学习2至5自然段,自由读
1.作者在藏龙山看到了什么?(遍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
2.从漫山遍野、大大小小可以看出什么?(藏龙山水池数量多,而且大小不一。)
3.这些水池有什么特别之处?(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
4.这些水池太美了,作者把它比喻成什么?(铺展着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5.水池的大小各不相同,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找出比喻句,说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6.池边什么样?水池各是什么形状?说出作者把不同形状的水池分别比作什么?
7.把这个自然段出现的比喻句读一读。
8.多可爱的水池啊,多么令人惊奇。但更令作者惊奇的是什么?(同一条溪流,流到各个水池里,颜色却不同了,有的池里的颜色还不止一种,可是舀起来看,什么颜色也没有。)
9.池水的颜色各有哪些?
10.不同开头的水池和不同的颜色真使人惊奇,大家想看一看这神奇的五彩池吗?
11.形成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是什么?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
1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原因有三点:①池底长着形状各异、高低不平的石笋;②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石粉;③阳光射到地底,石笋就将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颜色。)
13.这就是人间的五彩池,人间的五彩池比神话中的瑶池更美丽,为什么呢?(因为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五光十色的倒影使油水更加瑰丽。)
14.小结:
作者在藏龙山看到五彩池,他异常惊奇。接着作者从水池的数量、形状、颜色以及产生不同颜色的原因,都一一作了具体地介绍,不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也使我们领略到五彩池的神奇、大好江山的美丽。
(三)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句。
2.填空:这句话,一方面肯定了藏龙山的大大小小的水池就是_________,另一方面也表示传说中的五彩池不在_________,而在_____________。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朗读全文
1.指名说五彩池的数量和形状。
2.指名说产生池水不同颜色的原因。
(二)默读课文按不同的类别把课文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
全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小时候,我想遇上神仙,飞去看五彩的瑶池,没想到今年夏天在四川的藏龙山我看到了五彩池。
第二段:第2-4自然段。
无数的水池里长着形状各异的石笋,在阳光照耀下池水映出各种不同的颜色,美丽异常。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
美丽的五彩瑶池在人间。
(三)讨论文中的修辞方法
1.比喻句:找出比喻句读一读,指名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2.第4自然段的修辞方法。(设问)
(四)总结全文
1.课文从几方面来介绍藏龙山的水池?
2.你有什么体会?
(①五彩池太美了;②大自然太神奇了;③祖国山河真美丽;④无比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五)板书设计
13五彩池
教学点评:
《五彩池》是一篇描写五彩池美丽景色的精读课文。教师注意课前准备挂图、投影片或有关五彩池的风光图片、视频。课上教师
引导学生通览全文,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五彩池在什么地方五彩池的样子池水颜色颜色的成因。然后抓住重点内容,五彩池特点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成因,采用合作学习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讨论交流,从而感受五彩池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案示例:五彩池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12个;正确读写腾云驾雾、漫山遍野、闪耀、拇指、镰刀、石笋、起伏、丘陵、折光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3.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生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课题:五彩池
2.传说的五彩池在什么地方?是什么颜色?作者又是在什么地方见到的?它又是什么颜色的呢?
(二)初读课文
1.五彩池在什么地方?
2.作者见到的五彩池是什么颜色?
3.形成池水不同颜色的原因是什么?
(三)默读课文,讨论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讲藏龙山上有许多形状不一、深浅不同的水池,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会闪出各种颜色的光辉,原来是因为池底有高低不平的石笋,阳光透过池水射到池底,石笋就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五彩池真美。
(四)指名学生读课文
(五)自学本文生字、词
1.正音:
辉(huī)瑰(guī)
凝(níng)疑(yí)
2.解词:
细腻:本文指精细光滑。
矗立:高耸地立着。
石笋:石灰岩洞中矗立的像笋的物体。
瑰丽:异常美丽。
折光镜:使通过的光线发生折射。
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
腾云驾雾:本课指利用神仙的法术乘云雾飞去。
(六)布置作业
1.本课生字每字组三个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
教学步骤: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齐读
1.传说的五彩池在什么地方?
2.传说中的五彩池的池水是什么颜色的?
3.听了奶奶的故事后,作者想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五彩的瑶池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从小就非常喜欢五彩池。
4.作者看到了五彩池,它在什么地方?
5.作者看到的五彩池和瑶池是一样的吗?从哪一句看出是不一样的?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神话中的五彩池,只有一个池子,而且颜色只有五种:红、黄、绿、蓝、紫。而作者看到的藏龙山的水池有无数,颜色更鲜艳、更瑰丽,池水的颜色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彩的。
6.作者亲眼看到的五彩池是什么样的?这神奇的五彩地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学习2至5自然段,自由读
1.作者在藏龙山看到了什么?(遍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
2.从漫山遍野、大大小小可以看出什么?(藏龙山水池数量多,而且大小不一。)
3.这些水池有什么特别之处?(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
4.这些水池太美了,作者把它比喻成什么?(铺展着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5.水池的大小各不相同,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找出比喻句,说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6.池边什么样?水池各是什么形状?说出作者把不同形状的水池分别比作什么?
7.把这个自然段出现的比喻句读一读。
8.多可爱的水池啊,多么令人惊奇。但更令作者惊奇的是什么?(同一条溪流,流到各个水池里,颜色却不同了,有的池里的颜色还不止一种,可是舀起来看,什么颜色也没有。)
9.池水的颜色各有哪些?
10.不同开头的水池和不同的颜色真使人惊奇,大家想看一看这神奇的五彩池吗?
11.形成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是什么?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
1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原因有三点:①池底长着形状各异、高低不平的石笋;②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石粉;③阳光射到地底,石笋就将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颜色。)
13.这就是人间的五彩池,人间的五彩池比神话中的瑶池更美丽,为什么呢?(因为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五光十色的倒影使油水更加瑰丽。)
14.小结:
作者在藏龙山看到五彩池,他异常惊奇。接着作者从水池的数量、形状、颜色以及产生不同颜色的原因,都一一作了具体地介绍,不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也使我们领略到五彩池的神奇、大好江山的美丽。
(三)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句。
2.填空:这句话,一方面肯定了藏龙山的大大小小的水池就是_________,另一方面也表示传说中的五彩池不在_________,而在_____________。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朗读全文
1.指名说五彩池的数量和形状。
2.指名说产生池水不同颜色的原因。
(二)默读课文按不同的类别把课文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
全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小时候,我想遇上神仙,飞去看五彩的瑶池,没想到今年夏天在四川的藏龙山我看到了五彩池。
第二段:第2-4自然段。
无数的水池里长着形状各异的石笋,在阳光照耀下池水映出各种不同的颜色,美丽异常。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
美丽的五彩瑶池在人间。
(三)讨论文中的修辞方法
1.比喻句:找出比喻句读一读,指名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2.第4自然段的修辞方法。(设问)
(四)总结全文
1.课文从几方面来介绍藏龙山的水池?
2.你有什么体会?
(①五彩池太美了;②大自然太神奇了;③祖国山河真美丽;④无比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五)板书设计
13五彩池
教学点评:
《五彩池》是一篇描写五彩池美丽景色的精读课文。教师注意课前准备挂图、投影片或有关五彩池的风光图片、视频。课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览全文,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五彩池在什么地方五彩池的样子池水颜色颜色的成因。然后抓住重点内容,五彩池特点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成因,采用合作学习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讨论交流,从而感受五彩池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五彩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五彩池》,齐读课题。我们学校许多教师都没去过五彩池,我想请同学们为老师设计几条宣传五彩池的广告语,为了写好广告语,我们必须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同学们有兴趣完成这个任务吗?
我们先来看看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投影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现在老师先带领同学们去看看五彩池。
1、(用挂图、投影,出示精美的图像)请同学们认真看,看完了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
2、讨论观看五彩池景色后的心情或感受(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五彩池美丽与神奇)。(板贴:美丽、神奇)
二、朗读体会,观赏五彩池
引言:我们知道要想深入了解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就得认真学习课文。我们先自学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其中的句子,反复地,有滋有味的读读,拿起笔划划,看看五彩池美在哪里,神奇在哪里。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书,画出重点词句,了解五彩池的特点。
(1)交流学习所得
把你选择的最喜欢的一句话,好好读读,把你所体会到的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让其它同学一听就明白五彩池神奇在哪里。引导学生从各种不同颜色光辉宝石闪耀等词语体会五彩池的美。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想象它所描写的美景。
从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无数等词语体会五彩池数量众多,老师随机补充,藏龙山有大大小小的五彩池4000个
从大的小的,体会水池大小、深浅不一。
从四个有像,体会五彩池形状各异。(板贴:数量众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
(2)讨论这段话中的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水池还有像什么的?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大胆想象。(可以配乐想象)
(3)小结。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我们一时也说不尽,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投影出示课文段落)
2.朗读训练。自愿试读,齐读,启发学生读出美感,读出赞美之情。
三、欣赏五彩池水的美丽与神奇。
引言:五彩池数量众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真是美丽神奇,可是更让人惊奇的是五彩池的水,你知道怎样让人惊奇吗?先自己读读课文,再和同学讨论。
1、先自学,后讨论。五彩池的水为什么会令人更惊奇?重点感悟水色变化的美丽与神奇。
从第一句领会五彩池的美丽。水源相同,各个池水颜色却不同
从第二句话中上层、下层、右丰边、右半边的不同颜色,体会五彩池池水的变化多端。(板贴:颜色多样变化多端)
从第三话句水舀起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体会五彩池水的神奇:看起来,水色丰富多变;舀起来,什么颜色也没有。
2、想想为什么课题叫《五彩池》
因为色彩五颜六色,变化多端,所以叫《五彩池》。谁能把五彩池的神奇读出来?
3、朗读训练。可范读,自己练读,自愿报名读,配乐听读,齐读。尤其要读好转折语气却可是。要指导学生读出惊奇的心情、神奇的感觉。
四、探究原因,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读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想要问老师吗?
1、学生质疑。
2、小组讨论
3、启发汇报(老师报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画演示。)(板贴:池底有石笋,表面有石粉,阳光折射,花草树木倒影)
4、看着板画,介绍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
(1)同桌介绍
(2)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当导游员,给大家介绍。
5、小结:欣赏了五彩池美丽、神奇的景色,又听了导游员的介绍,我们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师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五、回应开头,写广告词
引言:学习到这儿,大家一定了解了五彩池的特点,现在能写出吸引游客的广告语吗?
1、学生动笔写广告语
2、汇报交流广告语,师生评价。
要求:简练、明确、鲜明、易记、准确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回去动笔画画美丽的五彩池。
附:板书设计
水池:数量众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
美丽、神奇
池水:颜色多样变化多端
原因:池底有石笋表面有石粉阳光折射花草树木倒影
语文教案:五彩池
10.颐和园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颐和园的;课文的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哪些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图、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颐和园吧,你们一定会很喜欢这个又大又美丽的公园。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像展开的一幅画卷,把园内的湖光山色,亭台阁榭、长廊石桥等景物生动地描绘出来。我们随着笔者一同前往中外闻名的颐和园,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园内的美景?
(教师板书课题。)
二、认真读文,理清脉络
(一)学生出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不懂的词语;标出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二)请6名同学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思考:作者游览的顺序是什么?
(三)说一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这实际上也是作者游览的顺序。
第2自然段讲长廊的景色。
第3自然段讲在万寿山脚下看到的景色。
第4自然段讲登上万寿山看到的景色。
第5自然段讲在昆明湖畔看到的景色。
第1自然段讲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6自然段和第1自然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
(四)试着给课文分段,讨论。
讨论结果:3、4自然段都是写在万寿山看到的景色,可以合并为一段。
(五)总结全文共分5段。
本文是按游览的顺序写出颐和园的美丽。
三、朗读课文,划句欣赏
同学们,颐和园的风景美吗?你怎么知道的?
(一)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人读一段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认真看书,注意描写景色的句子。
(二)自己快速默读,边读边找并划出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
(三)在学生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投影。指名读或齐读,欣赏颐和园景点之美。
如: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小结:本课时从预习入手,着重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知道有6个自然段,又用同并异分的方法将课文分为5段。
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只有教案课件写的越好,需要的时间当然也会越长。好的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教案精选: 《五彩池》教学反思(篇五)”,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五彩池》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记叙文,课文描写形象、生动,文字优美。讲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作者抓住了水池的数量、大小、深浅、形状的特点和池水瑰丽多彩的特点,具体形象地描绘出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五彩池的赞美之情,表达了“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段作者先介绍小时侯向往的瑶池,然后说见到了像瑶池那样的五彩池,既交代了五彩池在哪里又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五彩池是什么样的以及五彩池为什么呈现出各种色彩;第五自然段即课文的最后一段是作者的赞叹“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开头呼应,再一次突出五彩池的神奇、美丽。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难点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五彩池的成因。
通过对课文的解读,我再结合选读课文的特点 ,我特意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读:
课文的第2、3两个自然段是描写五彩池的形状和颜色的,语言很美,描写的画面也很美。我从网上下载了很多五彩池的图片,做成电子相册,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学生尽情地领略这五光十色的自然景观后不由自主地拿起书本,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起课文来。当读到“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这句话时,因为句子很长,学生初读一两遍还读不出文字的美,有的断断续续,有的结结巴巴,有的甚至还漏字加字的。这时候,我知道熟读课文是多么的重要了。于是我让学生反复地练读这一句,边读边想象所描写的画面。几分钟后,再让学生个别读、小组齐读的时候效果决然不同了。这时候学生完全进入情境,真正体会到五彩池那美妙神奇的景象,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热爱大自然情感的熏陶。
二、说:
课文的第4自然段是具体介绍五彩池的成因,这段文字理论性强,语言很生硬,学生还不能完全理解到语句的意思,我利用光的折射原理的课件和简笔画的展示使文字变得生动形象,在学生对这段文字所表叙的内容深刻理解后,我再要求学生把五彩池的成因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样使学生的语言素质得到真正的发展与提高。
三、写:
当孩子们还沉浸在美丽的五彩池美景中,我趁热打铁,引导他们给五彩池写一条广告语,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感受和恰当的语言去感染身边的人,从而帮助他们积累和运用祖国的语言。
四、画:
对课文内容完全理解后的孩子们,说到看谁能把五彩池的美画出来时,孩子们都跃跃欲试,拖出键盘,抓起鼠标,找到“图画板”,开始画起来,口中还念念有词:“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当孩子们的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展示在多媒体课屏幕上时,课文的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五、查:
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是有限的,我要教给孩子们自学的方法。在课堂上,我带孩子们上网查找自己想知道的有关五彩池的其他课外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孩子们像找到了一个知识宝库,兴奋地叫着:“我知道啦!我知道啦!”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同时课内知识的学习,也得到了延伸。
当然,在这节课里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在分析重点文段时,让学生朗读得还不够,没能让学生从中深层地感悟文章的内涵。
2、我很想在课堂上进行背诵指导,一来是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二来通过指导,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和兴趣。由于时间有限,没能做到,颇为遗憾。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在日新月异的教学模式下,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与创新。
在课前,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教案的撰写,教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案必不可少。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课件推荐: 《五彩池》教案1篇》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教学目标:
1.借助重点词句背诵第1自然段。
2.理解奇异、神奇、呈现、漫山遍野、赞叹的意思,会用不但而且写一句话。
3.感受五彩池的形态美和色彩美,受到自然风光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引导学生边读边展开想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积累语言。
第1课时
初读,激趣质疑知神奇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意思。
2.初读课文,说说五彩池有哪些特点,理清课文脉络。
(二)教学过程
1、讲故事激趣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五彩池,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交流随机出现: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板书。)
水池形状多(真不错,能把读懂的意思直接说出来。)
池水颜色多
四川藏龙山
五彩池的水的颜色真鲜艳
其实五彩池的水都是清水
石粉能反射阳光
3、质疑问难,点然学趣
(1)、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自己读懂了这么多。那学习当中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其他同学注意,要认真听同学的问题,看他提出的问题你想到了吗?你有办法帮他解决吗?
以下交流随机出现: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板书。)
池水颜色多的原因?
池水的颜色为什么会变化多端?
为什么叫五彩池?(能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不错。)
什么是石粉?是哪儿来的?(看来你对石粉感兴趣)
为什么四川藏龙山有这样神奇的自然现象?
先让学生自由说,答案可以多种多样。
(2)然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五彩池的主要特点是:(1)池的形状大小不同,而且玲珑多姿;
(2)池水的颜色鲜艳多彩。
4.再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出美感。
5.鼓励学生自由读,说说各段主要写了什么。
6.作业:摘录课文中描写五彩池形状、颜色的词语。
第2课时
研读,再现形象悟神奇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1、2自然段。
2.借助重点词句试背第1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词。
2.教学第1自然段。
(1)轻声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①这一段主要写五彩池的什么?
②课文是围绕哪个句子的意思写的?
(2)提问:这一段哪几句写大大小小?哪几句写玲珑多姿?课文又是怎样把它写具体的?
(大小是用水深和面积来描述的,写形态多姿用了一连串的比喻。这样奇特的形状用我们熟识的事物一比喻,五彩池的样子仿佛就在眼前。可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学生议议读读,教师总结板书。
大的 面积 水深
大大小小
小的 菜碟 水浅
形状
像葫芦 像镰刀 像脸盆
玲珑多姿
恰似盛开的莲花
(3)对照板书复述课文。
(4)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借助重点词句试背课文。
3.教学第2自然段。
(1)研读思考:课文是怎样把池水鲜艳多彩的景象写得引人入胜的?
(2)学生从写法,修辞,等不同角度分组讨论。
(3)全体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以下内容随机出现:
①第1句在文中的作用。对下文来说,它是总起句。对上文来说,它是过渡句。
试比较:
最美丽的是那鲜艳多彩的池水。
鲜艳多彩的池水很美丽。
(后一句可以作总起句,前一句可以做过渡句。最美丽三字说明五彩池形状是美丽的,池水更美丽。鼓励学生换几种说法,对比体会。)
②先总写一句,说明水池之多神奇,颜色之多更神奇。
提问:从课文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漫山遍野、各种光彩、像一幅巨大的彩画。)
然后写池水使人惊奇的色彩变化。连续用了四个有的,使人目不暇接。
教师可用板书提示:
上边咖啡色
左边湖蓝色
一池一颜色
都是清水
下边柠檬色
右边橄榄色
一池多色彩
(3)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节奏感、美感。
4、练习
(1)、比较:呈现与表现的异同。
(2)、按书上要求在自己画的水池上涂好颜色。想一想水池中还可能会出现怎样的颜色?再在自己设计的水池上涂一涂颜色。同学们可自由选择完成一项任务,比一比谁画的池水颜色更瑰丽、更神奇!
第3课时
诵读,运用语言赞神奇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第3、4自然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第1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出示第2课时板书,请学生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同样的清水,在不同的池子里会显出各种不同的颜色?
(1)检查自读,结合课文解释凝结、细腻、神奇的意思。
(2)去掉第3自然段的第1句,请学生读一读,体会第1句的作用。
(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引出下文显得十分自然。)
(3)小专家介绍五彩池的成因。
2.教学第4自然段。
(1)、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导入:
五彩池中的五字现在怎样理解?
五彩池和瑶池有什么不同?
五彩池是怎样的池?
(2)、现实中的五彩池要比神话故事中的瑶池更美丽、更神奇!所以面对这人间的仙境,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
3、诵读最后一句。
(1)说说赞叹是什么意思?(称赞、惊叹)
(2)为什么把美啊写在前面?(放在句首,读起来有因惊叹而脱口而出的感觉,同时也加强了赞叹的语气。)
(3)用倒装句式赞叹景物和人物。
()啊,三月的西湖。
()啊,新中国的少年。
()啊,我们的老师。
4、设计一条宣传五彩池美丽、神奇风光的广告语。
五彩池--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12个;正确读写腾云驾雾、漫山遍野、闪耀、拇指、镰刀、石笋、起伏、丘陵、折光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3.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生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课题:五彩池
2.传说的五彩池在什么地方?是什么颜色?作者又是在什么地方见到的?它又是什么颜色的呢?
(二)初读课文
1.五彩池在什么地方?
2.作者见到的五彩池是什么颜色?
3.形成池水不同颜色的原因是什么?
(三)默读课文,讨论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讲藏龙山上有许多形状不一、深浅不同的水池,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会闪出各种颜色的光辉,原来是因为池底有高低不平的石笋,阳光透过池水射到池底,石笋就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五彩池真美。
(四)指名学生读课文
(五)自学本文生字、词
1.正音:
辉(huī)瑰(guī)
凝(nng)疑(y)
2.解词:
细腻:本文指精细光滑。
矗立:高耸地立着。
石笋:石灰岩洞中矗立的像笋的物体。
瑰丽:异常美丽。
折光镜:使通过的光线发生折射。
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
腾云驾雾:本课指利用神仙的法术乘云雾飞去。
(六)布置作业
1.本课生字每字组三个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
教学步骤: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齐读
1.传说的五彩池在什么地方?
2.传说中的五彩池的池水是什么颜色的?
3.听了奶奶的故事后,作者想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五彩的瑶池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从小就非常喜欢五彩池。
4.作者看到了五彩池,它在什么地方?
5.作者看到的五彩池和瑶池是一样的吗?从哪一句看出是不一样的?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神话中的五彩池,只有一个池子,而且颜色只有五种:红、黄、绿、蓝、紫。而作者看到的藏龙山的水池有无数,颜色更鲜艳、更瑰丽,池水的颜色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彩的。
6.作者亲眼看到的五彩池是什么样的?这神奇的五彩地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学习2至5自然段,自由读
1.作者在藏龙山看到了什么?(遍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
2.从漫山遍野、大大小小可以看出什么?(藏龙山水池数量多,而且大小不一。)
3.这些水池有什么特别之处?(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
4.这些水池太美了,作者把它比喻成什么?(铺展着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5.水池的大小各不相同,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找出比喻句,说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nb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旗下教案网article/sp;6.池边什么样?水池各是什么形状?说出作者把不同形状的水池分别比作什么?
7.把这个自然段出现的比喻句读一读。
8.多可爱的水池啊,多么令人惊奇。但更令作者惊奇的是什么?(同一条溪流,流到各个水池里,颜色却不同了,有的池里的颜色还不止一种,可是舀起来看,什么颜色也没有。)
9.池水的颜色各有哪些?
10.不同开头的水池和不同的颜色真使人惊奇,大家想看一看这神奇的五彩池吗?
11.形成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是什么?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
1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原因有三点:①池底长着形状各异、高低不平的石笋;②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石粉;③阳光射到地底,石笋就将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颜色。)
13.这就是人间的五彩池,人间的五彩池比神话中的瑶池更美丽,为什么呢?(因为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五光十色的倒影使油水更加瑰丽。)
14.小结:
作者在藏龙山看到五彩池,他异常惊奇。接着作者从水池的数量、形状、颜色以及产生不同颜色的原因,都一一作了具体地介绍,不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也使我们领略到五彩池的神奇、大好江山的美丽。
(三)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句。
2.填空:这句话,一方面肯定了藏龙山的大大小小的水池就是_________,另一方面也表示传说中的五彩池不在_________,而在_____________。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朗读全文
1.指名说五彩池的数量和形状。
2.指名说产生池水不同颜色的原因。
(二)默读课文按不同的类别把课文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
全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小时候,我想遇上神仙,飞去看五彩的瑶池,没想到今年夏天在四川的藏龙山我看到了五彩池。
第二段:第2-4自然段。
无数的水池里长着形状各异的石笋,在阳光照耀下池水映出各种不同的颜色,美丽异常。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
美丽的五彩瑶池在人间。
(三)讨论文中的修辞方法
1.比喻句:找出比喻句读一读,指名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2.第4自然段的修辞方法。(设问)
(四)总结全文
1.课文从几方面来介绍藏龙山的水池?
2.你有什么体会?
(①五彩池太美了;②大自然太神奇了;③祖国山河真美丽;④无比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五)板书设计
13五彩池
教学点评:
《五彩池》是一篇描写五彩池美丽景色的精读课文。教师注意课前准备挂图、投影片或有关五彩池的风光图片、视频。课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览全文,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五彩池在什么地方五彩池的样子池水颜色颜色的成因。然后抓住重点内容,五彩池特点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成因,采用合作学习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讨论交流,从而感受五彩池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1784.html
下一篇:让我们选择坚强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