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上册淘气的猴子教案分析北师大版 教案精选篇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小学老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优秀的小学教案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上册淘气的猴子教案分析北师大版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

教学难点:商中间、商末尾有0的处理方法及笔算的简便写法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你们估一估商是几位数。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63÷3=603÷3=

二、探究新知

1、故事导入

师:这天孙大圣来到花果山,看到满山遍野都是仙桃,他想:这么多的仙桃,一定要带回去给猴子猴孙们尝尝,于是大圣手一挥,所有的桃子都进入大圣的手心里了。

2、被除数是0的除法。

师:现在,树上有多少个桃子?(0)

师:这时,有2只小猴子玩累了,来摘桃吃,你们说说平均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桃子?(0)你是怎样做出来的?(0÷2=0)

师:又来了两只小猴子,这些猴子能分到多少个桃子呢?

(0、0÷4=0)

师:要是再来一只呢?(0、0÷5=0)刚刚是4只,那要是再来4只呢?(0、0÷8=0)

师:看到这两个算式,你还能说出类似的算式吗?同桌互说一个。

师:好,看到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0除以任何数都得0)

师:你真了不起,其他小朋友看到这个结论你又补充吗?(0除以任何不是0数都得0)

3、商中间有0的除法、

师:这四个小猴子没吃到桃子闷闷不乐的回家了,大圣看到他们那么失望就拿出了408个桃子,谁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平均每只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

师:瞧,你提的问题和大圣的一样,真了不起!这道题你会做吗?你是怎样列式的?(408÷4=)结果是多少?(102)你是怎么算的?

重点引导学生用列竖式方法解答。

独立解决后,同教师板书对照,比较两个竖式不同之处,说说自己的观点。

师:咱们看看结果和口算、估算商的位数都一样吗?看来估算是可以检验我们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的!

[师:你们都太了不起了,老师这有两道题你们有信心做对吗?

603÷3=802÷2=

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做完的同学说计算过程。

师:那看看结果和我们刚才估算的位数是不是一样。

4、商末尾有0的除法

师:刚刚的4只小猴子拿了桃子开心的走了,听说大王在分桃子,又来了6只小猴子,大圣就又拿出840个桃子,那么平均每只小猴能分到多少个桃子?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独立计算,指名到黑板上做。840÷6=

师:我们计算的结果和估算的位数也一样。

三、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都知道孙悟空的绝招是七十二变,几个小猴子想学一学,咱们看看他们变得对吗?

680÷2=34309÷3=13

师:小朋友你们真棒,老师这还有一道思考题,看看你们会不会,不过可不要犯和小猴子一样的错误。

思考题:哪题的商最接近150?

906÷6=745÷5=480÷4=447÷3=

四、本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jk251.coM小编推荐

上册送温暖教案分析北师大版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和验算。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验算。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

一、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

教师出示问题:“华夏小学同学捐出576本故事书,送给6所希望小学,平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

3、列出算式:576÷6

4、探讨估算方法

(1)、学生独立估算商是多少?

(2)、组内讨论估计的过程。

5、探究竖式计算方法。

(1)学生列出竖式。

(2)提出问题:被除数百位上的“5”比除数“6”小怎么办?

(3)交流反馈

(4)教师小结: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两位。

(5)学生独立计算后,引导学生理解商“9”要写在十位上的算理。

二、学习验算方法。

1、教师提出探索性问题。

要检验商是否正确该用什么方法验算?

2、学生独立思考

3、同伴交流

4、全班汇报,教师归纳小结:要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

5、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1)如果把这些书送给4所希望小学,平均每所小学分多少本?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独立计算后集体讨论计算方法。

问题(2)王老师有100元,最多可以买几盒拼图,还剩多少元?

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小组代表汇报,集体解决问题。

6、质疑: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教科书p62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用比较分析法做。

(3)集体订正。

2、摘苹果游戏

(1)出示试题,贴上苹果。

846÷6156÷4364÷7

432÷6389÷9872÷4

(2)摘下商是两位数的算式上的苹果

(3)算一算,集体练习,指名部分学生板演。

四、应用

1、出示教科书p62第4题,按如下过程进行思考。

(1)说出题中的数学信息。

(2)找出题中的数学问题。

(3)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4)独立完成

2、出示教科书p62页第五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上册时间与数学学案分析北师大版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年龄。

2.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4.经历操作、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充分感知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认识身份证

孩子们,你们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吗?那么你的爸爸妈妈每人都有自己的身份证明,那就是身份证。你知道身份证上有哪些知识吗?

(二)活动二:帮妈妈做家务

我们每个同学在介绍自己的妈妈时,都表现得非常自豪,可见你们是非常爱妈妈的。爱妈妈就要付诸行动,老师让你们回家帮妈妈烧开水、洗茶杯、擦地板。你们做了吗?在干这些活时至少需要多长时间?把你们各自的活动记录拿出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说一说是如何安排这些工作的,怎样安排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些工作?(小组交流之后选出代表全班交流。)

(三)活动三:做实验

这是预测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天浪费几杯水的小实验。

1.先让学生进行猜测,漏掉一杯水用几分?一时漏掉几杯水?

2.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得出漏掉一杯水用几分(用整分计算)。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负责,在盛满水的纸杯底部用大头针扎一个小孔,把纸杯漏水的部分正对着瓶口,把纸杯坐在瓶子上,并开始记时。注意观察纸杯里的水滴完所用的时间。

在进行“纸杯滴水”实验的同时进行下面的内容。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一天至少要喝几杯水?”,在练习本上算一算你一个月至少要喝多少杯水?半年呢?一年呢?算过之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然后在全班交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法,要根据一个月、半年、一年的具体天数而定,不同的月份天数不同,上半年和下半年天数也不同,平年和闰年的天数也不同。)

我们每个人一年需要这么大的饮水量,可见水对我们是多么重要

出示

3.反馈“纸杯滴水”实验所用的时间。

4.让学生独立推算出1时、8时、1天漏掉多少杯水。学生交流推算的结果及方法。如果坏了的水龙头和这个水杯漏水的速度相同,会出现什么情况?通过这个实验你还有什么想法?

(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今后你将怎样去做

年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材分析北师大版 教案精选篇


思考一:学生预习后教师怎么教

预习后,学生已经知道圆锥的体积公式,有了这个公式,教师如果什么都不讲,学生或许也能照着公式去解决问题。只是学生对公式是怎样推导来的,为什么要乘1/3,不一定理解。出于这样的学情,我把教材的思路变为: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用,这样三个流程。首先说说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然后用实验来验证它是怎样推导来的?最后用这个公式解决哪些问题?

思考二:怎样发挥小组合作的价值

合作学习的价值可以体现于同伴间的优劣互助,体现于分工合作带来的高效,也体现于智慧的相互碰撞。本节课的实验研究,需要向学生提出要求:1号拿圆锥,2号倒水,3号观察圆柱,4号记录实验单。在这样的分工下,学生可以比较顺利的完成实验。

思考三:如何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操作活动更加具有价值。

教师的活动设计决定了教学效果。教师设计活动时要让学生真正“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的模仿操作,充当操作工的角色。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就是让学生理解“等底等高”是判断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前提条件。为了有效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用高和底不同情况的圆柱和圆锥进行操作活动,在汇报交流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论(如果没有教师可以唱反调,示范一次,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学生此时引发争论。通过让学生反思不同的操作结果,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不仅“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新知,同时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

思考四:如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思维的宽度和深度,需要教师去培养,去训练。本节课上的“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看似简单的一个结论,其实其中隐藏着很多学问,由此可以联想到下面的结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把圆柱削成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2/3,是圆锥体积的2倍。圆锥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少。圆柱和圆锥等积等底时,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这么多知识点,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和预设,教师只有有意识地去引导,去启发,学生的思维才会走向深处。

思考五:学生在做本节课的练习时,往往容易发生两个方面的错误

一是在计算圆锥的体积时,漏乘1

/

3,;二是错误的判断“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

/

3”。为什么学生经历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过程,理解了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在做题时还是犯错。这仅仅归结于学生身上吗?我想在教研课,或者是同课异构,或者是小型课题的研究时,教师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北师大上册整理与复习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教案精选篇


整理与复习(二)教学目标

1、能自己整理这一阶段(三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2、能对这一阶段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

3、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解决与周长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4、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较熟练地进行计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进一步理解与年、月、日有关的知识,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第二部分我的成长足迹,组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第三部分是基本练习。教学时,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在小组或全班介绍自己的收获,对自己的学习做出适当的评价,通过整理与复习,不仅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森林面积教案北师大版上册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1.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

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3.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教学具准备:学生学具,计数器。

活动一:交流收集的数据。

1.交流收集的数据,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近似数。

2.出示“观察与思考”中的一组数据,重点讨论取不同的精确值后数据的变化情况,从中让学生发现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如果学生发现有困难,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的数据,让学生再一次进行观察,直至他们发现“四舍五入”的方法为止。然后,引出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的概念。

活动二:第11页“试一试”第2题。

1.先出示三种近似数,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精确的程度,然后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时,重点突出选择的依据,让学生理解取近似数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懂得同样进行比较,需要用相对应的单位进行比较的方法。

2.“讨论”,这是一题从逆向思维的角度考虑原来精确数的范围,出示这些题目时,重点可以展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四舍的”、哪些是“五入的”,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原数有几种可能的特点。当然,这道题目主要是供学生在课堂中讨论,在单元评价时,不一定要作为学生必需掌握的内容。

活动三:实践练习。

第12页第1、2题,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地运用到各种近似数,本题的练习目的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的运用是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学生在练习第1题时,先让他们讨论,通过学生的互相交流体会到近似数的作用。同样,在练习第2题时,重点讨论为什么说“血管总长”、“电话的用记量”是一个近似数,学生只有明白其中的道理,才能在今后的辨析中分清近似数与精确数的异同。

第3题,说说数的范围是有多种方法,本题的要求是说一说“各数在几万之间”,因此,学生在比较时,首先就按要求把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精确到万位,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比较。教师在指导这些练习时,最好采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让学生从图像上真正理解各数的范围。

板书设计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994年至2001年我国造林面积统计是224318570公顷。

精确到千公顷:约224319千公顷。

精确到万公顷:约22432万公顷。

精确到亿公顷:约2亿公顷。

年数学下册变化的量教材分析北师大版 教案精选


教材呈现了三个具体情境,鼓励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中,体会在生活情境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会随着发生变化,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关系。这三个情境分别用表格、图像和关系式呈现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使学生体会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多种形式。教材鼓励学生观察表格、图像、关系式,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为后面学习正比例、反比例打下基础,同时体会函数思想。教学时,教师可以按照教材内容的设计进行教学;也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教材,如可选择其中一个情境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述,也可以自己创设新的情境。总之,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教材首先提供了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借助生活经验,通过观察表格,学生将认识到表中年龄和体重都在发生变化:小明的年龄增长时,体重也在增加。对于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他们画出图,引导学生借助表和图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可能会发现:从出生到1周岁,小明体重增长得最快等。作为基本要求,学生能认识到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即可。教材又提供了骆驼体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鼓励学生根据图像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将感受到骆驼体温随时间而呈周期性的变化。教学时,教师应首先指导学生读懂图,能够从图中读出某一时间所对应的体温,以及某一体温所对应的时间。对于第一个问题,一天中骆驼体温最高是40℃,最低是35℃。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图中所反映出来的变化情况。如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对于第二个问题,一天中,从4时到16时,骆驼的体温在上升;从0时到4时、从16时到24时,骆驼的体温在下降。进一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感受到骆驼体温随时间而呈周期性的变化。对于第三个问题,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相同。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次日8时是指第二天的8时,与第一天8时相比,增加了24时,应是图中的32时。教材中的第三个情境是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的近似关系。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理解蟋蟀叫的次数和气温之间的近似关系可以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即气温h=t÷7+3。教学时,首先应引导学生弄懂题意,看懂图表,然后根据图表等所要表达的信息,回答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题目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举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的例子。教师应引导、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变量之间关系的例子,如,一天的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等。教学时,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就应给予肯定。

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教案精选


神奇的计算工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并学会使用计算器。

2、会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四则运算,并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重点】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1、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合出自己的计算器。

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什么?

学生:认识计算器。

板书:神奇的计算器。

2、教师:我们的计算工具是如此的神奇,你知道它们神奇在哪里吗?

二、引导探索

1、认识一些功能键。

(1)由学生来说明。

教师:我们现在用的计算工具最普遍的是普通计算器,你会用吗?老师请个小老师来向大家讲解下如何用计算器好吗?

课件出示:例如68+201,20÷4,56×12×13。

让一个小老师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解如何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2)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

①开关及清除键。

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闭计算器。

②运处符号键。

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

③数学键

数键的使用。如按12。显示屏就显示“12”。

④等号键

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小数点键

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

3、尝试练习。

(1)计算25×4

操作过程:

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

(2)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

①课件出示:

菜单酒:14元凉拌豆腐:3元

肉丝:5元清蒸鱼:16元

三鲜汤:12元甜点:8元

青菜:3元

②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③反馈计算结果。

4、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师:现在同学们都会利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了,那现在你们想跟老师一起利用玩下数字游戏吗?

学生:想啊。

教师:好,在我们玩之前先听老师介绍一个小知识啊。

课件出示:计算机中使用的是二进制记数法,就是满2进1.它使用的数字只有0和1.0代表0,1仍代表1,满2就向左边相邻数位进1.因此,二进中“1+1=10”。

(1)课件出示

用1,2,3,4,5这5个数字,任意组成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用计数器求出它们的积,积大者获胜.例如:三位数是342,两位数是51积是17442。

在这个游戏中由四个同学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他们讨论后由一个代表来汇报结果。然后下一个汇报的结果要比上一个的大。

(2)教师:在这个游戏中你们玩得开心吗?还想不想继续玩啊?

课件出示:用计算器算出下列各式999×99999×999999×9

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

反馈计算结果。

引导提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啊?那么你能直接说出下列各式的结果吗?

课件出示:

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

三、课后小结

课件出示:你能谈下你学完这节课的感受和体会吗?

北师大版上册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快乐的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会用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画一画”、“圈一圈”等活动中进行思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学习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体会“倍”的意义,会用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要去郊外游玩,他呀想邀请咱班的同学和他一起去,你们想去吗?(出示主题图)瞧,郊外真美啊!天蓝,水清,草绿,还有一群小动物也在这里开心的玩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快乐的动物》。

二、探索新知

1、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

仔细观察,图中有那些小动物?它们各有几只?你能帮老师数一数它们的只数吗?

2、理解“倍”含义

(师出示猴子图片在后面粘3个磁扣,出示鸭子图片在后面粘6个磁扣)

请同学们观察,如果把小猴子的只数看作一组(圈),那么小鸭子的只数可以看作这样的几组呢?

把小鸭3只一组,3只一组的圈在一起,这样6只小鸭被等分成2组,每组小鸭的只数与小猴一样多。实际上小鸭数是2个3,小猴数是1个3,小鸭数有2个小猴数那么多,也就是6里面有2个3,这时我们可以说:小鸭数是小猴数的2倍。(板书)“倍”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板书:——倍的认识)

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为什么小鸭子是小猴的2倍?

上面分的过程和结果我们还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6÷3=2。(板书)

现在要注意的是“倍”不是单位名称,得数2后面不要写“倍”字。

请你当个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这个算式的含义,好吗?

3、加深对“倍”的认识

你又发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是4倍的?用算式怎么表示呢?在本子上写一写,写好之后和你同桌说一说每个数都表示什么

(生汇报)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倍”,象这样的,求谁是谁的几倍的问题我们都是用是什么方法计算的?你学会了吗?淘气可不太相信,他要出两道题考考你,你们有信心做对吗?

做p46页“说一说”里面的前两小题。(生独立完成,师巡视,集体订正)

4、寻找倍数关系的问题

真不简单,这么快就学会了,不过淘气还要提醒大家的是在这幅主题图里,还有一些数学信息,还有一些动物的数量之间也存在着倍数关系,聪明的小朋友你能发现吗?先在小组内说给其他伙伴听听。

学生汇报。

四、拓展延伸

五、总结收获

板书:快乐的动物

猴子:○○○

小鸭:○○○○○○

小鸭只数是小猴的2倍

6÷3=2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3211.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