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小红军*语文教案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段往事:在长征路上过草地的时候,一个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陈赓同志曾经讲过的一件往事。深情,表明陈赓同志讲这件事时很动感情,对讲到的这个人十分怀念。第二段(第二-十自然段)讲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想帮助他,却被他说服,只好自己朝前走去。第三段(第十一-十五自然段)讲陈赓同志仍不放心,再回来找时小红军已昏倒,最后小红军牺牲在陈赓同志的马背上。
事情发生在深秋的一天,陈赓因饥饿、疲惫掉队了。他遇到的小红军也是掉队的。黄黄的小脸,两只脚由于穿着破草鞋,已经冻得又青又红,可以看出小红军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已经非常虚弱、疲惫。
陈赓同志见到掉队的小红军,一心想帮助他。陈赓同志首先想到这个小鬼一定是走不动了,叫他上马骑一会儿,甚至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还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说明自己走得动,根本用不着骑马。接着,陈赓同志提出一块儿走,这样可以给小鬼一些照顾。但小红军又以还要等我的同伴为理由拒绝了。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陈赓同志无可奈何,就是陈赓同志没有办法让小红军骑上马,没有办法和小红军一块走。在这种情况下,陈赓同志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好让他充饥。在长征路上,每人随身带的干粮很少,人小鬼一些干粮,他就可以少挨一点饿。但小红军拍拍自己鼓鼓的干粮袋,又谢绝了陈赓的青稞面。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之后出现的情况。陈赓同志原来认为小红军走不动了,没干粮了,想方设法要帮助他,小红军用种种理由拒绝,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
陈赓同志之所以终于被说服,是因为小鬼的话理由充足:1.体力比陈赓同志强多了;2.可以和陈赓的马赛跑,这两点是想证明他不用骑马也能走;3.要等他的同伴,意思是说不能同陈赓同志一起走;4.干粮比陈赓同志的还多,意思是不能要陈赓同志的青稞面。除了理由充足外,小鬼的动作、表情不能不令人信服。微微一笑倔强地说把腰一挺做出赛跑的姿势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任何人见了小鬼这些举动,都会觉得小鬼心情好,不然怎么还会笑?小鬼体力强,不然怎么还要和马赛跑?小鬼还有干粮,不然干粮袋怎么鼓鼓的?
陈赓同志走后,心情老平静不下来,是说始终不放心。因为一个小孩子,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没有一个同伴同行,怎么叫人放心呢?突然喊了一声,说明这时才猛然醒悟过来。陈赓同志猛然醒悟过来的原因是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上海、广州、香港码头,都是陈赓同志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这些地方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都是积极参加革命的红小鬼。这些孩子的共同特点是:不怕苦,不怕累,即使有牺牲的危险,也从不拖累大人。从这些孩子的特点,联想到刚才这小鬼的言行神情,陈赓同志猛然醒悟,发现自己受骗了。调转马头奔跑起来,说明陈赓同志已经意识到小鬼有因疲惫饥饿而死亡的危险。陈赓找到小鬼的时候,小鬼已倒在草地上,最后牺牲在陈赓同志的马背上。陈赓全明白了,指的是明白了小鬼为什么不肯骑马,为什么不肯和陈赓同志一块走,为什么不拖累别人。陈赓同志遇到小红军的时候,这个小红军实际上已经极度衰弱了,但他仍然尽力设法瞒过陈赓。由此可见他是多么的勇敢倔强。狠狠怎么对得起,都说明了陈赓同志因为自己疏忽大意,没能及时早救小鬼而深深后悔,十分悲痛。
教法建议
1.这篇讲读课文内容距现在比较久远,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适当交待一下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情况,目的是使他们对小红军和陈赓同志为什么会那么疲惫有所认识。然后按预习要求,顺着作者的思路读课文,想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十分倔强,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为讲读课文做必要准备。
2.教学本课要注意,课文主要讲的是小红军,但应该看到小红军的表现是和陈赓同志有着密切联系的。陈赓同志不顾自己已经疲惫不堪,坚持要帮助小红军,才有小红军千方百计说服对方的倔强表现,从陈赓同志出于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和热爱阶级兄弟而产生的自责和悔恨中,我们小仅感到小红军的高尚品质催人泪下,而且感受到革命前辈对革命后代深切的关怀。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点。
3.课后思考.练习1主要从小红军的角度出发,通过了解小红军怎样拒绝陈赓同志的帮助,突出小红军的倔强。小红军这样倔强,宁愿牺牲自己,决不拖累别人。这一点,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
4.本课适合有感情地朗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人物身份,读出不同的语气。还要提醒学生注意,随着事情的发展,感情的变化,语气也应相应变化。也可分角色朗读。教学中教师可做示范,并加强指导。
5.本课应注意的字词。
倔强读jujing,不读juqing,要指导学生读准。稞是禾苗旁。
倔强疲惫浮现荒无人烟满不在乎无可奈何等词语,要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指导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可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然后再让学生各自在练习本上造句。教师注意表扬造得好的,并根据发现的问题加以指导。
6.建议本课教3课时。
难句解析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
小红军在革命征途中经受了锻炼,成为勇敢坚强的革命战士,当他遇到陈赓同志时,一眼看出陈赓也是由于疲惫和饥饿掉队的,他宁愿自己受苦挨饿,把困难、危险留给自己,也不愿拖累别人,所以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微微一笑。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红军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是指明白了小鬼不肯骑马,不肯和陈赓同志一块儿走,不肯接受陈赓同志的青稞面的原因是不想拖累别人,不想增加首长的负担,把困难、牺牲留给自己,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陈赓同志一旦明白过来后,小鬼已经牺牲了,他为自己的疏忽,没及时救小鬼而深深后悔和悲痛。这表现了党的领导者高度的革命责任心和热爱阶级兄弟的思想感情。
文章结构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陈赓同志回顾起自己革命时的一件往事。
第二段(第2至10自然段):讲陈赓同志关心小红军,小红军倔强地不肯接受的情景。
第三段(第11至15自然段):讲陈赓同志返回来找到那个小红军时,小红军已经停止了呼吸,陈赓无限自责。
写作特点
本文按忆小红军遇小红军救小红军的顺序来记叙的,通过小红军外貌、动作、语言的神态的描写,表现了小红军聪明而坚强的特点。
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段往事:在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一个小红军由于饥饿疲乏牺牲在路上的故事,表现了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受苦挨饿,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不愿拖累别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设计示例
13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培养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现的字词。
(二)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自然段适当归并),再划分结构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语文教案示例:颐和园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4.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师生交流。
4.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1)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颐和园)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
(板书:颐和园)
(二)讲授新课
1.讲读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填空练习)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走完长廊,就到了()。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明确: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又长又美
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成卧在万寿山脚下。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4)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3.小结: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形状、画、花、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
4.指导朗读
(1)谁愿意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著名的长廊,通过你的朗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长廊的美。
(2)教师评议,再指名朗读,找同学评议。
(三)讲读第三段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
明确:万寿山
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2)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
(3)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列在佛香阁下面。
2.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种美?
明确:第四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1)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这里的大半景色指的是山前的景色,因为作者的观察点是在佛香阁前面,所以后山的景色看不到。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很高,从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红红的宫墙。
(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句话也体了万寿山的高大,向前望,美丽宽阔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4)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由于山高离得很远,所以看不到看不到静静的湖面上浅浅的波纹。
(5)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这一句更加说明了万寿山的高,站在半山能望见城里的景物。
3.指导朗读
(1)指名读,注意重点词要读出重音。例如大半、静、绿、一点儿等。
(2)教师评议,找学生练习读。
(3)齐读第三段,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小结: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
(四)自学第四段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1.同学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发言。
3.每组选出代表读课文,比一比,那一组读得好。
4.教师小结:这一段写了昆明湖的静和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
明确: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5.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篇教学设计主要有两个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二是了解并学习本课按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语文教案示例:蜜蜂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3.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师: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了解它们,研究它们,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辛勤采蜜的小蜜蜂
2.学生从课前查阅到的资料里说说有关蜜蜂的知识
3.蜜蜂还有一种辨别方向的能力,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自学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通。
2.默读,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三)讨论交流
1.全班交流
(1)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2)从虽然手被蜜蜂刺了好多下,但我一直坚持着体会作者为了科学不怕困难的精神。
(3)从起风了,陌生的景物等与20只蜜蜂中有17只没有迷失方向,它们准确无误地回到了自己的家对比,理解蜜蜂这种本能。
2.从作者的作法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四)总结、扩展
自然界中有许多奥秘等着同学们去发现,去研究,希望同学们都具有慧眼,善于发现问题并有为科学不怕困难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阅读《昆虫记》这本书
板书设计(六)
26*蜜蜂
教案点评:
《蜜蜂》是一篇略读课文,注意采取学习运用《爬山虎的脚》一课的学习方法,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由学生通过阅读,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段,通过互助学习,交流讨论使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学习作者抓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了解蜜蜂辨别方向的能力及生活习性,增强学生爱护昆虫,爱护自然的意识。
探究活动
观察一种昆虫或其他小动物,写一篇观察日记,或论述你的一点发现。
语文教案示例: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对文学作品初步的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观。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注意以下读音
水淋淋(l0n)啼啭(zhu4n)倾吐(t()
3.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4.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感悟,探究解疑
1.自读感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l)感悟雨声的美妙、神奇。
①沙啦啦,沙啦啦这是实实在在的雨声。
②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和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这是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给人以美的感受。
③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句写出了山雨的声音神奇、美妙,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④播放雨声的录音,让学生寻找文中作者的感觉,或产生自己独特的奇思妙想。
(2)感悟雨色的明丽、迷人。
①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是实写雨雾中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因为作者发自内心地喜爱这绿色,所以讲流进我的心胸。
③点击教学软件,通过电视屏幕显示雨中山林美景,感受雨中的绿色之美,同时印证课文中作者的感受。
④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
点拨:这句话突出了雨中的绿非同一般,给作者的印象也格外深,从而使记忆变得鲜活而具有灵性。
(3)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①自己练习,边读边体会。
②组内朗读比赛。
③各组代表在班上展示读,并配以音乐,读后师生评议。
四、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谈谈学了课文后你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
1.画一幅《山雨》的彩色图画,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2.写一篇赞美自然景观的习作。
板书设计
附:
教案点评: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适时适当地给予点拨、引导,为学生提供帮助。学生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等形式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
探究活动
组织一次配乐朗读比赛,加强学生朗读技巧的训练,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优美的句、段,在美的享受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语文教案示例:鸟情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记叙我悉心照料一只小喜鹊,小喜鹊和我结下深厚感情的故事。课文描写的内容富有情趣,反映了儿童真实的生活情景。
课文开始写父亲送给我一只小喜鹊,我悉心照料它:给它搭窝;给它捉小虫吃;把床头挨着它的卧室,以防有东西伤害它;给它取绰号叫小花。就这样,我和小花有了感情。接着,课文着重描写了开学的第一天,喜鹊小花飞到教室找我的事,体现出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从我对小花的照顾爱护、从小花对我的感情中,让学生体会到人类对动物的关心、爱护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要原因,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
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先自己默读,再和同桌轮流读,互相评议,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还要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找出体现我和小花感情深厚的词句读一读,想想我和小花为什么有这么深的感情。最后谈谈从课文中得到什么启发。教师检查阅读效果时,应把重点放在小花和我为什么会有那么深的感情和从中受到的启发上。老师要把自己当作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要给予适当点拨。
2.小花对我的感情,主要表现在开学的第一天,小花飞到教室里找我这件事上。第一堂课,老师叫到我的名字时,我刚答应了一声‘到’,只听‘啊’的一声,一只鸟儿飞了进来,落到了我的肩膀上。这只鸟正是小花,那天我一离开家,‘小花’就尾随着我飞来,停在教室门口。上课时听到我的答‘到’声,误以为我在叫它,就从教室的窗口飞了进来。找到词句后,和同座交流一下,然后多读几遍,从中感受小花和我的深厚感情。
3.为什么小花对我有那么深的感情?可先自读课文找出有关我照顾爱护小花的语句,再想想小花和我感情深厚与我对小花的照顾爱护两者之间的联系,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喜鹊小花之所以对我有深厚的感情,是因为我对它细心的照顾和爱护。父亲把它交给我时,它还不会飞,我就在院子的石榴树上搭了一个窝,每天一放学,给它捉小虫吃。夏天的傍晚,睡在石榴树下以防止有野东西伤害它。下雨的时候,就把它捧进屋里,放在床边。正因为找的照顾爱护,小花才一天天长大,从不认生到对我有深厚的感情。
从这个故事可以得到什么启发?学生如果答不到点子上,可换个角度提问:要与动物和谐相处,人类应该怎么做?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达。
4.这篇课文的朗读,重点是读好第四自然段,课文好像是在讲述好朋友间的事,语气应随着事情的发展有所变化。如,小花飞到教室找我,我因事出意外而惊呆,接着是我对小花不顾一切的爱抚,再接着是我担心老师的批评,最后是我为没受老师的批评和看到同学的好奇和羡慕而感到欣慰。朗读时,要体会到课文中情感的变化。他怎么能责怪/一只不善于控制自己感情的鸟儿呢?是一个长句、反问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还要读出句子中的停顿。
教学设计示例
12.鸟情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从我对喜鹊小花的照顾、爱护中体会到人类对动物的爱护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要原因。
教学步骤
一、激情导入
常听人们说狗通人性,可你是否知道鸟通人性吗?今天读了《鸟情》一文,你就明白了。
二、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三、围绕阅读提示,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2.小组合作研讨。
3.班内汇报交流。
(文中体现我和小花感情深厚的词句,要允许学生畅所欲言,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如:每天一放学,我就给它捉小虫吃。把它捧进屋里。他常常伴我左右。
小花尾随我上学学生在发表各自的看法时,要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理由,或者通过朗读加以体会。)
4.指导感情朗读(指读、自由读、齐读。)
5.交流感情朗读的感受,谈一谈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小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四、结合实际,升华情感
平时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你和它之间建立了怎样的感情?能举个例子说一说吗?
五、读写结合,培养能力
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要表达出你俩之间的深厚情谊。
板书设计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3563.html
下一篇:语文教学设计 观潮优秀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