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经典初中教案极地地区教案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多写教案能够提升我们的策划能力,要想在初中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案必不可少。初中教案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经典初中教案极地地区教案》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极地地区教学目标1.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2.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要求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且能够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3.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结构分析本章内容共一节,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三个标题会使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逐渐深入。首先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集中体现在寒冷。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这个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但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片洁净的土地?”这是人们正在面临的严峻问题。三个问题一步步地深入,会使学生从知识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极地地区有全面的了解。内容点析1.关于极地地区特殊的位置。教材将读图的过程和对极地地区位置的理解渗透到了活动当中,首先通过这两幅图可以了解两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大致范围,这是理解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基础;第二,让学生明确环绕南极大陆的各大洋和北极地区中心的大洋,南极能够同时被三个大洋环绕,这是由其特殊位置决定的,同时海洋与陆地分布的不同,也是造成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极地地区尤其是极点,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会出现较为特殊的现象,问题3的安排即是让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体会。由于是经线的交汇处,在极地地区还会出现时间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位置,而这些恰恰是前面学习“地球和地图”时容易被学生忽略的问题。另外,还需要使学生明确北极和南极是两个点,而极区的范围则大致在极圈以内,这与平时的说法有出入。2.对图10.1和图10.2的判读。两幅图均为极投影图,这种地图在其他的章节中几乎没有出现过,因此要让学生通过对两图的判读,提高对这种图的识别、分析能力,尤其是在这种地图上辨别方向的能力。活动中的问题3起到了一定的启发学生的作用。教师还应该进行更加深入的训练(详见教学建议)。教材将两图放在一起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便于学生对比两个地区的情况,如海陆分布的状况。而这些也为后面的活动和教学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北极地区的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均比南极高,人们对南极的考察多于北极,都有这方面的原因。3.关于南极的自然环境。南极的环境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强。教材通过两个阅读材料使学生对此有感性的认识,同时用“冰雪高原”、“白色沙漠”和“风库”高度地概括了南极气候环境的主要特征。在这里需要给老师们明确几个问题。①“冰雪高原”的“高”是如何造成的?南极本身陆地的海拔高度并不是特别大,但冰川的厚度非常大,所以形成了“冰雪高原”。这是长时间气温过低,降雪日积月累的结果。②南极之所以成为世界的“冷极”,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南极洲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纬度高,地面接受太阳光热少;南极洲平均海拔较高(平均海拔2350米);南极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着,冰雪对阳光有强反射。③“白色沙漠”说明南极降水相当少,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第一,南极位于极地高气压带,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第二,南极上陆地面积广阔,而海洋面积小;第三,常年受极地大陆气团的控制。④为什么南极和北极相比风力更大?这与南极的低温有较大关系。南极由于气温比北极低,因而产生非常强烈的低气压中心,会造成比北极更大的气压梯度力,所以南极会有“风库”之称。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更多的例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一条锈迹斑斑的铁链,可以被南极的大风吹得光亮如新。”4.将生物资源直接放到自然环境的后面,而没有与其他资源一起介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首先是为了突出极地地区寒冷的气候对当地的生物造成的影响;第二,南极的企鹅和北极的北极熊也是极地地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们本身就是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5.图10.3和图10.4使学生能够了解两极地区在景观上的差异及各自的代表性动物,并通过文字体会这些动物对极地地区特殊环境是如何适应的,进一步理解环境对生物的进化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6.教材通过两则新闻报道使学生了解我国在南极建设的两个考察站。同时,在活动中又提出两次建站都是在2月,时间问题的提出,便于学生结合实际体会“极昼”、“极夜”现象给极地地区带来的具体问题。7.教材将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放到标题“科学考察的宝地”下,更突出了这些资源的科学价值。在矿产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未被人类破坏的自然环境当中,有的是由于其他地区日益缺乏而显得更加珍贵,但对人类意义更大的应该说是原始的自然环境,它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极地地区之所以成为“科学考察的宝地”,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它们的特殊位置。特殊的位置形成了寒冷的气候,寒冷的气候使得那里人迹罕至,没有人的破坏才能够使历史的遗迹得以完整保留。正是因为极地地区具有这么大的科学研究价值,所以人们应该合理地利用,并且保护好“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因此,从逻辑关系上看,这一标题既是上一标题的结果,也是下一个标题的原因。8.煤本应该形成于温带地区,目前却出现在寒冷的南极,说明南极洲在煤炭形成的地质年代应该是温暖湿润的气候,能生长高大植物,这些茂密的森林被埋在地下经地质作用形成了煤田,后随大陆漂移至现在的位置。9.图10.6以其简单明了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科学考察的基本过程,同时也便于学生理解活动的第2题中秦大河的那段话,体会极地科考的价值所在。10.阅读材料“穿越南极”,通过对人类的一次穿越南极活动的描述,使学生加深了对南极地区恶劣环境的印象,最重要的是体会科学家们追求科学真理,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11.对日本捕鲸的报道引出了对极地地区的和平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主要措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际间的合作,如《南极条约》的签定,教材107页的那段课文,使学生了解到国际间对此做出的工作,以及我国对此问题的态度,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另一方面是个人的行为,教材通过108页的阅读材料介绍南极考察队员的环保行为,这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教学建议【课时安排】教师可将本章的教学分为2课时。【新课引入】对于本节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法来进行导入和组织教学。假设学生就是一位将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人员,那么他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呢?首先需要对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及自然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尤其是气候状况,以便做好着装上的准备,其次需要确定考察时间,这是由它们特殊的纬度位置决定的;第三,要考虑科学家考察的原因所在,这样就促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各种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以及科学研究的资源),同时可以讨论一下人类考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更好地进行可持续发展;最后还需要组织学生讨论:“在科考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这主要涉及到对极地地区的和平利用和保护问题。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会很自然地将一系列教学内容组织起来。为了让学生体会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的差异,教师还可将学生分为两个组,让他们分别进行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和思考,最后各自来汇报,这样个别活动与集体讨论相结合,学生能够充分地思考,在比较的过程中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冰雪覆盖的地区】1.教师在引入教学内容时,除了按照上述的思路之外,还可提出一些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在地球上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只有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有没有几条经线同时经过的地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跨越了多大的经度范围?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这样做可以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①考察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②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③深入理解极地地区在地理位置方面的特殊性,为后面的学习作一个铺垫。2.教师可以结合后面的活动1让学生读图,了解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和范围,为理解其自然环境打下基础。同时指导学生注意观察:①两地的海陆状况如何?②长城站在中山站的哪个方向?问题一是为活动2打下基础,问题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极地投影图的能力。极地投影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可采取一步步深入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思考:①图的中心点是什么地方?②图中以南极点(或北极点)为中心向外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表示什么线?③图中以南极点(或北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个圆圈表示什么线?④图中的方向如何确定?⑤地球自转方向在这张图中如何标注?3.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这一部分,可先让学生来谈对南极和北极的印象,然后再读关于冰山和南极大风的两段阅读材料,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几幅照片,最后总结概括。在此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对比一下两极地区的情况,并探求原因,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学生对“白色沙漠”可能不会有体会,这时可让学生查找撒哈拉地区及其他沙漠地区的降水状况,比较的结果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4.指导学生看图10.3和10.4,结合文字体会动物对极地地区严寒气候的适应性。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两地区从景观上有怎样的差别。5.活动2主要是让学生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作一下对比,活动要结合前面对两幅极地投影图的观察来进行。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将南北极的温度和人体体温以及水的冰点来对比,突出一下极地地区环境的恶劣程度。第二步再对比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明确南极地区的环境更加恶劣。【科学考察的宝地】1.这部分可以通过几个问题来让学生来考虑:①人们最初去南极是出于什么目的?现在的目的是什么?②为什么每年有大批科学家去南极考察?最吸引他们的是什么?③科学家是怎么进行科学研究的?④考察的过程中,科学家将会遇到什么困难?⑤北极有哪些研究和考察价值?⑥对两极地区的考察已经分别到了怎样的程度?2.这一部分也可以这样来引入:先让学生阅读两则新闻,了解我国现有的两个南极科考站,另外还可让学生看一下前面极地投影图,了解世界各国在南极的科学考察情况。同时结合前面的活动2提问:“南极的自然环境这么恶劣,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科学家去那里研究?是什么吸引了他们?”这样引发学生去了解其中的原因。3.在讲授南极的大量固体淡水资源时,可以将冰川在淡水中所占的比例介绍给学生,突出南极地区的淡水资源对人类的意义。而南极的科学价值,则需要让学生结合“图示科考”和后面活动中秦大河的那段话来讨论。同时在明确其重要的科学价值之后,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南极会有这么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最终又落实到了南极的自然环境上面。4.教师在介绍极地地区的矿产资源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煤应该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形成?”(温带地区,有大片的森林)“那么为什么在极地地区会出现煤矿或油田、气田?”当学生回答有困难,可提示学生从大陆的漂移来考虑,这是对前面知识是否灵活掌握的检验。5.阅读完“穿越南极”这段材料之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从科考的路线来看,队员们的前进方向是如何改变的?”这是对前面读图能力的巩固。6.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环境特征及资源状况可以对比来看,教师可以在这一节的学习结束之后,安排学生列表对比。南极北极海陆状况中间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中间是北冰洋,周围是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气候状况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大终年冰封,但不如南极冷资源状况矿产,冰川,海洋生物,原始的自然环境主要为矿产资源代表动物企鹅北极熊【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1.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关于日本捕鲸的报道,并搜集更多的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同时学生会认识到一些国家虚伪的面目,假借科学研究的名义而发展本国的经济。结合活动1讨论:“面对着最后一块净土,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讨论的结果最终要落在两点:一是签定条约,进行国际间合作,和平利用,共同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加强个人的环保行为。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教师可以利用活动2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下做北极地区环保与利用的宣传活动,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既了解了相关的事件与知识,又在教育别人的同时教育了自己。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极地地区


第十章极地地区(学案)

一、知识目标:

1.能在地图上指出两极地区的范围,环绕北冰洋的大洲和环绕南极地区周围的大洋。

2.知道两极自然景观和环境的差异及代表动物。

3.能在图上找出我国的两个考察站,并能说明在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意义。

二、知识结构: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北极地区,是指__________以北的广大区域,包括_________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__________________三洲的陆地和岛屿;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地区是指_________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_________以及周围的海洋.

2._______是南极的象征,________是北极的象征.

3.________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目前,已有____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______多年科学考察实验站.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___________,我国于_______年正式加入.

三、反馈练习:

一、选择题

1.环绕南极洲的大洋,按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排列正确的是()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c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2.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最好日期是()

a.3月21日左右b.6月22日左右c.9月23日左右d12月22日左右

3.有冰雪高原之称的是()

a.北极b.南极c.青藏高原d.帕米尔高原

4.北极地区周围的大洲按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依次是()

a欧洲亚洲北美洲

b亚洲北美洲大洋州

c.欧洲北美洲亚洲

d.北美洲亚洲欧洲

二、综合题

1.读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是_________岛,b是_______洲,d是________海峡,e是________洲,f是__________洲,g是______洋.

(2)c处石油资源丰富,该地属_________国家,f地是北极地区气候最温暖的地方,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北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比南极温暖

b.风力比南极大

c.降水比南极多

d矿产资源还未得到开发

2.读南极地区图回答:

(1)图中大洲名称

a是__________,c是_________

e是__________,

大洋名称b是__________,d是____________,f是__________

(2)g.h是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其名称分别是g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

我国两个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份,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矿产资源分布的信息看,南极洲的_______________等矿产丰富.已发现的矿产大多分布在大陆边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极地区被成为白色沙漠的原因是。

(5)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初中教案精选


本学期总第44课时

本单元第12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

第二节南方地区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知道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知道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

3、理解以水田为主耕作业的形成条件和主要农作物分布

4、知道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耕作业特点重点难点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以水田为主耕作业的形成条件和主要农作物分布教具电脑、投影仪、背投教法电化教学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二导入新课:展示《中国地理区域图》,突出北方地区的范围,由此导出南方地区的范围,引导学生“越过秦岭—淮河一线,我们来到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讲授新课:

了解一个区域,首先要知道它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河湖、气候、人口、民族等基本概况。

(一)基本概况1、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3、南方地区的主要河流和湖泊4、南方地区人口和民族状况如何这些概况对气候有何影响?5、南方地区的北界在哪里?学生思考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学生读图《南方地区在全国的位置图》和《南方地区地形图》,分析问题。535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三6、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我国1月平均气温多少度的等温线相当?与我国多少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7、南方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几度以上?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上?8、南方地区属什么气候?有什么特点?

(二)鱼米之乡回答下列问题:1、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南方地区的耕作制度有什么特点?其原因是什么?3、南方地区盛产淡水鱼类的原因是什么?4、南方地区为什么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课堂总结本节课,大家主要了解了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人口、民族、主要地形、河湖、气候等基本概况。学生完成课本“做一做”第1题。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和《南方地区农业与农作物分布图》学生自已总结。5板书设计:第二节南方地区土位置、范围和面积一、基本概况人口和民族主要地形区、河湖、气候二、鱼米之乡教后记:这节课把南方地区的地理知识,根据教学目的精心设计成问题,指导学生按照题目来阅读课文、插图和其他展示材料,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水平。

北方地区初中教案精选


日期年月日第周星期

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

北方地区—黄土地和黑土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运用所学的地理原理对形成差异进行分析。2、北方地区的自然、人文特点

过程与方法

采用列表法、数据比较罚等进行综合对比分析

情感态度

价值观学会运用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对区域发展提合理化建议

教学重点四大地理单元的分界线

教学难点看图说出本区主要的山地、高原、平原及分布特点

教学具器材

地图

导学过程

批注(一)新课复习介绍上期各班成绩情况,本期学习情况,四月进行毕业考试,六月进行期末考试。任务紧,时间短。(二)新课讲授一、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1、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差异,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2、【活动题】读图5.1,并结合中国地形图填空①、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秦岭—淮河一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1月00c等温线②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③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④四大地理单元中,海拔最高的是青藏地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平原分布最广的是北方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3、读图5.2,并结合《地图册》,完成下列问题:①找出北方地区包括的主要省区(黑、吉、辽、京等)②看图说出本区主要的山地、高原、平原及分布特点(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三江平原)③说一说本区的平原分别有哪些河流冲积而成(黄北平原:黄河、海河、淮河。东北平原: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辽河等)4、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本区气候冬夏季节差异大。平原面积广,耕地已旱地为主,已与机械化耕作,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5、本区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及山地丘陵等自然条件不同,使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方式等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二、肥沃的黑土地1、北方地区农作物一年一熟(东北平原)或两年三熟(华北平原或黄土高原)2、东北林区植被以针叶林为主。3、东北平原黑土肥沃,耕地辽阔,适宜大面积机械化耕作三、干旱的黄土地1、黄土高原是由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吹过来的黄土长期堆积而形成,水土流失非常严重。2、华北平原的耕地以旱地为主,水源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3、处理活动题4、小结

板书设计

北方地区—黄土地和黑土地一、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二、肥沃的黑土地三、干旱的黄土地

作业设计

练习册

小结

降水干湿地区初中教案精选


本学期总第18课时本单元第18课时授课日期10.20课题第二节降水和干湿地区(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识记800、400、2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2、理解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3、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的特征和成因。4、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各月分配柱状图,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难点:我国降水的季节及年际变化原因教具投影仪、大背投教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二三复习:1、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它与纬度位置和冬季风的影响有什么关系?2、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导入新课:

设问:塔里木盆地和华北平原同属暖温带,自然景观是否相同?思考原因:降水差异(板书)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讲授新课:1、观图4、10回答问题:(1)找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我国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沙漠与春意盎然10530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什么地方?它与1月的哪条等温线大体上是一致的?(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哪些地方?(4)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5)找出学校所在省、区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6)比较图上东南沿海地区与西北风陆地区房屋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降水量情况有什么关系?总结:这说明我国年降水量分布有什么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读图4、11,4、12回答以下问题(1)东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什么地区?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什么地区?(2)从海陆位置和地形影响考虑,为什么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夏季风的影响?(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以哪些山脉为界?秦岭—淮河至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大致沿大兴安岭西麓南下,经张家口、兰州和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西北部—200毫米400—800毫米平面与斜面

东南沿海地区的太平洋沿岸和印度洋沿岸

西北内陆距海润洋较远受夏季风的影响弱。板书设计: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一、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1、分布规律2、影响因素教后记: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4148.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