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认识它们分别在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1、三民主义:(1)内容:①民族主义:“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②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涨价归公(2)评价:①积极性: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②局限性:a、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b、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2、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突出反满,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一是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二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
抽象的“自由、平等、博爱”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作用: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二)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阶段
时期
著作
标志
萌芽
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形成
井冈山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标志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成熟
延安
时期《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新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3、深远影响:①指导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②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1、形成与发展:①形成: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也是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②成熟: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③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中国xx大2、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3、核心内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4、历史意义①指导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四)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1、精髓:实事求是,与时俱进2、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xx年中共xx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4、历史意义(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2)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过程与方法:本课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而零散,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分阶段记忆。同时,要结合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背景对其加以分析,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能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教学课时:1课时。重点难点:重点:新中国科技成就。要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教学建议:(1)“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一目,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爆发前,我国在科研方面的政策和成就。教师需要让学生依据教材理清线索即可,同时可以补充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一目,主要讲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但不需要补充太多的课外知识,把课文中的内容讲清楚,使学生能清晰的理解即可,也可以提供相关的影片资料,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3)“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一目,主要讲述了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教师可以依据教材从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几个方面阐述成就即可。在讲述中需要教师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影视资料,增强直观性。教学过程:导入: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1)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2)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3)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也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一、起步与成就:1.背景:科技基础薄弱;社会环境动荡2.政府措施:建立发展方针——“自力更生”成立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委壮大科研队伍——归国“游子”;政府培养编制远景规划3.成就:国防科技,医学、农业科技4.曲折:5.表现:科研事业受挫,科研工作瘫痪,科技差距拉大。二、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1.背景:文革结束,邓的口号,两次会议召开,科技体制改革。2.提出:198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3.意义:反映了时代特点,概括了科技作用,成为理论基础。三、走向世界:1.原因:“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科研工作者的努力,科技规划的实施2.成就: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学思之窗一:材料:“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他是谁?_____________钱学森材料:xx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靠袁隆平。学思之窗二:材料: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即近代科学)。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在16—18世纪却没有产生现代科学,这些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现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在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问题一16—18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状况如何?问题二为什么没有产生现代科学?问题三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又如何努力将现代科学引入中国?结果怎样?问题四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国家独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1、建国后在国防科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杰出人物有()(1)钱学森(2)郭沫若(3)邓稼先(4)袁隆平2、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在a、1949年b、1988年c、1985年d、1976年3、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作用和意义有()a、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b、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c、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d、称霸世界
《封锁》
文题解读
“封锁”不仅仅是提示宗桢和翠远遭遇爱情的特殊的时间段,它还有隐喻意义:贫乏冗长的日常生存状态对人们的封锁,激情封锁了平庸,激情的瞬间产生又瞬间消失。小说结尾有乌壳虫形象,这只乌壳虫,是张爱玲小说中最有意义的小形象。《封锁》这个小说的名字仿佛也是一个暗示,一切都在上天的封锁之中,重新回到窠里,才是乌壳虫应当有的选择。
走近作者
张爱玲(1920.9.3—1995.9.8),原名张煐,笔名梁京。1943年她的小说处女作《沉香屑》(第一、二炉香)被周瘦鹃发表在《紫罗兰》杂志上。随后接连发表《倾城之恋》《金锁记》等代表作。1950年参加上海第一届文代会,1952年移居香港,1955年旅居美国过着“隐居”生活。1995年9月8日,老死于美国洛杉矶寓所。
她的创作大多取材于上海、香港的上层社会,社会内容不够宽广,却开拓了现代文学的题材领域。作品既以中国古典小说为根柢,又突出运用了西方现代派心理描写技巧,并将两者融合于一体,形成颇具特色的个人风格。
背景纵览
小说的年代背景是1943年8月,描述的是旧上海的某一天,电车被封锁的短暂一刻所上演的人情世态,描写出两个在平淡、疲乏都市生活中的世俗男女,在某一短暂而特定的环境允许的情势之下,表现出对各自常规生活的不至于引起后果的瞬间反叛。整个作品中的人物、故事,表面看来都显得漫不经心、简简单单,这样的“封锁”状态常常出现于上个世纪的都市。感情在封锁时开始滋生蔓长,到了“解锁”时便已消失殆尽了。在一个非常态的环境下,一场感情的游戏亦可以被缩减掉许多步骤。短篇小说《封锁》,就是张爱玲对这种社会问题的深沉思考,把人们搁在极端的情况下来考验他们的人性。
字词梳理
1.字音
栅栏(zhà)口涎(xián)水渍(zì)潜移默化(qián)
絮叨(xù)敷衍(fū)讣告(fù)吓噤住了(jìn)
窘态(jiǒng)炽热(chì)搭讪(shàn)模棱两可(léng)
宽宥(yòu)秽亵(huì)窠臼(kē)略胜一筹(chóu)
2.多音字
3.形近字
《神奇的货币》复习学案XX年9月4日
备课人
课型
复习审核人
批准人
重点货币的职能难点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外汇及汇率教学内容
课堂活动
【课前预习部分】a部分一、填写《步步高》p1“知识整合”并识记二、建构知识网络
1.判断并改正:
(1)所有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
(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是有价值。
归纳:判断商品的条件:
2.判断:货币就是一般等价物。
3.区分货币的职能——尤其是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区别(步步高第2-3页)
4.判断:(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2)纸币有使用价值,是商品。
(3)纸币的面额、发行量、购买力都是由国家决定的。
(4)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5)货币与纸币是一回事。
(6)人民币汇率越高越好。
【课堂探究案】b部分一、汇率与币值的变化及其规律
外币数量
本币数量
外币币值
本币币值
外汇汇率
本币汇率
不变
越多
不变
越少
越多
不变
越多
不变
总结规律:二、汇率升降的利与弊
本国汇率上升
本国汇率下降
利
弊
利
弊贸易投资消费重难点释疑1、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区别(步步高p3)2、汇率的变化及其影响(步步高p3)
课后拓展案完成《步步高》课时规范训练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季节知识专题
学习好季节知识的关键:①北半球与南半球季节相反,即北半球与南半球在同一时间处於不同的季节。
②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方向;晨昏线与经线和昼夜的位置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
③北半球的四个重要节气:3月21日春分,6月22日夏至,9月23日秋分,12月22日冬至.m
时间10月14日地点南校学科历史主备人成员历史组缺席课题《辉煌灿烂的文学》《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备课过程及主要内容重点解析1.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主流形式及其特点【解析】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以下的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诗经》质朴典雅,具有现实主义风格,以民歌为基础的“楚辞”,句式灵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诗经》和“楚辞”正好代表了北南两种诗歌不同的风格。汉赋华丽而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唐诗风格多样,千古传诵,以五言和七言诗为主,把诗歌推向顶峰。宋词是诗歌的另一种形式,句式灵活,极具歌唱性。元曲是民间兴起的新的诗歌形式,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明清小说将广阔的社会生活纳入了文学的视野,艺术而又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将古典小说创作推向繁盛阶段,并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总体来说,呈现了多元兼容、雅俗共赏和发展趋势的逐渐平民化等特征。2.宋词及其沿革【解析】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诗体。唐代,民间就已流行这种能够合乐歌唱、句子长短不一的诗体,号为“曲子词”。唐代李白、白居易等人就有词作问世。词发展至宋代而走向辉煌。宋词既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也是一种崭新的文学体裁,流传至今的仍有两万多首。南宋的词,由于社会变迁、国运式微的影响,增添了许多慷慨悲壮、低迷感伤的情绪,但却如实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就在宋代,民间兴起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到元代进入繁荣阶段,词的创作高潮便过去了。1、知识与能力:(1)识记:汉字的起源及发展脉络,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中国画的发展脉络及基本特征;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艺术特点以及艺术家代表;(2)理解:书画同源和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3)通过了解汉字书画的发展历程特点,初步学习欣赏书画艺术。(4)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学会欣赏京剧。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体会国粹京剧的魅力;(2)汉字书画及京剧都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要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书画同源)下一次主备人主备内容11课12课
一、冷战后的国际形势
(1)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
①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②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
①俄罗斯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问题。
②美国到处施威,企图独霸世界,遭到大多数国家的反对。
③日本提出日美欧三方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并积极建立政治大国。
④欧洲地位和实力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在国际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
⑤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建立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⑥以上诸因素将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①目前,世界格局中存在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这种局面还将继续下去。
②从长远看,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二、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冷战后,国际形势中存在的问题与冲突:
a.美国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借助北约进行干涉,严重干扰了和平与发展;
b.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随即爆发,冲突增加,在一些地区引发厂局部战争,如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南斯拉夫解体后出现的地区性战争。
三、国际裁军的进展和地区缓和
(1)裁军:
①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缓和,国际裁军和军备控制取得厂进展,199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把裁军和军控推向一个高潮。
②近年来,裁军与军控进程却呈现停滞甚至倒退趋向,特别是美国执意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增加军费。并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2)缓和:20世纪80年代起,朝鲜半岛南北对话、经济往来增多,xx年6月,朝韩首脑会晤,推动厂朝鲜半岛的缓和进程。
criterionn.(复数criteria)标准;尺度
stickwith继续支持;保持联系
throughthickandthin不顾艰难
pulloutof从……中退出
summaryn.总结;概要
percentagen.百分比;百分率
frequencyn.频率;频繁
questionnairen.问卷;调查表
reputationn.名声;名誉;名气
colleaguen.同事;同僚
suspectvt.怀疑;不相信
suspectn.嫌疑犯;可疑对象
managementn.管理;管理部门;主管人员
staffn.全体职工;全体雇员
requirementn.需要;要求;必要的条件
saken.目的;缘故
forthesakeof由于;为了……的利益
inreality事实上;实际上
individualadj.单独的;个别的n.个人
temporaryadj.暂时的;临时的
coachn.教练;长途公共汽车
cooperatevi.合作;协作
uncertainadj.不确切的;无把握的
expectationn.预料;期待;期望
divisionn.分割;划分;除(法)
rugbyn.(英式)橄榄球
keepaneyeon照料;照管
compromisen.妥协;和解;折衷
excitevt.使兴奋;使激动
regulationn.规章;条例
bureaucraticadj.官僚的;官僚制度的
take...intoaccount考虑;体谅
dynamicadj.动力的;强有力的;动态的
shortcomingn.缺点;缺陷
embarrassvt.使尴尬;使为难
contradictoryadj.互相矛盾的;互相对立的
violentadj.暴力的;强烈的
explosionn.爆炸(声)
resignvi.辞职
ambitiousadj.有雄心的;雄心勃勃的
asawhole普遍说来;作为整体
actualadj.真实的;实在的;实际的
definiteadj.确切的;肯定的
stalln.摊位;铺子;售货亭
hairdressern.美发师;理发师
congratulatevt.祝贺;庆贺
smoothadj.顺利的;光滑的;平坦的
financen.财政(学);金融;(复数)资金vt.为……提供资金;提供款项
onceagain再一次
combinationn.结合;混合物
briden.新娘
exceptionaladj.异常的;特殊的
liveupto依照……行事;做到;不辜负(期望)
shamen.羞耻;惭愧;遗憾的事
pursuevt.追求;追逐
intellectualadj.智力的;用脑力的n.知识分子;脑力劳动者
hands-onadj.亲身实践的;实习的
accommodatevt.适应;供给膳宿
complementvt.补充;与……互补
qualitativeadj.性质的;质量的
declinevi.拒绝;变小;变少;变弱vt.拒绝;使下降n.下降;衰退;斜坡
oraladj.口头的;口述的;口(用)的
教学目标
识记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和面临的任务
理解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含义
教学重点
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原则。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和把握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护原则
教学过程:
导入:阅读引言,提问:为什么现在的北京不能整个城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而引申出世界遗产的登录条件和保护原则──真实性和完整性,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
第二目“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
让学生回答:为什么要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大力保护?然后着重讲述真实性和完整性这两个保护原则的深刻内涵。所谓真实性,是指遗产产生时以及后来形成的特征,即保存遗产的原貌,反对在遗产地增添新的非遗产建筑(包括宾馆、饭店、水泥路面)和改变景观面貌的设施(如铺设水泥路面、架设索道、修建公路、在空中拉电线、电缆等)。这点只要列举一些具体事例加以说明。对完整性的内涵,可让学生先阅读有关的课文和“学思之窗”栏目有关长城的完整性的小字,并让他们以我国的一项世界文化遗产为例来说明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展开讨论,真正弄清完整性所包含的两层涵义,即有形的范围上的完整性和无形的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最后,在讲述《世界遗产公约》为保护遗产所作的几项规定时,要着重讲出执行这些规定何以能起到有效保护遗产的作用。
最后一目“艰巨的保护任务”
建议教师用“喜”与“忧”两个字作为基本线索进行讲述,“喜”指的是世界遗产的影响力和申遗热潮的高涨,“忧”指的是世界遗产遭到的破坏。可结合本省区的世界文化遗产或准备申遗的项目(可从后面参考资料或报纸、网站上查找)进行讲解,以便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一)黄山申遗成功后,修了三条索道,并在坡度很大的山腰溪谷间修建水库和蓄水池,开崖凿壁,垒坝蓄水,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二)泰山的地方官曾提出“把风景的泰山,改造成经济的泰山”、把“岱顶建成热闹非凡的天上城市”的口号,并修建了三条索道和一条公路,修建了大批宾馆、饭店、娱乐城、电影院,使非遗产的商业建筑远远超过了遗产建筑,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三)洛阳龙门石窟申遗之前曾在宾阳中洞、惠简洞、万佛洞中重塑早已遗失、毁坏的本尊佛像,在联合国专家前来评审前才匆忙撤出,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四)颐和园万寿山智慧海的“无梁殿”外壁上的千尊琉璃小佛像,因遭英法联军的破坏而残缺不全,至今仍然保存原貌而未加修复,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在学生回答之后,再让他们朗读“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一目课文中的一段文字:“就是要反对对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环境作任何的改动,反对增加新的不协调的建筑,反对滥加假古董,甚至反对不必要的‘修复’。”最后达到增强保护意识、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目的。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4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