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高中教案

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列宁主义的诞生复习教案 万能通用篇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每一位老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高中教案该怎么写?《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列宁主义的诞生复习教案 万能通用篇》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一、19世纪晚期欧美的工人运动

①19世纪70年代逐步走向高潮,罢工次数增多,规模扩大,影响最大的是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8小时工作日的“五一”大罢工。——阶级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一批优秀的工人运动领导人和马克思主义宣传家迅速成长起来。——思想基础。

③德国社会民主党、法国工人党、美国社会主义工党等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相继建立。——组织基础。

④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人运动的关心和指导。——领导基础(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二、第二国际:1889-1914

(1)建立:

①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通过每年庆祝“五一节”等决议。

②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二国际的建立,它促进国际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

(2)活动:

①第二国际通过了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共产党指出了行动方向。

②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派同第二国际内修正主义进行斗争。

③“一战爆发”后,第二国际内大多数政党倒向本国政府一边,支持帝国主义战争,1895年,恩格斯逝世,第二国际瓦解。三、列宁主义诞生

1、条件:

①19世纪70年代,俄国无产阶级人数大大增加,开始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阶级基础。

②80年代,普列汉诺夫开始在俄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

③马克思主义小组建立——组织基础。

④20世纪初,列宁完成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准备工作。

2、俄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和列宁主义的诞生。(1898年,俄社会主义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①19xx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决议,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的纲领;大会选举中央领导机构时,拥护列宁的一派占了多数。这次大会是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标志。

②领导机构: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

③从这时起,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的思想体系被称为布尔什维主义,它的出现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④19xx年,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在组织上正式决裂,成为俄国社会主义工党。

jk251.cOm扩展阅读

列宁主义的诞生教学简案【荐】


列宁主义的诞生

【本节重点知识】

1、列宁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阶级条件、思想条件、组织条件、主观条件);2、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时间、标志及其两个派别;3、列宁主义诞生的时间、标志及其评价。

【知识结构图解】

一、历史条件

1、19世纪70年代,俄国无产阶级人数大增,开始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阶级基础)。

2、19世纪80年代,普列汉诺夫开始在俄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俄国出现了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组织基础)。

3、20世纪初,列宁做了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准备工作(主观条件)

二、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1、时间:19xx年

2、标志: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3、内容:①在列宁的坚持下,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

②在大会选举中央领导机构时,拥护列宁的一派占多数,反对列宁的一派占少数。

4、结果: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出现了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两个对立的派别。

三、列宁主义的诞生

1、时间:19xx年

2、标志:布尔什维主义的诞生——即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的思想体系

3、评价:列宁主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单元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


第四单元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

第12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教案

一、空想社会主义(十九世纪上半叶)

联系前面所学内容加以说明

1、产生背景:①英国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开始快速发展。法、德等国的工业化,也在深入推进中(欧洲大陆的工业革命开始于18xx年前后。法国工业革命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804-1848为起步和缓慢推进阶段,1848-1870为全面展开阶段;1820年代德意志工业开始活跃,1830年代迎来突飞猛进时期)从而引起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关系的变化。

②与此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工人运动蓬勃展开比如:英国工业革命初期开始到19世纪初期的的捣毁机器运动,

③随之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想,

2、代表人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所宣传的空想社会主义。

3、评价:

内容①:(进步性)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作用:初步启发了工人阶级的觉悟。

内容②:(局限性)但它把社会主义看成是理性的产物,而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内容③:(局限性)回避政治斗争,诉诸经济和社会改良,并把实现社会主义的希望寄托于人们的道德觉悟。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十九世纪中期)

1、产生背景:①社会经济前提:同“空想社会主义”产生背景①,即由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社会关系方面的深刻变化。

同“空想社会主义”产生背景②,即经济危机的发生的发生更凸显了社会矛盾。

②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兴起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已经独立登上了政治舞台。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

③理论来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产生过程:

①理论初创:1846年到1847年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还加入正义者同盟。该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后,他们起草了同盟的纲领,这就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丰富完善:a、革命实践:1848年革命期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回到德国,投入实际的革命斗争:①他们不仅创办报纸宣传革命,②还组织工人参加武装起义。

b、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在英国活动,①在继续领导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的同时,②还结合欧洲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新的实践,不断吸取新的经验,不懈地进行理论上的探索,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4、历史影响:马克思主义对世界无产阶级斗争和人类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亚洲经济的发展复习教案 万能通用篇


一、概况

二战后。亚洲国家摆脱殖民统治走上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很不平衡。

二、东亚和东南亚

(1)概况:①从6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吸引外资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接着.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不断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它们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②七八十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一跃实现工业化,引起世界瞩目。

(2)新加坡:①独立:原是英国殖民地,1959年获得自治.后成为马来西亚联邦的一个州,1965年成为独立的共和国。②经济措施: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并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重视道德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稳定社会秩序。③结果: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成为现代化工业国。

(3)韩国:①60年代始,以五年计划确定经济发展日标。②大力引进外因资本和技术,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不断调整发展战略,鼓励出口,经济稳定高速发展。

(4)泰国、马来西亚等:80年代,加强与邻国的经济合作。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适时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对外贸易,经济持续增长。

(5)共同原因及存在问题:①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参与国际竞争;②问题:过度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经济发展风险增加。

三、印度:①50年代以来,推行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努力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②经过几十年奋斗,建立起部门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粮食基本自给,科技成就较大。③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等问题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四、西亚

(1)特点:发展方式有差别,速度不平衡,石油工业发展迅速,产油国日益富裕。

(2)概况:

①海湾地区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和伊拉克都是石油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

②同西方国石油垄断资本进行了长期斗争,1960年成立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③70年代以后,冲破了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提高石油的价格,增加石油收益;积极发展石油化工和其他工业,逐步建立起以石油开采为主,石油化工为主导的工业生产体系;同时,积极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粮食自给率。

④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已迈人世界富国行列。

⑤伊拉克和伊朗是两个政治军事大国,也是石油生产大国,70年代以来,两国经济都有较大发展,但因人口多、消耗大,富裕程度较低,1980—1988年的两伊战争损害了两国经济发展。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教案 万能通用篇


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

(1)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3)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

(4)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

◇理解:

(1)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2)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性

(3)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要求

(4)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5)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归纳讲授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典型事例分析,增强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要性的认识

(2)通过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自觉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

(4)加强自身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自觉加入到为人民服务和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行列生

二、知识结构

三、知识要点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2、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

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

2、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关系

3、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三、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1、如何正视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1)相互区别(含义、方式不同)

2)相互联系

3、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为什么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怎么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四、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五、重点、难点

社会主义荣辱观

思想道德建设

六、联系实际

XX年9月18日,国家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全国道德模范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始终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次表彰的全国道德模范,都是群众爱戴的先进典型,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

七、问题探究

有人对青少年参加红色旅游不以为然。他们认为,青少年只要掌握了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自然就会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请谈谈你的看法

八、巩固练习(导学练)

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理解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了解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与并认识其作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标志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新经济政策

(1921--1928)

农业

实施余粮收集制

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核心内容)

工业

全部工业企业国有化

允许部分企业由私人或外国资本家经营

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改变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

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国家实物配给制

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

【考点四】了解“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成为“斯大林模式”,这是一种国家直接管理经济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国家制定指令性经济计划,并通过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强制实施。

【考点六】了解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结果: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导致苏联解体★有关苏联解体的问题1、苏联解体的标志:1991年《阿拉木图协议》2、苏联(1922—1991)解体的原因:a、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体制上的弊端和错误政策长期得不到纠正b、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错误方针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精】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巴黎公社的性质、意义,《国际歌》2、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正确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3、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早期革命活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生动的革命理想教育。使学生从革命导师身上得到一些做人的启迪。二、过程与方法:感知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和过程,学会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观点正确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感知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高尚情操以及他们所创立理论的正确;认识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性质及其不可避免的失败结局。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崇高理想,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巴黎公社的战斗精神都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值得发扬.四、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五、难点: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国际歌》为背景音乐。教师:100多年来,不同肤色的劳动者用不同的语言,用同样的旋律,唱着这同一首歌,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进行着不屈的斗争,上演着一幕幕的战歌。。。第一首歌:夺回劳动果实——英国宪章运动由工业革命后的的纺织厂女工,童工劳动等图片引出工人的境遇,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的待遇越来越差。工人面对很差的待遇,不断进行抗争,引出宪章运动的有关内容:宪章运动:目的:时间:特点:政治纲领:内容:性质:失败原因:教师引导组织归纳然后指出,由于缺乏科学理论作指导,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这就说明英国宪章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第二首歌:思想冲破牢笼——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投出马克思的简历和恩格斯的简历教师指出随着工人运动水平的提高,需要科学理论做指导,马克思、恩格斯顺应了这个需要,结合工人运动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引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三部分《共产党宣言》:时间、起草者、组织、内容、意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引出“动脑筋”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史料题:(xx年烟台历史会考题)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革命友谊的故事为了保证马克思能够全身心的投入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恩格斯心甘情愿做出牺牲,从事自己最不愿干的那“该死的生意”,他用挣来了的钱担负着马克思一家的生活。故事中的问题:革命友谊成为革命理论诞生的助推剂,这两位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共同创造的革命理论被称作什么?它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这一科学理论成为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请你举出一个革命成功的事例。教师:科学理论有了,无产阶级就进行了伟大的尝试,我们进入最后一首歌:到实践中探索——巴黎公社出示提纲:巴黎公社:背景、时间、军队、政权、结果、性质、失败的原因。失败的原因:1、内部出现奸细2、敌人力量强大3、无产阶级自身尚未成熟4、虽然建立政权但缺乏巩固政权的经验。引出视频:巴黎公社教师总结,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但在强大的敌人面前的表现永远激励着后人,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如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所以在国际工人运动中有着深远的影响。综上所述,最终汇成一首歌——《国际歌》《国际歌》:为纪念巴黎公社而作,词作者,曲作者。小结:国际歌为无产阶级战士的可歌可泣的精神而作,就这样流经百世轮回,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为真理而斗争!作业:做《伴你学》板书:第一首歌: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英国宪章运动第二首歌:让思想冲破牢笼——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三首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巴黎公社汇成一首歌:《国际歌》学生从课本中找相关答案进行简短的巩固看书找出内容并整理此题,学生讨论完成,并引导学生可以往中国历史上延伸。学以致用,学生利用刚才的学习内容做xx年的会考相关题。学生回答此题,老师加以总结。学生自己了解老师搜集的普法战争的相关资料了解相关背景。对失败的原因进行重点的分析,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做铺垫。学生先对失败的原因作讨论,然后教师总结。

分子的热运动 万能通用篇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2)知道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并能简单解释其原因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教材内容特点是先实验(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两个实验现象),后得出结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并根据现象说明热运动与温度有关,因此做好演示实验是关键.

分析二:由于液体或空气分子在热运动过程中对悬浮于其中的颗粒的碰撞的不平衡性,使这些颗粒受力不平衡而开始运动,这就是布朗运动.由于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造成布朗运动的不规则性.另外,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对颗粒的撞击更强,布朗运动更显著.

分析三: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平均速度越快,这是一个宏观统计结果,而对于具体某个分子,温度与其运动速度并不一定存在这一关系,也许温度升高,这个分子的运动速度相反可能在降低.

教法建议

建议一:做好演示实验是关键,扩散现象实验和布朗运动实验都需要认真做.在做观察布朗运动的实验过程中,用稀释的墨汁做悬浊液,过稀时液体中的微粒太少,过浓时亮度变暗,而且微粒连在一起,不便观察,可以多试几次.墨汁也可以不放在载片玻璃的凹槽中而只简单地滴一滴在载片玻璃上,盖上盖玻璃就可以.显微镜的放大率在40倍左右最合适.

建议二:在实验的基础上,推出分子在不停地热运动后,要注意再用热运动的观点解释造成该实验现象的原因,以便巩固、加深学生的认识.

建议三:有关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的实验除做好演示实验外,若有条件,最好能用计算机模拟一下该运动的微观机制,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该实验现象的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知道分子不停地无规则热运动,知道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

教学难点: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的微观解释

一、扩散运动

1、演示实验

空气与二氧化氮气体间的扩散现象

2、概念:扩散现象

3、扩散现象的微观解释: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4、计算机演示扩散过程

5、对比实验: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快慢.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6、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如香水味等

二、布朗运动

1、学生观察布朗运动现象

2、微观解释布朗运动:分子撞击不平衡

3、观察布朗运动与温度高低、颗粒大小关系: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

4、计算机演示布朗运动现象以及产生原理

例: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的运动

B、布朗运动是指液体分子的运动

C、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D、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的无规则运动

答案:CD

评析:熟知布朗运动的实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三、热运动

由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四、作业

探究活动

题目:研究不同物质形态间扩散速度快慢

组织:个人或分组

方案:比较气体、液体、固体间的扩散速度,并得出结论

评价:实验的科学性、创新性,实验报告的规范性

高中教案行星的运动 万能通用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物理学史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地心说(托勒密)和日心说(哥白尼)分别以不同的参照物观察天体运动的观点;通过学习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了解牛顿是通过总结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的阅读使学生知道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

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的观点,也使学生懂得科学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光明大道,也是要通过斗争,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说明:

1、日心、地心学说及两者之间的争论有许多内容可向学生介绍,教材为了简单明了地简述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没有过多地叙述这些内容.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补充.

2、这一节的教学除向学生介绍日心、地心学说之争外,还要注意向学生说明古时候人们总是认为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是由于它遵循的运动规律与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不同.

3.学习这一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下一节推导万有引力定律做铺垫,因此教材中没有过重地讲述开普勒的三大定律,而是将三大定律的内容综合在一起加以说明,节后也没有安排练习.希望老师能合理地安排这一节的教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让学生在上课前准备大量的资料并进行阅读,如:第谷在1572年时发现在仙后座中有一颗很亮的新星,从此连续十几个月观察这颗星从明亮到消失的过程,并用仪器定位确证是恒星(后称第谷星,是银河系一颗超新星),打破了历来“恒星不变”的学说.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述形式的近代科学.为推翻以亚里士多德为旗号的经院哲学对科学的禁锢、改变与加深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科学认识而奋斗了一生,因此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开普勒幼年时期的不幸,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完成了第谷未完成的工作.这些物理学家的有关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在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家们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不畏强权的精神.

教法建议

具体授课中教师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讲述.也可通过放资料片和图片的形式讲述.也可大胆的让学生进行发言.

在讲授“日心说”和“地心说”时,先不要否定“地心说”,让学生了解托勒密巧妙的解释,同时让学生明白哥白尼的理论推翻了统治人类长达一千余年的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地心说”理论,为宣传和捍卫这一学说,意大利的思想家布鲁诺惨遭烧死,伽利略也为此受到残酷迫害.不必给结论,让学生自行得出结论.

典型例题

关于开普勒的三大定律

例1月球环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运行周期约为27天。应用开普勒定律计算:在赤道平面内离地面多少高度,人造地球卫星可以随地球一起转动,就像停留在无空中不动一样.

分析: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都在环绕地球运动,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它们运行轨道的半径的三次方跟圆周运动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是相等的.

解:设人造地球卫星运行半径为R,周期为T,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

同理设月球轨道半径为,周期为,也有:

由以上两式可得:

在赤道平面内离地面高度:

km

点评:随地球一起转动,就好像停留在天空中的卫星,通常称之为定点卫星.它们离地面的高度是一个确定的值,不能随意变动。

利用月相求解月球公转周期

例2若近似认为月球绕地球公转与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在同一平面内,且都为正圆.又知这两种转动同向,如图所示,月相变化的周期为29.5天(图是相继两次满月,月、地、日相对位置示意图).

解:月球公转(2π+)用了29.5天.

故转过2π只用天.

由地球公转知.

所以=27.3天.

例3如图所示,A、B、C是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三颗人造地球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个?()

A.B、C的线速度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

B.B、C的周期相等,且大于A的周期

C.B、C的向心加速度相等,且大于A的向心加速度

D.若C的速率增大可追上同一轨道上的B

分析:由卫星线速度公式可以判断出,因而选项A是错误的.

由卫星运行周期公式,可以判断出,故选项B是正确的.

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是万有引力作用于卫星上产生的,由,可知,因而选项C是错误的.

若使卫星C速率增大,则必然会导致卫星C偏离原轨道,它不可能追上卫星B,故D也是错误的.

解:本题正确选项为B。

点评:由于人造地球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所需要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若由于某种原因,使卫星的速度增大。则所需要的向心力也必然会增加,而万有引力在轨道不变的时候,是不可能增加的,这样卫星由于所需要的向心力大于外界所提供的向心力而会作离心运动。

探究活动

1、观察月亮的运动现象.

2、观察日出现象.

平抛物体的运动 万能通用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只受重力作用,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抛出的运动,是平抛运动.了解平抛运动的定义及特点,它是本节的基础内容.

2、复习曲线运动的条件,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使学生理解匀变速运动不一定是直线运动,还可以是曲线运动.

3、掌握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在学生已有的直线运动和运动合成的知识基础上,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的匀速运动,竖直的自由落体运动.利用匀速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由合成的知识得出乎抛运动的规律,运动轨迹.

能力目标

训练逻辑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采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开门见山,给出平抛物体运动的定义,通过演示实验和频闪照片引出平抛物体运动的处理方法,接着讨论平抛物体运动的规律,最后通过例题加以巩固落实,同时又附有思考和讨论及课外小实验,比较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教法建议以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法建议

平抛的规律是本章的重点知识,物体的运动按路径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平抛物体运动是曲线运动的一个重要模型,同时也是同学们首次研究曲线运动.要结合教学课件和演示实验,通过同学的讨论达到教学目的.引导同学利用运动会成与分解的知识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的匀速运动,竖直的自由落体运动,利用匀速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由合成的知识得出平抛运动的规律.这是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化曲为直,化繁为简.掌握位移和速度公式,轨迹方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方法,培养能力.平抛的教学重点是利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的匀速运动,竖直的自由落体运动.再利用合成知识求平抛运动的位移及速度.这也是难点.

教学设计方案

一、平抛运动

引入:粉笔头从桌面边缘水平飞出,观察粉笔头在空中的运动

定义: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这样的运动叫平抛运动.

学生举例;可看作平抛运动的生活事例.

二、平抛运动的规律:

(一)介绍水平竖落仪.演示:两小球同时从同高处落下,一小球自由落体,一小球平抛,它们总是同时落地

(二)用录像放慢动作,两小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任何时刻总在同一高度,说明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三)利用课件1:引导分析水平方向:不受力,初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四)利用课件2:平抛运动及两个分运动的闪光照片,进一步说明: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五)引导同学推导规律:建立直角坐标系,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初速度方向为轴正向,竖直方向向下为轴正向.

学生导出

1、平抛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

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平抛物体在时刻的的速度大小:

平抛物体在时刻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则:

2、平抛物体在时刻的位移:

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平抛物体的位移大小:

平抛物体的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则:

3、消去时间,轨迹:是抛物线

(六)讨论:

l)平抛运动物体的飞行时间由什么量决定?

2)平抛运动物体的水平飞行距离由什么量决定?

3)平抛运动物体的落地速度由什么量决定?

……

探究活动

如何测得平抛运动物体的初速度

课外小实验:让橡皮从桌子上水平抛出,如何得出其初速度?

【提示】实验目的测平抛的初速度,解决方法例用平抛规律,由高度求出时间,所以要测桌子高度.利用水平位移求出初速度,所以要测水平射程.

【思考】根据平抛运动的知识,若想求出初速度,还有什么方法?需要已知什么条件?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4316.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