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xx年版)》在“课程内容”部分“中国地理”的“经济与文化”主题中提出如下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二、课标解读
(一)正确理解课标要求
本节是八年级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的第三节,是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从课标的具体要求来看,本节内容需要突出强调的是通过不同地图的地理信息的收集、对比、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训练学生归纳地理特征的能力。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分布图,了解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但考虑到影响工业分布因素多且复杂,初中生还不具备建立全面分析工业分布区位因素的能力,教材简化学习难度,只要求学生认识我国工业分布集中在东部沿江、沿海地区的这一突出特征。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图,归纳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分布在东部大中城市的特征。这部分内容不适合做能力的提升,但学生对高科技产品都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用丰富有趣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突出介绍我国领先世界的高新技术,扩展学生的视野。
(二)有效落实课标要求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内容。
1.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影响工业分布的区位因素多且复杂,初中生很难在现阶段对此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归纳,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化繁为简,突出重点。例如:在“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分布图的学习中,教师要设计好问题,降低学生读图提取信息的难度,只要引导学生得出我国工业分布存在东西部差异及工业中心主要沿江沿海分布的突出特征即可。
2.活动设计应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
本节内容需要学生理解的较多,而有些工业部门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单凭教师的讲授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建议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学生经常遇见的一些经济现象或接触到的工业部门及产品,组织开展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甚至辩论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但这些活动的设计要求:一是要难度适中,最好是学生家庭学校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工业部门及产品;二是要重点突出,切忌面面俱到;三是要结合实际,例如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学校就可以实地考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边考察边学习。
3.活动设计应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
本节的教学中,在前两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书中的地图及活动,鼓励学生主动从地图和活动素材中获取信息,使学生通过充分思维和分析,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三)分解细化教学目标
对应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如下。
1.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及与其他经济部门间的联系,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读图了解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3.读图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知道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的部门及产品。认识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
重庆市
课题
第二节“西南山城”——重庆市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1、了解重庆是我国最年轻的中央直辖市
2、了解重庆发达的交通运输,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征订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在西部大工业开发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4、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家投资建设三峡、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学好本领,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奋斗。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重庆发达的交通
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形式
教具
地图册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讲述法
教
学
步
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这里因夏长、酷热多伏旱而得名“火炉”;因城市依山建筑而得名“山城”;因冬春时节的云轻雾重之名“雾都”。这里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其历史至今已有30xx年,这就是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市。
(板)第二节“西南山城”——重庆市
一、最年轻的直辖市
(讲)重庆市原来属于四川省,我国原有的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在东部沿海,后来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在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重庆成为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
(板)二、发达的交通
(问)①重庆为什么被称为“山城”?(因城市依山建筑而得名)
“山城”的交通建设有哪些困难?(地势高低差异大,房屋建
教
学
步
骤
设、道路建设困难,交通运输难度大等)
②为什么说重庆的交通发达?(长江与嘉陵江在主城区交汇;铁路干线:成渝、川渝、襄渝;公路四通八达,空中航线多)
(练习)97页活动1、2
(讲)夏季,重庆是我国“三大火炉”之一。
(读)97页阅读
(板)三、经济
(问)①长江沿岸重要的工业城市有上海、南京、武汉,那长江上游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哪个?(重庆)
②重庆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
③三峡工程的兴建对重庆市的航运有何影响?(大坝建成后,重庆港水位上升,通航能力加大,有利于重庆的货物进出,促进经济发展)
(练习)98页活动
板书设计:
第二节“西南山城”——重庆市
一、最年轻的直辖市
二、发达的交通
三、经济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因地制宜的必要性,知道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通过阅读资料认识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科技兴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地图、图片、阅读资料、活动等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通过问题引导、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树立科技兴农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利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示意图,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活动:请你当农业设计师,如何合理布局农业。
教师:图中四个地方:a、b、c、d,选择开展的农业生产活动类型,并说出原因。
学生回答预设:a:山地,林业,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b:草地,畜牧业,牧草生长良好,可以饲养牛羊。
c:平原,种植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可以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d:河流沿岸,渔业,河湖较多,可以养殖水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农业生产活动类型的选择,复习前一节课学过的关于农业的经济部门的知识。并通过对原因的分析,回顾前面学过的关于中国地形、气候、河流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因地制宜”的含义。】
教师:上面的选择只是从自然条件方面考虑应该发展哪个农业部门,当我们进行具体生产时,又会考虑哪些因素呢?
学生回答预设:交通、市场需求、技术水平。
【设计意图:引出农业生产还要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
过渡: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可以说农业就是我们的生存之本,依靠科学技术,我国农业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教师:介绍杂交水稻、温室大棚、机械化设备等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培养他们科技兴农的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师:结合大家的生活体验,请再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总结:我国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多采用读图分析法,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1.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
半球位置——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洲、洋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名列俄罗斯和加拿大之后,排名第三。
3.我国相邻的国家有14个。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台湾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渤海近岸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5.造成帕米尔高原和乌苏里江晨昏差异的原因是经度位置,造成海南岛和黑龙江季节差异的原因是纬度位置。
6.省级行政区:分级,名称,简称,行政中心(省会),位置
(1)我国行政区域分为省、县、乡三级
(2)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34个省级行政单位:(以下为简称)(课本p7、p10)
23个省:黑、吉、辽;晋、鲁;冀、豫;苏、皖、浙、赣;鄂、湘;
闽、粤、琼、台;云、贵、川;陕、甘、青。
5个自治区:宁、藏、新、桂、内蒙古
4个直辖市:京、津、沪、渝
2个特别行政区:港、澳
7.①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②跨纬度最广的是海南;③纬度位置最低的是海南;④最偏北、纬度位置最高、最偏东、最先见到日出的是黑龙江;⑤完全在热带的是海南;⑥北回归线穿过省区自西向东依次是: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1.我国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xx年,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人口增长快;人口分布不均。
2.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人口分布:我国人口密度135人/平方千米(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是【西藏】)
以黑河(黑龙江)——腾冲(云南)线为界,东部地区面积占43%,人口占94%;西部地区面积占57%,人口占6%。
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和藏族等。
2.要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见书p17及练习册)
3.各民族分布——总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我国分布民族数目最多的省区——云南省)
4.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了5个省级自治区。
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x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课题: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1.1变量
知识目标:理解变量与函数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增强对变量的理解
情感目标:渗透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辨证思想
重点:变量与常量
难点:对变量的判断
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绳圈
教学说明:本节渗透找变量之间的简单关系,试列简单关系式
教学设计:
引入:
信息1:当你坐在摩天轮上时,想一想,随着时间的变化,你离开地面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
信息2: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行驶里程为skm,行驶的时间为th,先填写下面的表格,在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
t/m12345
s/km
新课:
问题:(1)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票205张,晚场售出票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受出票x张,票房收入为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2)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中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含重物质量m(单位: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弹簧长度l(单位:cm)?
(3)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圆的面积为20cm2呢?怎样用含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的半径r?
(4)用10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长方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长方形的长为xm,面积为sm2,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variable).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
指出上述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
范例:写出下列各问题中所满足的关系式,并指出各个关系式中,哪些量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
(1)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求矩形的面积s(m2)与一边长x(m)之间的关系式;
(2)购买单价是0.4元的铅笔,总金额y(元)与购买的铅笔的数量n(支)的关系;
(3)运动员在4000m一圈的跑道上训练,他跑一圈所用的时间t(s)与跑步的速度v(m/s)的关系;
(4)银行规定:五年期存款的年利率为2.79%,则某人存入x元本金与所得的本息和y(元)之间的关系。
活动:1.分别指出下列各式中的常量与变量.
(1)圆的面积公式s=πr2;
(2)正方形的l=4a;
(3)大米的单价为2.50元/千克,则购买的大米的数量x(kg)与金额与金额y的关系为y=2.5x.
2.写出下列问题的关系式,并指出不、常量和变量.
(1)某种活期储蓄的月利率为0.16%,存入10000元本金,按国家规定,取款时,应缴纳利息部分的20%的利息税,求这种活期储蓄扣除利息税后实得的本息和y(元)与所存月数x之间的关系式.
(2)如图,每个图中是由若干个盆花组成的图案,每条边(包括两个顶点)有n盆花,每个图案的花盆总数是s,求s与n之间的关系式.
思考:怎样列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小结:变量与常量
作业:阅读教材5页,11.1.2函数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领土四至点和主要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2、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基本情况。
3、了解我国人口政策和分布。
4、了解我国民族的数目和分布,知道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重点】
我国的位置,重点省级单位的轮廓特征
【教学用具】
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回忆我国的位置,找出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其优越性。
板书:一、辽阔的疆域
1、位置
找出我国领土四至点,看分别位于什么省,分析其纬度和经度的差别。
讲述:我国位于北半球,面积广大,各地差别很大。
找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注意其位置,和我国的什么省份相邻。
回忆我国的行政区划,找出三级行政单位包含的机关。
板书:二、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
2、省级行政单位
找出我国重点的省级行政单位,记忆起轮廓,简称,行政中心等。
读图练习:
板书:三、众多的人口
回忆世界人口的分布,十个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几个在亚洲。
我国人口增长的规律。
我国的人口政策。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板书:四、和睦的民族大家庭
找出我国民族的构成。知道个民族的丰富文化。
我国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一律平等。复习课本,讨论得出,纬度:北半球,中纬度。海陆: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在图上找出我国的邻国,按照东,北。西北,西,西南,南,几个位置记忆陆上邻国,按照东,东南来记忆隔海相望的国家。
特殊的省份有,面积最大,跨经度最广,跨纬度最广,邻国最多,临省最多。
重点省份有:广东,云南,湖北,山东,陕西,黑龙江。
有6个在亚洲。
黑河-腾冲一线
共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55个,最多的是壮族。
朝鲜族跳板,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蒙古族摔跤
【作业设计】
省级行政单位分布图
本学期总第16课时
本单元第1课时
课题
第二章沿海万里行
第一节祖国心脏――北京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学
习
目
标1.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地形与地势特征,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2、运用资料归纳北京的城市职能;3、了解北京的人文古迹、文化遗产和现代化城市建设。4、收集整理资料,了解北京的环境问题并发表意见。
重点难点
1.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地形与地势特征;
2、理解北京的环境问题。
通过学习北京,学会关注、理解某一城市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特色。
教具准备
多媒体
1、中国行政区划图
2、北京地形图
教学过程
步骤
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
复备
依据目标
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部分:
1、读图2-1,找出燕山、西山、八达岭、密云水库、潮白河、永定河。
2、根据河流流向,说出北京的地势特点;
3、搜集资料,说明北京是全国的交通枢纽;
4、从我们这里到北京,你认为最好选择哪一种交通工具?你能说一说具体的路线吗?
5、你能说出北京的气候类型和特征吗?
6、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北京的地理位置。
科代表引领组内学生自主预习
对于北京应加强识图能力的指导,教会学生怎样认识地图,运用地图,加强方法的指导。
步骤
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
复备
魅力精讲
拓展应用
能力提高部分:
1、北京市的最主要的城市职能应是什么?所以,北京市在发展工业生产时,应注意选择什么样的工业部门?
2、针对北京所面临的自然环境问题(沙尘暴和水资源缺乏),你有什么好的解决建议或办法?请列举几条。
检测:
1、北京永定河的流向是()
a、自西向东b、自西北向东南
c、自面向北d、自东北向西南
2、北京市不属于文化遗产的是()
a、故宫b、周口店古人类文化遗址
b、天坛d、中华世纪坛
3、下列能正确反映是全国的交通中心的是()
a、北京是全国的铁路网和公路网的中心
b、北京是全国铁路网和内河航运网的中心c、北京是全国铁路网和沿海航运网的中心d、北京是全国公路网和沿海航运网的中心
4、北京属于――气候类型,降水集中在――季,主要供水源是――水库。
1、北京位于――山、燕山和――平原的结合部,首要城市职能是全国的――中心。
2、流经北京的永定河属于――水系。
3、北京地势――高,――低。
4、北京为―――气候,特征是――――――。
题目的选择要精之精,杜绝题海战术,提高效率,争取在短短的课堂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点滴记录
本节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得到了提高,学到了一定的方法。杜绝题海战术,提高效率。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5527.html
上一篇:远古社会传说时代【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