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包粽子的教案

时间:2024-06-02

包粽子的教案经典十四篇。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 学生反应在教学改进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包粽子的教案”以下是我为您撰写的一些相关内容,希望以下解决方案能够对你有所启示!

包粽子的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端午节和粽子文化的重要性,了解包粽子的传统制作方法。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


1. 端午节与粽子文化的介绍


2. 包粽子的传统制作方法


3. 感受粽子包裹的不同食材


4. 自主包粽子的实践活动


三、教学过程


1. 端午节与粽子文化的介绍(10分钟)


利用图片、故事等形式,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粽子的起源。通过问答交流,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传统活动和粽子的不同种类。


2. 包粽子的传统制作方法(15分钟)


利用显微镜或放大镜,给幼儿展示真实的粽叶和糯米等食材。并通过示范,讲解包粽子的传统制作步骤,例如:洗净粽叶,将粽叶展开成三角形,放入适量的糯米和馅料,用粽叶包裹成三角形,用细绳系紧。同时,注重向幼儿传达包粽子的意义,让他们明白包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和祈福平安。


3. 感受粽子包裹的不同食材(15分钟)


准备几个盒子,并将不同的食材放入其中,如沙子、小石子、干果、巧克力等。让幼儿分别摸一摸每个盒子,并猜测每个盒子里的食材是什么。通过触摸的感觉,引导幼儿了解包裹不同食材的差异和特点。


4. 自主包粽子的实践活动(30分钟)


将准备好的糯米、馅料和粽叶分发给幼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自主包粽子。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辅助。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包粽子成果,并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包粽子经验。组织评比活动,评选出最好吃、最有创意的包粽子。


5. 总结与分享(10分钟)


回顾今天的活动,让幼儿分享他们在包粽子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可以通过图片、作品和手工制作等形式,展示幼儿的成果。教师对幼儿的包粽子过程进行点评和总结,再次强调包粽子的重要性和传统意义。


四、教学延伸


1. 阅读相关绘本,再次强化对端午节和粽子文化的认识。


2. 观看有关包粽子的视频,进一步了解包粽子的传统制作方法和地方特色。


3. 制作纸质粽子,让幼儿自由创作粽子的外观,并贴上自己对包粽子的美好祝愿。


通过以上的教学,幼儿能够了解到端午节和粽子文化的重要性,同时,通过亲自体验和实践,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通过亲手包制粽子,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幼儿能够感受粽子包裹的不同食材,增强他们的触觉和感官体验。通过分享和总结,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包粽子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记忆和认知。教师的点评和辅导,能够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的思考和学习,同时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度。通过延伸活动,能够进一步丰富幼儿对端午节和粽子文化的认知和了解,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整个活动的设计,旨在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社交能力。

包粽子的教案【篇2】

原料:

糯米、粽叶、白糯米、红豆、绿豆、红枣等,根据个人喜好而定。

做法:

1、妈妈做好准备工作:把所有材料洗干净,用水泡一下午,干粽叶用水泡一天。

2、让小宝宝取两片粽叶。

3、妈妈把粽叶叠起,从中间卷起成圆锥状。

4、让宝宝用先往粽叶里面放几颗枣,一边放,一边数,以锻炼他对数字的能力。然后让宝宝往粽叶里放些糯米,装一半就好。

5、妈妈把上面的两片叶子拉下来包住底下的锥筒。

6、宝宝可以帮妈妈一起绳捆粽子,看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高压锅,加水没过粽子,大火烧开转中小火一个半小时,焖几个小时。

在这一个半小时的等待中,妈妈可以给宝宝讲一些有关端午节的来源、屈原的故事,让宝宝知道一些历史知识。也可以和宝宝玩一些游戏,堆积木、玩皮球

1、粽子最好趁热吃,放凉后再吃,或者凉后再热了吃,就会难消化,伤脾胃。尤其是小宝宝,还是少吃为妙。

2、大家在吃粽子的同时,最好搭配一些蔬菜、水果,可以帮助肠、胃蠕动,避免引起肠、胃道消化不良。最好不要搭配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类,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也可以饮用一些助消化的茶,帮助减轻肠胃负担。如:麦芽茶:麦芽味甘,性微温。有消食开胃的作用,能化一切米面果实积滞;麦芽以炒焦使用,对消食化积的作用最大。

3、粽子虽好,不过不能多吃,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否则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影响睡眠。

包粽子的教案【篇3】

包粽子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包粽子的步骤和方法,掌握包粽子的技巧。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精细动作协调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加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二、教学准备:

1. 所需材料:糯米、粽叶、棉线、剪刀、锅、咸肉、腊肠、红豆、绿豆、花生等包粽子的馅料。

2. 教学环境:教室或厨房。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向学生们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食物粽子的特点,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

教师向学生们详细讲解包粽子的材料和工具,并介绍包粽子的步骤和技巧。

3. 分组实践:

将学生们分成小组,并为每个小组配备所需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们合作,按照老师的指导逐步完成包粽子的过程。

4. 教师指导:

逐步引导学生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包粽子:

1) 准备粽叶:将粽叶用水泡软,擦洗干净。

2) 准备馅料:可根据个人口味,选择适量的咸肉、腊肠、红豆、绿豆、花生等馅料。

3) 准备糯米:将糯米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沥干水分。

4) 包粽子:将两张粽叶交叉放在一起,放入适量的糯米和馅料,然后用棉线扎紧。

5) 煮粽子: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加水煮熟。

5. 分享结果: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包好的粽子,并进行互相品尝,分享包粽子的心得和感受。

6. 拓展延伸:

让学生们对比了解不同地区包粽子的特色和做法,并鼓励他们尝试制作其他口味的粽子。

四、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情况,评估他们对包粽子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

针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步骤,使教学更加有效和有趣。同时,鼓励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包粽子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民俗文化,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喜欢劳动,乐于参加家务。

3、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活动准备:

视频(端午节如何包粽子)粽叶细线已经弄好的粽子馅安全剪刀盆子三、活动过程1、导入部分老师:小朋友们好!端午节快到了,老师家里要来客人,小朋友们说说老师应该做什么招待客人呢?

小朋友:粽子。

老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给老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可是老师还有一个大难题,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帮助老师啊?

小朋友:愿意。

老师:老师家要来好多客人,可是老是一个人包粽子,忙不过来,小朋友们可以和老师一起包粽子吗?

小朋友:可以。

老师:小朋友们真好。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吗?(小朋友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回答不知道。)小朋友知不知道都没有关系,下面来和老师一起一起看一个动画片,大家就都知道了。

2、观看视频,了解端午节由来以及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老师:看了动画片,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会吃粽子了吧?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听看。下面我们再看一个视频,看看粽子怎么包,完了小朋友们可要帮助老师喔。(放视频)老师:小朋友们,看看那你们前面都有那些材料,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材料包出又香又甜的粽子。大家一起来。老师先给大家示范一下。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剪刀。通过视频学习及老师的示范,部分幼儿能自己摸索着包出一个大概,对于还不会或者无从下手的幼儿采用同伴帮助及老师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老师:哇,**包的粽子真好看,大家快向他学习,看看他是怎么包的,怎么才能包的又好又快。

3、结束部分老师总结:哇,小朋友们真是能干,包的粽子让老师忍不住要流口水啦。这下老师不用担心没法招呼客人了。谢谢小朋友们。希望大家能度过一个愉快的端午节。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粽子香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活动延伸

告诉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包粽子吃,并给爸爸妈妈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端午节。

活动反思

在设计活动的的时候想到刚刚过去的端午节,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由于自己本身也没有包过粽子,不知道包粽子是难是易。

小百科: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与《端午的历史教育》论文中考证认为:古代的百越是崇拜龙的,并认为他们是“龙子”。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江河水里祭祀龙神,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他们不仅有“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而且每年在端午这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在急鼓声中以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祭龙神,也给自己游戏取乐,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

包粽子的教案【篇5】

包粽子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会包粽子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喜爱。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包粽子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材料:糯米、粽叶、糖、红枣、花生等包粽子的原料。

2. 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知

1. 引入话题:与学生聊天引导学生回忆端午节和粽子的由来。

2. 播放介绍端午节和包粽子历史文化的视频。

Step 2: 学习包粽子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1. 呈现步骤:通过多媒体展示包粽子的基本步骤,如清洗粽叶、浸泡糯米、准备馅料、包粽子褶法等等。

2. 讲解技巧:通过示范和解说,介绍包粽子时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3. 学生学习:让学生跟随着教师一起学习包粽子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实际操作。

Step 3: 分组练习包粽子

1. 安排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包粽子的工具和材料要足够。

2. 时间安排: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和实践。

3. 辅导指导:老师巡视各组,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Step 4: 分享和品尝

1. 展示成果:让每个小组将包好的粽子展示给其他小组和老师,分享他们的包粽子经验和感受。

2. 品尝美食:学生可以品尝自己包的粽子,感受劳动的成果。

五、巩固与拓展:

1. 讲解包粽子的地方风味和特色。

2. 学生自主分享家庭包粽子的经验和方法。

3. 分享一些包粽子的小技巧和经验。

六、课堂小结与复习:

1. 教师复述当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分享他们在课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七、课后作业:

1. 要求学生在家自己包粽子,并记录下包粽子的过程和感受。

2. 撰写包粽子的心得体会。

这是一个关于包粽子的教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包粽子的基本步骤和技巧,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通过学习了解到端午节和粽子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喜爱。希望这堂课能够让学生在亲手包粽子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

包粽子的教案【篇6】

一、活动名称

包粽子(艺术)

二、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风俗习惯,如:吃粽子、挂艾草、划龙舟等。

2、尝试用包裹、团圆的方法制作粽子。

三、活动准备

1、请家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信息粘贴在活动区、带一些相关物品如艾草、香包等。

2、实物粽子、各色卡纸、橡皮泥。

四、活动过程

1、交流有关端午节的经验,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风俗习惯。

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区里有关端午节的图片、资料,看看自己带来的艾草、香包,说说在家里是怎么过端午节的,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小结:端午节也是一家团聚的日子,到了这一天人们都要吃粽子、插艾草、缝香包、赛龙舟等。端午节与春节一样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2、出示实物粽子,让幼儿观察其特点。

说说你都吃过什么馅的粽子?粽子是怎么包成的?

3、幼儿包粽子。

引导幼儿用橡皮泥分别团圆成大小不同的颗粒,当作米、豆、枣馅,用各色卡纸剪成长条将“米、豆、枣馅”包裹起来。

包粽子的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食物——粽子;


2.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培养幼儿学习做事情的耐心和细心;


4.培养幼儿对食物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


1.粽叶、糯米、红豆、糖、糖果、红绳等材料;


2.包装食品的纸盒和包装纸;


3.故事书《屈原投江》;


4.教师准备的故事卡片、图片等。


三、教学过程:


活动1:引入 —— 了解端午节和粽子


1.教师打开《屈原投江》故事书,展示给幼儿,引导幼儿观察书中的插图,向幼儿简单介绍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教师询问幼儿是否知道端午节和粽子,并简单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粽子的由来。


活动2:讲解 —— 包粽子的步骤


1.教师向幼儿展示包粽子的材料,并讲解每种材料的作用。


2.教师详细讲解包粽子的步骤,并使用图片或卡片辅助说明。


3.教师示范包粽子的过程,并逐步解释每个步骤。


活动3:实践 —— 包粽子的实际操作


1.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好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2.教师提供包装食品的纸盒和包装纸,引导幼儿自由创作包装粽子的外观,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3.教师陪同幼儿进行包粽子的实际操作,指导幼儿按照之前学习的步骤进行操作。


4.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活动4:分享 —— 比赛和品尝


1.每个小组在包粽子完成后,展示自己包好的粽子,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由教师评选出最佳外观奖和最佳味道奖。


2.教师组织幼儿围成圈,每个小组挑选一位代表分享包粽子的经验和感受。


3.教师带领幼儿品尝自己包的粽子,并引导幼儿用五感去感受粽子的味道、香气、口感等。


四、教学总结:


1.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包粽子的整个过程,回顾每个步骤和操作要点。


2.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端午节和粽子的相关知识,复习故事的内容和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3.教师鼓励幼儿将包粽子的经验和感受写成日记,或绘制成图画,展示给家长和其他幼儿。


五、注意事项:


1.教师在活动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发言和行动,并进行及时的鼓励和帮助。


2.活动中涉及操作材料和工具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幼儿的安全。


3.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粽子供幼儿品尝,以满足幼儿对粽子的好奇和探索需求。

包粽子的教案【篇8】

活动名称:我们一起包粽子

活动前言: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记得小时候的时候,端午节的头天,奶奶就开始忙了,泡江米,买蜜枣,洗粽子叶,到了端午节的那天,肯定能吃上香喷喷的粽子,来看看小朋友们都是如何迎接端午节吧,通过此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及来历,加深孩子们对端午节的印象!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环境创设

1、科学区: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三、家长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粽子、香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四、活动安排:

活动一: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幼儿表现:

当我在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睁着大眼睛满脸一副敬佩的样子。当听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有的孩子还争着要把自己从家长处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说出来。

活动二:粽子香袋

目标:

1、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在探索中学习叠制锥体技能。

3、养成做事细心的习惯。

幼儿表现: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结实了。”

幼:“我们的粽子五颜六色的真漂亮,啊呜!咬一口。”

……

幼:“哇!老师把我们纸做的粽子串起来了,好漂亮啊!”

幼:“这个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几个呢!”

幼:“我们的。教室真漂亮啊!别的班级肯定没这么漂亮。”

家长反映:

当家长来接孩子时,他们走进教室就发现了悬挂在梁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说很漂亮,的家长饶有兴趣地凑近摸摸。孩子们也非常积极地拉着大人参观自己的作品,一脸的自豪感。家长们都说班级的环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六、活动效果与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活动效果好。首先,幼儿的参与很积极认真,通过谈话“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折纸“粽子香袋”、毛线编制“长命缕”、积塑搭建等等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其次,家长们在活动中也非常的配合,纷纷拿来了香袋等端午节特有的物品,还特地请假来参加此活动,使活动的开展很顺利。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4篇《端午节包粽子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包粽子的教案【篇9】

教案:包粽子的制作步骤与传统文化介绍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粽子的相关文化背景和传统制作方法;

2. 学习包粽子的基本步骤;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粽子的文化背景;

2. 掌握包粽子的基本步骤。

三、教学难点:

1. 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2. 细致入微的包粽子技巧。

四、教学准备:

1. 粽子材料:糯米、糯米粉、绿豆、红枣、肉馅、蒸肉脯等;

2. 包粽子所需工具:竹叶、细绳、剪刀、水。

五、教学步骤:

1. 介绍粽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了解粽子的由来和传统制作方法。

范文:

粽子,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端午节时,人们都会包粽子,传承着祖先们的智慧和美好祝愿。包粽子是一个精细复杂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团队合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包粽子的步骤和相关文化知识。

粽子的制作主要材料有:糯米、糯米粉、绿豆、红枣、肉馅等。首先,我们要将糯米泡发,然后用糯米粉、绿豆、红枣和肉馅等各种馅料进行调制。当然,不同地区制作粽子的配料和味道也有所不同。

制作粽子的第一步是准备竹叶。明亮翠绿的竹叶是粽子包裹的重要材料,它至少要选择3-4片叶子,清洗干净并煮熟,待凉备用。

接着,我们开始包粽子。将煮熟的糯米放在桌上,取一片竹叶下铺,将糯米放在竹叶上,然后铺上适量的馅料。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馅料要均匀地分布在糯米上,以保证口感的均衡。

包粽子的方式有很多种,这里我们以传统的“扣扣子”包法为例。将竹叶的两侧向内对折,然后将粽子整体往中间对折,保持竹叶要够紧实。最后,再用细绳将粽子绑紧,这样粽子就不会散开。

包好粽子后,放入蒸锅中蒸煮一段时间。蒸煮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粽子的大小和配料的嫩熟程度。蒸好的粽子呈现出绿叶包裹的香气扑鼻,色香味俱佳。

粽子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欢声笑语地交流、合作,感受到团结和温暖。制作粽子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情感的传递。

端午节,夏天的门户,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我们每年在端午节这一天都要一边吃着美味的粽子,一边赞美着粽子的魅力。这种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已经延续了几千年。

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粽子的历史背景和种类,掌握了包粽子的基本步骤。包粽子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还弘扬了传统文化,体现了传承和发展的精神。

同学们可以在家里亲手包一些粽子,品尝粽子的美味。希望大家在体验粽子制作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包粽子的教案【篇10】

活动目的:

1、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了解端午节来历。

2、感知粽子的形状,知道粽子有很多品种。

3、鼓励幼儿大胆和小伙伴讨论交流,提高幼儿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粽子。

2、粽叶、米、盘子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粽子,引入话题。

老师:小朋友们知不知道端午节呀?谁来告诉大家端午节在什么时候?在端午节这一天,我们要吃什么?

幼儿回答。

老师:今天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多好多粽子,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摸一摸,然后动脑筋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出来。

小结:粽子有各种形状,真有意思!

二、尝一尝,说一说。

1、认识粽子。

老师:我们一起来闻一闻粽子,香吗?小朋友们知不知道这香味从哪里来的呢?是粽叶散发出来的香气。

2、品尝粽子。

老师:小朋友们都吃过粽子吗?你们都吃过哪些粽子?老师这里也有许多粽子,我们一起来品尝,说一说和你吃过的一样吗?

3、说一说粽子。

幼儿说一说自己吃过的粽子馅和味道!粽子的种类很多,真是丰富呀!

包粽子的教案【篇11】

包粽子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传统习俗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端午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忙碌着包粽子,各式各样的粽子呈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不仅品尝到了美味,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从包粽子的历史渊源、包粽子的种类、包粽子的技巧及粽子的文化内涵等方面展开论述,带大家一起领略包粽子的魅力。

一、 包粽子的历史渊源

包粽子起源已久,据史书记载,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了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投江自尽。为了避免鱼虾咬食屈原的尸身,当地的居民们用粽叶包着米粉和肉类,扔到江中以供鱼虾吃,这就是人们熟知的粽子起源传说。后人为了纪念屈原,每年端午节都会包粽子,供奉祭祀,这一习俗便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

二、 包粽子的种类

粽子的种类繁多,以不同地域和民族习惯为基础,具有各自的特色和美味。以下是常见的几种粽子:

1、南方粽子:以江南水乡为代表,以糯米为主料,肉类、鸡蛋、豆沙、枸杞等为馅料,口味咸甜适中,极富粘性和甜腻感。

2、北方粽子:以糯米、赤豆和花生为主料,糯米吃起来口感鲜嫩,花生和赤豆的馅料则显得浓厚而香甜。

3、西南粽子:由云南和贵州等地的少数民族家庭传统制作,主要原料是糯米、肉和菜,特色在于口感较为清新爽口。

三、 包粽子的技巧

包粽子是一项技术活,对于初学者来说,包粽子似乎很难,实则只要注意细节,掌握好几个必备技巧,就能包出美味的粽子了。

1、将糯米提前泡发:这是制作粽子的关键步骤。将糯米提前泡发,可有效减少粘在手上的粘性,也可以让粽子包出来更加鲜美可口。

2、粽叶的选择和处理:粽叶的质量和大小关系到粽子制作的成败,因此要选择整齐、清晰无损的叶子。同时,粽子叶也需要泡发,这样才能更容易地搭配粽子馅料。

3、掌握好叶子叠法:将粽叶叠成叶筒和叶罐的方法各有不同,需要适时更换叶子,使粽子包裹得更紧实。

4、控制好粽子的形状:这需要个人的经验和练习。一般来说,手掌上的力度和叶子的大小是影响粽子形状的重要因素,需要掌握好手感和力度,才可制作出形状美观的粽子。

四、 粽子的文化内涵

粽子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食品。粽子的形态和内部馅料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既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体现了个地区文化和民族风情的特色。

粽子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次咀嚼和品尝,都代表着一种来自传统文化的敬仰和信仰,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节日美食。包粽子的习俗让人们重温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让中华文化在岁月的沉淀中更加深沉,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

总之,包粽子是一项包含了文化内涵的美食活动,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以其独特的口感、制作技艺、风味特色等方面,成为受到人们喜爱的食品之一。在今日,我们在欣赏粽子美味的同时,更应该刻苦学习,传承和弘扬这个具有浓郁缩影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美食。

包粽子的教案【篇12】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2、乐于参加包粽子、体验节日的快乐。活动准备:

包粽子的糯米、苇叶、绑粽子的绳、装米的盆(4个)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致开场辞:

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有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随着端午节脚步的临近,为了增进小朋友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今天我们学前班的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包粽子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这个美好的传统佳节。

二、在音乐声中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包粽子。

三、将包好的粽子交给伙房蒸煮

四、品尝自己亲手包的粽子。

包粽子的教案【篇13】

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包粽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起源、风俗和民谣;了解屈原的故事,体会屈原的爱国情怀。

2、通过包粽子的活动,体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带给我们的节日快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学会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

3、学会包粽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包粽子

教学准备:粽叶、糯米、绳子、小脸盆、**及动画收集、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1、 新课介绍(端午节习俗之一)

老师:同学们,让我们先看一段**(**)

师:真是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啊!请说一说这是什么活动?划龙舟是什么节日的习俗?

生:划龙舟活动。端午节。(师板书。)

二、端午节由来

1老师:同学们,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生讲述:答案一:屈原

答案二:伍子胥投钱塘江

答案三:曹娥救父

老师: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众说纷纭,但最流行的是纪念屈原。

师出示:一段文字,并配以**,师朗读,文章如下: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是楚王身边的一个**,他想让他的国家富强起来。楚王却相信奸臣的话,将屈原遣散流放。

在流亡途中,屈原听说楚国首都被敌人占领,人民受苦受难。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汩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长叹一声:“永别了……祖国!

”一纵身跳入江中。楚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眼含热泪,划船打捞屈原,又把粽子扔到河里喂鱼,希望鱼不要伤到屈原的身体。

这就是端午节包粽子和赛龙舟的来历。

老师:同学们,屈原的爱国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们。屈原被称为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他创作的诗篇成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

因此,有人把端午节称为诗人节。

三、端午节习俗之二——吃粽子

师:那么端午节有哪些风俗活动呢?刚才我们已经亲身经历了热闹的划龙舟比赛,划龙舟是一项群众性的活动,而有一个风俗活动充满了家庭的温馨和快乐。那就是……生:

师:(出示粽子)这是什么?生:粽子。

师:同学们,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不仅是对已故诗人屈原的怀念,而且粽子还象征着幸福、团圆和平安,成为人们节日馈赠的佳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包粽子。

老师:在学习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粽子。粽子有哪些形状?

学生:三角形、四边形、枕形、宝塔形、圆棒形。

师:粽子的馅料有哪些?生:枣、咸肉、红豆、绿豆等。

老师:在山东,粽子的馅料通常是红枣或豆沙。今天,我们包的饺子是红枣做的。

老师:粽子外面是什么?生:粽叶。

让我们享受各种馅料的饺子。师幻灯出示。

老师:那么粽子是怎么做的? 生交流

出示包粽子的方法:粽叶选表面光滑软韧的较好,在包的时候,先把两张粽叶折起来,打出一个角;下一步,把米饭倒进去,放些馅儿;然后翻过来,压紧,包成一个角,最后用线扎起来,这样粽子就包好了。(补充:

糯米需要提前浸泡,是为了到时容易煮熟,同时也是为了在包的时候不粘手。粽叶需要先洗净,除去干叶上的灰尘,还要使其柔软易折。)

老师,这里有一个比较容易学的方法,你想知道吗?****。

老师:等等。我们小组要举行粽子比赛。比赛前请听规则。

1)每个小组的成员之间会合作

2)每一位同学要爱惜粮食

3)时间5分钟

生合作包粽子,时间5分钟。老师参观了教室,并提醒学生要珍惜食物。

师生:整理桌面。生:成品上交。

老师:同学们,做粽子后有什么感觉?

师确定比赛结果。

四、端午节其他习俗

老师:同学们,在端午节,除了划龙舟、吃粽子,你还知道什么习俗?

生:a:喝雄黄酒

b:挂香袋

c:挂艾叶

五、课堂总结

师:端午节有这么多的风俗活动,这些活动能带给我们很多的快乐,我们真得应该感谢我们的这一传统节日,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保留和发扬,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包粽子的教案【篇14】

幼儿园小班端午节包粽子教案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而包粽子又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之一。本教案旨在教授幼儿园小班学生如何制作端午节的特色美食——粽子。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认识端午节并了解粽子的来历和制作方法。

2.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操作制作出美味可口的粽子。

3.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笔、纸、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2. 粘贴画、彩纸、棕叶、绳子、饭、猪肉、莲子、红枣、枸杞等制作粽子的材料。

3. 粽子制作工具:盘子、卷尺、剪刀、线等工具。

【三、教学内容】

1. 端午节介绍

简单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并与学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端午节。

2. 粽子的来历和种类

介绍粽子的发源地、历史渊源和各地不同的制作方法。

3. 粽子的制作过程

分组让学生互相搭档进行制作,操作前先提前准备好所需材料,具体步骤如下:

(1)准备棕叶:把棕叶洗净晾干,用剪刀剪成合适大小的粽子叶。

(2)准备馅料:根据需要将莲子泡软,红枣洗净去核,猪肉洗净,切成小块,加入少许盐、酱油、白胡椒粉、花椒粉、生抽和料酒拌匀腌制15分钟。

(3)包粽子:将棕叶展开,放上一勺饭,再放上一勺腌制好的馅料和几个莲子和红枣,再盖上一勺饭,包裹成三角形或长方形,用绳子绑紧。

(4)蒸粽子:把包好的粽子放在盘子里,注水至大约粽子的1/3高度,放入蒸锅蒸2小时。

4. 粽子的品尝和分享

制作完成后,让学生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粽子,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四、教学方法】

1. 演示法:老师根据实际操作演示制作粽子的方法。

2.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操作,相互协作,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 观察与描述法: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制作过程中材料和步骤的变化与细节。

4. 体验与分享法:学生在制作完成后自己品尝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表现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简单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

2. 学生能根据教师演示的示例制作出自己的粽子,并善于观察描述结果。

3.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互相合作,培养出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4. 学生善于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并体现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64088.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