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地理教案-中国主要铁路干线教案的教学方案

初中教师经常会接触到教案的撰写,教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要想在初中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案必不可少。对于初中教案报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教案-中国主要铁路干线教案的教学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主要铁路干线”CAI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1、学会在填充图中准确地填出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

2、应用全国铁路网的知识,结合地图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

教学重点:

教具准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看到画面,就知道了我们这节课要讲的内容和什么有关?(火车运行画面配以音乐)

2、师:前面我们了解到铁路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在大陆上除西藏外,已经形成了连通祖国各地的铁路网。

3、师:同学们肯定乘火车去过祖国的不少地方,谁来说说你都到过哪?(学生发言)

4、师:同学们去的地方可真多,可是你们想过是沿哪条铁路线去的,途中经过了哪些重要城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铁路干线。

二、达标活动

(一)学习南北干线

1、师:我国幅员辽阔,铁路线纵横交错。我们按方向分为南北和东西干线。我们先来学习南北干线,一共有五条。

2、师:第一条南北干线是由两条铁路构成,(电脑演示,学生看屏幕)我们以首都北京为起点,到达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这条铁路称作什么?(京哈线)大家再看,还是从北京出发一直南下到广东省省会广州市,这条铁路叫什么?(京广线)

(1)京哈线和京广线两条铁路形成了一条贯通祖国南北的铁路“大动脉”(电脑演示,铁路线闪动)

(2)请大家找一找,京哈线和京广线途中经过哪些城市?(提示可以看地图册5页图找。)

3、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我国建成了一条连通首都和港澳地区的南北大干线,是什么铁路?(京九线)

(1)它北起北京,南抵香港的九龙。(电脑演示)

(2)它是新中国建立后兴建的路线最长、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铁路。它的建成,发挥了哪些巨大的作用呢?(学生看屏幕,一生读,其它学生了解)

4、师:在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有四大工业基地,其中有一条铁路连接了京津唐和沪宁杭两大工业基地,同学们知道是哪一条?(京沪线)

(1)京沪线是从首都北京到上海市。(电脑演示)它是东部沿海的交通大动脉。

(2)途中经过了哪几个城市让学生查出。(提示看地图册5页)

5、第四条南北干线先请大家看清它的起止地点及途中经过的主要城市。(电脑演示)

(1)让学生说出城市名及所在省区

(2)起点是山西省的太原,终点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柳州市,途中经过河南省的焦作市和湖北省的枝城。

6、新中国成立后在广大的西南地区修建了许多铁路,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宝成线、成昆线和南昆线。

(1)我们来看宝成—成昆—南昆线的位置(电脑演示)

(2)宝成线是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它途中穿秦岭、大巴山、工程十分艰巨(录像)

(3)成昆线和南昆线所经地区地形及其险要,地形复杂。这两段铁路中的桥梁和隧道的长度差不多相当于全长的一半。尤其南昆铁路建成,标志着我国在艰难山区修筑铁路和建设桥梁的科学技术,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7、小结:这就是我国五条南北干线,又可简称为“五纵”(屏幕展示,生记忆)8、运用“开火车接力赛”的形式,巩固所学铁路线及起止地点,进行及时反馈。

(二)学习东西干线

1、师:学习完南北干线,我们再来了解沟通沿海和内地的东西干线。

2、师:第一条位置靠北的东西干线先从北京到达内蒙古的包头称为京包线,在从包头向西南到兰州,称为京包线。(电脑演示)它是联系华北和西北的铁路线。

3、第二条东西干线也是由两条铁路构成,从江苏的连云港向西经过徐州、郑州、宝鸡,到达甘肃省的省会兰州市。(电脑演示)

(1)甘肃省的简称是什么?(甘或陇)连云港市在古代被称为海州,因而这条铁路命名为陇海线。

(2)这条铁路与哪几条南北干线相交?(查地图册5页)

(3)为了开发西北地区我们又修建了从兰州到乌鲁木齐的铁路,向西已经修到了边境地区的阿拉山口。乌鲁木齐是哪个自治区的首府?这条铁路的叫什么?(电脑演示)

(4)这两条铁路构成了横贯我国东西最长的大干线。尤其兰新铁路经过的地区气候干燥,多风多沙。铁路建设者要一边筑路,一边治沙,工程量相当大。

(5)陇海—兰新线在新疆境内的阿拉山口与中亚铁路接轨,向西和欧洲联网,形成“亚欧铁路大陆桥”,这条铁路大陆桥的起止地点是哪里?作用如何?(屏幕展示,一学生读,其它学生了解)

4、第三条东西干线大体与陇海线平行,是由四条铁路连贯而成。先请学生说出各段铁路的起止城市的名称以及它们分别在哪个省区?(学生回答)

(1)师:从上海到杭州称为沪杭线;从杭州到株洲称为浙赣线;从株洲到贵阳称为湘黔线;从贵阳到昆明称贵昆线。(电脑演示)

(2)学生在填充图中自己画出。

5、小结:这就是我国三条东西干线,又可简称“三横”。

6、运用“看谁回答的快”的形式,回答东西干线铁路线的名称及起止地点,及时进行反馈。

1、师:东西干线和南北干线交会处形成许多重要的铁路枢纽。

2、电脑演示:北京、徐州、郑州、兰州、株洲、成都这些铁路枢纽的名称,提问学生它们分别是哪几条铁路线的交会处?(学生回答)

3、师: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录像)

4、让学生在填充图上标出。

三、练习反馈

1、练习一:快速用直线画一幅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和铁路交会点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乘火车由哈尔滨到广州,选择最近便的铁路线,并说出沿途在哪些城市与其它主要铁路干线交会?(电脑演示,反馈纠正)

2、练习二:

(1)题目:有一个旅游团,从天津出发,准备乘火车到以下一些地方旅游参观: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上海浦东、春城昆明,最后返回天津。请设计一条最近便的旅游路线。

(2)学生回答后,反馈纠正,并用电脑演示最便捷的旅游路线。

(3)答案:从天津乘京沪到上海,转乘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到昆明,在沿成昆—宝成到宝鸡市,乘陇海线到西安后在到郑州,沿京广线北上到北京,最后从北京乘京沪或京哈线到天津。

四、教学总结

(一)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五条南北干线,三条东西干线和六个铁路枢纽。同学们不仅要记住它们的名称,更重要的是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师:当前我国的铁路部门正致力于火车提速,预计到20xx年火车时速将达到200千米左右;为了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我国将在广大的西部地区掀起大规模的铁路、公路建设热潮。此外,我们诸城市快要通火车了,我们能在自己的家门口坐火车,真是高兴。同学们可以谈谈对于铁路建设有哪些想法和建议。(学生发言)我想同学们中间肯定会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铁路建设者。

五、板书设计

一、南北干线

1、京哈-京广线

2、京九线

3、京沪线

4、太焦-焦枝-枝柳线

5、宝成-成昆-南昆线

JK251.com延伸阅读

地理教案-主要地形区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地图上确认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准确位置,并能描述其各自的地形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读图、填图的训练,使学生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上读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分界线,及其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从而在山脉的基础上,建立起各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空间分布观念;通过阅读地表形态景观图、示意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使学生学会从海拔高度、地形起伏、地表物质组成等方面去表述地形区的地形特点。

情感目标

通过介绍云贵高原的“坝子”、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等知识,使学生知道这是人类依据自然条件,对其进行利用和改造的产物,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由引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五部分组成。引言部分简要说明我国东部和西部在地形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第二至第五部分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分别讲述了各地形区的位置和特点,其中高原和平原详讲,盆地和丘陵略讲,而每一部分又都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即每一个地形区的分布和地形特点。

教法建议

建议以读图讲述法、分析对比法和指导学习法相结合进行教学。引言部分可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也可直接读图得出结论。

各地形区的分布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各地形区的空间分布观念的形成又是教学难点。因此,关于各地形区的位置这个层面的教学,一定要抓住读图环节,教师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后,让学生充分活动,从读图中去发现和掌握知识。

各大地形区的地形特点也是本节教学重点之一,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读图相结合,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每一个地形区各自的典型特点。

塔里木盆地中的绿洲的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教材中“想一想”的两个问题特别提出,这是人类长期以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是人地协调、良性发展的极好例证,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位置和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空间分布观念的形成。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中国地形分布示意图

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我国的主要山脉,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在山脉之间相对低下的区域则形成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在第三节我们学习有关上述地形的知识。观察中国地形图,考虑上述四种地形的分布是交错在一起,还是有明显的集中分布区?(学生读图回答)可见我国地形构成的东西差异很大,西部主要是高山、高原和盆地,东部主要是平原和丘陵。我们先从西部地区开始。

(板书)

主要地形区

一、四大高原

(讲述)四大高原的分布,我们很容易在中国地形图中找到,但这不够具体,现在要求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准确指出它们的位置,并用语言叙述出来。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仔细读图。

(板书)

地形区名称全国的位置分界线所在阶梯所在省区

青藏高原

(讲述并演示关于青藏高原的计算机课件)以青藏高原为例,青藏高原(点击青藏高原的位置,出现文字注记并变底色),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准确的范围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地区(边讲边点击上述山脉,使其注记出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上,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占全国面积1/4。主要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西部。

(总结板书)西南部昆仑—祁连—横断—喜山一级青、藏,川西部

(学生活动)按上述方法读图,将另外三个大高原的位置读出,并完成笔记

(教师总结并演示计算机课件)课件演示过程同“青藏高原”,略。如学校生源较好,也可由学生来完成此环节。

(讲述)这四大高原虽然在地形类型上同属高原,但地表特征却有很大差异。看一段影像资料。

(演示课件——四大高原)

(学生活动)观看课件并总结四大高原的特点。

(总结板书)地形特点,(划书)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地面坦荡、一望无际;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峰岭众多、地面崎岖。

(讲述)在西部还分布有我国的四大盆地(关于四大盆地的位置的教学过程同四大高原,这里不再重复)

(讲述)四大盆地按其特点可分为两类:一是四川盆地,降水丰沛,是典型的湿润盆地,内部为丘陵、平原。其他三大盆地为一类,是典型的内陆盆地,降水稀少,内部为广阔的沙漠、戈壁。但它们也不完全相同(具体讲述内容见教材,略)。

(总结)通过本节学习,我国在我国山脉分布图中,又添加上了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范围,从图中可看出:高原、盆地主要集中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上的地形区呢,我们下一节课学习。

(反馈练习)补充完成笔记内容。

[板书设计]

地形区名称

全国位置

分界线

所在

阶梯

所在省区

地形特点

青藏高原

西南部

昆仑—祁连—横断—喜山

青、藏,川西部

4000米以上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

北部

大兴安岭—长城—祁连

内蒙古大甘、宁、冀部分部,

1000米左右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

华北

太行—秦岭—祁连—长城

晋、陕、甘宁部分

1500米左右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

西南部

横断山脉东南

云东部,贵大部

1000—2000米峰岭众多、地面崎岖

准噶尔盆地

西北部

阿尔泰、天山之间

新北部

内部平坦,多沙漠、戈壁,边缘有绿洲

塔里木盆地

西北部

天山、昆仑山之间

新南部

我国最大的盆地,内部为最大的沙漠、边缘有绿洲

柴搭木盆地

西部

阿尔金—祁连—昆仑

青西北部

我国最高的盆地,内部多戈壁、沙漠、沼泽、盐湖

四川盆地

西南部

横断—云贵—巫山—大巴山

川、渝

内部为低山、丘陵、平原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位置和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空间分布观念的形成。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中国地形分布示意图

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集中分布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上的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在地势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是平原和丘陵。

(板书)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学生活动)按上节课的板书所提出的项目要求,继续读图查找三大平原的位置,同时按要求完成笔记。

(总结讲述,演示课件)三大平原。教学过程、演示方法同“青藏高原”,讲述内容见教材,略。

(讲述)三大平原在地表形态上也具有各自的典型特点,我们看录像,观察特点。

(演示课件)三大平原的特点。

(学生活动)观看后,归纳概况三大平原的地形特点。

(总结板书)200米以下,地势坦荡、沃野千里

50米以下,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10米左右,河湖众多、“鱼米之乡”

(讲述)在第三级阶梯上,还散布着一些丘陵。

(学生活动)读中国地形图,找出主要丘陵。

(演示课件)主要丘陵。

(讲述)在这些丘陵中,我们选出一个做为重点剖析,这就是我国最大的丘陵——江南丘陵。

(板书)江南丘陵

(学生活动)读图分析江南丘陵的位置,同时完成笔记,之后读图自学江南丘陵的特点和利用。

(总结板书)200——500米,多著名景区。

(总结)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高原、盆地分布广泛,而平原面积十分有限,仅占全国的12%,且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由于平原的位置优势、自然条件优势不仅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也是工业发达、人口稠密、城镇集中的经济繁荣地区。相比之下,西部的位置、地形、气候等条件不利,但其资源丰富,特别是矿产和水能资源,国家目前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既是为了开发西部的资源,也是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变广大西部山区的落后状况。

(反馈练习)把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填注到填充图册练习中。

〈设计思想〉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分布,必须通过读图来获得,但学生读图时往往没有方法,没有目的,所以读图前应以板书的形势把读图的具体要求、内容展示给学生,随后再由老师引导分析青藏高原的位置,这样在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另外三个高原,学生读图时的目的性很强,读图方法也逐渐掌握了。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加强记忆效果,通过计算机课件的演示,把静止的图转变为动态的,使知识按顺序、逐层次出现在画面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板书内容可只总结一例,其余空项当做反馈练习或课下作业来完成,还可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板书设计〉

地形区名称

全国位置

分界线

所在阶梯

所在省区

地形特点

东北平原

东北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黑、吉、辽内蒙古东北

200米以下,地势坦荡沃野千里

华北平原

华北

燕山—太行—淮河

冀、鲁、京、津豫东,苏、皖北

50米以下,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部

巫山以东

鄂,湘,皖,赣,苏,浙部分,沪

10米左右,河湖众多

“鱼米之乡”

江南丘陵

东南部

长江—雪峰—南岭—武夷

湘、赣大部,

皖南

200—500米

多著名景区

探究活动

将学生分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让学生思考、讨论:

1、观察青藏高原山的山脉,它们大多为何种走向?为什么?

2、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替代的资源,水对地表形态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想一想,水对黄土高原地形特点的形成有怎样的影响?水对塔里木盆地地形特点的形成又有怎样的影响?

3、说明我国人口分布与地形分布的关系。

每个问题讨论的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总结。

地理教案-主要山脉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和主要山脉示意图,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并准确指出山脉的走向和分布。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各类地形图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山脉分布的空间概念,进而初步建立起主要山脉分布的“脑地图”。通过珠峰探险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纵横交错分布在广阔的国土上。很多山脉成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如各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一些省区的分界线、一些气候区的分界线、其他各地形区的分界线等。要认识我国各地形区的具体分布,首先要了解山脉的分布,记住山脉的走向及其分布。掌握好本节知识,为第三、四节学习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地形区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第四章中国的气候及下册书中国分区部分做好铺垫。因此教材把主要山脉安排在其他各地形区的前面讲述,可见本节知识在全章中的重要地位。

教材采取图文结合的形式一一列出主要山脉,按走向分为五组,除正文中的三组,还通过“做一做”补充进两组。五组山脉中,又以前两组为主,即“三横”、“三纵”。在众多山脉中,教材选取喜马拉雅山脉做重点介绍,因为喜马拉雅山脉是我国长度最大、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所以教材紧接着进入到对珠峰的介绍。介绍了珠峰恶劣的自然环境、人类征服珠峰的经历,特别是我国登山队征服珠峰的经历,意在颂扬顽强的精神。

“山脉构成地形骨架”部分内容不难,所以教材给出一表格,列出一些做为地形分界线的山脉,要求学生读图找出山脉两侧的地形区。这个安排,既增加了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同时还为第三、四节的学习打下基础。最后的“做一做”能够使学生及时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头脑中“我国山脉”的脑地图的建立;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正确填写注记的能力。

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就知识而言没有难点,但在能力要求上具有一定难度。要使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一幅我国山脉的分布图,紧凭一、两次的读图练习是达不到的。因此要精讲多练,多练既要体现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要在今后各节的教学中反复训练、巩固。建议以学习指导法和讲授法为主。

关于“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建议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空白的中国政区图,教学分三个环节进行,每个环节都充分利用地图并结合计算机课件进行。第一环节,读图获取信息:在教师的指导和演示下,学生从图中读出主要山脉的名称和走向;第二环节,画图准确定位:在教师的指导和演示下,学生在空白的中国政区图上,用不同颜色的水笔画出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并提醒学生注意山脉的分布与省级行政区划的位置关系;第三环节,填图复习巩固:将学生编为两人一组,用各自画出的图互相考察练习,随后再填写上注记。

关于“山脉构成地形骨架”建议以学生活动为主,结合教材中的表格,在地形图上查找即可。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

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起山脉分布的空间概念。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教学过程

(引课)上节课学习了我国地形的两大基本特征,其中之一是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地形中占比例最大的是山地,约占1/3,这节课我们学习我国的主要山脉。

(版书)

第二节主要山脉

一、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演示计算机课件)使天山、阴山闪动。

(学生活动)找出画面中闪动的山脉,说出名称和走向。

重复上述过程至三列东西向山脉完成。

(总结板书)1、东西走向的:(1)、(2)、(3)

再重复上述过程,依次找出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总结板书)2、东北—西南走向的:(1)、(2)、(3)

再重复上述过程,完成另外三种走向的山脉。

(总结板书)3、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的:

5、南北走向的:

(讲述)在我国众多的山脉中,位于我国同印度、尼泊尔边境线上的喜马拉雅山脉是最为雄伟壮丽的,也是世界著名的山脉。

(学生活动)参照P23图3.5,在空白的中国政区图上画出主要山脉。提示注意:1、不同走向的山脉用不同颜色的水笔画,2、山脉的位置要准确,注意与省区的位置关系、与河流的位置关系。

(练习反馈)教师用计算机显示山脉、学生说出山脉名称。开始速度可慢些,逐渐加快速度,达到熟练。(或让两人一组,用自己画的图互相考查、练习)

(学生活动)在自己画的图上填注山脉名称。

(讲述)我国众多的山脉,纵横交织,把地表分隔成若干个相对低下的地形区——高原、盆地、平原。

(学生活动)对照中国地形图,填出P25做一做表格中的空项。

(总结板书)二、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讲述)教师在中国山脉分布图上指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位置。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难点是帮助学生建立山脉分布的空间观念,所以教学应围绕如何突破这个难点而进行。为此,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读书→画图→填图。第一个环节,要求比较简单,通过课件画面上山脉的闪动,吸引学生注意力,迅速找出山脉的名称,并对山脉的位置有一个粗略的印象。但是山脉的位置是要求准确掌握的,这对其他地形的分布有定位作用,也对分区地理的学习有重要作用。而仅靠用眼睛去读图是达不到这个目的的,所以第二个环节,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画图,这样就能够掌握山脉的准确位置了。当然,在画图前教师要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在画图过程中根据情况随时指导。山脉的分布已经准确落实在图上了,还需要把它们印在学生的脑子里,因此第三个环节,在反复练习后,要求学生填写山脉注记,从而使山脉的分布这张“脑地图”初步形成在学生头脑中。三个环节使学生的眼、口、手、脑充分活动并结合起来,使地图从学生的眼中转移到学生的脑中。

关于喜山和珠峰这部分内容,视觉上的信号刺激比语言上的刺激要强烈得多,所以通过计算机展示一段影象资料,教师就可以不再描述了。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主要山脉

一、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1、东西走向的:

2、东北——西南走向的:

3、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的:

5、南北走向的:

二、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探究活动

课堂上将学生分组,人数自定,每组发一块布。

黑板上(或屏幕上)出示下列思考题:

把一块布平放在桌面上,试试看,在怎样的情况下,布会出现纵向的皱褶;在怎样的情况下会出现横向的皱褶。根据这个现象,你觉得我国主要山脉中的三列东西走向的和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组织学生讨论,之后每组派代表回答,最后由教师总结。

经典初中教案中国的主要产业


科代表组织复习自测:4月3日

1、高技术产业一般分布在什么样的地区?

2、19页,识记高技术产业三大产业带、四大密集区。

3、列举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

4、24页图,识记南北向7条,东西向3条铁路,主要铁路枢纽。

5、25页活动第4题,会根据需要选择列车车次。

6、北方和南方沿海航区的中心分别是?

7、26页图,主要海港,谁是沿海开放城市?谁是特区?

1、识记第5页九大商品粮基地的图上位置;

2、说出南北方耕地类型、作物熟制、农作物、居民主食的差异;

3、第6页图:说出我国主要糖料、油料作物种类及分布;

4、第6页图:说出棉花主要分布地区;

5、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是--,主要牧区及代表畜种;

6、第12页:能源工业包括哪三类?我国第一大能源是-,-省产量最多,第二是-省区。第二大能源是-。

7、12页阅读:识记这些煤矿的图上位置;

8、第14页图:识记13页最后说的这些钢铁工业基地图上位置;

9、识记武汉和上海钢铁工业发展起来的有利条件。

选择:

1、我国以“黑土”著称的平原是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成都平原d、宁夏平原

2、东北地区重工业集中的核心地带是:

a、沈阳附近b、哈尔滨附近c、长春附近d、齐齐哈尔附近

3、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有:①土地肥沃②雨热同期③冬季漫长严寒④土地资源丰富⑤农作物一年三熟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

4、在下列农作物中,不是东北地区主要的农作物的是:

a、春小麦b、大豆c、甜菜d、棉花

5、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a、黎族同胞说:我们种的苹果个大香甜;

b、朝鲜族同胞说:我们种植的甘蔗又获大丰收;

c、藏族同胞说:我们用青稞酒招待远方的来客;

d、壮族同胞说:泼水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6、下列河流,不流经商品粮基地的是a、湘江b、黄河c长江d、珠江

科代表组织各自然小组长进行阅卷并及时作出成绩分析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明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图上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长江、珠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

【指图总结】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东海,南濒南海。它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提问】请说出南方地区有哪些民族?

【讲述】南方地区民族众多,以汉族为主。有3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板书】二、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录像】鱼米之乡。

【提问】南方地区为什么成为“鱼米之乡”?

【展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指图回答】南方地区河湖众多,盛产淡水鱼等水产品,所以成为“鱼乡”;该地区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适于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便成为“米乡”。因此,南方地区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提问】本区除水稻外,还有哪些农作物?一年几熟?

【讲述】本区热量充足,一年可两熟至三熟。除水稻外,小麦、油菜、棉花、甘薯的产量也很大。

【板书】1.温暖湿润的气候

2.河湖众多,淡水鱼产丰富

3.农作物以水稻、油菜等为主

【提问】南方地区有哪些经济作物?有哪些经济林木和水果?

【录像】亚热带、热带的经济作物和林果。

看完录像后,同学回答,教师板书总结。

【板书】三、亚热带、热带的经济作物和林果

1.经济作物:甘蔗、天然橡胶等

2.水果: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椰子等

3.经济林木:茶、油茶、油桐、漆、竹、杉、樟等

【提问】在这些丰富的经济作物和林果基础上,可发展什么工业?(制糖、制茶、丝绸、食品、建筑材料等工业)

【板书】四、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展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指图讲解】紫色盆地指四川盆地。它位于四川省东部。盆地四周被山岭和高原环绕,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只有西部的成都平原地势较为平坦,有“天府之国”之称。

【提问】(1)四川盆地为什么被称为“紫色盆地”?

(2)四川盆地为什么物产富饶?

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教师总结。

【总结】四川盆地温暖多雨,周围山地的细沙和泥土被流水冲积到盆地底部,它们所含的铁、铝等矿物经过氧化,变成紫红色,久而久之,形成了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所以四川盆地又被称为“紫色盆地”。

紫红色的岩石经风化而成的土壤,称为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所以四川盆地物产富饶,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菜、甘蔗、柑橘的重要产区。

【板书】1.紫色盆地

(1)紫色盆地的形成

(2)肥沃的紫色土

【展示投影片】红壤。

【讲述】这是红壤,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

【板书】2.红壤丘陵

【提问】红壤有什么特性?如何进行改良和利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总结】红壤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而成的,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改良。改良的途径有: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等。

这种酸性土壤中适宜生长茶树、油茶、杉木、马尾松等。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在红壤丘陵区发展了这些经济林木,并用以保持水土。

【板书】(1)红壤的性质和改良

(2)红壤的利用

【讲述】南方地区除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南方丘陵的红壤外,在平原地区,由于长期种植水稻,发育成为含有机质丰富、肥沃的水稻土,多呈青灰色。

【板书】3.平原地区肥沃的水稻土

【板书】五、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录像】长江1998年洪灾。

【提问】结合所看录像,回答:为什么要在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完善。

【讲述】长江每年的输沙量虽然只有黄河的1/3,但长期以来,由于滥伐森林,陡坡开荒,使长江中上游地区植被大量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湖泊严重淤积,夏季常受洪水威胁。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就是一次惨重的教训。为避免长江变成“第二条黄河”,防止长江中上游水土继续流失,减少洪涝灾害,改善生态环境,营造防护林已势在必行。

【板书】1.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目的

【展示投影片】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

【提问】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包括哪些省?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图总结。

【总结】长江中、下游的分界是江西的湖口。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范围指湖口以上的青海、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江西等10省市145个重点县,预计30年内造林3亿亩,为保护长江建设起一道宏伟的绿色屏障。

【提问】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有何效益?

【看书】阅读课本第66页“读一读”。

【回答】到2000年第一期工程结束时,长江中上游森林覆盖率将由20%提高到40%左右,每年土壤侵蚀量可以减少40%以上。各种林木产品的经济收入,每年可新增加约50亿元。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板书】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范围和效益

地理教案-中国的民族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2.知道汉族人口占92%,其他55个民族占8%。

3.知道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4.知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5.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6.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2.通过收集资料或调查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

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统一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使学生在掌握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后,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少数民族约占8%。在其他55个少数民族中,百万人口以上的民族有18个。众多的民族在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本节的重点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各民族分布状况及其特点。

由于各民族团结协作,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对我国的民族政策知识要求理解,对其他知识要求识记。汉语(普通话和方言)、汉文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内容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选讲。

让学生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是本节重要的基本训练要求。通过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逐步提高阅读专题地图的技能。

教法建议

1.教师在讲课前,可以先出示有关民族大团结的图片,先让学生知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族外,其他都是少数民族,各民族虽然人口数量不同,但在大家庭中都是平等的亲密兄弟。

2.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通过图例先让学生熟悉我国的民族构成,然后再了解民族的分布情况。在这里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认识我国民族分布集中、分散和杂居的现象,最后再归纳出特点。

3.讲述我国的民族政策时,可以先让学生明白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展示教师搜集来的具体事实、照片、图表,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或者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前搜集资料,但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执行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可以增加学生对各民族语言、文字的了解,会引起学生很大兴趣。首先,先让学生明确语言和文字是两个概念。有些民族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有的民族(如汉族)语言分为多种方言,但文字只有一种。汉族普通话是我国汉族普遍使用的共同语言,现在全国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时,都已普遍应用。教材中“我爱中国”的汉、蒙、藏、维、哈、朝、彝、壮八种民族文字的写法,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人民币纸币上的文字,以加深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5.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给学生放映一些有关少数民族生活的幻灯、录像、电影等。教师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参观活动,如参观民族风俗展览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社会调查是一种重要的课外教学活动。收集图片、实物、录音、录像等对丰富学生课外教学生活,扩大知识领域,培养情趣,增加对国情的了解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教师要注意使课内与课外地理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以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中国的民族

重点:我国的民族政策和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难点: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过程:

〔引入〕:出示图片“民族大团结”。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了汉族外,还有不少兄弟民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

〔练习〕:请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汉族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

〔讲解〕:大家一起回忆一下在历史课上讲过的故事:19世纪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抗击法军的英勇事迹和广西的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击日寇的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这些事例都说明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新中国,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提问〕: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思考问题:

(1)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按地理方位)。

(2)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居住在云南、黑龙江、吉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

学生总结归纳后,教师概括。

〔讲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讨论〕:教师出示以下资料:

(1)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情况

工农业

总产值

粮食

原油

铁路通

车里程

卫生机

构床位

1952年

37.9亿元

1582万吨

5.2万吨

3787千米

5711张

1992年

3053.6亿元

5670万吨

1316.1万吨

13143千米

375377张

增长

79.5倍

2.6倍

252.1倍

2.5倍

64.7倍

(2)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还在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3)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信联系、学习、出版以及社会交往中,可以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4)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学生根据以上的资料,分组讨论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具体措施以及在民族政策的管理下,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

〔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1)各民族一律平等。

(2)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3)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

(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录像〕:放录像: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讲解〕: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有的还信仰宗教。我国宪法中规定了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总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昌盛做出了资力的贡献。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民族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有56个民族

2.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建设新中国

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

三、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探究活动

收集资料组织一次展览,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居民生活的变化。资料的收集由学生来完成,可以是文字、图片、录像,类型不限。

经典初中教案地理教案-中国地理教案——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校园快讯


课题名称: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1课时)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2课时)

课型:一、二课时新授课第三课时复习课

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他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活动建议:

1、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依次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

2、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

内容分析: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山河壮丽,气候类型多样;物产富饶,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学好中国地理,了解中国国情,是我们每个华夏儿女应具备的基本文化素质。本节课就是从疆域和行政区划两方面来阐述,介绍了我国的范围、位置、邻国、临海,以及划分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通过学习,做到基本的了解,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简析及学法指导:

例如临海、邻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等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内容的学习并不困难。在学习中国的地理位置有何优越性时,指导学生学会评价地理事物;学习34个省级行政区、陆上邻国时,可指导学生总结内容,运用口诀记忆法。

重点:

1、中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

2、中国的领土四至点、面积、临海、邻国。

3、我国划分的34个省级行政区、简称、省会。

难点: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策略和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比较学习法、读图指导学习法

教学媒体:

《中国政区图》挂图及拼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A引入新课,向学生简要介绍中国地理部分的知识结构,以及学习时注意的问题。

B根据上学期的知识,学生回忆中国国土面积及在世界各国的位次。

C读《中国疆域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东、最西、最南、最北的四至点。

D运用比例尺的知识,量算我国东西、南北跨越的大致距离。察看经纬度,估算我国东西、南北跨越的经纬度。

E分析中国的地理位置,并说说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师学法指导,学生分组讨论。)

学法指导:学会评价地理事物

经济效益对人类活动的有利方面

地理事物→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对人类活动的不利方面

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两方面。

1)海陆位置:与蒙古、日本两国相比,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随之对降水、农业、海洋资源的利用、港湾对海上交通的发展、与亚欧大陆其他国家的直接往来等产生影响。

2)纬度位置:看图估算出南北大致的纬度,所处的温度带。与俄罗斯、巴西相比,我国跨纬度大,气候不同,对农业产生影响,适合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F通过查阅地图,读出我国的四个濒临的海洋,简介两个内海,陆上相邻的15个国家,隔海相望的6个邻国,记住它们的位置。

学法指导:口诀记忆法

记忆我国15个邻国,可让学生分组编口诀,记忆起来顺口,记得又牢固,长久不会忘记。选出较好的全班展示。

东朝鲜,北蒙古

东北、西北俄罗斯

西部哈吉塔阿巴

西南印度尼锡丹

南部还有缅老越

课后作业:地理填充图册P1—P4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A

结合课文的“阅读”,让学生们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说说学校所在地的行政区划。(**省

**市**区)

B学习课文中的三级行政区划,尤其是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

学法指导:口诀记忆法

a两湖两广两河山b“三字经”

五江二宁青陕甘京津沪、黑吉辽,内蒙古、晋陕甘;

云贵西四北上天青新宁、冀鲁豫,苏浙皖、湘鄂赣;

内重台海福吉安川黔滇、桂粤闽,藏琼台、渝澳港。

还有港澳好河山

C由学生思考口诀的含义,稍作解释。然后利用三分钟时间,学生熟背口诀,领会含义。

D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由学生互相考察。

E在“三字经”中,涉及到简称知识。指导学生观察课本P8表,看是否能发现简称是如何的来的。

总结:a省区名的原字b河名c山名d古代地名、国名

F平时学生已多少有一些省会的知识,提问几个,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课堂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填注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省会(先填会的,不会的用铅笔填)。

课后作业:1)准备中国行政区拼图(自制、购买均可),下节课用。

2)记忆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以及其省会、简称。

(第三课时)——以复习巩固为主

猜猜看!

1、知识点竞猜:a我国第一大岛b我国第二大岛c我国最大的群岛

d我国领海宽度e我国所在的半球(东西、南北)f我国陆上国界线长度g我国大陆海岸线长度h

我国有几个陆上邻国i我国有几个隔海相望的国家j我国位置最东的省区k我国位置最西的省l

我国位置最北、最南的省分别是m我国面积最大的省n我国人口最多的省o全国分哪三级行政区划p

北回归线穿过的省

2、中国之最能力竞猜:

a纬度最高的省b纬度最低的省c跨经度最广的省

d跨纬度最广的省e邻国最多的省f临省最多的省

3、地理谜语:猜猜是哪一个省级行政区或那个省级行政区的中心?

A船出长江口B宝地C碧波万里D银河渡口E千里戈壁F四季如春

G久雨初晴H大言不惭I急来报佛脚J带枪的人K两个胖子

拼拼看!

用自治或购买的省区拼图,练习。并在组内和班级进行竞赛。

(利用课外活动课时间,选拔进行级部拼图大赛)

填填看!

将《地理填充图册》中未完成的1、2节内容填上,并自评。

课后作业:《地理填充图册》中的作业整理并交上

地理教案-水资源的教学方案


《水资源》教案

王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水是宝贵的、有限的资源,了解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分布,知道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分布和比重,了解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掌握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知道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途径,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路线及影响;了解水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水浪费和污染现象,知道在某种意义上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阅读各类图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析图、释图的能力;通过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原因及解决途径,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水资源利用状况,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收集有关水资源紧缺、水资源利用状况等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对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问题的具体分析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事实及缺水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使学生能全面、正确地认识水资源的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节水惜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1)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及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

(2)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应的解决途径。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路线及意义。

(3)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分析图像、表格、文字等各种信息资料。

三、教学难点

(1)学会分析某千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2)理解水利工程的作用,如三峡、小浪底工程。

(3)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四、教学准备

(1)课前,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活动小组,每小组以4~6名同学为宜。(2)教师课前收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资,料,制作本节3课时相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3)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做好预习,课前收集有关水资源危机及水资源浪费、污染等利用状况的资料,收集有关三峡工程和小浪底工程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组织教学: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与环境三大问题:水资源是各种资源中不可替代的一种重要资源。水资源与环垮密切相关,也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水资源问题已月为举世瞩目的重要问题之一。今天我们就学习“水资源”。

2、讲授新课

教师板书:第三节水资源-

教师板书:一、水是宝贵的资源

教师提问:水是宝贵的资源,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板书:1.水的作用

学生回答:(略)

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有关资料(略)

教师利用多媒体或投影仪展示资料(略)

师生互动,、共同归纳总结:由此可见,人的生命活动和动植物生长都离不开水。不仅为维持地球一切生命所必需,而且又一切经济问题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教师提问:水是生命之源,水又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想—想,什么叫水资源?

教师板书:2.水资源的概念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水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力球上所有水体的总称。狭义的水资源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出示“地球上水体的分布图”

教师提问:地球上的水储存在哪里?我们目前大量利用的水体主要是哪些水体?

教师板书:3.地球上的水体

学生读图观察

学生回答:(略)

水是日常所必需,在本课教学中注意与日常生活事例相联系。可利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水的作用的认识。教师可要求学生依次介绍水对人类和动植物的作用、对工农业生产的

作用。条件不具备的学校,可以让同学们朗读或介绍相关材料。使学生认识水的价值。

资料:水是一切生命过程得以正常进行的生理要素。水分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如昆虫体内含水量达46%~92%,人体内63%是水分,一般植物都含60%~80%的水分,有时甚至达9Q%以上。若条件不允许,教师可画板图示意。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组织教学:请同学读课本图3.16,归纳填表。

学生活动:(学生填表)

教师归纳讲解:地球上的水储存在海洋、陆地和大气中。海洋水占地球上水体储量的97%,是地球上水体的主体。大气水,主要以气态存在,比重最小。陆地水根据含盐量不同分为淡水和咸水,咸水多分布于内陆湖泊;淡水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以及冰川水,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水比重大,占淡水储量的98%,但目前技术条件下难以利用。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可见地球上可以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

淡水资源的缺乏不是个别国家所独有的问题,而是全球发展中面临的问题。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77年联合国水事会议都提出了水危机不久将成为继石油危机之后另一项严重的社会危机。世界银行1995年的调查报告指出:占世界人口40%的80个国家正面临着水危机,发展中国家约有10亿人喝不到清洁的水,17亿人没有良好的卫生设施,每年约有2500万人死于饮用不清洁的水。

教师提问:这段文字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组织教学:2002年12月12日,联合国郑重宣布:2003年为“国际淡水年”。在我们刚刚进入的这个新世纪,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将越来越严重。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l世纪面临的最严重的资源问题。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全球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并举实例说明。

教师板书:4.水资源短缺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略)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归纳总结:由于世界人口的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致使水资源的消费与日俱增;人类的生产活动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使水资源的利用价值降低,可用水资源减少所以水资源日益紧缺。

教师提问:读图3.17“就地取材”,这幅漫画的含义是什么,就地取材的“材”指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调查并提问:我们大多数同学家中都饮用纯净水、矿泉水,而且在我国城市中,购买纯净水、矿泉水饮用,已成为人们消费时尚。你们知道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组织教学:

资料:水污染对人的健康影响有以下两个方面:(1)污染的水和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和病毒等。(2)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会引起人的中毒。这些有毒物质还会在水生蔬菜或水生生物体内蓄积,食用后会造成中毒或慢性中毒。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并提问:地球上的水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想一想,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师生互动、归纳总结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和问题

读表格资料并结合课本第76页内容,说说我国水资源的数量有什么特点?

教师板书:5.我国的水资源

学生读表、看书回答:(略)

教师归纳总结: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l/4;我国水资源紧缺。

教师板书: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教师课堂小结:同学们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知识要点。下

课堂思考:了解“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我们能在水日、水周做些什么呢?

六、课外作业:

石家庄市居民用水主要来源于哪里,现在和过去是否一样?

八年级地理上中国的民族教案湘教版相关教学方案


课题

中国的民族

教学目标

l知道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l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l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l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l培养学生收集、归纳、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材分析l本节教材说明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介绍了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各民族风土人情等知识。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占了92%,但我们不能有“大汉族”思想,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新中国,因此要尊重少数民族,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在杂居、小聚居,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为建设好我们的祖国而努力奋斗l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对学生收集、归纳资料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难点l本节识记的知识点有;56个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在杂居、小聚居,主要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l理解的知识点有: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新中国l能力的培养有;收集、归纳、总结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设备与资源l多媒体辅助教学

师生活动

活动立意课前气氛渲染:视频极具民族风光和音乐特色的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导入新课:同学们,关于刚才大家欣赏到的影片,你知道叫什么名字吗?你知道它是描述的什么地方哪个民族的风光和音乐的吗?(云南傣族葫芦丝)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众多成员的一个大家庭(展示图片中华民族全家福)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去,了解咱家的一些情况。进入新课:一、我国民族构成播放视频:《我国民族构成》放完停留在最后的画面:关于视频和上图提问:我国人口最多的是什么民族?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个?我国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哪些?(9个,除5个自治区的主要民族外,还有4个:苗、彝、满、土家)二、我国民族的分布:播放视频:《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民族分布图提问: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读图回答我国汉族的分布有何特征?(东部和中部)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有何特征?(西南、西北和东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最多的是哪个地区哪个省?(西南地区云南省)三、我国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新中国,因此要尊重少数民族,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四、民族风情(一)民族乐器:视频介绍马头琴、长鼓等民族乐器并欣赏马头琴演奏万奔腾(二)在民族音乐中欣赏民族服装秀,请同学们记住各民族服装特色,结束时进行提问,答对奖给纪念钞。(三)了解民族特有的节日、活动,每张图片显示1秒,大家挑战一下记忆。设计连线题六组答对奖给纪念钞。(四)我国各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我国有多少种语言?(56种)我国有多少种文字?(30多种)(指导学生分组查找纪念钞上使用了几种少数民族文字。藏、蒙、壮、维4种)五、习题:(略)六、小结本节课内容: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我们祖国大家庭的构成、分布等基本特征,同时,我们还详细了解了一些民族的风情,让我们团结起来,相亲相爱,共同建设好我们的家园。56个民族56朵花,56个民族是一家(flash:《爱我中华》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未曾上课先进入角色也可以用学生熟悉的别的民族别的表现形式通过设问点明影片要说明的问题并引入教学介绍我国民族构成,使学生首先明确概况两个问题提醒学生要注意审题学习通过视频获得知识、读图得出结论并快速记忆的方法这些问题视频有介绍,图上也能够看出,用在视频后根据地图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信息获取意识和能力。从民族服饰、特有活动激发学生地理兴趣,提问用纪念钞奖励后又指导学生分组查找纪念钞上使用的民族文字,前后呼应。结束用歌声表达民族团结、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教学反思:1、充分利用媒体的强大功能辅助教学;民族知识借用视频解说,形式新颖,学生接受也较快,同时,也利用视频画面引导学生充分读图分析得出结论,民族风情利用图片和视频,形象而且直观。2、学生活动充分,既有课前的收集资料过程,也有课上的表达,课堂显得活泼。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让学生充满了好奇和向往。3、教学语言贴近学生生活。附板书:第四节中国的民族一、民族构成二、民族的分布三、民族政策四、民族风情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6630.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