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幼儿园教案

笔算乘法教案

时间:2024-07-27

笔算乘法教案经典十二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所以在写的时候老师们就要花点时间咯。教案是帮助教师落实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我们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教案课件呢?“笔算乘法教案”是我为您所准备的希望它能够达到您的要求,请将本文保存以方便针对性的参考!

笔算乘法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方法正确计算。

练习重难点:在练习中让学生体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让学生掌握好整个计算的过程。

练习内容:

课本第64页的练习十五

练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15×3= 19×4 = 53×3 = 61×7=

14×10= 20×42= 50×60= 47×30=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唤起了对乘法计算的回忆,并通过口算,为下面的练习铺路。】

2、计算:21×32,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

提问: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这两个因数的最低位对齐)

第一步先算什么?(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去乘另一个因数21,得数的最低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第二步再算什么?

第三步再算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笔、动脑让学生复习旧知回忆起对旧知的复习】

3、练习:

书本64页练习十五的题目。

(1)学生独立完成书本练习第1题,在练习本上列出竖式。完成后同位互评,最后在小组里订正。

【设计意图:用于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请学生到黑板板演书本第2题,其他的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做一做。最后全班订正。

(3)让学生集体读书本第3题,并收集好相关的信息。然后独立完成。

(4)学生独立完成书本的第4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说题意,再独立计算解决问题。然后,交流检查计算结果。让学生经历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乘法运算的应用价值。】

笔算乘法教案 篇2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课题:元、角、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教学难点:

会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0十一是( )十 1个十有( )个一

2.一百有( )十十 一百有( )个一

3.2个十是( ) 5个十是( )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演示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出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板书: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板书:元、角、分)

2.教学例1

教师:出示1分、2分、5分、1元、1角、5角教学,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1)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是多少钱?

(2)它是什么模样的?

3.教学例2

(1)出示一枚一分硬币和一枚一角硬币。

(2)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一个1角硬币可以换几个1分硬币?1角=10分

(3)出示10个l角的钱,一角一角地数,数出10角用胶布粘连,把它贴在黑板上。又出示1元问:“谁知道l0角和l元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推出1元=10角。(板书)

(4)引导学生想一想:1元等于多少分?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3页“做一做”第l题。

2.课本第53页“做一做”第2题。

四、布置作业:

1.填空: (1)1张5角饯可以换( )张1角钱。

(2)1张1元钱可以换( )张5角钱。

(3)1张1元钱可以换( )张1角钱。

2.填空: 70分=( )角 3元=( )角 8角=( )分

10角=( )元 50角=( )元 20角=( )元

课题:元、角、分的换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等价兑换,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进行元、角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进行元、角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会认这些人民币吗?今天我们还要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3

出示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你知道这几张人民币的面值吗?两人小组互相说悄悄话,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同时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人民币。

2.教学例4

教师提问,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表示出来,然后填在书上。

(1)l张5元可以换几张1元?

(2)1张l0元可以换几张l元?

(3)l张20元可以换几张10元?

(4)1张50元可以换几张l0元?

(5)1张100元可以换几张10元?

(6)1张100元可以换几张50元?

三、巩固练习

1.课堂练习

1元8角=( )角 12角=( )元( )角

1元3角=( )角 15角=( )元( )角

7元=( )角 50角=( )元

7元6角=( )角 16角=( )元( )角

30角=( )分 23角=( )元( )角

2.课本第54页“做一做”:1题、2题

3.课本第55页第5题。

4.第56页第6、7题。

四、课堂小结

课题:认识人民币简单的计算

教学目标: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3.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

教学重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 3元=( )角 50角=( )元

8元=( )角 70角=( )元

二、新授

1.教学例5

出示例5,提问:“这是几元几角?”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l元2角

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试回答后,教师说明:1元是10角,l元2角就是l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

2.巩固:57页做一做第1题。

3.教学例6

(1)出示例6:知道什么?说一说。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

5角+8角是几角?(5角+8角=13角)

教师问:还可以怎样表示13角?

教师板书:5角+8角=13角=1元3角。

(2)例6第二小题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强调:元、角计算,只有在相同单位情况下才能相加。

三、课堂练习。

5角+1元2角=( )元( )角

5角+8角=13角=( )元( )角

1元2角+8角=20角=( )元

5角+5角=10角=( )元

1元2角+1元2角=( )元( )角

8角+8角=16角=( )元( )角

四、巩固练习:

1.课本第57页“做一做”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是怎么想的。

第2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练习十三第1、2、3题。

五、布置作业

课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地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计算:

7元3角-5元=( )元( )角

4元2角+5角=( )元( )角

3元6角+3角=( )元( )角

6元9角-6角=( )元( )角

4元3角+7角=( )元

9角+9元1角=( )元

1元8角=( )角

12角=( )元( )角

15角=( )元( )角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7:出示例7主题图。(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

2.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3.观察,汇报。

4.“正好”的意思是两本杂志加起来的价格等于13元,既不能比

13元少,也不能比13元多。

5.那我们该怎样从4本杂志中选出2本来呢?讨论,交流,汇报。

6. 组织看书中方案。引导比较哪种更好。

7.一共找出几种? 5+8=13 6+7=13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58页做一做。

2.看图填数:

笔算乘法教案 篇3

1、出示主题图和例1

(1)分析:让学生观察图和例题说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板书:24×12

提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因为它求12个2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师说明:24乘2我们已会算,24乘12我们还没有学过,这是两位数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24乘以12转化成我们这过的知识呢?4人为一小组讨论。

(2)汇报:一种可以把12本分成10本和2本,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钱,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就是妈妈要付的钱。

板书:口算

口算:12=2+10

24×2=48元

24×10=240元

48+240=288元

另一种笔算

教师:刚才我们我们求妈妈买12本书用288元,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竖式给合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3)讲解24乘12竖式

刚才笔算时,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笔算时,把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去乘24得48,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数上的1去乘24得24,第二步积的末位4要和十位对齐,因为1个十乘4得4个十,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4)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①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那种方法好。

②笔算中乘了几步,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样?(乘了两步,因为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2和24乘完后,1和24还要乘,把两步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③十位上的1和2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因为十位上的1和4相乘乘得的结果是4个十,所以要和十位对齐,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而且不需要进位的,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总结出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是: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出一个数,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出一个数,第二步要积的末位要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个位数上的0省略不写,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笔算乘法教案 篇4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科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30×40= 80×30= 900×10= 60×70= 21×20= 88×10= 13×30= 32×20=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开始,我便以准备带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充分调起学生的胃口,然后再以邀请

同学们乘坐数学列车的方式吸引孩子,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完成准备题。』

(2)要算一共付多少钱,该怎么列式呢?(2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方法一:

把12分成2和10两部分,我们先求出2本书多少钱,再求出10本书多少钱,然后再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就是妈妈要付的钱。

5、设疑:刚才我们求妈妈买12本书用288元,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那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合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说明:在把两个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方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去。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用第二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为此,我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算理与计算方法,让孩子在不断的探究与交流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在操作探究过程中,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张扬了自己的个性。』

2、避开陷阱(每条路上都有一道题,如果错了说明有陷阱,对了可以顺利通过。)

老虎每秒跑32米,21秒跑多少米?

动物园的阿姨把今天的收入清单弄脏了,你能帮她算出今天的门票收入吗?

『设计意图: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本环节通过闯迷宫、避陷阱等游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练,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设计意图:课尾对本课知识及时进行回顾反思,可以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笔算乘法教案 篇5

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它是本单元的重点,学生掌握了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将为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传统的计算教学侧重于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不是孤立的,它与估算、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了。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习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其中教学重难点仍是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但如何让学生能比较好地接受,需要教师运用好的方法引导。

我一开始出示了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原来已学过的旧知识,然后通过比较引出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新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和尝试运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的策略,这样既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又体现了较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引导作用。

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用笔算,这样既复习了上节课上的估算方法,也为笔算(精算)学习打下基础,使估算、笔算有机结合。为什么“24“的4要与十位对齐,这是这节课的新知,也是这节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我安排学生自己介绍计算方法,让学生自己说出“24”实际上是240,它是由24乘10得到的,它表示的是24个十,这样的安排,对于学生明白算理算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中,在计算教学中提倡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的目的是能在计算教学中,加强数学思考,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因村施教,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经历具体算式的过程中,自主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在具体的计算中,体验到竖式计算的的优越性:简洁、明白、通用,易检查,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去体会各种算法,但由于对旧知掌握的不扎实导致了后面算法上较单一。

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我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在对比横式与列竖式时,学生发现“实际上横式与列竖式的算法是一样的。只是呈现的方式不同。

列竖式的方法比横式方法还要简便,实际上列竖式也是先算24乘2的积;再算24乘10的积;再把24乘2的积和24乘10的积想加。”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对于难点我处理的比较粗,没让学生理解透彻。特别是对算法的教学,理解力好的学生能明白,但中下的学生不一定能听懂。教学时,应需要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和箭头写明笔算的方法与顺序。在学习活动中,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感受“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这一数学思维方法。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为了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我在设计练习时明确每一道题的练习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习的优化。但由于时间的关系练习没完全呈现出来。

笔算乘法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体会优化的策略和思想。

1.出示例1图。(图中增加1盒水彩笔)提问:你能猜测一下大约有多少枝水彩笔吗?

2.学生进行猜测后要求说说怎样猜测的。

3.提问:怎样才能证明你猜测的答案是正确的?(要计算出24×12=?)

4.追问:怎么算呢?我们没有现成的办法,你能自己想办法计算24×12得多少吗?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24×12=?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小组交流、整理。

3.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汇报,再汇总不同算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4.方法归类。(共分三类,第一类是连加;第二类是连乘;第三类是把其申一个乘数拆成两数的和或差)

5.发现最佳方法。

(1)出示:23×13二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道题目。

(2)小组交流,然后选出最简单的方法向全班同学汇报。

(4)引导: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你认为哪一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比较广?为什么?

6.研究笔算方法。

(1)提问:我们再来看看24×12这个乘法的竖式。你能说说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每一步竖式表示的意义。

(3)设问:是不是每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呢?计算时你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体会竖式计算的优点:简便,正确;注意数位对齐。)

2.你能编几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尝试计算一下吗?

笔算乘法教案 篇7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进位)》教案

【学习目标】

会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一起来学习进位的笔算乘法。板书“笔算乘 法(进位)”

二、出示目标

师: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出示目标:会正确笔算两值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请大家齐读一下。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怎样实现这个学习目标呢?靠大家自己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65页的例2.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笔算乘法进位的方法。思考:第一步先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哪个数?相乘时,如果满十怎么办?第二步在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哪个数?相乘时,如果满十怎么办?最后算什么?如有不懂的,可以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4分钟后,比一比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一)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看一看。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三)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位对齐,数字要写得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2.板演练习,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65页“做一做”的1、3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要求:学生认真看板演的同学做的是否有错误,还要检查自己做的是否正确。)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①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一下不同的答案)学生回答:教师要启发学生注意:a.进位的数字有无写错。b.进位的数字要写到前一位的右下角。c.要小一些。(如果学生写的不合 格。要指出并更正)d.有无加到前一位上去。

②师:这个同学错在哪里?(忘了加上进位1??)

③打“√”或“×”。

师:认为第2小题第一步对的请举手?(方法同第一小题的第一步)④小结:根据刚才的讨论,同学们想一想,相乘时如果个位上满几十怎么办?(幻灯出示,相乘时,个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进几就在前一位加几。)(2)讨论几道题的第二步

①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不同答案)②师:这个同学错在哪里?(忘了加上进位1)

③小结:根据刚才的讨论,、同学们想一想,相乘时如果十位上 满几十怎么办?(幻灯出示:相乘时,十位满几十,仍向前一位进几,进几就在前一位上几。)(3)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的最后一步对不对?为什么?(把两 次乘得的积相加)。

(4)给第二题打“√”或“×”。(5)同桌互改。

讲述:a.同学们请把作业本交换一下,看看同桌做得对不对,对的打对号,如错打错。b.全对的请举手?c.做错的同学请举手,错在哪里?请说一下。’

小结:。同学们,咱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会做的请举手?请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六、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作业:66页 2题 3练习:66页。3题 4

(题

题 4

永威学校周倩)

笔算乘法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指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3、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4、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

教学难点:探究笔算乘法的算法,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激趣导入

1、口算。

20×60 12×40 50×11

18×30 21×30 30×60

2、计算

24×2 13×3

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认准目标,指导自学。

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通过观察,同学们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

师:那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书呢?

1、请你先帮王老师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2、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1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师:谁能来帮帮王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三、合作学习,引导发现。

1、请在本子上列出算式,不用计算。(生写)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生汇报:14 × 12 = ?(或12×14)

师:想一想:你们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求12个14本连加的和)

今天的算式和我们过去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生:今天的两个乘数都是两位数,以前我们只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

2、独立思考,寻找方法。

师:大家赶快动脑想一想,算一算吧。提示: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解决呢?

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着做做看。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师写竖式

1 4

× 1 2 (1、2用不同颜色)

(1)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2)请做得好的学生到黑板前汇报。

(3)师引导学生说说如何进行笔算乘法的,并用电脑演示。

师:在笔算时先写什么?1 4 ,再写“×”,12写在24的下面并对齐它。

师:写好后先算什么?

生:先用第二个数的个位“2”去乘“14”:2×4=8,8写在个位。2×10=20,2写在十位上。

师:算完个位,再算什么呢?

生:再用第二个数的十位“1”去乘“14”的“4”:十位的“1”表示10,10×4=40

师:所以1×4=4的4写在哪一位上?

生:写在十位上。个位上都是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可省略不写。

师:然后再用十位“1”去乘十位上的“1”也就是多少乘多少?

生:10×10=100

师:所以1×1=1的 “1”写在哪一位?生:写在百位上,表示100。

师:说得对极了。

师:最后还要把两次乘得的积怎样?

生:加起来。

师:得多少?

生:168本。

师:也就是说王老师买的这些书一共有168本。我们不要忘记把算得的结果写到等式的后面。

四、变式训练,反馈调节。

师:大树生病了,我们化身森林小医生帮它治治病吧。在练习本上把错题改正过来。

1、 帮助小鱼,鲤鱼跃龙门

23×13= 33×31=

41×21= 32×12=

2、森林小医生。(计算下面各题,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

改正:

大树爷爷病好了,它要组织大家开展读书活动,可是它遇到了个数学问题,你能帮帮它吗?

2、解决问题。

一本书有300页,如果每天读22页,2周能读完吗?如果每天读40页,7天能读完吗?

师:今天大家表现得真不错,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重点明确: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先从个位乘起,当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时,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五、分层测试,效果回授

练习教材P47 第3、4两题。

笔算乘法教案 篇9

(1)爸爸买一气球 和一瓶钢笔水,一共付了多少钱?

(2)小洁买一本练习册和一个口哨一共付了多少钱?

3.填“元”、“角”、“分”。

一枝铅笔3( ) 一瓶可乐5( )

一个气球9( ) 一根针2( )

一个铅笔盒15( ) 一盒巧克力36( )

4.在○里填“”或“=”。

3角○15分 30角○30分 14角○1元4角

3元9角○4元 45角○4元3角 5角○52分

8元○6元+3元 9元+12角○10元

5.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1)王平买白菜用去6角,买萝卜用去7角,共付( ).

①1角 ②13元 ③1元3角

(2)小宁有2元3角钱,买了1本书用去2元,还剩( ).

①2元1角 ②2元 ③3角

6.应用题:

(1)姐姐买一条围巾用了5元2角,买一块手帕用了9角,一共用了多少钱?

(2)一件背心 7元,一条短裤 4元,妈妈只带了5元,买这两样东西还差多少元?

三、总结

笔算乘法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25页练习五第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笔算乘法的规则,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中需要连续进位的计算。

2、使学生结合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进一步熟悉连续两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有关的连续两问应用题。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表内乘法练习

4×5=

3×8=

6×7=

9×9=

6×5=

4×8=

9×3=

5×5=

8×3=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做在书上。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二、笔算练习

1、笔算下面两题

436×67×185

(1)指名2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练习。

(2)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3)笔算乘法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2、改错题

出示一些学生的错题。

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错在哪里?并分析错误原因。

学生独立改正。

3、笔算比赛

小组进行笔算比赛:

比赛规则:每个小组的同学,每人做一题,从第一个同学开始做,依次往后传,速度最快并且全对的小组获胜。

三、应用题练习

1、出示练习五第7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要求上午一共去了多少人?你准备怎样列式计算?要求一天一共去了多少人呢?

(3)学生独立计算。

(4)集体订正。

2、小结:解答连续两问的应用题,要注意些什么?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6题。

笔算乘法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

教具准备:课件或挂图、小棒、口算看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

6×24×220×340×2

300×220×450+76+40

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出示教学例1

师:观察图片,请同学们说出图意,并且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课件出示第60页例1情境图)

生:图中小红、小丽和小明在一起画画儿,他们三人用的是同样的彩笔,已知每盒装12支彩笔,求3盒一共有多少支。

师:怎样列式呢?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呢?

生:12×3,也就是求3个12是多少。

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3盒大约共有多少支?

生:把12看成10,用10×3=30,3盒大约共30支。

师: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该怎样算呢?先在小组里交流。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可以摆小棒,也可以画图等。

独立思考后与小组内同学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同学的解题策略,说说你的想法吧。

学生可能会说:

方法一:摆小棒,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

也就是得36。

方法二:画图

3个长条共30个方格,再加上单个的6个共36个。

方法三:连加。12+12+12=36。

方法四:分解组合,先算10×3=30,再算2×3=6,然后算30+6=36。

方法五:拆数。①9×3=27,3×3=9,27+9=36

②8×3=24,4×3=12,24+12=36

③7×3=21,5×3=15,21+15=36

④6×3=18,6×3=18,18+18=36

师:组织学生讨论这几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方法一和方法二都好理解,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方法三如果因数的个数多了,算起来就比较麻烦。方法四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方法五虽然因数不管是几都能算,但是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相乘,乘后再加,比较麻烦。

师: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从刚才讨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合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这三个算式组合起来写成一个竖式。

教师板书并讲解:

第二个因数要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3乘2得6,表示6个一,写在个位上;再用3去乘十位上的1得3,表示3个十,把3写在十位上(用虚线在个位上写一个0),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就得36。

进一步说明:因为积的十位上的3表示3个10,所以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可以把3直接写在积的十位上。

教师再次板书:

12……因数

×3……因数

36……积

可以请学生再说一说乘的过程。

三、总结提升

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今天的收获。

四、课堂作业

把一根长10米的木料锯成2米一段的短木料。每锯一段需要3分钟,全部锯完需要多少分钟?

笔算乘法教案 篇12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第四课时

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64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

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

27×20

82×40

52×60

12×90

18×30

24×50

19×70

53×2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

二、快乐尝试,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2页的例题1。

(1)课件出示主体图,根据画面内容,口头编一道题例题1:妈妈到书店买了一套书,共12本,每本24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

(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教师:24乘2,我们已经回算,23乘12我们还没学过,这是用两位数乘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24乘12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汇报:一种可以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钱,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的就是妈妈要付的钱。 教师:刚才我们求妈妈买12本书用288元,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4)讲解24乘12竖式

刚才的一不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教师讲评时用纸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盖住。那计算2乘2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再算2乘2表示4个十,合起来是48,在48的旁边注明24×2的积。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1”的纸,并问

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书一共多少钱,用10乘24,得240,在240的旁边注明24×10的积)

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24就是用10乘24,先用10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0去乘2,得20,但这个2表示2个十,10乘2得到的20应该表示20个十,20个十就是200,所以这个2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要在240的旁边主抿4×10的积。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把10本书的钱和2本书的钱加起来,也就是把48和240加起来,得288。) 说明: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请一个同学复述一遍竖式计算的过程。

(5)提问:这个竖式同前面的三个竖式有没有联系?哪种方法更简便?

2、议一议: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3、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

完成教科书第63页的做一做。

1、先看23×12,提问,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

69是用哪位数与第一个因数相撤的积,下一步应该用哪位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出的积是多少? 23乘13得多少?

2、其余的题目独立完成,要求列竖式,最后教师讲评。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第1题。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73201.html

上一篇:古人爱情唱歌句子

下一篇:书愤教案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