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认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特点。
2.练习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
3.练习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4.通过学生认真观察,详细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材料器具
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牙签,滴管,吸水纸,碘液,生理盐水,解剖针、刀片。
三、方法步骤
三人一组,分别进行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和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比较观察。
(一)、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1、准备。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2、制片。用刀片切取洋葱鳞片(约1厘米х1厘米),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表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用镊子夹往一块盖玻片的边缘,将它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注意不要在盖玻片下留下气泡。
3、染色。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去原来留在载玻片上的清水,好让碘液渗入到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把玻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
1、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牙签上附着了一些碎屑。
2、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把牙签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留下气泡。用碘液染色,然后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四、讨论
洋葱表皮细胞与人口腔上皮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洋葱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细胞壁
叶绿体
液泡
五、课外活动
下课后大家寻找一些其它植物或动物的细胞来实验一下,看与我们刚才观察到的情况是否相似。
六、收获
1、用显微镜制作临时装片。
2、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认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特点。
3、学习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按照惯例,初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你是否在烦恼初中教案怎么写呢?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撒播友谊的种子相关教学方案》。
一、活动意义
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精神。
二、活动内容
怎样使学生了解朋友的重要性,怎样使学生知道在结交朋友上的利弊得失,培养为他人服务的良好态度,怎样使学生知道如何积极主动地关心、帮助别人,乐于接近周围人,做个被大家欢迎的人,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活动形式
讨论、演讲
四、活动准备
1.每个学生准备一张朋友的照片。
2.师生动手,共同收集关于“朋友”、“友谊”的精彩例句或古今中外关于“朋友”的感人故事。
3.事先将每个同学的名字写在小纸片上,装入一密封纸箱中。
五、活动程序
1.师生对话,了解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发展的意义,阐明“人与人之间需要真诚的友爱”的观点。
(1)主持人叙述并提问:有一个孤独的旅行者在沙漠中行进,一天,两天,三天,茫茫沙海,渺无人烟,请大家想象一下,这个沙漠旅行者将需要什么。
(2)学生想象并回答。
(3)教师小结:这个沙漠旅行者除了需要水、食物等生存必需品之外,最需要的将是与人交谈,希望遇到人,能够与人交往,但朋友将更有意义,哪怕是分担痛苦。
(4)主持人提问:我们什么情况下最需要朋友?
(5)学生讨论,小组归纳:
①困难的时候——需要获得朋友的帮助。
②苦恼的时候——需要获得朋友的安慰。
③孤独的时候——需要获得朋友的陪伴。
④快乐的时候——需要和朋友一起分享。
2.开展“天使与主人”的服务活动,让同学体会相互帮助的活动,每一个人既是天使,又是主人,天使要在一周内为主人服务,项目主要指精神上的安慰,避免物质上的服务。
(1)活动规则:每位同学轮流在事先准备好的纸箱中抽取一位同学的名字,抽到自己者重抽,小纸条由教师写上抽取者名字保存(以备一周后总结)。你抽到的那位同学即是你主人,你就是他的天使,从现在起一周内,尽量找机会替主人服务。
(2)强调精神上、实质上的正当服务,避免物质上的服务,不可替主人写作业或作弊、打架。
(3)找主人给予适时的帮助,例如主人苦恼时,可以通过写信交谈去问候;主人做值日生,帮助他一起做好保洁工作;主人遇到困难时,可以和他一起解决;主人开口说脏话,或有不文明言行时,可以“善意”地给他指出来,协助其改正,天使尽量秘密地替主人服务。
(4)允许同学“善意”地干扰,可以去服务其他主人,让自己的主人不太能确定真正的天使,以促进全班同学互帮互助的团结精神,实现撒播友谊种子的目的。
3.师生对话,探讨友谊的条件或范围。
(1)由主持人提问:友谊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是什么?
(2)学生讨论。
(3)教师归纳:要得到真正的友谊,要想友谊天长地久,必须做到:真诚待人,热情助人,强调友谊是一个个具体的行动和汗水浇灌出来的花朵,需要我们每个人来爱护。
六、活动要求
(1)要求学生人人参与讨论。
(2)学生的友谊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同学之间的交往不能有任何铜臭味。
(3)同学不得以任何借口要求天使做违背自己心愿的事情。
(4)建议使用时间:初一下学期。
七、活动后记
注:以上活动计划参照《班集体建设》中有关内容。
第三章第二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描述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2.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3.在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4.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二、教学重点:
1.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2.能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部分认识植物体,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难点:植物的各种组织均由分生组织分化形成。三、学生准备:(每小组一个番茄,一把小刀)。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到了什么知识?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动物体结构层次。那么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否也与动物体一样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首先观察屏幕上的植物由几部分组成?打开书本p66,把各部分的名称写上。各部分的结构是器官还是系统?总结出绿色开花植物是由六大器官组成。可以把这六大器官分成两大类:一类与植物生长有关——营养器官。一类与植物繁殖后代有关——生殖器官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由六大器官组成的。举例说明:种子,果实,花,叶,根,茎小草、苔藓、海带
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多媒体展示心脏与番茄给学生讨论:这两种器官是否都是由相同的组织组成的?用解剖番茄来探究组成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并解决几个问题:1、撕下番茄表皮进行观察,拉动其表皮,是柔韧还是脆弱?有什么功能?属于什么组织?2、番茄果肉是我们吃的部分,果肉细胞特点是什么?其功能是?属于什么组织?3、再观察果肉中黄色的细丝,有什么功能?属于什么组织?除了我们能看到的这三种组织之外,还有一种组织是在果实中没有的,是分生组织,打开书本p66总结分生组织的概念和分析组成分生组织的细胞的特点并用笔画出来。用八个字总结分生组织的特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其他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等都是从分生组织分化而来的。应该不是学生表皮柔韧,保护功能,保护组织细胞壁薄,液泡大,贮存营养物质,营养组织运输营养物质,水分,无机盐,输导组织终生保持分裂能力。
组织的形成过程受精卵——(分裂)多个细胞——(形成)分生组织——(分化)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最后一部分组织终生保持分裂能力(分生组织)最后,组织——(形成)器官,列举香蕉、根尖,有哪些组织组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概念。香蕉:保护、营养、输导组织根尖:保护、营养、分生、输导组织。
做练习巩固知识
组织与功能的连线题、选择题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你能从宏观到微观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吗?
如果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来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宏观到微观:植物体、器官、组织、细胞微观到宏观: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用图表总结植物和动物的结构层次不同在于植物没有组成系统,动物组成系统。教学小结检验一下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否都懂得了?学生积极回答解答课后练习p68,1、2、3学生讨论后回答,从而总结出植物与动物的结构层次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后记:因为这是我的第一次科组公开课,又安排在星期五,上完九个班的课再上这节公开课,要改进的地方都尽量改进了,这节课上得还算成功的。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的知识点都安排得比较连贯,学起来较得心应手,最后的课堂小结学生也能独自完成,这是比较满意的。但有时因为同样的课说了九次了,有时思维不是很清晰,比如在其他班上总结了只有绿色开花植物才有六大器官,在这节课上却忘了总结,可能是同样的课上多了,有些知识点是否讲过都比较困惑,所以总结性的知识点可尽量打在课件上,以免忘了。教学反思:1、准备得不够充分,没有充分的资料,如无花果是有花的,只是不在外面,而是在无花果的里面,还有竹子是有花的,这些知识点当学生提出的时候不能很好地解释。2、说完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具有六大器官时,应总结出只有绿色开花植物才有六大器官。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3、重复的练习题过多,可以相对精简点。4、在使用课件的同时也得写上板书,因为没有了板书,一节课也算不够完美。板书的内容一般要写上这节课的课题,也最好写上这节课的主要思路,如一些总结性的知识。如这节课可写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5、在课件上打出重要的总结时,应留时间给学生抄上笔记。
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能说出动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的共性和区别,知道观察动植物细胞的方法。
2、能力目标:
会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分析并说出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3、情感目标:
(1)、通过在本节,让学生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通过学习有关细胞的知识,初步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形成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能说出动、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的共性和区别
三、教学难点
动、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的共性和区别
四、教学过程设计思路。1.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细胞结构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设疑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总结细胞,将静止的内容变为动态的过程。
2.通过步步设疑,引导学生由外向内、由平面到立体、由结构到功能,不断深入地认识细胞,从中总结出细胞的概念,将细胞的结构功能联系起来,并认识生物体生长的奥秘。
五、教学过程。
1.通过学生们复习、回忆——细胞结构简图,引出教学主题。首先展示上节课学生观察的细胞结构简图,引发学生思考:这些结构都叫什么?细胞是平面结构吗?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有区别吗?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索细胞结构的兴趣。
2.展示细胞的立体结构模型图。一方面让学生知道细胞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另一方面借助于模型图讲解动、植物细胞结构。
(1)、介绍植物细胞的结构。在介绍过程中渗透研究结构的方法——由外向内,同时采用边看图边讲解的方法。在讲到细胞膜的时候,提出问题:在观察过程中谁看到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细胞膜?目的是,一方面讲清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极薄且紧贴细胞壁,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讲到液泡时,由于学生容易将它与细胞质看成是两个并列结构,所以教师要强调液泡是细胞质的一部分。
(2)、介绍动物细胞的结构。这时也采用边看图边讲解的方法,同时用对比学习的方法:先找出动植物细胞的相同之处,即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再找出不同之处,即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细胞质里没有液泡。实施对比学习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要想在初中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案必不可少。什么样的初中教案比较高质量?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信息的收集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案,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保存网页上的文字信息。
(2)保存页面上的图片。
(3)保存整个网页。
(4)收藏夹的使用。
2、能力目标
(1)从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2)利用网络为学习和生活服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收集海南旅游的有关知识,增强学生对海南的进一步认识。
(2)使学生通过因特网收集所喜欢的图片,并能保存下来,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开阔视眼。。
教学重点
保存文字、图片等信息的方法。
教学难点
保存文字、图片等信息的方法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老师: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请同学们利用搜索引擎查找有关“海南旅游”的相关信息。
老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打开过这个网站,也大略的了解了有关海南旅游的一些信息,现在我们要帮小明一个忙。小明是云南人,他打算下个月来海南旅游,但是他对海南不了解,网上查的信息量很多而且很乱,他希望我们能帮他整理一份有关海南旅游的资料。
现在我们就根据这个网站提供的信息,以两人为一小组,帮小明整理资料。老师在你们的桌面上都放了一个名为“海南旅游”的word文档,我们今天就来完成这个文档里的内容。
二、新课准备
1、收集网页中的文字。
老师:我们要怎样把网页中的文字,复制到“海南旅游”word文档中?
学生回答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p26,根据上面的步骤来完成操作,看能不能顺利的完成任务。
学生操作
老师小结
2、保存图片
师:只有文字的话,看起来比较简单,我们给它配上一些图片,让小明更能直观的了解这些景点的特色,那我们要怎样把图片保存下来呢?跟文字保存的方法一样吗?
学生回答
老师:图片的保存有两种方法,我们看课本p27、p28,同学们试着操作一下,看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操作
老师小结
3、保存网页
老师:我们刚刚做了文字、图片的保存,都是保存网页中的一小部分内容,现在同学们想一下,我们能不能把整个网页保存下来?如果能,要怎么做呢?
学生回答
老师:现在同学们根据课本p29的方法完成这个操作。
学生操作
老师小结
4、收藏网页
老师:我们刚才使用搜索引擎进入这个网页的步骤是什么?(学生回答)有没有办法让我们一打开网站就能一下进入到这个网页?
学生回答
老师:现在学生们根据课本p30页,试一下这个“收藏夹”的使用,能不能解决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
学生操作
老师小结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网页中的文字、图片、网页等信息的保存。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些操作步骤。
1、文字的保存方法:选择文字——复制、粘贴到word文档中。
2、图片的保存方法:
方法一,在图片上右击鼠标——图片另存为
方法二,在图片上右击鼠标——复制、粘贴到word文档中
3、保存网页的方法:“文件”——另存为(输入文件名并选择保存位置)——单击“保存”
4、收藏夹的使用:“收藏”——添加到收藏夹(输入网站名称)——单击“确定”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数轴的意义,掌握数轴的三要素;
2.使学生学会由数轴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三、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大家知识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
生: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
(出示投影1)
三个温度计.其中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上20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5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
师: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生:2℃,-5℃,0℃.
我们能否用类似温度计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
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数轴(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数轴的画法
与温度计类似,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原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为正方向那么相反的方向(从原点向左)则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相当于温度计上每1℃占1小格的长度).
(出示投影1)
(1)原点表示什么数?
(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
(4)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向左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
根据老师画图的步骤,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数轴的定义.
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桌相互叙述,互相纠正补充,语句通顺后举手回答.大家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肯定或否定,纠正后板书.
2.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向学生提出问题:数轴上为什么要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呢?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结合温度订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从而知道数轴三要素的重要性,了解三者缺一不可,认识和掌握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数轴的依据.
学生活动: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讨论.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请大家回答下列问题:
(出示投影2)
(1)有人说一条直线是一条数轴,对不对?为什么?
(2)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不准讨论,想好后举手回答.
让其他学生对其回答进行评判,对确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给予讲解.
4.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例1画一条数轴,并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1,5,0,-2.5,.
学生练习: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条数轴,然后在数轴上标出各点,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例2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先让学生思考一会,然后学生举手回答解:a表示-3;b表示;c表示3;d表示;e表.
上一篇:2.2数轴练习
下一篇:《2.2数轴说课稿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8420.html
下一篇:语文教学设计(精选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