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种子的结构”一的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案

初中教师经常会接触到教案的撰写,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什么样的初中教案比较高质量?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种子的结构”一的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教材分析“种子的结构”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种子植物”一节的重要内容。教材以观察种子结构的实验为主展开的,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种子的结构,为下一章学习种子的萌发和植物的生长打下基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玉米种子和莲花(或菜豆)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能力目标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学会简单的观察方法,以培养观察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初步树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辨证观点,培养学生团结与互助的精神,体验在交流合作中共同成长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玉米种子和莲花(或菜豆)种子的结构,以及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难点:玉米种子的结构、胚的结构。课前准备教师浸泡过的玉米、花生、莲子和菜豆以及煮熟的玉米、碘液、解剖针、解剖刀、放大镜、硬纸板、多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多媒体课件等。学生自己收集的种子和果实。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一粒小小的种子竟能长成参天大树,它有如此神奇的本领的秘密在那里呢?猜想悬疑调动学生的探究知识的欲望实物展示交流合作1.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2.展示自己准备的果实和种子及图片,引导思考:a.一粒小小的种子能萌发成一株幼苗的,种子能萌发成幼苗可能和种子内部的什么结构有关呢c.怎样知道种子里有什么?拿出并观察自己收集的种子和果实并交流,发现认同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各具特色。。观察后思考,带着疑问进入后面的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去感知种子在外形上的千差万别,激发学习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开展实验1.先阐明:尽管各植物种子的形态大小上千差万别,但基本结构相似。2.1引导观察莲子(或菜豆种子)的结构:先学习观察的方法(按由表及里的顺序,先观察形态后观察结构,从宏观到微观进行观察)。再演示实验操作的过程(剥皮-分开子叶-显微镜观察)。2.2引导观察思考:莲子或菜豆的种皮有什么作用?它的子叶有几片?为什么特别肥厚?莲子或菜豆种子的胚由哪几部分组成?2.3播放多媒体课件,重点展示胚的结构。解剖时提醒注意:可以用解剖针轻轻拨动,以了解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之间的关系;使用放大镜时要注意规范操作。2.4引导大家总结莲子(或菜豆种子)的结构。课件演示。3.认识了莲子(或菜豆种子)结构,再看看玉米种子:“我们知道玉米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也能萌发成幼苗,那它应该包含哪些与(或菜豆种子)相似的结构呢?”3.1先引导大家思考,激发探究欲望。然后指导观察,实验。3.2先指导观察煮熟的玉米。指出小东西是胚,剩下的是胚乳。3.3.再指导观察浸软的玉米种子。重点指导剖向及安全使用双面刀(切时垫硬纸板,刀片一面封口)3.4播放多媒体课件,重点展示玉米的胚。并组织大家讨论:玉米的外面为什么有果皮?哪一部分被染成蓝色?能变蓝说明里面有什么?玉米的胚由哪几部分构成?它和莲子相比有何不同?最后引导大家总结出玉米种子结构。1.明确怎样进行简单的观察,熟悉方法和操作。取出一粒浸软的莲子(或菜豆种子),观察外形后再剥去种皮,然后轻轻分开合拢的两片子叶,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各部分后思考、发现。结合多媒体课件介绍,谈谈自己的所见所想及发现并在小组交流。小组汇报总结交流思考后取出一粒煮熟的嫩玉米,观察外形,再剥去种子外面的果皮和种皮,用手指轻轻挤一下,会有一个白色船形的小东西分离出来,用放大镜观察。再取浸软的玉米种子,用刀片从中央纵向剖开,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注意染色部分和非染色部分。思考,讨论,总结并交流。在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时,利用课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解剖、交流、逐步深入进行探究,重点认识胚的结构。在指导工程玉米种子的结构时,一方面强调玉米实际是果实,另一方面把它同莲子的结构相比,注意了两者的区别。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细心观察、对比思考等,使他们从机械接受知识变为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从学会转变为会学。课堂小结认识了玉米种子和莲子(或菜豆种子)的结构,再让大家回过头来观察分析自己收集的种子,看看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种类型的种子?指导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再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玉米种子和莲子(或菜豆种子),谈一谈各自有什么特点,并比一比谁的家族里成员多。最后给大家发准备好的表格,引导对照大屏幕上的结构图找出玉米种子和莲子(或菜豆种子)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后引导归纳总结。小组内讨论、交流。再两位同学表演,然后填表,再以组为单位汇报。在与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比较两种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表演让大家在轻松愉快中巩固所学知识。

Jk251.coM编辑推荐

数轴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数轴的意义,掌握数轴的三要素;

2.使学生学会由数轴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三、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大家知识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

生: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

(出示投影1)

三个温度计.其中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上20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5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

师: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生:2℃,-5℃,0℃.

我们能否用类似温度计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

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数轴(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数轴的画法

与温度计类似,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原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为正方向那么相反的方向(从原点向左)则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相当于温度计上每1℃占1小格的长度).

(出示投影1)

(1)原点表示什么数?

(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

(4)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向左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

根据老师画图的步骤,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数轴的定义.

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桌相互叙述,互相纠正补充,语句通顺后举手回答.大家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肯定或否定,纠正后板书.

2.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向学生提出问题:数轴上为什么要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呢?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结合温度订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从而知道数轴三要素的重要性,了解三者缺一不可,认识和掌握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数轴的依据.

学生活动: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讨论.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请大家回答下列问题:

(出示投影2)

(1)有人说一条直线是一条数轴,对不对?为什么?

(2)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不准讨论,想好后举手回答.

让其他学生对其回答进行评判,对确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给予讲解.

4.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例1画一条数轴,并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1,5,0,-2.5,.

学生练习: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条数轴,然后在数轴上标出各点,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例2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先让学生思考一会,然后学生举手回答解:a表示-3;b表示;c表示3;d表示;e表.

上一篇:2.2数轴练习

下一篇:《2.2数轴说课稿

竹影教学设计22的教学方案


竹影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1、了解丰子恺及其散文作品和漫画。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风格差异。

过程和方法:1、体会课文中生动的语言描写。

2、感受课文中所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充满童趣的活动中蕴含着艺术和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趣,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课文中所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充满童趣的活动中蕴含着艺术和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播放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请学生谈谈感受。

二、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用一句最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三、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对于作者和他的小伙伴们来说,这个夏夜有意思吗?速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有意思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四、拓展欣赏,感悟体会

名家评论:

一片片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俞平伯

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的小诗。你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爪地揭露出来,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咂着那味儿。——朱自清

出示丰子恺的几幅漫画作品,请学生以画中主人公的口吻说一说图画所表现的主要内容。

比较丰子恺散文和漫画的相似点。

如:大量的内容取材于儿童生活;文字简练(构图简单),内涵丰富;形神兼备等等。

五、深入阅读,感受绘画美

人们常把丰子恺的作品比作一对孪生姐妹,本文中同样融入了绘画艺术的技巧,

例如: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

评析:“弥漫”一词用得好用动态的形式表现光的朦胧,富于变化,充满了美感。

绘画艺术由光线、色彩、线条等多个因素构成,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绘画艺术美?

正在看得出神,似觉眼梢头另有一种微光,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

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

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

……

六、课堂小结

大小猫洞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案


一、设计说明

《大小猫洞》是现代著名学者金克木的一篇文章。它通过两个具体的事例说明生活中的许多故事、传说虽不可信,经不起推敲,但如果我们从另外的角度来思考,就会发现其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多角度的思维方式。

2.学会多方面搜集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3.体会本文语言生动的特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走近作者

1.导入新课:《空城计》大家比较熟悉,但这个故事可信吗?因为司马懿带领几万大军,居然不敢攻击一个小小的县城,这让人不可思议。但这个故事又真实地反映了军事上的虚实关系,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故事又是有意义的。今天学习的《大小猫洞》就阐述了多角度看问题的观点。

(二)阅读全文,思考问题

1.回忆以前所学的议论文知识,回答教师的提问。

(1)本文的两个故事蕴涵了怎样的道理?

(2)作者行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3)文章由大小猫洞谈到大小城门,再到文庙的大门及“状元桥”,作者究竟要告诉读者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4)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出本文的整体构思。

(5)请写出本文的论证过程。

(6)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1.讲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看自己能不能从中发现新的道理。

2.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300字的小文章,谈谈你对“中国历来实行的是楚国式,不是齐国式”的认识。

差半车麦秸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案


一、设计说明

《差半车麦秸》是姚雪垠写于抗战时期的小说,描写了一个名叫王哑巴、外号叫“差半车麦秸”的落后农民,参加游击队后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游击队员的过程。他憨厚、质朴、善良,但愚昧落后,有着小生产者的狭隘、自私观念和习气。参加游击队后,在集体斗争生活中受到了教育和锻炼,成为一名勇敢干练的革命战士。

二、教学目标

学习文章通过细致入微的人物描写、幽默诙谐的故事叙述表达情感的手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0世纪30年代正是标语口号式的作品充斥文坛之际,“差半车麦秸”王哑巴这一鲜活形象的出现使读者耳目一新。那么究竟谁是“差半车麦秸”?你不觉得好奇吗?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认识一下这个会说话的王哑巴“差半车麦秸”。

2.通读课文

虽然文章比较长,但生动的细节描写、形象的人物刻画会让人饶有兴趣地读完全文。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找出典型的细节描写。

3.关注文章倒叙的结构特点

王哑巴是本文的主要人物,但在他出场前,课文用不少篇幅写了游击队员用“差半车麦秸”这个绰号互相打趣,以及由小烟袋引出的一些生活片段。这样可以制造悬念,引发读者的兴趣:“差半车麦秸”到底是谁?为什么有这么怪的绰号?他为什么离开我们?他有哪些奇特的经历?游击队员们为什么这么想念他?等等。引导学生体会倒叙的表达效果。

4.品读鉴赏

结合思考和练习四,品读下列细节描写,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1)他拭去了大眼角上的白色分泌物……这地是一脚踩出油的好地……

(2)汉奸两只手背绑着,脸黄得没有一丝血色……头上戴着一顶古铜色的破毡帽。

(3)“差半车麦秸”就擤了一把鼻涕,一弯腰抹在鞋尖上……干的地方微微发亮。

(4)他又擤了一把鼻涕在鞋尖上……葱叶子同牙花子从一个同志的头上飞了过去。

(5)我看见他噙着小烟袋,默默地坐了半天……把小烟袋放到枕的东西下面就倒下去了。

(6)在我的肩膀上轻轻拍了一下……像小孩子似的笑了起来。

四、拓展活动

阅读姚雪垠的《李自成》部分章节,谈谈李自成和王哑巴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不同。

开花结果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本章讲述的是被子植物的一生:其中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本节是本章的第三节,是在前面学习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本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花的结构这部分新名词比较多,学生不易记住,受精的过程及子房的发育过程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必须要让抽象知识形象化,巧妙引导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花的基本结构。

②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③阐明花、果实和种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提高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讨论交流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①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

②培养爱花护花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雄蕊和雌蕊(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3、培养爱花护花的好习惯。

四、教学方法

观察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和多种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抽象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播放花的图片,师生一起欣赏。鼓励学生踊跃提出问题,最后教师引出课题。

欣赏花,感受花给人类带来美的享受,同时踊跃发言。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交流能力。

一、花的结构

利用鲜花,引导学生按照从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并说出花的基本结构。

观察花并说出花的基本结构。

培养观察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传粉和受精

提出问题:花有了完整的结构就一定能结出果实吗?播放蜜蜂、蝴蝶传粉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传粉的过程以及传粉的方式

传粉结束后,花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让学生阅读课文,自学受精的过程,结合受精过程图,大胆推测受精。

通过观看传粉的图片,大胆描述传粉的过程。

观看受精过程图,当“小老师”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根据问题大胆推测出受精的过程。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大胆描述传粉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组织语言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修补,让学生学会倾听,分析思考。增强自评和互评意识。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传粉结束后,花就开始调谢了,是花的所有结构都调谢吗?剩下的是什么结构(子房,子房里的胚珠,胚珠里的受精卵)播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的图片。

出示缺粒的玉米,结合资料阅读,请学生简要说明原因以及简述给植物进行人工传粉的方法。

观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图片。总结出花与果实、种子之间的关系。

结合资料,尝试说明造成缺粒的原因及人工传粉方法。

利用学生好玩的特性,精心设计“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新知,使抽象知识形象化。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并贯穿情感教育。

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

学生归纳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测评

多媒体显示练习题

学生解答

巩固知识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案


【课文说明】

《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中心意思是“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这个小城,德国纳粹匪徒杀死了7000人,其中有300个孩子。47年来,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每年10月21日都要在这里举行悼念活动,控诉纳粹的暴行。“亲爱的爸爸妈妈”就是孩子们最后一声呼唤,孩子们本来有金色的童年,“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将在阳光下奔跑”,而法西斯强盗为了灭种,竟把他们斩尽杀绝。作者记述自己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着重通过再现被残杀者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根据课文特点,要着重探究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探究作者怎样根据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来选择材料。

【教学设计举例】

一、导入

1、我们向爸爸妈妈深情呼喊时的回应的是亲切的呵护,而课文中300个孩子的呼喊却回应的是法西斯灭绝人性的枪声……

2、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的背景资料

二、整体感知

范读课文或听录音,思考下列问题(可参见《导航》):

1、齐读课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感受孩子们的可爱与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

2、课文正文四个部分记述了纪念活动的哪四个片断,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给各部分加个小。

3、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主要是为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心声,请你找出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三、合作探究

1、作者在正文前引用了萨特的话:“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的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结合课文,说说为什么说记忆是“沉重”的,但又是美丽的?

2、六十几位作家聚在一起讨论,发言一定很多,作者只记下了三四个的的发言,为什么特别记下西德作家与日本人的发言?

3、你觉得文章这好不好,为什么?你能再给文章拟个好题目吗?

四、拓展创新

1、关注历史,请你查一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关注时事,请你留意日本军国主义不顾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对,一再参拜靖神社、一再创造机会要出兵海湾的举动。然后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2、在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中出演还珠格格的赵微,一定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影视名星之一,可你知道一年前,她曾因穿着了一件用日本太阳旗做的服装拍照,结果引起了社会强烈的谴责,你知道这个事件吗?这个事件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动呢?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相关教学方案


广西北海市第六中学李时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目标: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对平行线的性质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中获益。

4、品质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钻研的品质。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以及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判定等知识解题。

难点:区分性质和判定以及怎样综合运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解题。

三、教材分析

平行线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而且在实际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探索和掌握好它的有关知识,对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探索平行线性质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因此,无论在知识技能上,还是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感情教育等方面,这节课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学生情况分析

考虑本校处在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缺乏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比较差,所以,这个学期应该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以及新意识的培养。利用七年级学生都有好胜、好强的特点,扭转学数学难、数学枯燥的这种局面。形成一种勤动手、勤动脑,勤探索和肯合作交流的良好气氛

五、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直尺。

六、教学过程

问题与情境师生互动设计意图活动1你身边的问题问题:如图,工人在修一条高速公路时在前方遇到一座高山,为了降低施工难度,工程师决定绕过这座山,如果第一个弯是左拐300,那么第二个弯应朝什么方向。才能不改变原来的方向。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交流问题并发表见解,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引导学生将这个问题如何转化成数学问题。本次活动应关注的问题是:1、不改变方向,在数学中理解应是什么,2、在这个问题中包含了什么问题3、如何将它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实例,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现实,服务于现实生活,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兴起,活动2:探究平行线的性质问题:1、上节课学习了用一把直尺和一块三角板可以画两条平行线,想一想在这个过程中三角尺取到什么作用,你能不能用两把直尺画出两条平行线,如果不能,为什么?2、自己阅读课本的21页“探究”部分,并把空填好。用电脑展示在画平行线时三角尺在其中取到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测量比较得到这些角中上下两个角的关系,关注的问题是:1、注意性质具有一般性。不能简单从几个特殊的例子,就断定它就具有某种性质,而需要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推导过程。2、理清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也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之间的关系。通过动手测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从特殊需要到一般的推理能力,使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活动3:运用与推理问题:你能根据性质1,说出性质2,性质3成立的理由吗?如图,因为a∥b.所以∠1=∠2(_______)又∠3=∠_____,(对顶角相等)所以∠2=∠3,类似地,对于性质3,你能说出道理吗?想一想:这节课开始的那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学生回答,再由同学补充。老师纠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因为所以之间的关系。能过学生做和说,培养学生的一定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活动4巩固与提高问题1: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1、如果a∥b,∠1=60°,那么∠2,,∠3,∠4为多少度。为什么?2、如果∠1=60°,∠3=120°,直线a、b有什么关系?为什么?问题2:∠1=100°,∠5=100°,∠2=60°,那么∠4、∠3为多少度?解:因为∠1=100°,∠5=100°所以∠1=∠____()所以_____∥_______(),又因为∠2=60°()所以∠4=∠______=______()又因为∠4与∠3________()所以∠3=180°-_____=______°问题3:填一填如图,已知:∠1=∠abc=∠adc,∠3=∠5,∠2=∠4,∠abc+∠bcd=180°,(1)因为∠1=∠abc,所以ad∥_____()(2)因为∠3=∠5所以ab∥_____()(3)因为∠2=∠4所以______∥______()(4)因为∠1=∠adc所以______∥______()(5)因为∠abc+∠bcd=180所以_______∥______()问题4,学与用:某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村通煤气,市政工作人员已经在道路的两侧铺设了两条平行的燃气管道,如果公路一侧铺设的角度为100°,为了便于连接,那么另一侧应以什么角度铺设?为什么?小结:布置作业课本25页的第1、2、3题由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指导,引导学生注意这些之间的关系。应关注的问题是:1、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不同。2、几何推理证明的要领。3、正确分清推理中因为和所以所表达的意义通过具体问题,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认识角与角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锻炼学生几何证明题的逻辑推理能力。

有效的教学设计应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案


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为了使教学更加有效,不论怎样设计,最终目的是要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

1.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教学设计首先要关注、了解教学的对象——学生。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2.客观分析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创造性的组织课时教学内容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设计才算是有效的?这是一个课堂教学设计评价或诊断问题,它应以课堂教学设计任务的完成度为取向。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问题是我们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如何最优化的组织教学环节,怎样的教学效果才算是有效的或是高效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被看成是一种学生的“特殊的认识过程”,将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作为衡量标准;以有效教学理念为比照,我们认为,当今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因此,我们应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进行解构,重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换句话说,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应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应是动态生成师生教与学的智慧的教学;应是关注师生双方生命健康发展的教学。

⑴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在现实的课堂中,许多老师为了体现教学向生活的回归,往往致力于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却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设计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所以说,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应当成为课堂的主人。

⑵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彰显教师的主体性

新课程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并不排除教师的主体性。因为课堂教学设计同样也是教师的生活,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充满智慧、激情、潜能和创造力。只有具有主体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主体意识的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如何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上,体现在和学生的教学交往中怎样发挥引导的作用,更体现在对自我的认同和自我反思上。所以说,一节课展示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艺术,而且展示的是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⑶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应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

有研究者提出,要“让智慧回归教育,让智慧唤醒课堂”。实际上,评价一节课质量的高低,关键应看教师怎样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怎样在师生的教学交往、情感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动机。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创造出智慧的课堂,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才能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

⑷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关注师生生命成长

有人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成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8420.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