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教学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教学重点和难点: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对于生活中的一些植物,很多同学见过却并不知道是什么植物,这节课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几种绿色植物。介绍三种植物展示三种植物的图片,让学自由讨论,这些植物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生活环境、形态特点…)列出比较三种植物的表格,让学生阅读书本,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学生根据老师的图片作出判断,初步了解三种植物的不同点练习利用本节课的内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如果养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水会变成绿色。这是什么原因?2、某地修建了一座燃煤的火力发电厂。几年后,这里许多绿茸茸的苔藓植物都不见了,为什么?3、有些树的树干,背阴的一面常常生长着一些苔藓,而向阳的一面则不生长,这是为什么呢?4、现在的蕨类植物还能形成大片的森林吗?为什么?总结:这三种植物都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如果我们人类再无视自然界的天然作用,很快使我们的家园受到破坏。教学后记:这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主要要求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各种植物,并且了解这几种植物的作用,与我们人类的关系,使同学们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更深刻的认识。最后更重要的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很多地方现在看不到苔藓?看不到大片的蕨类植物森林?引起学生对我们生物圈环境反思。
课题: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时:1
目标知识与技能: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和对生物圈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交流学习、我是小老师活动,掌握预习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分析准备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关键点:我是小老师活动的监督,反馈。易错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易混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规律方法指导:分组预习、交流学习、提问巩固学情分析及问题预测:学生基础差。个别学生不参与活动或无能力把预习问题讲给其他组同学。
学教过程
预习交流一组:教材p78。1、绿色植物可以分成哪几个类群?2、是按照什么不同分类的?3、为什么“春来江水绿如蓝”?4、鱼缸的内壁的绿膜是什么?二组:藻类植物:1、代表植物。2、形态特征。3、生活环境。4、作用。三组:苔藓植物:1、代表植物。2、形态特征。3、生活环境。4、作用。四组:蕨类植物:1、代表植物。2、形态特征。3、生活环境。4、作用。五组:阅读全节,拓展介绍、巩固提问。
学教过程
合作展示点拨导学
一、温故知新
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2、植物体的四种主要组织?
3、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提问几名同学,然后由这几名同学到各组去考其他同学,不会的告诉一遍,再不会记下名字,交给老师。
二、预习时到各组中去指导点拨。
三、1提问各组预习情况,将正确答案写在黑板上
2由每组成员去其他组指导,并进行提问。
3其他组成员,认真听讲并核对黑板内容,如果他讲的不对要举报他
四、涉及到拓展内容时,由拓展组成员做拓展介绍。
五、最后由提问组成员到各组中去提问教学中的各个问题,并把掌握差的同学名单交给老师。
六、布置下节内容
达标测评1、绿色植物可以分成哪几个类群?2、是按照什么不同分类的?3、为什么“春来江水绿如蓝”?4、鱼缸的内壁的绿膜是什么?5、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和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举例说出常见植物。
适度拓展1、藻类植物释放氧气占空气中氧气的多少。2、原始森林中迷路的故事。3、我们现在使用的煤是怎么来的。
板书设计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代表植物形态特征生活环境作用藻类海带、紫菜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大部分在水中释放氧气食用苔藓墙藓、苔藓有茎、叶和假根阴湿、背阴的地方监测空气污染程度指示方向蕨类肾蕨、满江红有根、茎、叶潮湿的陆地食用药用
反思共进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学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植物体吸收的水分在体内是怎样运输的?
2.什么是植物的蒸腾作用?
3.绿色植物是怎样参与生物圈中水循环的?
[学习内容]
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1.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结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方向是怎样的?
二、植物的蒸腾作用
1.什么是蒸腾作用?
仔细观察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概述出蒸腾作用的概念。
2.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大量地散失掉了,这对植物来说是一种浪费吗?
活动一:看图说话,归纳蒸腾作用的自身意义。
图1为何刚游完泳上岸的人会觉得冷?
图2为何大树底下好乘凉?
图3为何植物内的水是往高处流的?
三、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1.结合课本p113页水循环示意图观察思考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是怎样进行的?
①不同环境中水是怎样转换运动的?
②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还能进行吗?
③生物圈为什么要水循环?
④为什么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
2.由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想一想:
①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植物?
②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森林?
③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水资源?
④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校园中的一草一木?。。。。。。
四、小结:我学会了。。。。。。
五、活动二:芝麻开门寻宝小游戏。
1.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大量的枝叶,这是为什么?
2.取同一植物相同大小的两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枝条a保留叶片,枝条b摘除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两个相同大小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在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将这两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
(1)哪个量筒液面会降低比较快(),
原因是。
(2)在量筒中滴加油滴的作用是()
a.防止水分蒸腾b.防止水分蒸发c.没任何意义
3.下面a、b两图分别表示李红和张蓝所设计的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两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装置不同之处是什么?
(2)你认为哪个实验装置设计得更加合理?为什么?
4.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关。下面哪些做法是在利用蒸腾作用的原理?
①带土移栽
②及时灌溉防萎蔫
③幼苗移栽
④给移栽幼苗
⑤选阴雨天或傍晚移栽植物
⑥给刚移栽的树苗剪去部分枝叶
⑦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
教学目标
①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②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重点和难点
①探究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淀粉。
②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4人小组
在实验小组长带领下做实验。
方案二:各实验小组组内交流课前设计的实验方案,然后讨论、完善,最后确定本组的实验方案,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实验。
方案三:为提高效率,全班分成4个大组,每个大组仍以4人为一实验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实验。
指导学生实验,并提示注意事项。
参与小组讨论,对学生的大胆设计予以肯定,并进行适
当启发、引导,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二、分析实验结果
方案一:各实验小组就老师出示的讨论提纲讨论分析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
理解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
方案二:各实验小组先组内分析实验成
功与否的原因,然后各组公布自己实验的过程,产生的结果,再组间互相交流分析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理解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
方案三:4个大组各派代表公布自己的实验过程、结果。然后①前二组间进行对比,后二组间进行对比,看看同一种实验材料,实验过程不同,其结果是否一样,并分析原因,②第2组和第4组进行对比,看看使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实验过程相同,其结果是否一样,并分析原因。
启发学生找到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
总结出“绿色植物在光下都能制造有机物”这一结论。
三、光和作用的意义
方案一: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看书自学,了解光合作用意义。
方案二:在老师提示下,根据日常生活举
例说明光合作用的意义。
指导学生看书,引导学生作出概括。
分析学生举出的例子,引导学生作出概括。
对于观察植物细胞,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4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能力目标】记住临时装片制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情感目标】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2、难点: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
二、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分析: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使用显微镜的技能,这时要满足他们观察微小细胞的愿望,引导他们进行主动探究学习,同时由于学生没有看到过细胞,因此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制作较好的临时装片。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复习上节课内容,创设情境导入。
(2)、讲授新课:如何制作临时装片。
(3)、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
(4)、练习。
(5)、小结。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2、教学手段:本节课以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为主,并采用复习、展示导入、教师演示与辅导为辅的教学手段。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与情境导入:
1、显微镜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2、显微镜的使用分哪几个步骤?
(二)、制作临时装片。
1、教师演示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1)准备:
擦:必须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目的是避免杂质出现于视野中。
滴:滴加清水时应适量:过多,水会溢出;过少,制片容易产生气泡。
(2)制片:
撕:撕取少量的洋葱鳞茎叶内表皮,不要将叶肉一起带下来。
展:充分将取下的洋葱表皮展开,避免重叠。
盖:盖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边缘,然后将另一侧缓缓放下。。
(3)染色:
滴: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时适量:多了,会溢出来污染实验台;少了,染色不充分。
吸:吸水纸应有另一侧吸引,使稀碘液均匀扩散到盖玻片下。使染色充分。
2、学生练习制作临时装片
3、学生观察自制的临时装片。
(三)、学生动手制作,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让学生明确: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作用
(2)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的进出。
(3)叶绿体:含有叶绿素,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部位。
(4)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5)细胞质:内有液泡,液泡中含有细胞液。
(6)液泡:存在于细胞质里,有细胞液。
(四)、技能训练:绘画植物细胞结构图
强调绘图要领:
真实;大小、位置、点线结构;名称标注齐全。
(五)、课堂小结:
1、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2、植物细胞的结构。
(六)、作业布置:
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要求标注功能
lesson3myfriends学案
课型:new
一、学案:
(一)、教学目标:
掌握本课的四会单词:l
friend,she,he,girl,boy,teacher,student,this,her,his
1.sheisagirl.2.heisaboy.3.thisiswanghong.4.hernameisliumei.
5.hisnameisjim.
(二)、教学重点:理解重点句子,能够熟练地向同学及老师介绍自己的朋友。
(三)、预习内容:
1.熟读并且记忆本课四会单词;2.预习反馈:
朋友_________;女孩__________(复数)_______;男孩________(复数)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学生___________;他_______;他的_______;她_______;她的___________;这个________
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
1.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t)误(f)
wanghongisaboy.
回答问题:
isjimastudent?
whoisliming’sfriend?
whoisjenny’sfriend?
二、讲案:
(一)、教学过程:
1.预测问题:a.如何介绍他人。
2.检查自学:检查预习内容;(2’)
3.小组学习:组内问题研讨(3’)
4.课堂交流:(5’)
学生代表发言,针对预测问题,教师做必要的总结。
教授生词,班级学生素质好的可以穿插字母及音标教学;
5.研讨疑难:(10’)
师生共同探讨共性的疑难问题:
a.介绍他人的交际用语:b.
人称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
人代主格
宾格
物主形容
名词
c.认识特殊疑问句、一般疑问句、否定句
三练案:(15’)
一、根据情景,选择恰当的答案。
()1.当你向别人介绍你的老师时,你应该说:
a.mynameisteacher.
b.thisismyteacher.
c.hisnameisteacher.
()2.当你不知面前的东西是什么时,你应该说:
a.what'syourname?
b.howareyou?
c.what'sthis?
()3.当别人问你“这是什么”时,你知道,应该说:
a.it'sadesk.
b.thisisadesk.
c.i’mfine.
一、测案(10’)
填空:
1.what’s_____(you)name?
2.how____(be)you?
3.what’s______(he)name?
4.peterandmike_______(be)boys.
5.this______(be)tom.he______(be)myfriend.
6.–what’syourname?
--myname(be)_____linda.
7.this______(she)friend.
8.that______(be)missgao.sheis____(me)teacher.
9.hernameisjenny.(划线提问)
10.i’fine.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8416.html
下一篇:我的青春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