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人类对生物圈的依赖初中教案精选

我相信初中教师都接触过教案,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好的初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人类对生物圈的依赖初中教案精选》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圈有哪些价值。

2、明确人类应怎样合理利用生物圈中的资源。

★自学内容

一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生物圈:

1举出几种生活用品来自哪里?看与生物圈的关系如何?

2总结一下生物圈有哪些价值?

二人类对生物圈中资源的合理利用:

1自然资源根据是否再生,分为哪两种?各举3例。

2怎样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你存在哪些疑问?

★视野拓展:

1面对全球的能源危机,我们应该怎么办?

2乱砍乱伐树木,会造成哪些危害?

★达标检测

1下列哪项不是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a使水土流失,土地质量下降b森林资源匮乏,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c环境污染d恐龙的灭绝

2目前世界上干扰生态环境最严重的是:

鼠害台风地震人类

3维护生物圈稳定的根本产生措施是:

a减少环境污染b保护、恢复、扩大森林资源

c控制人口增长d拟订环保守则

4下列哪一项不是森林的作用?

a减弱噪音,防止火山喷发b涵养水源,增加降水量

c保持水土,防风固沙d制造氧气,净化空气

5近年来,长江水的含沙量逐年增加,水质变浑着,其原因是:

a河道不流畅b雨量过大

c上游过度开发,植被严重破坏d沿江围湖造田

6大面积植树造林,对改善气候有什么好处?

★我的收获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生物圈的教学方案


学习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3、了解分析收集资料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难点:学生课下收集生物圈相关资料,课堂对相关资料的分析。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就同学们所知,地球上哪里能找到生物呢?生物要生存需要什么条件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1、学生自学教材,了解生物圈的概念、范围。

2、小组内讨论、讲解:生物圈的范围。

3、影片展示:生物圈的三个圈层及相应的生物。

思考:这三个圈层内的生物有什么不同呢?比较说明。

学习任务二: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

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介绍自己采用的收集方法。

2、小组内探讨所收集的资料,分析所提供的条件。

3、小组向班级展示讨论成果。

4、通过课件师生分析教材提供的图片资料,通过具体事例得出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生活条件。

分析思考:月球、火星等星球上为什么没有发现生命?

讨论: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对待这个所有生物的家,我们应当怎么办?

三:系统总结

引导总结构建知识体系。

四:尝试应用:

1、如果养花,应当提供怎样的条件?

2、宇宙旅行应当携带哪些维持生命的物质?

五、诊断评价

1、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繁衍的地方叫()

a大气圈b生物群落c生物类群d生物圈

2、在岩石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有()

a森林和草原b陆生动物和人

c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d森林、草原、陆生动物、真菌和人类

3、果农在移栽植物幼苗的初期,幼苗往往会出现萎蔫现象,是下列哪种条件缺乏引起的?

a空气b水分c阳光d营养物质

4、生物圈中最主要的生产者是()

a人b生活在岩石圈的生物c生活在大气圈的生物d绿色植物

5、大气圈的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等。在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还有等微小的生物。

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提到了那些生物?你能说出这些生物生存需要哪些条件吗?

经典初中教案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学案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学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植物体吸收的水分在体内是怎样运输的?

2.什么是植物的蒸腾作用?

3.绿色植物是怎样参与生物圈中水循环的?

[学习内容]

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1.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结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方向是怎样的?

二、植物的蒸腾作用

1.什么是蒸腾作用?

仔细观察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概述出蒸腾作用的概念。

2.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大量地散失掉了,这对植物来说是一种浪费吗?

活动一:看图说话,归纳蒸腾作用的自身意义。

图1为何刚游完泳上岸的人会觉得冷?

图2为何大树底下好乘凉?

图3为何植物内的水是往高处流的?

三、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1.结合课本p113页水循环示意图观察思考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是怎样进行的?

①不同环境中水是怎样转换运动的?

②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还能进行吗?

③生物圈为什么要水循环?

④为什么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

2.由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想一想:

①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植物?

②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森林?

③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水资源?

④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校园中的一草一木?。。。。。。

四、小结:我学会了。。。。。。

五、活动二:芝麻开门寻宝小游戏。

1.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大量的枝叶,这是为什么?

2.取同一植物相同大小的两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枝条a保留叶片,枝条b摘除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两个相同大小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在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将这两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

(1)哪个量筒液面会降低比较快(),

原因是。

(2)在量筒中滴加油滴的作用是()

a.防止水分蒸腾b.防止水分蒸发c.没任何意义

3.下面a、b两图分别表示李红和张蓝所设计的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两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装置不同之处是什么?

(2)你认为哪个实验装置设计得更加合理?为什么?

4.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关。下面哪些做法是在利用蒸腾作用的原理?

①带土移栽

②及时灌溉防萎蔫

③幼苗移栽

④给移栽幼苗

⑤选阴雨天或傍晚移栽植物

⑥给刚移栽的树苗剪去部分枝叶

⑦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过程一、资源共享,激情导入师:地球是目前为止人类生存的惟一家园,是孕育生命的地方。几百万年来,地球默默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奉献,而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却不断地向地球索取。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曾警告人们说:“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如今,地球已经千疮百孔,不堪重负,地球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环境污染。同学们,相信你们一定知道不少环境污染的例子,谁来说说看。生:我们每天都使用塑料袋,而塑料制品在自然状态下分解的时间长达上千年。所以清洁工人为了省事,就用火烧掉这些塑料袋。燃烧时产生的废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生:我们生活的城市每天都有很多汽车在行驶,而汽车排出的尾气当中大多数都是含有硫和氮的有害气体。如果这些气体被人或其他生物吸入,就会严重影响人或其他生物的健康。另外,酸雨的形成也是由于汽车尾气中含硫的气体造成的。师:非常好!这个同学说到了酸雨。但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描写过“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的是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然而酸雨落下,却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使植物枯萎。除了汽车尾气外,还由什么形成酸雨呢?生:还由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二氧化硫和水蒸气相遇就会形成酸雨。师: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探究酸雨对生物有哪些影响。主要测定酸雨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下面你根据书上所给的提示,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好吗?二、设计实验方案生:(小组内讨论设计)甲组:我们用食醋和清水配制ph为4的酸雨模拟液,并取外面正常雨水做对比,同时测定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大庆雨水接近正常的雨水。若某地区雨水为酸雨,则可用食醋和清水配制ph为5.6的食醋液代替正常雨水,并取外面自然酸雨做对比,同时测定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乙组:我们打算用硫酸配制ph为4的酸雨模拟液,和当地正常雨水做对比,同时浸泡小麦种子并测定发芽率。因为酸雨主要是二氧化硫和水蒸气相遇形成的,这样测出的数据比较真实。丙组:老师,我们想知道如果用食醋酸雨模拟液和硫酸酸雨模拟液(ph都为4)分别浸泡小麦种子并测定发芽率,情况会怎样呢?师:这个想法非常好,你们可以试一试。丁组:老师,我们也想到用食醋酸雨模拟液(ph为4)、硫酸酸雨模拟液(ph为4)、大庆的雨水、ph为5.6的正常雨水模拟液,再加上清水分别浸泡小麦种子并测定发芽率,不是更好吗?师:这个想法简直太棒了!好,同学们刚才说的都非常有道理,那同学们想一下,你们说的每一个方案只做一组实验,行吗?至少需要做几组?生:做一组不行,测得的数据太偶然,根据分组数和每组的人数,我认为一个方案最多可以做15组。师:说的有道理。下面同学们可以做实验了。要注意安全。硫酸对皮肤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老师先给你们配好了,需要的同学来取一下。另外,各组的同学一定要注意贴好标签,不要弄混。三、进入对比实验阶段(以100粒小麦种子为一组)生:各组配制相应溶液,组内团结合作完成实验。以丁组为例:①配制食醋酸雨模拟液:在烧杯中加入100毫升食醋,然后慢慢加入清水,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不时停下用ph试纸测定,直至ph为4;②配制食醋正常雨水模拟液:在烧杯中加入100毫升食醋,然后慢慢加入清水,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不时停下用ph试纸测定,直至ph为5.6;③取ph为4的硫酸酸雨模拟液100毫升;④自然雨水100毫升;⑤清水100毫升。用5种液体各浸泡100粒小麦种子,并贴好标签,等待种子发芽。师:同学们,种子不能马上发芽,你们觉得这个实验装置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比较好呢?生:我觉得为了使种子尽快发芽,可以在容器上放一层纱布,然后放在阳光下直射或放在温暖的地方(如暖气片),让种子充分吸收氧气、水分。师:这个同学分析得非常正确。他能考虑到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这很好!等待发芽需要几天,这期间你们设计一个表格来记录你们的实验数据。看哪一组设计得科学,便于比较,好不好?四、分析交流数据甲组:我们用食醋酸雨模拟液测定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平均值是70%,取外面正常雨水测定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平均值是90%。师:甲组的同学考虑得非常科学,取15组的平均值最接近于实际的发芽率。乙组:我们用硫酸酸雨模拟液浸泡小麦种子,测定发芽率的平均值是65%,用外面正常雨水浸泡小麦种子测定的发芽率平均值是89%。丙组:我们用食醋酸雨模拟液和硫酸酸雨模拟液浸泡小麦种子测定的发芽率平均值分别是72%和63%。丁组:我们组是综合性的,我们以100粒小麦种子为一组,共测定了12组,并综合前三组的数据,总结结果如下:

ph不同的液体

食醋酸雨模拟液

(ph4)

硫酸酸雨模拟液

(ph4)

正常雨水

(ph5.6)

正常雨水模拟液

(ph5.6)

清水

小麦种子发芽率

71%

64%

92%

90%

98%师:真是太好了。经过我们全班同学共同的努力,我们得到了真实的数据,从上面的数据中你想到了什么?为保护环境尽职尽责生:要尽量燃烧含硫量低的煤,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严格治理重金属污染源,不随便乱扔垃圾,减少脏水的排放……师:同学们,你们的思维太开阔了!我们不单单要控制酸雨对生物的危害,我们更应该意识到人类对生态环境有多方面的破坏。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带动你周围的每一个人来保护生态环境,因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

人类生命的独特性初中教案精选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知道人的生命独特性的表现。

2、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辨别、分析生命独特性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生命独特性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二、【课堂预习】

(一)基础知识梳理

(1)地球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2)我的独特性的表现有哪些?

(二)预习检测

1、生命属于我们只有次。

2、地球上的生命是的产物。

3、是地球上最宝贵的东西。

三、【课堂教学】

(一)构建知识体系

神奇:生命是地球上最宝贵的东西

产生:生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生命的独特性感想:生命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珍惜生命

我是独特的:体貌、性格、兴趣、人生价值实现方式等

(二)课堂练习

【判断题】

1、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2、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3、地球上的生命先于自然界而产生。()

【单项选择】

4、对于任何其他生命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人类占主宰地位

b、人与各种生命息息相关,应相互尊重,相互关爱

c、生物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所以生物是地球的主人

d、绝大多数生物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

5、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这句话的深刻寓意是()

a、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b、每片树叶都不一样

c、区别人必须从性格上区分d、对一个人的分辨只看外貌就好了

6、人们享有一切权利的前提和基础是()

a、生命b、社会政治权利c、金钱d、为社会做贡献

7、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对于他人的个性特点,我们应该()

a、取长补短b、视而不见c、嫉妒排斥d、讽刺挖苦

【简答题】

8、请用一句话来赞美生命

9、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是奇迹的诞生,你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自己、他人的生命以及其他生命?

四、【课后拓展训练】

10、《中国青年》杂志刊登了一封14岁少年的遗书:“我为什么要读书?考高中,考大学,找工作,娶媳妇,生孩子,又让孩子考大学,找工作,娶媳妇……这种生活没有意义。”于是这个连续几年都是三好学生的优秀少年服毒自杀。

(1)你如何评价这个少年的行为?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初中教案精选


地理教学研究课教案

人大附中初一地理教师赵咏春

教学内容: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

教学时间:xx年12月26日9:25-10:0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搜集、分析、整理资料等活动,落实聚落的含义、主要类型、不同类型聚落的景观差异,使学生理解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进而了解聚落的主要分布地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对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传统的聚落是我们共同的遗产,保护聚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教学重点:通过对聚落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聚落和环境的关系,认识聚落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分析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演示。

教学方法:案例、谈话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大家看到两幅图片,分别描述的是什么景观呢?---城市和乡村,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人类的居住地,我们把城市和乡村统称为聚落。

第一部分:乡村与聚落

环节一:1、根据一个城市聚落的实例,讨论聚落的含义

2、讨论城市聚落居民的劳动生产方式

3、讨论乡村聚落居民的劳动生产方式及乡村聚落的类型

环节二:讨论亚洲、欧洲、非洲不同地区乡村的特点

过渡:我们看了一些城市和乡村聚落,那么人类早期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哪里呢?他们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第二部分:聚落与环境

环节一:1、讨论文明古国的分布及形成的因素。

2、讨论中国大城市的分布及形成的因素。

环节二:1、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阐述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2、讨论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其他因素。

3、看录象分析建筑和环境的关系。

教师总结: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聚落的含义及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作到我们和环境和谐共处。下节课我们来探讨如何发展和保护现有的聚落。

附:板书提纲

一、乡村和城市

1.城市:工业、服务业

2.乡村:农业为主的经济活动

二、聚落与环境

1.聚落的分布:河流中下游平原

2.影响因素:土壤、水源、地形、交通、自然资源等

人类的起源发展教学设计初中教案精选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人类的起源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认识观察现代类人猿

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叙述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关资料和内容,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的介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观看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

通过对比找出现代类人猿与人的异同点。

通过观察图片和录像片,小组以合作的方式尝试性地描述森林古猿的生活情况。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论观点与神创论观点的争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存在着唯物观和唯心观点的斗争。

指导学生阅读图书和观看录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索、回答,并补充。

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运动方式、捕食等方面大胆进行想像,并进行适当的补充。

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

环境的变化(地壳的运动导致)

分析课本中的资料,小组之间互相质疑、讨论,达成共识:地壳的剧烈运动,使自然环境发生变化,促使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组织学生分析,教师进行补充、纠正。

古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证据及历程

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观察早期的古人类化石,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书上的提示,分析“露西”和“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进化的地位。

小组讨论、分析交流: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形态、劳动、使用工具、语言等方面的变化。

分组游戏。(肢体表达一句话的意思,体会语言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观察图中的要点(骨骼的长短、粗细,骨盆的形态等)并进行分析,引导答疑,树立进化的观点。

强调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

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应很好地运用语言与他人交流。

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小组讨论:

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

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责任保护好珍稀、濒危的现代类人猿。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渗透保护珍稀、濒危动物的情感教育。

经典初中教案人类的起源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在生物界的地位和特征,2、了解从原始灵长类到猿和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3、理解文化发展与人类进化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过程与方法1、投影图片和播放影片,学生观察和思考;2、教师引导学生自学;3、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比较人类与类人猿存在的亲缘关系和从已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等方面的事实,让学生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类起源观点。2、通过介绍我们人类同属于智人种,让学生知道不同种族的人是同一个大家庭的人,不能有种族歧视和隔离,地球上人人平等。3、通过我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让学生知道我国是文明古国。课型新知识传授课教学重点古猿到人的进化教学难点文化发展与人类进化的关系教学方法谈话观察和讨论课前准备以表格等形式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对上课内容有一个基本认识教学过程课题导入师:投影现代四种类人猿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名字。然后问人类为什么与现代类人猿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等方面有这么样的相似?生思考:略师问:人与类人猿在进化上是怎样的关系呢?人类是不是同猿进化而来的呢?是怎样进化的呢?师:投影这节课的主要板书,并介绍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第4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人的特征和在生物界的地位2、从猿到人3、文化发展与人类进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知识点1:人的主要特征师问:人区别于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投影两张人和动物的图片比较生思考分析讨论和发言:略师归纳:投影答案学生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分析讨论能力和思维能力知识点2:人在生物界的地位师问:人在生物界是属于动物,那么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是怎样的呢?生思考分析讨论发言:略师归纳:投影答案学生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讨论能力和思维能力知识点3:从猿到人师问:达尔文进化理论告诉人们,人与现在地球上生存的其它物种一样也是由以前的生物进化而来的,那我们人类的祖先是谁呢?生答:猿师明确:是古猿,她是现代猿类和人类的共同祖先。师问:那么古猿又是由什么动物进化而来的呢?投影板书:猿从哪里来?并投影相关的学习单上的内容。(学习单课前已发下去,学习单的内容请附录于--说明等附页中)师要求学生:从最早的哺乳动物中去找到祖先。要求阅读课本p87页第三自然小段(引导阅读:注意年代和生物种类的名称),两个同学一组分析讨论,并在学习单上填写上正确答案。生:阅书,分析讨论,填写学习单,发言。师归纳:原始灵长类型---原猴类---人猿类---原始人(古猿),然后由原始人进化成现代的猩猩等类人猿和人。师明确:500万年前的原始人就是人类的最近的祖先,现在同学们理解了现代类人猿为什么与人类那么相似呢?师:投影图片--原始人,让学生观察后说出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略)投影课本图11-22,介绍人类进化的年代学生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分析讨论能力和思维能力师问:那么原始人是怎样进化成人的呢?投影板书:从猿到人请看一段影片,人们从中可以找到一些答案。提几点观看要求:注意年代变化,注意进化上的重要特征的变化。生:观看影片(约十分钟)师:先投影片子中的几个简单小问题,让学生回答。1、人类最早进化发生于什么地方?有何证据?2、最早从古猿中进化出来的人类的远祖叫什么?3、区别于古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生答:略师问:(投影问题)从猿进化到人大致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与前一阶段相比,在哪些方面有了明显的进化特点?提出要求:先阅读课本88页及观察图11—23,再根据影片中内容,前后四人一组,分析讨论上述问题,并把相应的学习单填写好。投影学习单上相应的内容生:阅书,分析讨论,填写学习单,发言。师归纳:略师问:在人类生物进化过程中,你认为身体哪分的进化最为重要?有何证据?生:思考,分析讨论师归纳:脑,头骨或头骨化石学生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分析讨论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知识4文化发展与人类进化师介绍:文化的概念师问: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人类进化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请阅书89和90页,根据学习单上有关提示,四人一组分析讨论,找到答案。生:阅书,分析讨论,填写学习单,发言。师归纳:略学生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分析讨论能力、和合作能力师课堂总结:这节课我和大家在课堂上一起经历了我们人类进化的历程,目睹了用高科技模拟的几百万年前我们的远祖的生活情景。我们对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现在我们清楚的知道了我们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而不是神或其它什么创造的。那么现代人是否还在进化呢?未来的人类将变得怎样呢?在这里,有一点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人类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教学流程

主要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课题投影图片,从类人猿与观察思考人的亲缘关系引出人类起源课题

人类的特征谈话思考发言

人类的分类地位投影图片、谈话讨论发言

从原始灵长类到猿的进化投影图片引导自学自学讨论发言

从古猿到人进化播放影片观察分组讨论发言

文化发展与人类进化引导自学分组讨论发言归纳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课的教学反思反思一、教学公开课并非一定要精心挑选上课的内容(即选课题)。《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是课本上最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并非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这节课上得不好,可能象历史课。由于开课日期的限制,所以选择这部分内容开课。开始在选这节课题时,心中很担心这节课的教学很难进行,因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很象一节历史课,可以由教师把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从头到尾的描述一遍,其中再展示几张图片就可以了。然而从教学的效果看,这节课是成功的。反思二、充分挖掘教的内容,制定出相应的三维教学目标是这节课教学成功的主要原因。在--时充分分考虑三维目标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这节课的教学顺序都是安照课本上教学知识点的顺序进行设计的。这样上课老师讲起来很顺畅,象讲上历史课似的。但这样是以老师讲为主了,忽视学生的活动了。我在这节课中设计了以下一些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讨论能力,合作能力。其中比较突出培养观察能力。从开始用图片观察导入课题,到观察影片,然后针对课本有关内知识点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讨论和小组合作能力。其中影片非常精彩,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人类起和发展有关知识的求知欲望。可以说影片的观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画龙点睛的作用。另外针对课本知识点难易程度和相关图片,有两个知识点让学生进行自学,然后分析讨论,回答解决有关问题。例如学习到从猿到人的进化时,阅读课本88页这一段,并观察图11-23,分析讨论,回答人类从犯规到人的进化经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在进化上有哪些主要特点?学生活动的效果非常好,都能很好的解答以上的问题。从教学次果看,这节的教学很好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三维目标。反思二、课前可以作适当的准备,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课前提早一天发给学生一张学习单,根据课本主要内容,列出了涉及这节课的几个简单问题,有的以问题形式,较难折知识点以填空形式和表格形式,以降低难度。在七个平行教学班中试上过两个平行班不用这张学习单教学,而是直接在课上提出相应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有了这张工作单后,大部分学生在课前已对这些问题有了思考,或者在上课分析分析讨论时,问题明确,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影响初中教案精选


第二章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案教学目标: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2、举出例子并初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教学过程:导入:先比较仙人掌和普通植物的不同,分析为什么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刺,得出结论是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同时学生分析刺猬、变色龙、竹节虫,得出除了环境影响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适应环境。除了环境影响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适应环境。分析书本p19的资料,回答问题: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观察兔子和猫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问题?从而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生物为了适应不同环境其形态结构都有所改变。生物除了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过渡问题:那是否生物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呢?生物本身对环境有没有影响?学生举出例子,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植物对环境的影响,动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鼠妇疏松土壤,柳、杉树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成分,帮助净化空气,人类大量得排除废气、废水使环境受到污染……)讲解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1.提出问题: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2.作出假设: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的空气湿度不一样. 3.制定计划:学校内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的湿度.(裸地指什么?灌丛指什么?) 4.填写p7空气湿度记录表.并画出曲线图. 5.注意:如果裸地或草地上有小水洼,测量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水洼边吗?测量灌丛的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地上吗?举例:曲线图的画法:总结:前面一节课和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所以,生物圈中的生物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解答下面问题。6、练习:1)如果将生活在淡水中的鲫鱼放入海水中,不久就会死亡,这一现象说明()a.每种生物都是有寿命的b.每种生物都有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c.动、植物改变生活环境就会死亡d.生物的生存环境很容易破坏2)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叶片一般大而薄,主要作用是()a.充分利用光能b.减少阳光照射c.适应低温d.适应潮湿的环境3)许多种鸟具有保护色,但也难免常被嗅觉发达的兽类所捕食,对此最好的解释为()a这些鸟不适应环境b.被食的鸟是警惕性不高的c.适应是绝对的d.适应具有一定限度和相对性7、讲解书本课后练习。教学后记:这节课不仅要讲理论课《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而且也要说明探究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原理和过程。对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这个知识点并不难,学生容易理解,但对于探究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在课堂上讲解这个实验过程和原理较费时,最后超出课时,学生也只是一知半解,特别是对于为什么要用裸地、草地、灌丛三个环境来做这个实验,很多学生很难理解,还有对于探究实验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计划并不了解,所以我在其他班的课堂上采取了把实验过程,原理用一节课来讲述,因为探究实验对于学生来说很陌生,只有一开始让学生理解了探究实验的方法,在以后的课堂上才能让他们自主探究,所以我觉得把实验课分为一个课时的课是有必要的。教学反思:应该安排学生实验前自己先体验实验过程,实验所需时间,这样让学生操作起来可以更容易掌握,自己也能了解到实验过程所遇到的问题。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8842.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