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小学数学圆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 关于教案的范文精选

当我们提起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可以通过编写教案认识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对于教案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圆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 关于教案的范文精选”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授课中,我感觉以下几点比较满意:

1、课件教学中在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探索两圆相切时的对称性、探索两圆相切时圆心距d和两圆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时多次运用flash动画展示,给学生以直观感受,便于学生理解,同时,增加上课的生动性。

2、授课方式采用分组教学,对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后先要学生在小组内动手交流并整理所获得的信息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组内成果,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对练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4、授课中贯穿了观察、猜想、验证等过程,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探索过程,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落实比较好。

但在本节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在学生分组活动中,个别学生不能参与进来,今后教学应该多加关注学困生。

2、教学语言应该注意更加规范。

3、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应该只关注回答结果,也应该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态度,用恰当的语言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本节课应该再加大练习量,进一步落实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本次课初备时,我校全体数学教师在一起研讨,杨玉芬老师对我的授课过程中,学生作品展示提出很好的建议:在没有实物投影的情况下,让学生通过粘贴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申卫青教师对我的授课程序进行调节指导。李秀捧老师对学生的探讨问题进行进一步设计

初备方案发布于网上,又得到教研员王老师、风帆郝老师、列电张老师、我校杨老师、马坊杨老师等多位老师的指导点评,我又在此基础上对方案进一步加工。

授课后,各位教师直述己见,让我认识到自己需要继续努力.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更注意到学生的活动和参与情况,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只是课程的设计者,在授课时适时引导,使尽可能多的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可以采取小组之间竞争评比打分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合作交流、积极发言等各方面的参与情况。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无论回答的结果如何,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关注:对回答结果清晰、正确者给予鼓励;对回答不准确或不正确者,在其他学生纠正的同时也要给予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积极方面的鼓励,使不同层次的同学都体会成功的喜悦、参与的必要。

在问题的设计上,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问题难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既要有梯度又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二要考虑到题量的适度,加大练习量,更好地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授课时,更要注重数学语言的规范运用,加强学习,进一步充实自己的教学经验

希望提供的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让老师和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共同进步,能够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数学教案-圆圆的位置关系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两圆的位置关系和两圆相交、相切的性质.它们是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圆的重要概念性知识,也是今后研究圆与圆问题的基础知识.

难点: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与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的性质的运用.由于两圆位置关系有5种类型,特别是相离有外离和内含,相切有外切和内切,学生容易遗漏;而在相交圆的性质应用中,学生容易把“相交两圆的公共弦垂直平分两圆的连心线.”看成是真命题.

2、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研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第二课时相交两圆的性质.

(1)把课堂活动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主动获得知识;

(2)要重视圆的对称美的教学,组织学生欣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3)在教学中,以分类思想为指导,以数形结合为方法,贯串整个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掌握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两圆连心线的性质;

2.通过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

3.通过演示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两圆的五种位置与两圆的半径、圆心距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两圆位置关系及判定.

(一)复习、引出问题

1.复习: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各是怎样定义的?

(教师主导,学生回忆、回答)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即直线和圆相离、相切、相交.各种位置关系是通过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来定义的

2.引出问题:平面内两个圆,它们作相对运动,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

(二)观察、分类,得出概念

1、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分别得出两圆: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包括同心圆)这五种位置关系,准确给出描述性定义:

(1)外离: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外离.(图(1))

(2)外切:两个圆有唯一的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以外,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外切.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图(2))

(3)相交: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此时叫做这两个圆相交.(图(3))

(4)内切:两个圆有唯一的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以外,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内切.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图(4))

(5)内含: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内含(图(5)).两圆同心是两圆内含的一个特例.(图(6))

2、归纳:

(1)两圆外离与内含时,两圆都无公共点.

(2)两圆外切和内切统称两圆相切,即外切和内切的共性是公共点的个数唯一

(3)两圆位置关系的五种情况也可归纳为三类:相离(外离和内含);相交;相切(外切和内切).

教师组织学生归纳,并进一步考虑:从两圆的公共点的个数考虑,无公共点则相离;有一个公共点则相切;有两个公共点则相交.除以上关系外,还有其它关系吗?可能不可能有三个公共点?

结论:在同一平面内任意两圆只存在以上五种位置关系.

(三)分析、研究

1、相切两圆的性质.

让学生观察连心线与切点的关系,分析、研究,得到相切两圆的连心线的性质: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这个性质由圆的轴对称性得到,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考虑如何对这一性质进行证明

2、两圆位置关系的数量特征.

设两圆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组织学生研究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r和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图形略)

两圆外切d=R+r;

两圆内切d=R-r(R>r);

两圆外离d>R+r;

两圆内含d<R-r(R>r);

两圆相交R-r<d<R+r.

说明: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

(四)应用、练习

例1:如图,⊙O的半径为5厘米,点P是⊙O外一点,OP=8厘米

求:(1)以P为圆心作⊙P与⊙O外切,小圆⊙P的半径是多少?

(2)以P为圆心作⊙P与⊙O内切,大圆⊙P的半径是多少?

解:(1)设⊙P与⊙O外切与点A,则

PA=PO-OA

∴PA=3cm.

(2)设⊙P与⊙O内切与点B,则

PB=PO+OB

∴PB=13cm.

例2:已知:如图,△ABC中,∠C=90°,AC=12,BC=8,以AC为直径作⊙O,以B为圆心,4为半径作.

求证:⊙O与⊙B相外切.

证明:连结BO,∵AC为⊙O的直径,AC=12,

∴⊙O的半径,且O是AC的中点

∴,∵∠C=90°且BC=8,

∴,

∵⊙O的半径,⊙B的半径,

∴BO=,∴⊙O与⊙B相外切.

练习(P138)

(五)小结

知识:①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②以及这五种位置关系下圆心距和两圆半径的数量关系;

③两圆相切时切点在连心线上的性质.

能力:观察、分析、分类、数形结合等能力.

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六)作业

教材P151中习题A组2,3,4题.

第二课时相交两圆的性质

教学目标1、掌握相交两圆的性质定理;2、掌握相交两圆问题中常添的辅助线的作法;3、通过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结合相交两圆连心线性质教学向学生渗透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教学重点相交两圆的性质及应用.教学难点应用轴对称来证明相交两圆连心线的性质和准确添加辅助线.教学活动设计(一)图形的对称美相切两圆是以连心线为对称轴的对称图形.相交两圆具有什么性质呢?(二)观察、猜想、证明1、观察:同样相交两圆,也构成对称图形,它是以连心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2、猜想:“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3、证明:对A层学生让学生写出已知、求证、证明,教师组织;对B、C层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已知:⊙O1和⊙O2相交于A,B.求证:Q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分析:要证明O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只要证明O1O2上的点和线段AB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于是想到连结O1A、O2A、O1B、O2B.证明:连结O1A、O1B、O2A、O2B,∵O1A=O1B,∴O1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又∵O2A=O2B,∴点O2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因此O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也可考虑利用圆的轴对称性加以证明:∵⊙Ol和⊙O2,是轴对称图形,∴直线O1O2是⊙Ol和⊙O2的对称轴.∴⊙Ol和⊙O2的公共点A关于直线O1O2的对称点即在⊙Ol上又在⊙O2上.∴A点关于直线O1O2的对称点只能是B点,∴连心线O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注意:相交两圆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而不是相交两圆的公共弦垂直平分两圆的连心线.(三)应用、反思例1、已知两个等圆⊙Ol和⊙O2相交于A,B两点,⊙Ol经O2。求∠OlAB的度数.分析:由所学定理可知,O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又⊙O1与⊙O2是两个等圆,因此连结O1O2和AO2,AO1,△O1AO2构成等边三角形,同时可以推证⊙Ol和⊙O2构成的图形不仅是以O1O2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同时还是以AB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从而可由∠OlAO2=60°,推得∠OlAB=30°.解:⊙O1经过O2,⊙O1与⊙O2是两个等圆∴OlA=O1O2=AO2∴∠O1AO2=60°,又AB⊥O1O2∴∠OlAB=30°.例2、已知,如图,A是⊙Ol、⊙O2的一个交点,点P是O1O2的中点。过点A的直线MN垂直于PA,交⊙Ol、⊙O2于M、N。求证:AM=AN.证明:过点Ol、O2分别作OlC⊥MN、O2D⊥MN,垂足为C、D,则OlC∥PA∥O2D,且AC=AM,AD=AN.∵OlP=O2P,∴AD=AM,∴AM=AN.例3、已知:如图,⊙Ol与⊙O2相交于A、B两点,C为⊙Ol上一点,AC交⊙O2于D,过B作直线EF交⊙Ol、⊙O2于E、F.求证:EC∥DF证明:连结AB∵在⊙O2中∠F=∠CAB,在⊙Ol中∠CAB=∠E,∴∠F=∠E,∴EC∥DF.反思:在解有关相交两圆的问题时,常作出连心线、公共弦,或连结交点与圆心,从而把两圆半径,公共弦长的一半,圆心距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运用三角形有关知识来解,或者结合相交弦定理,圆周角定理综合分析求解.(四)小结知识:相交两圆的性质: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该定理可以作为证明两线垂直或证明线段相等的依据.能力与方法:①在解决两圆相交的问题中常常需要作出两圆的公共弦作为辅助线,使两圆中的角或线段建立联系,为证题创造条件,起到了“桥梁”作用;②圆的对称性的应用.(五)作业教材P152习题A组7、8、9题;B组1题.探究活动问题1:已知AB是⊙O的直径,点O1、O2、…、On在线段AB上,分别以O1、O2、…、On为圆心作圆,使⊙O1与⊙O内切,⊙O2与⊙O1外切,⊙O3与⊙O2外切,…,⊙On与⊙On-1外切且与⊙O内切.设⊙O的周长等于C,⊙O1、⊙O2、…、⊙On的周长分别为C1、C2、…、Cn.(1)当n=2时,判断Cl+C2与C的大小关系;(2)当n=3时,判断Cl+C2+C3与C的大小关系;(3)当n取大于3的任一自然数时,Cl十C2十…十Cn与C的大小关系怎样?证明你的结论.提示:假设⊙O、⊙O1、⊙O2、…、⊙On的半径分别为r、rl、r2、…、rn,通过周长计算,比较可得(1)Cl+C2=C;(2)Cl+C2+C3=C;(3)Cl十C2十…十Cn=C.问题2:有八个同等大小的圆形,其中七个有阴影的圆形都固定不动,第八个圆形,紧贴另外七个无滑动地滚动,当它绕完这些固定不动的圆形一周,本身将旋转了多少转?提示:1、实验:用硬币作初步实验;结果硬币一共转了4转.2、分析:当你把动圆无滑动地沿着圆周长的直线上滚动时,这个动圆是转转,但是,这个动圆是沿着弧线滚动,那么方才的说法就不正确了.在我们这个题目中,那动圆绕着相当于它的圆周长的的弧线旋转的时候,一共走过的不是转;而是转,因此,它绕过六个这样的弧形的时,就转了转

圆圆的位置关系教案模板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两圆的位置关系和两圆相交、相切的性质.它们是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圆的重要概念性知识,也是今后研究圆与圆问题的基础知识.

难点: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与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的性质的运用.由于两圆位置关系有5种类型,特别是相离有外离和内含,相切有外切和内切,学生容易遗漏;而在相交圆的性质应用中,学生容易把“相交两圆的公共弦垂直平分两圆的连心线.”看成是真命题.

2、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研究;第二课时相交两圆的性质.

(1)把课堂活动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主动获得知识;

(2)要重视圆的对称美的教学,组织学生欣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3)在教学中,以分类思想为指导,以数形结合为方法,贯串整个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两圆连心线的性质;

2.通过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

3.通过演示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两圆的五种位置与两圆的半径、圆心距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两圆位置关系及判定.

(一)复习、引出问题

1.复习: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各是怎样定义的?

(教师主导,学生回忆、回答)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即直线和圆相离、相切、相交.各种位置关系是通过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来定义的

2.引出问题:平面内两个圆,它们作相对运动,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

(二)观察、分类,得出概念

1、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分别得出两圆: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包括同心圆)这五种位置关系,准确给出描述性定义:

(1)外离: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外离.(图(1))

(2)外切:两个圆有唯一的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以外,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外切.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图(2))

(3)相交: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此时叫做这两个圆相交.(图(3))

(4)内切:两个圆有唯一的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以外,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内切.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图(4))

(5)内含: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内含(图(5)).两圆同心是两圆内含的一个特例.(图(6))

2、归纳:

(1)两圆外离与内含时,两圆都无公共点.

(2)两圆外切和内切统称两圆相切,即外切和内切的共性是公共点的个数唯一

(3)两圆位置关系的五种情况也可归纳为三类:相离(外离和内含);相交;相切(外切和内切).

教师组织学生归纳,并进一步考虑:从两圆的公共点的个数考虑,无公共点则相离;有一个公共点则相切;有两个公共点则相交.除以上关系外,还有其它关系吗?可能不可能有三个公共点?

结论:在同一平面内任意两圆只存在以上五种位置关系.

(三)分析、研究

1、相切两圆的性质.

让学生观察连心线与切点的关系,分析、研究,得到相切两圆的连心线的性质: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这个性质由圆的轴对称性得到,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考虑如何对这一性质进行证明

2、两圆位置关系的数量特征.

设两圆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组织学生研究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r和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图形略)

两圆外切d=R+r;

两圆内切d=R-r(R>r);

两圆外离d>R+r;

两圆内含d<R-r(R>r);

两圆相交R-r<d<R+r.

说明: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

(四)应用、练习

例1:如图,⊙O的半径为5厘米,点P是⊙O外一点,OP=8厘米

求:(1)以P为圆心作⊙P与⊙O外切,小圆⊙P的半径是多少?

(2)以P为圆心作⊙P与⊙O内切,大圆⊙P的半径是多少?

解:(1)设⊙P与⊙O外切与点A,则

PA=PO-OA

∴PA=3cm.

(2)设⊙P与⊙O内切与点B,则

PB=PO+OB

∴PB=13cm.

例2:已知:如图,△ABC中,∠C=90°,AC=12,BC=8,以AC为直径作⊙O,以B为圆心,4为半径作.

求证:⊙O与⊙B相外切.

证明:连结BO,∵AC为⊙O的直径,AC=12,

∴⊙O的半径,且O是AC的中点

∴,∵∠C=90°且BC=8,

∴,

∵⊙O的半径,⊙B的半径,

∴BO=,∴⊙O与⊙B相外切.

练习(P138)

(五)小结

知识:①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②以及这五种位置关系下圆心距和两圆半径的数量关系;

③两圆相切时切点在连心线上的性质.

能力:观察、分析、分类、数形结合等能力.

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六)作业

教材P151中习题A组2,3,4题.

第二课时相交两圆的性质

教学目标1、掌握相交两圆的性质定理;2、掌握相交两圆问题中常添的辅助线的作法;3、通过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结合相交两圆连心线性质教学向学生渗透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教学重点相交两圆的性质及应用.教学难点应用轴对称来证明相交两圆连心线的性质和准确添加辅助线.教学活动设计(一)图形的对称美相切两圆是以连心线为对称轴的对称图形.相交两圆具有什么性质呢?(二)观察、猜想、证明1、观察:同样相交两圆,也构成对称图形,它是以连心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2、猜想:“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3、证明:对A层学生让学生写出已知、求证、证明,教师组织;对B、C层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已知:⊙O1和⊙O2相交于A,B.求证:Q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分析:要证明O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只要证明O1O2上的点和线段AB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于是想到连结O1A、O2A、O1B、O2B.证明:连结O1A、O1B、O2A、O2B,∵O1A=O1B,∴O1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又∵O2A=O2B,∴点O2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因此O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也可考虑利用圆的轴对称性加以证明:∵⊙Ol和⊙O2,是轴对称图形,∴直线O1O2是⊙Ol和⊙O2的对称轴.∴⊙Ol和⊙O2的公共点A关于直线O1O2的对称点即在⊙Ol上又在⊙O2上.∴A点关于直线O1O2的对称点只能是B点,∴连心线O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注意:相交两圆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而不是相交两圆的公共弦垂直平分两圆的连心线.(三)应用、反思例1、已知两个等圆⊙Ol和⊙O2相交于A,B两点,⊙Ol经O2。求∠OlAB的度数.分析:由所学定理可知,O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又⊙O1与⊙O2是两个等圆,因此连结O1O2和AO2,AO1,△O1AO2构成等边三角形,同时可以推证⊙Ol和⊙O2构成的图形不仅是以O1O2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同时还是以AB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从而可由∠OlAO2=60°,推得∠OlAB=30°.解:⊙O1经过O2,⊙O1与⊙O2是两个等圆∴OlA=O1O2=AO2∴∠O1AO2=60°,又AB⊥O1O2∴∠OlAB=30°.例2、已知,如图,A是⊙Ol、⊙O2的一个交点,点P是O1O2的中点。过点A的直线MN垂直于PA,交⊙Ol、⊙O2于M、N。求证:AM=AN.证明:过点Ol、O2分别作OlC⊥MN、O2D⊥MN,垂足为C、D,则OlC∥PA∥O2D,且AC=AM,AD=AN.∵OlP=O2P,∴AD=AM,∴AM=AN.例3、已知:如图,⊙Ol与⊙O2相交于A、B两点,C为⊙Ol上一点,AC交⊙O2于D,过B作直线EF交⊙Ol、⊙O2于E、F.求证:EC∥DF证明:连结AB∵在⊙O2中∠F=∠CAB,在⊙Ol中∠CAB=∠E,∴∠F=∠E,∴EC∥DF.反思:在解有关相交两圆的问题时,常作出连心线、公共弦,或连结交点与圆心,从而把两圆半径,公共弦长的一半,圆心距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运用三角形有关知识来解,或者结合相交弦定理,圆周角定理综合分析求解.(四)小结知识:相交两圆的性质: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该定理可以作为证明两线垂直或证明线段相等的依据.能力与方法:①在解决两圆相交的问题中常常需要作出两圆的公共弦作为辅助线,使两圆中的角或线段建立联系,为证题创造条件,起到了“桥梁”作用;②圆的对称性的应用.(五)作业教材P152习题A组7、8、9题;B组1题.探究活动问题1:已知AB是⊙O的直径,点O1、O2、…、On在线段AB上,分别以O1、O2、…、On为圆心作圆,使⊙O1与⊙O内切,⊙O2与⊙O1外切,⊙O3与⊙O2外切,…,⊙On与⊙On-1外切且与⊙O内切.设⊙O的周长等于C,⊙O1、⊙O2、…、⊙On的周长分别为C1、C2、…、Cn.(1)当n=2时,判断Cl+C2与C的大小关系;(2)当n=3时,判断Cl+C2+C3与C的大小关系;(3)当n取大于3的任一自然数时,Cl十C2十…十Cn与C的大小关系怎样?证明你的结论.提示:假设⊙O、⊙O1、⊙O2、…、⊙On的半径分别为r、rl、r2、…、rn,通过周长计算,比较可得(1)Cl+C2=C;(2)Cl+C2+C3=C;(3)Cl十C2十…十Cn=C.问题2:有八个同等大小的圆形,其中七个有阴影的圆形都固定不动,第八个圆形,紧贴另外七个无滑动地滚动,当它绕完这些固定不动的圆形一周,本身将旋转了多少转?提示:1、实验:用硬币作初步实验;结果硬币一共转了4转.2、分析:当你把动圆无滑动地沿着圆周长的直线上滚动时,这个动圆是转转,但是,这个动圆是沿着弧线滚动,那么方才的说法就不正确了.在我们这个题目中,那动圆绕着相当于它的圆周长的的弧线旋转的时候,一共走过的不是转;而是转,因此,它绕过六个这样的弧形的时,就转了转

经典初中教案圆圆的位置关系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两圆的位置关系和两圆相交、相切的性质.它们是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圆的重要概念性知识,也是今后研究圆与圆问题的基础知识.

难点: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与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的性质的运用.由于两圆位置关系有5种类型,特别是相离有外离和内含,相切有外切和内切,学生容易遗漏;而在相交圆的性质应用中,学生容易把“相交两圆的公共弦垂直平分两圆的连心线.”看成是真命题.

2、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研究;第二课时相交两圆的性质.

(1)把课堂活动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主动获得知识;

(2)要重视圆的对称美的教学,组织学生欣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3)在教学中,以分类思想为指导,以数形结合为方法,贯串整个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两圆连心线的性质;

2.通过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

3.通过演示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两圆的五种位置与两圆的半径、圆心距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两圆位置关系及判定.

(一)复习、引出问题

1.复习: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各是怎样定义的?

(教师主导,学生回忆、回答)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即直线和圆相离、相切、相交.各种位置关系是通过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来定义的

2.引出问题:平面内两个圆,它们作相对运动,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

(二)观察、分类,得出概念

1、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分别得出两圆: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包括同心圆)这五种位置关系,准确给出描述性定义:

(1)外离: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外离.(图(1))

(2)外切:两个圆有唯一的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以外,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外切.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图(2))

(3)相交: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此时叫做这两个圆相交.(图(3))

(4)内切:两个圆有唯一的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以外,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内切.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图(4))

(5)内含: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内含(图(5)).两圆同心是两圆内含的一个特例.(图(6))

2、归纳:

(1)两圆外离与内含时,两圆都无公共点.

(2)两圆外切和内切统称两圆相切,即外切和内切的共性是公共点的个数唯一

(3)两圆位置关系的五种情况也可归纳为三类:相离(外离和内含);相交;相切(外切和内切).

教师组织学生归纳,并进一步考虑:从两圆的公共点的个数考虑,无公共点则相离;有一个公共点则相切;有两个公共点则相交.除以上关系外,还有其它关系吗?可能不可能有三个公共点?

结论:在同一平面内任意两圆只存在以上五种位置关系.

(三)分析、研究

1、相切两圆的性质.

让学生观察连心线与切点的关系,分析、研究,得到相切两圆的连心线的性质: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这个性质由圆的轴对称性得到,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考虑如何对这一性质进行证明

2、两圆位置关系的数量特征.

设两圆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组织学生研究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r和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图形略)

两圆外切d=R+r;

两圆内切d=R-r(R>r);

两圆外离d>R+r;

两圆内含d<R-r(R>r);

两圆相交R-r<d<R+r.

说明: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

(四)应用、练习

例1:如图,⊙O的半径为5厘米,点P是⊙O外一点,OP=8厘米

求:(1)以P为圆心作⊙P与⊙O外切,小圆⊙P的半径是多少?

(2)以P为圆心作⊙P与⊙O内切,大圆⊙P的半径是多少?

解:(1)设⊙P与⊙O外切与点A,则

PA=PO-OA

∴PA=3cm.

(2)设⊙P与⊙O内切与点B,则

PB=PO+OB

∴PB=13cm.

例2:已知:如图,△ABC中,∠C=90°,AC=12,BC=8,以AC为直径作⊙O,以B为圆心,4为半径作.

求证:⊙O与⊙B相外切.

证明:连结BO,∵AC为⊙O的直径,AC=12,

∴⊙O的半径,且O是AC的中点

∴,∵∠C=90°且BC=8,

∴,

∵⊙O的半径,⊙B的半径,

∴BO=,∴⊙O与⊙B相外切.

练习(P138)

(五)小结

知识:①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②以及这五种位置关系下圆心距和两圆半径的数量关系;

③两圆相切时切点在连心线上的性质.

能力:观察、分析、分类、数形结合等能力.

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六)作业

教材P151中习题A组2,3,4题.

第二课时相交两圆的性质

教学目标1、掌握相交两圆的性质定理;2、掌握相交两圆问题中常添的辅助线的作法;3、通过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结合相交两圆连心线性质教学向学生渗透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教学重点相交两圆的性质及应用.教学难点应用轴对称来证明相交两圆连心线的性质和准确添加辅助线.教学活动设计(一)图形的对称美相切两圆是以连心线为对称轴的对称图形.相交两圆具有什么性质呢?(二)观察、猜想、证明1、观察:同样相交两圆,也构成对称图形,它是以连心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2、猜想:“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3、证明:对A层学生让学生写出已知、求证、证明,教师组织;对B、C层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已知:⊙O1和⊙O2相交于A,B.求证:Q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分析:要证明O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只要证明O1O2上的点和线段AB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于是想到连结O1A、O2A、O1B、O2B.证明:连结O1A、O1B、O2A、O2B,∵O1A=O1B,∴O1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又∵O2A=O2B,∴点O2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因此O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也可考虑利用圆的轴对称性加以证明:∵⊙Ol和⊙O2,是轴对称图形,∴直线O1O2是⊙Ol和⊙O2的对称轴.∴⊙Ol和⊙O2的公共点A关于直线O1O2的对称点即在⊙Ol上又在⊙O2上.∴A点关于直线O1O2的对称点只能是B点,∴连心线O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注意:相交两圆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而不是相交两圆的公共弦垂直平分两圆的连心线.(三)应用、反思例1、已知两个等圆⊙Ol和⊙O2相交于A,B两点,⊙Ol经O2。求∠OlAB的度数.分析:由所学定理可知,O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又⊙O1与⊙O2是两个等圆,因此连结O1O2和AO2,AO1,△O1AO2构成等边三角形,同时可以推证⊙Ol和⊙O2构成的图形不仅是以O1O2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同时还是以AB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从而可由∠OlAO2=60°,推得∠OlAB=30°.解:⊙O1经过O2,⊙O1与⊙O2是两个等圆∴OlA=O1O2=AO2∴∠O1AO2=60°,又AB⊥O1O2∴∠OlAB=30°.例2、已知,如图,A是⊙Ol、⊙O2的一个交点,点P是O1O2的中点。过点A的直线MN垂直于PA,交⊙Ol、⊙O2于M、N。求证:AM=AN.证明:过点Ol、O2分别作OlC⊥MN、O2D⊥MN,垂足为C、D,则OlC∥PA∥O2D,且AC=AM,AD=AN.∵OlP=O2P,∴AD=AM,∴AM=AN.例3、已知:如图,⊙Ol与⊙O2相交于A、B两点,C为⊙Ol上一点,AC交⊙O2于D,过B作直线EF交⊙Ol、⊙O2于E、F.求证:EC∥DF证明:连结AB∵在⊙O2中∠F=∠CAB,在⊙Ol中∠CAB=∠E,∴∠F=∠E,∴EC∥DF.反思:在解有关相交两圆的问题时,常作出连心线、公共弦,或连结交点与圆心,从而把两圆半径,公共弦长的一半,圆心距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运用三角形有关知识来解,或者结合相交弦定理,圆周角定理综合分析求解.(四)小结知识:相交两圆的性质: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该定理可以作为证明两线垂直或证明线段相等的依据.能力与方法:①在解决两圆相交的问题中常常需要作出两圆的公共弦作为辅助线,使两圆中的角或线段建立联系,为证题创造条件,起到了“桥梁”作用;②圆的对称性的应用.(五)作业教材P152习题A组7、8、9题;B组1题.探究活动问题1:已知AB是⊙O的直径,点O1、O2、…、On在线段AB上,分别以O1、O2、…、On为圆心作圆,使⊙O1与⊙O内切,⊙O2与⊙O1外切,⊙O3与⊙O2外切,…,⊙On与⊙On-1外切且与⊙O内切.设⊙O的周长等于C,⊙O1、⊙O2、…、⊙On的周长分别为C1、C2、…、Cn.(1)当n=2时,判断Cl+C2与C的大小关系;(2)当n=3时,判断Cl+C2+C3与C的大小关系;(3)当n取大于3的任一自然数时,Cl十C2十…十Cn与C的大小关系怎样?证明你的结论.提示:假设⊙O、⊙O1、⊙O2、…、⊙On的半径分别为r、rl、r2、…、rn,通过周长计算,比较可得(1)Cl+C2=C;(2)Cl+C2+C3=C;(3)Cl十C2十…十Cn=C.问题2:有八个同等大小的圆形,其中七个有阴影的圆形都固定不动,第八个圆形,紧贴另外七个无滑动地滚动,当它绕完这些固定不动的圆形一周,本身将旋转了多少转?提示:1、实验:用硬币作初步实验;结果硬币一共转了4转.2、分析:当你把动圆无滑动地沿着圆周长的直线上滚动时,这个动圆是转转,但是,这个动圆是沿着弧线滚动,那么方才的说法就不正确了.在我们这个题目中,那动圆绕着相当于它的圆周长的的弧线旋转的时候,一共走过的不是转;而是转,因此,它绕过六个这样的弧形的时,就转了转

数学教案-两圆的位置关系初中教案精选


课题:两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的:掌握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

教学重点:两圆的五种位置的判定.

教学难点: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请说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

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从两个角度来研究这种位置关系的,⑴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⑵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的大小关系,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相离

相切

相交

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

0

1

2

d与r的关系

d>r

d=r

d

二.讲解:圆和圆位置关系.

⑴两圆的公共点个数;

⑵圆心距d与两圆半径R、r的大小关系.

两圆的位置关系

外离

外切

相交

内切

内含

两圆的交点个数

0

1

2

1

0

d与R、r的关系

d>R+r

d=R+r

R-r

d=R-r

d

定理设两个圆的半径为R和r,圆心距为d,则

⑴d>R+rÛ两圆外离;

⑵d=R+rÛ两圆外切;

⑶R-r

⑷d=R-r(R>r)Û两圆内切;

⑸dr)Û两圆内含.

三.巩固:

⒈若两圆没有公共点,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A)外离(B)相切(C)内含(D)相离

⒉若两圆只有一个交点,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A)外切(B)内切(C)外切或内切(D)不确定

⒊已知:⊙O1和⊙O2的半径分别为3cm和4cm,根据下列条件判断⊙O1和⊙2的位置关系.

⑴O1O2=8cm;⑵O1O2=7cm;⑶O1O2=5cm;

⑷O1O2=1cm;⑸O1O2=0.5cm;⑹O1O2=0,即⊙O1和⊙O2重合;

四作业:P1372.3.4.5

两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方案


课题:两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的:掌握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

教学重点:两圆的五种位置的判定.

教学难点: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请说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

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从两个角度来研究这种位置关系的,⑴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⑵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的大小关系,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相离

相切

相交

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

0

1

2

d与r的关系

d>r

d=r

d

二.讲解:圆和圆位置关系.

⑴两圆的公共点个数;

⑵圆心距d与两圆半径R、r的大小关系.

两圆的位置关系

外离

外切

相交

内切

内含

两圆的交点个数

0

1

2

1

0

d与R、r的关系

d>R+r

d=R+r

R-r

d=R-r

d

定理设两个圆的半径为R和r,圆心距为d,则

⑴d>R+rÛ两圆外离;

⑵d=R+rÛ两圆外切;

⑶R-r

⑷d=R-r(R>r)Û两圆内切;

⑸dr)Û两圆内含.

三.巩固:

⒈若两圆没有公共点,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A)外离(B)相切(C)内含(D)相离

⒉若两圆只有一个交点,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A)外切(B)内切(C)外切或内切(D)不确定

⒊已知:⊙O1和⊙O2的半径分别为3cm和4cm,根据下列条件判断⊙O1和⊙2的位置关系.

⑴O1O2=8cm;⑵O1O2=7cm;⑶O1O2=5cm;

⑷O1O2=1cm;⑸O1O2=0.5cm;⑹O1O2=0,即⊙O1和⊙O2重合;

四作业:P1372.3.4.5

大班游戏圆圆的圈教案优质文章


活动目标:

1、尝试迅速转身一周并手眼协调地接住圈,发展身体的平衡能力。

2、探索转身一周接圈的动作,发现、分享成功的方法。

3、体验竞赛游戏,初步形成集体荣誉感。

4、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5、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

塑料圈人手一个、场地布置、游戏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幼儿开小汽车入场(慢开、加速、上坡、下坡、转弯)

导语:我们开着汽车逛一逛吧。

2、圈操:头部、上肢、体侧、全身、跳跃

导语:回到了停车场,我们一起把汽车检查一下吧。

3、幼儿自由玩圈,鼓励幼儿创造新玩法,引出转身接圈的新玩法。

导语:我们除了可以和圈玩开汽车的游戏,还能玩什么?看谁的玩法多。

4、幼儿尝试探索转身接圈的动作。

(1)幼儿第一次尝试

导语:你会玩转身接圈的游戏吗?试一试你是用什么方法玩转身接圈的。

(2)幼儿第二次尝试

导语:请你们再去试一试,把你转身接住圈的好方法记住等会告诉大家。(快速转圈、稳定后快速抓圈)

(3)幼儿按要领练习转身接圈

导语:请大家用我们想出的好方法再去玩一玩吧。

5、幼儿玩竞赛游戏:

(1)师幼共同布置场地,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幼儿3组比赛,每组1名幼儿跑至指定位置按场地提示标志完成转身接圈动作一次后,迅速将圈递交给对面的幼儿往返游戏,待小组全体幼儿全部轮回一次为胜。

(2)幼儿比赛2次,教师指导幼儿迅速转身接住圈。

(3)教师小结游戏

6、放松,结束。

(1)玩音乐游戏《雁儿飞》,幼儿自由放松(拍手臂、拍腿、拉伸)

(2)幼儿手持圈,开汽车离场

设计说明: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在各种有趣的体育活动场景吸引下,在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刺激下,在丰富多样的体育游戏玩法下,对体育活动越发的积极参与。中班幼儿活动量正在逐渐的增多,在自由的户外活动中,孩子们特别喜欢模仿机器人转身变形的动作。在他们自由模仿中,我发现有一小部分的孩子转身之后出现站不稳、易摔倒的情况,更有一部分孩子刻意地让自己去模仿这个摔倒的姿势。因此本节活动就是针对孩子的兴趣点,正面引导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练习原地快速转身一周动作,并加入圈这个辅助器材鼓励幼儿亲自尝试转身接圈的身体平衡练习。提出多种玩圈方法,并进行互相交流,目的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自信心,使其学习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1、关注器材的选择和运用

《纲要》中倡导:要用幼儿生活中熟悉的运动器材开展活动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圈是幼儿十分喜爱的体育器械。在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圆圆的圈到处都有,对幼儿来说也不陌生,如果我们都做一个有心人,拿这些圈给孩子锻炼身体,这是很有意义的事。特别是中班的孩子开始喜欢探索和操作,所以课的开始安排了圈操,利用开汽车的游戏背景来加大动作幅度,达到热身效果。

2、关注幼儿的发现和探究、创造性探索、尝试练习

转身接圈是在个性玩圈基础上的延续,活动中教师请幼儿先示范转身接圈方法,然后引导幼儿和同伴一起去探究怎样才能把圈转起来之后转身接住它。接着分小组体验、竞争,通过比赛激发幼儿的兴趣,目的是让幼儿树立竞争意识,增强对游戏规则的认识。让幼儿在无意注意中提高身体平衡能力!

首先是给每位幼儿一个圈,让他们自娱自乐各显神通地玩。平时我们的课中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幼儿往往对手中的器材非常感兴趣,而对教师的讲解就不太感兴趣,甚至根本无瑕顾及就迫不及待地玩开了。这正是幼儿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但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总是想马上能亲自体验一下,而课中的玩圈过程正好满足了幼儿的这一心理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握幼儿的这一年龄特点,珍惜他们的好奇、好动心,活动中给予幼儿充分创造性的遐想和创造性的空间,并让各类幼儿发挥自己的特长,大胆地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与能力在玩中求乐。

3、关注幼儿运动量和均衡发展

平衡练习主要体现了技巧性,动作的运动量并不大。在幼儿游戏环节的设计中,配合上、下肢的动作练习,如:滚圈、跳圈等适当地调节运动量,幼儿机体达到适宜的唤醒状态。激发幼儿练习的动力,同时也在游戏中巩固多样玩圈的方法,上下肢得到均衡的发展。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相交、相切、相离的概念。

2.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并能够灵活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及分类和化归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概念。

2.难点: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及判定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复习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目的:让学生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进行类比,以便更好的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由日出升起过程中的三个特殊位置引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

(目的:让学生感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能力)

二.定义、性质和判定

1.结合关于日出的三幅图形,通过学生讨论,给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定义。

(1)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割线。

(2)直线和圆有唯一的公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切线。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3)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

2.直线和圆三种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

如果⊙O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那么:

(1)线l与⊙O相交d<r

(2)直线l与⊙O相切d=r

(3)直线l与⊙O相离d>r

三.例题分析:

例(1)在Rt△ABC中,AC=3cm,BC=4cm,以C为圆心,r为半径。

①当r=时,圆与AB相切。

②当r=2cm时,圆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③当r=3cm时,圆与AB又是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④思考:当r满足什么条件时圆与斜边AB有一个交点?

四.小结(学生完成)

五、随堂练习:

(1)直线和圆有种位置关系,是用直线和圆的个数来定义的;这也是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重要方法。

(2)已知⊙O的直径为13cm,直线L与圆心O的距离为d。

①当d=5cm时,直线L与圆的位置关系是;

②当d=13cm时,直线L与圆的位置关系是;

③当d=6.5cm时,直线L与圆的位置关系是;

(目的: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的应用)

(3)⊙O的半径r=3cm,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d,若直线L与⊙O至少有一个公共点,则d应满足的条件是()

(A)d=3(B)d≤3(C)d3

(目的: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的应用)

(4)⊙O半径=3cm.点P在直线L上,若OP=5cm,则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

(A)相离(B)相切(C)相交(D)相切或相交

(目的: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开放性思维)

想一想: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A(-3,-4),以点A为圆心,r长为半径时,

思考:随着r的变化,⊙A与坐标轴交点的变化情况。(有五种情况)

六、作业:P100—2、3

小学语文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 关于教案的范文精选


小学语文《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

《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文章,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一个机智、活泼、乖巧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掩卷沉思,那悦耳的歌声仍不绝于耳。

课文的重点一是要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很勇敢,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针对课文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四个重点展开教学。

一、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我首先让引导学生回顾全文,说说你你对小夜莺有哪些了解,回顾课文内容,学生也能畅所欲言,达到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在教学中,学生对小夜莺这个人物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入了脑海,因此在谈了解的时候,都能抓住小夜莺繁荣精神品质进行阐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再默读全文,抓住主线要求学生划出课文中描写体现下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读一读,和同桌讨论讨论。最后抓住夜莺的歌声这条主线,统领全文,点明主题,深化感情。这里由于我没有交代清楚要求,因此学生画句子的时候有点犹豫不决,不够坚定。因此花了很多时间,影响了课堂的其他环节。

二、以读促悟,深究感悟

课一开始,我就直奔本课的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描写体现下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一条主线,抓住这些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深究你是从哪里体会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从以下三个环节引导学生深究。

1、找句子,先让学生找体现小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特别是是关于小夜莺一些言行的句子,印象深刻,学生应该能够把他找出来。教学下来,大部分同学能够找出小夜莺语言的句子,但是对于他的行动的句子相对来说要困难一点。特别是关于夜莺的歌声的句子,学生没能把它联想到是小夜莺机智勇敢的表现。

2、说句子,让学生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说一说,说说你从是怎样感受到他的勇敢机智的,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表达出来了,我再根据一定的情况进行补充和引导。这里,我要达到的目标是学生能说到哪一个程度就到哪个程度,不要求学生更深的去理解,因为这些句子的理解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每一句的教学都会有一个重点,比如教学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句话,我要让学生感悟的重点是小夜莺借野兽来骂敌人,体会他的机智,理解不慌不忙体会小夜莺的勇敢。教学下来,学生基本上都能顺利的阐述到这些点上,因此这一句教学比较顺利。而教学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象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这句话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小夜莺是以自己的天真烂漫来迷惑敌人,表现他的机智和勇敢。但是学生的体会都不够深或者说不够全面。只言片面,或者理解出现偏差,说是小夜莺已经在向游击队传递情报了。其实这里他并还没有传送情报,只是为了故意迷惑敌人,为他以后顺利学夜莺叫杜鹃叫传送情报不被敌人怀疑做好准备。这里我觉得面对学生的回答后我没有好好的去引导,而是生硬的拉到我的教学设计思路上,因此,在教学这一句时出现了理解感受不够深刻的情况。

3、读句子,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他可以表达学生对这些语句的感悟能力,也能促进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特别是各种形式的读,比如个别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每一次朗读的进度,都表示他们对小夜莺的勇敢和机智体会得更加深刻了。但是由于课文设计的内容太多,太松散,因此给朗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后面部分,读得远远不够,不透。

找句子,说句子,读句子三者相辅相成,让学生进入丰富的语言世界,感受丰富的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从对话中去体会、去品味。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做到了口而诵,心而维,边朗读边揣摩,从中体会到他的机智和勇敢

三、以读引思,迁移运用

文章以浓重的笔墨谱写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写了小夜莺的很多的语言和动作,但是对小夜莺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却很少,因此我就设计了很多小夜莺的心里想法让学生去想象发挥。比如在第一句里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他停下来,会想些什么呢?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他好象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他真的完全忘了吗?(没有)所以课文中一个词用的特别好(好象)好象忘了,其实他不但没有忘,而且在思考着留给学生补白。学生们都说得很好,很有自己的见解。但是我并没有发现举手的总是这么几个人。也就是大部分人对问题的答案还是不知道的。特别是中等生,他们没有了发挥的余地。究其原因是因为自己的节奏太快了,没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只有个别基础特别好的学生在紧紧地跟着我的思路走,其他学生或多或少都落下来了。因此,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点死气沉沉。

四、回归主旨,深化感情

最后,以夜莺的歌声这条主线来统领全文,最后深化主题。但是在找夜莺的歌声中花了好多时间,结果效率也不高。

总之,本课以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为重点,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读、说、悟,思为主要手段,对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深刻的思想熏陶。但是整堂课下来,学生的表现欲望不是很强,其中感悟到的和体会到的也不够深。可能这篇课文让四年级的孩子去体会和感受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再次我的引导和提问方式可能不能接近学生的实际,思考的过程也太短,因此出现了发言少,甚至没人发言的情况,对我的课堂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些都需要好好去反思和改进的。但是,归结结底,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课堂上的应变能力,这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中慢慢去体会和磨练出来的,我会努力做得更好。

争吵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关于教案的范文精选


《争吵》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争吵》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的事,具体讲了我所受到的教育。

因为我们班男孩子多,又处在9岁左右的年龄,特别调皮,经常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矛盾,我想,学了这篇课文应该对他们有所启示,有所帮助才对,所以,我精心准备了这一课。

感悟理解课文时,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整体感知,采取了课题质疑的办法,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怎样了?然后让学生自主读书,通过交流、讨论,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对于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课文中作了详细描写。我被克莱谛碰了胳膊肘,火了,产生了报复的念头;吵架后,觉得不安,后悔,觉得对不起他,很想认错,又觉得太丢人;心里暗下决心,可嘴里又说不出。这些矛盾的心理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每个学生都经常遇到。我引导学生认真体会,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3、理解重点词句。嫉妒、报复、瞟、挨,举起尺子、拨到、搭这些重点词语用得很精妙,把我和克莱谛的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我让学生反复读这些语句,谈体会,让学生感受到我的后悔,我的矛盾,克莱谛的宽容,并对两个人的行为、心理进行比较,感受克莱谛所表现出来的宽容、友好,表示敬佩。

父亲说的三句话,在文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三句话散见于课文,应该知错认错,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我让学生找出这三句话并好好地谈了自己的理解。

此外,我还让学生以我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事为题仿写,让他们写出和同学之间发生的小故事,反思自己的行为,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真希望他们也能像克莱谛一样拥有宽广的心胸!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关教学方案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设计

太平溪九四中学何风光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⒈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⒉初步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关系定理及其运用。

㈡能力训练点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8854.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