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结合张青莲教授的卓越贡献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原子的构成
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成。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由于在现阶段的教学条件下,原子这种微观粒子既看不见也摸不到,只能靠分析宏观现象去诱发想象,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能自制或借鉴一些关于微观粒子运动变化的三维动画,这样既能诱发想象,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把抽象变为生动,增强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查找有关原子弹的资料
【引入】同学们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知道了分子、原子的概念,而且它们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屏幕演示】水分子的分解动画
【回顾讨论】在理解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你能说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吗?
本章讲述人的食物取自环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是人体细胞物质和能量的来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经过消化和吸收才能被细胞利用,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力求将人的营养问题始终与周围的环境相联系,以便使学生认识到人与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本章加大了探究的力度,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活动中,注重培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技能。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活动中,注重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反思。鼓励学生在完成探究活动后,如果发现结论与其他人不一样,一定要分析原因。
本章的资料分析是从日常生活中获得,教材里“部分食物一般营养成分表”中获得或者从教材的插图中获得。这就说明了获取资料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告诉学生图表、插图、数据等都可以作为资料运用在分析活动中。
本章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解读图表和数据的能力,使解读图表及数据的能力的训练贯穿在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方面,认同食物取自自然环境,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的科学态度。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重视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反思,鼓励学生在完成探究实验后,如果发现结论与其他人不一样,一定要分析原因。另外,还要注意组织好学生完成探究性实验,注意学生在实验中的安全。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9451.html
上一篇: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