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开花结果教学设计

在我们的初中教学中都离不开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认真做好教案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对于初中教案报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花结果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题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花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明确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

2.能力:通过观察和解剖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交流,引导,设疑评价,鼓励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花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2.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培养爱花、护花的情感。

重点1.花的基本结构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受精的过程和果实、种子的形成

难点受精的过程和果实、种子的形成

教学策略教法选择启发学生,引导,帮助学生分组

学法引导

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实物展台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1.提前一个月左右把“白菜疙瘩”浸泡在水中,使其抽莛、开花。还可以带领生物小组的学生种植盆栽草莓,观察开花结果的全过程。上课时,把它们带到课堂上。

2.花的结构模型及结构图,果实和种子的解剖图。

3.传粉和受精过程、果实与种子形成的动画课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习内容

1、引题:开花和结果

开花和结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被优美的语言、美好的意境所感染,进入状态。

兴趣盎然,认真观察。用朱自清的抒情散文《春天》创设意境,将学生带入那百花盛开的季节。

让学生观察正在开花结果的盆栽草莓。

2、花的结构欣赏、观察。

参照教材上的图注,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解剖,认识各部分的基本结构。用多媒体展示多种花卉的照片,并指出其基本结构相同。

指导学生观察解剖白菜花。

3、传粉和受精通过看动画理解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理解花的各部分结构与形成果实、种子的关系。利用动画课件或花的结构图和果实的解剖图对应讲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5、单性花、两性花

风媒花、虫媒花及人工辅助授粉了解单性花、两性花

了解风媒花、虫媒花的特点及人工辅助授粉提问:所有的花都能结果吗?引出单性花、两性花。

提问:为什麽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引出风媒花、虫媒花。

6、小结进一步明确花的结构与形成果实、种子的关系。讲一个花生的谜语,让学生说出各指花生果实或种子的哪一部分,分别由花的哪一部分发育成的。

教学后记: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马说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1、知识教学点:

⑴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

⑵理解本文寓意和作者思想感情。

2、能力训练点:

⑴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

⑵训练学生分析理解文章,概括中心的能力。

3、美育渗透点:

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价值观观念,争做“千里马”。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制作、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设想】

1、链接教学,决不满足于某一课的内容,提倡大容量,以本课内容为核心,将课内、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广泛地阅读;

2、初步的研究性教学,一课上完,不以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为满足,而是重新提给学生新的问题。一课上完是终点,同时也是中国,是某个问题研究的起步。

3、主张“情气说”,作者写时以情使气,以气结句,我们读时反过来由句寻气,由气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介绍作者、文体。

1、以“伯乐相马”的故事导入。

2、作者介绍。

3、文体介绍:“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写法灵活,奇巧而言辨,与现代杂文大体相似

二、正音

学生听课文朗读,给生字注音,划出通假字。

三、学生初读课文,试领会课文内容

1、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

2、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3、针对学生朗读情况,教师适当点拨。

4、学生齐读。

四、疏通文意

1、学生自己按课下注释尝试翻译。(翻译采用分组“开火车”的方式,比如第一组,一人翻译一短句,负责第一段。二组,负责第二段。三组负责第三段以达到比较大的活动面积)

2、教师评价,再读课文

五、再读课文,推究文理

1、教师提出讨论题,学生分组讨论。

⑴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⑵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⑶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⑷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

──且欲与常成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⑸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⑹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

2、学生交流讨论结果,教师从旁指导。

3、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

⑴同桌间互相听读。

⑵指名学生朗读。

⑶全班学生齐读。

六、三读课文,品味意境

1、简介写作背景,体会作者通过本文所表达的见解。

2、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无限痛惜;愤怒谴责;深刻嘲讽。

3、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千里马比喻人才。

4、托物寓意”的写法。

5、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七、要求学生背诵全文

八、课堂练习及中考链接

九、课外阅读

十、迁移讨论

以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为依托,引经据典,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地谈一谈“人才应该具有哪些的素质”

十一、布置作业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材分析广州市第九十八中学李福勇一、教材内容说明不规定必学区域,是《地理课程标准》的总原则和突出特点。但所学的“地区”中有个例外,即规定极地地区为必学内容。这是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二、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认识地区”的内容标准,本单元需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1.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2.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三、教材结构、教法分析本章内容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寒冷是由于两极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都成了冰雪覆盖的地区,也因而造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等。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而这些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要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引导学生列表对比两极的环境特征及资源状况。列表如下:南极北极相同点不同点地理位置海陆状况气候状况资源状况代表动物教学设计第十章极地地区(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说出两极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能力目标:1学会根据要求对资料进行筛选、归纳、汇总。2使学生学会判读极地投影图,并能根据两极地区的气温特征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3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两极自然环境的了解,增强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重点和难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教学过程:引入:(略)新课一、读图确定地理位置教师引导:极地地图比较特殊,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读图。通过学生的找图、描图(描出北极圈和南极圈)、读图、回答问题等来确定北极和南极的经度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1)图的中心点是什么?2)以北极(或南极)点为中心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是什么线?3)以北极(或南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个圆圈是什么线?读北极图:1)北极地区是指哪个范围?(用红笔描出北极圈)2)北极点所在的是洋还是陆?什么洋?3)北冰洋四周有哪几个洲环绕?读南极图:1)南极地区是指哪个范围?(用红笔描出南极圈)2)南极点所在的是洋还是陆?什么洲?3)南极洲四周有哪几个洋环绕?二、冰雪覆盖的地区阅读课文,播放南极影片,让学生从感性方面整体地认识南极洲。1.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思考问题:①南极大陆与其他大陆在景观上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大部分地方被冰雪覆盖,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②南极厚厚的冰雪覆盖层能给我们人类带来什么资源呢?(固体淡水资源)讨论:①如果南极冰川全部融化,世界将会怎样?我们的生活是否会受到影响?(全世界的海平面将上升50~70米北京也将被海水淹没)②世界上淡水资源中冰川储存水量最多,而南极约占世界冰川总量的90%和世界淡水总储量的2/3。我们应如何利用?(依靠一定的技术条件开发利用)2、丰富的固体淡水资源读图:“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图”“南极洲年平均降水量图”气温:各月气温均在-20°以下。暖季[每年11月——第二年3月]降水:年降水量大多不足55毫米风速:最大100米/秒(比12级风大得多)每年8级以上大风日有300多天。3、酷寒、干燥、烈风(极地冰原气候)提问:南极洲的气候为什么如此寒冷?[1]南极洲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纬度高,地面接受太阳光热少;[2]南极洲平均海拔较高;[3]南极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着,冰雪对阳光有强反射。南极洲的自然环境十分严酷,为什么对人类还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呢?(南极洲自然资源非常丰富)4、南极洲矿产丰富读图:“南极地区图”找出主要矿产的分布铁矿——印度洋沿岸地区煤矿——靠近印度洋沿岸[维多利亚大煤田]讲解:煤本应形成于温带地区,目前却出现在寒冷的南极,说明南极洲在煤炭形成的地质年代应该是温暖湿润的气候,能生长高大植物,这些茂密的森林被埋在地下经地质作用形成了煤田,后随大陆漂移至现在的位置。思考:酷寒的气候对南极的动植物会产生哪些影响?5、极地生物地面上植物极少。动物资源种类少,但数量大。展示图片:南极海豹、企鹅、鲸、磷虾。总结:引导学生列表对比两极的环境特征及资源状况,然后归纳出南极的自然环境特征南极北极相同点不同点地理位置海陆状况气候状况资源状况代表动物板书:第十章极地地区(一)一地理位置二特殊的自然环境-------冰雪覆盖的地方冰雪高原风库白色沙漠矿产丰富极地生物

单元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案


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实验的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能力培养: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思想: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和依靠科学的思想。科学品质:通过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科学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使学生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重点和难点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应用。2.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的理解及应用。探究过程【复习提问】1.分别写出实验室制备氢气和氧气的文字表达式。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利用原子、分子的观点)【探究新知】[引入]由实验室制备氢气和氧气的两个文字表达式可以看出,用文字表达式写起来很麻烦,而且不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也无法反映各物质间量的关系,是否可用一个式子来表示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呢?新的一章我们将重点研究这个问题。[板书]第四章化学方程式我们知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

原子

新分子

新物质

破裂成

重新组合

聚集成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没有改变,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改变,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呢?同学们可以猜测一下。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演示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结论1]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演示2]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结论2]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问题讨论]两个实验所得到的结果是巧合、还是具有普遍意义?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我们把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问题讨论]①铁生锈后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②蜡烛燃烧后化为乌有,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③100g水加热蒸发得到100g水蒸气,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2.注意:①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中的“参加”二字是指真正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②生成物的质量应包括沉淀、气体等全部的生成物的质量。③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反应。[问题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呢?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原子的质量

三不变

[练习]1.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无变化的是__________。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2.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元素。3.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混合物,a占25g,b有10g,c有5g,将混合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共热至反应停止后,发现容器内含有a为10g,b为21g,并有新物质d。求:该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4.将4.6g某化合物放入纯氧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问这种化合物中含有哪几种元素?试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小结]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②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③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作业]课本p701、2

师生之间教学设计


课时:两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师生之间产生矛盾与隔阂的原因,掌握与老师沟通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老师主动沟通的能力,形成和谐师生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感受老师工作辛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用感恩的心来对待社会。

二、教学重点:正视师生间的矛盾,引导学生学会与老师沟通。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并应用与老师有效沟通的方法,实现师生和谐。

四、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反馈教学法

五、教学教具: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学生欣赏蜡烛的图片并联系蜡烛的精神。老师提出问题:老师和学生之间关系如何?由此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二)、对比引入师生间的矛盾:通过同学解读古诗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和欣赏歌曲《谢谢老师》来说明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引入‘师生之间也有矛盾’。

(三)、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引入一个学生被老师误解的材料,提出问题。

(四)、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导致刘浩气冲冲的原因有哪些?(同学思考再回答)

把学生分为两个大组,一个大组代表‘刘浩’,另一个大组代表‘老师’,来出谋划策。看看哪个大组的同学讨论积极,回答得好。

2、假如你是刘浩,你应该怎么办?

3、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处理?

(五)、问题延伸,说说自己的亲身经历

先调查一下学生中有多少人被老师误解并受到了批评的,然后请这些同学来说说自己的亲身经历。说的内容包括:

1、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2、你当时有没有去解除这个误解?如果有,你是怎么做的?

(六)、学有所思

请大家阅读教材结合刘浩的这个材料并思考:师生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有哪些?先请学生回答,然后由老师做总结。

(七)、活动设计

辩一辩:老师的表扬对我的作用很大,所以学生只需要表扬,不需要批评。

一二大组为正方,三四大组为反方,进行辩论,时间在十分钟之内。

(八)、课后调查:请大家去调查你的老师,调查的项目包括调查表里的几项内容(调查表见后面的附表)

(九)、老师总结

七、板书设计

师生之间

一、师生间也会有矛盾

(一)、正视师生间的矛盾

(二)、产生的原因

附调查表:

调查的老师所教科目:___________

每天工作时间:____________

每天需要处理的工作:____________

她(他)对本班级的期望:____________

我们的表现令她(他)高兴的事:____________

我们的表现令她(他)烦恼的事:____________

她(他)承担了:____________

她(他)得到了:____________

通过调查,我们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数轴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数轴的意义,掌握数轴的三要素;

2.使学生学会由数轴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三、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大家知识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

生: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

(出示投影1)

三个温度计.其中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上20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5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

师: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生:2℃,-5℃,0℃.

我们能否用类似温度计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

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数轴(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数轴的画法

与温度计类似,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原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为正方向那么相反的方向(从原点向左)则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相当于温度计上每1℃占1小格的长度).

(出示投影1)

(1)原点表示什么数?

(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

(4)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向左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

根据老师画图的步骤,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数轴的定义.

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桌相互叙述,互相纠正补充,语句通顺后举手回答.大家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肯定或否定,纠正后板书.

2.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向学生提出问题:数轴上为什么要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呢?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结合温度订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从而知道数轴三要素的重要性,了解三者缺一不可,认识和掌握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数轴的依据.

学生活动: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讨论.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请大家回答下列问题:

(出示投影2)

(1)有人说一条直线是一条数轴,对不对?为什么?

(2)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不准讨论,想好后举手回答.

让其他学生对其回答进行评判,对确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给予讲解.

4.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例1画一条数轴,并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1,5,0,-2.5,.

学生练习: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条数轴,然后在数轴上标出各点,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例2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先让学生思考一会,然后学生举手回答解:a表示-3;b表示;c表示3;d表示;e表.

上一篇:2.2数轴练习

下一篇:《2.2数轴说课稿

信客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熟悉课文,掌握全文结构,分析人物性格,对信客人物品质的整体把握。

【教学重点】熟悉全文,掌握课文结构。

【教学难点】

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作者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获得多个书评大奖,《山居笔记》更获得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第一名。

2、导语:

现在通讯事业发达了,电话、互联网的出现使我们的沟通方便多了,但是传统的书信联系在很多地方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邮递员也延续着他们的工作。不知道大家对邮递员有什么印象呢?

二、听了几个同学对邮递员的看法后,我们看看余秋雨先生所写的邮递员也就是信客的故事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给文章的四个部分各写一个小。

生字词:克扣接济唏嘘稀罕噩耗呵斥诘问焦灼伎俩

颠沛吊唁文绉绉穷愁潦倒风尘苦旅鸡零狗碎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生死祸福

文章结构:信客当信客的原因──信客是怎样做信客的──信客为什么不做信客了──信客为什么当教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2、阅读课文一遍后,思考一下文中的信客给你的印象是怎么样的呢?可以用形容词来描述一下吗?

任劳任怨待人宽容善良厚道恪尽职守有才干。

3、结合课后练习第一大题的3个小问题,再次仔细阅读课文,请几个同学说说文中主要写了信客的哪些故事,各个故事又体现信客怎样的为人呢?

任劳任怨:代读写书信帮忙料理乡人后事、安抚死者家属

待人宽容:遭别人怀疑、遭同乡诬称为小偷仍不计较

恪尽职守:前后当了三十年的信客

有才干:当教师、校长同样受到赞誉

4、在信客的这么多的故事中,哪个最让你感动呢?并说说原因。

5、解答课后的练习。

三、小结

回顾文中信客的故事和他的为人,如果让你在信客的墓碑上写碑文,你回用一句怎样的话来写呢?

【板书】

信客当信客的原因──信客是怎样做信客的──信客为什么不做信客了──信客为什么当教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任劳任怨:代读写书信帮忙料理乡人后事、安抚死者家属。

待人宽容:遭别人怀疑、遭同乡诬称为小偷仍不计较。

恪尽职守:前后当了三十年的信客。

有才干:当教师、校长同样受到赞誉。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9457.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