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习提示
1、家居环境给人们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2、你认为改善家居环境有哪些措施和办法?
二、教学目标
1、家居环境状况调查。
2、改善家居环境,维护人体健康。
三、重难点
教学重点:家居环境状况调查。
教学难点:改善家居环境,维护人体健康。
四、教学过程
1、引出本节课内容。据调查,儿童白血病患者的家庭中,有不少在半年之内进行过装修。装修材料中的一些有害物质,是导致近年来儿童某些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你的家庭家居环境如何呢?
2、学生活动
①评价家居环境质量,
②提出改善家居环境的措施或建议。
3、学生讨论
①家居环境给人们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②你认为改善家居环境有哪些措施和办法?
4、教师播放多媒体资源以及一些家庭装修的图画,引导学生指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5、教师向学生列举一些家庭装修污染带来的害处例子。
6、学生很据自己的生活常识指出家居环境污染的源头。
7、教师向学生普及一些知识。
①居室卫生标准五大原则
居室日照、居室采光、室内净高、微小气候、空气清洁度。
②室内环境污染的多种表现
起床综合症、心动过速综合症、类烟民综合症、幼童综合症、群发性皮肤病综合症、不孕综合症、植物枯萎综合症、宠物死亡综合症等。
8、教师根据以上例子,举出相应的事实作为例证。并提醒学生观察一下自己家里的家居环境是否安全。
9、根据教师提出各种安全隐患,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如何给自己一个安全洁净的家?
10、教师引出室内绿化这一概念,让学生讨论室内绿化有哪些可行的办法。
1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状况进行适当的补充,并指出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适合放于室内进行空气质量改善的。
12、教师给出一些植物图片,学生回答适于放置在室内进行空气净化的植物种类。
13、教师向学生介绍52种致癌的植物并提醒学生不可随意向家中购置这些植物。
第2节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化石。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里程,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能力目标:1、通过对化石的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科学的设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关目标:1、结合我国出土的化石事例及其研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结合生物进化历程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与生物和谐相处的教育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历程。2、难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历程。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引出新课】各种生物是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进化演变形成的。这一观点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我们要问:(1)人类是如何获得这个结论的?研究方法是什么;(2)接受这一观点,需要一定的依据或证据。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各种生物是通过进化形成的?(3)为什么生物会不断发展,原因是什么?即生物是怎样进化的?这是这节课我们将要讨论的问题。一、生物进化的证据: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时发现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科学家是如何了解进化的历程的?科学家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曾经生活过什么类型的生物?生物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材料,通过化石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我国宋朝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谈到他在太行山和其他地方看到的动物化石和植物化石。根据太行山山崖上的化石,沈括认为太行山曾经是海滨。什么是化石?生物化石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埋藏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原有的特点,所以被用来研究古代生物,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证明某种生物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化石有很多种,有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遗体化石,如骨骼化石、贝壳化石等;有保存植物叶片痕迹的印痕化石;还有遗迹、遗物化石等。为什么化石能够说明生物的进化?地球的地层形成有早有晚,不同的地层中有不同的生物化石。根据存在于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可以判断生物类型和生存的年代。对不同地层中的化石进行分析比较发现:(1)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化石。(2)从大约39亿年前的地层中开始发现生物化石。(3)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4)古老的地层中水生生物的化石较多;晚形成的地层中陆生生物的化石较多。讨论:科学家的这些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小结】(1)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我们得知原始地球是没有生命的,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2)根据对化石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生物进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过程。【提问】生物进化的历程是怎样的?二、生物进化的历程与原始生命起源一样,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是极其漫长的过程。现在地球上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经过漫长的历程逐渐进化形成的。在进化的早期,由于营养方式的差异,原始生命的一部分进化为具有叶绿素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为不含叶绿素的原始单细胞动物。以后,这两类原始生物分别沿着一定的历程发展为动物界和植物界。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过程中对不同类群的生物进化比较,对比不同类群的生物的结构、功能和生活习性,发现各类生物的相同和不同的特点。一般说来,亲缘关系近的生物类群,相同的特点较多,反之较少。根据分析比较,找出不同类群生物的关系和进化发展的顺序。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对植物和动物两类生物中的不同类群分析比较,认识它们的进化历程。1.植物进化的历程:提供各类群植物代表植物的挂图或投影片,组织学生对不同类群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以及生活环境比较分析,哪类生物结构简单,比较低等,哪类生物比较复杂,较为高等,最后总结植物进化的历程。提问:植物进化的历程可以反映生物进化的什么趋势?从生活环境看,进化的历程是从水生到陆生;从结构分析看,是从简单到复杂;植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低等向高等发展。1.动物进化的历程:科学家采用同样的方法研究动物进化的过程。2.提供各类群动物代表动物的挂图或投影片,比较各类动物的特点,并归纳动物进化的历程以及进化的趋势。3.生物进化的趋势:根据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向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分解因式法
教学目标:
1、会用分解因式法(提公因式,公式法)解某些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能根据具体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灵活选择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程序:
一、复习:
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x=(b2-4ac≥0)
2、分别用配方法、公式法解方程:x2-3x+2=0
3、分解因式:(1)5x2-4x(2)x-2-x(x-2)(3)(x+1)2-25
二、新授:
1、分析小颖、小明、小亮的解法:
小颖:用公式法解正确;
小明:两边约去x,是非同解变形,结果丢掉一根,错误。
小亮:利用“如果ab=0,那么a=0或b=0”来求解,正确。
2、分解因式法:
利用分解因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分解因式法。
3、例题讲析:
例:解下列方程:
(1)5x2=4x(2)x-2=x(x-2)
解:(1)原方程可变形为:
5x2-4x=0
x(5x-4)=0
x=0或5x=4=0
∴x1=0或x2=
(2)原方程可变形为
x-2-x(x-2)=0
(x-2)(1-x)=0
x-2=0或1-x=0
∴x1=2,x2=1
4、想一想
你能用分解因式法简单方程x2-4=0
(x+1)2-25=0吗?
解:x2-4=0(x+1)2-25=0
x2-22=0(x+1)2-52=0
(x+2)(x-2)=0(x+1+5)(x+1-5)=0
x+2=0或x-2=0x+6=0或x-4=0
∴x1=-2,x2=2∴x1=-6,x2=4
三、巩固:
练习:P62随堂练习1、2
四、小结:
(1)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为0,而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时,就可用分解因式法来解。
(2)分解因式时,用公式法提公式因式法
五、作业:
P62习题2.71、2
六、教学后记:
分解因式法
教学目标:
1、会用分解因式法(提公因式,公式法)解某些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能根据具体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灵活选择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程序:
一、复习:
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x=(b2-4ac≥0)
2、分别用配方法、公式法解方程:x2-3x+2=0
3、分解因式:(1)5x2-4x(2)x-2-x(x-2)(3)(x+1)2-25
二、新授:
1、分析小颖、小明、小亮的解法:
小颖:用公式法解正确;
小明:两边约去x,是非同解变形,结果丢掉一根,错误。
小亮:利用“如果ab=0,那么a=0或b=0”来求解,正确。
2、分解因式法:
利用分解因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分解因式法。
3、例题讲析:
例:解下列方程:
(1)5x2=4x(2)x-2=x(x-2)
解:(1)原方程可变形为:
5x2-4x=0
x(5x-4)=0
x=0或5x=4=0
∴x1=0或x2=
(2)原方程可变形为
x-2-x(x-2)=0
(x-2)(1-x)=0
x-2=0或1-x=0
∴x1=2,x2=1
4、想一想
你能用分解因式法简单方程x2-4=0
(x+1)2-25=0吗?
解:x2-4=0(x+1)2-25=0
x2-22=0(x+1)2-52=0
(x+2)(x-2)=0(x+1+5)(x+1-5)=0
x+2=0或x-2=0x+6=0或x-4=0
∴x1=-2,x2=2∴x1=-6,x2=4
三、巩固:
练习:P62随堂练习1、2
四、小结:
(1)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为0,而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时,就可用分解因式法来解。
(2)分解因式时,用公式法提公式因式法
五、作业:
P62习题2.71、2
六、教学后记: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做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写初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程序新天地相关教学方案”。
第二章程序新天地----初识qbasic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机器语言和高级语言各自的特点。
2.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程序。
3.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
二、教学重点
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
三、教学难点
程序设计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实践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
1.机器语言和高级语言各自的主要特点
机器语言:与计算机内部结构有关,不通用,其程序不需“翻译”可直接执行。
高级语言:与计算机内部结构无关,通用,其程序需要“翻译”后才可执行。
2.计算机程序
用计算机语言描述的解决问题的程序。
3.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
(1)问题分析:对问题详细分析,弄清输入(已知)条件和要求输出的结果,明确解决问题的关键和途径。
(2)算法设计:根据分析结果,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描述出来。
(3)程序实现:根据描述的算法编写程序并上机通过。
三、应用实例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机器语言是硬件而高级语言是软件。
(2)各种计算机语言编写的程序计算机都可直接执行。
解:
(1)说法错误。
分析:计算机语言都属软件,故机器语言和高级语言都是软件。
(2)说法错误。
分析:只有机器语言编写的程序计算机可直接执行,而各种高级语言和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都要先“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后执行。
2.房租收费标准为,住房面积在40m2及其以下的0.8元/m2;超过40m2的部分为2元/m2。写出收房租的算法
解:设住房面积为x,房租为y,那么
据上分析,收房租的算法为:
(1)输入x
(2)判断是否x =40?
是则)y←0.8x,否则y←0.8×40+2(x一40)
(3)输出x,y
(4)结束
四、练习实践
1.单项选择题
(1)无须了解计算机内部结构就可以使用的计算机语言是()。
a.机器语言b.汇编语言c.高级语言
(2)()是计算机硬件。
a.机器语言程序b.cpuc.操作系统
(3)basic语言是属于()。
a.机器语言b.高级语言c.汇编语言
2.写出解决下列问题的算法
(1)输入底半径r、高h,求圆锥体的底面积s和体积v。
(2)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设d=b2—4ac,二实根为x1、x2;要求如果d 0,那么输出“n”,表示无实根,否则求出二实根并输出)。
教学后记:
分解因式法
教学目标:
1、会用分解因式法(提公因式,公式法)解某些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能根据具体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灵活选择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程序:
一、复习:
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x=(b2-4ac≥0)
2、分别用配方法、公式法解方程:x2-3x+2=0
3、分解因式:(1)5x2-4x(2)x-2-x(x-2)(3)(x+1)2-25
二、新授:
1、分析小颖、小明、小亮的解法:
小颖:用公式法解正确;
小明:两边约去x,是非同解变形,结果丢掉一根,错误。
小亮:利用“如果ab=0,那么a=0或b=0”来求解,正确。
2、分解因式法:
利用分解因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分解因式法。
3、例题讲析:
例:解下列方程:
(1)5x2=4x(2)x-2=x(x-2)
解:(1)原方程可变形为:
5x2-4x=0
x(5x-4)=0
x=0或5x=4=0
∴x1=0或x2=
(2)原方程可变形为
x-2-x(x-2)=0
(x-2)(1-x)=0
x-2=0或1-x=0
∴x1=2,x2=1
4、想一想
你能用分解因式法简单方程x2-4=0
(x+1)2-25=0吗?
解:x2-4=0(x+1)2-25=0
x2-22=0(x+1)2-52=0
(x+2)(x-2)=0(x+1+5)(x+1-5)=0
x+2=0或x-2=0x+6=0或x-4=0
∴x1=-2,x2=2∴x1=-6,x2=4
三、巩固:
练习:P62随堂练习1、2
四、小结:
(1)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为0,而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时,就可用分解因式法来解。
(2)分解因式时,用公式法提公式因式法
五、作业:
P62习题2.71、2
六、教学后记
生命的起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与“生命起源的学说”相关的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对生命起源的学习,培养学生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明确,科学的推测不仅需要严密的逻辑、确凿的证据,还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2)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发展的关注和兴趣。教学重点地球上原始生命产生的条件教学难点生命的起源自主学习导引1.想象原始地球是怎样的,并尝试说出你猜想的依据。2.学生课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收集相关资料。3.根据科学推算:地球的形成约在年前,原始生命约在年前形成;它形成的最初场所可能是。4.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原始大气与现在地球的大气成分最主要的区别是。5.科学家的实验证明,在地球上生命发生之前,确实经历了由转变为的化学进化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世界各地关于生命起源的神话传说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这样的传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这样将学生带入悠远而神秘的氛围,引导学生产生兴趣阅读资料,通过图片展示的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感受着悠远而神秘的氛围,并想象原始的地球。学生大胆解释其中的内容。分析想象中的原始地球指导学生闭眼想象,并说出你想象中的原始地球是怎样的?你的依据是什么?鼓励学生做出大胆的猜测和想象打开思维的阀门进行想象,用自己的生动语言描述想象中的地球。原始生命起源的推测小组竞赛:指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整理课前收集的人类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早期认识的两个不同观点(神创论,自然发生说)及现代认识(宇生说、热泉生态系统说、宇宙大爆炸、星云假说等)的资料,同时老师也向学生提供一系列的资料,让学生在小组内初步整理,然后在全班介绍,比一比,哪些小组介绍内容精彩展示自己通过多渠道收集的材料,发挥小组的力量,然后大胆在全班介绍本小组的观点。个人竞赛:指导学生讨论:在全班交流的资料说法中,说说每一种学说的中心观点和证据分别是什么?他们能出示哪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你比较倾向哪一观点,为什么?对于其中的某一观点你还有哪些证据支持或者有哪些证据反驳?比一比,哪些同学的知识面广根据同学介绍的不同观点,借助老师出示的引导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体会这些观点的逻辑性是否合理。初步学会用证据来证明观点,大胆阐明自己的观点和证据。播放“原始气球景观”的动画和原始大气的形成及原始海洋的图片,再配合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课本的讨论题。小结提问: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是什么?能量条件是什么?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在哪儿?借助老师播放的视频动画,小组内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对原始地球的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原始生命起源的推测提出问题:最简单的有机物可能是怎样形成的,需要哪些条件?米勒的实验,可以证明生命起源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自主学习课本p24有关内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原始生命起源的推测解决问题:知识铺垫:简单介绍有关化学知识作为铺垫,(将几滴油滴入水中,振荡食管,让学生观察经久不散的小油滴)。简单介绍由有机物组成细胞的可能性。提供视频资料,(米勒的实验过程)指导学生借助米勒模拟实验装置图,在小组内努力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认真听老师介绍没有接触到的简单知识,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观察米勒实验的装置,分析实验设计的原理和结果,根据老师提供的小实验和图片,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让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更深入些。在全班交流成果,使得问题的解决更加完善。知识巩固:现在的地球上会有原始生命产生吗?为什么?运用本节课的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达到知识巩固的目的。知识拓展了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对现在人类社会有何意义?各抒己见,发表见解总结启发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练习1.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中,正确的是()a.生物是神创造的b.自然界中无时无刻不在自发地产生着生物c.原始生命是长期的化学进化的结果d.生物是地球上某些物质在偶然的碰撞中产生的2.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a.水蒸气、氨气、甲烷b.甲烷、氧气、水蒸气c.水蒸气、氧气、沼气d.氧气、氨气、沼气3.大量证据表明,原始生命起源于()a.原始大气b.原始陆地c.原始海洋d.原始岩层4.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a.水蒸气b.氧气c.甲烷d.氨5.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a.太阳的辐射能b.物质氧化分解提供的能c.三磷酸腺苷水解提供的能d.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提供的能6.原始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是()a.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b.火山熔岩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c.紫外线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d.原始地球表面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问题探究:你认为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为什么?
本学期总第6课时
本单元第6课时
授课日期3月16日
课题
中国的工业(3)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学
习
目
标
了解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概况。
找到中国的机械工业中心。
找出中国的机械工业分布和钢铁工业分布规律。
中国的棉纺织工业中心的发展对比。
重点难点
中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中国的纺织工业中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理填充图册,地图册,中国的机械工业基地分布图,中国的防止工业基地分布图。
教学过程
步骤
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
复备
激情导入
自主学习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
目标要求:
1、过去我们的机械制造业以什么为主?主要分布在哪里?
2、为什么说我们现在的机械制造业门类比较齐全?布局也相对合理?
3、识别中国的汽车标志,并说出他们的产地。
4、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基地有哪些?
科代表说明:
在看这些工业基地分布时,应注意与原料产地相联系。
步骤
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
复备
激情互动
魅力精讲
拓展应用
生成创新
5、中国的纺织原料有哪些?
6、中国的棉纺织工业基地有哪些?7、我国棉花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1、联系历史思考过去我国的几机械制造业为什么只能以修配为主?并且只分布在沿海?2、我国的机械制造工业和钢铁工业的分布有什么相同之处?3、我们滨州有哪些机械制造工业?4、看图思考中国纺织工业的分布特点。5、中国有哪些丝绸产地文明全国?1、过去我们是殖民地工业机械制造业非常落后,没有形成独立的经济体系。国外资本家在利益的驱使下把机械工业布局在沿海。2、机械工业的原料就是钢铁,机械工业的布局和钢铁工业的布局是一致的。分布在东北华北和长江流域。3、滨州机械厂、滨州活塞厂4、纺织工业分布在棉花产地。5、苏州杭州,周村的丝绸文明全国。在图上填写中国主要的棉纺织工业中心我国西部以毛纺织为主的原因?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三大工业基地?基础训练达标训练。科代表讲解:【读图】请同学们看课本彩色插图第二页,直观感受一下中国的工业。
点滴记录
在本节课内,教材提到了丝绸工业,要让学生知道:丝绸工业所用的原料是蚕茧,而蚕茧主要产于我国南方,如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所以丝绸工业城市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还应拿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课上练习掌握工业会使知识更系统。
教学目标:1.知道负整数指数幂=(a≠0,n是正整数).2.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3.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难点: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堂知识使学生懂得任何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理论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能利用事物之间的类比性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1.回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am?an=am+n(m,n是正整数);(2)幂的乘方:(am)n=amn(m,n是正整数);(3)积的乘方:(ab)n=anbn(n是正整数);(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am÷an=am?n(a≠0,m,n是正整数,m>n);(5)商的乘方:()n=(n是正整数);2.回忆0指数幂的规定,即当a≠0时,a0=1.3.你还记得1纳米=10?9米,即1纳米=米吗?4.计算当a≠0时,a3÷a5===,另一方面,如果把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am÷an=am?n(a≠0,m,n是正整数,m>n)中的m>n这个条件去掉,那么a3÷a5=a3?5=a?2,于是得到a?2=(a≠0).二、总结:一般地,数学中规定:当n是正整数时,=(a≠0)(注意:适用于m、n可以是全体整数)教师启发学生由特殊情形入手,来看这条性质是否成立.事实上,随着指数的取值范围由正整数推广到全体整数,前面提到的运算性质都可推广到整数指数幂;am?an=am+n(m,n是整数)这条性质也是成立的.三、科学记数法:我们已经知道,一些较大的数适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有了负整数指数幂后,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例如:0.000012=1.2×10?5.即小于1的正数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位数只有1位的正数,n是正整数.启发学生由特殊情形入手,比如0.012=1.2×10?2,0.0012=1.2×10?3,0.00012=1.2×10?4,以此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有0.0000000012=1.2×10?9,即对于一个小于1的正数,如果小数点后到第一个非0数字前有8个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时,10的指数是?9,如果有m个0,则10的指数应该是?m?1.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9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