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单元“鸡兔同笼”问题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时间:2022-03-22 鸡兔同笼优秀教案 鸡兔同笼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的问题,感受我国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

2、难点:在解决问题时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故事引入。

教师: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探讨了。

出示题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只?(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鸡兔同笼”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

(二)新授课程。

1、教学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让学生以两人为一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的结果。

(1)列表:

鸡876543

兔012345

脚161820222426

(2)假设法:假设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就有8×2=16只脚,这样就比题目多26-16=10(只)脚。

因为刚才是把兔子当成鸡,一只兔子少算两只,那么多出的10只脚就是兔子的只数10÷2=5(只)兔子

因此,鸡就有8-5=3(只)

(3)用方程解:

解;设鸡有x只,兔有(8-x)只。

根据鸡兔共有26只脚来列方程式

2x+(8-x)×4=26

2x+8×4x=26

32x-26=4x-2x

2x=6

x=3

8-3=5(只)

2,小结解题方法:

3,延伸与应用:

师: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下面分

组研究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六年级38名少先队员划船活动,租了8条船,每条船都坐满人,大船能乘6人,小船能乘4人。这次活动租大船、小船个几条?(“做一做第2题”)

(学生分组或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师:经过大家的一番努力,这个“租船”问题转化成了一道‘‘鸡兔同笼”问题。

4,畅谈收获,全课结束。

师:今天的学习有趣吗?大家有哪些收获?

师:希望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去解决更多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jK251.COm精选阅读

单元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探索与发现(4)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并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2、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探索与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先给学生们讲猴子分饼的故事,蕴涵有商不变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与兴趣。

出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记录表,提问:你能发现什么?

二、建立模型。

行驶距离/千米483264

行驶时间/分241632

行驶速度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交流发现,你能帮助同学解答他的疑惑吗?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表格中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独立完成,再举些例子验证你的发现

“试一试”,启发学生想一想发现的规律。

根据你的发现,说说128分能行驶多少千米?

5、引导学生利用规律再进行计算。

6、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0或者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完成“练一练”,找出规律:

10÷2=600÷20=

20÷4=300÷10=

40÷8=60÷2=

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几?

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

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0或者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

小结本课

板书设计: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和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人教版教案单元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课题

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

共享教案

一、回顾旧知

填空。

1、0.1是()分之一。0.6里有()个0.1。

2、10个0.1是()

10个0.01是()

3、1米=()分米=()厘米=()毫米。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板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2.教学小数的产生

(1)引导学生动手量课桌的宽度,发现了什么?(学生量,反馈)

(2)请同学们口答下面的题:(用整数表示结果)

100÷10=10÷10=1÷10=

(3)总结: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表示。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小数。

3.教学小数的意义

(1)填写

①投影出示一把尺,在尺下标上几个箭头,让学生填出所指的分数和小数。

学生填完结果并订正

②启发学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3份呢?

③引导学生口述:1分米是10分之1米,还可写成0.1米?(板书:

④总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一位小数)

(2)出示米尺教具

这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根据以上学习你能知道什么?学生以小组方式讨论,然后找同学回答,教师板书:

[学生由于对一位小数有了一定的理解,在两位小数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言,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知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3)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

学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而后出示(投影)1厘米的放大图

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1毫米,并说明理由。启发学生明确:1毫米

提问: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三位小数)

(4)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①把1米看成一个整体,如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多少的分数表示?引导学生答出可以用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

这样的分数写成小数时,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

③什么叫小数?引导学生讨论。

④师生共同概括: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投影出示)。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⑤完成“做一做”。

(5)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

①学习阅读教科书,学习小数的计算单位。

②出示0.457,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几个几分之一?

三、巩固发展

1.p55.1

2.判断:

(1)0.40里面有4个0.01()

(2)35克=0.35千克()

3.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0.90.090.0359

4.做练习九的1至4题。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独立作业:

六、板书设计

单元数学广角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目标分解】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本单元的分课时目标有哪些?

本单元共有2课时,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植树问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第二课时:棋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20页例3及部分练习。

教学目标:

1.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内容解读】

二、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两步应用题,直线、封闭曲线等有关知识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后继学习的相关内容

相关应用题

三、本单元的例3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关于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四、练习二十第4题的编写意图是什么?该怎样把握题目的教学要求?

练习二十第4题十探讨关于封闭曲线的植树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完成。学生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寻找隐藏其中的规律,比如把一个圆圈平均分成4份,可以看到正好有四个间隔点,所以关于封闭曲线的指数的棵树正好是分出的间隔数。

【教学提醒】

五、怎样本单元的教学要求?

本单元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和他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教学时,应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但是,也要注意不要対例题进行过多的变式、提高问题的难度,造成教学要求过高。

下数学单元教案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的概念。

2、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我们学过了哪些体积单位?容积单位?

2.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多少?容积单位呢?

3、0.54升=()毫升=()立方厘米

2430毫升=()升=()立方分米4升30毫升=()升=()毫升

320毫升=()立方分米2.4立方分米=()毫升

4、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

一瓶墨水的容积约是60()。

一张课桌所占教室空间约350()。一间教室面积约是50()。

课本封面的面积约是237()。一棵大树高15()。

二、综合练习。

1、一个铁皮无盖正方体水箱,棱长2米8分米,做这个水箱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如果1立方米水重1吨,这个水箱可装水多少吨?(厚度忽略不计)

2、一个长方体油箱,从里面量,底面周长是12分米的正方形,高5分米,这个油箱的容积是多少?

3、挖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30米,宽20米,深2米,这个游泳池最多能盛水多少立方米?占地多少?

4、把9升水倒入一个里面长是50厘米,宽是45厘米的长方体容器里,水的高度是多少?

5、学校要砌一堵长25米,厚20厘米,高4米的砖墙,如果每立方米用砖520块,一共要用砖多少块?

6、一块正方体花岗石,棱长1米,如果1立方分米石块重2.7千克,这块花岗石重多少千克?

三、思考题。

1、下图是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箱,长、宽、高分别是50厘米、40厘米、30厘米,现在打包带按图上所示(接头不计)。这个纸箱至少要多少厘米的打包带?合多少米?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容积和容积单位的练习

0.54升=()毫升=()立方厘米

2430毫升=()升=()立方分米4升30毫升=()升=()毫升

320毫升=()立方分米2.4立方分米=()毫升

课后反思:

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信息处理和策略分析。

教学难点:策略的最优化。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现在很多家庭逐渐富裕起来了。如果你家里有了一笔可观的积蓄,你希望家里购买什么呢?

虽然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梦想,但对于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来说,这一辈子最大的愿望还是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宽敞明亮的住房(大屏幕出示各种不同风格的住宅楼)。

如果你家里准备购买一套新房,你首先会考虑哪些问题?

今天,易老师也碰到了这样一个购房问题,希望同学们利用数学知识为我出谋划策(揭示课题: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

(一)计算房价

1.问:同学们已经做过课前调查,你知道房子一般是怎样计价的吗?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整理,出示材料一:新房信息。

3.学生活动,用计算器算出总房价。

940×98=92120(元)

老师问:同学们觉得这样的房价怎么样?

4.出示材料二:教师购房的几条优惠政策。

(1)一年教龄优惠6元/m2(夫妇二人教龄合计25年)。

(2)小学高级教师优惠40元/m2(丈夫为小学高级教师)。

(3)长沙市优秀教师优惠30元/m2(本人为长沙市优秀教师)。

教师问:有没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5.小组活动,用计算器算出优惠以后的房价。

请小组派代表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计算方法和结果。

25×6=150(元/m2)

150+40+30=220(元/m2)

940-220=720(元/m2)

720×98-70560(元)

(二)选择付款方式

1.教师:即使国家给出了这么多的优惠政策,但易老师仍然面临困境。

出示材料三:易老师家庭经济状况。

(1)家里已有存款3万元。

(2)准备借2万元。

(3)夫妇二人每月收入合计1700元,各项生活开支900元。

教师问:你是怎么理解这份材料的?

2.出示材料四:可供选择的付款方式。

(1)一次性付清70560元。

(2)首期先付50000元,以后每月付300元,付8年。

(3)首期先付30000元,以后每月付800元,付5年。

3.学生小组活动:如果你是易老师,你会选择哪一种?为什么?派代表说说你们这组的想法。

(三)选择地板

1.教师:房子买好以后,为了美观和舒适,我准备进行装修(大屏幕出示各种室内装修图片,让学生欣赏)。

装修是个十分复杂的工程,其中地面装饰材料的选择尤为关键,你有什么信息可以提供给我?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确定使用木地板,出示材料五:关于木地板的市场调查。

3.教师:易老师最好选择哪一种木地板?为什么?能用数据说明吗?请各小组的同学合作探讨,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4.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长远利益的角度考虑。

比如,以15年内所需的资金来进行比较(假定在客厅和三个房间铺木地板,总面积60m2)。

高级木地板:120×60=7200(元)

普通木地板:60×60×3=10800(元)

三、总结(略)。

《小学青年教师》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20175.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