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一名优秀的教师肯定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案,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教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自己的教案如何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优秀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之二

佚名

一、揭题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

(一)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诗。

(二)预习中哪些诗句读懂了,哪些还没读懂,并划下来。

三、读《望庐山瀑布》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庐l*紫z!川chu1n

四、出示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查字典望当什么讲?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分别查出庐山和瀑布的意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三)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3.飞流直下三千尺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手法)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四)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四步:悟诗情。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

(六)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庐和炉是同音字,要区别字形,会应用。紫和川的读音要读正。在学习生字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已去分析、去记忆,培养自学能力

五、小结(一)你认为这首诗写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二)出示挂图,说说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瀑布的?观察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三)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观察细致?日照与紫烟的因果关系?飞流、直下对流速水势的观察三千尺、落九天是对瀑布的长、大、高的观察。

除观察仔细、细致外,本诗还有什么特点?丰富奇特的联想,如挂前川,疑是银河落九天。本诗的写作特点:观察细致有序,联想丰富。学习古诗的方法:除去上述四步,那就是读、查、究、诵、赏。

六、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Jk251.coM编辑推荐

望庐山瀑布 关于教案的范文推荐


古诗望庐山瀑布语文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意境非常优美的古诗,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但以往总感觉只要学生会背诵,个别优等生能说出古诗大概意思就可以,这首古诗学生之前也都会背,把一首会背诵的古诗当做一堂新授课,确实有难度,但今天决定好好准备一节不同以往的古诗课。听课的老师很多,但那天我一点也不紧张,课后的教研评课老师们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但就我自己来说,相比之前的课堂我觉得我进步了,我是总觉得一堂好课是不断实践出来的,其中几点深有感触,以笔记下,时刻提醒自己:

一、紧扣课题

课堂开始,我以课题入手,通过几副优美的瀑布图片让学生对瀑布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情景当中。接着我有出示中国地图,并标红江西省的位置,再放大江西省地图出示庐山位置,这样就好像一条游览线路出现在脑中,由大到小,庐山的具体方位学生已知一二,再解决望,我才用组词的方法,学生很快明白,是看的意思。

接着联系作者,从学生口中说出对李白的了解,这样一来把李白和庐山有联系在一起。

二、自主识字,感知诗意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三、意境渲染,情感升华

通过学生配乐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之后设计的两个教学环节将本堂课达到高潮,学生现场书画庐山瀑布,并点评展示;诗唱庐山,通过音乐师范引导学生主动创编,小组合作展示成果;接着又引出黄梅戏版本的歌唱,告诉学生黄梅戏最早也起源于李白所生活的朝代------唐;最后这样结束:中国诗词产量大、韵律美,其中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两颗明珠,唐有大诗人李白,宋有大词人苏轼,最后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结束了这届愉快的课堂,并播放王菲的《千里共婵娟歌曲》。

下课之后我并没有急匆匆赶往办公室,而是在故意慢慢收拾讲桌整理文件的间隙偷瞄学生的举动,发现很多同学还沉浸在古诗的音乐中不可自拔,一些课堂上不敢主动表达展示的孩子在同桌面前大胆高唱,我想一节课古诗课的意境不仅单单体现在课堂上,能把课堂上的气氛延续到课下乃至生活中才真正使传统文化时时有新意,代代传。

“银河”引领着孩子感悟古诗望庐山瀑布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感觉学生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那么投入地学过一首古诗。虽然早已听孩子们背过这首古诗了,但今天听起来却有别样的感觉。我想,这源于学生对诗意的深刻理解。课始,我让学生回忆了李白的古诗《赠汪伦》和《静夜思》中“深千尺”和“疑”的意思,进而让学生自己读准诗的字音(虽然学生早已会背,但学生由于只是为背而背,好多字音都未发准)。在反复地读准字音后,我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多数学生都说喜欢“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接着,我又追问,这句诗中什么留给了你很深的印象。生说是“银河”。于是我就抓住“银河”这一奇特的景观展开了整堂课的教学。银河本来是在天上,12课中说长安街像银河,而这里所说的银河又在哪里呢?这里的银河又是指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学生就这样读着,思考着,想象着,回忆着自己曾经看过的瀑布,又加上我给他们准备的一段关于瀑布的录象,思维的火花不时在孩子们眼睛里闪烁着。读着读着,学生读明白了;读着读着,学生也更加喜欢这首古诗了;瀑布的那种宏伟壮观学生也读出来了。学生也好像更喜欢李白的古诗了。我想,接下去我让学生自学同样运用夸张手法写的《秋浦歌》和《夜宿山寺》,学生就容易了。

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 关于教案的范文精选


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三首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吗?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呢?谁能背一背李白的诗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解题,介绍作者。

(1)望是什么意思?

明确:远看。庐山是个山名,在江西省北部,临长江,靠近九江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谁去过庐山,或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请一位同学说说他所见过的庐山的景色。

(2)这首诗是谁写的呢?

明确:李白。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就是他游庐山时,看到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而写下的。

2.朗读诗歌。

读前设问:诗人笔下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作者先看到了什么?后看到什么?重点看什么?

明确:诗人笔下的庐山,山峰耸立,紫烟缭绕,瀑布飞悬,景色壮丽。从诗中看,作者选看到香炉峰,后看到飞流的瀑布,诗中重点描写瀑布的壮观景象。

3.学生轻读古诗,借助字典自学此诗,初步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4.学生分组讨论字词的意思,教师巡视。

5.理解诗意,想像画面,体会感情。

(1)日照香炉生紫烟

①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烟,指的不是炊烟,也不是哪儿冒出的烟,而是指云雾。山峰高耸入云,峰上云雾缭绕,下面水气升腾,整座山峰笼罩在烟雾之中。阳光一照,烟雾便呈现出绛紫的色彩,飘飘悠悠,萦绕山际。多美啊!

②在理解基础上指导朗读。

③读后讨论:生紫烟的生字若换成升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升仅仅是向上升起的意思,而生除了这层意思之外,还有产生的意思。它活生生地写出了香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犹如仙幻一般的景象。所以生这个字作者用得非常好。

④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句诗中描绘的美景说一说。

明确: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弥漫着紫色的云雾。

(2)遥看瀑布挂前川。

①解释字义,理解句意。

遥看:远远看去,这个词与题目哪个字有关系?(与题目中望字照应)

川:指大河。

挂:悬挂。

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这句诗挂字用得好,因为瀑布在不停地流动着,从动态上看,就像一条巨大的河流,但平时河流都是流淌的,而这一瀑布却由上而下地高悬,所以诗人用挂这个字写出瀑布外形的壮观。同时通过挂这个字使人体会到瀑布水流又快又急,而且山势陡峭,仅仅通过一个字就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②指导朗读。

(3)飞流直下三千尺。

①解释字意,理解诗意。

飞流:是形容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像飞一样。

直下:直下来。

三千:不是一个确数,形容瀑布很长。

站在山下向上望去,瀑布从陡峭的山上笔直地飞快地流下来,足足有三千多尺长。

②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三千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只是夸张地说出瀑布很长,气势很大。

③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行诗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理解词语,体会诗意。

疑:是怀疑。

银河:也称天河,由许许多多恒星构成。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流,所以叫银河。

九天:古时传说天有九层,这里的九天指天的最高一层,也就是天的极高处。

这瀑布真像是银河从极高的天上落下来了。在这句诗里,落和挂一样用得精巧。好像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无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人间。

②指导朗读。

③反复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进而背诵全诗。

(三)理解诗人的写作手法

1.诗人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瀑布的?

明确:先写背景再写实景,先写静态,再写动态,最后写联想

2.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

3.你读了这首诗有何感受?

祖国山水壮美,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四)布置作业

1.辨字组词

2.解释词义

遗:

直下:

3.填空:

(1)《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1.解题,介绍作者。

(1)《山行》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坐:因为的意思。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还红。

二月花:春天的花。

3.学生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深秋季节,高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

在山上飘浮白云的地方,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住人的房子。

我所以停下车子不走了,是因为我喜爱这夕辉晚照下的枫树林,要好好欣赏一番。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4.深究古诗意思。

(1)《山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所以《山行》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

(2)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明确;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

6.指导朗读。

(三)小结

《山行》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四)背诵这两首诗

(五)板书设计

山行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近景:枫林晚,霜叶红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三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两首古诗,谁来给大家背一背。

(二)学习古诗

1.解题、介绍作者

(1)忆,回忆,想念。

(2)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九岁就以文才出名,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才十七岁。他多才多艺,还是著名画家,且擅长书法,又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教案范文精选)


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三首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吗?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呢?谁能背一背李白的诗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解题,介绍作者。

(1)望是什么意思?

明确:远看。庐山是个山名,在江西省北部,临长江,靠近九江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谁去过庐山,或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请一位同学说说他所见过的庐山的景色。

(2)这首诗是谁写的呢?

明确:李白。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就是他游庐山时,看到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而写下的。

2.朗读诗歌。

读前设问:诗人笔下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作者先看到了什么?后看到什么?重点看什么?

明确:诗人笔下的庐山,山峰耸立,紫烟缭绕,瀑布飞悬,景色壮丽。从诗中看,作者选看到香炉峰,后看到飞流的瀑布,诗中重点描写瀑布的壮观景象。

3.学生轻读古诗,借助字典自学此诗,初步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4.学生分组讨论字词的意思,教师巡视。

5.理解诗意,想像画面,体会感情。

(1)日照香炉生紫烟

①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烟,指的不是炊烟,也不是哪儿冒出的烟,而是指云雾。山峰高耸入云,峰上云雾缭绕,下面水气升腾,整座山峰笼罩在烟雾之中。阳光一照,烟雾便呈现出绛紫的色彩,飘飘悠悠,萦绕山际。多美啊!

②在理解基础上指导朗读。

③读后讨论:生紫烟的生字若换成升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升仅仅是向上升起的意思,而生除了这层意思之外,还有产生的意思。它活生生地写出了香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犹如仙幻一般的景象。所以生这个字作者用得非常好。

④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句诗中描绘的美景说一说。

明确: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弥漫着紫色的云雾。

(2)遥看瀑布挂前川。

①解释字义,理解句意。

遥看:远远看去,这个词与题目哪个字有关系?(与题目中望字照应)

川:指大河。

挂:悬挂。

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这句诗挂字用得好,因为瀑布在不停地流动着,从动态上看,就像一条巨大的河流,但平时河流都是流淌的,而这一瀑布却由上而下地高悬,所以诗人用挂这个字写出瀑布外形的壮观。同时通过挂这个字使人体会到瀑布水流又快又急,而且山势陡峭,仅仅通过一个字就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②指导朗读。

(3)飞流直下三千尺。

①解释字意,理解诗意。

飞流:是形容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像飞一样。

直下:直下来。

三千:不是一个确数,形容瀑布很长。

站在山下向上望去,瀑布从陡峭的山上笔直地飞快地流下来,足足有三千多尺长。

②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三千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只是夸张地说出瀑布很长,气势很大。

③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行诗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理解词语,体会诗意。

疑:是怀疑。

银河:也称天河,由许许多多恒星构成。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流,所以叫银河。

九天:古时传说天有九层,这里的九天指天的最高一层,也就是天的极高处。

这瀑布真像是银河从极高的天上落下来了。在这句诗里,落和挂一样用得精巧。好像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无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人间。

②指导朗读。

③反复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进而背诵全诗。

(三)理解诗人的写作手法

1.诗人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瀑布的?

明确:先写背景再写实景,先写静态,再写动态,最后写联想

2.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

3.你读了这首诗有何感受?

祖国山水壮美,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四)布置作业

1.辨字组词

2.解释词义

遗:

直下:

3.填空:

(1)《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1.解题,介绍作者。

(1)《山行》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坐:因为的意思。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还红。

二月花:春天的花。

3.学生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深秋季节,高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

在山上飘浮白云的地方,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住人的房子。

我所以停下车子不走了,是因为我喜爱这夕辉晚照下的枫树林,要好好欣赏一番。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4.深究古诗意思。

(1)《山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所以《山行》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

(2)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明确;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

6.指导朗读。

(三)小结

《山行》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四)背诵这两首诗

(五)板书设计

山行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近景:枫林晚,霜叶红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三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两首古诗,谁来给大家背一背。

(二)学习古诗

1.解题、介绍作者

(1)忆,回忆,想念。

(2)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九岁就以文才出名,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才十七岁。他多才多艺,还是著名画家,且擅长书法,又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四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


四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三首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吗?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呢?谁能背一背李白的诗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解题,介绍作者。

(1)望是什么意思?

明确:远看。庐山是个山名,在江西省北部,临长江,*近九江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谁去过庐山,或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请一位同学说说他所见过的庐山的景色。

(2)这首诗是谁写的呢?

明确:李白。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就是他游庐山时,看到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而写下的。

2.朗读诗歌。

读前设问:诗人笔下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作者先看到了什么?后看到什么?重点看什么?

明确:诗人笔下的庐山,山峰耸立,紫烟缭绕,瀑布飞悬,景色壮丽。从诗中看,作者选看到香炉峰,后看到飞流的瀑布,诗中重点描写瀑布的壮观景象。

3.学生轻读古诗,借助字典自学此诗,初步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4.学生分组讨论字词的意思,教师巡视。

5.理解诗意,想像画面,体会感情。

(1)日照香炉生紫烟

①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烟,指的不是炊烟,也不是哪儿冒出的烟,而是指云雾。山峰高耸入云,峰上云雾缭绕,下面水气升腾,整座山峰笼罩在烟雾之中。阳光一照,烟雾便呈现出绛紫的色彩,飘飘悠悠,萦绕山际。多美啊!

②在理解基础上指导朗读。

③读后讨论:生紫烟的生字若换成升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升仅仅是向上升起的意思,而生除了这层意思之外,还有产生的意思。它活生生地写出了香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犹如仙幻一般的景象。所以生这个字作者用得非常好。

④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句诗中描绘的美景说一说。

明确: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弥漫着紫色的云雾。

(2)遥看瀑布挂前川。

①解释字义,理解句意。

遥看:远远看去,这个词与题目哪个字有关系?(与题目中望字照应)

川:指大河。

挂:悬挂。

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这句诗挂字用得好,因为瀑布在不停地流动着,从动态上看,就像一条巨大的河流,但平时河流都是流淌的,而这一瀑布却由上而下地高悬,所以诗人用挂这个字写出瀑布外形的壮观。同时通过挂这个字使人体会到瀑布水流又快又急,而且山势陡峭,仅仅通过一个字就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②指导朗读。

(3)飞流直下三千尺。

①解释字意,理解诗意。

飞流:是形容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像飞一样。

直下:直下来。

三千:不是一个确数,形容瀑布很长。

站在山下向上望去,瀑布从陡峭的山上笔直地飞快地流下来,足足有三千多尺长。

②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三千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只是夸张地说出瀑布很长,气势很大。

③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行诗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理解词语,体会诗意。

疑:是怀疑。

银河:也称天河,由许许多多恒星构成。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流,所以叫银河。

九天:古时传说天有九层,这里的九天指天的最高一层,也就是天的极高处。

这瀑布真像是银河从极高的天上落下来了。在这句诗里,落和挂一样用得精巧。好像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无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人间。

②指导朗读。

③反复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进而背诵全诗。

(三)理解诗人的写作手法

1.诗人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瀑布的?

明确:先写背景再写实景,先写静态,再写动态,最后写联想

2.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

3.你读了这首诗有何感受?

祖国山水壮美,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四)布置作业

1.辨字组词

2.解释词义

遗:

直下:

3.填空:

(1)《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1.解题,介绍作者。

(1)《山行》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坐:因为的意思。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还红。

二月花:春天的花。

3.学生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深秋季节,高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

在山上飘浮白云的地方,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住人的房子。

我所以停下车子不走了,是因为我喜爱这夕辉晚照下的枫树林,要好好欣赏一番。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4.深究古诗意思。

(1)《山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所以《山行》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

(2)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明确;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

6.指导朗读。

(三)小结

《山行》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四)背诵这两首诗

(五)板书设计

山行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近景:枫林晚,霜叶红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三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两首古诗,谁来给大家背一背。

(二)学习古诗

1.解题、介绍作者

(1)忆,回忆,想念。

(2)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九岁就以文才出名,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才十七岁。他多才多艺,还是著名画家,且擅长书法,又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四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 关于教案的范文精选


四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1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山行》,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爱祖国的教育。

2.学会本课3个生字。

3.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2.难点: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出示《望庐山瀑布》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瀑:注意右边字形。

比较庐炉偏旁。知道庐山是我国名山,在我国山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4.根据注释自学,读诗句,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5.反馈:说说诗句中哪些词语不理解?

6.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想象意境。

(1)诗句中描写的是哪儿的景象?从哪儿看出的?读题。(出示庐山瀑布插图)

(2)作者来到庐山,望见庐山的瀑布,被庐山瀑布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著名诗句。作者在哪儿看庐山瀑布?你从哪看出的?(望即远看,遥即远。)

(3)作者在远处遥望庐山瀑布,看到了什么景象呢?你从哪句诗中感受到的?(引导学生读诗句,理解句意,想象意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说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体会其意境。可以不按诗句的顺序来谈,谈一句,指导读一句。遇有曾经提出问题的地方,注意反馈提问的学生。)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远远看见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板书:产生。)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使人怀疑它是从天上流下来的。

(4)读古诗,说说作者笔下的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你们愿意欣赏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吗?(放录像)

(6)庐山瀑布壮观美丽,作者不由地对它赞叹,面对庐山瀑布,吟出这首诗歌。谁愿意背诵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对庐山瀑布的赞美之情?指名背诵。愿意表达自己对庐山瀑布表达赞美之情的同学站起来背诵。

(三)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望庐山瀑布》的?

(引导学生归纳:知作者、明题意、解诗意、赏意境、懂感情、会背诵)

三、学习《山行》

1.按以上方法自学第二首古诗。学懂的同学准备向大家汇报,以下方法自选:

(1)可以说说诗中描写的意境。

(2)可以有语气地朗读或背诵。

(3)可以把诗中描写的内容用彩笔画出来。

2.班内反馈

(1)作者:杜牧。唐代文学家。被后人称为小杜。

(2)题目意思:在山中行走。

(3)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什么了?谁愿意介绍?

3.学生自选方式进行汇报。教师注意引导理解重点词句意思。

(1)远上:山路向上延伸。斜:读xiá。山间的石子小路弯弯曲曲。(在径下板书:小路。)

句意:深秋季节,一条碎石铺成的弯弯曲曲的小路由山下一直伸向高高的山顶。

(2)第二行:在高高的山峰上,白云缭绕,隐约可以看见人居住的房屋。(由白云生处可看出山之高。)(在生下板书:形成、出现)

(3)第三行: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儿深秋傍晚的枫林。

(4)第四行:被秋霜打过的红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鲜艳。(板书:比)

4.朗读、背诵古诗。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写景古诗,一首是我们所熟悉的有诗仙之称的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我们又了解了一位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学习了他的《山行》。两首古诗虽都是写景,赞美祖国山河,但李白的诗雄奇豪放,想像丰富;杜牧的诗鲜明自然生动。课下我们可以读读李白和杜牧的其它几首写景诗,体会两位作家诗歌不同的风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前两首古诗,能背诵并默写。

2.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诗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3.有语气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2.难点: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上节课学的两首古诗。

1.指名背诵《望庐山瀑布》、《山行》,说说诗的意思。

2.默写两首古诗,纠正错字。

二、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引入,激发学习兴趣: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两首写景古诗,表达了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你们听,教师所背诵的下面这首诗,与前两首有什么不同?

(师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感情比前两首深沉,是写思念亲人的诗歌)

2.下面,我们就自己试着学习这首古诗,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自学)

3.你想向同学们介绍什么?(学生根据诗意,自由介绍诗意或有语气地朗读。)

(1)作者:王维。唐代著名诗人,九岁就以文才出名,写此诗时年仅17岁。(还可让学生多做些介绍。)

(2)题目:九九重阳节思念远在山东的兄弟。

(3)第一句;独自一人在他乡作客,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人。

导:从哪个词看出作者是独自一人?(板书:孤独、孤单)

从哪个词看出作者是加倍地思念亲人?(板书:加倍、更加)

导: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

(自己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欢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单寂寞,因此,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

(4)第二句:今天是重阳节,我想到了远在家乡的兄弟们登高插茱萸时少了我,一定很难过的。

(5)有语气地朗读。配乐朗读。

4.配乐背古诗。

5.十七岁的王维为什么远离家乡?过重阳节时,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展开想像,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思考后交流。推优给全班同学讲。(表扬学生的独特想像。)

三、阅读推荐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牧的《江南春》、李白的《山中问答》、苏轼的《惠崇》、朱熹的《观书有感》。

附:板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一、阅读提示宗璞是一位女作家,一家人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在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异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睹物释怀,由花儿的由衰及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于是在其弟病逝前写成此文。本文体现宗步写景散文的风格:积极含蓄的主题,婉转有致的感情,精美的景物描写,简洁精炼的文字。由于文章写在动乱初定、热情复苏的年代,这篇散文有着更普遍的意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词语理解

正确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进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挑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忍俊不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伫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仙露琼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伶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察言观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盘虬卧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酒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理解

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2、分析本文的脉络:

文章的主旨是如何表现的?

文章是如何含蓄地表达感情的?

文章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有什么作用?

3、精读赏析。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是怎样在文中反映的?

四、写法分析

本文重在对紫藤萝花作精细、真切的描写,展现紫藤萝积极的内在精神:充满蓬勃的生命力和奔放而又耐得住寂寞的纯朴本性。作者不用直接的渲染抒发,不作直接的说教,而是客观地叙写自己所体味到的,使读者能自己去领略紫藤萝花的精神与意义。

作者通过驻足惜花写出了自己与如瀑的花沟通,在宁静与喜悦中把美丽的感触升华为对生命的感触。而把回想和展望交织,内在精神和外在情态并举,读者才更加体会到今日花的丰茂的来之不易,在信加珍惜的心情下,鼓舞起生活的热情。

五、语句揣摩

揣摩下列各句: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绿光,就像进溅的水花。(分析隐含的深意。)

2、我只是仁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分析含蓄表达的。)

3、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分析内涵及在文中的作用。)

六、合作探讨

1、本文的语言优美,分组讨论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这种美?

2、本文的中心思想?

七、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优秀教案推荐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语言优美,脍炙人口。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神奇绝妙,运用联想、比较和比喻等方法,用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描绘了庐山云雾秀丽多姿、神奇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观,作者借景抒情,把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出来,字里行间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浓而不俗,含而不露。令人百读不厌。

今天,上了第一课时,课后想想,感觉很别扭。上课伊始,我请学生介绍自己去过的名山大川。虽然是六年级的学生,但也不会很条理的阐述。我就让倪吴伟讲述留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全班只有他去过)。他讲到了庐山:庐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当我达到最高峰的时候,除了空气格外新鲜,更觉得周围的云都被我踩在了脚下,自己好像置身于云海中。所以我觉得庐山很漂亮。我就接着她的话引出了课文: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作者也和我们一样,喜欢庐山,他还将自己游览庐山时的所见所想写了成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要学的课文:庐山的云雾。接下来,就是学习生字词,通读课文。以上环节都完成了,教学任务中还有一项是完成第一小节的讲解。因为几个问题出示顺序的颠倒,第一课时的教学条理不是很清晰。我是这么来问的:作者为什么喜欢庐山?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除了云雾以外,还有什么景色呢?作者为什么特别喜欢庐山的云雾呢?它和其他云雾有什么不同呢?这样的顺序,当然学习效果会不尽人意,学生的思维被打乱了,一会儿上面,一会儿下面,就像在庐山的云里雾里绕啊绕的。无奈,下课铃声响了,只能带着遗憾结束了这节课。

下午,我把第一课时的问题重新整理了一下,就当复习导入了:庐山上有哪些景物呢?作者最喜欢其中的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一下子就将“壮观”这个词找了出来。“变幻无常的云雾是怎么来展现它的壮观的呢?重点抓住“瞬息万变”、“趣味无穷”,体会云雾的多与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自己就在庐山顶上,身边、脚下全是云雾,置身云海的感觉,再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云海的绚丽与斑斓。

最后总结全课:正因为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十分壮观,所以游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金子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1: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金子其实就意味着什么?

生:财富

2:每个人都想获得财富。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

1:先来读读下面这些词,然后用这些词说说这个小故事。

生读

2:先自己在下面练一练。

3:出示一段话开头和结尾两段话。

生读

4:我发现你突出了一个词,哪一个告诉大家。

生:蜂拥而至。

5:这两段文字,你能看出来,彼得、弗雷特跟别的淘金者有什么不同?

生:彼得弗雷特对自己充满信心,所以他获得了金子。

6:你怎么知道别人没有淘得真金?

生:因为别的人都一无所获,只好扫兴而去。

7:他们有些什么不同?再来读读。

生:我们知道了绝大多数人没有找到金子。

8:说明了什么?

生:小半部分人找到了金子。

9:可为什么彼得却说,我是唯一找到了金子的人。

生:他的金子在这块土地里。

10:他找到的是什么?

11:真金指的是什么?我们来好好读读课文,找一找彼得的真金到底在哪里?

生读课文。

12:从哪儿看出来的。

13:你怎么知道土地是肥沃的?

生读课文。

14:彼得是怎么知道这是肥沃的土地?

生:他从平整的土地知道的。

15:是从平整的土地吗?

生:是从长出了绿绒绒的小草。

16:绿绒绒的小草看出来的。

17:为什么就彼得的土地肥沃的?彼得还是个怎样的人?

18:细心观察(师板书)

19:很好,你们整篇课文都在脑中的人。不过你看这一段可以看出他是上什么样的人?

20:悟是什么意思?那么从小草悟到了什么?

学生一边说,师一边板书

21:我想请同学们试试能不能在两个词当中也说一说呢?

22:我们来读读这段话,你觉得怎样读才好?

23:细心观察,善于思考是一个的什么?

板书:思维品质

24:你还觉得彼得是个怎样的人?

25:你们看看这讲的是一个怎样的人?

26:你所说的还是指他是个坚持不懈的人,说到这儿,你觉得金子和真金有什么不同?

27: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28:他感悟到真金是他获益终身的品质,这些品质是什么?读板书。具有了这些品质就能通往成功之路。

29:补充阅读《牛仔裤的来历及启示》

春联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第二课时

作者:吴立群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副对联。

2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门很好的学问。

教学过程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春联也叫对联。每当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为的是给春节增添欢乐祥和的气氛。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春联的知识。

一、自学要求:

1、轻声自由的读课文,划出文中的春联。

2、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3、选择最喜欢的一幅读读,并说说理由。

二、讨论交流

1、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几幅春联?你喜欢哪一幅春联?(学生先读,再讲,然后指导读,最后齐读五幅春联)

如:我最喜欢“又是一年春好处,依然十里杏花红。”这对春联,因为它描绘了美丽的春光。那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眼前的美景吗?

你说的真好啊。请你再读一遍好吗?(学生读)齐读

2、“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讲清“百业兴”

3、其余三幅春联方法类同。“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要讲清是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人们辞旧贺新,展望未来的喜悦心情。

4、刚才老师从同学们的读、讲中感受到你们真的喜欢春联了,你们能背下来吗?(学生背)

5、下面我们看书上是怎样写的。齐读课文第一小节。

三、学习(2-----3)小节

1、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这五幅春联,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

板书:字数相等哪里看出字数相等?(结合春联讲)

2、词类相当哪里看出词类相当?(结合春联讲)

刚才同学们通过诵读春联,反复思考,揣摩体会发现了写春联的特点,这就是讲究对仗。(板书:讲究对仗)

3、有发现的吗?

4、学生回答: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理解“抑扬顿挫”用这种方式读春联。

5、从你们抑扬顿挫、和谐动听的诵读中我体会到了声律美。(板书:声律美)

6、通过以上的学习,你们喜欢对对联的吗?

四、对对子,出示小黑板

1、花前对()绿树对()红墙对()春花对()

2、凯歌迎大地,春色满()人勤春光美,()

五、春联像一首歌,歌唱我们美好的生活,春联像一幅画,描绘着美好的春光,在我们祖国源源流长的文化中,还远远不止这些,你愿意把自己收集到的春联与同学交流吗?(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春联)

六、学习第四小节

过度引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开卷有益,其实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1、理解“开卷有益”。

2、为什么说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七、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春联》这篇课文,文中给我们介绍了春联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告诉我们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八、作业

写春联。

($1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春联)

此文转载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20584.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