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图形与变换优秀模板

一名优秀的小学老师肯定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案,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好的教案能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小学教案报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形与变换优秀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比较系统地帮助学生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加深学生对图形的平移、旋转、图形的放大和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2、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进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图形变换的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加深学生对图形变换知识的理解。

教学过程:

回顾图形变换的有关知识

师: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图形变换的内容,请大家看三名同学剪的图案、及设计的图案与花边,它们各用了哪些图形的变换方法?

学生观察、讨论、汇报。

教师指出:图形的变换可以用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缩放等到方法。

师:下面我们就来复习这些知识

(一)复习轴对称图形

师: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两侧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让学生自己设计出轴对称图形。可以画可以用纸折等。

完成练习104第1、2题。

(二)复习旋转

师:生活中,你看见哪些旋转现象?

学生讨论回答。

师用时钟演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让学生说出旋转多少度?

师:我们说一个图形旋转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后再交流,使学生弄清两种旋转的含义,明确要表述清楚图形的旋转,一定要说清围绕哪个点旋转,向什么方向旋转,旋转了多少度?

完成书上第三题。

你能画出三角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学生画完后互相检查。

(三)复习图形的平移

师:生活中有哪些平移的现象?让学生看上做一做题,说出从a-b-c-d是如何变化过来的?引导学生说出平移时要注意说清平移的方向,以及平移的距离。

(四)复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师: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现原来图形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完成105页第六题。

(五)设计图案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图案。进行展示。

jK251.COm精选阅读

认识图形优秀模板


句容市郭庄中心小学王克军赵熙清

[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本节教编排体现以下特点:

1、以动手操作作为主线。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设计了大量操作的活动,以使学生在操作中逐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2、在实际情境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教材设计了一些活动,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图形,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应用意识。

[目标预设]:

知识目标:

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并结合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摸一摸”、“描一描”等学习过程,体验“面在体上”、“面从体来”,感知“体、面”之间的关系,经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

1、让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及圆的特征,并通过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辨认出这三种图形。

2、渗透分类统计的思想;

3、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情感目标:

1、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用,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通过摸一摸、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操作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

形、正方形、圆形,经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难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主要以“让学生在快乐中求知,在操作中学习数学,在实践中应用数学”为指导思想,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能够正确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深刻地体会“面在体上”。

[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学生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分一分、说一说、议一议、找一找、画一画、涂一涂、数一数,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经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过程。体验面在体上,体验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悟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感悟面和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师:瞧,图形乐园到了。(出示:由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球等物体拼成的图形乐园)

师:图形乐园漂亮吗?她是用我们熟悉的图形朋友搭成的,谁愿意介绍介绍?(生:有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球。)

师:对,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咱们的老朋友,它们呀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乐园里还有许多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们吗?(生:想﹗)

轴对称图形优秀模板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121-123页《轴对称图形》

(1)素质教育目标:

使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能准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能找出和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实际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教学重点:

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作对称轴的方法。

(3)教学难点:

选择和确定对称轴的位置和条数。

(4)教学准备:

铅笔、直尺、剪刀、画有平面图形的方格纸、印有轴对称图形的卡片。

(5)教学方法:

直观式、尝试式(6)教学过程:

1、导入

猜图形

(这里有一张美丽的图片,不过这还只是它的一半,猜猜这是什么?)

出示蝴蝶图形的一半,后整体出示------依次有蜻蜓、树叶图等。

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对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类有对称特点的图形。(板书课题)

2、新授

(1)学生操作--剪图形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请你利用手中的纸,通过折、画、剪,看看能得到什么样的图形。)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

作品展示的同时让学生说出:剪出的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

(2)揭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意义。

以上图形,如沿着中间的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指出: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显示对称轴)强调: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3)练习反馈

你刚才剪的是什么图形?

以下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请指出对称轴的位置。

(课件出示)

(4)实践操作:在已学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已备画好的图形)

汇报结果。重在突出对称轴的位置和条数。

将轴对称图形贴在黑板上。

课件演示对称轴的条数和位置。

得出: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对称轴不止一条。

(5)教学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

(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时,为什么左右两边完全相等?如果在对称轴两边有相应的两点,你还能发现什么?)

提示:用尺量一量。

学生动手量,分组讨论。

明确: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巩固练习

(你们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吗?)

(1)画出下列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卡片)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找出下图中的轴对称图形。

课件出示一幅画,指明答。

你还能说说实际生活中见到的轴对称图形吗?

(3)下面的数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0123456789

(4)动动脑,动动手

在钉字板上围出一个只有一条对称轴的四边形;一个只有两条对称轴的四边形。

指名上台演示。

4、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优秀模板


教学目标:

1、学生利用已有的对平移的认识和经验,通过自主尝试和交流,掌握综合应用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到指定的位置。

2、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比较和沟通,使学生在已有基础上有新的收获。

3、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并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获得尝试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综合应用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到指定的位置。

教学资源:

实物投影仪,方格纸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在生活中,很多的物体都在运动着,而它们的运动方式各有不同——平移和旋转是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上节课,我们已经对平移做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今天,我们就要来进一步研究另一种常见的运动方式——图形的旋转。(揭题,板题)

2、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旋转?学生举例。

二、探究互动。

1、认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的含义。

(1)出示公路收费站道口转杆打开和闭合的情景图。

(2)学生可以自己用两支铅笔演示这两种运动方式,并回答:转杆打开,旋转了多少度?转杆关闭呢?

(3)转杆打开和关闭的方向相同吗?哪一种与时针旋转的方向是相同的?

(4)指出: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5)同桌或小组同学一起体会顺时针和逆时针。

2、学习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明确两点:

①“饶a点旋转”是指将“a点”固定不动。

②把三角形“旋转90°”,既可以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也可以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3)指导画法:可以先分别确定两条直角边旋转后的位置,再连成相应的图形。

(4)学生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图。

(5)交流,巩固画法。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通过观察、交流每幅图中的“指针”分别要向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进一步感知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含义。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按要求独立画出旋转后的图形,进一步掌握在方格纸上把图形进行旋转的方法。

对有困难的学生,要指导具体的画法。

要使学生明白:确定旋转后小旗位置,关键在确定旗杆的位置;确定旋转后的长方形位置,关键在于确定一组相邻的边的位置。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讨论每组图形的特点: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根据设想使每组图形变成长方形的旋转方法。也可以用纸剪一剪,摆成如图的位置后再进行旋转。

四、总结质疑。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关于平移和旋转的相关内容,你还想学习什么?

五、课外拓展。

图形与位置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掌握描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不同方法,能按指定要求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增强利用几何直观进行思考的能力。

⑵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⑶使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

教学具准备: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自主学习。

⑴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复习《图形与位置》,重点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板书课题——“图形与位置”。

⑵自主学习。

教师谈话:用5-8分钟的时间阅读理解110页“整理和复习”,完成“练习与实践”1-3题。同桌可以自由交流个人观点,教师适度参与。

二、交流讨论,梳理知识。

⑴梳理“确定位置”的方法。

交流确定位置的方法: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位置;用东、南、西、北描述位置;用数对来表示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确定位置。

⑵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

独立思考,准备回答题目后面的问题。

第一问:孔雀园在大门的那一面?

预设: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位置;用东、南、西、北描述位置;用数对来表示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确定位置。

第二问:猴山在孔雀园的哪一面?狮虎山、鹿岛和熊猫馆呢?

同桌试着用各种确定位置的方法,描述猴山、狮虎山、鹿岛和熊猫馆相对于孔雀园的位置。

⑶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

独立完成书后的填空,交流矫正。

⑷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题。

自主练习描述2路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同桌相互说说,并相互矫正;班级交流,进一步路线描述的方法。

⑸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下册空间与图形复习教案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总复习——空间与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整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意识,能够正确地确定平面上某个点的位置。

2.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对于所学几种三角形特征的掌握,加深对不同三角形联系和区别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意识,能熟练地确定平面上某个点的位置。能够在更高层次上把握不同三角形的关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做一张方位图(只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学生做各类三角形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空问”知识。

1.师(站在教室的一个位置):同学们现在你们能确定老师在教室里具体的位置吗?

教师指名让学生回答。.

师:为什么同学们会出现不同的说法呢?

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交流。

师: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空间”方面的知识。

2.教师出示课前制作的方位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这幅方位图,它全面吗:为什么?你能将它补充完整吗?

让一个学生上去将方位图补充完整。

师生共同进行评价或补充。

3.师: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确定平面上某个点的位置呢?请同桌合作,回顾、整理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学生同桌结合进行复习。

4.师:同学们你们整理出来了吗?谁来说一说?

集体交流,师生评价。

5.教师小结:要确定平面上某个点的确切位置,首先要确定一个参照点,参照点不同,该点的位置描述也就不同,正像刚才同学们确定老师所站的位置一样。第二要描述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除了明确该点与参照点的方向关系,还要明确该点到参照点的位置,两者缺一不可。

6.应用练习。

教师出示教科书第126页第7题教学插图。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小动物们居住的位置和方向。要确定小动物们居住的位置和方向,首先应该做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结合说说小动物们居住的位置和方向。

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确定的方法说清楚。

师:根据题目中的插图和同学们的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师生进行交流。

二、复习“图形”知识。

1.师:这学期我们重点学习了哪个图形的知识?(生:三角形)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课前制作的各种三角形,同桌结合完成教科书第127页的第8题。

学生同桌合作,完成表格。

集体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哪几种三角形?(学生回答)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交流,分别说一说每类三角形的特征。

学生汇报交流。

师:那么这几种三角形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吗?

师生交流。

2.巩固应用。

(1)出示练习二十一第10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将相应的一组用线连起来。

学生连线。

集体交流。

(2)练习二十一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

师:请同学们展示求图上几个角度数的过程,并介绍自己的思路。

学生汇报,师生评价。

(3)练习二十一第13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你怎样做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呢?

学生独立尝试。

集体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证明自己做的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并展示自己的制作过程。

三、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整理了哪些方面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交流。

四、课外作业。

诚实与信任优秀模板


教材简解:《诚实和信任》记叙了作者驱车回家时,因夜深天黑,不小心撞碎了停靠在路边的小红灯的反光镜,后来双方通过电话联系相互解决了问题,从中体现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真情。文章语句朴实,字里行间感人至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感受我的诚实以及对别人的信任。

4、完成《补充习题》上的作业,重点指导写便条。

设计理念:

采用30+10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讲得少一些,精一些,学生实践多一些,习得多一些。把课外作业放到课内做,减轻负担,保证质量。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狼来了》故事导入(为什么当狼真的来了,小孩大声呼救,却没人救他?)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诚实和信任的课文。读课题:诚实与信任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课前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需要再读一读课文吗?

2、检查生字词

(1)出示词语,指名读

(2)快速记忆字形

(3)指导书写师范写毕,生描红练习,再练写责

3、检查朗读句子

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

我往回走了五六十米,看见一辆小红车停靠在路边,左侧的反光镜也碎了。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

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我与小红车主人的对话

4、快速浏览课文,按时间顺序,可以将课文分为哪两个部分?

三、学习第一部分,感受我的诚实以及对别人的信任

1、明确学习要求:《补充习题》第三大项,学生自由朗读,思考第1、2两个小问题。(思考好了,可以和同桌交流)

2、组织学生交流:

(1)哪一句话写出了当晚能见度很差的原因?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

(2)你觉得造成这次事故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

毕竟是什么意思?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我?(虽然事故的责任并不全在我,但我仍主动承担全部责任,可见我勇于承担责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抓住毕竟应该指导朗读。

(4)这次事故有没有人知道,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指名做环顾四周的动作,点出顾的意思。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

3、学生当堂完成1、2两题。

4、我仅仅留下了一张字条吗?还留下了什么?(诚实与信任)

5、这可不是一张普通的字条,包含着世界上最珍贵的两样东西-----诚实和信任,看来我们得好好写。

指导学生写便条。(格式,包括哪些内容,说,写)

作业设计:

1、认真完成《习字册》。

2、课外搜集有关诚实与信任的故事,在小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诚实与信任

(便条的格式)

学与问文优秀模板


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侯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整理与复习单元优秀模板


整理与复习(一)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教材第54、5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归纳、总结课本本阶段的知识技能、思维和方法,以利于更深入地理解。2、通过展示和交流,使学生体验成功地喜悦,增加教学地信心和兴趣。教学重、难点:归纳、总结本阶段地知识教学方法:交流合作法、观察法教学手段:投影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回忆这一阶段你雪到了什么知识,向大家汇报,老师适时板书:2---5的乘法口诀。(投影出示口诀表,学生背)2、学生用口诀求商。(请学生说说用口诀求商的方法)3、倍的认识。(请学生说说对倍的理解)4、投影出示教材第54页的内容“丰收图”。师: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到了一个阶段,知识丰收了,同学们很高兴。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果园里也洋溢着丰收的喜悦。(1)仔细观察,知道了什么?生1:我知道了果园里公有24可桃数,我还知道了每篮能装6个桃。生2:我看到地上没有装入篮子的的桃子是18个。生3:我知道了要一是4箱桃子,有4摞。生4:我还看到了一辆汽车装了12箱桃子。(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该怎样解决?生1:地上的桃子能装几箱?18÷6=3(篮)生2:3辆汽车能装多少箱桃子?12×3生3:每行有几棵桃树?24÷3=8(棵)……5、与同伴说说以下的内容(1)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2)最满意的数学问题……(3)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学生可以到投影下展示自己得意的作业等。(二)基本练习为了更好地巩固,下面我们进行一些练习。1、填表并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表格略)2、口算。(第55页“练一练”第1题、2题)(三)思维训练1、教材第55页练一练地第3题。2、找规律,填空。(1)2、4、6、()、()、12、()、()。(2)()、()、12、16、20、()、()、()。3、填空。4×5=3×5+()2×8+2=2×()3×9-()=244×8=5×8-()4、教材第56、57页地4——6题。5、老师指导学生做教材第57页第7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地表现怎么样?有什么收获?(对学过地知识掌握地更牢固了,对学数学更有信心了!)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一)1、你学到了什么?2、我的成长足迹3、练一练

旋转与角教学反思优秀模板


《旋转与角》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通过教学,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角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出平角和周角。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以游戏引入,师生发指令,一学生按指令旋转活动角得到相应的角来,这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了学过的角,也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可以得到角,从而引出课题。接着还是通过活动角旋转得出平角和周角,进而介绍他们的特征和画法,探讨它们和直线及射线的区别,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角。

在认识完平角和周角之后,我安排了让学生用身体的动作摆一摆角,我介绍你来猜角的名称,在点子图上画角,给学过的角排排队,笑笑星期天的时间安排表等课堂活动。时间安排表这一道题目对学生要求较高,学生想象出该时刻钟表时针和分针的指向,再判断其形成角的类型。尤其最后一个小问题:“9点半的时候”,这是道提高题,需要学生的生活体验,因而考查的不仅是角的知识,更多的是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总的来说,本节课课堂气氛轻松愉悦,教学层层递进,课堂活动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主动感知各类角,感悟他们的特征。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经验尚浅的我对课堂的调控能力仍有待提高,对课堂的突发情况要迅速做到处理到位。比如在用身体摆角的环节,没有准确指出边在哪里、顶点再哪里。此外在猜角的条件设置中,对于平角的条件给得不够明确,因为“两边在同一直线上”是否能作为平角的充要条件,我感觉是一个争议性较大的问题,所以最好加一个条件“顶点在中间”,那样学生就能准确判断出结果来了。

作为新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更要注意课堂的动态生成资源的处理技巧,合理准确利用生成资源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20703.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