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简便运算 小学教案范例

时间:2022-03-24 四则运算的教案范例 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教案

p80 —81页,p83页练习十五9。

【复习要求】

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理解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使计算简便。

2、进一步培养学生审题、解题及思维能力。

【复习重点】牢记四则运算定律与性质。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师生共同回忆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

交换律

加法

定律结合律

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四则运算分配律加减法

性质

乘除法

注意:

以上定律和性质不仅适用于整数,也适用于分数与小数的四则运算。

2、除了以上还有些简算方法如:商不变性质、拆数、凑整、去括号、添括号、变序等。

3、让学生分别用字母表示以上定律和性质。

(完成p80页有关运算定律表)

先举例再用字母表示。

4、讨论运用这些定律性质的好处。

二、巩固练习。

1、完成p80页填空。

2、板演p81页练一练(上下齐活动)

第3题要求同桌相互说说自己思考过程。

3、熟记各定律及性质。

4、课堂作业:p83页9题。

5、补充:

简便运算。

⑴999×23+333×31

⑵4628×5

⑶7÷0.25

⑷2.75+2.75×3.4+2.75×5.6

⑸130-8.12-4.13-7.75

⑹276.3÷2.5÷0.4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例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30页例3教学目标:掌握从分步计算到综合运算的转化过程,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使用小括号,什么时候不用。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的运算顺序法则。教学难点:从分步计算转化为综合运算,什么时候使用小括号。教学过程:

环节

呈现

学生活动问题情境出示第30页例3情境。观察问题独立学习任务运用已学的运算定律,尝试一下能否简便运算?独立完成任务协作学习任务汇总以下表格:成员计算过程小组总结:几个数连加时,可以运用什么定律怎样进行简便运算?带着独立完成的任务到小组中汇报。组长做好记录并组织同学围绕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形成方法观察加数的特点,能凑整十、整百的可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拓展应用1.背上面的方法2.完成第30页做一做,并说说怎样进行简便运算的。

“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目标: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理灵活地应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⑶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过程预设:一、出示情境图片,进入新课。⑴列式计算。(可能)29+46+5429+(46+54)46+54+29⑵灵活合理地计算。学生交流计算的方法。29+46+5429+(46+54)46+54+29=29+(46+54)=29+100=100+29=29+100=129=129=129⑶感悟加法运算律的价值。交流改变运算顺序的数学根据。揭示课题——加法的简便计算。板书:数学根据: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二、自主练习,加深理解。⑴试一试: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①69+75+25②78+(47+22)理解第②题中()所表示的意思;感悟简便计算中应用的加法运算律;正确书写计算过程。⑵总结:学生说说得到的收获,总结简便方法,特征是加法,有两个数加起来刚好是整十数,反思用的运算律。三、多项练习,形成基本技能。⑵计算175+201①竖式计算。②口算。③把口算过程写下来,并感悟数学根据。175+201=175+200+1=375+1=376⑶独立作业第60页:2、3、5题。

总复习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习题.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口算

口答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47×28-735÷49+7

47×28-(735÷49+7)

47×(28-735÷49)+7

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二、组织练习

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

=240×(100÷25)

=240×4

=960

5×12-12×12+12)

=5×(0+12)

=5×12

=60

说说运算顺序

4300-(224×78)

(41-16)×(89-64)

(375+31-16)×(89-64)

2、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3、师: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6点、4点、2点、3点(小组活动讨论)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

(教师出示课件)

2、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

178×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12514-389-111

87×201125×88

669×928×3+28×5+22×8

25×4×74098×27

23×37+27×37

3、应用题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

(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四、综合练习:

课本p125-1263、4、5、6p129-1306、7、8、9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p45/例5(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学生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2.能熟练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二、新授

请你们根据图中的条件与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巡视指导。

汇报:

(1)31×2+30×2+26

=(31+30)×2+26

=61×2+26

=122+26

=148(天)

(2)7×21+1

=147+1

=148(天)

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按周计算的思路不难理解,但计数一共有多少周比较容易出错。可以让同桌互相指着月历边点、边数,也可以请能正确计数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数的。

根据主题图的数据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条件问题提问。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独立解答。

解答后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完成的是哪个问题,怎样解决的?有没有用到运算定律,怎样运用的?

三、小结

学生谈收获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谈谈在今天的学习后,你对运算定律的应用又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和感受。

四、巩固练习

p46—47/1、3、7、8

五、作业:准备实践活动《营养午餐》

板书设计: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1)31×2+30×2+26(2)7×21+1

=(31+30)×2+26=147+1

=61×2+26=148(天)

=122+26

=148(天)

课后小结: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p45/例5(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学生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2.能熟练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二、新授

请你们根据图中的条件与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巡视指导。

汇报:

(1)31×2+30×2+26

=(31+30)×2+26

=61×2+26

=122+26

=148(天)

(2)7×21+1

=147+1

=148(天)

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按周计算的思路不难理解,但计数一共有多少周比较容易出错。可以让同桌互相指着月历边点、边数,也可以请能正确计数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数的。

根据主题图的数据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条件问题提问。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独立解答。

解答后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完成的是哪个问题,怎样解决的?有没有用到运算定律,怎样运用的?

三、小结

学生谈收获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谈谈在今天的学习后,你对运算定律的应用又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和感受。

四、巩固练习

p46—47/1、3、7、8

五、作业:准备实践活动《营养午餐》

板书设计: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1)31×2+30×2+26(2)7×21+1

=(31+30)×2+26=147+1

=61×2+26=148(天)

=122+26

=148(天)

小数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运算。

2、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2+0.33.5+2.48.7-4.51-0.6

0.9-0.52.3+5.44.9+18.6-5.5

0.7+0.86.7+1.15+6.59.7-7

2.、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在计算.

7325-714+146-89

10000-(981-326)+148

3、导入: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二、新课:

1、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环城自行车赛段资料如下表。

(2)今天第2赛段的比赛已经结束了,要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2、小组合作要求:

(1)先确定有几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2)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说说解答时你都用到了什么旧知识。

3、汇报。

(1)483.4―(39.5+98.8)

=483.4―138.3

=345.1(千米)

(2)165+80.7+99.4

=245.7+99.4

=345.1(千米)

(3)483.4―39.5―98.8

=443.9―98.8

=345.1(千米)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85.07-15.3+94.3-4.309

9.26-〔8.9-(3.96+1.3)〕

22.8+5.23-9.125+14.75

32.5-(5.07+6.13)+8.25

2、解决问题:

(1)根据下图,请你说说肖红跳过了多少米?

(2)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数的运算苏教版数学下册教案 小学教案范例


数的运算(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88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第6、7题及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百分数问题的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巩固生活中的税率、折扣、利息等问题的解答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生活中的税率、折扣等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教学设计:

一、整理回顾

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学过的分数、百分数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的?

2.学生回顾,教师板书:税率问题、利息问题、打折问题等

二、整理解题思路:

1.利息问题:妈妈将8000元钱按3.24%的年利率存入银行3年,如果按5%的税率缴纳利息税,那么到期后一共可以从银行取回多少钱?

引导学生分步解答,理解解答过程与每步意义。区分应得利息、实得利息,税后利息等术语意义。

提醒学生三点,让学生自己先说说在前阶段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提醒大家的:

(1)计算利息时,千万不要忘记乘时间。

(2)不要忘记是否要交利息税。什么情况不用交?

(3)要看题目要求是取出什么?像这题千万不能将“本”都丢了。

2.纳税问题:教材上第88页上第7题

读题理解:哪些稿费应该纳税?怎样计算?

3.打折问题:教材上第88页上第6题

读题看图理解题目意义。分析解题方法:原价乘折扣=现价

三、拓展练习(补充)

1.小琴妈妈七月份的工资收入是1350元,扣除800元后按5﹪的税率缴个人所得税。小琴妈妈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2.爸爸在XX年6月1日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三年,年利率为

2.25﹪,到期时国家按所得利息的20﹪征收个人所得税。到期时爸爸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爸爸这次储蓄实际收入多少元?

3.一套瓷器,如果比成本价多80元出售,则可赚25%;实际卖出后,反而亏了80元,这套瓷器是打几折出售的?

4.商店有100台洗衣机,如果按每台1000元出售,则每台可得20%的利润。但其中有一台在搬运时有些小问题了,所以只能打对折出售。那么卖出这些洗衣机一共赚了多少钱?

5.XX年我国公布了新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征收标准。个人月收入1600元以下不征税。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

不超过500元的------5%

超过500元-XX元的部分------10%

超过XX元-5000元的部分------15%

——————

李明的爸爸月收入是4000元,妈妈的月收入是XX元,他们各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如果张叔叔每月要交200元的个人所得税,那么张叔叔的月收入是多少元?

6.某校六年级有120名师生去参观自然博物馆,某运输公司有两种车辆可供选择:

(1)限坐40人的大客车,每人票价5元,如坐满,票价可打八折;

(2)限坐10人的面包车,每人票价6元,如坐满,票价可按75%优惠。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为六年级师生设计一种最省钱的租车方案,并算出总租金。

7.国家规定个人发表文章、出版图书所得稿酬应该缴纳个人收入调节税,计算方法是:

(1)稿酬不高于800元,不纳税;

(2)稿酬高于800元但不超过4000元的,应交纳超过800元的那一部分的14%的税款;

(3)稿酬高于4000元的,应交纳全部稿酬的11%的税款。

李老师说:“按照这样的规定,有时所得稿酬多的人反而比所得稿酬少的人纳税少。”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分数则混合运算的整理复习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页第1、2题,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能根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简便算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1.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谁能说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否相同?然后,让学生计算第97页的第1题:+×-÷[-(+)]做完后,指名说一说计算的顺序.2.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六第1题第一横行的第1、2小题.二、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1.教师出示第97页第2题的前两题:×3+×53×(+)-让学生先想一想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然后再计算.计算完后,指名学生说出各题是怎样计算的,在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使学生认识到:第一小题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第二小题先运用乘法分配律把两个分数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2.让学生把第2题余下的两题做完,并说一说每一题是怎样使计算简便的.(第3小题先算出小括号里得,再用减.)三、课堂练习1.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2题.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3题.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说一说各题解题的依据.如,5x-=,先把看作减数,5x看作被减数,根据“被减数=减数+差”得到5x=+,再把+看作积,x看作一个因数,根据“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得到x=(+)÷5,由此求出x的值.

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

p44/例4(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教学重点:

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12×3018×20

24×4015×40

15=()×()

24=()×()

30=()×()

36=()×()

二、新授

出示例4主题图

什么是“一打”?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一打”表示12个。

观察主题图,独立解决题目中的问题。

找三个代表性的解题方法进行板演。

板演:

(1)25×12=300(元)

(2)25×12

=25×(3×4)

=(25×4)×3

=100×3

=300(元)

(3)12×25

=12×(100÷4)

=12×100÷4

=1200÷4

=300(元)

第1种直接计算。

第2种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的因数改成了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

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及解决方法。

你喜欢哪种方法?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你能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吗?

第三种把其中的一个因数改成了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合运算,可以任意交换位置进行简便计算。

根据主题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小组合作分工完成黑板上的题目。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学生在简算过程中,是否正确地采用了简便计算的方法。

三、小结

学生谈收获,小结重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完善板书。

四、巩固练习

p47/4、5

板书设计:

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12×25=300(元)12×2512×25

=(3×4)×25=12×(100÷4)

=3×(4×25)=12×100÷4

=3×100=1200÷4

=300(元)=300(元)

课后小结: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20932.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