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例 小学教案范例

时间:2022-03-04 数学运算定律教案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案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30页例3教学目标:掌握从分步计算到综合运算的转化过程,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使用小括号,什么时候不用。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的运算顺序法则。教学难点:从分步计算转化为综合运算,什么时候使用小括号。教学过程:

环节

呈现(迷你句子网 Jz139.CoM)

学生活动问题情境出示第30页例3情境。观察问题独立学习任务运用已学的运算定律,尝试一下能否简便运算?独立完成任务协作学习任务汇总以下表格:成员计算过程小组总结:几个数连加时,可以运用什么定律怎样进行简便运算?带着独立完成的任务到小组中汇报。组长做好记录并组织同学围绕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形成方法观察加数的特点,能凑整十、整百的可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拓展应用1.背上面的方法2.完成第30页做一做,并说说怎样进行简便运算的。

jk251.cOm扩展阅读

“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目标: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理灵活地应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⑶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过程预设:一、出示情境图片,进入新课。⑴列式计算。(可能)29+46+5429+(46+54)46+54+29⑵灵活合理地计算。学生交流计算的方法。29+46+5429+(46+54)46+54+29=29+(46+54)=29+100=100+29=29+100=129=129=129⑶感悟加法运算律的价值。交流改变运算顺序的数学根据。揭示课题——加法的简便计算。板书:数学根据: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二、自主练习,加深理解。⑴试一试: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①69+75+25②78+(47+22)理解第②题中()所表示的意思;感悟简便计算中应用的加法运算律;正确书写计算过程。⑵总结:学生说说得到的收获,总结简便方法,特征是加法,有两个数加起来刚好是整十数,反思用的运算律。三、多项练习,形成基本技能。⑵计算175+201①竖式计算。②口算。③把口算过程写下来,并感悟数学根据。175+201=175+200+1=375+1=376⑶独立作业第60页:2、3、5题。

分数混合运算简便运算 小学教案范例


(3)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1)36×2+15(2)5×6+7×3(3)15×(34-27)二、新授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1)+×(2)×-(3)-×(4)×+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0.36×101

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

(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利用例5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4、教学例6

(1)出示:××,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

(2)出示:+×,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指名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适用乘法分配率,因为×4和×4都能先约分,这样能使数据变小,方便计算)

(3)小结: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练习

p14“做一做”: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数的特点,说说怎样做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然后再独立完成练习。

简便运算 小学教案范例


p80 —81页,p83页练习十五9。

【复习要求】

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理解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使计算简便。

2、进一步培养学生审题、解题及思维能力。

【复习重点】牢记四则运算定律与性质。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师生共同回忆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

交换律

加法

定律结合律

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四则运算分配律加减法

性质

乘除法

注意:

以上定律和性质不仅适用于整数,也适用于分数与小数的四则运算。

2、除了以上还有些简算方法如:商不变性质、拆数、凑整、去括号、添括号、变序等。

3、让学生分别用字母表示以上定律和性质。

(完成p80页有关运算定律表)

先举例再用字母表示。

4、讨论运用这些定律性质的好处。

二、巩固练习。

1、完成p80页填空。

2、板演p81页练一练(上下齐活动)

第3题要求同桌相互说说自己思考过程。

3、熟记各定律及性质。

4、课堂作业:p83页9题。

5、补充:

简便运算。

⑴999×23+333×31

⑵4628×5

⑶7÷0.25

⑷2.75+2.75×3.4+2.75×5.6

⑸130-8.12-4.13-7.75

⑹276.3÷2.5÷0.4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第三节。

教材分析:

1、已经学习好了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2、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学情分析:

1、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认识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对一些分数计算采用简便算法。

2、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等教学活动过程,发展其合情推理的能力,同时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理念:

1、应用运算定律培养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阐述自己的观点

2、在教学理念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向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重难: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结合相关内容,渗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用字母表示乘法的运算定律(指名回答,集体核对)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①2.5×98×0.4②1.25×2.5×8×4③(8+0.8)×12.5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说说计算时应用了什么定律。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质疑猜想

1 提问: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乘法,那能否推广到分数乘法呢?

2 猜想: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猜想。

2、合作学习,展开验证

1 小组活动:用1/2、1/3、1/5这三个分数,自行设计验证方案。

2 汇报交流,乘法交换律

因为1/2×1/3=1/6,1/3×1/2=1/6所以1/2×1/3=1/3×1/2我们小组认为乘法交换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同理得出乘法的结合律和分配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3、实践新知,应用提高

1 独立尝试:教师出示例5,例6,要求学生适用计算定律,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2 小组交流:学生分4人小组交流各自的计算

讨论:①计算中应用了什么定律?

②这样算,简便在哪?

例63/5×1/6×5

=3/5×5×1/6(应用了乘法交换律,35和5可直接约分)

=1/2

(1/10+1/4)×4

=1/10×4+1/4×4(应用了乘法分配律)

=2/5+1

=7/5

3 小结方法:两题都用了乘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书上第14页做一做(说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写出主要的简便过程)

2、练习三节9题

3、开放练习:在()中填上适当的数,使计算简便。

①5/9×2/3+5/9×()②(1/5+())×()

四、作业:练习三的第6题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p45/例5(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学生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2.能熟练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二、新授

请你们根据图中的条件与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巡视指导。

汇报:

(1)31×2+30×2+26

=(31+30)×2+26

=61×2+26

=122+26

=148(天)

(2)7×21+1

=147+1

=148(天)

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按周计算的思路不难理解,但计数一共有多少周比较容易出错。可以让同桌互相指着月历边点、边数,也可以请能正确计数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数的。

根据主题图的数据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条件问题提问。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独立解答。

解答后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完成的是哪个问题,怎样解决的?有没有用到运算定律,怎样运用的?

三、小结

学生谈收获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谈谈在今天的学习后,你对运算定律的应用又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和感受。

四、巩固练习

p46—47/1、3、7、8

五、作业:准备实践活动《营养午餐》

板书设计: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1)31×2+30×2+26(2)7×21+1

=(31+30)×2+26=147+1

=61×2+26=148(天)

=122+26

=148(天)

课后小结:

小数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运算。

2、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2+0.33.5+2.48.7-4.51-0.6

0.9-0.52.3+5.44.9+18.6-5.5

0.7+0.86.7+1.15+6.59.7-7

2.、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在计算.

7325-714+146-89

10000-(981-326)+148

3、导入: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二、新课:

1、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环城自行车赛段资料如下表。

(2)今天第2赛段的比赛已经结束了,要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2、小组合作要求:

(1)先确定有几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2)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说说解答时你都用到了什么旧知识。

3、汇报。

(1)483.4―(39.5+98.8)

=483.4―138.3

=345.1(千米)

(2)165+80.7+99.4

=245.7+99.4

=345.1(千米)

(3)483.4―39.5―98.8

=443.9―98.8

=345.1(千米)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85.07-15.3+94.3-4.309

9.26-〔8.9-(3.96+1.3)〕

22.8+5.23-9.125+14.75

32.5-(5.07+6.13)+8.25

2、解决问题:

(1)根据下图,请你说说肖红跳过了多少米?

(2)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p45/例5(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学生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2.能熟练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二、新授

请你们根据图中的条件与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巡视指导。

汇报:

(1)31×2+30×2+26

=(31+30)×2+26

=61×2+26

=122+26

=148(天)

(2)7×21+1

=147+1

=148(天)

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按周计算的思路不难理解,但计数一共有多少周比较容易出错。可以让同桌互相指着月历边点、边数,也可以请能正确计数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数的。

根据主题图的数据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条件问题提问。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独立解答。

解答后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完成的是哪个问题,怎样解决的?有没有用到运算定律,怎样运用的?

三、小结

学生谈收获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谈谈在今天的学习后,你对运算定律的应用又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和感受。

四、巩固练习

p46—47/1、3、7、8

五、作业:准备实践活动《营养午餐》

板书设计: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1)31×2+30×2+26(2)7×21+1

=(31+30)×2+26=147+1

=61×2+26=148(天)

=122+26

=148(天)

数学下册则运算的运算教案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p13例6(0的运算)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

(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6)128-1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二、新授

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

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

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四、作业

p15—16/8—13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235+0=235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0能否做除数?

0+319=3190+568=5680不能做除数。

99-0=99154-0=154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29=00×78=0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

0÷76=00÷23=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49-49=0128-128=0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4693.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