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背景:
为了加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更好地从学生思想实际和心理特征出发,把廉政文化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增强自觉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以廉为本、以德立身、正直无私、自律自强的好孩子。
二、活动目的:
1、本次活动使同学们知道清廉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永远的道德标准,增强学生以德立身、清政廉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
2、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懂得廉洁教育从我做起,防腐拒变,讲诚信话,做诚信事,努力学习。
三、活动准备:
1、故事《唐朝宰相卢怀慎》、《共和国三位总理的廉洁小故事》、《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贫穷的方志敏》。
2、童谣《八荣八耻拍手歌》。
3、诗歌《廉泉》、《廉》。
4、小品《同桌》。
四、活动过程:
1、全体起立。
2、出旗。
3、唱队歌。
4、中队长讲话。
5、活动过程:
主持人甲:在我们漫漫人生道路上,什么不可丢弃?
主持人乙:当我们遇到艰难困苦时,什么永留身边?
主持人甲:它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是那样近;
主持人乙:它虽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又那样远。
主持人甲:它是我们远行路上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主持人乙:它是我们人生路上的挚友,伴随着我们一生走正道。
主持人甲、乙:它就是——清政廉洁!“以廉为本以德立身”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第一部分:认识廉洁人物主持人甲:廉洁自律,立身之本。
主持人乙:反腐倡廉,众志成城。
主持人甲:清政廉洁是一种人格境界,它要求人们诚信、廉洁、正直。
主持人乙:清政廉洁是一种个人修养,它要求人们遵纪、守法、不贪婪。
主持人甲:惟有清政廉洁,才能善待父母,善待朋友。
主持人乙:惟有清政廉洁,才能心智清明,择善而从。
主持人甲:从古至今,我们国家清政廉洁的人数不胜数。请听唐朝宰相卢怀慎的故事。
主持人乙:其实,清政廉洁的典范远远不止包拯一个,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同学为我们讲其他廉洁人物的故事。(故事《共和国三位总理的廉洁小故事》、《贫穷的方志敏》、《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
第二部分:明辨身边小事主持人甲: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真精彩,勤政为民、廉洁清政的高尚品德真是值得大家学习啊!或许,有的同学会认为,清政廉洁是大人的事,与我们小孩子无关,相信大家看了下面的小品,一定能找到答案的。(小品《同桌》)
主持人乙:看了刚才的小品,我相信大家一定有了答案了吧!其实,廉洁离我们很近。那么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用什么来约束自己,提醒自己呢?
主持人甲:那就是诚信。做人要诚实,这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古时候有一个寓言,一个牧羊孩子在放牧中觉得无聊,就说起谎来,让村民上山打狼,觉得好玩谎称“狼来了”。村民几次上山打狼,但都没有狼。到后来,狼真的来了。他拼命地喊:“狼来了,狼来了。”但村民不相信他了。结果狼把羊群都吃光了。请欣赏童谣《八荣八耻拍手歌》。
主持人甲:是啊,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烧一片星空。
主持人乙:的确,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整个海洋。
主持人甲:播种诚信,你收获的不仅仅是朋友的信任,还有可以信任的世界!
第三部分:争做廉洁公民
主持人乙:廉洁是火,廉洁是松,有了廉洁事竟成。
主持人甲:廉洁是镜,廉洁是灯,有了廉洁成英雄。
主持人乙: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齐栽廉洁之花吧!
主持人甲:请欣赏诗朗诵《廉》。
班主任发言:同学们,今天以“以廉为本、以德立身”为主题的班会开展得非常成功,同学们的热情使我非常感动。是的,清政廉洁,是你人生旅途中美丽花草的种子,只要辛勤的耕耘,就一定能绽放出美丽花朵;清政廉洁,是一股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拥有清政廉洁,你的世界会无限大,生活会无限好;拥有清政廉洁,你就会美丽到永远……让我们心中时刻装着它——清政廉洁,让我们携起手来,争做一名正直无私、自律自强的小公民,共同为我们构筑清政廉洁这座大厦而努力吧!
主持人甲、乙:香花墩上有奇泉,饮罢头痛始觉贪。争得长江大河水,悉于廉泉得其源!世界因为有了诚信才更加精彩,世界因为有了廉洁才更加和谐。让廉洁扎根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做一名以廉为本、以德立身的小公民。《以廉为本、以德立身》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6、呼号。
7、退旗。
8、队会结束。
以读为本发展个性——《狐狸和乌鸦》一文教学设计
作者:安庆市大观区集贤路小学余莉丽转贴自:转载点击数:98
以读为本发展个性——《狐狸和乌鸦》一文教学设计
安庆市大观区集贤路小学余莉丽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三册11课《狐狸和乌鸦》是一个颇有意义的趣味小故事。我在教学此文时,坚持以读为本,通过不同层次的读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深入了解课文,通过每个学生独特的感悟,从而达到个性化学习。
一、自读课文,阐明个性见解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文开头,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引子:一走上讲台,我就笑着说:“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学生们一听可来劲了,一个个精神抖擞大叫喜欢。一看学生来了兴趣,我忙提出要求,要他们认真地看,并想一想大概说的是什么。栩栩如生的媒体画面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学生们亲眼目睹了生动的一幕幕。
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可是录像没有配音,不知狐狸说了些什么话骗乌鸦,所以在他们的头脑里有了一个悬念。然后,我要求他们大声读课文,在课文中找答案,学生兴趣盎然,带着疑问,一个个读得很认真。
读后,我让他们谈谈自己读懂了什么,有的学生说狐狸真是个坏东西,两次都没骗到乌鸦,还要骗第三次,太坏了。有的学生说乌鸦太笨了,怎么不用脑子。马上有学生反驳说你难道从来没受过骗吗?
二、精读课文,发表个性总结
理清了课文的主要脉络,就要抓住课文重点,狐狸和乌鸦的三次对话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课文、吃透课文。
首先,我紧紧围绕课后问题提问:狐狸对乌鸦一共说了几次话,每次怎么说的?然后让学生细细品读这部分,用波浪号在文中标出三次说话的内容。先让学生体会,练习感情朗读,接着指名读,找学生分别分角色读,让别的学生评议读书情况。通过学生的自我评议,学生终于弄清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现狐狸的假意阿谀,这样,学生在抑扬顿挫的感情朗读中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中不同角色的理解。读完之后,我给学生戴上头饰,让他们来演一演这个故事。通过精彩的表演,在学生们开心的大笑中,彻底认识了狐狸欺诈的真实面目,从而对课文内涵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三、延伸课文,拓展个性想象
学习课文是“入乎其内”的过程,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再现文中事物形象以达到情感共鸣和哲理启迪,本身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应鼓励学生深思多问,发表见解。学完了这一课,我还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续编这个故事。
最后,我让学生阅读这些创造性的作品,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延伸性地进一步学习了课文。
以读为本,发展学生的个性,不仅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需要。
开放课堂以读为本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翻开小学语文课本,你会发现每篇课文中都有这样一项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读好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因为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有助于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对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人格。朱教仁教授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尽可能激发每一个孩子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朗读学习的几点做法。
一、多种方法引导,让学生在读中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的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
1、创设情景读。一年级的孩子正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因此借助色彩鲜艳的贴图、动画、音像等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景之中,能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启发学生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课文《春雨的色彩》中写到春雨,像春姑娘纺出来的线,轻轻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学生知道是写下雨了,但读不出春雨轻轻下的感觉。于是,我借助课件创设一个下雨的情景,并配上沙沙的下雨声,让春雨悄然来到孩子们的身边,情感就伴随着清晰的表象不断加深并显现出来了。
2、示范读。因为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于情境教学的文章。二是讲中范读,适合于范读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读得更精彩,更具韵味,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三是讲后范读。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品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要选择那些写景状物的优美文章,如《荷叶圆圆》,可以综合使用三种范读,范读时可让学生把眼睛闭起来,静静地感受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与荷叶尽情的嬉戏,从而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画面,达到一种境界。
3、体验角色表演读。有些课文可以分角色朗读,戴面具表演读,从而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如教《小蝌蚪找妈妈》、《夏夜多美》、《两只小狮子》时,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也戴上不同角色的面具读。让学生在愉悦中理解课文内容,记忆课文内容,从而达到诵读的目的。
4、音乐、影片熏染读。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像《王二小》这类反映革命题材的课文难以理解,初读平谈无漪,我便下载《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了王二小英勇牺牲的悲壮,再读课文感受就深了。同时,我还向学生推荐《闪闪的红星》、《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影片,让学生加深理解,拓展思维空间。
此外,朗读还可以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还可以充分发挥想象,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感受。总之,采用何种方法应因文而异。
二、注重个性朗读,让学生在主动中体验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就有不同的感受、体验,学生也是一样的。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朗读。如在学习古诗《春晓》时,我让学生体会朗读第二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通过创设情景,有的学生读得很伤感,可有一个学生却读得很快乐,他告诉我:花落了,不久就会接出果实,等果实成熟了,就可以吃了。孩子积极主动的思维,让自己有了独特的感受,也获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三、巧用评价,引导学生在评价中体验
科学的评价具有导向、激励的作用,是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营养剂。在阅读教学中我总是不断的给孩子进行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朗读的兴趣。《月亮的心愿》一文中,躺在病床上的妈妈和女儿珍珍有一段对话,在角色扮演朗读中,学生能读出妈妈的关心语气,可难以读出来病怏怏的感觉。于是我激励学生:你真是一个关心孩子的好‘妈妈’,可是要是生病了,你会怎么说话呢?第二次,孩子们就能读得很成功。平时,对待朗读有起色的学生,我就对他说:你确实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今后会做得更好。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会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从而,让学生在对比、评价中加深情感体验。使得表扬的学生内心振动,无比欢乐。为使学生能中肯的进行评价,注重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既能欣赏别人,又会欣赏自己,快乐健康地成长。我总是要求学生先找出优点,再说出意见。走进课堂,你会听到孩子们这样的评价:贝贝读的时候停顿的很好,就是声音小了点。思敏读得好像是真的要下雨一样,我觉得还要再快一点。另外,朗读评价还有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
总之,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主要的训练,应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朗读教学形式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不仅提高了朗读质量,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分担家务。
2、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乐意为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点:
学生在体会到父母的爱的基础上,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并乐意为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难点;
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乐意为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
1、调查表。
2、向日葵评比表。
教学设计:
表格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家长活动
教师活动
1了解父母
2家人因我而欢乐
3
4课后延伸
1说一说自己父母的生日、最爱吃的食物和快乐与烦恼的事。
2说一说三八妇女节时,自己是怎样向妈妈表达节日的祝贺的。
3观摩琪琪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结合自身实际,表演体验老师所给的情景。
交流所获得的体验感受。
4把自己会做的能使家人快乐的事,写在向日葵的花瓣上,并涂上漂亮的颜色。
1说一说自己的孩子的生日、最爱吃的食物和最喜欢的玩具。
2说一说自己在三八妇女节,接到孩子的礼物后的心情。
1组织学生和家长做好“了解父母”的游戏。
2结合发言情况给予提示、指导。
3提供琪琪小朋友的录像资料。
提供四个情景。
对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补充总结。
4组织学生填写向日葵,启发学生要在今后的日子里,学着做更多的事。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师:今天有一位新朋友来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欢迎他吗?
2、出示课件: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开心果’,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叫‘开心果’吗?因为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特别疼我爱我,我非常开心,整天乐哈哈的,我觉得快乐真好。所以,我也总是让我的家人、朋友都快乐,把欢乐也带给他们,小朋友们,你们的爸爸、妈妈爱你们吗?你们快乐吗?开心吗?
3、师:我们的这位新朋友是“开心果”,你们愿意和他做朋友,回答他的问题吗?
4、师:我们的家人这么爱我们,你们了解自己的家人吗?
二、了解家人
1、师:今天,我们请到了几位同学的家长,我们和家长一起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吗?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回答几个问题:
(1)请说出孩子的生日
(2)请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
(3)请说出孩子最喜欢吃的水果
(4)请说出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水果
(5)请说出孩子最喜欢的玩具
(6)请说出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最快乐
2、师:我们的爸爸妈妈,因为有了听话、可爱的你们才感到非常快乐、开心。这就是“家人因我而快乐”。
三、家人因我而快乐
1、师: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我们一起为妈妈做了小礼物,你们送给妈妈了吗?
(学生回答)
2、师:你想知道你妈妈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吗?(请家长讲)
3、师: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同学们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礼物送给自己的妈妈,礼物虽然不贵重,但妈妈却十分高兴、激动。那我们在平时还能为家人做些什么事使他们开心,为家人添欢乐呢?
板书:
四、
1、我们一起看看琪琪小朋友是怎样做的:看琪琪小朋友在家的录像
2、设置情景表演
师:据我所知,你们在这方面能比琪琪小朋友更好,你们愿意给大家展示、表演一下吗?
(1)出示题目:
爷爷闷了
奶奶病了
爸爸下班
妈妈洗衣服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该怎样做,选一个题目,表演一下,也可以表演你在家做过的事。准备道具:纸杯、毛巾、报纸、故事书)
(2)分组排演
(3)汇报演出,评价他们什么地方做的好?
五美丽的向日葵
1、师:同学们在表演中都表现的非常棒。老师这有一棵向日葵,你们看它漂亮吗?(花瓣不美)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双手把它打扮得更美丽。我们就把自己在家做的能使自己家人开心的事,写在花瓣上,并涂上漂亮的颜色,使它成为一朵美丽的向日葵。
2、开心果小结:我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也是能给家人带来欢乐的‘开心果’,我愿意和你们交朋友。我送给你们一颗爱心,希望你们能把爱心送给你周围的每一个人,让我们一起生活在快乐中。小朋友,再见!
教案点评:
通过本课中“了解家人”“家人因我而欢乐”三个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树立了家庭责任感,在感受到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时,明白了自己可以带给家人快乐或烦恼,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我应用什么方式使我的家人快乐,报答家人对自己的爱呢?录像中琪琪小朋友的做法,给同学们树立了正面的榜样。同学们在正确榜样的引导下,两三个人一组,有声有色地表演了“爷爷闷了”“奶奶病了”“爸爸下班”“妈妈洗衣服”等情景,他们有的陪爷爷聊天,有的给奶奶端水送药,有的给爸爸拿拖鞋,还有的帮妈妈晾衣服。他们个个都表现得是那样懂事,他们的表现赢得了大家赞扬的掌声。
探究活动
探究目的:
让学生学会怎样为家人添欢乐
探究内容及形式:
1、学生收集关于母亲节、父亲节、敬老节等节日的相关资料,以及世界各地在这一天不同的风俗习惯等。
2、设计特定情节让学生参与表演,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你是怎样做的:爷爷闷了、奶奶病了、爸爸下班、妈妈洗衣服时。
3、自己亲手制作贺卡、手工制作等,在家人的生日或节日时送给他们,并对他们说一句祝福的话。
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侯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交流,缅怀革命先烈,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树立奋发图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爱国志向。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爱国情感落实在具体行动中,明确自己的责任。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为自己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成材计划。
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中华不振”这句话的含义。懂得伯父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3、联系课文思考自己读书的真正意义。
二、展示学习成果(20-30分钟)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学生自己有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自己朗读中所获得的心得。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③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
1、各小组讨论交流“中华不振”的含义。(要求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
2、交流面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身为祖国的一员,心里的感受。
2、学生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情感。
3、学生展示朗读能力。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面对当时我国人民被欺凌,原因是什么?周恩来是怎么想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以小组的形式上台展示)
2、如今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了,现在的你为什么而读书,模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一句话或者写一首诗(形式不限,能表达情感就好)
3、小组通过朗读自己创作作品来表现个性。
(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5分钟)
——: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历史告诉我们
——:落后就要挨打。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开拓未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这是历史的重任,先烈的遗志,我们的责任。今天,我们需要努力的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
2、师:在这和平安宁的时代,振兴祖国的内容和任务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请说说你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吧。(点名学生谈看法)
四、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
收集有关爱国的名言
扬州市梅岭小学俞纲
早晨,一缕阳光透过茂密的树树叶,斜射到森林的草地上。露水在绿叶上滚动着,像晶莹的珍珠。远处,传来一阵欢快的笑声,那是兔妈妈和兔宝宝去树林里采蘑菇。
树林里的蘑菇躲在绿草丛中,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好像绿地毯上点缀着颗颗宝石。兔宝宝挎着篮子,跟着妈妈,一蹦一跳地采蘑菇,不一会儿,就采了满满一篮子蘑菇。这时,兔宝宝发现在一棵大树下面,有许多色彩鲜艳的蘑菇。它欣喜地喊道:“妈妈,快来看呀,多漂亮的蘑菇呀,我们采一些回家吧。”说完,便伸手要采。
兔妈妈听了,连忙摇摇手,说:“别采,别采!它们是很漂亮,但不能随便吃”。
兔宝宝听了妈妈的话,心里感到很奇怪,问道:“这些鲜艳的蘑菇为什么不能吃?”
“这些蘑菇穿着漂亮的衣服,但中看不中吃,吃下去会中毒的。”妈妈说道,“看东西不能光看外表啊!”
兔宝宝听了,连连点头,说:“既然这些蘑菇都不能吃,不如我们采一些回家,然后召集所有的小兔,告诉大家识别毒蘑菇的方法,免得让别人再受害了。”
听了兔宝宝的话,兔妈妈微笑着点了点头,拉着孩子的手向家走去。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21164.html
上一篇:花园小学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下一篇:麻雀教学设计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