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病毒教案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自己的初中教案如何写呢?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病毒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

一、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调查有关病毒的内容: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电脑特长组合成若干小组(每组以3-4人为宜),再根据自己的兴趣从教师提供的课题中选择一个进行调查。

可选择的课题:

①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包括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它是如何被发现的?

②请两组分别患过腮腺炎和流感的同学查阅此类病是由于什么病毒引起的?你是怎样患上这种病的?有哪些症状?医生对你进行了什么治疗?大概经过多久你痊愈的?

③现在危害人类生存最严重的病——癌症是由癌症病毒引起的?请任选一至两例你熟悉的癌症病毒查阅,进行比较细的说明。

④目前被人们誉为最可怕的病毒——艾滋病毒,请查阅有关它的资料:如艾滋病毒的特点,最先发现情况,现在全世界及中国的感染人群数,发病症状,传播途径等,

⑤现在非典型性肺炎正横行于中国大地,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发言,让学生更多了解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因,防护知识等。

⑥动物的口蹄疫是由病毒引发的一种严重威胁动物生命的疾病,同时也给人的生活带来了比较严重的影响。请你对这方面的内容做一个报告。

⑦人类如何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请举例说明。

2.通过查询网络或者书籍、报刊完成你选定的主题。记录清楚你的信息来源,尽量确保它们的可靠。

3.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电脑知识好的同学最好作成幻灯片或电脑网页在课堂上展示,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二、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课前安排好的顺序作主要发言。其他各组学生可以提问或补充。学生当堂完成讨论提纲的填写:

病毒

1.病毒的形态结构:

(l)大小:。

(2)形态:。

(3)结构特点:。

(4)营养方式:。

2、病毒的类型:。

3、病毒与其他生物:。

4、病毒与人类:

(l)病毒与人类疾病:

①病毒引发的人类疾病:(列出五种以上)

②病毒的传播途径:

③病毒疾病的预防:

(2)人类对病毒的利用:

JK251.com延伸阅读

分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概念,了解有理式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3.通过类比分数研究分式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类比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又是变化发展的辨证观点的再认识.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分式的分母不为零.

2.疑点及解决办法通过类比分数的意义,加强对分式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前面所研究的因式分解问题是把整式分解成若干个因式的积的问题,但若有如下问题:某同学分钟做了60个仰卧起坐,每分钟做多少个?可表示为,问,这是不是整式?请一位同学给它试命名,并说一说怎样想到的?(学生有过分数的经验,可猜想到分式)

【新课】

1.分式的定义

(1)由学生分组讨论分式的定义,对于“两个整式相除叫做分式”等错误,由学生举反例一一加以纠正,得到结论:

用、表示两个整式,就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如果中含有字母,式子就叫做分式.其中叫做分式的分子,叫做分式的分母.

(2)由学生举几个分式的例子.

(3)学生小结分式的概念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分母中含有字母.

②如同分数一样,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

(4)问:何时分式的值为零?[以(2)中学生举出的分式为例进行讨论]

2.有理式的分类

请学生类比有理数的分类为有理式分类:

例1当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解:由分母得.

∴当时,原分式有意义.

(2);

解:由分母得.

∴当时,原分式有意义.

(3);

解:∵恒成立,

∴取一切实数时,原分式都有意义.

(4).

解:由分母得.

∴当且时,原分式有意义.

思考:若把题目要求改为:“当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无意义?”该怎样做?

例2当取何值时,下列分式的值为零?

(1);

解:由分子得.

而当时,分母.

∴当时,原分式值为零.

小结:若使分式的值为零,需满足两个条件:①分子值等于零;②分母值不等于零.

(2);

解:由分子得.

而当时,分母,分式无意义.

当时,分母.

∴当时,原分式值为零.

(3);

解:由分子得.

而当时,分母.

当时,分母.

∴当或时,原分式值都为零.

(4).

解:由分子得.

而当时,,分式无意义.

∴没有使原分式的值为零的的值,即原分式值不可能为零.

(四)总结、扩展

1.分式与分数的区别.

2.分式何时有意义?

3.分式何时值为零?

(五)随堂练习

1.填空题:

(1)当时,分式的值为零

(2)当时,分式的值为零

(3)当时,分式的值为零

2.教材p55中1、2、3.

八、布置作业

教材p56中a组3、4;b组(1)、(2)、(3).

九、板书设计

课题例1

1.定义例2

2.有理式分类

题教案模板


课时教案

课题:课题2燃料和热量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⒈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⒉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难点⒈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意义

⒉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三、教学模式(或方法):探究活动与教师讲述结合

四、教学过程

复习课题1燃烧的条件⑴可燃物

⑵氧气(或空气)

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教师强调可燃物有许多是燃料,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第一小节,引出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

一、煤、石油和天然气

煤:是非常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碳元素组成,还含有氮、硫等元素,讨论回答课本上有关煤的知识中的探究问题。

教师小结。

石油:是非常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通过一些方法可以炼制得到许多产品,如汽油、煤油、柴油、石蜡等;讨论回答课本上有关石油的知识中的探究问题。

教师小结。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做甲烷燃烧的探究实验,提醒学生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根据现象判断出甲烷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并根据该实验推断出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介绍“可燃冰”

二、燃烧中能量的变化

做探究实验——镁带和稀盐酸的反应。

现象:有气泡生成,试管壁发烫。

结论:镁带和稀盐酸的反应时要放出热量。

有的化学反应放热,如物质的燃烧、金属和酸的反应

有的则吸热,如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木炭还原氧化铜等。

要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一是要有充足的氧气

二是要和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教师小结: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皮肤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的结构、的再生和的卫生保健知识。

2、理解的功能。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结构的挂图及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讨论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并分析调节体温的示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对的卫生保健常识的介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3、通过对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学难点

的体温调节

教学重点

的结构及功能

本章知识要点

(一)的结构与功能

1、保护功能:

(1)表皮的角质层:防止细菌侵入,防止体内水分过多散失

(2)表皮的生发层的黑色素细胞形成黑色素,可防止紫外线损伤内部组织

(3)真皮中的结缔组织是具有弹性和韧性,可以承受一定的摩擦和挤压

(4)皮下组织中的脂肪组织可以缓冲机械压力

(5)毛发可以起保护作用

(6)皮脂腺可以分泌皮脂,滋润

2、排泄功能:

汗腺可以产生并排出汗液(含有大量的水,少量的无机盐、尿酸、尿素等)

3、调节体温的功能:

(1)真皮中的毛细血管通过收缩舒张调节体温

(2)皮下组织中的脂肪有保温的功能

(3)毛发有一定的保温功能

(4)通过汗腺排汗量的多少来调节体温(因汗液蒸发可以带走热量)

4、感受外界刺激的功能

真皮中有各种感受器,能接受触、压、温度等刺激

(二)的卫生保健

1、的清洁:

(1)清除表面的污垢,使能正常发挥功能

(2)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病的发生

2、的锻炼:

(1)改善的血液循环和汗腺、皮脂腺的分泌功能,促进的新陈代谢

(2)提高对温度骤然变化的适应力,减少疾病发生

(三)的再生

1.生理性再生:正常代谢过程中的再生(如:角质层细胞脱落后会自然得到补充)

2.补偿性再生:由损伤引起的再生(如擦伤后伤口愈合)

教法建议

本章教学建议为2课时:第1课时主要学习的结构(与功能);第2课时总结的功能(突出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及的卫生保健。(如果课时允许,可以安排3课时,第3节课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基础上,上一节关于“拥有健康的”的讨论交流课。)

本章的引入建议从生活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出发,如:“夏天刚过,许多同学都发现自己的变黑了,这是为什么呢?”、“人们常说‘这个人的脸皮可真厚’,脸部的真的很厚吗?”、“一些同学进入初二以后,发现自己的脸上长出了‘小痘痘’,这是怎么回事呢?怎样预防呢?”等等,可以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的结构”的学习,应尽量借助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来辅助学习,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人体过毛囊切片,在此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序观察)。

学习“的功能”时,应在理解结构的基础上,建议采取学生讨论的形式,结合实际(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或书上示意图引发学生思考,并注意强调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如可以防止细菌侵入是因为最外面有数层已经角质化的细胞构成。

对“的卫生保健”的教学,应注意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年龄、生长发育特点),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健康与疾病”、“如何正确选择、使用化妆品”等方面的资料或借助 扩展资料 和 媒体素材 中的内容帮助学习),让学生通过学习能懂得如何使自己的更健康。如:怎样正确清洁,怎样注意的营养,怎样预防痤疮等。

教学设计示例

本章安排2课时。

前面几节课的学习,让我们对人体的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人体作为一个统一整体,能够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这首先离不开一个重要的保护屏障——。

板书

对于我们随时都可以看到和感受到的,同学们有多少了解多少呢?(请一些学生回答,从中可以发现学生对此知识的已有水平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同学们对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是会有一大堆问题亟待解决。比如说:夏天刚过,许多同学都发现自己的变黑了,这是为什么呢?人们常说“这个人的脸皮可真厚”,脸部的真的很厚吗?一些同学进入初二以后,发现自己的脸上长出了“小痘痘”,这是怎么回事又该怎样预防呢?常年暴露在外接触许多细菌,为什么不腐烂变质呢?人的肤色为什么会有差异……这些问题都与的结构密切相关。

板书

覆盖在人体表面,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成年人的展开面积接近2平方米,重量约为人体重的1/20。虽然是最大的器官,却很薄,平均2毫米左右,最薄的部位是眼皮的,只有0.5毫米,而最厚的部位是手掌和脚跟的,也不过为4-5毫米。既然是“器官”,同学们回忆一下器官的概念,想想应该是由哪些组织,按着什么样的方式构成的呢?可以触摸自己手部或脸部的,体会一下,也许对寻找答案有所帮助(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构建出结构的模型,汇报结果并说明理由。可以让学生画简图,利用实物投影来展示)。

同学们构建的结构正确吗?我们先不急于评价,大家一起来看一幅结构的挂图。 出示挂图,也可以用投影片或模型取代

根据上皮组织在人体分布的特点,我们可以确定的外层应当是上皮组织,具体的说是复层扁平上皮,我们把它叫做——表皮。 板书

我们来看一下放大后的表皮 利用每体素材中的视频资料 ,想想它具有什么功能?保护。 板书 死亡的表皮细胞不断脱落,有人计算过,把一个人一生中脱落的表皮加起来,平均重量将超过227千克。

表皮不断脱落,为什么不会越来越薄呢?原因就在于表皮又分两个部分。刚才我们说到和看到的那些排列紧密,不断脱落的实际上是表皮的外层,叫做——角质层。 板书 而角质层内侧的部分叫——生发层, 板书 补充脱落的角质层的任务正式这层结构完成的,由此可以推断生发层的细胞具有什么特点?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板书〉想想看,平时我们不小心擦伤了,过几天伤口就痊愈了,现在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补充解释一下:生理性再生和补偿性再生的不同。

在生发层中还有另一种细胞也执行着重要的功能,夏天过后我们的变黑了,就与这种细胞有关——黑色素细胞。 板书 (介绍一下黑色素细胞的分布与肤色的关系,还可以补充一下不同人种中黑色素的特点及白化病人缺乏黑色素的原因)。黑色素细胞可以产生黑色素,黑色素可以吸收紫外线,防止其损伤深层,对人体有保护作用,是人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表现。参加室外活动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很有好处,但在夏天外出或进行日光浴时应当适度,因为过度的日晒会加速的老化,甚至会引发癌。

回顾一下刚刚学过的关于表皮的知识,思考一下:严重的大面积烧伤的病人为什么容易死亡?(加强学生对是保护人体的重要屏障的认识)

损伤会有血液流出,触摸会觉得有弹性,尖锐的物体碰到会觉得疼……这些现象的产生都与表皮下方的结构——真皮有关。

板书

请同学们看挂图,找找真皮层与表皮层结构上有什么不同,能确定真皮层主要是由哪种组织构成吗?具有弹性离不开真皮中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板书 它们是真皮中最主要的组织,属于致密结缔组织。它对内部组织起保护作用。(可以用一块较厚的新鲜动物皮演示:撕、拽、切割,从中看出的弹性及韧性都很强。并简单介绍如何保持的弹性、皱纹和疤痕的形成等知识)。

天气热或运动时,可以看到脸部的发红,天冷或不运动时则相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在于真皮层内有丰富的血管, 板书 人体血液循环中10%的血液要流经。这对人体有何意义呢?调节体温。(绘简图或利用书上的图介绍毛细血管调节体温的原理)这是主动地进行调节,适应环境的表现。(补充说明毛细血管的存在也是决定肤色的原因之一)。

被人们称为“感官”,这一功能的实现离不开真皮中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板书 。

它们可以接受哪些刺激,产生哪些感觉呢?我们请4位同学上来做一个活动。4人均蒙上眼睛,第一位,将同为金属质地大锁和小锁放在两只张开的手掌上;第二位:给一个木块和一个乒乓球;第三位:让其两只手分别触摸盛冰水和热水的两只烧杯;第4位,让其把手伸进一个小罐子里,找“宝物”(罐中放一些糖果,混有几个不很锋利的图钉);请4位同学分别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一起讨论在这过程中接受了哪些刺激?产生了哪些感觉?压力感觉——重量,触觉——形状、质地,温度感觉——温度变化,痛觉——有“针” 板书 的这一功能对人体有什么意义?这也是人体适应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的就是有表皮和真皮两个部分构成的,不过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还演变出了一些附属结构,它们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板书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自己的,结合挂图,说出上还有哪些附属结构?它们分别具有什么功能?(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做简单讲解。)

指(趾)甲——介绍其生长、质地和作用; 板书 补充介绍“中国望甲诊病历史悠久,根据指甲的颜色、质地等可以诊断疾病;建议学生不要涂指甲油、留长指甲,进行审美教育。

毛发——结合挂图介绍毛发的结构、类型、分布特点及主要功能; 板书 补充介绍直发与卷发的产生原因、头发变白的原因(参考“扩展资料”)、打“寒战”或受到惊吓时会毛发“竖立”的原因;建议同学不要染头发,留怪发,进行审美教育。

汗腺——介绍汗腺的类型、分布特点、功能(可以参考“扩展资料”或利用“媒体素材”中的视频资料)及排汗的意义 板书 (结合书上的图讨论通过排汗能调节体温的原理;通过介绍汗液的主要化学成分说明排汗有排泄功能);补充介绍生活中人们常说的“狐臭”和“痱子”的成因,进行卫生教育。

皮脂腺——从生活中的实例:有些人头发爱出“油”,有些人鼻子爱出“油”出发介绍皮脂腺的分布、结构及作用。 板书 补充介绍青少年进入生长旺盛期会长“青春痘”的原因及防治常识。

拉扯一下自己手臂的,感觉到与肌肉之间不是联系很紧密,实际上,在与肌肉之间还有皮下组织。 板书 它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在身体的不同部位,皮下组织的厚度也有差别。想想皮下组织有什么功能?保护和保温。

综合以上学过的内容,思考并回答;1、的基本结构包括了几个部分?2、有哪些主要功能?分别由什么结构来实现的?利用“课件”回顾、总结的结构与功能。

不仅仅执行着它的生理功能,也是人体美的重要体现,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健康的肌肤。那么我们应当怎样根据的特点,科学地保护好自己的呢? 板书 请学生讨论后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联系实际适当补充。)明确两点:的清洁和锻炼。建议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正确看待护肤用品的广告,选择适当的护肤用品,不化妆,再次进行审美教育。

建议:

1、课堂上课外知识的补充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取舍,内容不宜过多,不要太专业化。

2、关于“如何拥有健康的”的讨论,可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材料或做一些调查。如:一些化妆品广告和使用说明;学生中使用护肤品的情况;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等,利用这些材料展开讨论,更贴近生活,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探究人体的敏感性

问题:用一根头发在自己的鼻尖、面颊、手心、手背等部位接触一下,你很容易发现“人体不同部位的对相同刺激的敏感性是不同的”,那么不同人的相同部位的对同一刺激的敏感性一样吗?怎样利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

实施方案:

材料:圆规刻度尺

方法:

①每小组4人,每人轮流作测试者,测量其余三人;

②被测者蒙上双眼,露出手臂的;

③测试者用圆规的两尖轻触被测者的。开始时两尖距离较近,后逐渐增大;

④被测试者根据感觉说出接触的几个点;

⑤当被测者感觉接触的是两个点时记下圆规两点之间的距离;

⑥重复3次,求平均值。

实验记录(注意:4人所测部位应相同)

被试者姓名

测试次数

第一位同学

第二位同学

第三位同学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

体验的温度觉

问题:人体能感到温度的变化,离不开中的温度觉感受器。当环境温度低于温度时会感到冷;当环境温度高于温度时会感到热。怎样利用实验的方法来体验温度觉?

实施方案:

材料:3个烧杯、适量的温度不同(冷、温、热)的水。

方法:

①用3个烧杯分别装上冷水、温水、热水;

②将左手食指放入冷水,同时将右手食指浸入热水中,3分钟后将两只手指同时取出;

③再将手指同时浸入温水中,分别体会感觉。

冷水

热水

温水

右手感觉

左手感觉

现象分析:

(1)左手温度高于冷水温度,人觉得冷;

(2)右手温度低于热水温度,人觉得热;

(3)3分钟后两手同时放入温水中,左手温度低于温水温度,人觉得热;右手温度高于温水温度,人觉得冷。

排泄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的概念和尿的形成的基础知识。

2、掌握肾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

3、了解输尿管、膀胱、尿道的位置和功能。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猪肾的内部结构,通过观察泌尿系统模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和膀胱的剖面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2、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人体内有着非常完善的自身结构——泌尿系统,同时也使他们领悟到这一生理过程是人体内保持清洁、使生命充满生机活力等美好状态的前提。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

1、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把排便、排尿等都称为,本章中要纠正这种错误的理解,了解正确的的概念。也为后面新陈代谢的学习,打好基础。

2、肾脏的结构和尿的形成:排尿是的主要途径,也是本章的主题。肾脏是尿形成的场所,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在了解了肾脏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学好尿的形成。

教学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肾单位结构复杂,又不能用眼直接看到。即使有条件的学校,给学生创造在显微镜下观察肾脏切片的机会,学生也很难找到完整的肾单位。而肾单位是产生尿液的结构单位,是看不到却很重要的关键知识点。突破肾单位这个难点可以为尿液的形成订好基础。

2、尿的形成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涉及到原尿的形成与成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涉及到尿的形成与成分。这里必须让学生明白肾单位中血液的来龙去脉和尿的产生与排出途径,也就是说要血路、尿路都清楚。然而,让学生理解看不到的结构与其功能确有难度。

本章知识要点

教法建议

本章教学建议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主要讲述的概念,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脏的结构;第2课时了解尿的形成,尿的排出以及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在开始本章的学习之前,先通过复习旧课的形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对体内代谢废物有一个初步认识。如:“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进行了那些物质的交换?”“哪些些物质要排出体外,为什么?”,有利于学生理解的概念。

在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时,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式图或模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课件进行演示,教师依照泌尿系统组成表中所列器官的顺序依次讲述。肾脏的结构是本章的重点,讲述这部分内容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动物肾脏的解剖实验,或由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在实验中对照课文的插图或挂图,辨认皮质、髓质和肾盂,使学生对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的结构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述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

讲述肾单位的结构时,利用彩图10指出出球小动脉在肾小管外形成了毛细血管网。讲清楚肾小囊有肾小管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肾小囊囊壁的内层细胞紧贴肾小球和外层细胞与肾小管相连的知识。

关于尿的形成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抓住结构特点说明功能。2、讲述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讲述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时,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一昼夜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而实际排出的尿量只有1.5升?为什么原尿中会有葡萄糖,而排出的正常尿中却没有葡萄糖?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一、本章的参考课时为2课时。

二、第一课时:

1.引入新课:回忆呼吸的全过程。

设疑:呼吸全过程的最后一步,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将血液中的氧供给了细胞,氧进入细胞去做什么?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总是比动脉血多,这些二氧化碳是从哪里来的?

解疑:原来,人体通过消化、吸收得到的营养物质,在细胞内被利用。其中,有机物的分解通常需要氧的参与。有机物分解消耗了氧,产生了二氧化碳。

引出本章课题有机物的分解还产生水、尿素等其他废物(当然,有些废物能在体内“变废为宝”,不宜称为废物)。这些物质通常被称为代谢终产物。它们在人体内积聚多了。对人体有害,必须及时排出体外。这就是本章要学习的课题——。

2.比较与排便(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应尽可能少给或不给专业性较强的名词术语,故不直给排遗的概念〕的区别,理解的概念。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对比:二者的排出物分别是什么?分别在身体的什么部位产生的?排出的途径务是什么?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3.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或挂图,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泌尿系统的组成。提醒学生想着自己身体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的功能。

4.通过观察与实验活动,认识肾脏的结构:

活动(1),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学生分组实验.以小组为单位,便于学生观察得更细致.讨论得更充分。每个小组最好都有一个标本进行观察。观察后的肾脏可以用福尔马林浸泡起来.制成浸制标本,供下一届学本观察。

通过观察与小组讨论,认识与肾脏相通的管道,肾门处的血管与输尿管;肾的皮质与髓质;肾孟。

若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由于标本小,要配合挂图或投影片讲解,肾脏实物要放在解剖盘中让学生传看。

活动(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肾脏纵切片,在显微镜的,视野中找到较完整的肾小体。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看挂图、看投影片等认识肾小体。教师还可以制造简单的直观教具,如,向气球内吹气,当气球稍鼓时,一只手捏紧进气口;另一只手将鼓起的气球向下按,模拟肾小囊等。通过实验、观察并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自己归纳肾单位的结构。

进而由学生小结肾脏的结构。

5.请学生总结本课的知识,提示总结的范围:的概念、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脏的结构。

6.为下堂课置疑:我们已经知道了肾脏的结构,那么.究竟尿液是怎样形成的?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板书设计】

第七章

一、——人体内的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少量水;

皮肤——一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尿素;

泌尿系统——一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尿素等。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三、肾脏的结构:

1.肾脏纵剖1:皮质、髓质、肾盂。

2.肾单位的结构。

三、第二课时:

1.复习提问;

(1)对照挂图(或投影片)简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主要功能。

(2)对照挂图(或投影片)悦明肾单位的结构。

2.从学生答案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肾脏是形成尿的场所,又知道肾脏是有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的。那么,尿是怎样形成的?尿是如何排出体外的?我们应该了解哪些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怎样用这些知识指导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是本堂课要探索、解决的问题。

3.安排自学与讨论活动,学习尿的形成。

给学生一些相关数据,结合书上P.72尿的形成示意图,在复习了肾单位的结构以后,通过小组讨论,抓住结构特点学习尿的形成过程。

活动(1),读书与思考。

参照尿的形成示意图,看书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尿的形成过程包括两个连续的阶段—一滤过和重吸收。两个阶段中被滤过和被重吸收的物质分别是什么:

②肾单位的哪些结构特点与完成滤过和重吸收作用相适应?

③如图,在尿的形成示意图中,左上方血液进入球小动脉,左下方血液流出肾单位,血液在肾单位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④参看下表,思考:血浆与原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原尿与终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终尿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血浆、原尿和终尿的主要成分比较表

成分

血浆(g%)

原尿(g%)

终尿(g%)

90~93

99

95~97

蛋白质

7~9

(微量)

葡萄糖

0.1

0.1

尿素

0.03

0.03

2

尿酸

0.002

0.002

0.05

肌酐

0.001

0.001

0.15

氯化物

0.37

0.37

0.6

0.32

0.32

0.35

0.02

0.02

0.15

0.0001

0.0001

0.14

⑤为什么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只有1.5升?

⑥尿的形成示意图中肾小管中的尿流向何处?

活动(2),小组讨论思考题。经过讨论,请一个代表完整叙述尿的形成过程,其他组员补充,使答案完善。

希望在讨论中能提出与泌尿系统有关的其它问题,鼓励同学提问,提倡组内互助。

活动(3),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指图(或投影片)讲述尿的形成过程。教师点评。

4.以小组活动的学习方式,学习尿的排出。

①参看泌尿系统模式固,了解尿的排出路径。

②观察膀胱的模型或膀胱的剖面图,了解尿液排出的机制。重点学习膀胱壁的结构(平滑肌)与功能(贮存尿),尿道括约肌的收缩与舒张,从而了解尿的排出。

③通过讨论,了解排尿的意义。

5.通过小组讨论,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学习的目的重在指导自己日常生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6.小结:请学生概括尿的形成过程和尿的排出。

【板书设计】

四、尿的形成:

五、尿的排出:

六、排尿的意义和泌尿系统的卫生:

1.意义:①排出废物②调节水盐含量,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2.卫生:①适量饮水②及时排尿③保持尿道外口清洁

探究活动

尿蛋白的定性检验方法

【问题】患有肾小球肾炎的病人尿液与正常人有什么不同?

【假设】患有肾小球肾炎的病人尿液中含有蛋白质

【实验设计】

(1)材料用具:正常人新鲜尿液和患有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新鲜尿液,酒精灯,试管,试管夹;2%乙酸溶液,20%磺酸水杨酸溶液。

(2)实验方法:对比法。通过加热尿液,然后滴加乙酸或者直接加入磺酸水杨酸,比较正常人与肾炎患者的尿液有什么不同。

(3)预期:如果正常人尿液与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液成分有不同,则用第一种方法加热正常人的尿液不会浑浊,或者浑浊后加入20%乙酸溶液后即刻消退,而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液会出现浑浊,加入20%乙酸溶液浑也不消失。第二种方法加入20%磺酸水杨酸,正常人的尿液不会浑浊,而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液会出现浑浊。

(4)实验过程:

方法一:加热乙酸法

①取A、B两只试管,A试管中加入正常人新鲜尿液3毫升,B试管中加入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新鲜尿液3毫升;

②分别将A、B两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到煮沸;

③对比观察A试管略微有浑浊(或没有浑浊),B试管出现浑浊;

④分别在有浑浊的A、B试管中加入数满2%乙酸溶液进行观察,A试管浑浊消退,B试管浑浊不消退。

【方法一:结果】A试管中的尿液煮沸后出现略微浑浊,是由于加热而产生的磷酸盐沉淀而引起的,所以在加入乙酸后浑浊即消失。而B试管中的尿液煮沸后出现浑浊,由于尿液中的蛋白质在被加热后产生变性,溶解度降低,因而形成沉淀。在加入乙酸后变性蛋白质并不分解,所以尿液仍呈浑浊。

方法二:磺酸水杨酸法

①取A、B两只试管,A试管中加入正常人新鲜尿液3毫升,B试管中加入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新鲜尿液3毫升;

②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20%磺酸水杨酸一二滴;

③观察A试管没有浑浊产生,B试管有浑浊产生;

【方法二:结果】A试管没有浑浊,表明A中的尿液不含有蛋白质;B试管出现浑浊,表明尿液中含有蛋白质。

【实验结论】患有肾小球肾炎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蛋白质(支持假设)。

4.2 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景中深刻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正确运用等式的性质.2.熟练掌握移项法则,利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重、难点重点:等式的基本性质,移项法则难点: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和用移项的法则解方程.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解方程:2x-5=3x+6你能说出你解这个方程每一步的依据吗?(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去_______.)(导入新课:在小学我们学习了解方程,依据是加数与和的关系,因数与积的关系,还有没有别的依据呢?)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等式的性质问题1(一)班的学生人数等于(二)班的学生人数,现在每班增加2名学生,那么(一)班与(二)班的学生人数还相等吗?如果每班减少了3名学生,那么两个班的学生人数还相等吗?如果(-)班人数为a人,(二)班人数为b人,上面问题用含有a、b的式子怎样表示?问题2如果甲筐米的重量=乙筐米的重量,现在把甲、乙两筐的米分别倒出一半,那么甲,乙两筐剩下的米的重量相等吗?如果设甲筐米的重量为a,乙筐米的重量为b,上面问题用式子怎么表示?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发现等式有什么性质?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______(或者减去)_________(或同一个式子)所得结果仍是____.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都______(或者除以)_________(或同一个式子)(除数或者除式不能为0),所得结果仍是____.你能用式子表达等式的性质吗?2尝试练习做一做(1)说一说下面等式变形的根据①从x=y得到x+4=y+4,②从a=b得到a+10=b+10③从2x=3x-6得到2x-3x=3x-6-3x④从3x=9得到x=3,⑤从得到x=8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4x+4=3x+12归纳:(1)什么叫移项?把方程的某一项改变____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叫______看看下面的变形是移项吗?2x+5-3x+6=9,解:2x-3x+5+6=9练一练用移项的方法解方程12x=x+323x-1=40+2x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实际应用例1(我国古代数学问题)用绳子量井深,把绳子3折来量,井外余绳子4尺;把绳子4折来量,井外余绳子1尺,于是量井人说:“我知道这口井有多深了”。你能算出这口井的深度吗?(做完后交流讨论)2游戏:请你任意圈出下面日历中竖列上三个相邻的数,求出它们的和并告诉我,我就知道你圈出的是哪三个数。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1如果单项式与是同类项,则n=___,m=____2如果代数式3x-5与1-2x的值互为相反数,那么x=____3若方程3x-5=4x+1与3m-5=4(m+x)-2m的解相同,求的值p1091,2五反思小结,拓展提高这一节你有什么收获?作业p118,1、2、3

命题教案模板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找出的题设和结论.因为找出一个的题设和结论,是对该深刻理解的前提,而对理解能力是我们今后研究数学必备的能力,也是研究其它学科能力的基础.

难点:找出一个的题设和结论.因为理解和掌握一个,一定要分清它的题设和结论,所以找出一个的题设和结论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但有些的题设和结论不明显.例如,“对顶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等.一些没有写成“如果……那么……”形式的,学生往往搞不清哪是题设,哪是结论,又没有一个通用的方法可以套用,所以分清题设和结论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二)教学建议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或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来理解的概念、找出一个的题设和结论,并能判断一些简单的真假.

2、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虽然高中阶段我们还要学习,但对于程度好的A层学生还要理解:

(1)假可分为两类情况:

①题设只有一种情形,并且结论是错误的,例如,“1+3=7”就是一个错误的.

②题设有多种情形,其中至少有一种情形的结论是错误的.例如,“内错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这个的题设可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两个内错角都等于90°,这时两直线平行;第二种情形是两个内错角不都等于90°,这时两直线不平行.整体说来,这是错误的.

(2)是否是:

的定义包括两层涵义:①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②这个句子必须对某件事情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即是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在语法上,这样的句子叫做陈述句,它由“题设+结论”构成.

另外也有一些句子不是陈述句,例如,祈使句(也叫做命令句)“过直线AB外一点作该直线的平行线.”疑问句“∠A是否等于∠B?”感叹句“竟然得到5>9的结果!”以上三个句子都不是.

(3)的组成

每个都是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具有这种形式的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有些,没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题设和结论不明显.对于这样的,要经过分折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也可以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另外的题设(条件)部分,有时也可用“已知……”或者“若……”等形式表述;的结论部分,有时也可用“求证……”或“则……”等形式表述.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真、假等概念有所理解.

2.使学生理解几何的组成,能够区分的题设和结论两部分,并能将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3.会判断一些的真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找出一个的题设和结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分析语句,理解

1.教师让学生随意说一句完整的话,每个小组可以派一名同学说,如:

(1)我是中国人.

(2)我家住在北京.

(3)你吃饭了吗?

(4)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5)画一个45°的角.

(6)平角与周角一定不相等.

2.找出哪些是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

学生答:(1),(2),(4),(6).

3.教师给出的概念,并举例.

: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分析(3),(5)为什么不是.

教师分析以上中,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请学生举几个数学的例子,每组再选一个同学说.(不要让说过的再说)

如:

(1)对顶角相等.

(2)等角的余角相等.

(3)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一定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4)如果a>0,b>0,那么a+b>0.

(5)当a>0时,|a|=a.

(6)小于直角的角一定是锐角.

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说出以下两个例子,并问这是不是.

(7)a>0,b>0,a+b=0.

(8)2与3的和是4.

有些学生可能给与否定,这时教师再与学生共同回忆的定义,加以肯定,先不要给出假的概念,而是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4.分析的构成,改写的形式.

例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l)分析此的构成,前一部分是后一部分成立的条件,后一部分是在前一部分条件下所得的结论.已知事项为“题设”,由已知推出的事项为“结论”.

(2)改写的形式.

由于题设是条件,可以写成“如果……”的形式,结论写成“那么……”的形式,所以上述可以改写成“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

请同学们将下列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例:

①对顶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

②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内错角相等.

③等角的补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是等角,那么它们的补角相等.(注意不仅仅限于两个角,如果多个角相等,它们的补角也相等.)

以上三个的改写由学生进行,对(2)要更改为“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内错角相等.”

提示学生注意:题设的条件要全面、准确.如果条件不止一个时,要一一列出.

如: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角是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可改写为: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而且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二、分析,理解真、假

1.让学生分析两个的不同之处.

(l)若a>0,b>0,则a+b>0.

(2)若a>0,b>0,则a+b<0.

相同之处:都是.为什么?都是对a>0,b>0时,a+b的和的正负,做出判断,都有题设和结论.

不同之处:(1)中的结论是正确的,(2)中的结论是错误的.

教师及时指出:同学们发现了的两种情况.结论是正确的或结论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就有了对的一种分类:真和假.

2.给出真、假定义.

真: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叫做真.

假:如果题设成立,结论不成立,这样的都是错误的,叫做假.

注意:

(1)真中的“一定成立”不能有一个例外,如:“a≥0,b>0,则ab>0”.显然当a=0时,ab>0不成立,所以该题是假,不是真.

(2)假中“结论不成立”是指“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正确”,如:“a的倒数一定是”,显然当a=0时不正确,所以也是假。

(3)注意与假的区别.如:“延长直线AB”.这本身不是.也更不是假.

(4)是一个判断,判断的结果就有对错之分.因此就要引入真假,强调真假的大前提,首先是.

3.运用概念,判断真假.

例请判断以下的真假.

(1)若ab>0,则a>0,b>0.

(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3)如果n是整数,那么2n是偶数.

(4)如果两个角不是对顶角,那么它们不相等.

(5)直角是平角的一半.

解:(l)(4)都是假,(2)(3)(5)是真.

4.介绍一个不辨真伪的.

“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我们可以举出很多数字,说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而且至今没有人举出一个反例,但也没有一个人能证明它对一切大于4的偶数正确.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已证明了“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质数与两个质数之积的和”.即已经证明了“1+2”,离“1+1”只差“一步之遥”.所以这个的真假还不能做最好的判定.

5.怎样辨别一个的真假.

(l)实际生活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数学中判定一个是真,要经过证明.

(3)要判断一个是假,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

三、总结

师生共同回忆本节的学习内容.

1.什么叫?真?假?

2.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

3.怎样将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4.初步会判断真假.

教师提示应注意的问题:

1.与真、假的关系.

2.抓住的两部分构成,判断一些语句是否为.

3.中的题设条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写“如果”时应写全面.

4.判断假,只需举一个反例,而判断真,数学问题要经过证明.

四、作业

1.选用课本习题.2.以下供参选用.

(1)指出下列语句中的.

①我爱祖国.

②直线没有端点.

③作∠AOB的平分线OE.

④两条直线平行,一定没有交点.

⑤能被5整除的数,末位一定是0.

⑥奇数不能被2整除.

⑦学习几何不难.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真.

①若a=b,则a2=b2.

②连结A,B两点,得到线段AB.

③不是正数,就不会大于零.

④90°的角一定是直角.

⑤凡是相等的角都是直角.

(3)将下列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①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②若a2=b2,则a=b.

③同号两数相加,符号不变.

④偶数都能被2整除.

⑤两个单项式的和是多项式.

鸟类教案模板


第七节鸟类(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的形态结构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点2、了解鸟的繁殖的特点3、了解鸟对人类的益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的形态结构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点难点:双重呼吸[复习旧知识]在我们已学过的动物中,哪一类动物属于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爬行动物。它与陆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有哪些?1.爬行动物的身体一般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五部分。2.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并起保护作用。3.幼体的发育彻底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成了真正的陆生动物。4.体内受精、用肺呼吸。[引入新课]我们所学习的动物是从进化的角度来安排的,即从节肢动物到鱼类又到两栖类,然后到爬行类再到。爬行动物用身体的腹面贴在地南上爬行,适应陆生生活的能力还较弱。在地球上称霸一段时间后,如恐龙曾辉煌一时,后来逐渐被鸟哺乳类所淘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全世界的共约9000种,我国有近1200种,提起,大家首先想到的它有哪一大特征呢?(飞翔)能飞,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要数雨燕,有一种针尾雨燕,飞得极快,一小时能飞300公里。从南京到上海,让它沿铁路飞行,只需要1小时2分钟、就可飞到,比现在的特快列车还要快三倍,而且雨燕能连续飞行10小时。隼的飞行速度也很快,当它们在空中追捕一只飞鸽时,一刹那的速度可达支每小时360公里,但不能像雨燕那么持久地飞行。附:隼(sun):一种凶猛的鸟,上嘴勾曲,背青黑色,尾尖白色,腹部黄色。饲养驯熟后,可以帮助打猎。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希望能像鸟一样飞向蓝天。传说早在2000多年前有名的工匠鲁班曾研究制造了一只"木鸟"。1900多年前西汉人用鸟羽作翅膀绑在手臂上,头和全身也都披着羽毛,取得滑行数百步的成绩。希腊人阿奇太和德国人等也作过飞行实验,但都毫无结果,直到1903年12月,美国人莱特兄弟终于发明了飞机,实现了人类梦寐以求的飞向蓝天的愿望。飞机的制造成功主要是在研究如何能飞翔中得到启示的。现在,尽管飞机飞行的速度和高度都远远超过了,但飞行技巧,灵活性等方面与相比还有不少差距,而且坐飞机要买飞机标,出境又要检查,又要有各种手续不太自由,要自由就要像鸟一样飞。那么,怎样才能飞起来呢?这得从它的形态和结构谈起。1.身体呈纺锤形,外被羽毛,以养活飞翔时的阻力。问:(1)鸟的体形怎样?对飞翔有什么好处?(2)用滴管把水滴在家鸽的羽毛上,你看到什么现象?这对鸟本身有什么好处?(3)列举生活中,你所知道的羽毛的用途想一想,羽毛对飞翔有什么作用?(1)鸟的体形呈纺锤形,减少了飞翔时空气的阻力。(2)将水滴到鸟的羽毛上,大部分的水会滑落,少数粘附在羽毛上的水滴,鸟只要抖一下便能抖落下来,可以减小飞行时的负重。(3)羽毛增大了鸟的体积,减小了密度,羽毛还有保温的功能,为使成为恒温动物提供了条件。的飞行器官的动力是什么呢?2.前肢变成翼,作为飞翔器官。在所有飞翔物体中,是最完善的,的飞翔能力实际上就是与重力作斗争的独特机能。一般地说,物体离开地面飞行,必须产生足以克服自身重力的升力。当升力超过体重就能上升。升力的产生与的翅膀的结构有关。翅膀上部表面凸起,下面表面略凹,空气在翅膀上部表面比在下部表面渡过快,产生升力。增加挥动翅膀的次数,能增加升力。蜂鸟飞翔时,翅膀煽动的次数极频繁,每秒可达500多次,以致在双翅振动的地方可见到雾状光环。由于蜂鸟的高频振翅,它能飞到5000米的高度。身体结构轻七如有一种“军舰鸟”,它的两个翅膀展开竟达2米多宽,而骨骼却只有100克重,结构坚固灵活,这是为什么呢?3.骨骼坚而轻,有的中空,多有愈合现象,有龙骨突,胸肌发达。鸟的骨骼,有的发生了愈合,如脊椎骨;有些骨很薄,如头骨,吃鸟时这的头骨极易咬碎,比较长的骨,大多中空,内部充有空气,如腿骨。飞行的动力是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胸肌是飞翔的“发动机”,大小胸肌的交替收缩和舒张使翅膀升高和下降,胸肌质量较大,占全身的1/5,胸肌附着大龙骨突上,靠近身体底部,使鸟飞翔时不至于上重下轻,维持身体的平衡(吃鸟吃胸肌)。鸟后肢的肌肉也比较发达,这与常用行走、攀援、捕食、游泳等有关(吃鸟吃腿)。鸟的颈部灵活转动,使头部的感觉器官能及时摄取外界信息,作出反应。是生物界时最突出的“飞行家”。许多不化能高飞,而且能持久地飞。飞翔是一种剧烈的运动,需要大量的氧气。一办飞翔的鸟所消耗的氧所比休息时大21倍,那么鸟是怎样给飞翔时提供大量的氧气的呢?人走到了高空会呼吸困难,那么鸟呢?4.肺连通气囊,进行双重呼吸?鸟的呼吸与一般的动物不同,一般的陆生脊椎动物呼吸时支空气吸进肺里,在肺内进行一次气体交换,然后呼出。而鸟的体腔内有许多由薄膜构成的气囊,与肺相通。吸气时,一部分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后进入前气囊,另一部分空气经过支气管直接进入后气囊。呼气时,前气囊中的空气直接呼出,后气囊中的空气经肺呼出,又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在一次呼吸过程中,肺内进行了两次气体交换,因此叫做双重呼吸。在静止时,呼吸作用是靠肋骨升降引起胸廓的扩大和缩小来完成的,飞翔时,由于胸肌处在紧张状态,不能采取这样的呼吸方式,只有依靠气囊才能完成强烈的呼吸作用。满足飞翔时高能量的消耗。当翼上举时,当翼上举时,气囊扩大,由于内外气压不平衡,空气迅速进入肺和气囊。除部分空气由于未经肺内的毛细支气管,所以是富有氧气的。当翼下降时,气囊受到挤压而收缩,把原来贮存的空气压出,再度经过肺而排出体外。气体第二次经过肺时,又进行了一次气体交换,所以无论是吸气,还是呼缺陷,肺前后两次进行了气体交换,这种现象称为“双重呼吸”。可见,气囊的出现和“双重呼吸”是对飞翔生活的重要适应,保证了飞翔时剧烈呼吸作用的顺利进行。气囊的作用:减轻密度,散发热量,得到充分的氧气的作用。浑浊空气新鲜空气兵分二路,充分利用。5.牙齿退化。的牙齿退化(食物不经咀嚼直接吞下,以养活在地南上摄食的时间),吞咽的食物贮藏在嗉囊里。这样的结构既有好处,又有坏处。好处是:能给鸟以足够的能量(边吃边飞),坏处是:导致鸟身体的质量增加,一利于飞翔。鸟飞翔时,是边吃边飞的,不可能飞一飞再停下来吃食物。有没有同学见过鸡、鸭在吞食沙子。(有)那鸡、鸭为什么要吞食沙子呢?鸡、鸭吞食沙子并不是完全不利的,这样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为保证向身体各部分提供氧气和营养,鸟的心脏负荷量是较大的,从结构上来看:6.心脏四腔,血液不混合,供给组织细胞都为含氧量高的血,比两栖类大大地提高了氧气的输送效率。出现了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路线。由于有了完善的产热和散热的能力,因而产热,散热相当,使体温可保持相对稳定,减小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扩大了生活和分布范围。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能力,能够在环境温度变化时仍然保持恒定的动物叫恒温动物。是我们学到的第一种恒温动物。经过训练,是否会必变随地大小便的毛病?7.没有膀胱,不贮存尿液。再训练也没有用。因为它没有膀胱,肾脏产生的尿液连同粪便一起随时排出体外。作用:减轻体重,减轻飞翔时的负担。8.雌鸟的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作用:减轻身体质量,利于飞翔。9.大、小脑发达。这与视觉敏锐有关。鸟从几百米高空看下来,对下面的情况仍能看得十分清楚。小脑的功能:协调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运动。总结:为了适应飞翔生活,在形态结构上主要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减轻身体的质重和密度;二是增强新陈代谢。构书安排:一.外形与飞翔生活相适应。1.身体呈纺锤形,外被羽毛,减少飞行阻力。2.前肢变为翼,是鸟的飞行器官。二.内部形态结构与飞翔生活相适应。1.骨骼轻巧而坚固有的愈合有的中空胸骨发达形成龙骨突。2.呼吸器官:肺肺与气囊相连,进行双重呼吸。3.牙齿退化4.心脏分为四腔(两心房两心室)5.恒温动物: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在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时仍能保持体温恒定的动物。6.没有膀胱,不贮存尿液。作用:减轻质量,利于飞翔。7.雌鸟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作用:减轻质量,利于飞翔。大、小脑发达,尤其小脑对控制和调节飞翔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22843.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