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导数及其应用数学教学随想优秀模板

随着教师工作的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写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导数及其应用数学教学随想优秀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导数及其应用》数学教学随想

我们作为数学知识、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的传播者,教学中能否体现《标准》中所列举的10项基本理念,是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判别标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吸取教材中的精华,经过再加工使学生主动地接受新知识,并积极地参与探索,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追求的目标之一。从课改开始,我们就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数学教材,由陌生到熟悉,转眼已过去两年多。以下就我个人在选修22中导数及其应用一章的教学践实谈几点体会。

一、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对人们从事实践活动,获得知识,发展智能,提高能力等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微积分的内容在我国的中学教材中几进几出,根据以往的情况,《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教育价值、定位、处理上的变化和变化的缘由作出了诠释,教材也充分体现了《标准》的要求。微积分在数学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那么如何使学生主动接受这一重要的知识及其中缊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呢?首重任务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本章的导言:,它是数学发展史上继欧氏几何后的又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被誉为数学史上的里程碑。开篇就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充满憧景的情景中,在教学中教师又结合具体实例和相关的史料,使学生产生渴求新知,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另外,教师又创设情境,引出一些学生常见的但以旧知无法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把探寻的目光聚焦于导数。

二、寓德教学于数学教学之中

微积分是全面认识数学价值的一个较好的载体,且在现代社会中随处可见(如运动速度、绿地面积、工厂的三废排污率,人口的增长率,环境问题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结合教材中的实际例子,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随之产生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另外在定积分内容的教学中,除渗透以直代曲的数学思想外,通过介绍我国古代的相关的数学成就(如介绍祖冲之的伟大贡献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民族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热情,树立为振兴中华,开创未来的崇高理想和为科学献身的远大志向。由于导数及其应用的内容涉及知识较多,方法灵活,在教学中除安排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外,还应适当的增加一些思考题,给学生一个反复思索的平台,这种再创造的过程自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一段时间的反复思索则可以锻炼学生的坚持性,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三、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生存状况的基本因素。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在这章的教学中,对教材中设置的思考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不同的初始值对求方程的近似解有影响吗?如果有,影响在什么地方?等等,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大胆提出新问题。正如当代着名的数学家马丁#8226;加德纳斯所说:你考虑的可能性越多,就越容易找到决窍,这是所有具备创造能力的数学家的奥秘之一。

四、在教学中,加强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这其中思维品质的六个方面: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组织性,批判性、创造性中,思维的深刻性在本章的教学中也要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应予以关注。而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学生善于深入思考问题,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性联系,不为表面现象和各种干扰所迷惑的思维品质。在本章导数概念的引入时,教材中安排几个典型的问题(如汽球膨胀,高台跳水等),这些问题设置为学生建立导数的概念架设了一座桥梁,我们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这些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剖析,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变化率导数。又如在定积分的教学中,从曲边梯形的面积出发到汽车行驶的路程这些实际问题入手,总结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四步曲: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思想方法上,再结合教材中的思考问题以及练习,不仅使学生建立起导数和定积分的概念,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即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这一认知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五、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培养工程师使之能适应明天的技术,那么主要的力量应放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因为学生将不得不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我们必须对学生的终身教育奠定基础。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应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智力竞争时代的迫切要求,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导数及其应用一章的教学中,利用教材中设置的大量的探索问题,思考问题作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题材,培养学生的自己学习的能力。如在变力作功问题中,探究:如果物体在变力F(x)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并且物体沿着与F(x)相同的方向从x=a移动到x=b(a<b)那么如何计算变力F(x)所做的功W呢?象这样的探究问题不难,但可以给学生以启示,即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进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上就是本人在《导数及其它应用》一章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普遍感到教材内容的安排合理、选材适当、收获颇丰。

JK251.com延伸阅读

离心现象及其应用【推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离心运动及其产生的原因.

2、知道离心现象的一些应用和可能带来的危害.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分析了离心现象发生的条件和离心运动的定义,接着从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中说明离心运动的应用和危害,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

教法建议

学习离心运动的概念时,通过充分讨论,让学生明确几点:

第一: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一旦失去向心力或向心力不足,都不能再满足把物体约束在原来的圆周上运动的条件,这时会出现物体远离圆心而去的现象.

第二:可补充加上提供的向心力F大于物体所需向心力时,(),表现为向心的趋势(离圆心越来越近)这对学生全面理解“外力必须等于时,物体才可做匀速圆周运动”有好处.

第三:离心运动是物体具有惯性的表现,而不是物体受到“离心力”作用的结果.有些学生可能提出,“离心力”的问题,教师可以说明那是在另一参照系(非惯性系)中引入的概念,在中学阶段不予研究.

关于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可引导同学讨论完成.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离心运动产生的条件

教学主要设计:

一、离心运动

(一)讨论:在光滑水平面上,用细绳系一个小球,使其在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若细绳突然断了,小球将如何运动?若拉绳的力变小了,小球如何运动?若拉绳的力变大了,小球如何运动?

(二)展示“魔盘”娱乐设施的动画资料

讨论:“魔盘”上的人所需向心力由什么力提供?为什么转速一定时,有的人能随之一块做圆周运动,而有的人逐渐向边缘滑去?

(三)用提供的力与需要的向心力的关系角度解释上述现象,得到离心运动的条件和概念.(配合课件1)

二、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

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如:

(1)洗衣机的脱水筒中的衣物上的水滴,在脱水筒工作时,水滴需要的向心力由什么决定?提供的向心力由什么决定?什么情况下,水滴将被甩出?

(2)在公路转弯处,为什么车辆行驶不允许超过规定的速度?

(3)为什么砂轮、飞轮等都不得超过允许的最大转速?等等

探究活动

观察并思考:

1、汽车、自行车等在水平面上转弯时,为什么速度不能过大?

2、滑冰运动员及摩托车运动员在弯道处的姿势,并分析其受力情况?

数学教案-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教案模板


教案

课题: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在复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特性之后,通过图像对比使学生较快的学会不求值比较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值的大小及提高对复合型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解题技巧。

重点: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特性。

难点:指导学生如何根据上述特性解决复合型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问题。

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

学法指导:借助列表与图像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通过找学生分别叙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公式及特性,加深学生的记忆。

二、展示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一览表。并和学生们共同复习这些性质。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关系一览表

函数

性质

指数函数

y=ax(a>0且a≠1)

对数函数

y=logax(a>0且a≠1)

定义域

实数集r

正实数集(0,﹢∞)

值域

正实数集(0,﹢∞)

实数集r

共同的点

(0,1)

(1,0)

单调性

a>1增函数

a>1增函数

0<a<1减函数

0<a<1减函数

函数特性

a>1

当x>0,y>1

当x>1,y>0

当x<0,0<y<1

当0<x<1,y<0

0<a<1

当x>0,0<y<1

当x>1,y<0

当x<0,y>1

当0<x<1,y>0

反函数

y=logax(a>0且a≠1)

y=ax(a>0且a≠1)

图像

y

y=(1/2)xy=2x

(0,1)

x

y

y=log2x

(1,0)

x

y=log1/2x

三、同一坐标系中将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进行合成,观察其特点,并得出y=log2x与y=2x、y=log1/2x与y=(1/2)x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互为反函数关系。所以y=logax与y=ax互为反函数关系,且y=logax的定义域与y=ax的值域相同,y=logax的值域与y=ax的定义域相同。

y

y=(1/2)xy=2xy=x

(0,1)y=log2x

(1,0)x

y=log1/2x

注意:不能由图像得到y=2x与y=(1/2)x为偶函数关系。因为偶函数是指同一个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此图虽有y=2x与y=(1/2)x图像对称,但它们是2个不同的函数。

四、利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性质去解决含有指数与对数的复合型函数的定义域、值域问题及比较函数的大小值。

五、例题

例⒈比较(л)(-0.1)与(л)(-0.5)的大小。

解:∵y=ax中,a=л>1

∴此函数为增函数

又∵﹣0.1>﹣0.5

∴(л)(-0.1)>(л)(-0.5)

例⒉比较log67与log76的大小。

解:∵log67>log66=1

log76<log77=1

∴log67>log76

注意:当2个对数值不能直接进行比较时,可在这2个对数中间插入一个已知数,间接比较这2个数的大小。

例⒊求y=3√4-x2的定义域和值域。

解:∵√4-x2有意义,须使4-x2≥0

即x2≤4,|x|≤2

∴-2≤x≤2,即定义域为[-2,2]

又∵0≤x2≤4,∴0≤4-x2≤4

∴0≤√4-x2≤2,且y=3x是增函数

∴30≤y≤32,即值域为[1,9]

例⒋求函数y=√log0.25(log0.25x)的定义域。

解:要函数有意义,须使log0.25(log0.25x)≥0

又∵0<0.25<1,∴y=log0.25x是减函数

∴0<log0.25x≤1

∴log0.251<log0.25x≤log0.250.25

∴0.25≤x<1,即定义域为[0.25,1)

六、课堂练习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8[1/(2x-1)]

2.y=loga(1-x)2(a>0,且a≠1)

七、评讲练习

八、布置作业

第113页,第10、11题。并预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在物理、社会科学中的实际应用。

离心现象及其应用 精选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离心运动及其产生的原因.

2、知道离心现象的一些应用和可能带来的危害.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分析了离心现象发生的条件和离心运动的定义,接着从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中说明离心运动的应用和危害,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

教法建议

学习离心运动的概念时,通过充分讨论,让学生明确几点:

第一: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一旦失去向心力或向心力不足,都不能再满足把物体约束在原来的圆周上运动的条件,这时会出现物体远离圆心而去的现象.

第二:可补充加上提供的向心力F大于物体所需向心力时,(),表现为向心的趋势(离圆心越来越近)这对学生全面理解“外力必须等于时,物体才可做匀速圆周运动”有好处.

第三:离心运动是物体具有惯性的表现,而不是物体受到“离心力”作用的结果.有些学生可能提出,“离心力”的问题,教师可以说明那是在另一参照系(非惯性系)中引入的概念,在中学阶段不予研究.

关于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可引导同学讨论完成.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离心运动产生的条件

教学主要设计:

一、离心运动

(一)讨论:在光滑水平面上,用细绳系一个小球,使其在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若细绳突然断了,小球将如何运动?若拉绳的力变小了,小球如何运动?若拉绳的力变大了,小球如何运动?

(二)展示“魔盘”娱乐设施的动画资料

讨论:“魔盘”上的人所需向心力由什么力提供?为什么转速一定时,有的人能随之一块做圆周运动,而有的人逐渐向边缘滑去?

(三)用提供的力与需要的向心力的关系角度解释上述现象,得到离心运动的条件和概念.(配合课件1)

二、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

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如:

(1)洗衣机的脱水筒中的衣物上的水滴,在脱水筒工作时,水滴需要的向心力由什么决定?提供的向心力由什么决定?什么情况下,水滴将被甩出?

(2)在公路转弯处,为什么车辆行驶不允许超过规定的速度?

(3)为什么砂轮、飞轮等都不得超过允许的最大转速?等等

探究活动

观察并思考:

1、汽车、自行车等在水平面上转弯时,为什么速度不能过大?

2、滑冰运动员及摩托车运动员在弯道处的姿势,并分析其受力情况?

高中教案离心现象及其应用【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离心运动及其产生的原因.

2、知道离心现象的一些应用和可能带来的危害.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分析了离心现象发生的条件和离心运动的定义,接着从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中说明离心运动的应用和危害,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

教法建议

学习离心运动的概念时,通过充分讨论,让学生明确几点:

第一: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一旦失去向心力或向心力不足,都不能再满足把物体约束在原来的圆周上运动的条件,这时会出现物体远离圆心而去的现象.

第二:可补充加上提供的向心力F大于物体所需向心力时,(),表现为向心的趋势(离圆心越来越近)这对学生全面理解“外力必须等于时,物体才可做匀速圆周运动”有好处.

第三:离心运动是物体具有惯性的表现,而不是物体受到“离心力”作用的结果.有些学生可能提出,“离心力”的问题,教师可以说明那是在另一参照系(非惯性系)中引入的概念,在中学阶段不予研究.

关于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可引导同学讨论完成.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离心运动产生的条件

教学主要设计:

一、离心运动

(一)讨论:在光滑水平面上,用细绳系一个小球,使其在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若细绳突然断了,小球将如何运动?若拉绳的力变小了,小球如何运动?若拉绳的力变大了,小球如何运动?

(二)展示“魔盘”娱乐设施的动画资料

讨论:“魔盘”上的人所需向心力由什么力提供?为什么转速一定时,有的人能随之一块做圆周运动,而有的人逐渐向边缘滑去?

(三)用提供的力与需要的向心力的关系角度解释上述现象,得到离心运动的条件和概念.(配合课件1)

二、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

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如:

(1)洗衣机的脱水筒中的衣物上的水滴,在脱水筒工作时,水滴需要的向心力由什么决定?提供的向心力由什么决定?什么情况下,水滴将被甩出?

(2)在公路转弯处,为什么车辆行驶不允许超过规定的速度?

(3)为什么砂轮、飞轮等都不得超过允许的最大转速?等等

探究活动

观察并思考:

1、汽车、自行车等在水平面上转弯时,为什么速度不能过大?

2、滑冰运动员及摩托车运动员在弯道处的姿势,并分析其受力情况?

用数学—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例优秀模板


第十课时用数学—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教学内容:

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9页例6

教学目的:

1、学会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用乘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孕伏(课前小研究第1题)

1、开火车学生做5以内的乘法口算练习。

2、出示练习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

4+4+4+42+2+25+5+5+5+53+3

[设计意图]复习相关的旧知,为用乘法解决问题做好相应的准备。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森林里的小动物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正准备盖房子呢。他们请来了力气最大的小象,帮他们运送木头,你们看他们来了!

2、引导观察主题图,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同学们,从图上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小研究)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合作解决问题,这位同学提出了“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这个问题大家能够试一试,并把你的想法在4人小组内交流。

4、汇报各组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2+2+2=6(根)

3×2=6(根)2×3=6(根)

5、教师小结,刚才在解决“一共有多少根木料?”的问题时,有的同学是按以前学过的加法来解决的,还有的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几个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来解决,请大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简便?

[设计意图]发展学生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思考方法,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进步成长。

三、巩固练习

1、课本59页《做一做》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发现图中的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2、课本60页1~3题,引导学生独立进行解答,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用乘法解决数学问题。

四、拓展性练习

1、填一填,再写出乘法算式。

2、1副手套有2只,5副手套有□只。□×□

3、1颗五角星有5个角,3颗五角星有□个角。□×□

4、1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2辆三轮车有□个轮子。□×□

4辆三轮车有□个轮子。□×□

5、1个笼子里有3只小鸟,4个笼子里有□只小鸟。□×□

a)图中有几个□?请你写出算式。

b)把1、2、3、4、5、6、7、8这八个数填在下面的□里。

□+□+□+□=18□+□+□+□=18

[设计意图]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他们自主发展的机会。

五、随堂练习

物理教案 离心现象及其应用【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离心运动及其产生的原因.

2、知道离心现象的一些应用和可能带来的危害.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分析了离心现象发生的条件和离心运动的定义,接着从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中说明离心运动的应用和危害,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

教法建议

学习离心运动的概念时,通过充分讨论,让学生明确几点:

第一: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一旦失去向心力或向心力不足,都不能再满足把物体约束在原来的圆周上运动的条件,这时会出现物体远离圆心而去的现象.

第二:可补充加上提供的向心力F大于物体所需向心力时,(),表现为向心的趋势(离圆心越来越近)这对学生全面理解“外力必须等于时,物体才可做匀速圆周运动”有好处.

第三:离心运动是物体具有惯性的表现,而不是物体受到“离心力”作用的结果.有些学生可能提出,“离心力”的问题,教师可以说明那是在另一参照系(非惯性系)中引入的概念,在中学阶段不予研究.

关于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可引导同学讨论完成.

教学设计方案

离心现象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离心运动产生的条件

教学主要设计:

一、离心运动

(一)讨论:在光滑水平面上,用细绳系一个小球,使其在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若细绳突然断了,小球将如何运动?若拉绳的力变小了,小球如何运动?若拉绳的力变大了,小球如何运动?

(二)展示“魔盘”娱乐设施的动画资料

讨论:“魔盘”上的人所需向心力由什么力提供?为什么转速一定时,有的人能随之一块做圆周运动,而有的人逐渐向边缘滑去?

(三)用提供的力与需要的向心力的关系角度解释上述现象,得到离心运动的条件和概念.(配合课件1)

二、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

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如:

(1)洗衣机的脱水筒中的衣物上的水滴,在脱水筒工作时,水滴需要的向心力由什么决定?提供的向心力由什么决定?什么情况下,水滴将被甩出?

(2)在公路转弯处,为什么车辆行驶不允许超过规定的速度?

(3)为什么砂轮、飞轮等都不得超过允许的最大转速?等等

探究活动

观察并思考:

1、汽车、自行车等在水平面上转弯时,为什么速度不能过大?

2、滑冰运动员及摩托车运动员在弯道处的姿势,并分析其受力情况?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湘教版必修)


教学目的:1.了解遥感原理。2.了解遥感在各个部门中的应用。重点与难点:遥感应用教学过程:导入:探索活动:获取土地利用信息要动用大量人力与物力,经十年才作出一幅图。但现在利用遥感花得少的时间与金钱却能得到更好的效果。“人眼的波段太窄、许多信息看不到,而人的双脚又由于许多因素限制,许多地方不能涉足”。而遥感突破了这些限制,它真正成为了人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一、遥感:1、概念:遥感:远离目标,通过非直接接触而判定和测量物体的技术。怎样感知?测量电磁波特征:不同的地物反射与吸收电磁波存在巨大差异。(图:《遥感概论》p22与23两幅图)遥感不仅可以通过可见光进行感知,同时也可以通过红外线、微波、等,例如:法国的spot5卫星可以从七个波段获取信息。为什么要分波段呢?因为不同波段不同地物的反射率与吸收率等有很大差异。2、分类:按遥感平台高度(运载工具)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按:电磁波段分:可见光遥感、红处线遥感、微波遥感按:传感器的工作形式:被动式(接收来自地物的电磁波)、主动式(发射讯号,接收目标物反射这种辐射波的强度,如侧视雷达)3、工作流程:(选修七p24图)注意:从传感器接收信息到遥感信息应用的全过程,称为遥感技术。4、遥感影像:基本特征:(1)像元:遥感影像上能详线区分的最小单元(2)分辨率:一个像元所代表的实际尺寸。例:spot5卫星的分辨率达全彩色波段可达2.5米,其它波段为5米。中巴资源卫星二号分辨率为20米。美国快鸟卫星为1米。(3)光谱特征(判读):黑白:建筑物为灰白色,草地和林地颜色较深彩色:真彩色:真实反映实际地物的颜色特片假彩色:草、树和庄稼通常为灰色,水是灰色或蓝色,城市是蓝灰色二、应用:1.探测范围大:我国只要600多张左右的陆地卫星图像就可以全部覆盖。2.获取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实地测绘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重复一次。航空摄影测量数年才能重复测量一次。陆地卫星每16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3.受地面条件限制少:对于自然条件恶劣、地面工作难以开展的地区,如高山、冰川、沙漠、沼泽等,或因国界限制不易到达的地区,用遥感,特别是航天遥感方法,则比较容易获取资料。4.手段多,获取的信息量大:选用不同的波段和不同的遥感仪器,取得所需的信息。用途广: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地理、海洋、水文、气象、测绘、环境保护和军事侦察等许多领域,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1、资源普查:2、环境和灾害监测水污染:被污染水体具有区别于清洁水体的光谱特征沙尘暴监测:板书设计:教后感:

数学下册加减连减应用题练习教案优秀模板


教学内容:巩固新学的加减、连减应用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连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加减、连减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1.口算:

78-1745+5471-3435+24

6l-4529+5629+4191-45

2.补充问题后,再列式计算。

(1)有20个乒乓球,17个小皮球,_____________?

(2)飞机上有儿童和大人一共57名,其中大人38名,____________?(3)小明用了5张电脑磁盘,还剩下19张,____________?

3.妈妈买了一些蛋糕,上午小朋友吃了9根,下午来了8个客人,每人吃一根,冰箱里还有21根。妈妈一共买了多少根雪糕?

4.二年3班的小朋友为了迎接新年活动,做了27个红灯笼,18黄

灯笼,送给一年级的小朋友15个,还剩下多少个?

5.幼儿园第一次买来小象洒水壶12个,第二次又买来29个,现在分给17个小朋友去给花浇水,还剩多少个洒水壶没有分?

6.图书馆有故事书54本,第一次借出16本,第二次借出28本,剩下的第三次全部借出。第三次借出多少本?

7.1996年和XX年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获奖牌情况如下:

金牌银牌铜牌

1996年162212

XX年281615

(1)1996年共获奖牌多少块?

(2)XX年共获奖牌多少块?

(3)请你自己提一个问题,并解答。

高中教案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教案【荐】


文/杨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评价标准。

2.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主要教育目标

课题引入展示主题网站,布置学生观察的任务。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看作品从学生的作品中选择比较典型的作品供大家观看,并对作品的内容、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信息的分析,加工能力。

分组讨论

通过先前的观看和思考针对作品,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学会合作,交流。

评价归纳将感性的认识进一步的提升,形成知识结构的评价标准。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如何用物理语言进行表达。

复习规律利用课件填写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表格。加强成像规律有理解,为其的应用打下基础。

巩固练习通过课件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总结。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应用利用几个问题,将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科学技术的探索意识。

总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知识的回顾。

作业

修改自己的作品。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教学过程详案:

1.引入

上节课后,我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大家回去以后完成一个本章节的知识结构图,大家完成的情况如何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同学们点击主页上的“知识结构”。这里有我从大家的作品中选出的五个作品,现在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分别看一看,看的过程中注意比较这五个作品的异同,那么你认为哪一个你觉得最好或者最适合你自己。

如果提前看完的同学,请先举手,再进入巩固练习。根据自己对本章节掌握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

下面可以开始。

2.(学生开始看作品,教师对学生看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3.大家已经看得差不多了,那么这些作品之间有什么异同,说说你们最喜欢哪一个,它好在那里,还有什么缺点?前后的四位同学相互讨论一下,推举一位同学准备发言。(讨论开始,时间约3分钟)

4.好了,哪一小组首先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灵活处理

(1)如果没有小组发言:看来大家都想把机会让给别人,哪只有我来抽了。

(2)如果发言很正常:鼓励的语言或者将学生所说的内容的主干进行抽离。

(3)如果发言中有问题:一方面肯定回答正确的部分,一方面指出问题的所在。

(4)如果发言有些偏离了方向或学生对作品分析过多或重复:刚才几个小组的同学表达了他们的看法,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或者不必针对作品的每一方面谈,重点谈谈你们最有特点的看法!

刚才大家作品也看了,也根据作品谈了自己的看法,但是似乎大家的观点似乎不是很统一(大家的意见都比较倾向于作品?)为什么大家会有一同的体会呢?现在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你们刚才在评价作品的时候是用得什么标准呢?哪位同学先来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谈自己看法,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看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归纳知识结构的标准)

(包括:1.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正确性。2.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

5.本章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首先我们来填一个表格。大家进入主页上的成像规律。

如果填写过程中有问题的学生,可以利用表格下方提供的提示辅助你完成这个练习。

提前完成的同学,请先举手,再进入巩固练习。

(学生开始填写表格)(教师巡视,并选择一个填写有错误的学生的答案进行全体广播)大家的表格都填写的好了,我选择了一位同学的答案,大家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学生进行分析找出错误)

刚才大家已经对成像规律进行了分析,现在我们思考一个问题:题目一:在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向透镜靠近的过程中,所成的像有什么变化?(回答的时候,可以利用课件一进行说明)

6.大家对成像规律有了近一步的认识,那么如何将它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实际问题!

(1)问题一:给你一个透镜,怎样用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判断它是不是凸透镜?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2)问题二:如何让投影仪投在屏上的字更大一些?(方法、器材不限)

7.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对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了归纳知识结构的一般规律。加深了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

8.作业

课外大家根据归纳知识结构的标准将自己的作品做进一步的修改。

教学流程图: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22892.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