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发扬自己的长处 教案精选

在我们的小学教学中都离不开教案,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怎样才能写好小学教案?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扬自己的长处 教案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优点。

2.懂得认识自己的长处,不断,就能使自己不断完善。

情感:

1.为发现自己的长处而高兴。

2.愿意。

行为:

1.敢于表现自己的长处,让自己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2.刻苦努力,尽量使自己的长处得到不断发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自尊自爱”德目中行为要求第4条“发扬自己的优点,不自满”而编写的,与前两课同属一个单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小树立敢于表现自己长处的现代意识,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是现代社会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今天的学生明天将投身于竞争当中,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因此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智,就显得十分重要。

课文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用讨论的方式开门见山,提出一个失聪和一个失明的孩子在老人的帮助下由悲观失望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进而不断努力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说明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优点,要认识自己的长处,不断努力发扬长处,就会取得进步,获得成功。这个故事是为教学观点服务的,教师在教学时应明确:失明、失聪都是生理缺陷,而不是缺点。失明的能听,失聪的能看,这是他们在生理上的一个优势、长处,而不是优点。让学生明确缺陷不等于缺点,特长不等于长处。

第二部分是采用讨论方式鼓励大家要努力发现并充分,充满自信,积极进取,就一定能有所成就。

本课共有四个栏目:

栏目一“说一说”(课文前)栏目用讨论问题的方式引用的学习,而这个问题是在学习前一个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通过讨论让学习初步明理,体会发扬长处的好处,进而引导课文的学习。

栏目二“说一说”(课文后)有两个题目。第一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课文中的两个孩子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同时让学生从反面设想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不能将是什么样的结果。这一题可以放在分析课文当中解决,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利弊,深化道理认识。第二题是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说说怎样,意在达到教育实效。

栏目三“议一议”使学生运用自己所学观点进行辩析。第一题袁方的问题是自卑感太强,没有看到自己的优点。

栏目四“读一读”介绍的是我国乒乓运动员邓亚萍的故事。这个故事很有启发性,进一步印证了课文观点。

教法建议:

1.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多联系学生实际,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教学实效。

2.注意教学内容的整合。栏目二“说一说”(课文后)有两个题目。第一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课文中的两个孩子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同时让学生从反面设想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不能将是什么样的结果。这一题可以放在分析课文当中解决,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利弊,深化道理认识。第二题是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说说怎样,意在达到教育实效。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优点。

2.懂得认识自己的长处,不断,就能使自己不断完善。

情感:

1.为发现自己的长处而高兴。

2.愿意。

行为:

1.敢于表现自己的长处,让自己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2.刻苦努力,尽量使自己的长处得到不断发展。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要。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敢于。

教育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讲的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学们懂得了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可以使自己取得进步。很多同学都找到了别人的长处。那么,你们了解自己有哪些长处吗?知道如何对待自己的长处吗?

2.学生发表意见。

板书课题:

二、明确观点

1.提问:

学习别人的长处,有利于自己的进步。有什么好处?应如何?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师:同学们的想法对吗?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小故事。

4.演示课件场景一:

播放录音故事:教材P10--12课文的2--11自然段(很久以前--就能有所成就。)

5.提问:

(1)两个活泼聪明的孩子突然遭受到失聪、失明的不幸。当时,他们的心情怎样?

(非常自卑)

(2)当一位老人指出他们的长处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6.小结:老人发现了他们的长处,并帮助两人认识到他们的长处,他俩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7.提问:设想一下,要是他们只看自己的短处而灰心,不注意,结果将会怎样?(引导学生明白,如果面对自己的短处,灰心丧气,只能一事无成)

8.提问:

听了这个小故事,你们明白什么道理了?

9.小组交流,并汇报。

小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一个人只要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并注意积极进取,努力拼搏,就能有所成就。

板书: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努力

不断进步取得成绩

三、深化观点,指导行为

1.师:有的同学说:"我知道自己的长处,但别人并不了解,影响我的长处的发挥,应该怎么办?下面请大家听一个故事。

2.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后面的"读一读"

3.提问:

(1)邓亚萍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

(2)她是如何的?结果怎样?

5.听完邓亚萍的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6.小结:当你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后,不仅要继续努力,,还应勇敢地展示自己的长处,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的长处,因为只有大家都了解你的长处,你的长处才能更好地发挥,才能为自己、为集体赢得更多的荣誉,做出更大的贡献。

板书:敢于表现自己的长处

7.师:老师了解到有些同学对自己或他人的长处,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想法,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几位同学的想法和说法。

8.演示课件场景二:

教材P13栏目三中"议一议"的内容。

9.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白:

(1)袁方的想法不对。她的问题是自卑感太强,没有看到自己的优点。

(2)李明的想法不对。要正确区分发扬长处和出风头这两个概念。王军的做法是有自信心的表现,有利于个人成长和进步,不是出风头。

(3)吴春的想法是对的,她能正确认识自己,这样才能。

10.小结:现代社会需要开放型的人才,只有从小懂得认识、,并敢于展示自己长处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

11.模拟活动:

课件演示活动内容:

假如你十分擅长绘画,刚刚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来到一家广告公司应聘,你知道自己应如何与接待自己的经理介绍自己吗?

学生扮演应聘者,教师扮演经理,现场模拟,其他同学评价应聘者的表现。

四、全课总结

1.师:现代社会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人才的竞争。在激烈的竞争就需要人们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这样才可能使自己在竞争中取胜。每个人在自己岗位上,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长处提高自信,催人奋进。

2.课件演示场景四:

内容:长处提高自信,催人奋进。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采访一下学校里的校长或名师,问问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是怎样发挥自己的长处的?

2.跟家长探讨一下,在现代社会中,为什么提倡要?

JK251.com延伸阅读

写写自己的优点不足优秀范文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第6单元“能说会写”中的写话训练项目。教材由一幅插图和一段龙龙和文文的对话以及一段提示文字组成。插图表现的内容是龙龙和文文对优点和不足的态度,提示文字明确了本次写话的训练重点和要求:像龙龙那样找找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本设计以“先说后写”为基本原则,以“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为载体,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为重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与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说写活动使学生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

2、培养写话兴趣,使学生能把自己想说的话比较清楚、有条理地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从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学会评价和修改自己或别人写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

2、能把自己想说的话比较清楚、有条理地写下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看连环画,讲故事》中,我们讨论了小老虎和小老鼠的故事,也了解到它们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那么,我们每个人自己身上是不是也像它们一样存在着优点和不足呢?(指名说一说)

2、今天,我们就以“写写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题写话。(板书课题)

3、生自由看插图,读课文提示。

二、小组合作,谈谈自己。

1、帮助学生理解优点和不足的含义。

2、思考: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说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师生共同合作,列出提示:学习方面、文明礼貌方面、纪律方面、身心健康方面、卫生方面、热爱集体方面等。

3、小组合作。

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相互补充、评价一下,再把自己说的和小组成员的评价记录下来。

三、汇报交流,师生共评。

1、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

小组其他成员可以帮助补充,每汇报完一个师生共同评议。

2、参考汇报中发现的问题,修改补充自己的记录。

四、指导写话,动手习作。

1、出示写话的要求:

(1)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要举出具体事例。

(3)把自己想写的话清楚明白地写下来。

2、生动手写作,师巡视指导。

五、互评互改,争当小老师。

1、把自己写的话读给同桌听,看看优点和不足是否客观,让同桌评一评,再帮助补充、修改一下。

2、师指名读“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修改。

3、把自己的“作品”整理清楚,工工整整地誊抄在写话本上。

回自己的祖国去优秀模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情朗读课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使学生初步懂得学有所成,应当报效祖国的道理,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华罗庚的话,感受人物情感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

《回自己的祖国去》。

师:中国解放后,许多海外的爱国人才都纷纷回国了,华罗庚就是其中的一位,当他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后,心情非常的激动,回到我们自已的祖国,他准备把所学的知识奉献给祖国,了解了这一些之后,大家想一想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个题目?

{学生感受,学生读,全班读}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师:现在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1:反馈

2:全班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至九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至九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句话是华罗庚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2、交流。

3、过渡:听到中国解放的消息,华罗庚心情怎样呢?

(二)、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

1、自由读,指名读,评议,说说通过朗读体会到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2、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以下句子,感悟华罗庚的激动情感,指导朗读。

(1)华罗庚下了车,急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

指名读,评议。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华罗庚的激动的?(急步、冲、喊了起来、“!”)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华罗庚的激动情感表达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过渡:还从哪儿能看出华罗庚的激动?

(2)“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指名读,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华罗庚心情激动的。(扬了扬、总算、盼)

指导朗读。

3、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华罗庚是这么激动,那他的妻子呢?

出示句子:“什么?”他的妻子惊喜地叫起来。

师:让我们把这一分激动的心情用朗读告诉大家吧

{全班读}

(4)小结:透过这激动的神情,让我们分明看到了他那颗赤诚的——爱国心啊!(板书:爱国心)

(二)、学习第四至九自然段

1、过渡:说回去就回去吗?那在美国的一切怎么处理呢?请你读读课文第四至九自然段。

2、指名两人分角色朗读第四—九自然段。结合学生朗读,评议:你从他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哪儿感受到的?结合理解“斩钉截铁”

3、男女生对读

4透过这斩钉截铁的话语,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华罗庚那颗赤诚的——爱国心

(三)、学习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1、过渡: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他留在美国不是有更好的发展吗?这到底是为什么?

2、默读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3指名交流华罗庚的看法。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自己的祖国尽力!”

(2)指名朗读这句话

(3)华罗庚认为遗憾吗?说说你的理由。

(4)华罗庚回自己的祖国去是一时冲动吗?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由

(5齐读华罗庚说的话。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你还了解华罗庚的哪些事迹?

了解我们自己实践活动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对本班同学的身高、体重、年龄等情况进行统计,提高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3、让学生进一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态度。

教学重点:分组收集数据并且合理分段,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

教学难点:数据的合理分段整理

教学准备:信息卡,练习纸、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互相了解师:仇老师给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下面一起了解一下仇老师。姓名仇学春单位南化三小身高185厘米体重96千克年龄30周岁生日2月份兴趣爱好打篮球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了解了老师,下面也该了解你们自己了。(1)师:你们想了解自己班里同学的哪些情况?生:想了解身高、体重、年龄……[教师随机板书](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我们自己”。[板书课题]师:课前同学们填写了自己的信息卡,谁来说一说自己的信息。四班个人信息卡姓名:()身高:()厘米体重:()千克年龄:()岁生日:()月份参加()兴趣小组三、确定主题、收集数据1、渗透方法:师:要了解这些内容,应该怎样收集这几方面的数据?学生交流,教师出示以下方法:a、自己对班上同学逐个询问,了解需要的数据并作记录。b、几个同学合作,每人调查一大组或一个小组的同学,然后汇总,获得全班同学的数据。c、每位同学把自己的相关统计数据贴在桌角,供其余同学自由查阅记录整理。d、由老师逐项统计,同学们直接获取现成的数据。师:选择什么方法收集数据比较合适。今天我们运用b和c两种方法收集数据。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信息卡贴在桌子的右上角或左上角。2、选择主题:出示5个主题牌: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一说,你们小组最想了解什么?请组长上来选择。师:请选择统计兴趣组的同学站起来。3、小组分工:师:确定了统计主题,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小组怎样分工收集数据又快又准确。[板书:收集数据。组长分配,2人一组,每组的第一排收集第一组数据,第二排收集第二组数据……现场采访:你们两人统计那一组的什么信息?提问:在收集数据时要注意什么?[不重复不遗漏,注意安全,前面人多就从后面开始,不要拥挤。]4、收集数据师:每组开始收集数据,比比哪一组又快又准确。提问:收集好数据后我们接下来怎么做呢?

三、合理分段、整理数据

1、分段:

师:收集好数据后我们接下来对数据分段整理。[板书:分段整理]

出示:

项目身高体重年龄生日兴趣组分段

师:每个小组说一说应该怎样分段?

生1:找出全班身高的范围,分成几段。

师:体重的分段方法与身高相同。

生2:生日按出生的季度分段。

生3:年龄按岁数分段。

生4:兴趣组按组来段。

2、整理:

师:分好段可以整理各段的数据。

提问:用什么办法整理出各段人数的?[用画“正”方法统计]

要求:请收集数据的同学读出数据,由组长画“正”统计,统计在统计图表的对应各段的下面。其他同学帮助检查核对,比一比哪组最快?

3、制作统计表:

请各小组完成统计图表,先在组内交流。

四、汇报交流、分析数据师:刚才我们分组进行了统计,下面让我们一起分享统计的果实。1、提问:看到我们班身高统计表,你能了解到什么?(1)儿童9岁至11岁标准身高对照表9岁10岁11岁男[厘米]137141147女[厘米]136142149

(2)请出比较符合该平均身高的同学,体会他的身高水平处于平均状态。

(3)儿童乘车购票须知:1.1米以下的儿童不用买票,1.1米到1.4米需买半票,而身高在1.4米以上的儿童应买全票。2、(1)看到我们班的体重统计表,你知道些什么?2体重大概测量方法:男:身高—105厘米=体重[千克]女:身高—100厘米=体重[千克]

师:每个同学算一算自己的体重。

(3)提问:你的体重与平均体重比较怎样?你要注意什么问题?

3、师:如果我们班要举行一个班级生日会,你认为放在哪个季度最合适?4、师:我们班同学年龄一般是9周岁和10周岁两种。师:我们的年龄与坐飞机买票还有点关系呢?2周岁以下2周岁-12周岁12周岁以上飞机票价票价的半票全票比较:这两种都是条形统计图,一个是横条,一个是竖条。5、师:哪种兴趣组最受欢迎?五、总结反思1、提问:通过刚才的统计活动,大家已经了解我们自己,说说你了解了些什么?2、师:如果我们班要要对数学家庭作业进行改革,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作业形式不布置作业维持现状分层次选做作业人数

师:采用d种收集数据的方法。每人只能举一次。

3统计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巨大的作用老师向你推荐两个网站:国家统计局的网站:江苏统计局的网站:

板书设计:

了解我们自己

收集数据身高体重年龄生日兴趣组

分段整理

制作统计图表

分析思考

夜莺的歌声教案 教案精选


一、以夜莺的歌声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大家仔细听一听,谁在唱歌?

是的,在寂静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树林里,这歌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是那样的宛转悠扬。如小溪流水,似鼓乐丁冬,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夜莺宛转的啼鸣,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却有着深刻的含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夜莺的歌声”。(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学

1、交流自学方法:(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需要有四个步骤)读生字;理结构;明中心;表情感。(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个方法自学课文)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找出描写夜莺叫的句子,读一读。

被游击队员称为夜莺的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读后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课文主要讲了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夜莺的孩子,巧妙地和敌人周旋,用夜莺与杜鹃的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信息,打击敌人的故事。

你认为小夜莺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板:机智勇敢)

四、再读课文

(出示图)小夜莺在敌人面前表现非常镇定,一点也不害怕,甚至还很快活,请你们再细读课文,想想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现他的机智勇敢?找到最能体现小夜莺机智勇敢的段落,画出有关语句,反复读一读,体会人物精神。

如:“他们发现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艺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

五、学后质疑

大家对课文的了解还真多,那么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吗?

如:课题为什么要叫“夜莺的歌声”?

它包含了两个意思:

一是孩子用夜莺的歌声向游击队报告情况。

二是孩子被游击队员亲切地称为“小夜莺”.夜莺的歌声是动听、美好的,是游击队员对孩子的赞美。

又如:课文最后的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三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己读读这部分内容)

首尾呼应前后照应

这样的照应显得文章结构严谨,表现了孩子多次执行任务,更加突出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六、想一想:

小夜莺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名小英雄,你还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机智勇敢的事迹?说出来,比一比,看谁知道得最多。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他?

七、拓展学习:

课外查阅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了解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

1、编一份抗战小英雄的小报。

2、以“我崇尚小英雄”为题写日记。(二选一)

倒数的认识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算式的特点,引出倒数的意义,并能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2.学习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理解倒数的意义及“互为”的含义。

2.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我们知道语言文字中有些字是可以倒过来写的。

比如:吴—吞

学生举例:杏—呆。

师:数学中有没有这种情况呢?

你能把4/7倒过来写吗?

板书:4/7--(7/4)8/3--(3/8)2--(1/2)

师:你能根据分子、分母的位置关系给这几组数取个名字吗?

生:倒数。

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二、教学倒数的意义.

(1)5/8×1/87/15×5/76×1/21/40×5

(2)3/4×4/36/7×7/63×1/32/9×9/2

教师:“上面的两组题有什么不同?”(第一组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积都不是1,

第二组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积都是1.)

教师:“像第二组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教师举例说明什么叫做“互为倒数”.

3/4和4/3互为倒数,就是3/4的倒数是4/3,4/3的倒数是3/4.

教师:“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

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第二组其它3个算式中两个数的关系.说的时候,注意让

学生说出“互为倒数”,同时,让学生明确谁是谁的倒数.

教师:“谁还能举出几组两个数互为倒数的例子?”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并让学生根据倒数的意义来检验是不是正确.

三、教学例题(求倒数的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第二组算式,想想两个什么样的数就互为倒数.如果给你一个数你能找出它的倒数吗?”让学生适当讨论,并对发现的规律

进行归纳.使学生明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是互相调换位置的.

出示例题.“怎样找出的倒数呢?你能用刚才发现的规律找出来吗?”使学生想到只要把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是的倒数.教师板书:

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

的倒数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写.

教师接着问:“自然数5的倒数是多少?5可以看成分母是几的分数?”(可

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那么5的倒数怎样求?”(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3的倒数就是1/5.)

教师:“任意一个自然数的倒数应该怎样求?”(一个自然数的倒数就是以

这个自然数作分母以1作分子的分数.)

接着问:“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什么数没有倒数?”(0没有倒数.)

“0为什么没有倒数?”(因为0不能作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

教师:“请大家总结一下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让学生多说一说,教师

注意提醒学生把0排除在外.

四、课堂练习。

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4/1391/725

反思: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注意从文字中找数学的原形,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并以问题为主线,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讨论解决,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学生主动的数学活动建构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圆的周长 教案精选


预设目标:

使学生知道和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介绍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上的成就,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圆的周长和和圆周率的含义及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是重点;实际测量圆的周长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他们的计算结果用的是什么计量单位?然后让学生回答怎样计算周长,然后引出新课。

二、新课

1圆的周长和和圆周率的含义。

教师拿出直径是10厘米的纸片,边演示便说明圆的周长的含义,指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然后让学生也拿出直径是10厘米的圆纸板,用手指出它的周长。

教师:我刚才用两种方法分别量了直径是10厘米的圆周长,量的的长度30厘米多一点,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那么说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是什么?我们来做个实验。

教师让学生拿出圆纸板、铁圈、圆形铁桶、杯子,并让学生用上面两种方法分别量出纸板和铁圈的周长、直径,圆形铁桶和杯子底面的周长、直径,并把量的数据填在书上的表格里,教师可以巡视,稍作指导。

教师:通过这些实验和统计的结果,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指名说一说自己算出的c/d的比值是什么,教师把这些数据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看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教师接着指出:任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3.14倍多一点,它们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不变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圆周率用字母“л”表示。人们在计算时,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如“3.14”。

教师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页下面方框的话,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师:我们刚才学习了圆周率,谁能说一说圆的周长、直径和圆周率是什么关系?

指名说,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教师:如果用直径和圆周率来表示周长,怎样表示呢?

得出: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叫:如果用c表示周长,л表示圆周率,d表示直径,那么圆的周长的字母怎样表示?学生说,

教师板书:c=лd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直径是半径的2倍,2r代替公式中的d就可以求出的周长;因为数目一般写

在字母的前面,所以用圆周率和半径来表示圆的周长的公式是c=2лr

3计算圆的周长

教师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直接用公式计算就可以。

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做例1下面“做一做”中的练习。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二第三页1——6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及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创意作业:选一棵大树,在1米高的地方量出树干的周长,并计算出它的半径大约是多少米。

妈妈的账单 教案精选


20妈妈的账单

一、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这个对话的过程更加流畅,充满精彩,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找到三者之间的共鸣点。唤醒学生生活中真实的体验,激活生活的记忆是一个有效的策略。本课的教学,力图实践这个理念。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

2、学习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检查反馈

1、揭题直接导入。提醒“账”的写法,释“账单”。

2、初读课文,随文关注生字词,用符号圈出来,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3、提醒同学注意难写的字词,难读的语句。

(二)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计学生说得比较详细。

2、引导运用默写的三个词,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简练。

3、随机引导“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的意思

(三)比较账单,唤醒生活的记忆,补充账单

过渡:听同学们说主要内容,都提到了课文中的两份账单,我们好好研究

1、媒体出示二份账单

2、引导比较,发现区别。(预计学生会发现有如下区别:金额多少,劳动量大小,时间长短等)随机解释“芬尼”。

3、补充妈妈的账单。如果我们要把妈妈的账单列得更详细些,账单中应该列些什么?

教师引说:

十年的幸福生活啊!是多么的甜蜜。每一天,妈妈都为小彼得准备好干净舒适的衣服……十年的吃喝中,有一杯杯香浓的牛奶,香甜可口的饭菜……每次,当小彼得生病时,妈妈总是那样辛劳……十年来,妈妈一直是那样慈爱……

4、引导对比,体会无私、无价

四、引导想象,补充小彼得的心理

1.引读——“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

“读着读着”说明什么?

教师引说:是啊!小彼得读了很多遍,心中汹涌澎湃,思绪万千,肯定也想了很多。

投影出示:

小彼得把帐单展开读了起来,他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总是准时送上香浓的牛奶,妈妈做的饭菜是那么香甜可口。妈妈的怀抱永远是自己温暖的港湾。

3.交流补白内容,教师随机点拨,注意适当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

4.哪些语句说明小彼得羞愧万分?用横线画出。

5.反复朗读,体会羞愧和改过。

6.补充小彼得和妈妈的对话:小彼得扑在妈妈的怀里,会和妈妈说些什么话?(五)小结、布置作业

1.自主设计作业。学习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2.教师小结:同学们的作业都很实在,很孝顺,也很感人。老师只想给你你们的温馨作业前加上一个期限,那就是一辈子。

课后反思:

1.通过教师的引说,学生很快进入生活情景,“妈妈的账单”补充得很精彩,并且大都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

2.本节课的亮点是唤起了学生自己生活中的记忆,所以在补白账单和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过程中很有感情,内容形象丰富且具体。

3.三个默写的词语,为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提供了帮助,对孩子有一定难度,以后类似概括主要内容的教学片段对中年级学生来说要注意引导,降低难度。

欢乐的泼水教案 教案精选篇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了解泼水所表示的象征意义,初步了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描写泼水的欢乐场面的§2,体会泼水的情景和人们欢乐的心情。

教学难点:懂得泼水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词卡多媒体课件《太阳出来喜洋洋》乐曲

云南风光之泼水节实况vcd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字2、词3、指名背诵§1

二、细读§2、3

1、观看泼水节实况录像

2、教学§2:

(1)轻读,要求:标一下共几句?

(2)(示句一)指名读,体会“早早地”,再读。

(3)(示句二)女生读,说说读后的感觉。做动作齐读(先同桌练)

(4)(示句三)男生读,指名做“灌”、“泼”的动作。指导读。

(5)引读句四,交流:读了这一句,知道了什么?

对照图理解人们的欢乐之情,笑容满面地读句四,读后质疑,引入句五,生自读。

(6)(示句五)范读,指名给“怎么能不高兴呢”换一种说法,体会书上句子所表达的强烈的感情。

(7)引读§2。

3、教学§3

(1)导入:泼水节的场面真是欢乐,大家想不想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庆?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傣族的泼水节除了泼水以外,还有其它活动呢!自读§3,用笔画画还有哪些活动?(交流)

(2)畅谈:如果你去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你最想干什么?

(3)朗读比赛:分四人小组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读出泼水节的热闹和欢乐。

(4)配乐齐读§3

三、创设情境,总结课文。

1、生演泼水节场面,师进行采访:

(1)我是苏州电视台的记者,请问这位老大爷,你们的水中为什么要滴香水、撒花瓣?

(2)这位小朋友,你的衣服都湿透了,你感到不高兴吗?

(3)老妈妈,天都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家?还想参加什么节目?

2、怀着欢乐的心情齐读课文。

四、练写祝愿的话。

4月14日就是傣族的泼水节,你怎么向远在千里之外的傣族人民祝贺呢?请把对傣族人民的祝愿写在纸上。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23093.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