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下学期优秀模板

我相信小学教师都接触过教案,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每一位小学老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写小学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下学期优秀模板”,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认知:jK251.cOM

1.知道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用品都是劳动成果,它们来之不易。

2.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是一种美德,是尊重劳动人民的表现。

情感:

1.以珍惜劳动成果为荣,以浪费劳动成果为耻。

2.尊敬珍惜劳动成果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

1.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不损坏,不浪费。

2.见到同学不珍惜劳动成果,加以劝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与第二课《不比吃穿》组成一个单元,同属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它们有密切联系,同是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美德,但着重点各不相同。本课着重于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下一课着重于教育学生不和别人比吃穿。对学生进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在目前显得特别重要。其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都有了较大的改善,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吃、穿、用应有尽有,家长为他们准备的学习、生活用品十分齐全,他们往往难以体会这些用品是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因此不知爱惜。其二,现在不少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处于特殊的地位,有求必应,有的甚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对劳动的艰辛缺乏体会,不知道应该珍惜他人的劳动,所以随意浪费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本课教学必须从这些实际情况出发,在低年级已进行过的爱惜学习、生活用品,爱护课桌椅和爱惜粮食等方面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针对性,务求收到实效。

本课以学生简单地说出日常吃的、穿的、用的导入,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劳动成果呢?课文选用的是董必武教育子女珍惜劳动成果的故事。课文选用的是几个贴近儿童生活的小故事,学生易懂,但对其中一些具体情节,如把掉在桌上的饭粒捡起来吃,把桃树上的树胶刮下留着用来粘毛笔等,他们不一定认同,这是正常的。教学不必纠缠于这些情节,更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模仿,而要紧紧围绕教学要点,着重理解“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要珍惜”的道理。在分析课文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董必武是怎样做的,而且要使学生明确他是怎样想的,要将他的表现和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学习董必武珍惜劳动成果的高尚品德的目的。

为了巩固和理解课文内容,还安排了“说一说”。“夸一夸”、“议一议”、“看一看”四个栏目。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一些看得见的东西是劳动成果,有些虽然不是具体的东西,但也是人们辛勤劳动得来的,也是劳动成果,应当珍惜。

教法建议

教师可结合课文、插图和方框中的提问,着重分析三个问题。

1.古诗《锄禾》说的是什么意思?董必武为什么教女儿背这首古诗?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意思是:由于农民在烈日下“锄禾”的辛苦劳动,才有这“盘中”香喷喷的饭;是农民流了许多汗水,才换来“粒粒”粮食。吃饭时,董必武教女儿背这首古诗,是要让女儿牢记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她注意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

2.可以把《锄禾》这首诗运用动画表现出来,更加生动形象。

3.为什么董必武要刮下树胶来粘毛笔?为什么他说不爱惜劳动成果,就是不尊重工人、农民的劳动?董必武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没有钱。他用树胶粘毛笔,一方面可以利用废物;另一方面可以保护毛笔,这充分表现了他老人家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高尚品德。

为什么不爱惜劳动成果,就是不尊重工人、农民的劳动?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对于这一问题,必须让学生从正面弄清道理,这里可以简单介绍一本书、一支笔或一件衣服的制作过程,从中使学生明白一切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都是经过好多道工序制成的,许许多多的工人、农民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此付出了劳动。不爱惜这些东西,就是不尊重工人、农民和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也就是不尊重工人、农民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更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引导他们对一些带普遍性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如:失物招领箱里的遗物,明知是自己的,不愿认领;练习本上的纸,随便撕下来,折成飞机来玩;铅笔盒用不了几天,又换新的,等等,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使他们从中真正受到教育,自觉地珍惜劳动成果。

4.董必武的女儿如何对待爸爸的教育?结合课文最后一句,并与第一段相呼应,指出董必武的女儿以爸爸为榜样,养成了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并把爸爸的高尚品德视为“心中的珍珠”。我们应该像董必武的女儿那样,向董必武学习,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用品都是劳动成果,它们来之不易。

2.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是一种美德,是尊重劳动人民的表现。

情感:

1.以珍惜劳动成果为荣,以浪费劳动成果为耻。

2.尊敬珍惜劳动成果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

1.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不损坏,不浪费。

2.见到同学不珍惜劳动成果,加以劝阻。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社会财富,都要爱惜的道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聪聪寻宝的旅程世界。

同学们,今天我要跟着聪聪去寻宝,聪聪你们知道是谁吗?他就是一位生活条件很优越,不懂得珍惜物品的一位小精灵。这一天,他要出去寻宝,但是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和麻烦,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如果愿意,我们就一起出发吧!

二、演示图片1:聪聪飞过白云,飞过大地,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快乐城--北京。

师问:同学们,你们猜猜,聪聪最先到了哪里?

学生回答:故宫,长城。

师答:不是,原来他先来到了小学食堂里,他一定是饿了,已经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出示把面包吃一半扔一半的图片。

学生提问:老师,他怎么没吃完就扔掉了,这样太可惜了。

师答:你们也这样觉得吗?聪聪真是太浪费了。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帮他。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你们过来找一找,看看哪些可以帮他。

学生回答:老师,我找到了,这个动画《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我想让聪聪看看,让他知道一下这面包来得多不容易。

演示动画:《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

学生回答:老师,我也找到一个。古诗《锄禾》,我想聪聪读了这个,一定就知道这粮食来得有多不易啦!

师问:同学们,谁能告诉我,刚才大家看的《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一共经过了多少道工序?

学生回答:11道工序。

师问:那你们想想要用多少人力和物力呢?

学生回答:很多很多。很不容易。

教师提问:那聪聪和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呢?

学生回答: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因为她把掉在桌上的米饭都捡起来吃了,她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对,我们吃的米饭、面包、糖果等等都是经过好多道工序制成的,许许多多的工人、农民为此付出了劳动。不爱惜这些东西,就是不尊重他们的劳动。我想现在聪聪也应该知道不应浪费粮食和食品了吧!

板书:粮食来之不易,勿浪费

三、同学们,聪聪又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帮他分析一下,他做得对不对?为什么?

出示问题1:当聪聪看到我们的申奥口号:“新北京、新奥运”时,北京小朋友向他提问:“请你说说用过的东西应该怎么办?”此时,聪聪武断地说:“扔掉。”

师问:聪聪这样做对吗?你是怎样做的,尤其是班上北京的同学好好谈一谈。

学生回答: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因此产生辩论。

师继续问:课文中董老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董必武爷爷是没有条件买新毛笔吗?为什么要自己粘毛笔头?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董必武爷爷并不是买不起新毛笔,而是他认为粘上还可以继续用。还有雷锋叔叔,我们常听说他穿的袜子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也不是他买不起,而是他觉得还可以穿,而我们小朋友总是东西还没有坏就扔掉,向聪聪那样,一点也不注意节俭,这样对吗?大家一定都知道“珍惜与节俭”可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呀!我们要不要继承和发扬下去呢?

学生回答:当然要。

师问:我们不但要做到“珍惜与节俭”,我们还要向全世界宣传这一美德。我到是想了一个好办法,而且现在就可以起到宣传的效果。然后大家都照着去做好不好?那就是我们每个同学不都有很多中外联谊伙伴吗?我们现在就给每人发一个Email,把你做到的珍惜与节俭的事情都写下来发给他们,然后大家再相互交流,怎么样?

发信或课后回家去发信。

板书:爱惜生活用品,要节约。

四、师问:我们看看聪聪现在到哪儿啦?快乐林--老年宫。噢!原来是一些爷爷奶奶听说了聪聪的事,正在给他讲老一辈革命家勤俭节约的故事呢?对了,同学们,记得上堂课我让大家找的呢?现在请大家分别讲出来听听。

学生讲自己搜集的故事。

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演讲,我发现你们的课前调查非常充分,找出了自己的榜样,并对周围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敢于指出,这种精神难能可贵。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最真挚的笑脸、最动听的歌声,用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共同期待20xx年奥运圣火的到来。你们有信心吗?

板书:珍惜劳动成果,是美德

五、刚才大家找出了古诗《锄禾》,我们还没有看,下面我们一起跟着录像齐声背诵吧!

播放:古诗《锄禾》,学生一起背诵。

板书:

一珍惜劳动成果

粮食来之不易,勿浪费

爱惜生活用品,要节约

珍惜劳动成果,是美德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数学下学期单元测试题优秀模板


详细介绍:

单元测试

1.填空.

(1)28+35=()

想:28+30=()

()+5=()

(2)68-39=()

想:68-30=()

()-9=()

(3)90-42=()

想:90-40=()

()-2=()

(4)120+50=()

想:12个()加5个()等于()个十,17个十就是().

(5)560-40=()

想:37个()加6个()等于(),()个()就是4300.

(6)3700+600=()

想:37个()加6个()等于(),()个()就是4300.

2.口算.

65+23=65-56=590-70=400+500=

43+56=430+50=890-60=370+200=

36+48=720+40=97-8=750-400=

94+32=270+60=240-80=530-60=

82-43=780-30=300+30=500-90=

3000+4000=5000+1500=3500-=

7000-5000=8000+900=3700-800=

4000-500=9500-3000=8600-2200=

8500-=2500+6000=+90=

3.写出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差.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里填上“<”、“>”或“=”.670-30○6501000○99+175-26○5036+64○1008000-400○40003500+500○400005050-50○50009500-5000○90003600+30○390010000-900○91005.列式计算.(1)420减去80,差是多少?(2)600加上370,和是多少?(3)1900比600多多少?(4)90比820少多少?6.应用题.(1)一堆煤重2500千克,用去50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2)书店有书9000本,第一天卖了本,第二天卖了1500本,还剩下多少本书?(3)粮店原有250袋大米,第一天卖了本,第二天卖了1500本,还剩下多少本书?(4)二年级有200个学生,三年级有220名学生,四年级有180名学生,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个学生?(5)学校共有750个学生,其中男生300个,女生有多少个?(6)农民伯伯收了8000千克水果,其中,苹果有3000千克,梨子有4000千克,剩下的是桔子,桔子有多少千克?参考答案1.(1)635863(2)293829(3)485048(4)170++17170(5)++52520(6)百百43个百43百2.略3.和:14007714001XX600900差:XX94008006005004.略5.(1)420-80=340(2)600+370=970(3)1900-600=1300(4)820-90=7306.(1)2500-500=(千克)(2)9000--1500=5500(本)(3)250+80=330(袋)(4)200+220+180=600(名)(5)750-300=450(个)(6)8000-3000-4000=1000(千克)

数学二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测试题

下学期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健康的身体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2.懂得身要健,须锻炼。

情感:

1.愿意做一个体格健康的人。

2.喜欢参加体育锻炼。

行为:

1.认真做好广播操和眼保健操,上好体育课。坚持每天一小时课外体育锻炼。

2.按时作息、合理饮食、讲究卫生、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与第二课《不为小事烦恼》、第三课《珍爱生命》同属于课程标准中“热爱生命”德目的教育内容,同为一个单元。本课侧重从“身体健康”方面进行教育;第二课侧重从“心理健康”方面进行教育;第三课则是从自我保护、注意安全方面进行教育。三课教育的角度不同,但都是教育学生要爱惜生命,健康成长。

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意义的认识,懂得只有坚持体育锻炼,才能有强健的体魄,才能很好地学习、工作,愉快地生活。

本课难点是:大多数学生对身体好坏与工作、学习、生活的关系缺乏切身体验,因此对锻炼身体的意义难以领会,即使知道锻炼身体很重要,在实际行为上往往由于缺乏意志力而不能做到坚持锻炼。

本课导入部分设计了“想一想”栏目。

本课选用了毛泽东重视体育锻炼和坚持体育锻炼的事例。运用伟人的事例,有较强的说服力,也符合小学生崇敬名人、伟人的心理,有利于他们学习和效仿。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1.体育锻炼的意义。

2.毛泽东坚持锻炼身体的事例。

3.要从小坚持体育锻炼。

课文最后一段要求学生要以毛泽东为榜样,从小坚持体育锻炼用好身体基础。

教法建议

1.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一般来说,小学生还是比较喜欢体育活动的。然而,“锻炼”与仅仅凭兴趣玩是不同的,要吃一点儿苦,克服一些困难。所以,在讲课时,不仅要激发学生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更要强调只有不怕困难、坚持锻炼,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在行为要求方面也应强调锻炼身体贵在坚持。

2.在讲解毛泽东坚持锻炼身体的故事时,可让学生想象毛泽东在锻炼中会遇到什么困难,会吃什么苦,从中体会到坚持锻炼身体不但能提高人的身体素质,还能锻炼人的意志。

3.只有让学生明白锻炼身体的好处,才会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抓住课文,通过分析毛泽东坚持锻炼身体,给他后来从事革命工作带来的益处来说明;另一方面可以结合“说一说”栏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或他人的实际,体会坚持体育锻炼的意义。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身要健须锻炼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健康的身体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2.懂得身要健,须锻炼。

情感:

1.愿意做一个体格健康的人。

2.喜欢参加体育锻炼。

行为:

1.认真做好广播操和眼保健操,上好体育课。坚持每天一小时课外体育锻炼。

2.按时作息、合理饮食、讲究卫生、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健康的身体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懂得身要健,须锻炼。

教学过程

一、师问:你喜欢体育运动吗?你经常参加哪些体育锻炼?

学生回答。

师小结:是的,同学们都知道体育锻炼对身体有好处,也说出了自己喜欢的锻炼方式。那下面我们先不说自己,看一看伟人是怎样锻炼身体的。

请学生朗读课文第一二段。

师问:下面请同学们找一找毛主席都喜欢做哪些体育锻炼?并做了哪些体育锻炼?

同学分组总结。

师问:他在爬山、游泳时会遇到什么困难?他为什么喜欢这样的运动?

学生回答。

师小结:对,毛主席常说:“爬山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锻炼意志。”你们是这样认为的吗?请谈谈你们的看法?

板书:锻炼身体,锻炼意志

二、师问:他锻炼了多长时间?请同学们在书里找一找?

学生回答。

师小结:对,直到73岁。那现在请你们分别说一说,你刚才所说的体育锻炼,你坚持了多久,把数字写下来,并请组长收上来。

组长收纸条。并向全班同学公布纸条上的文字。

师问:请同学们把刚才的数据填到以下的表格中。

一年

二年

三年或以上

票数

学生和教师一起统计结果。

师小结:从我们统计的结果看出,能坚持三年的同学很少。你们说这样能行吗?能象毛主席那样有一个好身体吗?那将来为祖国做贡献就更别说了,身体不好,就不能好好工作,所以坚持锻炼是很重要的。我记得有有关坚持的名言有很多,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汇报。

板书:坚持不懈

三、师问:大家已经知道毛主席是怎样锻炼身体的了,你们还想不想知道其他伟人是怎样锻炼身体的呢?看一看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播放录音故事:马克思爱好的体育

师问:马克思爱好哪些体育运动,他是怎样做的?

学生讨论并发言。

师问:好,那现请同学说一说毛主席和马克思在体育锻炼方面的共同点是什么?

学生分组总结。

师问:那现在再回过头来说说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演示动画课件:《身要健需锻炼》下载

师小结:对,同学们说的没错。我们要上好体育课;认真做好眼保健操;按时作息;早晨跑步身体好;合理饮食;讲究卫生等等。如果我们这些都做到了,你就是体育锻炼的小标标兵了。那好,现在就来测一测,谁是小标兵呢?

填表:课后的查一查中的表格。

四、师小结:真没想到我们班上会出现这么多小标兵,这真是一件大喜事,我想,我们下一个目标是:争取全班同学都是小标兵,都有一个好身体。

板书:

一身要健须锻炼

锻炼身体,锻炼意志

坚持不懈

下学期 小学教案范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的含义和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对家人产生敬爱之情。

3、为自己的家人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课前准备:

1、观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

2、准备一张家庭生活照。

3、教师准备一张自己童年的家庭生活照

教学设计:

表格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明确家庭的含义

了解老师的家人情况,学习表述方式

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彼此分享家庭的幸福愉快

让全班同学了解我的家人

总结,进行尊重普通劳动者的教育

介绍自己家里人

看老师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了解老师的家人情况

小组介绍自己家人情况

请同学到前边介绍,其他同学看照片听

和老师共同总结本课的收获

1、结合发言情况进行指导、总结

2、结合照片进行介绍

3、老师巡视指导

4、老师指导并对说的好的同学给与表扬

5、进行爱家人教育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谈话引入: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谁能告诉大家你的家里都有谁?请哪位同学介绍,就把事先收上来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全班都能看到。(如果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把临时居住在自己家的亲戚也算作自己的家人,教师要及时给与指导,从而明确家庭的含义。)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投影出示自己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

1、介绍:“这是老师和你们一样大时,和我的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大家猜一猜,哪个是老师?”“猜一猜其他几个人是谁?”

2、老师介绍:你们想了解照片上这些人的情况吗?那老师来为你们介绍一下。教师指着照片介绍“爸爸妈妈都是农民。他们特别会种庄稼……工作之余,爸爸喜欢坐在树荫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却喜欢看电视剧,有时还会跟着电视一起哭、一起笑……姐姐上小学四年级,她学习非常好,姐姐喜欢读课外书……妈妈怀里抱着的小朋友是我的小妹妹,那时她刚刚会走路……

3、老师一边介绍一边把画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爸爸妈妈种田,爸爸在树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在看电视,姐姐在读书,妹妹在玩耍等)

4、小结:刚才老师都向大家介绍了哪些内容?

板书:工作爱好习惯

(学生对老师的童年生活都是非常感兴趣的,通过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既了解了老师的童年生活,熟悉了老师的家人,在不知不觉中也学会了介绍家人的方法。)

(二)介绍自己的家人

1、谈话:你们愿不愿意把你的家人介绍给同学们?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家人的情况介绍给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告诉大家,小组的同学如果想了解什么,也可以请她给介绍一下。

2、小组介绍(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就像听故事一样,了解到小伙伴的家人情况;同时在语言表述上,互相指导,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提高。)

3、小组选举一位介绍最好的同学到前边来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老师对介绍的好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对于一年级同学来说,能走上讲台给全班同学介绍就已经是很出色的了,如果再能语言流畅的进行介绍,这更是高水平的展现。教师适时的进行表扬和鼓励,学生获得的将是成功的喜悦。)

三、总结:通过今天对家人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

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题目为我的一家人。一个题目就能引起大家的思考。介绍我的家人对于小朋友来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孩子们都想让别人更多的了解自己,都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展示给大家。所以,课堂教学气氛很活跃。但对一年级同学来说有条理的讲述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的讲述起着非常关键的引导作用。另外,老师对学生语言表述的指导也很重要。上好这节课,不仅能达到品德与生活方面的训练,也能对学生进行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懂得不同的亲人有不同的称呼方式。

2、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进一步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学重点:知道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每人准备一张和家人一起活动的照片。如全家旅游、过生日、爷爷教自己种花;火种别一个印象深刻的故事。

2、有条件的可以把家庭生活录像带来。

3、水彩笔

老师准备:

1、画图纸若干。

2、老师准备一个家庭生活录音故事

教学设计:

表格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学习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称呼

3、讲家庭故事

1、小组间互相说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儿歌练习、补充内容后,小组抢答练习

2、请老家在外地的同学说说地方称呼。

3、请同学讲家庭故事。看同学带来的录像带,把自己带来的照片贴在书上,小组间讲讲照片或画片后面的故事。

1、教师出示家庭成员表对同学的回答进行指导

2、和大家一起学习,并进行小结

3、听同学讲故事,看录像,对讲的好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向大家介绍了我们的家人,谁还愿意告诉大家,你的家里还有哪些亲人?(请一个三代人同住的同学来介绍)

2、问:你们家有这么多人,你能说出家人之间的关系吗?(自己家人的情况是学生最熟悉的,从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入手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迅速的进入到新的学习内容,而且减少理解的难度。)

3、揭示课题:我的一家人

二、学习新课

1、老师展示有长辈头像的家庭成员表。看表,自己小声说说家人之间如何称呼,怎样称呼最有礼貌?小组间互相说一说。

2、出示儿歌,大家回答。“爷爷是爸爸的爸爸,奶奶是爸爸的妈妈,姥姥是妈妈的妈妈,姥爷是妈妈的爸爸,姑姑是爸爸的姐妹……“进行抢答练习后,发散学生的思维,补充练习“叔叔是爸爸的什么?舅舅是妈妈的什么?……

3、把学生提到的内容,合在一起,小组间进行抢答练习。通过小组间你问我答的游戏方式,熟悉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4、老师知道我们班许多同学老家都在外省市,谁能用老家话说一说你们是怎样称呼家里的亲人的?

5、老师小结:不同地区,又不同的称呼方式,或同一个称呼,发音却不相同,所以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嘲笑那些使用与自己习惯称呼不同的同学。

6、在我们每个人的家里,都会发生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让人难忘的故事。谁愿意给大家讲讲你家的故事?请同学到前边讲自己家的故事。

7、老师播放班上某位同学带来的家庭生活录像带,全班同学欣赏。

8、放《可爱的家庭》歌曲,把自己准备的和家人一起活动的照片贴在书上。

9、在小组间讲讲自家的故事,同时放轻音乐

三、小结:进行爱家庭教育。

教学反思:

本课以亲亲一家人为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熟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增进家人的亲切感;通过讲家人的故事,拉进了孩子与家人之间的距离,使孩子进一步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本课在教学形式上也采用了多样教学。小组讨论、小组抢答、地方称呼、看家庭录像、讲家庭故事等,既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又能使其充分感受家庭中浓浓的亲情。

探究活动

介绍自己的家人

探究目的:

进一步认识了解自己的家人,训练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探究内容及形式;

1、观察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

2、同桌互相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3、在活动课上介绍自己的家人。

4、重点请外省的学生用老家的话介绍自己的家人,老师注意解释。

思品教案下学期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用品都是劳动成果,它们来之不易。

2.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是一种美德,是尊重劳动人民的表现。

情感:

1.以珍惜劳动成果为荣,以浪费劳动成果为耻。

2.尊敬珍惜劳动成果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

1.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不损坏,不浪费。

2.见到同学不珍惜劳动成果,加以劝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与第二课《不比吃穿》组成一个单元,同属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它们有密切联系,同是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美德,但着重点各不相同。本课着重于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下一课着重于教育学生不和别人比吃穿。对学生进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在目前显得特别重要。其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都有了较大的改善,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吃、穿、用应有尽有,家长为他们准备的学习、生活用品十分齐全,他们往往难以体会这些用品是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因此不知爱惜。其二,现在不少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处于特殊的地位,有求必应,有的甚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对劳动的艰辛缺乏体会,不知道应该珍惜他人的劳动,所以随意浪费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本课教学必须从这些实际情况出发,在低年级已进行过的爱惜学习、生活用品,爱护课桌椅和爱惜粮食等方面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针对性,务求收到实效。

本课以学生简单地说出日常吃的、穿的、用的导入,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劳动成果呢?课文选用的是董必武教育子女珍惜劳动成果的故事。课文选用的是几个贴近儿童生活的小故事,学生易懂,但对其中一些具体情节,如把掉在桌上的饭粒捡起来吃,把桃树上的树胶刮下留着用来粘毛笔等,他们不一定认同,这是正常的。教学不必纠缠于这些情节,更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模仿,而要紧紧围绕教学要点,着重理解“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要珍惜”的道理。在分析课文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董必武是怎样做的,而且要使学生明确他是怎样想的,要将他的表现和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学习董必武珍惜劳动成果的高尚品德的目的。

为了巩固和理解课文内容,还安排了“说一说”。“夸一夸”、“议一议”、“看一看”四个栏目。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一些看得见的东西是劳动成果,有些虽然不是具体的东西,但也是人们辛勤劳动得来的,也是劳动成果,应当珍惜。

教法建议

教师可结合课文、插图和方框中的提问,着重分析三个问题。

1.古诗《锄禾》说的是什么意思?董必武为什么教女儿背这首古诗?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意思是:由于农民在烈日下“锄禾”的辛苦劳动,才有这“盘中”香喷喷的饭;是农民流了许多汗水,才换来“粒粒”粮食。吃饭时,董必武教女儿背这首古诗,是要让女儿牢记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她注意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

2.可以把《锄禾》这首诗运用动画表现出来,更加生动形象。

3.为什么董必武要刮下树胶来粘毛笔?为什么他说不爱惜劳动成果,就是不尊重工人、农民的劳动?董必武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没有钱。他用树胶粘毛笔,一方面可以利用废物;另一方面可以保护毛笔,这充分表现了他老人家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高尚品德。

为什么不爱惜劳动成果,就是不尊重工人、农民的劳动?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对于这一问题,必须让学生从正面弄清道理,这里可以简单介绍一本书、一支笔或一件衣服的制作过程,从中使学生明白一切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都是经过好多道工序制成的,许许多多的工人、农民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此付出了劳动。不爱惜这些东西,就是不尊重工人、农民和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也就是不尊重工人、农民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更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引导他们对一些带普遍性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如:失物招领箱里的遗物,明知是自己的,不愿认领;练习本上的纸,随便撕下来,折成飞机来玩;铅笔盒用不了几天,又换新的,等等,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使他们从中真正受到教育,自觉地珍惜劳动成果。

4.董必武的女儿如何对待爸爸的教育?结合课文最后一句,并与第一段相呼应,指出董必武的女儿以爸爸为榜样,养成了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并把爸爸的高尚品德视为“心中的珍珠”。我们应该像董必武的女儿那样,向董必武学习,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用品都是劳动成果,它们来之不易。

2.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是一种美德,是尊重劳动人民的表现。

情感:

1.以珍惜劳动成果为荣,以浪费劳动成果为耻。

2.尊敬珍惜劳动成果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

1.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不损坏,不浪费。

2.见到同学不珍惜劳动成果,加以劝阻。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社会财富,都要爱惜的道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聪聪寻宝的旅程世界。

同学们,今天我要跟着聪聪去寻宝,聪聪你们知道是谁吗?他就是一位生活条件很优越,不懂得珍惜物品的一位小精灵。这一天,他要出去寻宝,但是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和麻烦,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如果愿意,我们就一起出发吧!

二、演示图片1:聪聪飞过白云,飞过大地,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快乐城--北京。

师问:同学们,你们猜猜,聪聪最先到了哪里?

学生回答:故宫,长城。

师答:不是,原来他先来到了小学食堂里,他一定是饿了,已经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出示把面包吃一半扔一半的图片。

学生提问:老师,他怎么没吃完就扔掉了,这样太可惜了。

师答:你们也这样觉得吗?聪聪真是太浪费了。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帮他。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你们过来找一找,看看哪些可以帮他。

学生回答:老师,我找到了,这个动画《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我想让聪聪看看,让他知道一下这面包来得多不容易。

演示动画:《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

学生回答:老师,我也找到一个。古诗《锄禾》,我想聪聪读了这个,一定就知道这粮食来得有多不易啦!

师问:同学们,谁能告诉我,刚才大家看的《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一共经过了多少道工序?

学生回答:11道工序。

师问:那你们想想要用多少人力和物力呢?

学生回答:很多很多。很不容易。

教师提问:那聪聪和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呢?

学生回答: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因为她把掉在桌上的米饭都捡起来吃了,她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对,我们吃的米饭、面包、糖果等等都是经过好多道工序制成的,许许多多的工人、农民为此付出了劳动。不爱惜这些东西,就是不尊重他们的劳动。我想现在聪聪也应该知道不应浪费粮食和食品了吧!

板书:粮食来之不易,勿浪费

三、同学们,聪聪又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帮他分析一下,他做得对不对?为什么?

出示问题1:当聪聪看到我们的申奥口号:“新北京、新奥运”时,北京小朋友向他提问:“请你说说用过的东西应该怎么办?”此时,聪聪武断地说:“扔掉。”

师问:聪聪这样做对吗?你是怎样做的,尤其是班上北京的同学好好谈一谈。

学生回答: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因此产生辩论。

师继续问:课文中董老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董必武爷爷是没有条件买新毛笔吗?为什么要自己粘毛笔头?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董必武爷爷并不是买不起新毛笔,而是他认为粘上还可以继续用。还有雷锋叔叔,我们常听说他穿的袜子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也不是他买不起,而是他觉得还可以穿,而我们小朋友总是东西还没有坏就扔掉,向聪聪那样,一点也不注意节俭,这样对吗?大家一定都知道“珍惜与节俭”可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呀!我们要不要继承和发扬下去呢?

学生回答:当然要。

师问:我们不但要做到“珍惜与节俭”,我们还要向全世界宣传这一美德。我到是想了一个好办法,而且现在就可以起到宣传的效果。然后大家都照着去做好不好?那就是我们每个同学不都有很多中外联谊伙伴吗?我们现在就给每人发一个Email,把你做到的珍惜与节俭的事情都写下来发给他们,然后大家再相互交流,怎么样?

发信或课后回家去发信。

板书:爱惜生活用品,要节约。

四、师问:我们看看聪聪现在到哪儿啦?快乐林--老年宫。噢!原来是一些爷爷奶奶听说了聪聪的事,正在给他讲老一辈革命家勤俭节约的故事呢?对了,同学们,记得上堂课我让大家找的呢?现在请大家分别讲出来听听。

学生讲自己搜集的故事。

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演讲,我发现你们的课前调查非常充分,找出了自己的榜样,并对周围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敢于指出,这种精神难能可贵。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最真挚的笑脸、最动听的歌声,用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共同期待20xx年奥运圣火的到来。你们有信心吗?

板书:珍惜劳动成果,是美德

五、刚才大家找出了古诗《锄禾》,我们还没有看,下面我们一起跟着录像齐声背诵吧!

播放:古诗《锄禾》,学生一起背诵。

板书:

一珍惜劳动成果

粮食来之不易,勿浪费

爱惜生活用品,要节约

珍惜劳动成果,是美德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23859.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