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安徽地方教材<徽韵>相关教学方案

现在,很多初中教学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怎样写好自己的初中教案呢?小编为你推荐《安徽地方教材<徽韵>相关教学方案》,希望您喜欢。

徽韵教学内容:1、教唱安徽屯溪民歌《小石桥》。2、了解有关安徽的历史人物、各地方音乐、风景民俗和徽州文化的相关知识。3、欣赏合唱曲《黄山,我是你的》。教学目标:1、能够以喜悦的情绪,准确、自信的演唱《小石桥》。2、通过对安徽的历史人物、各地方音乐、风景民俗和徽州文化的学习,了解家乡并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面。3、用比较、配乐诗等方法欣赏《黄山,我是你的》,并能感受音乐的美、黄山的美。教学重点:演唱《小石桥》教学准备:录音机、多媒体教室、自制卡片和课件(Powerpoint课件)课型:综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导入师出示卡片并快速朗读卡片内容,学生根据朗读内容进行抢答。卡片①:它是安徽省著名风景区的标志性景点;它的形象经常出现在香烟和电视台——迎客松。卡片②:他是安徽亳州人;他是建安文学的领军人物;他是军事家、诗人;他曾写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卡片③:他是安徽合肥人;他创办了江南制造局;他是洋务派和淮军的首领——李鸿章。卡片④:这是一种源自民间的艺术;又名双条鼓,最初的表现形式为姑嫂二人,一人击鼓、一人击锣,口唱小调——凤阳花鼓。卡片⑤:请听音乐回答:这是黄梅戏的著名唱段《谁料黄榜中状元》,请问它出自黄梅戏——《女驸马》学生积极踊跃抢答①调动学生的情绪,激活课堂气氛。②让学生在抢答问题中了解一些安徽的各方面知识。(二)新课一、《小石桥》从卡片⑤的黄梅戏引入到屯溪民歌《小石桥》1、教师放伴奏带并范唱在教师的示意下,学生跟着音乐节拍为教师拍手。①师生互动,情感交流。②初步熟悉歌曲《小石桥》。2、教授歌曲《小石桥》教师小结①看、听原唱《小石桥》(配有自制Flash动画)②根据教师的弹奏,找出旋律相同之处(第2、6、10小节等)③再看、听原唱。④学生自学歌词。(教师提示)⑤分男女声跟琴唱。⑥分男女生接龙唱。①听范唱、原唱加深对歌曲的印象。②通过Flash动画、自学旋律及歌词培养学生学习歌曲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二、了解安徽师:把学生分成甲、乙、丙、丁4组,每组推荐两位代表。甲组:历史人物(管仲、甘罗、嵇康、华佗、曹操、周瑜、包拯、朱元璋、戚继光、陶行知等)乙组:安徽各地音乐(黄梅戏、庐剧、徽剧、池州傩戏、徽州目莲戏、凤阳花鼓、皖南花鼓戏、安徽大鼓、徽州叠罗汉、泗州戏)丙组:徽州文化(茶文化、徽商、徽菜、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建安文学、桐城古文派、宋明理学)丁组:风景民俗(九华庙会、徽州婚嫁、阜阳火把节、抛绣球、嬉钟馗、重阳庙会、九华山、黄山、天柱山)教师小结代表在面向大屏幕快速浏览一组题目后,再背向大屏幕面向同学回答出其中的5个以上。学生代表冷静沉着、冥思苦想应答,同学热情高涨,为各组代表加油,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了大量有关安徽音乐、人物、风景民俗、文化等信息,为他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三、欣赏《黄山,我是你的》1、师:请同学们根据看的影片和自己知道的知识给大家介绍黄山。学生观看黄山的风光片并畅所欲言。①让学生通过听、读、看、比较等方法来体验音乐的美、黄山的美。②从学生回答的问题中测试学生的知识面、音乐素质,并加以提高和指导。2、比较《黄山,我是你的》与《无词歌》的不同。学生从音乐的风格、情绪、体裁、演唱、演奏方式和音乐的感觉进行了分析比较3、师:推荐男女生各一名,用《无词歌》的音乐配上《黄山,我是你的》歌词,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小结学生表演配乐诗朗诵(三)总结教师用“徽”字总结本课:我们的家乡安徽自古就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写双人旁);有世界闻名的黄山(写山字头);有先辈传下的丰厚的音乐资产(写“戏”的同音字“系”);有沉淀几百年的徽州文化(写反文旁)构成了安徽的“徽”。我们应当骄傲的说,我们的家乡安徽——风景这边独好!学生也跟着流程写“徽”字在《小石桥》的歌声中结束本课。突出主题与重点,加深印象。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year+]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题评析相关教学方案


安徽省XX年中考数学试题评析

注重能力稳中求新

XX年安徽中考数学试题延续了近五年的命题风格,考查全面,难易适中,既有利于检测出全体考生的基础知识,也满足了后续学校对考生能力的选拔需求。充分体现了安徽省“以稳为主,稳中求变”的命题指导思想,是一份值得肯定的好试卷。

一、试卷结构和难度分析

试卷选材较前两年有所变化,但没有超出《安徽省XX年中考(数学)纲要》的要求,试题设置有一定的梯度和灵活度,较XX年难度有所增加,尤其几何题对学生的思维水平较前四年要求提高。

整张试卷中“数与代数”约占50%,“空间与图形”约占40%,“统计与概率”约占10%。均接近于前几年中考各部分所占比例的平均值。

试题考查的重点突出,并保持适当的梯度:方程及其应用、整式的化简、圆、解直角三角形、图形变换、概率统计以及函数等重点知识都以不同的形式呈现,部分知识之间呈现出一定的综合和跨越。考生做题时较容易上手,即使是难题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试题考查的效度较高。

二、试卷考查重点分析

1、试题注重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

全卷考查学生数学实际应用的有六道试题(第5、11、12、18、20、21题),约占总分的1/3。这些题目涉及工农业、信息产业、交通、环境保护、正确决策等方面,具有时代气息。这些问题都要求学生能从问题中读出必要的数学信息,并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试题具有一定创新性与操作性,全面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

试卷第8、14、18、21、22、23题等都具有探究性,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猜测、推理”等思维活动分析并解决问题。

其中第22题是一个“新概念题”,题目定义了一个“同簇二次函数”的概念,然后以这个概念展开两个问题,题目很新颖,其中第(2)问学生感觉有些难度,需要较好的计算能力和丰富的解题经验。

第23题(压轴题)要求学生能将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进行研究,体现了“化归”的数学思想;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合理运用图形变换,正确添加辅助线,体现出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命题变化与启示

试卷对于一些知识点的考查方式和分值较前两年有所变化,比如:

1、对于圆的考查以往一般以选择或填空呈现,今年将圆与三角形结合起来,以10分的解答题出现,综合性较以往有所提高。

2、统计问题前几年一直作为解答题,占据10或12分的分值,今年把统计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简单的考查,把概率作为12分的问题进行考查,且不仅考查了学生联系实际的想象能力,而且题目摒弃常规的解答和思考方式,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3、往年一直把对于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综合考查作为压轴问题,今年将它们与正多边形结合起来,以14分的问题分步考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启示:

1、关注学生思考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今年试卷第9、10、14、21、23题都对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思维深度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平常在练习过程中一定要关注思考方法,切忌缺乏思考只追求答案的题海练习。

2、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虽然今年对学生阅读题目的要求较以往有所降低,但定义性问题仍然作为12分的解答题对学生进行考查,比如第22题。

总之,通过今年的试题发现重视课本和基础,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江西省安徽省的教学方案


本学期总第35课时

本单元第20课时

授课日期6、5

课题

物华天宝——江西省

江淮之滨”――安徽省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1、了解江西省的地形特点与鄱阳湖湖水系。

2、了解主要农业区——鄱阳湖平原的优势。

3、了解江西工业发展的特征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4、用地图说出安徽省及长江、淮河注经省境的地理位置,并作出评价;

5、了解安徽省的主要矿产资源及产地;

重点难点

鄱阳湖平原

江西省的交通发展状况。

安徽的旅游资源。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学活动

复备

依据目标

自主学习

1、江西省的邻省?

2、江西省的地形特征、地势特点?

3、江西省的地势特点和长江流域的哪个省相似?

4、江西省中部河北部是什么地形区?

5、江西省中部为什么有“红色丘陵”之称?

6、安徽省简称__,地处长江__游,省会是_

7、完成107页活动题。

科代表引领组内学生自主预习

步骤

教学活动

复备

激情互动

魅力精讲

拓展应用

生成创新

8、江西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比较落后。

9、江西的最出名的旅游资源是——

10、瓷都指的是—————————

对江西省的脱贫致富你同意教材上谁的观点?

1、“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形容的是哪里的景观;

2、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位于__;

精讲解读:

湖南和江西省地势南高北低,三面环山,鄱阳湖是江西省也是我国最大的湖泊。江西的庐山为主要风景区,景德镇被欲为瓷都。京九线经过江西的九江南昌、吉安和赣州,是江西的脊梁。

1、假如从北京、成都、上海坐火车去黄山旅游,请设计路线。

北京:______________;

上海:______________;

成都:______________。

2、材料分析:

黄山集中了国内许多名山的特点,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而兴享誉天下,过去曾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

写出我国“五岳”的名称及所在省区。

运用地图,加强方法的指导。

点滴记录

本节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得到了提高,学到了一定的方法。杜绝题海战术,提高效率。

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我国丰富的气候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2.使学生能联系实际,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从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通过认识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等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两个问题:

(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有什么特点?

(2)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季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知道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一些待点,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

【读表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7页,“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

(1)1月份,我国的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低22.7℃和3.7℃。

(2)7月份,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高26.3℃和7.3℃。

(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齐齐哈尔比巴黎大26.3℃,北京比纽约大7.3℃。

【提问】对上述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

【分析、归纳】冬季,我国比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比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暖热。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偏大。由此得出气温冬冷夏热的特点。大陆性气候显著。

【展示】北京、齐齐哈尔、巴黎、纽约降水量柱状图。使同学们阅读柱状图,比较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分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由此得出我国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大陆性强的气候特点。归纳起来,一是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二是具有大陆性的特点。

【板书】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读图提问】展示北京、武汉、哈尔滨等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请同学们读图。思考我国夏季气温、降水的共同特点什么?

学生回答:我国夏季普遍高温,降水集中。

【总结】这就是我国气候的第二个特证:雨热同期。

【板书】二、雨热同期

【启发提问】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天山等少数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以外最暖热的地区。因此,我国热量条件优越。这种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有没有好处?有什么好处?请同学思考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正如同学们所说,我国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很有利,可以使一些喜温的高产作物如水稻、玉米、棉花等。在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也有大面积种植;使得水稻、棉花的种植界线的纬度之高,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由此可见,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板书】1.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启发提问】在高温的夏季,也是我国降水集中的季节,雨热同季对农作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同学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农作物在高温的季节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我国高温多雨的夏季,正适合农作物、森林和牧草的生长。因此,高温期多雨期与农作物的生长期一致,是我国气候资源的又一大优势。

【板书】2.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1)西亚、北非在北纬15°~30°的地区,气候景观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带的长江以南地区,却成为降水丰沛的“鱼米之乡”?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在世界上北纬15°~30°的纬度带内,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候炎热干燥,大多呈现沙漠和荒漠景观。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区的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受到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并且雨热同季,利于水稻的生长,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河湖众多,淡水鱼产量很大,从而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展示挂图或投影片】展示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划分图。

【复习提问】请同学们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和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说说我国可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和干湿区?

学生指图回答。

【讲述】我国既有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又有四个干湿地区,(投影片迭加演示)多种多样的温度带迭加在多种多样的干湿区上,这说明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气候的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又一显著特征。

【板书】三、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读图思考】请同学们读课本第38页4.23图,“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和第59页4.24图,“秦岭南北”,思考说明地形对气候和植被有什么影响?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问题】横断山区海拔很高,达数千米,随着山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植被随之发生变比,从山下的常绿阔叶林依次过渡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一雪线以上。说明地势的高低对气候影响很大,进而影响植被种类的生长分布。

秦岭南北一图,表示了山南、山北在植物和景观上的差异。山南生长的是亚热带植物—柑橘树,山北生长的是温带植物——苹果树。这是因为秦岭在气候上起着屏障作用,可阻挡北部冬季风的南下。所以秦岭南坡气温高,为亚热带景观;北坡气温低,为暖温带景观。

【讲述】由以上分析得出:地形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使得我国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板书】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启发提问】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对各种植物和农作物品种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板书】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复习巩固】选作复习题

(4)我国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3条)

(2)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板书设计

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二、雨热同期

l.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2.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

三、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数轴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要求】

1.会正确画出数轴.

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

3.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4.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建议(第一课时)】

1.情境创设

观察温度计或刻度尺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直观地将小学里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推广到用来表示有理数,正确建立数轴的概念.除温度计和刻度尺外,杆秤、天平等都是较好的数学模型.

2.探索活动

(1)观察温度计或刻度尺上的刻度,根据课本上两个卡通人的提示,引导学生讨论:直线上的点能表示负数(如一10,一15)吗?通过在温度计上找一10℃、一15℃的位置的活动,感受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负数.

(2)依据画数轴的步骤,正确画出数轴.可以在安排2~3名学生“板演”的同时巡视全班,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操作指导.

数轴的位置通常是水平的,但也可以是任意位置的,要发现并及时展示那些画法正确但放置方向不同、单位长度不同的数轴.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标注负数.

可以让学生对照“做一做”的几个步骤共同评价“板演”作业,形成对数轴的正确认识.

3.例题教学

例2是让学生学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教师还可以再增加一些练习,然后引导学生评价卡通人的结论.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提及“数轴上任何一点是否都表示一个有理数”之类的话题,因为虽然任何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惟一的点与它对应,但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并不一一对应,而这是学生当前无法认识和回答的.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在数轴上表示分数的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建议(第二课时)】

1.探索活动

借助生活经验(温度的高低),引导学生探索:

数轴上的点的位置与它所表示的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得出“在数轴上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大于左

边的点所表示的数”.

“议一议”中的第2个问题,应组织学生认真操作,为得出上述结论增加感性认识.

对于两个负数比较大小,学生比较陌生,教学中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在数轴上,表示一3的点a在原点左边3个单位长度,表示一2的点b在原点左边2个单位长度,不难看出点a在点b的左边,即得一3

数轴上的点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它所表示的数从小到大的顺序.这种规定与日常生活结论是一致的.

2.例题教学

例3较简单,直接应用结论的第二部分进行判断;例4给出了利用数轴比较两个负数大小的规范表述.

3.小结

“数形结合”是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的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华罗庚先生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小结时,除要讲清数轴本身的意义外,还应通过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感受到这一方法带来的便利.

上一篇:2.2数轴学案

下一篇:华师大版七上2.2数轴(含答案)

排泄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的概念和尿的形成的基础知识。

2、掌握肾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

3、了解输尿管、膀胱、尿道的位置和功能。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猪肾的内部结构,通过观察泌尿系统模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和膀胱的剖面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2、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人体内有着非常完善的自身结构——泌尿系统,同时也使他们领悟到这一生理过程是人体内保持清洁、使生命充满生机活力等美好状态的前提。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

1、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把排便、排尿等都称为,本章中要纠正这种错误的理解,了解正确的的概念。也为后面新陈代谢的学习,打好基础。

2、肾脏的结构和尿的形成:排尿是的主要途径,也是本章的主题。肾脏是尿形成的场所,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在了解了肾脏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学好尿的形成。

教学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肾单位结构复杂,又不能用眼直接看到。即使有条件的学校,给学生创造在显微镜下观察肾脏切片的机会,学生也很难找到完整的肾单位。而肾单位是产生尿液的结构单位,是看不到却很重要的关键知识点。突破肾单位这个难点可以为尿液的形成订好基础。

2、尿的形成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涉及到原尿的形成与成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涉及到尿的形成与成分。这里必须让学生明白肾单位中血液的来龙去脉和尿的产生与排出途径,也就是说要血路、尿路都清楚。然而,让学生理解看不到的结构与其功能确有难度。

本章知识要点

教法建议

本章教学建议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主要讲述的概念,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脏的结构;第2课时了解尿的形成,尿的排出以及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在开始本章的学习之前,先通过复习旧课的形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对体内代谢废物有一个初步认识。如:“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进行了那些物质的交换?”“哪些些物质要排出体外,为什么?”,有利于学生理解的概念。

在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时,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式图或模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课件进行演示,教师依照泌尿系统组成表中所列器官的顺序依次讲述。肾脏的结构是本章的重点,讲述这部分内容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动物肾脏的解剖实验,或由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在实验中对照课文的插图或挂图,辨认皮质、髓质和肾盂,使学生对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的结构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述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

讲述肾单位的结构时,利用彩图10指出出球小动脉在肾小管外形成了毛细血管网。讲清楚肾小囊有肾小管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肾小囊囊壁的内层细胞紧贴肾小球和外层细胞与肾小管相连的知识。

关于尿的形成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抓住结构特点说明功能。2、讲述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讲述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时,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一昼夜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而实际排出的尿量只有1.5升?为什么原尿中会有葡萄糖,而排出的正常尿中却没有葡萄糖?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一、本章的参考课时为2课时。

二、第一课时:

1.引入新课:回忆呼吸的全过程。

设疑:呼吸全过程的最后一步,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将血液中的氧供给了细胞,氧进入细胞去做什么?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总是比动脉血多,这些二氧化碳是从哪里来的?

解疑:原来,人体通过消化、吸收得到的营养物质,在细胞内被利用。其中,有机物的分解通常需要氧的参与。有机物分解消耗了氧,产生了二氧化碳。

引出本章课题有机物的分解还产生水、尿素等其他废物(当然,有些废物能在体内“变废为宝”,不宜称为废物)。这些物质通常被称为代谢终产物。它们在人体内积聚多了。对人体有害,必须及时排出体外。这就是本章要学习的课题——。

2.比较与排便(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应尽可能少给或不给专业性较强的名词术语,故不直给排遗的概念〕的区别,理解的概念。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对比:二者的排出物分别是什么?分别在身体的什么部位产生的?排出的途径务是什么?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3.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或挂图,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泌尿系统的组成。提醒学生想着自己身体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的功能。

4.通过观察与实验活动,认识肾脏的结构:

活动(1),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学生分组实验.以小组为单位,便于学生观察得更细致.讨论得更充分。每个小组最好都有一个标本进行观察。观察后的肾脏可以用福尔马林浸泡起来.制成浸制标本,供下一届学本观察。

通过观察与小组讨论,认识与肾脏相通的管道,肾门处的血管与输尿管;肾的皮质与髓质;肾孟。

若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由于标本小,要配合挂图或投影片讲解,肾脏实物要放在解剖盘中让学生传看。

活动(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肾脏纵切片,在显微镜的,视野中找到较完整的肾小体。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看挂图、看投影片等认识肾小体。教师还可以制造简单的直观教具,如,向气球内吹气,当气球稍鼓时,一只手捏紧进气口;另一只手将鼓起的气球向下按,模拟肾小囊等。通过实验、观察并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自己归纳肾单位的结构。

进而由学生小结肾脏的结构。

5.请学生总结本课的知识,提示总结的范围:的概念、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脏的结构。

6.为下堂课置疑:我们已经知道了肾脏的结构,那么.究竟尿液是怎样形成的?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板书设计】

第七章

一、——人体内的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少量水;

皮肤——一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尿素;

泌尿系统——一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尿素等。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三、肾脏的结构:

1.肾脏纵剖1:皮质、髓质、肾盂。

2.肾单位的结构。

三、第二课时:

1.复习提问;

(1)对照挂图(或投影片)简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主要功能。

(2)对照挂图(或投影片)悦明肾单位的结构。

2.从学生答案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肾脏是形成尿的场所,又知道肾脏是有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的。那么,尿是怎样形成的?尿是如何排出体外的?我们应该了解哪些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怎样用这些知识指导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是本堂课要探索、解决的问题。

3.安排自学与讨论活动,学习尿的形成。

给学生一些相关数据,结合书上P.72尿的形成示意图,在复习了肾单位的结构以后,通过小组讨论,抓住结构特点学习尿的形成过程。

活动(1),读书与思考。

参照尿的形成示意图,看书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尿的形成过程包括两个连续的阶段—一滤过和重吸收。两个阶段中被滤过和被重吸收的物质分别是什么:

②肾单位的哪些结构特点与完成滤过和重吸收作用相适应?

③如图,在尿的形成示意图中,左上方血液进入球小动脉,左下方血液流出肾单位,血液在肾单位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④参看下表,思考:血浆与原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原尿与终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终尿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血浆、原尿和终尿的主要成分比较表

成分

血浆(g%)

原尿(g%)

终尿(g%)

90~93

99

95~97

蛋白质

7~9

(微量)

葡萄糖

0.1

0.1

尿素

0.03

0.03

2

尿酸

0.002

0.002

0.05

肌酐

0.001

0.001

0.15

氯化物

0.37

0.37

0.6

0.32

0.32

0.35

0.02

0.02

0.15

0.0001

0.0001

0.14

⑤为什么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只有1.5升?

⑥尿的形成示意图中肾小管中的尿流向何处?

活动(2),小组讨论思考题。经过讨论,请一个代表完整叙述尿的形成过程,其他组员补充,使答案完善。

希望在讨论中能提出与泌尿系统有关的其它问题,鼓励同学提问,提倡组内互助。

活动(3),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指图(或投影片)讲述尿的形成过程。教师点评。

4.以小组活动的学习方式,学习尿的排出。

①参看泌尿系统模式固,了解尿的排出路径。

②观察膀胱的模型或膀胱的剖面图,了解尿液排出的机制。重点学习膀胱壁的结构(平滑肌)与功能(贮存尿),尿道括约肌的收缩与舒张,从而了解尿的排出。

③通过讨论,了解排尿的意义。

5.通过小组讨论,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学习的目的重在指导自己日常生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6.小结:请学生概括尿的形成过程和尿的排出。

【板书设计】

四、尿的形成:

五、尿的排出:

六、排尿的意义和泌尿系统的卫生:

1.意义:①排出废物②调节水盐含量,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2.卫生:①适量饮水②及时排尿③保持尿道外口清洁

探究活动

尿蛋白的定性检验方法

【问题】患有肾小球肾炎的病人尿液与正常人有什么不同?

【假设】患有肾小球肾炎的病人尿液中含有蛋白质

【实验设计】

(1)材料用具:正常人新鲜尿液和患有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新鲜尿液,酒精灯,试管,试管夹;2%乙酸溶液,20%磺酸水杨酸溶液。

(2)实验方法:对比法。通过加热尿液,然后滴加乙酸或者直接加入磺酸水杨酸,比较正常人与肾炎患者的尿液有什么不同。

(3)预期:如果正常人尿液与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液成分有不同,则用第一种方法加热正常人的尿液不会浑浊,或者浑浊后加入20%乙酸溶液后即刻消退,而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液会出现浑浊,加入20%乙酸溶液浑也不消失。第二种方法加入20%磺酸水杨酸,正常人的尿液不会浑浊,而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液会出现浑浊。

(4)实验过程:

方法一:加热乙酸法

①取A、B两只试管,A试管中加入正常人新鲜尿液3毫升,B试管中加入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新鲜尿液3毫升;

②分别将A、B两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到煮沸;

③对比观察A试管略微有浑浊(或没有浑浊),B试管出现浑浊;

④分别在有浑浊的A、B试管中加入数满2%乙酸溶液进行观察,A试管浑浊消退,B试管浑浊不消退。

【方法一:结果】A试管中的尿液煮沸后出现略微浑浊,是由于加热而产生的磷酸盐沉淀而引起的,所以在加入乙酸后浑浊即消失。而B试管中的尿液煮沸后出现浑浊,由于尿液中的蛋白质在被加热后产生变性,溶解度降低,因而形成沉淀。在加入乙酸后变性蛋白质并不分解,所以尿液仍呈浑浊。

方法二:磺酸水杨酸法

①取A、B两只试管,A试管中加入正常人新鲜尿液3毫升,B试管中加入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新鲜尿液3毫升;

②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20%磺酸水杨酸一二滴;

③观察A试管没有浑浊产生,B试管有浑浊产生;

【方法二:结果】A试管没有浑浊,表明A中的尿液不含有蛋白质;B试管出现浑浊,表明尿液中含有蛋白质。

【实验结论】患有肾小球肾炎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蛋白质(支持假设)。

发相关教学方案


——美术校园写生课

江苏省常州市丽华中学谢伟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充分认识“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关键要靠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罗丹语)。

2、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指导学生运用绘画知识表现校园环境。

3、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

活动过程:

1、风景画欣赏导入。(复习构图、透视知识)

2、分组活动写生、师生共同活动。

3、课堂小结,学生自我评价、教师适当点评总结。

一、引课:

[情景]

1、课堂内。

老师:同学们好,老师近日画了一张风景画,大家想不想看一看?

学生(齐声):想。

(老师展示风景画。)

(学生惊叹,产生浓厚兴趣。)

老师:请用你自己学过的美术知识对这幅画进行评析。

(学生发言踊跃,通过发言复习了透视、构图知识。)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肯定。)

老师:自然界处处存在美,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和表现。

(老师继续展示自己在校园内写生的美术作品。)

学生(边议论边发言):原来我们经常生活的校园画出来也这么美呀!我也要画一画我们的校园。(此时,学生探索美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

2、课堂外

学生分组开始校园写生,师生共同活动。

3、课堂内

课堂小结——学生自我评析——老师点评总结。

课后简析:

通过对校园环境、人物以及校园内各种活动的绘画表现,加深对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体验以及自己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并了解对相关环境、人物活动的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校园写生课符合新课程理念,导入课题生动自然,学生兴趣高涨,分组写生活动中师生关系融洽,绘画积极性高,课堂小结中,学生发言积极、气氛热烈,使我感到初一新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对于学生的发言,我一个个给予肯定,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通过这节课我感到课堂教学,课课都会有不同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老师具有应变能力,使课堂教学收放自如,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体验需求和选择的需求。

[设计]相关教学方案


作为初中老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认真做好教案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自己的初中教案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设计]相关教学方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贺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幻灯片文字、图片、图形、艺术字、声音的插入。

(2)幻灯片背景和动态效果的制作。

(3)掌握制作新颖美观的电子贺卡的基本思想和步骤。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小组协作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1)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渗透对学生的亲情教育。

(2)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协作探究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贺卡元素(背景、图片、文字)的插入与编辑

三、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贺卡制作的方法、构思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2、自学法

3、实践法4、小组协作

五、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教学过程(见下表)

教学内容及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展示电子贺卡相册,吸引学生,调动兴趣。然后交代学习任务,出示本课课题。

那么,制作电子贺卡需要用到哪些知识呢?

展示电子相册

调动学生兴趣

交代学习任务

充满兴趣

学生思考

二、新课

1、贺卡制作流程

收集贺卡素材

选择制作软件

设置贺卡背景

插入修饰图片

输入祝福文字

设置动画效果

保存贺卡

利用课件

教师讲解

了解基本流程

教学内容及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打开powerpoint程序

3、贺卡背景的设置

执行“格式→“背景”——下拉按钮——“填充效果”选项——“图片”选项——“选择图片”按钮——选择图片——插入——确定——返回对话框——应用(或全部应用)

4、插入修饰图片

(1)“插入”菜单——图片——来自文件——选择图片——插入

(2)设置透明:右键——显示图片工具栏——设置透明色

(3)调整大小、位置

5、利用艺术字输入祝福文字

6、设置动画效果

执行“幻灯片方映”——自定义动画

三、实例操作

教师提示

演示操作

讲解重点

演示操作

制作父亲节贺卡

打开程序

聆听讲解

识记要点

学生自学

观看制作过程、步骤

四、课堂练习

每逢佳节到来之时,让我们带着真挚的祝福送给我们最亲爱的人,为他们制作一张贺卡。

巡视指导

借助学习材料

分组制作贺卡

五、课题总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教师演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评说,共同提高

点评作品

相互评说

共同提高

六、扩展延伸

怎样给贺卡添加声音?

抛出问题,为下节课作出铺垫

初中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1.学会用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体会示意图与表格在分析应用题中的特点;会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求解,会检验结试论是否符合题意.2.经历和体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划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及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用示意图结合表格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方法.2.熟悉常见问题情境的含意.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具体问题的情境,找出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教学准备:用实物讲解问题(5),用多媒体课件讲解问题(6)教学过程:1.情境创设:1.1.呈现问题(5)1.2.问题:从图中你可获得什么信息?1.3.展示实物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示意图.【学生活动:先观察图形再与同学交流,再观察实物分析解决问题】2.解决问题:2.1.设可制作甲种纸盒子x个,乙种纸盒y个,你会如何分配这两种材料呢?2.2.解(略)2.3.检验:求出的解符合题意吗?【学生活动:在老师指导下,尝试列表、分析解决问题】3.情境之二:3.1.投影问题(6)及图片,让学生先想象问题的具体情境,理解示意图.【学生活动:尝试分析问题,想象情境,试画出示意图】3.2.动画演示情境,帮助学生丰富经验,理解题意.【学生活动:观察动画,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3.3.用示意图结合表格分析.

v

s

t

情形(1)

情形(2)

【学生活动:在老师指导下,尝试列表、分析解决问题】3.4.列方程组求解(略)3.5.检验合理性(略)4.拓展与延伸:两列火车分别在两平行的铁轨上行驶,其中快车长168m慢车长184m,如果相向而行,从相遇到离开需4s;如果同向而行,从快车追上慢车到离开需要16s;求两车的速度.4.1先让学生自行审题,画出示意图,想象情境.【学生活动:尝试分析问题,想象情境,试画出示意图】4.2动画演示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学生活动:观察动画,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4.3列表列方程解决问题.【学生活动:在老师指导下,尝试列表、分析解决问题】5.巩固练习:课本p119页1、2【学生活动:练习,板演】6.小结:用示意图和表格分析问题各有什么特点?【学生活动:分小组议一议,在教师组织下达成共识】7.作业:课本p120-121:5、7板书设计:(略)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24637.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