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优秀模板

现在,很多小学教学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怎样写好自己的小学教案呢?小编为你推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优秀模板》,希望您喜欢。

教学目标:

1、知道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懂得,有利于个人进步。

2、教育学生注意发现并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教学要点:

1、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有利于个人进步。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提问法。

教具准备:灯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说长道短: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请你说说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你还能说出班上哪个同学的长处值得你学习吗?

2、揭题并板书:

二、学文明理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灯片出示)

①、玲玲和芳芳是怎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

②、玲玲和芳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怎样的收获?

2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

3、指名答题

4、教师小结:

玲玲和芳芳取人之长补,补己之短,所以二人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值得我们学习。

三、辨析明理

1、评一评

谁说得有道理,为什么?

(学生自主讨论以后,用“Yes”or“No”回答,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说一说

下面的故事《苹果李的来历》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你还知道有关植物嫁接成优良品种的事吗?

3、读一读

读完故事齐读老师说的话。

四、总结

善于的人,是真正聪明的人。总是发现别人的优点,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会不断进步的!

Jk251.coM编辑推荐

思品教案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认识: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有自己的短处和缺点。

2.懂得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有利于个人进步。

3.懂得用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还影响团结。

情感:

愿意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行为:

1.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2.不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中年级段“自尊自爱”德目中认识目标第5条“知道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懂得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于个人进步。”和行为目标第3条“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而设置的,与第一课同属一个单元。设置本课的中心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从小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班集体中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不足,虚心向别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这样有利于个人进步。

课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一段简短的议论,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聪明谦逊的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自满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长处。

第二部分选用了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虚心学习别人长处的故事。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人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够求得自身更好的发展。

第三部分采用议论的方式,主要是给学生讲明怎样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其次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本课共分四个栏目:

栏目一“说一说”用谈问题的方式,直接切入学生的行为。让学生通过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来进入课文的学习,开门见山,针对性较强。这一栏目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好处,怎样去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强化观点,深化认识。

栏目二“找一找”共有两道小题。第一题是引导学生先找自己的短处,然后确定向谁学习,这是第一种取长补短。第二题是课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

栏目三“议一议”让学生懂得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应该学习他人的长处和优点。

栏目四“读一读”目的是给学生更多的事例,使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所学的道德观点。

教法建议:

1.在导行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鼓励学生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以达到教学实效。

2.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一方面鼓励学生敢于面对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

3.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深化道德观点,明确道德要求。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识: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有自己的短处和缺点。

2.懂得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有利于个人进步。

3.懂得用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还影响团结。

情感:

愿意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行为:

1.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2.不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为什么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才有利于个人进步。原因有两点:一、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二、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才有利于个人进步;三、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也影响团结。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取长补短的具体做法。

教育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吗?

2.课件演示场景一:

内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同桌学生相互交流,全班学生互相交流。

2.教师小结并提问: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长处,也都存在着短处、不足。应该如何对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呢?

3.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

板书: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二、学文明理

1.师:谦虚的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自满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我国古代文学家欧阳修就是一位谦虚好学的人。下面,咱们就来听听他年轻的时候是怎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

2.演示课件场景二:

播放录音故事:教材P6--8课文内容的2--10自然段。

3.提问:

(1)欧阳修、谢希深、尹师鲁三人在写作中各自表现出的特点是什么?

(2)钱惟演老师是怎样评价他们的文章的?

4.钱老师的评价说明了什么?

5.小结:每个人都有优点、长处,同时每个人也都有短处和不足。

6.提问:

欧阳修是怎样对待老师的评价的?说明什么?

小结:欧阳修谦虚好学,能够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努力向同窗学习,使他的文章不断完善,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他做到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因此,他的写作水平迅速提高。

7.小组讨论:听完欧阳修的故事,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什么好处?怎样才能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板书:不断进步正确认识自己善于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掉自己的不足

8.小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于自己的进步。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掉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进步。

三、深化认识

1.过渡语:像欧阳修这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事例还有很多,谁能举个例子。

2.学生举例。

3.师补充:在思想品德书上也有这样的事例我们来看一看。

4.学生自己阅读读一读。

5.提问:

故事中的妈妈是怎样取得进步的?

6.小结:我们要向故事中的妈妈学习,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出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完善自己。

7.提问:

(1)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你能经常发现别人的长处吗?(P栏目一说一说中的问题。

(2)自己有什么短处?可以向哪些同学学习?

(3)自己有什么长处?哪些人在这方面比自己做的更好?怎样向他们学习?

8.演示课件场景三:

内容:以上三个提问。

9.学生小组讨论。

10.学生动手制作提示卡

制作内容及要求:在提示卡上写出自己的优点、缺点;写出同学的优点、长处。提示卡版面自己设计。

11.师:有两位同学对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自己看法,我们一起讨论一下,看看谁的想法正确,为什么?

12.演示课件场景四

内容:教材P9课文后议一仪的内容。

13.学生讨论后,自己选择一位同学的想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14.小结:马红的想法不对。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张明的想法正确。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虚心向别人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四总结全课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长处,也有短处、不足,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不足,并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争取做一个全面发展、不断进步的好学生。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观察周围的人有哪些长处?把他们的长处记录下来。

2.想一想,自己有哪些长处?请家长评价自己的长处。

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认识: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有自己的短处和缺点。

2.懂得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有利于个人进步。

3.懂得用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还影响团结。

情感:

愿意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行为:

1.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2.不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中年级段“自尊自爱”德目中认识目标第5条“知道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懂得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于个人进步。”和行为目标第3条“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而设置的,与第一课同属一个单元。设置本课的中心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从小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班集体中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不足,虚心向别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这样有利于个人进步。

课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一段简短的议论,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聪明谦逊的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自满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长处。

第二部分选用了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虚心学习别人长处的故事。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人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够求得自身更好的发展。

第三部分采用议论的方式,主要是给学生讲明怎样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其次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本课共分四个栏目:

栏目一“说一说”用谈问题的方式,直接切入学生的行为。让学生通过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来进入课文的学习,开门见山,针对性较强。这一栏目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好处,怎样去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强化观点,深化认识。

栏目二“找一找”共有两道小题。第一题是引导学生先找自己的短处,然后确定向谁学习,这是第一种取长补短。第二题是课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

栏目三“议一议”让学生懂得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应该学习他人的长处和优点。

栏目四“读一读”目的是给学生更多的事例,使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所学的道德观点。

教法建议:

1.在导行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鼓励学生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以达到教学实效。

2.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一方面鼓励学生敢于面对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

3.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深化道德观点,明确道德要求。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识: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有自己的短处和缺点。

2.懂得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有利于个人进步。

3.懂得用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还影响团结。

情感:

愿意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行为:

1.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2.不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为什么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才有利于个人进步。原因有两点:一、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二、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才有利于个人进步;三、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也影响团结。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取长补短的具体做法。

教育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吗?

2.课件演示场景一:

内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同桌学生相互交流,全班学生互相交流。

2.教师小结并提问: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长处,也都存在着短处、不足。应该如何对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呢?

3.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

板书: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二、学文明理

1.师:谦虚的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自满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我国古代文学家欧阳修就是一位谦虚好学的人。下面,咱们就来听听他年轻的时候是怎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

2.演示课件场景二:

播放录音故事:教材P6--8课文内容的2--10自然段。

3.提问:

(1)欧阳修、谢希深、尹师鲁三人在写作中各自表现出的特点是什么?

(2)钱惟演老师是怎样评价他们的文章的?

4.钱老师的评价说明了什么?

5.小结:每个人都有优点、长处,同时每个人也都有短处和不足。

6.提问:

欧阳修是怎样对待老师的评价的?说明什么?

小结:欧阳修谦虚好学,能够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努力向同窗学习,使他的文章不断完善,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他做到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因此,他的写作水平迅速提高。

7.小组讨论:听完欧阳修的故事,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什么好处?怎样才能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板书:不断进步正确认识自己善于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掉自己的不足

8.小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于自己的进步。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掉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进步。

三、深化认识

1.过渡语:像欧阳修这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事例还有很多,谁能举个例子。

2.学生举例。

3.师补充:在思想品德书上也有这样的事例我们来看一看。

4.学生自己阅读"读一读"。

5.提问:

故事中的妈妈是怎样取得进步的?

6.小结:我们要向故事中的妈妈学习,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出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完善自己。

7.提问:

(1)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你能经常发现别人的长处吗?(P栏目一"说一说"中的问题。

(2)自己有什么短处?可以向哪些同学学习?

(3)自己有什么长处?哪些人在这方面比自己做的更好?怎样向他们学习?

8.演示课件场景三:

内容:以上三个提问。

9.学生小组讨论。

10.学生动手制作"提示卡"

制作内容及要求:在提示卡上写出自己的优点、缺点;写出同学的优点、长处。提示卡版面自己设计。

11.师:有两位同学对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自己看法,我们一起讨论一下,看看谁的想法正确,为什么?

12.演示课件场景四

内容:教材P9课文后"议一仪"的内容。

13.学生讨论后,自己选择一位同学的想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14.小结:马红的想法不对。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张明的想法正确。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虚心向别人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四总结全课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长处,也有短处、不足,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不足,并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争取做一个全面发展、不断进步的好学生。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观察周围的人有哪些长处?把他们的长处记录下来。

2.想一想,自己有哪些长处?请家长评价自己的长处。

莫泊桑拜师之次拜师优秀模板


《莫泊桑拜师》之第一次拜师

师:放声读2-5自然段,读后想一想,莫泊桑的文章为什么写得不生动呢?福楼拜的答案是什么?你能用最简单的词句来回答吗?

生:功夫还不到家。

师:莫泊桑明白了吗?不明白还能是答案吗?

生:肯吃苦,勤练习。

师:再读课文,体会一下这段话除了写福楼拜教莫泊桑写作的内容之外,你还能感受到莫泊桑和福楼拜这个人是怎样的人吗?可以抓住一些关键的字词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坦白”说明莫泊桑请教的态度非常的诚恳,不懂就问。

生:“直截了当”说明福楼拜这个人很直爽、直率。

生:“直截了当”还能说明福楼拜非常慷慨、毫不保守地把自己所知道的写作的方法教给了莫泊桑,他很关心青年人的成长。

生:“急切”说明莫泊桑请教的心情非常的急切,好学上进。

生:福楼拜还举了例子说明怎样才能“肯吃苦,勤练习”,指导的非常耐心、细致。

师:请同学们通过朗读再现出这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吧!自由朗读2-5自然段。

师:请你朗读其中的莫泊桑或者福楼拜的一句话,让我们看到这个人物就站在我们的眼前。

生展示朗读,点拨品议,练读。

师:这段话主要写的是人物的对话,对话的内容是用第一人称来叙述的。你能把这段话改成第三人称转述的内容吗?先自己边读边改,试一试。

学生用第三人称转述的方式改写第2-5自然段,在其口述的过程中,随机引导学生讨论标点和人称代词的改法。

师:自由朗读用第三人称改写的内容。

(课堂练习:模仿课文第2-5自然段,写一段对话,注意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秀模板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交流,缅怀革命先烈,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树立奋发图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爱国志向。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爱国情感落实在具体行动中,明确自己的责任。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为自己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成材计划。

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中华不振”这句话的含义。懂得伯父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3、联系课文思考自己读书的真正意义。

二、展示学习成果(20-30分钟)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学生自己有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自己朗读中所获得的心得。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③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

1、各小组讨论交流“中华不振”的含义。(要求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

2、交流面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身为祖国的一员,心里的感受。

2、学生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情感。

3、学生展示朗读能力。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面对当时我国人民被欺凌,原因是什么?周恩来是怎么想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以小组的形式上台展示)

2、如今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了,现在的你为什么而读书,模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一句话或者写一首诗(形式不限,能表达情感就好)

3、小组通过朗读自己创作作品来表现个性。

(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5分钟)

——: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历史告诉我们

——:落后就要挨打。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开拓未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这是历史的重任,先烈的遗志,我们的责任。今天,我们需要努力的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

2、师:在这和平安宁的时代,振兴祖国的内容和任务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请说说你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吧。(点名学生谈看法)

四、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

收集有关爱国的名言

人教新标下册认识时间优秀模板


认识时间

教学内容:课本第81页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钟表模型、手表

教学设计:

一、生活质疑,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规律,你们能说说自己的一些作息时间吗?(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有关的时间)

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用过的整时或用几点半表示时间,还有的同学用像7:20这样的时间来表示。你能从表面上正确读出这样的时间吗?请同学们看这是小红同学的午饭时间。你知道是多少吗?

同学们对这一时间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的读出这样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好吗?(板书:认识时间)

二、自主探究学习:

1、认识钟面:

要认识这样的时间,首先我们要了解钟表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面或手中的学具钟面,相互说一说,你看到钟面上有些什么?

(小组观察汇报: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有12个数。)

2、认识几分:

同学们都知道:时针是用来记时的,分针是用来记分的,你知道时针走多少是1时?分针走多少是1分吗?

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分针走一大格是几?为什么?

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走到每个数字后各是几分?

也就是说走一圈是多少分针?(60分)你能很快记住每个数表示几分吗?

3、认识1时=60分:

下面请同学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

分针走一圈,时针就走了一个大格。

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1时)

这说明1时和60分是什么关系?(相等)

板书:1时=60分

小结:刚才同学们认识了钟面,知道了时针和分针从12走到每个数字各表示几时或几分。

4、学习读时间:

现在你知道小红午饭时间是几时几分了吗?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吗?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么样看出来的?

5、介绍方法:

我们方法是:时针指着12就是12时,分针指着2就是10分,所以就是12时10分,这位同学的方法是先看时针,再看分针。谁还想说一说你的方法?

6、小结:

从刚才同学们的介绍中,教师学会了读时间的方法,这就是先看时针,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对吗?

三、练习:你能用这个方法读出小红的这些作息时间各是多少吗?

四、巩固练习:

同学们都能正确的读出和写出时间,下面我们就来做练习,看谁学得最棒?

1、钟面上的时间。

2、连线

3、拨表练习。

4、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一些作息时间。你能在表上拨出这些时间吗?试一试我是早上7时45分上第一节课,11时5分下班。下午2时40分上课,5时30分下班。

5、同桌合作,每人说一个时间,另一个同学拨出来。

五、课堂小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怎么样学的?

比金钱更重要教学设计之优秀模板


教学要求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句话的含义,体会主人公诚实待人的美德。

3.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含义,体会主人公诚实、信任的美德。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词语“无人知晓”:谁能说说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你们有没有做过一些无人知晓的事呢?你是怎么处理的?

2.学生结合实际说说。

3.师: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无人知晓的情况做过一些事情,不管你怎么处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比金钱更重要》,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所启发。

二、教师提出阅读要求,学生自渎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在文中找出“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这句话,体会它的意思。

三、反馈自读情况,深入理解故事,体会情感

(一)检查课文的读通情况?lt;br>1.教师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读一读,教师再强调。

2.分段指名读课文,其他倾听,帮忙正音。

(二)了解故事,复述课文。

1.指名说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2.引导学生进行复述故事。

3.教师指名说一说:清楚地了解了故事的整个过程,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4.师:是的,主人公的诚实和信任不仅感动了车主,也值得我们敬佩和称赞。

(三)朗读关键句子,讨论交流。

1.教师导:谁能说说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吗?

2.学生讨论交流。

(1)“我环顾四周,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纸条,压在这辆车的雨刷下。”

在深夜,没有人看到“我”撞碎了反光镜,完全可以溜之大吉,可“我”并没有这样做?而是留下了联系的方式,你对这种做法有什么看法?

(2)“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说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说“但他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3.教师小结:“我”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撞碎了别人的反光镜,按道理讲,我要赔偿维修的费用,可是因为“我”的诚实与信任,反而得到了车主的感谢。可见,诚实与信任是多么重要啊!

四、分角色朗读,深化主题

1.师:下面,我们就来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我”应读出满怀敬意、态度诚恳地情感;车主应读出感动、感谢的情感。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3.师: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主人公说些什么?

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是的,金钱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可以说没有钱,什么事都做不成。但是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比金钱更重要的是诚实和信任。这是我们为人和处事都要学习的美德。

六、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板书设计

“以水育人”还是“以水喻人”优秀模板


“以水育人”还是“以水喻人”

江苏东海石湖中小李蕊

近日听一位教师上《孔子游春》第二课时,其中有这样的一个片断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关于“孔子论水”的那一节,让学生说体会。市区的孩子语文素质很不一般,他们理解的确实很好。教师紧接着问:“孔子单单是在说水吗?你体会出还有什么目的呢?”学生的悟性挺高的,马上回答出是“以水喻人”,教师让一位学生到前面在“论水”的后面写上“以水喻人”四个字。紧接着指导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这节,体会孔子教育弟子的方法。简单讨论后师随手在黑板上接着写上“循循善诱”四个娟秀的粉笔字。这时那位老师突然发现上面的“喻”字有问题,反问道:“是这个喻吗?刚才是哪位学生写的?”教师接着说:“请同学们想想,孔子遇水必观,面对着泗水河说出一番宏论,目的是教育弟子要学习真君子的品质,做有德行,有志向,有情义的人。所以我们要选‘育人’的育,请刚才那位同学上来改正过来!”学生改过后,有一阵小声的议论,老师可能也听到了,就指名让学生说说。其中一位男生说:“老师,我认为用‘以水喻人’没有什么问题的,你看书上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这些话我觉得分明是把水比喻成君子的品行,不就是‘以水喻人’吗?”他的话有一定的代表性,老师课前估计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是这位老师没有放过这个课堂生成,她让学生分辨一下两个yu后面人的不同,经过师生的讨论后,意见统一为:“育人”的“人”是指孔子的学生们,而“喻人”的“人”则指的是真君子。孔子是借水这司空见惯的事物来比君子的品质,从而不露痕迹地教育自己的学生如何修身,故应选“以水育人,循循善诱”来概括比较合适。老师最后强调说,你们也可以使用“以水喻人”来板书。至此一场小小的争议在思辩中得到了统一,学生也在讨论中更深刻的了解了文本的内涵。

聂将军日本小姑娘片段赏析之优秀模板


这篇课文讲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章真切而生动地记述了聂荣臻将军关心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第六自然段中“40年后,已经成为三个孩子母亲的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专程前来中国看望聂将军,感谢将军的救命之恩。”我在教学时,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练习说话并进行表演。下面就是学生的精彩表演片断:

生甲:(扮演美穗子)带着她的家人,来到门前,作敲门状。

生乙:(扮演聂将军)这时打开门,腰弯着,上下打量着,眼中流露出疑惑,口中并说着:“请问,你找谁?”(学生鼓掌)

生甲:仔细端详着聂将军,激动地好久才说:“请问,您就是聂荣臻将军吗?”

生乙:(右手推了推眼镜)你是……(学生鼓掌)

生甲:“聂叔叔,我就是你当年救下的美穗子呀!”

生乙:“美穗子?你是当年我救下提美穗子?”(然后拉着美穗子的手惊讶地看着)

生甲:“是啊,我就是您救下的美穗子。聂叔叔,这么多年来,您身体还好吗?我一直挂念着您。今天我带着家人看望您来了。孩子们,这就是我常给你们提起的聂爷爷呀!”

生丙、丁:走上前,齐声喊:“聂爷爷好!”

生乙:“你们好!快让我看看,都长成大人喽!”(右手抚摸他们的头)

生丙:“聂爷爷,妈妈常常给我们讲起您,是您救了妈妈和小姨,您的大恩大德,我们永远也忘不了。您的做法,在当时真是太伟大了,我们听了真是感动,我们将向您学习,做一个世界和平使者,让世界每一个角落都不发生战争,让世界充满和平,幸福!”(学生鼓掌)

全班学生鼓掌。

师:这是四名男同学的精彩表演。特别是扮演聂将军的学生,他的声音、神情、动作都表现得很出色,表演很到位。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生丙结束语说出了人类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28500.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