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树一样成长
山大二附中
郝晓昀
班会目的:
通过班会,让同学们进一步体会生命的可贵,更加热爱生活。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
主题阐释: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五千年而生生不息,其根源就在于世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盛世,期间多少沧桑,多少风雨,我们都勇敢的走过了,也将勇敢的走向明天的辉煌。当代青少年应秉承祖先的优良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试看明日之世界,我中华必将傲然屹立。
班会设计:
课前将班会主题告知学生,使其对“自强不息”的意义先有一番思考,并安排学生做一个反映学生生活的小品,用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认识怎样做到自强不息。
班会过程:
一、导入班会,激发学生情绪。
如果只剩下一只眼,你会不会哭泣?如果缺少了一条腿,你会不会悲伤?
如果失去了一双手,你会不会痛不欲生?
如果同时失去了一只眼、一条腿、一双手,你还活得下去吗?即使活了下来,你还能感觉快乐吗?(学生谈感受)过渡:世上的确有这么不幸的人,但是这样一个人居然能够活得那么成功,那么快乐和幸福。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台湾传奇画家谢坤山的故事。
二、讲述台湾传奇画家谢坤山的故事。(边讲述边展示幻灯片)
谢坤山今年48岁,出生在台湾屏东市一个贫寒之家。全家人靠着父亲走村串乡当货郎维生。因此,他12岁小学一毕业就不得不辍学进了工厂,以赚钱帮补家用。16岁时,因一场意外工伤事故,强烈的高压电流把他烧成一个"碳人",一个活蹦乱跳的小伙子顿时变成了这个样子。(见图片)有人劝他的父母,让他走了算了。但他母亲坚决不答应,说:只要他能再叫我一生妈,我宁愿伺候他一辈子。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谢坤山活了下来,却也从此失去了双臂、左腿,后来又失去了一只右眼。面对巨大的不幸,他从精神到肉体都没有跨掉。他说:"我不去想我失去了什么,我只想我还拥有什么。"出院后,回到那个破烂的家。母亲像照料新生婴儿一般,一日三餐,先喂饱他,再去吃一点残饭剩汤。为了减少母亲的担忧,也为了自己今后的生活,谢坤山苦苦思考,终于发明一套能够自己进食的用具。那是一个螺旋状的中空铁环,在铁环尾端缠上活动的套子,再将一把汤匙的末稍焊弯成L型的锥状物。等到要吃饭时,他将螺旋状的铁环套在右手残存的短臂上,再把特制的汤匙插进铁环末端的套子里,就成了他的专用的餐具。谢坤山风趣地将之命名为“坤山”牌自助餐具。以后,他又发明了许多这类用具,解决自己的吃喝拉撒问题。
就这样,他从最简单的独自进食、饮水、如厕、洗澡做起,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做到了生活自理。
没有生活来源怎么办?有人对他父亲说:“你们家坤山条件多好啊,只要拿个破碗往庙门口一坐,一定会有很多人给钱的。”但谢坤山不愿这样没有尊严的活着。他开始用嘴咬住笔——学写字、学画画。当第一次独自用下巴、嘴巴和残存的只有十公分的右臂削好一支铅笔时,他高兴地鼓励自己:"谢坤山,你今天不仅削出了一支铅笔,也把自己将来的路削出来了!"当他终于能咬稳笔把字写得又小又工整时,他大声地告诉自己:"原来,世界上最棘手的事,都不是用手完成的!"经过十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他应付日常生活轻松自如,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的绘画作品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好评,多次获奖,多次举办个展。2002年,他硬是"咬"出了一部十余万字的自传《我是谢坤山》!这本书在台湾引起轰动并立刻成为畅销书。全球发行量最大的期刊———美国《读者文摘》获悉他的事迹后,特地从美国总部派出主笔记者和摄影记者对他进行人物专访,并将用十多种语言隆重推出他挑战生命极限的感人事迹。他现在不管多忙,每个月都会抽出几天去医院做义工,到学校到少年犯监狱去演讲。帮助那些遭遇不幸或身患绝症活孤苦无依的人们,让他们丧失信心的人们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这就是谢坤山,(展示投影,谢坤山的主要成绩)连肢体健全的人都难以做到的事,他却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
请同学们谈一谈:听了谢坤山的故事,你有什么感触?你认为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使他不被巨大的灾难击倒?
议论明确:热爱生命;
有高度的责任感;
开朗、乐观、自信:
执著、有勇气、有毅力;
对生活感恩、以奉献为荣;
不向命运屈服的抗争精神等。
中国有句古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自然的运行是刚健的,君子也要这样努力向上,永不息止。”谢坤山能克服生活中巨大的困难,靠的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
我想,谢坤山就像一棵历经风雨摧残,却傲然挺立的大树。叶落了,枝残了,但他把根深深地扎下,朝着理想的阳光努力向上,向上,终于撑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三、联系实际:
对照谢坤山,我们自然会联想到自己。虽然我们没有遭受他那样的不幸,但我们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当你遇到困难时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
1、观看小品表演(展现同学们平时对待学习三种不同态度)。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加以引导,可以结合不久前结束的英语话剧表演谈,也可以结合老师自己的体会谈。让学生明白:面对困难,很多人戴了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你会发现困难不过如此。
引导点拨:有人说,“学生,以学为生。”不要抱怨,积极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克服它。
2、拓展:有一个农夫和驴子的故事,有谁知道?能给大家讲讲一讲吗?
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无奈之下,农夫决定把枯井填上。当泥沙落到驴子的背上时,驴子停止了哀叫,把背上的泥土抖掉,站到了上面。就这样它居然一步一步的走出了枯井。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被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那原本是埋葬驴子的泥沙,被他抖落到脚下,变成了走出困境的阶梯。
这再一次证明:奇迹总是在厄运中出现的。
3、用一句话说说今后你将如何面对遇到的困难。
生回答,教师随时引导。
以越野长跑的体会为例。
讲谢坤山下棋:即使剩下一兵一卒,也要顽强的坚持下去。
名言:在你坚持不下去时,坚持下去!
教师归结::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投影)
过渡:让我们高歌一曲《真心英雄》,让自强的豪情在心中激荡。
四、齐唱《真心英雄》
五、结语:生活中难免有艰辛坎坷,但是不管环境多么恶劣,哪怕只有一抔土,一滴水,也要顽强地坚持,根深深地扎下,执著追寻着阳光,像树一样成长,长成祖国的栋梁。(投影)
[本课有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使学生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作适当点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难点:民族精神我传承
【教学准备】
课件、课堂练习、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
通过播放“红军长征”“抗洪”“原子弹爆炸”“载人航天”……等图片,来反映中华民族面临种种巨大的困难,从不退缩,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讲授新课:
(一)小组协作,自主学习
每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课文内容的自主学习,时间10分钟,根据问题提示,边学习边讨论,问题提示如下:
1、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2、我国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3、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有着什么样的时代特点?
4、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精神又有哪些新的体现?
6、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少年又该怎么做?
(二)课堂讨论,解答疑问
宣布小组进入竞赛状态,以抢答形式回答提示中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讨论一:
鲁迅话:见课文p68
你认为“中国的脊粱”是什么?请用具体人物或事件加以说明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发言,归纳出答案。
讨论二:
戴望舒诗:见课文p68-69
这首诗描绘了当时一幅怎样的历史画卷?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请部分学生发言
讨论三:
毛泽东话:见课文p70
1、请用自己的语言解读毛泽东的这段话。
2、你能说说长征精神到底是什么吗?
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请部分学生发言
讨论四: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发言,归纳出答案。
(三)情感升华
感受中华民族精神:填写表格:见课文p69
【课堂训练】
当堂完成巩固练习
课题名称:第一章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1课时)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2课时)
课型:一、二课时新授课第三课时复习课
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他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活动建议:
1、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依次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
2、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
内容分析: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山河壮丽,气候类型多样;物产富饶,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学好中国地理,了解中国国情,是我们每个华夏儿女应具备的基本文化素质。本节课就是从疆域和行政区划两方面来阐述,介绍了我国的范围、位置、邻国、临海,以及划分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通过学习,做到基本的了解,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简析及学法指导:
例如临海、邻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等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内容的学习并不困难。在学习中国的地理位置有何优越性时,指导学生学会评价地理事物;学习34个省级行政区、陆上邻国时,可指导学生总结内容,运用口诀记忆法。
重点:
1、中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
2、中国的领土四至点、面积、临海、邻国。
3、我国划分的34个省级行政区、简称、省会。
难点: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策略和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比较学习法、读图指导学习法
教学媒体:
《中国政区图》挂图及拼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A引入新课,向学生简要介绍中国地理部分的知识结构,以及学习时注意的问题。
B根据上学期的知识,学生回忆中国国土面积及在世界各国的位次。
C读《中国疆域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东、最西、最南、最北的四至点。
D运用比例尺的知识,量算我国东西、南北跨越的大致距离。察看经纬度,估算我国东西、南北跨越的经纬度。
E分析中国的地理位置,并说说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师学法指导,学生分组讨论。)
学法指导:学会评价地理事物
经济效益对人类活动的有利方面
地理事物→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对人类活动的不利方面
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两方面。
1)海陆位置:与蒙古、日本两国相比,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随之对降水、农业、海洋资源的利用、港湾对海上交通的发展、与亚欧大陆其他国家的直接往来等产生影响。
2)纬度位置:看图估算出南北大致的纬度,所处的温度带。与俄罗斯、巴西相比,我国跨纬度大,气候不同,对农业产生影响,适合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F通过查阅地图,读出我国的四个濒临的海洋,简介两个内海,陆上相邻的15个国家,隔海相望的6个邻国,记住它们的位置。
学法指导:口诀记忆法
记忆我国15个邻国,可让学生分组编口诀,记忆起来顺口,记得又牢固,长久不会忘记。选出较好的全班展示。
东朝鲜,北蒙古
东北、西北俄罗斯
西部哈吉塔阿巴
西南印度尼锡丹
南部还有缅老越
课后作业:地理填充图册P1—P4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A
结合课文的“阅读”,让学生们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说说学校所在地的行政区划。(**省
**市**区)
B学习课文中的三级行政区划,尤其是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
学法指导:口诀记忆法
a两湖两广两河山b“三字经”
五江二宁青陕甘京津沪、黑吉辽,内蒙古、晋陕甘;
云贵西四北上天青新宁、冀鲁豫,苏浙皖、湘鄂赣;
内重台海福吉安川黔滇、桂粤闽,藏琼台、渝澳港。
还有港澳好河山
C由学生思考口诀的含义,稍作解释。然后利用三分钟时间,学生熟背口诀,领会含义。
D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由学生互相考察。
E在“三字经”中,涉及到简称知识。指导学生观察课本P8表,看是否能发现简称是如何的来的。
总结:a省区名的原字b河名c山名d古代地名、国名
F平时学生已多少有一些省会的知识,提问几个,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课堂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填注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省会(先填会的,不会的用铅笔填)。
课后作业:1)准备中国行政区拼图(自制、购买均可),下节课用。
2)记忆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以及其省会、简称。
(第三课时)——以复习巩固为主
猜猜看!
1、知识点竞猜:a我国第一大岛b我国第二大岛c我国最大的群岛
d我国领海宽度e我国所在的半球(东西、南北)f我国陆上国界线长度g我国大陆海岸线长度h
我国有几个陆上邻国i我国有几个隔海相望的国家j我国位置最东的省区k我国位置最西的省l
我国位置最北、最南的省分别是m我国面积最大的省n我国人口最多的省o全国分哪三级行政区划p
北回归线穿过的省
2、中国之最能力竞猜:
a纬度最高的省b纬度最低的省c跨经度最广的省
d跨纬度最广的省e邻国最多的省f临省最多的省
3、地理谜语:猜猜是哪一个省级行政区或那个省级行政区的中心?
A船出长江口B宝地C碧波万里D银河渡口E千里戈壁F四季如春
G久雨初晴H大言不惭I急来报佛脚J带枪的人K两个胖子
拼拼看!
用自治或购买的省区拼图,练习。并在组内和班级进行竞赛。
(利用课外活动课时间,选拔进行级部拼图大赛)
填填看!
将《地理填充图册》中未完成的1、2节内容填上,并自评。
课后作业:《地理填充图册》中的作业整理并交上
江苏省如东县景安初级中学冯笑之
课时:第一课时(共五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基本的色彩知识
2、通过欣赏优秀的色彩人物画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色彩美,发觉作品所要体现的生活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选择一种色彩表现方法进行色彩练习,要求表现自己最熟悉的人。(注意画面的构图以及色调)
4、让学生说画,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欣赏一幅优秀色彩画作品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色彩画的基本创作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学习用具准备:色彩绘画工具
2、教师教具准备:(1)表现相同内容的优秀色彩人物画三幅。(2)色彩绘画工具。(3)有关大师达﹒芬奇和凡高的图片资料。
3、检查学生这节课有关用具的准备情况。(课前1分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稳定学生情绪,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30秒)
二、通过欣赏范画导入新课。
(同时出示三张范画)告诉学生这三幅画表现的是同一内容,只是表现方法不同而已。让学生进行比较,互相讨论:这三幅作品分别给你什么感觉?你觉得哪一幅最好?(2分钟)
学生的回答是对作品的直观感受,教师指出:三幅作品的不同,只是他们的表现侧重不同。教学生学会简单的欣赏色彩人物画的方法:
1、看构图(即被表现对象在画面中的位置)
2、看表现形式;A、色彩B、笔法(可结合达芬奇和凡高的资料和图片进行讲解)
3、看内涵(即作品呈现出来的艺术趣)(2分30秒)
教学方法:讨论法、分析法、欣赏法
三、1、欣赏教材第6、7页的范画,教师作示范分析。
学生尝试分析,从中领略作品的艺术美,同时复习有关色彩的基本常识。
2、通过欣赏第7页《修拉的午餐》及其附图,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6分钟)
教学方法:演示法、尝试练习法
四、1、提出本课的作业要求:用色彩表现你最熟悉的一个人。(注意构图和基本色调的把握)
2、学生互相讨论自己最熟悉的人的特征。
3、请一两名学生给最熟悉的人物形作“口头绘画”,要求尽量将人物特征说得具体一些。(5分钟)
教学方法:讨论法、说画法(自创)
五、练习
1、教师示范(构图、基本色调、调、着色的方法),同时指出,示范只是代表老师本人对被描绘对象的印象、理解,并不代表大家的观点。要求学生自己根据自己对对象的理解进行绘画练习。
2、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针对学生作业过程中的优缺点及时给予评价。(25分钟)
教学方法:演示法、练习法
六、展评。对优秀作品给予充分肯定,委婉地提出存在问题,增加学生地信心。(5分钟)
教学方法:展示法、讨论法
附:
板书提纲
欣赏方法:绘画步骤:
一、分析构图一、回忆
二、分析形式:二、构思、构图
A、色彩B、笔法三、色彩表现
三、分析内涵四、整理
一、教学目标
1、参与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举例说出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生物反应器、仿生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的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难点:调查活动的组织、开展与落实。
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写有调查活动内容提示的幻灯片。学生:收集生物反应器、动物与仿生的有关资料。
四、课时分配两个课时
五、--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动物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1、动物与生物反应器2、动物仿生阅读探讨课文资料分析的讨论题;阅读讨论有关动物与仿生的内容,提出疑问,相互交流,分析动物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参与小组讨论,并进行适时的启发和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疑问,学会交流,学会倾听。通过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分析动物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制定调查计划,编写好调查提纲,并在课上进行交流,小组之间对展示的调查计划进行质疑和评价,从而完善各组的调查计划。课外调查。各组同学根据分工,认真收集材料,做好调查记录。调查报告交流会(第二课时)。各组叙述展示各自的调查报告,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调查报告展览。课后各组整理调查报告及图片资料,以板报形式展出,同学之间互相观摩,从中吸取知识与经验。幻灯展示调查内容提示,鼓励学生自主确定调查内容,参与小组讨论,巡视、指导学生编写好调查计划。在交流调查方案时,鼓励学生质疑,相互评价,完善调查计划。教师强调调查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教师在交流展示中起引导、帮助的作用,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师生共同总结动物与人类关系。
教学课题: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世界人口总数和增长、分布特点;2、世界人口问题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3、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规律。4、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能力目标:1、通过了解城市人口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理解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及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2、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初步形成科学的人口观与人地观,树立人口、资源、环境要协调发展的观点。3、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图。教学重点:1、理解人口增长、分布特点;2、世界人口问题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教学难点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问题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世界政区图等教学过程:(含小结与作业布置,见教案内页)教学反思: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29635.html
上一篇:大班科学地震教学方案 精选教案
下一篇:初班拥抱亲情主题班会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