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经典初中教案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初中教师经常会接触到教案的撰写,多写教案能够提升我们的策划能力,高质量的教案对初中生的成长有促进作用,自己的初中教案如何写呢?本站收集了《经典初中教案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供您参考。

课题名称:第一章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1课时)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2课时)

课型:一、二课时新授课第三课时复习课

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他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活动建议:

1、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依次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

2、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

内容分析: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山河壮丽,气候类型多样;物产富饶,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学好中国地理,了解中国国情,是我们每个华夏儿女应具备的基本文化素质。本节课就是从疆域和行政区划两方面来阐述,介绍了我国的范围、位置、邻国、临海,以及划分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通过学习,做到基本的了解,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简析及学法指导:

例如临海、邻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等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内容的学习并不困难。在学习中国的地理位置有何优越性时,指导学生学会评价地理事物;学习34个省级行政区、陆上邻国时,可指导学生总结内容,运用口诀记忆法。

重点:

1、中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

2、中国的领土四至点、面积、临海、邻国。

3、我国划分的34个省级行政区、简称、省会。

难点: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策略和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比较学习法、读图指导学习法

教学媒体:

《中国政区图》挂图及拼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A引入新课,向学生简要介绍中国地理部分的知识结构,以及学习时注意的问题。

B根据上学期的知识,学生回忆中国国土面积及在世界各国的位次。

C读《中国疆域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东、最西、最南、最北的四至点。

D运用比例尺的知识,量算我国东西、南北跨越的大致距离。察看经纬度,估算我国东西、南北跨越的经纬度。

E分析中国的地理位置,并说说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师学法指导,学生分组讨论。)

学法指导:学会评价地理事物

经济效益对人类活动的有利方面

地理事物→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对人类活动的不利方面

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两方面。

1)海陆位置:与蒙古、日本两国相比,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随之对降水、农业、海洋资源的利用、港湾对海上交通的发展、与亚欧大陆其他国家的直接往来等产生影响。

2)纬度位置:看图估算出南北大致的纬度,所处的温度带。与俄罗斯、巴西相比,我国跨纬度大,气候不同,对农业产生影响,适合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F通过查阅地图,读出我国的四个濒临的海洋,简介两个内海,陆上相邻的15个国家,隔海相望的6个邻国,记住它们的位置。

学法指导:口诀记忆法

记忆我国15个邻国,可让学生分组编口诀,记忆起来顺口,记得又牢固,长久不会忘记。选出较好的全班展示。

东朝鲜,北蒙古

东北、西北俄罗斯

西部哈吉塔阿巴

西南印度尼锡丹

南部还有缅老越

课后作业:地理填充图册P1—P4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A

结合课文的“阅读”,让学生们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说说学校所在地的行政区划。(**省

**市**区)

B学习课文中的三级行政区划,尤其是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

学法指导:口诀记忆法

a两湖两广两河山b“三字经”

五江二宁青陕甘京津沪、黑吉辽,内蒙古、晋陕甘;

云贵西四北上天青新宁、冀鲁豫,苏浙皖、湘鄂赣;

内重台海福吉安川黔滇、桂粤闽,藏琼台、渝澳港。

还有港澳好河山

C由学生思考口诀的含义,稍作解释。然后利用三分钟时间,学生熟背口诀,领会含义。

D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由学生互相考察。

E在“三字经”中,涉及到简称知识。指导学生观察课本P8表,看是否能发现简称是如何的来的。

总结:a省区名的原字b河名c山名d古代地名、国名

F平时学生已多少有一些省会的知识,提问几个,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课堂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填注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省会(先填会的,不会的用铅笔填)。

课后作业:1)准备中国行政区拼图(自制、购买均可),下节课用。

2)记忆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以及其省会、简称。

(第三课时)——以复习巩固为主

猜猜看!

1、知识点竞猜:a我国第一大岛b我国第二大岛c我国最大的群岛

d我国领海宽度e我国所在的半球(东西、南北)f我国陆上国界线长度g我国大陆海岸线长度h

我国有几个陆上邻国i我国有几个隔海相望的国家j我国位置最东的省区k我国位置最西的省l

我国位置最北、最南的省分别是m我国面积最大的省n我国人口最多的省o全国分哪三级行政区划p

北回归线穿过的省

2、中国之最能力竞猜:

a纬度最高的省b纬度最低的省c跨经度最广的省

d跨纬度最广的省e邻国最多的省f临省最多的省

3、地理谜语:猜猜是哪一个省级行政区或那个省级行政区的中心?

A船出长江口B宝地C碧波万里D银河渡口E千里戈壁F四季如春

G久雨初晴H大言不惭I急来报佛脚J带枪的人K两个胖子

拼拼看!

用自治或购买的省区拼图,练习。并在组内和班级进行竞赛。

(利用课外活动课时间,选拔进行级部拼图大赛)

填填看!

将《地理填充图册》中未完成的1、2节内容填上,并自评。

课后作业:《地理填充图册》中的作业整理并交上

Jk251.coM编辑推荐

经典初中教案地理教案-中国地理教案——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校园快讯


课题名称: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1课时)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2课时)

课型:一、二课时新授课第三课时复习课

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他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活动建议:

1、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依次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

2、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

内容分析: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山河壮丽,气候类型多样;物产富饶,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学好中国地理,了解中国国情,是我们每个华夏儿女应具备的基本文化素质。本节课就是从疆域和行政区划两方面来阐述,介绍了我国的范围、位置、邻国、临海,以及划分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通过学习,做到基本的了解,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简析及学法指导:

例如临海、邻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等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内容的学习并不困难。在学习中国的地理位置有何优越性时,指导学生学会评价地理事物;学习34个省级行政区、陆上邻国时,可指导学生总结内容,运用口诀记忆法。

重点:

1、中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

2、中国的领土四至点、面积、临海、邻国。

3、我国划分的34个省级行政区、简称、省会。

难点: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策略和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比较学习法、读图指导学习法

教学媒体:

《中国政区图》挂图及拼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A引入新课,向学生简要介绍中国地理部分的知识结构,以及学习时注意的问题。

B根据上学期的知识,学生回忆中国国土面积及在世界各国的位次。

C读《中国疆域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东、最西、最南、最北的四至点。

D运用比例尺的知识,量算我国东西、南北跨越的大致距离。察看经纬度,估算我国东西、南北跨越的经纬度。

E分析中国的地理位置,并说说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师学法指导,学生分组讨论。)

学法指导:学会评价地理事物

经济效益对人类活动的有利方面

地理事物→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对人类活动的不利方面

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两方面。

1)海陆位置:与蒙古、日本两国相比,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随之对降水、农业、海洋资源的利用、港湾对海上交通的发展、与亚欧大陆其他国家的直接往来等产生影响。

2)纬度位置:看图估算出南北大致的纬度,所处的温度带。与俄罗斯、巴西相比,我国跨纬度大,气候不同,对农业产生影响,适合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F通过查阅地图,读出我国的四个濒临的海洋,简介两个内海,陆上相邻的15个国家,隔海相望的6个邻国,记住它们的位置。

学法指导:口诀记忆法

记忆我国15个邻国,可让学生分组编口诀,记忆起来顺口,记得又牢固,长久不会忘记。选出较好的全班展示。

东朝鲜,北蒙古

东北、西北俄罗斯

西部哈吉塔阿巴

西南印度尼锡丹

南部还有缅老越

课后作业:地理填充图册P1—P4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A

结合课文的“阅读”,让学生们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说说学校所在地的行政区划。(**省

**市**区)

B学习课文中的三级行政区划,尤其是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

学法指导:口诀记忆法

a两湖两广两河山b“三字经”

五江二宁青陕甘京津沪、黑吉辽,内蒙古、晋陕甘;

云贵西四北上天青新宁、冀鲁豫,苏浙皖、湘鄂赣;

内重台海福吉安川黔滇、桂粤闽,藏琼台、渝澳港。

还有港澳好河山

C由学生思考口诀的含义,稍作解释。然后利用三分钟时间,学生熟背口诀,领会含义。

D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由学生互相考察。

E在“三字经”中,涉及到简称知识。指导学生观察课本P8表,看是否能发现简称是如何的来的。

总结:a省区名的原字b河名c山名d古代地名、国名

F平时学生已多少有一些省会的知识,提问几个,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课堂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填注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省会(先填会的,不会的用铅笔填)。

课后作业:1)准备中国行政区拼图(自制、购买均可),下节课用。

2)记忆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以及其省会、简称。

(第三课时)——以复习巩固为主

猜猜看!

1、知识点竞猜:a我国第一大岛b我国第二大岛c我国最大的群岛

d我国领海宽度e我国所在的半球(东西、南北)f我国陆上国界线长度g我国大陆海岸线长度h

我国有几个陆上邻国i我国有几个隔海相望的国家j我国位置最东的省区k我国位置最西的省l

我国位置最北、最南的省分别是m我国面积最大的省n我国人口最多的省o全国分哪三级行政区划p

北回归线穿过的省

2、中国之最能力竞猜:

a纬度最高的省b纬度最低的省c跨经度最广的省

d跨纬度最广的省e邻国最多的省f临省最多的省

3、地理谜语:猜猜是哪一个省级行政区或那个省级行政区的中心?

A船出长江口B宝地C碧波万里D银河渡口E千里戈壁F四季如春

G久雨初晴H大言不惭I急来报佛脚J带枪的人K两个胖子

拼拼看!

用自治或购买的省区拼图,练习。并在组内和班级进行竞赛。

(利用课外活动课时间,选拔进行级部拼图大赛)

填填看!

将《地理填充图册》中未完成的1、2节内容填上,并自评。

课后作业:《地理填充图册》中的作业整理并交上

人口与人种教案模板


教学课题: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世界人口总数和增长、分布特点;2、世界人口问题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3、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规律。4、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能力目标:1、通过了解城市人口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理解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及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2、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初步形成科学的人口观与人地观,树立人口、资源、环境要协调发展的观点。3、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图。教学重点:1、理解人口增长、分布特点;2、世界人口问题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教学难点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问题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世界政区图等教学过程:(含小结与作业布置,见教案内页)教学反思:

中国的人口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知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了解我国人口增长情况,知道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4.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5.了解有关华侨、华人的知识。

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人口资料,计算人口密度。

2.学会阅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能够使用图例、注记识别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培养阅读人口分布专题地图的能力。

3.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面积大小、人口多少和人口密度资料,说明人口分布的状况。

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情,懂得人口的增长要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从而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建议

关于的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主要内容是我国人口及其分布概况,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出发点。

2.“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段中,运用“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示意图,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读一读”中的资料更是体现了中国人口的这个特点。

3.人口分布的知识是从“做一做”引入的。这部分内容即可以使学生学会运用人口资料,计算人口密度,而且还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展示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既是某些自然环境区域的结果,又是形成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运用“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本节应学会的读图技能。

4.关于我国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华侨和侨乡的知识不是本节的重点。

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人口数量的增长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教材通过“我国人口的增长”图、“我国每年新增人口的消耗占当年新增财富的百分比”图、“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次”图,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这也是本节必须使学生理解的重点知识。

关于第一课时教法建议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学生所熟悉的常识。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除

去利用课本中“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比较图”和“读一读”的材料之外,还可以联系一年级的世界地理知识,让学生知道我国人口相当于西半部欧洲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丁美洲两大地区的人口还多,用这些材料进行渲染,使学生对我国人口众多这一国情有深刻的印象。

2.由于学生在初一已经学过人口密度的概念,并接触过人口密度图,在讲“人口分布不平

均”这部分内容时,可先让学生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数量”图上,读出江苏、山东、新疆、西藏的人口约数(江苏6700万、山东8500万、新疆1500万、西藏200万),计算人口密度(江苏和山东每平方千米分别为670人和560人,新疆和西藏每平方千米分别为9.4人和1.7人),比较东部沿海两省和西部内陆两自治区的人口密度大小(江苏、山东人口密度大,新疆、西藏人口密度小)。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对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的状况有一个深刻的印象。然后再让学生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结合课文,自己总结出中国人口分布的特征。

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不均状况,是历史上长期以来形成的,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教师不宜把中国人口分布的不平均这一特征作为中国的“人口问题”来讲。最好结合本段课文的内容,联系初中“世界的人口”一章的知识进行教学,让学生搞清楚中国人口分布同地区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的关系,使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成为义务教育地理教材“人和环境的关系”这条主线的一个部分,为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人地观打下基础。

3.在讲授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这一内容时,教师可采用列表讲述的方法。

中国

世界

农村人口比例

63.91%

59%

城市人口比例

36.09%

41%

同时,应向学生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

今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城镇建设的发展,城镇人口的比重还将继续增加。至于我国城市

发展的政策这一内容,教学中可一带而过。

4.“华人与华侨”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区别“华侨”和“华人”两个概念,

然后说明我国的侨胞遍布世界各地,广大侨胞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

很大贡献。同时,也要说明关怀和重视保护海外华侨是我国政府的一贯政策。

关于第二课时教法建议

1.“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

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三部分讲授:

①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让学生看看我国人口直线上升的情况。或者让学生简单算算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同,11亿人和100万人所增加的人口有什么不同,以此理解人口基数大对人口增长的影响。但这种计算不要搞得太多、太复杂。

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

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比较复杂。这里应主要向学生讲明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平均寿命延

长,人口死亡率有大幅度的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我们控制人口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好,人口出生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即使在70年代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较低的年代,由于已形成庞大的人口基数,每年的新增人口仍是个惊人的数字。

③“人手”和“人口”、“人的生产”和“物的生产”之间的关系:

要让学生明白人既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生下来就需要衣、食、住、行

各方面的物质资料。人口越多,需要生产的产品、耗用的资源和占用的空间越多,在我们国家这个既定的范围内,每人平均占有的就越少。如果我们不注意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长超过物质资料增长的速度,我们的生活水平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要降低,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不会实现,而且会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给我们的子孙后代造成困难。

这段课文插有几副图,较为形象地反映了“人的生产”和“物的生产”的关系,突出了人均的观念。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分析这些插图,谈谈这些关系。

2.在讲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前,可先联系第一册课本中学过的有关人口与经济、资源和环境相适应的知识,让学生对为什么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有所认识。

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以及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具体要求,应让学生牢记。

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同时,还要努力发展生产。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了,才能最终解决我国的人口。

第12页

第中国的疆域


本学期总第1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授课日期9、1—2课题第一章第1节中国的疆域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和我国领土范围和面积。2、使学生了解我国濒临的海洋与我国的领海、内海和岛屿。3、使学生了解我国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的特点和优越性。4、使学生了解与我国陆地相领的国家和隔海相望的国家。5、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计算机能力。6、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教育。重点难点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2、我国的领土、领海和邻国。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相结合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二导入新课:电脑制作“画配音”,屏幕显示祖国有代表性的景点图片,配上《歌唱祖国》的音乐,以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讲授新课:(一)从世界看中国1、我国在地球上的位置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是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二)我国的疆域1、我国的疆域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想一想:1、说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的依据是什么?2、除了中国以外,再说出几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国家的名称。520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三居世界第三位。2、我国领土的四至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3、从纬度位置角度,说明位置的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南北的气候差异,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学反馈1、在填充图上填注我国领土四个端点的名称。2、简述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思考:1、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和最南端各在什么地方,纬度大约各为多少度?南北之间跨越的纬度约为多少度?占地球上五带中的哪几带?2、我国领土的最东端和最西端各在什么地方,经度大约各为多少度?

15

板书设计: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从世界看中国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2、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二、我国的疆域1、领土的四端2、辽阔的领土3、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教后记:本节学生较为难掌握的是我国位于东半球的依据,难记忆的是我国领土的四至及其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初中教案精选


一、课题:中国的人口(《中国地理》ch2 1)

二、教学目的:

1、1、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和增长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

2、2、知道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给国家、社会、家庭、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3、3、知道一点关于人口与人手、人的生产与物的生产之间的关系。

4、4、知道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出路,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5、5、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三、教学重点:

1、1、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

2、2、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3、3、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四、教学难点:进行关于“人口的发展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的人口观教育。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图法

六、教具:中国人口密度图

七、课时: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引入

ch2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1中国的人口

哪位同学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中国有多少亿人口?中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如何?

(二)讲解新课

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00年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2.95亿(世界人口约60亿),占世界人口的2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P10图2.1,比较四国面积和人口: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垃,但人口人口总数排在世界第一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1.9,是美国的4.7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P10“读一读”。

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美两大地区的人口还多。

(过渡)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口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人口分布不均

1、1、我国的人口密度

12.95亿人/960万平方千米≈135人/平方千米,是世界人口密度(30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

2、2、我国人口的分布

P11“做一做”。

P12图2.3。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密度约200人/平方千米,以西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

东部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西部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只占6%。因此,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哪些省区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密度大?

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东部等,这些地区多属平原区,适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等等。

由此可知,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的平原地区,西部密度小。其原因主要是自然、社会经济以及开发时间长短等等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过渡)除了生活在本国的人口,书上还补充介绍了我国的海外移民,P12“读一读”。

三、华人与华侨

1、1、概念

(1)华侨:由我国向海外的移民长期侨居国外并具有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

(2)华人:由我国到海外的移民已定居国外并取得外国国籍的。(ABC)

“港澳同胞”“侨乡”

2、2、华侨和华人热爱祖国,积极支援国家建设。

3、3、我国对华侨的政策

赞成和鼓励华侨依自愿原则选择居住国国籍,并关怀和重视保护海外华侨。

(过渡)我国的人口分布是东南稠密、西北稀疏,我国的人口增长又有什么特点呢?

四、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

1、1、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

P13图2.4:

①人口基数大:1949年就达到5.4亿人口,2000年达到12.95亿。

②增长速度快:从1949年开始,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仅用51年时间人口就增长1倍多,达到了12.95亿,增长速度太快。

我们计算一下,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都为10‰。,那么人口为10亿人与100万人的两个国家每年各增长多少人口?

10亿人每年增加1000万人口,100万人每年增长1万人口。

由此可见,我国人口基数大对人口增长所起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2、2、新中国成立前后人口增长差异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前为什么人口增长缓慢?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什么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旧中国经济落后,战争、灾荒频繁,疫病多、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缓慢。

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

(过渡)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什么呢?

3、3、人口问题

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马克思认为,人作为消费者是无条件的,是绝对的,只要活着的人,从出生到老死,始终要消费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而作为生产者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因此,这就决定人口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贤源、环境相协调。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来分析一下我国的人口问题到底是什么?

①每年我国的粮食、肉类、布匹、住房等都有增长,但由于新增长人口太多,增长财富大部分被增加的人口消费掉了。因此,人民生活水平将得不到改善。

②人口多,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教育差等社会问题。

③对环境破坏程度大。

④人均资源量少(P13图2.4)。我国各种资源量都很丰富,居世界前列,但是按人均计算每人占有的数量就不多了,在世界各国的名次中,排在后面。

(过渡)上述社会问题,环境、资源问题的产生归根结蒂都是由于人口多而产生的,那么根据我国人口多这一问题,我们应采取哪些对策呢?

五、对策

1、1、对策:

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放羊娃”)

2、2、具体要求:

晚婚、晚育、少生(DINK)、优生。少生是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优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条件。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为实施这一项国策履行自己的义务。

(三)小结

我们对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问题等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并应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通过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具体办法才能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同时,我们还要努力发展生产。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育观改变了,才能最终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四)作业

填图册P7~9/一、1~5,二、1~3。

经典初中教案中国的河流


课题:长江、黄河学习目标:1、了解长江、黄河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2、学会分析并掌握长江、黄河各段的水文特征;3、了解长江、黄河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治理保护的首要任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type="#_x0000_t32"connectortype="straight">学习重点:1、各段的水文特征;2、长江的开发利用及治理保护。学习难点:。1、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植被关系的分析;2、读、析长江干流剖面图;学习过程:一、看书回答问题:1、请同学们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干流,注意看它的发源地、流经哪11个省市区、注入海洋?2、请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八大支流(或编号1——8,从北到南,自西向东。)注意北岸支流分别在哪四个城市汇入长江干流?南岸的沅江、湘江和赣江经什么湖汇入呢?3、你知道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吗?长江与世界著名大河比较河流名称长度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水能蕴藏量千米位次亿立方米位次万千瓦位次尼罗河66701840550004亚马孙河64802693001279002长江6300396003268003密西西比河602045800449005刚果河437051414023900014、为什么长江的水量这么大?河流水文特征主要受那些因素的影响?长江所在南方地区的外流河有什么共同特征5、算一算:长江上游的落差约有多少?

6、问:河水在穿山越岭(横段山脉和巫山)时会形成什么样的特征?

7、问: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峡谷?

8、问:到下游水流还会不会左右摆动呢?看图下游的河道也越来越怎样?下游的特点

长江对人类最主要的作用是灌溉、航运、发电。1、精华区域,“鱼米之乡”问:其中占比重最大的是那两项?所以有什么之称?

2、“黄金水道”

问:为什么长江的航运价值这么大?3、“水能宝库”问:主要那段的水能资源最丰富?全流域水能蕴藏量多少?可以用来干什么?问:想了解它的作用吗?4、防洪是目前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5、为什么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学生会用大量的数据说明。)

6、黄河造成水土流失如此严重的人为和自然的原因是什么?

7、携带了这么多泥沙的黄河,出了黄土高原,进入下游的华北平原,水速怎样变化?携带泥沙的能力又怎样变化?最终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用一首诗歌,对“地上河”的形成作一个总结:黄河之水天上来,万里奔腾入渤海;卷走黄沙十六亿,填充华北沉降带;走南闯北拐大弯,泥沙滚滚多危害;淤塞河道高筑堤,造就悬河飞天外.9、黄河的问题,历来是指它的水患问题,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黄河面临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水患问题,还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10、断流现象是黄河下游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断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是什么?解决黄河断流的措施有哪些?

经典初中教案中国的民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2.知道汉族人口占92%,其他55个民族占8%。

3.知道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4.知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5.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6.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2.通过收集资料或调查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

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统一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使学生在掌握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后,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少数民族约占8%。在其他55个少数民族中,百万人口以上的民族有18个。众多的民族在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本节的重点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各民族分布状况及其特点。

由于各民族团结协作,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对我国的民族政策知识要求理解,对其他知识要求识记。汉语(普通话和方言)、汉文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内容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选讲。

让学生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是本节重要的基本训练要求。通过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逐步提高阅读专题地图的技能。

教法建议

1.教师在讲课前,可以先出示有关民族大团结的图片,先让学生知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族外,其他都是少数民族,各民族虽然人口数量不同,但在大家庭中都是平等的亲密兄弟。

2.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通过图例先让学生熟悉我国的民族构成,然后再了解民族的分布情况。在这里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认识我国民族分布集中、分散和杂居的现象,最后再归纳出特点。

3.讲述我国的民族政策时,可以先让学生明白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展示教师搜集来的具体事实、照片、图表,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或者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前搜集资料,但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执行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可以增加学生对各民族语言、文字的了解,会引起学生很大兴趣。首先,先让学生明确语言和文字是两个概念。有些民族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有的民族(如汉族)语言分为多种方言,但文字只有一种。汉族普通话是我国汉族普遍使用的共同语言,现在全国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时,都已普遍应用。教材中“我爱中国”的汉、蒙、藏、维、哈、朝、彝、壮八种民族文字的写法,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人民币纸币上的文字,以加深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5.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给学生放映一些有关少数民族生活的幻灯、录像、电影等。教师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参观活动,如参观民族风俗展览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社会调查是一种重要的课外教学活动。收集图片、实物、录音、录像等对丰富学生课外教学生活,扩大知识领域,培养情趣,增加对国情的了解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教师要注意使课内与课外地理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以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

重点:我国的民族政策和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难点: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过程:

〔引入〕:出示图片“民族大团结”。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了汉族外,还有不少兄弟民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练习〕:请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汉族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

〔讲解〕:大家一起回忆一下在历史课上讲过的故事:19世纪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抗击法军的英勇事迹和广西的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击日寇的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这些事例都说明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新中国,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提问〕: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思考问题:

(1)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按地理方位)。

(2)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居住在云南、黑龙江、吉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

学生总结归纳后,教师概括。

〔讲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讨论〕:教师出示以下资料:

(1)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情况

工农业

总产值

粮食

原油

铁路通

车里程

卫生机

构床位

1952年

37.9亿元

1582万吨

5.2万吨

3787千米

5711张

1992年

3053.6亿元

5670万吨

1316.1万吨

13143千米

375377张

增长

79.5倍

2.6倍

252.1倍

2.5倍

64.7倍

(2)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还在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3)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信联系、学习、出版以及社会交往中,可以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4)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学生根据以上的资料,分组讨论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具体措施以及在民族政策的管理下,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

〔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1)各民族一律平等。

(2)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3)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

(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录像〕:放录像: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讲解〕: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有的还信仰宗教。我国宪法中规定了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总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昌盛做出了资力的贡献。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有56个民族

2.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建设新中国

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

三、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探究活动

收集资料组织一次展览,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居民生活的变化。资料的收集由学生来完成,可以是文字、图片、录像,类型不限。

经典初中教案中国的主要产业


科代表组织复习自测:4月3日

1、高技术产业一般分布在什么样的地区?

2、19页,识记高技术产业三大产业带、四大密集区。

3、列举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

4、24页图,识记南北向7条,东西向3条铁路,主要铁路枢纽。

5、25页活动第4题,会根据需要选择列车车次。

6、北方和南方沿海航区的中心分别是?

7、26页图,主要海港,谁是沿海开放城市?谁是特区?

1、识记第5页九大商品粮基地的图上位置;

2、说出南北方耕地类型、作物熟制、农作物、居民主食的差异;

3、第6页图:说出我国主要糖料、油料作物种类及分布;

4、第6页图:说出棉花主要分布地区;

5、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是--,主要牧区及代表畜种;

6、第12页:能源工业包括哪三类?我国第一大能源是-,-省产量最多,第二是-省区。第二大能源是-。

7、12页阅读:识记这些煤矿的图上位置;

8、第14页图:识记13页最后说的这些钢铁工业基地图上位置;

9、识记武汉和上海钢铁工业发展起来的有利条件。

选择:

1、我国以“黑土”著称的平原是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成都平原d、宁夏平原

2、东北地区重工业集中的核心地带是:

a、沈阳附近b、哈尔滨附近c、长春附近d、齐齐哈尔附近

3、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有:①土地肥沃②雨热同期③冬季漫长严寒④土地资源丰富⑤农作物一年三熟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

4、在下列农作物中,不是东北地区主要的农作物的是:

a、春小麦b、大豆c、甜菜d、棉花

5、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a、黎族同胞说:我们种的苹果个大香甜;

b、朝鲜族同胞说:我们种植的甘蔗又获大丰收;

c、藏族同胞说:我们用青稞酒招待远方的来客;

d、壮族同胞说:泼水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6、下列河流,不流经商品粮基地的是a、湘江b、黄河c长江d、珠江

科代表组织各自然小组长进行阅卷并及时作出成绩分析

中国的人口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知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了解我国人口增长情况,知道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4.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5.了解有关华侨、华人的知识。

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人口资料,计算人口密度。

2.学会阅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能够使用图例、注记识别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培养阅读人口分布专题地图的能力。

3.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面积大小、人口多少和人口密度资料,说明人口分布的状况。

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情,懂得人口的增长要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从而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建议

关于的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主要内容是我国人口及其分布概况,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出发点。

2.“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段中,运用“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示意图,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读一读”中的资料更是体现了中国人口的这个特点。

3.人口分布的知识是从“做一做”引入的。这部分内容即可以使学生学会运用人口资料,计算人口密度,而且还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展示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既是某些自然环境区域的结果,又是形成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运用“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本节应学会的读图技能。

4.关于我国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华侨和侨乡的知识不是本节的重点。

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人口数量的增长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教材通过“我国人口的增长”图、“我国每年新增人口的消耗占当年新增财富的百分比”图、“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次”图,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这也是本节必须使学生理解的重点知识。

关于第一课时教法建议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学生所熟悉的常识。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除

去利用课本中“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比较图”和“读一读”的材料之外,还可以联系一年级的世界地理知识,让学生知道我国人口相当于西半部欧洲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丁美洲两大地区的人口还多,用这些材料进行渲染,使学生对我国人口众多这一国情有深刻的印象。

2.由于学生在初一已经学过人口密度的概念,并接触过人口密度图,在讲“人口分布不平

均”这部分内容时,可先让学生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数量”图上,读出江苏、山东、新疆、西藏的人口约数(江苏6700万、山东8500万、新疆1500万、西藏200万),计算人口密度(江苏和山东每平方千米分别为670人和560人,新疆和西藏每平方千米分别为9.4人和1.7人),比较东部沿海两省和西部内陆两自治区的人口密度大小(江苏、山东人口密度大,新疆、西藏人口密度小)。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对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的状况有一个深刻的印象。然后再让学生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结合课文,自己总结出中国人口分布的特征。

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不均状况,是历史上长期以来形成的,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教师不宜把中国人口分布的不平均这一特征作为中国的“人口问题”来讲。最好结合本段课文的内容,联系初中“世界的人口”一章的知识进行教学,让学生搞清楚中国人口分布同地区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的关系,使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成为义务教育地理教材“人和环境的关系”这条主线的一个部分,为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人地观打下基础。

3.在讲授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这一内容时,教师可采用列表讲述的方法。

中国

世界

农村人口比例

63.91%

59%

城市人口比例

36.09%

41%

同时,应向学生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

今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城镇建设的发展,城镇人口的比重还将继续增加。至于我国城市

发展的政策这一内容,教学中可一带而过。

4.“华人与华侨”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区别“华侨”和“华人”两个概念,

然后说明我国的侨胞遍布世界各地,广大侨胞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

很大贡献。同时,也要说明关怀和重视保护海外华侨是我国政府的一贯政策。

关于第二课时教法建议

1.“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

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三部分讲授:

①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让学生看看我国人口直线上升的情况。或者让学生简单算算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同,11亿人和100万人所增加的人口有什么不同,以此理解人口基数大对人口增长的影响。但这种计算不要搞得太多、太复杂。

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

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比较复杂。这里应主要向学生讲明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平均寿命延

长,人口死亡率有大幅度的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我们控制人口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好,人口出生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即使在70年代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较低的年代,由于已形成庞大的人口基数,每年的新增人口仍是个惊人的数字。

③“人手”和“人口”、“人的生产”和“物的生产”之间的关系:

要让学生明白人既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生下来就需要衣、食、住、行

各方面的物质资料。人口越多,需要生产的产品、耗用的资源和占用的空间越多,在我们国家这个既定的范围内,每人平均占有的就越少。如果我们不注意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长超过物质资料增长的速度,我们的生活水平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要降低,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不会实现,而且会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给我们的子孙后代造成困难。

这段课文插有几副图,较为形象地反映了“人的生产”和“物的生产”的关系,突出了人均的观念。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分析这些插图,谈谈这些关系。

2.在讲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前,可先联系第一册课本中学过的有关人口与经济、资源和环境相适应的知识,让学生对为什么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有所认识。

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以及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具体要求,应让学生牢记。

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同时,还要努力发展生产。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了,才能最终解决我国的人口。

教学设计示例

关于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第一课时

重点:我国的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

难点: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教学过程:

〔引入〕:放一段录像。

〔提问〕:从录像中我们看到中国人口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人口数量大)

〔出示投影〕: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人口总数)

〔讲解〕:我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2.9533亿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提问〕:阅读课本中“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将四国面积、人口相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讲解〕:出示表格:

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美国

面积(万平方千米)

1700

997

960

936

人口(亿)

1.48

0.26

12.2

2.6

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超过其他三个国家人口总数的2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7倍,是美国的4.7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请大家看一看教材中的“读一读”材料,了解数量特点。

〔提问〕:请同学们看图“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量”,思考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中哪一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量最多?哪一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量最少?人口总数在5000万以上的省级行政区有哪几个?

〔讲述〕:为了比较不同地区人口的多少,我们用人口密度进行说明。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

定义:平均每平方千米面积上的人口数。

公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数(人)/面积(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根据图表,填写“做一做”中的表格。

〔提问〕:根据课本中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图,参考课本“做一做”提供的上述省区的面积,计算四省区的人口密度并比较东部沿海两省与西部内陆两自治区人口密度的差异。

〔提问〕:观察“中国人口密度”图,思考以下问题:

(1)找到黑河——腾冲一线,对照图例观察线两侧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密度的差异。观察哪些省区人口大于200人/平方千米,哪些省区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

(2)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该线两侧的面积、人口所占比例。

(3)确认该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全班评议,学生总结〕

〔讲述〕:我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稠密,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等省,这些地方多为平原区;该线西北部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主性谖鞅辈康哪诿晒拧⑿陆⑶嗪:臀鞑氐仁∏庑┑厍辔咴蜕衬?杉夜丝诿芏榷看笥谖鞑浚皆笥诟咴蜕角U馐怯勺匀惶跫⑸缁峋靡约翱⑹奔涞某ざ潭龆ǖ摹?/P

〔过渡〕:人口密度东西部存在差异,农村与城镇也存在差异,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扩大,这种差异也在变化。

〔出示投影〕:“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比(人口构成特征)”

〔讲述〕:我国的人口构成中,农村人口所占的比重大于城市人口。2000年我国的总人口为12.95亿,其中农村人口达80739万人,占63.91%;也就是说中国有13亿人,其中有8亿农民,是世界上农业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也同时看到,与1950年相比,我国的农村人口比重呈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我国的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也在不断提高。2000年我国城市人口为45594万人,占36.09%。比1995年的28.9%上升了7.19个百分点,比第四次人口普查的1990年上升了9.86%。

〔提问〕:世界平均城镇人口比重为41%,目前我国城镇人口的比重仍低于这个水平,你认为今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城乡人口分布将出现什么问题?城乡人口怎样合理分布,才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总结〕:全国仍有8.5亿人口在乡村,乡村容纳不下这样多的劳力,应该就近建设新型城镇,以缩小城乡差别;为保护大城市的环境,应限制大城市的规模,建设卫星城以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

〔过渡〕:我国到海外的移民,大致分为华侨与华人两种,前者指长期侨居国外并具有中国国籍的中国人,后者指定居国外并取得外国国籍的,又称为外籍华人。

〔讨论〕:以华侨和华人热爱国家以及他们积极支援国家建设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讲述〕:我国赞成与鼓励华侨自愿的选择自己的国籍。我国政府和人民十分关怀和重视保护海外华侨和华人的正当权益。

〔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知道了我国人口的分布、乡村、与城镇人口的差异,了解了华侨和华人的情况,这对我们学习问题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板书设计:

第二章和民族

第一节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二、人口分布不均

三、乡村与城镇人口比重的差异

四、华侨与华人

关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第二课时

重点:人口问题及对策。

难点: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教学过程:

〔复习〕:复习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人口的分布特点,引出新课。

〔新课〕:根据下表提供的我国人口增长数据,要求学生绘出1764年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曲线图,并观察我国的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年份

人口(亿)

1764

2.1

1840

4.1

1937

4.5

1949

5.4

1982

10.3

1990

11.3

1996

12.2

〔总结〕:由学生总结后,教师概括:(1)我国人口基数过大。1949年为5.4亿,1996年时就达到12.2亿。(2)增长速度过快。由绘图可知,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仅用了47年时间,人口就增长了2.3倍,达到12.2亿。

〔提问〕: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为1.0%,10亿人口与1000万人口的两个国家每年各增加多少人口?(前者每年增加1000万人口,后者每年增加10万人口)

〔总结〕: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形成了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庞大的人口总量。

〔提问〕:(1)新中国成立以前为什么人口增长缓慢?

(2)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什么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学生分组讨论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得出由于旧中国经济落后,战争、灾荒频繁,疫病多,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缓慢。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

〔提问〕:读下表,思考人口的增长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学生讨论)

我国每年新增人口

每年新增人口的消耗占当年新增财富的百分比

约1500万人

增产肉类的45.6%

增收粮食的48.5%

增产布匹的40%

新建城镇住房的30.7%

新增国民收入的20%

新设医院病房的35%

我国人口

自然资源总量占世界的位次

人均占有量占世界的位次

12.2亿

耕地面积第4位

第67位

森林面积第6位

第121位

年产矿石第3位

第80位

水资源总量第6位

第88位

〔提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哪些问题?

(2)我国实行计划生育遇到哪些困难和阻力?

(3)我国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有什么好处?

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表个人意见,经过不同观点的辩论,使学生的思想达到一致。

〔总结〕:(1)人口的急剧增长,给我国带来的是环境的巨大压力,人口问题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巨大障碍,我国大多数资源和工农业生产,按人口的平均数都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2)由于几千年的传统封建意识的影响,特别是在农村还存在着多子多福、生男比生女好的思想,而且这种思想还根深蒂固,不易改变。

(3)人口的控制可以提高人口素质,人民生活水平可以得到改善,环境质量可以得到提高。

〔提问〕:上述环境、资源、社会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人口过多、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对此我们应采取哪些对策呢?

〔讲解〕:我国政府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这是控制人口的关键,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我们要积极地宣传这一基本国策,使我国的人口得以控制。

〔总结〕:这节课我们对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学习。努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有效措施。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文化素质,改变人们的生育观,人口问题才能最终得到解决。

板书设计:

五、人口增长过快及其带来的问题

1.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

2.新中国成立前后人口增长差异的原因

3.我国的人口问题

六、人口问题的对策

探究活动

组织一次辩论会,题目为“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分正反两方,各持一种观点展开辩论,教师起引导的作用,最后使学生明确人口的增长要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从而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地理教案-中国的疆域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记住我国的面积、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知道我国的陆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能力目标: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巩固学生的比例尺相关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我国疆域辽阔、地理位置优越等基本国情的认识,激发爱国热情,增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责任感。

教学建议

关于“中国的疆域”的教材分析

本节中国的疆域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教材首先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认识中国,把握中国的位置、范围。本节知识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知识基础,同时通过学习中国的疆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教会学生从空间上认识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借以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能力。教材还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地理位置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这部分内容是体现地理学科应用价值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切入点。因此该节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能力和地理意识的养成。

从知识结构看,“从世界看中国”明确中国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我国的疆域”明确中国的国土面积、范围,利用经纬度确定我国的四端,即经纬度位置;“我国濒临的海洋”进一步明确海陆位置关系及海陆组成特点;“陆界和邻国”明确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相对位置关系。

知识点:

从世界看中国→明确地理位置

我国的疆域→明确国土面积、领土四端

我国濒临的海洋→明确领海、内海、濒临的海洋、海岸线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岛屿和半岛

陆界和邻国→陆界和邻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是本节知识的重点;读图用图是能力培养的重点。

难点: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关于“中国的疆域”的教法建议

在本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联系学生在以前学过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方法,运用分析、比较、读图、谈话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用。注意把握地图在认识地理位置中的重要作用,选择合适的地图充分认识和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在讲述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分析地理位置的方法,启发学生从半球图中分析我国在全球的位置,巩固用经纬度来确定一个地区位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析我国所处的温度带,就容易得出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海陆位置的分布特点,学生从图上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海陆位置不仅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还对开发海洋资源、海上交通事业等方面有一定影响。这样不仅讲清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而且也教给学生分析地理位置和评价地理位置的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中国疆域”图,是学好本节的关键。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要巡回检查读图的情况,要求学生从开始学习地理就要注意培养正确的读图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中国的疆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中国的疆域第一课时

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是本节知识的重点;读图用图是能力培养的重点。

难点: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熟悉这首歌曲,每当听到这歌声,我们就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祖国。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的基本情况。首先来看一下我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读图回答]:(请学生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1.读出我国所跨的经度范围(73oE—135oE)和纬度范围(4oN—53oN),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根据刚才所读出的数据,我国跨过了哪几个时区(东五区至东九区)?包括哪几个热量带(北温带和热带,其中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这样的纬度位置对我国的气候和农业等方面有什么影响?

3.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4.(读世界政区图或亚洲政区图)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哪些亚洲国家位于太平洋的西岸?

5.这样的海陆位置对于我国的气候、海洋事业的发展、与海外各国的交往、与陆上邻国交往等方面有什么好处?

[读图回答]:(请学生读“中国的疆域示意挂图”)

1.找到我国的四至点,并由教师具体介绍四至点所在的位置。(最南端在4 N附近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漠河以北、53 N附近,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最东端在135 E多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最西端在73 E附近,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2.请学生用直尺量一下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计算一下实际距离。(约5000千米)

3.纬度相差1 ,距离相差110千米,请学生计算我国南北的距离。(约5500千米)

4.从你量算的结果来看,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我国的范围很大)?你能说出我国的面积吗?我国在面积上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于世界第三位,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

[转承]这么大的范围,会给我们带来哪些问题呢?(请学生做第3页活动1,了解我国东西部的时间差异和南北方的季节差异)

[归纳]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凌晨2点52分,因此,当东部的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板书设计]

中国的疆域

一、我国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2.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

3.经纬度位置与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二、我国的疆域和面积

1.疆域(四至点)

2.面积

“中国的疆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中国的疆域第二课时

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是本节知识的重点;读图用图是能力培养的重点。

难点: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导入]回忆我国的海陆位置。我国东部濒临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海岸线漫长。大洋的边缘是海,那么我国濒临的是哪几个海呢?

(学生读图)

[教师归纳]从北到南,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依次是: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教师讲解]渤海与黄海的分界是渤海海峡,黄海与东海的分界在长江入海口北岸,东海与南海的分界是台湾岛南端与闽、粤大陆海岸分界处的连线。黄海、东海和南海属边缘海,渤海和琼州海峡为内海。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东部沿海有许多优良海港。

我国的领海指的是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12海里的海域。按照这个规定,其中渤海是内海,另外三个海是边缘海。(注:台湾海峡属于东海)

另:除了渤海,我国内海还有琼州海峡。

[读图回答]请学生读“中国地形图”,指出我国沿海的三大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雷州半岛)、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南海诸岛、舟山群岛、澎湖列岛等重要的半岛、岛屿和群岛。

[总结]我国共有大小岛屿约5000多个。

思考:从海陆疆域看,中国同英国有什么不同?同蒙古有什么不同?同美国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最终明确:中国既不象英国那样四面环海,也不象蒙古国那样深居内陆,而是同美国一样,部分地区临海。但又和美国有所不同,那就是美国东西都临海,而中国只有一面临海。

[读图回答]请学生读“中国政区图”

1.指出我国陆上共有15个邻国:东面的邻国有朝鲜;北面的邻国有俄罗斯和蒙古;西北面的邻国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面的邻国有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的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区);西南的邻国有印度(中印边境西段)、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中印边境东段);南面的邻国有缅甸、老挝和越南。

2.说出我国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隔黄海与韩国相望,隔东海与日本相望,隔南海与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相望。

[总结]从上述内容,使我们知道了祖国的位置、面积、临海和邻国等知识,认识到伟大祖国的国土辽阔、位置优越,我们为有这样伟大的祖国而自豪。

[板书设计]

三、我国濒临的海洋

1.我国濒临的海洋与漫长的海岸线

2.我国的领海

3.我国众多的岛屿

四、我国的陆界和邻国

1.漫长的陆界

2.陆上邻国

3.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探究活动

1.关于“中国的范围和位置”的知识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思考分析:读图“我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乌苏里江和帕米尔高原会有如此大的晨昏差异?它们之间的这种差异总是不变的吗?(提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是由于东西所跨经度范围较大,地方时相差四个小时,而日出时间却是以当地的地方时为准的,因此两地的晨昏差异比较大;但同时还要从两地的纬度上来看,因为纬度也会决定日出的早晚。夏季,处于高纬的乌苏里江白昼更长,因此两者之间的差异更大,到了冬天,这种差异会相应减小。)

2.关于“中国的领海”知识的学习,可以利用思考题来完成:读中国政区图,通过量算说明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提示:注意计算领海的范围要从海峡的两边算起,不能只计算一边。)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7149.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