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县元坝镇中学陈道明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美及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①学习按步骤临摹京剧脸谱。②根据谱式、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分组合作设计一套京剧脸谱。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教学内容,学习京剧脸错知识、设计制作京剧脸谱。
2、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通过多媒体、范画解决)。
3、难点:学习京剧脸谱图案的设计制作,线条要流畅、和谐;色彩要均匀、清爽。
三、教具学具:
1、学生:第一课时:脸谱资料、铅笔。制作好的脸谱底板。
第二课时:脸谱资料、水粉色、调色盘、毛笔。
2、教师:课本、京剧脸谱资料、图片、录像、CAI课件。
四、教学建议:
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较强,对“时、空”观念也比较明确,理解记忆、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有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优势,并且能长久保持,兴趣稳定。模仿能力创造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京剧脸谱艺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不十分了解的知识,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教材分析及教法设计:
1、教材分析: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脸谱艺术历史修久,它是起源与面具有密切的关系。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约有十余种谱式,净角主要有:“整脸”、“三块瓦(窝)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花脸”、“歪脸”等。丑角谱式较少有:“豆腐块脸”、“腰子脸”、“枣核脸”几种谱式。
京剧脸谱的颜色一般以某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成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每个脸谱至少用三种以上的颜色,各种色彩显示不同的作用与象征,可以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
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且具有典型意义的传统京剧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本课学习内容,能在理解教师意图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
2、教法设计
本课教学属于中学七年级工艺制作课,是学生在学习色彩知识的基础上,对色彩知识掌握的延伸、巩固,并学习运用色彩知识进行创作。
针对学生特点在教法设计上采用:
①、观察理解法:七年级学生观察想象能力的比小学生丰富,他们的感受能力很强,有耐心。在观察事物时能自己思考分析事物,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具有积极性、主动浴?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由模糊到清楚,帮助学生完成由抽象的主观认识发展到具象的理解认识。
②、分析比较法:七年级学生有恨强的观察理解能力,他们能够分析比较出不同物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寻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来认识教学内容,理解教学意图。
③、指导制作法:教师要在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绘制京剧脸谱,但不能越俎代疱替学生选择谱式、色彩。让学生分组讨论后选择自己喜爱的谱式来绘制。
④、多媒体演示法:本课件采用网页制作,以小结件形式融于网页之中。美术课教学需要大量使用图片、范画,教师也要示范画给学生看,这需要大量的时间,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让学生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很快地进行范画演示,师生互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享受和乐趣,对教学内容更感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五、教学多媒体设计:
在本课教学中使用了CAI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包含有电影、声音、动画、演示过程等内容。CAI课件的使用性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清楚、更快捷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卒。也使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环节,有效地利用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谱式
步骤一:导入新课
〔播放〕:——京剧唱腔片断《铡美案》、《古城会》。
1、提问,哪位同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你知道这是什么艺术?
②为什么包拯、关羽、曹操脸上都有许多的图案和颜色?
引导学生小结:京剧,角色图案和颜色是用来舞台化妆用的。
2、教师总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有些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这种用来化妆用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
(板书:京剧脸谱)
〔课件演示〕:(出示脸谱资料)
京剧——舞台化妆——脸谱
3、教师提问:如此美丽的脸谱,你们想不想把它表现出来?
学生回答。(略)
步骤二:介绍京剧脸谱知识。点击:〔课件播放〕——古代面具——京剧脸谱资料。
1、起源:
教师讲解:京剧脸谱的起源与画具关系密切,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傩舞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戏剧脸谱的远祖。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2、意义:
讨论:京剧中为什么要用脸谱化妆?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脸谱是京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是用写实和象证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把人物的形象进行夸张,以突出、强化人物的生理特征——面貌及个性,而采用的一种手段,用来造成舞台的效果。
3、京剧脸谱的艺术价值:
(请学生谈一谈京剧脸谱的美感)
教帅总结,脸谱既是一种舞台化妆,同时又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4、脸谱在京剧中的运用:
问:京剧中那些角色运用脸谱化妆?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京剧中的脸谱通常用于“冷角”和“丑角”两大类人物形象的化妆上。生、旦角很少用。
步骤三:京剧脸谱的谱式:
〔课件出示各种谱式〕学生谈各种谱式的特点。
教师总结:京剧脸谱在应用和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谱式,约十余种,这是其中的五种。
介绍特点:
①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而是在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这种谱式称之为“整脸”。
②在整脸的基础上,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颜色上突出出来,使前额、左右面颊呈现出三块明显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块瓦,称之为“三块瓦脸”或“三块瓦窝”。
③从脑门顶至鼻了尖,用黑色或其它颜色的立柱纹与眼窝大体呈“十字”形,额头涂白,有灰色小圈眉了,此种谱式称之为“十字门脸”。
④与整脸相反,脸谱色彩、构图最复杂的称之为“碎花脸”。
⑤色彩、构图小对称,表现人物形象反常、卫陋的脸谱谱式,称之为“歪脸”。
步骤四:
1、演示作业过程:〔播放——演示课件〕
①在画好的脸谱外形上定出左右的中轴线。
②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
③用铅笔勾画脸谱纹样,勾画谱式时注意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2、完成一副京剧脸谱的设计制作。
3、〔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a、可以独立设计制作完成,也可以与邻近几个同学合作设计完成一套京剧脸谱作业,具体分工自己两议解决。如:水辩传、三国等。
b、本课时完成谱式的铅笔稿勾画。
c、注意事项:1、自选谱式;
2、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步骤五: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回进行辅导:
定中轴线、五官位置:
勾画谱式:
〔课件同时播放勾画谱式过程〕
步骤六:课堂总结
选优秀作业让作者自己点品:其余同学提出优,缺点;教师表扬优点,不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色彩
步骤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课件播放〕——京剧脸谱资料。
步骤二:学习新知识——脸谱色彩知识
1、教师提问:那位同学知道京剧脸谱上的颜色是起什么作用的?
学生回答(略)。
2、教师讲解:在京剧脸谱上有许多的颜色,这些颜色都有一定的含义,不可以随便乱用。
京剧脸谱的颜色是以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称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艺术家用红、蓝、白、黑、金、紫、银等颜色,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突出剧中复杂的人物?????????????????形象。重在形、神、意三个方面,表现人物的忠、好、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
3、你能说出各种颜色各代表什么意思吗?
学生讨论(略)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京剧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主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蓝色一一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大虬。
黄色——代表袅勇、凶猛的人物,如:字文成都。
紫色——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
金、银色——现各种神怪形象。〔教师讲解同时课件演示——脸谱资料〕
步骤三:着色方法
〔课件演示——涂色过程〕
1、先从白色入手,将所有白色涂满,
2、再涂颜色,要按由浅入深地顺序涂,
3、最后着墨色
步骤四:作业要求:〔出示课件〕
1、完成铅笔稿着色
2、注意事项:
①每个脸谱至少有三种颜色。
②着色时先勾边线再涂染
步骤五:课堂练习
学生分组完成作业——涂色
教师巡回辅导帮助学生完成。
步骤六:点评作业
方式:学生将制作完成的作业戴在脸上,学生互相展示、观看、评价,教师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制作,表扬有创意的作业。
一、教学内容:浙江省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常识第九册《生物间的食物联系》。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着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4.培养学生热爱和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课前准备:多媒体、图片、头饰。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相结合。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课始让学生唱《数蛤蟆》。2.你们刚才唱的歌的歌名叫什么?如果我要你们带我到现实中去数蛤蟆,那你们会带我到哪里去数?为什么?(因为田野里有蛤蟆吃的食物——害虫,所以那里蛤蟆特别多。)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研究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课文《生物间的食物联系》。(二)探究新课1.再现生活(1)今天的天气特别好,我们一起到野外去呼吸新鲜空气,怎么样?(课件展示一幅非常漂亮的画面,画上有玉米、狗尾草、水稻、大树、池塘以及蓝天等。)(2)我们的家在农村,大家能根据自己的见闻说说田野里会有哪些动物,它们一般喜欢在什么地方?请知道的同学上来点给大家看。(课件中链接了老鼠、青蛙、蛇、老鹰、蝗虫、麻雀等动物,当学生在课件上点击时,画面中会出现相应的动物。)(3)你们为什么要在这些位置上点击?(因为这里有它们喜欢吃的食物。)2.深入研究(1)借助游戏简化知识点①让几位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水稻、青蛙、蛇、小昆虫、老鹰等动物。然后让他们去找自己最爱吃的“食物”,并且用手抓住“它”。②当每位同学都抓住自己最爱吃的“食物”时,让其余学生观察他们所组成的形状。③提问:你们觉得现在“它们”一个连着一个像什么?(像链子。)“它们”是以什么联系起来的?(它们之间以食物为联系。)给这条链子取一个什么样的名字比较好?(食物链。)④让参加游戏的学生把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名字依次写在黑板上,并且用箭头标出自己会被谁吃了。(2)课件出示讨论题:讨论比较“水稻→虫→青蛙→蛇→老鹰”这条食物链中的生物有什么不同点?有什么共同点?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水稻是植物,能够利用阳光和二氧化碳合成自身的营养物质,所以是生产者;虫、蛙、蛇、老鹰是动物,主要依赖其它生物而生存,所以是消费者。食物链开始于植物,结束于凶猛的食肉动物。)(3)课件出示一块田,田边长着狗尾草,田里长着水稻,还有蝗虫、青蛙、麻雀、苍蝇、老鹰、蛇等动物。提问:这些生物中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把它们之间的食物联系用箭头连起来,最后得到的形状像什么?(像网。)把它称作什么?(称作食物网。)(4)说说在现实生活中哪些生物是生产者?哪些生物是消费者?请你说出几条食物链。3.倡导保护大自然(1)课件出示讨论题:在“水稻→虫→青蛙→蛇→老鹰”这条完整的食物链中,如果某个环节缺少了——如青蛙没有了,结果会怎样?(害虫没有了天敌青蛙,就会大量繁殖,最后虫害会使水稻减产。)(2)蛇除了吃青蛙,主要还吃什么?如果大量地捕捉蛇,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3)讨论:根据对上面两个事例的分析,我们以后该怎样做?(4)课件出示(配有画面和录音):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家园,尊重大自然间的一切,决不能破坏大自然,破坏生态平衡,特别是要保护一些益虫、益鸟、益兽。例如,平时要做到不捉青蛙、不吃青蛙,发现有人买卖青蛙、蛇等野生动物,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我们还要多写一些有关环保的文章、发放宣传单,呼吁广大市民要热爱、保护大自然,和大自然和睦相处。(三)应用巩固(课件出示)1.填空题(1)生物之间________联系叫食物链。(2)绿色植物是食物链中的___________,动物、细菌等生物是食物链中的______。(3)在“水草→______→鸬鹚”的食物链中,中间一项可以填______,______是生产者,是消费者。(4)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______。2.选择题(1)在鹰、小麦、鼠、蛇组成的食物链中,正确的排列是()。A.小麦→蛇→鼠→鹰B.小麦→鼠→鹰→蛇C.小麦→鼠→蛇→鹰D.鼠→蛇→鹰(2)在食物链中的消费者排列顺序为()。A.由弱到强B.由强到弱C.无一定要求(3)在街上发现有人卖青蛙,你会()。A.买青蛙吃B.不管他C.向有关单位举报3.判断题(1)水稻生长要消耗水和肥料,所以水稻也是消费者。…()(2)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是生产者。…………()(3)自然界里的青蛙、蛇等动物非常多,我们就吃一只是无所谓的。………………………()4.思考题通过今天的学习,请你谈谈人类和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今后你会怎么做?
教学目标
①列举人粪尿的资源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了解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几种方式。
②锻炼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③通过资料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人粪尿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潜在的资源价值,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进一步认识到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人粪尿的资源价值的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了解当地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方式。
学生:带着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农田中施用化肥好还是人粪尿好),6人一组,访问有经验的农民,了解人粪尿和化肥的优缺点以及在农田中的施用情况;调查当地人粪尿有没有无害化处理,如果有,是怎样处理的?
--
学习
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回忆、思考、进入情境。根据课前预习和所做的调查,各小组发言人分别展示调查结果并进行交流。复习提问:
谁来告诉大家排尿的意义?质疑:人体排出的废物到什么地方去了?它对人类真是“一无是处”吗?
请各小组展示调查结果。对学生的调查结果分别给予评价,对调查不充分的小组,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给予鼓励。
新知识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交流活动,得出人粪尿与化肥相比,具有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和成本低等优点,尤其是能改良土壤这一点,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观点的贯彻实施。对学生搜集的信息加以肯定或补充。
引导学生了解人粪尿的资源价值,增强学生的资源意识。
①人粪尿的价值分析课本p85的资料,结合学过的知识,回忆、思考、讨论和交流。
通过计算得出结果,产生惊讶,肯定人粪尿的价值。
引导:人粪尿对人来说是废物,那么同学们可知道农作物为什么“喜欢”它吗?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书上的资料。
调动学习气氛,对学生提供的信息进行评价。
小结:一个成年人每年要排出800千克的人粪尿。试计算一下,全国每年要有多少人粪尿排到环境中?要是人们能很好地利用,这是不是一笔财富!
②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建立沼气池
高温堆肥
兴建生态厕所按老师的引导进行思考。
阅读课本,知道人粪尿对环境的影响,了解为什么要对人粪尿进行无害化处理。
交流调查结果。
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各小组的发言人发言交流,描述无害化处理的方式,得出“有害”变“无害”的有效途径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处理。
引导:怎样才能更好的利用人粪尿呢?
科学知识告诉我们:要利用好人粪尿,就要对它进行无害化处理。
为什么要对人粪尿进行处理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能不能在书上找到答案?
引导:在你的调查过程中,是否了解到了人粪尿的处理方法?课本上介绍的几种处理方式,你见过吗?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有条件的地区,可播放相关录像。
引导:通过资料分析,你能描述一下这几种方式各自的优点吗?你能用简练的语言告诉大家“有害”变“无害”的有效途径吗?鼓励学生相互质疑、补充。
对上述问题作小结性回答(略)。
小结
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生物圈。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好生物圈中的各种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类才会有美好的未来。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有不少感受。不妨认真对照当地人粪尿的处理和利用情况,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改进计划。
布置作业
课本p82第1~2题。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增强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设计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研究和实践领域,所以教师应该成为教学设计者。
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式是多样的、多元的.不同的学习对象、不同的教学环境应设计不同的模式,不同的模式则会形成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应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介绍两种较典型的教学设计模式:
1.以构建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为主的设计模式
这种教学设计有两大特点:一是从“仓库式”学习转变为“蜜蜂式”学习,教学设计所关注的是如何向学生展示物理过程,让学生博采众长、自我酿“蜜”。二是从知识学习向体验学习、发现学习转变,教学设计所关注的应是如何提供真实情况,模拟情况让学生体验与赏识、发现与探索。
范例:“问题法”设计《玻尔原子模型》教学
将汤姆逊原子模型交给学生(如何检验),介绍“α粒子散射实验”(怎样检验),要求学生思考假如汤姆逊原子模型正确,实验结果应该怎样?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给出实验结果,要求学生思考,实验结果说明什么?再提出卢瑟幅原子模型,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接着提出卢瑟幅原子模型的困难(怎样解决),最后提出玻尔原子模型与它的缺陷。这样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从提出问题着手,体验物理学习过程(从汤姆逊原子模型→卢瑟幅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的乐趣。
2.以关注学生学习需要与个性发展为主的设计模式
这种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教师、学生、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不挤压学生思考和自主活动。
范例:“探究法”设计《人造地球卫星》教学
用媒体展示一些天体运动情况,让学生有一感性认识后,提出问题:月亮为什么不掉下来?如果苹果树长得与月亮一样高,树上的苹果会绕地球转吗?由学生各自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学生的个性在思考、讨论中得到张扬。
在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由于认识结构的成熟程度不一样,上面两种模式可以交替使用。
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科学方法论
课堂教学设计并非只是对知识意义上的整合,而是通过知识的整合,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并升华成一种学习能力。而具备学习能力的特征就是具备基础的科学方法。在教学系统中,学生和教师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是这个整体的两个纬度,而科学方法论必须从这两个纬度来定位。
课题
《公民的义务》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教者
赵晶莹
单位
宁安市石岩镇中学
我
们
的
法
定
义
务活动一:分析讨论设置情景:小珊应该纳税吗?1、仔细阅读图文材料或将其以小品方式表演出来。2、在思考、小组讨论基础上,在班上交流你的见解。3、教师小结1、帮助学生认识“每个人即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从而增强义务观念。2、增强学生纳税意识使之自觉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道德义务的含义,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
我
们
的
道
德
义
务活动二:自由论坛设置情景:小龚的行为体现了什么美德?1、请一两位学生将小龚的事迹改编成话剧表演经大家看,或画成漫画展示出来。2、每小组选一名班上交流看法和体会。3、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情景三:单先生的行为为什么受到人们的称赞?1、将单先生的事迹制成课件事用共他方式展示出来,以增强其感染办和直观性。2、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进行交流。注意:1、教师以平等主体的身份与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2、不要将感受仅仅局限在拾金不昧上。使学生懂得每个人不仅要履行法律义务,而且应履行道德义务,这是思想境界更高地义务。•帮助学生认识凡是自觉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的行为都会受到人们的赞扬。•学习单先生高尚品德、弘扬中民族传统美德。•让学生知道道德义务范围的广泛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小品表演法,课前调查法,设疑讨论法
教学准备
教师:让学生填好教师事先发下来调查表,让学生总结自己升入中学以来履行过哪些道德义务,写成书面材料,供班级展评,将自己了解的三类行为,即法律鼓励做的行为,法律要求做的行为,法律禁止做的行为,写成书面材料,为参加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创
设
情
境作为公民的我们把你知道的应该履行的法律义务说一说。帮助学生认识义务来自亲情、道德、法律等各个方面法定义务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感
悟
升
华针对公民的义务我们探讨本节课,上完本节课,想说的是什么?或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能不能再把你的感悟汇成一句话送给朋友。
教
师
总
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明确公民的义务有哪些,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道德义务的含义,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提高我们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课题
我的故事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
5-6
教
学
目
标
1、知识技能目标:初步了解卡通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现语言。能根据卡通画的内容编一个故事,大胆尝试运用卡通画表现手法叙说故事、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人文情感目标:通地过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卡通艺术的表现魅力,并尝试用卡通画手法表现故事或某个故事情节,以此来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综合表现能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重
点
1、卡通画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现语言。
2、能根据卡通画的内容编一个故事并尝试进行表演。
难
点
运用卡通画表现手法叙说故事、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有一定的幽默感和趣味性。
教
具
常见的卡通人物或主角图片、人物表情图片、各种特殊场面(夜晚、紧张、热闹、冷清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问题:你们最喜欢的卡通画、卡通片或者卡通人物是什么?
2、教师:美国迪斯尼公司出品的卡通片《米老鼠和唐老鸭》是我们很多人喜爱的卡通片,下面我就来欣赏其中的一个片断。(播放《米老鼠和唐老鸭》vcd)
4、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卡通画的造型方法,请同学们欣赏第六页的范画。
三、新课教学
1、板书课题:有趣的卡通
引导学生欣赏(课件演示作品简介)
3、结合作品欣赏讲解卡通的主要特点:造型夸张幽默、色彩鲜艳、表现语言简洁、生动幽默。教师展示并简要点评补充范画。(启发学生在这些范画当中找出表现声音、运动、速度、音乐的画面。)
活动小结:除了本身形象的夸张外,多用辅助线条或文字配合表现。
学生回答
3、学生回答问题:《米老鼠和唐老鸭》有哪些特点最吸引我们?
2、欣赏第六页的范画
尽量理解:
①造型夸张幽默、表现语言简洁生动
②色彩鲜艳
4、课堂活动一讨论:以课本中卡通图片为例,说一说卡通画从哪些方面表现紧张、静止、等情景的。
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对卡通画的共鸣。
简介卡通画的特点。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那么如何写一份初中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建立动画场景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动画的故事板。
2.学会设置动画场景。
3.学会导入和修改对象。
4.学会分层管理动画对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建立动画场景,初步理解flash动画制作的思想和动画制作中的相关概念;通过制作“节约用水”动画,了解flash动画制作的过程,并从中总结出动画制作的主要步骤。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动画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接受和探究新知识的精神。
2.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演示法、讲授法、模仿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设置动画场景。
难点:学会分层管理动画对象。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在网上看flash动画,老师也下载了一些,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个精彩的动画。(播放几个flash动画)
这些动画是怎么制作的呢?如果我们自己也会制作动画该有多好呀!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学习动画的制作。
一、时间轴与舞台
制作flash动画,就是要把组成动画的画面,通过时间轴和舞台
安排在适当的位置,形成一个富有新意的动态整体。图1-2是一个动画在flash8中的时间轴和舞台。
二、设计动画故事板
在制作一个动画前,首先要根据动画的故事情节设计动画故事板。故事板描述动画的画面及变化。表1-1是动画“节约用水,从一点一滴做起!”的故事板(文字稿本)中的部分内容。
三、设置动画场景
动画的故事板确定后,可以对动画场景进行设置,包括动画的尺寸、背景色、帧频等参数,以符合动画展示的需要。如果要制作嵌入在网页中展示的动画,要根据在网页中动画展示位置的尺寸来设置动画的尺寸。
四、分层制作场景画面
1.分层
在flash中,复杂的画面可以分为多个图层,各图层中的内容同时显示在舞台中。适当的分层能提高动画制作的效率,分层也是一些动画效果的要求。
动画“节约用水,从一点一滴做起!”的第2场景的图层设置如表1-2所示。
2.制作场景画面
可以用绘图工具在舞台上绘制图形,形成动画画面;也可以直接导入绘制好的图形或者图像作为动画画面。如果导入wmf、eps、ai等格式的图形,则可以在flash中修改图形中的线条(形状、样式等)和区域(填充色等)。
导入到舞台中的图形,由多个带蓝色框的形状组成,为了把图形作为一个整体来调整位置和大小,可以将图形组合,如图1-7所示。组合后的效果如图1-7右上角所示。
用同样的办法,把其他素材文件导入到各图层对应的舞台中,并组合成单独的组合对象。
3.修改对象的位置和大小
使用“选择”工具,用鼠标拖动对象可以修改对象的位置;使用“任意变形”工具,可以修改对象的大小和形状。
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课教学内容,点评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节发酵食品的制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酸奶为纯绿色食品,营养丰富,可促进人体消化吸收,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儿童、老年人尤佳,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青睐。因此,课本选择了以酸奶为代表学习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可以安排学生课下完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2.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的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尝试制作酸奶。
情感目标
体验制作酸奶的过程
三、重点难点
重点: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
难点: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
四、教学媒体
视频资料、烧瓶等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前准备]分小组课前一天完成酸奶的制作
大家谈组织大家谈论
知识链一、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二、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
想一想
提前两天对学生进行指导:
1.酸奶的制作过程:鲜奶加糖→灭菌→降温→接种→装瓶→封口→恒温发酵→冷却→检样→成品。
2.注意事项:①玻璃瓶最好选择耐高温的;②温度计要消毒的;③发酵时要密封;④消毒后的玻璃瓶要冷却。
向学生出示两个问题:
1.制作酸奶为什么要加糖?
2.发酵时为什么要密封瓶口,形成无氧环境。
引导学生总结: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利用乳酸菌或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使之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菌或酒精的过程。制作过程:一般包括灭菌、接种、密封、发酵等步骤。
让学生们说说自己了解的发酵食品方面的情况
在各种生物酶的作用下,面团中的双糖和多糖转化成糖,在适宜的温度、水分、ph值以及必要的矿物元素环境下,酵母直接利用单糖进行新陈代谢,产生二氧化碳,并进行繁殖,使面团中的酵母数量愈来愈多,产生大量的气体,最终使面团膨胀成类似海绵的组织结构;酵母发酵的过程伴随产生的各种复杂化学芳香物质,以及对面团分子结构的改变,都使面团在烘焙过程中体积膨胀、口味芳香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以酸奶为例,酸奶的制作过程:鲜奶加糖→灭菌→降温→接种→装瓶→封口→恒温发酵→冷却→检样→成品。
1.日常生活中的发酵食品还有哪些?
2.哪些已经用于工业化生产?
课下分小组完成操作,并且查阅关于食品发酵的课外资料
观察比较
相互谈论
得出结论
在实践的基础上积极配合,随同教师总结
积极回答
七、板书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发酵食品的制作
一、酸奶的制作
二、发酵的原理
三、发酵的过程
面具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目标:
1、了解面具的由来和演变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不同理解。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及表现形式和方法。
3、了解现代面具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难点:
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图表、面具光盘。
(2)面具相关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
(3)学生制作面具的海绵纸,胶水等。
(4)学生表演节目用的道具和音乐。
三、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激发兴趣与合作探究
第二课时学习与制作
第三课时展示、体验、交流。
分组合作,讨论节目,分配角色。搜集面具资料(图片、实物、文字资料等)
与同学交流自己对面具文化的了解。欣赏中外面具作品。学习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设计有创意的面具
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节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面具及节目的设计。
引导学生观看录像。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位要演节目及角色,引导学生查找资料。
讲解面具知识,面具的历史、面具的制作方法。重点讲面具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指导学生设计出有个性、有创意的面具。
正确引导学生评价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第一课时激发兴趣与合作探索
1、影片欣赏:播放童话剧《马兰花》录像资料
2、教师总结:看了录像中戴面具表演的节目。我们也要开一场联欢会。要以小组的形式每个同学戴上面具,表演你喜欢的节目。
3、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思考:a、你和谁一组?b、表演什么节目?c、我演谁?d、角色的性格是什么样的?e、你如何给角色设计面具?
4、请你用形象或语言描绘出你所演角色的特征。
5、请同学查阅有关面具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等。(通过书籍、网络、电影、录像等)
(二)第二课时:面具知识的讲解与面具设计与制作
1、面具知识的介绍
引导学生把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展示。交流对面具文化的了解。
交流内容应包括:(1)古代面具的由来、意义、功能。
(2)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面具的造型特点及风格。
(3)面具的材料及色彩特点。
(4)现在面具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具的功能已不再是祭祀,驱鬼怪,除病魔。
提问:现在社会中面具都运用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家居装饰、表演道具、狂欢节、物品的设计等。现代面具是人们除旧迎新、欢歌劲舞、交流情感不可缺少的装饰。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现代面具图片,加深对现代面具的了解。
2、教师讲解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步骤。
3、学生制作面具
在教师介绍面具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生展开设计与制作。
学生思考:(1)设计什么风格的面具?(粗犷、奔放或细腻。写实或抽象)
(2)运用什么样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个性?(色调统一、色彩对比强烈)
(3)采用什么样的制作方法?(平面或立体)
要求:面具造型色彩夸张独特,符合节目的角色。
(三)第三课时展示、体验、交流
根据上节课制作好的面具向全班同学展示、体验、交流。
1、分别以组为单位,上台表演本组设计好的节目。同时,体验角色的内心情感。为了使节目更生动,可以考虑音乐、旁白、服装、道具等。
2、发给每人一张评价表。每组表演完节目后,给以评价。
3、全班同学的面具贴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同学评价。(从面具及表演两方面评价)
教师提出问题: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设计的面具?为什么?
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表演的节目?为什么?
4、学生交流体会,赞美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
5、教师总结评价
附:
评价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面
具
造型
30分
色彩
30分
节
目
创意
20分
表演
20分
五、教学反思
本课程属于设计应用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的体验,由于学生知识、能力不同,在设计面具和表演节目上,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兴趣,情感的表达。节目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展示学生的所思所想,是学生内心世界的一种真情流露。
《面具》
教学目标:
1、用夸张的方法制作面具,学习制作方法。(了解、练习)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造型能力。(接受)
教学重点: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情趣、爱好,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立体面具。
教学难点:
五官的粘贴。
教具准备:
不同形象的面具范作若干、废报纸、彩纸、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表演入题
1、导语:送小朋友一件神秘的礼物。
2、出示三个袋子,到门口打开,听到音乐声进来。
3、学生表演。把面具展示在黑板上。
4、你想做一个吗?
5、出示课题:面具
二、制作步骤
1、这三个面具都是什么形状?板画:三角形、正方形、菱形。
2、还可以做成其他形状吗?什么形状?
3、学生汇报,教室板演。
4、教师示范(学生共同参与)。
u选一个自己最喜爱的脸型。
u还少什么?做嘴巴。学生从教师做好的嘴巴中选一个贴好。
u做鼻子。学生比赛(2分钟),要求:新颖、快。讲评:选一个最好的贴上。
u做眼睛。注意:剪洞的方法,洞的距离。
u做其他装饰。(如耳朵、胡须等)
u用纸条固定。
三、面具欣赏
1、看书本:哪一个面具或哪一个面具的哪个部分最新颖?
2、欣赏世界各地的面具。(小学美术同步练习第十册)
3、学生讨论:准备做一个怎样的面具?有何新颖之处?
四、学生作业
制作一个有趣的面具。
要求:新颖。
教师巡回指导
五、学生游戏
自由表演
四人小组选一位同学上台表演。
六、课后延伸
用其他材料做做看。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29697.html
上一篇:管理计算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