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标要求
养成团队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各尽所能的集体责任感和行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积极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班级,培养学生对新的集体产生一定的归属感与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3、重点
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4、难点
团结协作,互助前行。
5、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活动法。
6、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小学集体生活照片若干,彩笔4盒,大白纸4张。
7、教学方式
多媒体
8、课时安排
1课时
9、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导入: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新学校、新同学有了新的认识,当我们一起坐在初一()班时,我们组成了一个新的集体。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新班集体的创建。2.活动:猜猜他是谁?(1)学生自愿选择自己小学生活历程中具有一定意义的照片,反映自己的成长历程,教师用投影仪放映。(2)让其他同学猜猜照片中哪个人是现在播放投影的同学。(3)请这位同学讲述当时的情形和感受。小结:刚才同学们展示的大都是小学生活的照片,小学生活可谓丰富多彩,我们有许多的事情依然记忆犹新,我能感觉到同学们对以前班集体的热爱和留恋。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那段快乐充实的时光也随之而去了,现在我们一起建立了一个新的班集体,希望同学们能像爱惜自己以前班集体那样热爱这个新的班级!新的集体需要我们每个人做出哪些努力呢?3.活动:我心目中的班集体(1)用三个词来描绘你最喜欢的班级,并说出自己的理由。(2)我希望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班集体中,因为在这样的集体中,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一个好的班集体对我们的成长非常重要。我们生活在一个班级中,如果没有共同的期望,各想各的,各做各的,班级就像一盘散沙,不能成为一个我们为之自豪的集体。因此,共同的目标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板书:共同的目标,前进的动力)4.活动:共同创作《我心中的初一()班》有了目标,也有了前进的动力,就意味着我们拥有了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吗?肯定不是,在进行下面的活动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建设优秀的班集体,还需要我们做哪些努力?规则:(1)先将全班分成4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活动和汇报结果,每个小组为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好听的名字。(2)小组全体成员共同绘制一幅画《我心中的初一()班》,要求每个成员都要动笔。(3)时间5分钟,全部画好后,全班交流。注意事项:有的同学具有绘画天赋,防止其“主宰”作品;有些同学绘画能力差,鼓励这些同学参与其中。问题:(1)请组长介绍这幅画的内容和涵义,它寄托了本小组哪些愿望?(2)请全体同学思考,从绘画的过程和4幅画中,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小结:彩虹的美丽在于它的气色光彩,班级的美丽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性。当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智慧和热情贡献给集体的建设时,班集体就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现出彩虹般迷人的色彩。所以我们的班集体需要我们“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板书)”。从刚才同学们的讨论中,我们也感受到了班集体的建设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团结协作,我们每个人都是班级乐章中的一个每秒的音符,只有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我们才能奏出最优美的乐章,在集体中不断成长。(板书:团结协作、互助前行)5.思考和作业:这一周我能为班级做的一件事是……6.本课小结:踏入初中生活,一个新的班集体将在我们自己的手里诞生!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与老师一起,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我们为之自豪的集体。最后我们一起欣赏一首粤语儿歌《一枝竹仔》:一枝竹仔会易折弯几枝竹一扎断节难心坚似毅勇敢团结方可有力量嘿大众合作不分散千斤一担亦当闲齐共同力无猜忌一切都好顺利好花虽好要有叶满枝月虽皎洁有未满时孤掌莫似依团结方可以干大事展示自己小学集体活动的照片,并描述当时的场景和感受展望自己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小组讨论、绘画并发言描述共同创作作品的内容、涵义。全体成员畅谈本活动的感受和启发。思考自己能为集体做些什么。欣赏歌曲。用照片的记忆承上启下,从小学集体过渡到初中集体建设概括本班同学的共同期望,建立心理认同感。在活动中明确创建优秀班集体创建所需的条件,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创建优秀班集体的热情。激发学生的集体责任感。渲染气氛,升华情感。
10、板书设计
创建新集体
一、共同的目标,前进的动力
二、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三、团结协作、互助前行
按照惯例,初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高质量的教案对初中生的成长有促进作用,自己的初中教案如何写呢?本站收集了《综合应用———学编小报初中教案精选》,供您参考。
课题: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软件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艺术字的应用。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校园面貌日新月异,现实生活绚丽多彩,我们可以用小报将它们准确生动地把反映出来。电脑小报挟着高科技的灵气和霸气,以优美整洁的文字排版、华丽鲜艳的图象色彩,令人赏心悦目,使以往的手抄小报黯然失色,随着时代的进步,在校园自制电脑小报取代手抄小报已是必然的趋势。2.出示小报样本,提出学习小报制作任务,并分解任务,指出本节课学习插入艺术字。二、艺术字教学
1.要求全体学生按照书本步骤通过自主学习插入艺术字“数学园地”,可自由讨论,取长补短,活跃气氛。具体做法可视机房条件而定:如机房条件较好,配备有电子教室系统,可在全体学生练习的基础之上,挑选较好的同学进行演示并向全班广播,配以点评讲解;若机房条件较差,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之,对照书本、机器,口头讲述的传统做法也是行之有效的。
2.分组分配学习任务:将“艺术字库”对话框、编辑“艺术字”文字对话框、艺术字控制点及其功能、艺术字工具栏功能的学习任务分别分配给各小组,各自完成任务。可以电子教室分组,也可以口头分组。
3.各组代表汇报交流,可用电子教室广播交流,也可以口头交流,相互评比,评比结果作为各组学生一次平时成绩,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三、巩固练习
组织学生制作不同的“中国—江苏”艺术字比赛,以数量多少取胜。四、课堂小结
一、基础知识。(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盘飧()旧醅()朔漠()青冢()阏氏()霁寒宵()渔樵()东南坼()(二)解释下面加点词。1、但见群鸥日日来:________________2、花径不曾缘客扫:________________3、盘飧市远无兼味:________________4、危樯独夜舟:________________5、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________6、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7、人事音书漫寂寥:________________8、乾坤日夜浮:________________9、亲朋无一字:________________10、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______二、《客至》。(一)作品背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杜甫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院花溪畔营造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生活上也有人接济他,从“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可以看出他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倒也平稳,有了生活的情趣。这首诗是第二年春天写的,同样表现了诗人的这种情怀。诗题称“客”而不称“宾”,是有用意的。旧时注家以为,称“宾”有“敬之之义”,而称“客”有“亲之之义”,此说有理。(二)内容分析。这首诗前一层写朋友来访,后一层写酒菜待客。1、“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写的是草堂外的景象:春天到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鸥鸟翔集。透过写景的哪个词我们可以窥知诗人怎样的心情?答:(1)词或短语:__________(2)心情:_________2、“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上句承前,意思是门前花径从来没有为客来而打扫过,如今这蓬门为你而打开。这两个诗句我们可以析得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这不是客套,而是实情。朋友来得突然,草堂距市镇又远,备办来不及了,只拿家里现成的酒菜来招待,这表现朋友之间的有着怎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哪个词或短语可以看出这时酒宴已到高潮?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诗人欲呼邻翁与客人对饮的目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旅夜书怀》。(一)作品背景。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携家人自问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疾病缠身,不时发作。这回因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飘泊何时是了。这首诗集中地表现了他这种心情。(二)内容分析。前两联寓情于景,后两联直抒胸臆。1、前两联写景,诗眼是哪个词或短语?为什么?(1)诗眼:________________(2)分析:________________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远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近处,明朗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后。诗人从“独夜舟”写到辽阔的大自然,要抒发的一种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诗人将“名”和“官”相对提出是有用意的,因为这两件事关系到诗人一生的命运。诗人由于诗名满天下,尽管后半生颠沛流离,生活穷困,但所到之处都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关照,这总得到一些宽慰。然而诗人的远大志向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所以,不能得官以实现其志向,是他终生最大的憾事。这样看来,这两句显然有主、宾之分:上句说“名”,只是作为烘托;下句说“官”;才是正意。这两句,一句否定,一句肯定,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既然休官原因不是“老病”,那是什么呢?诗人没有说出来,但我们从杜甫为官的经历或从其他有识之士的不得志的遭遇可以看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最后两句诗人以沙鸥自况,意在抒发什么感情?请简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咏怀古迹(三)(一)作品背景。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自云安(今四川云阳)到达夔州(今四川奉节东),一住两年。这是他创作中的一个繁荣时期,从总体看,不少论者都认为在思想内容上比过去的作品略见逊色,其实,其中也有不少作品无论在思想性或艺术性上都堪称传世之作,《咏怀古迹》(共五首)即是一例。《咏怀古迹》是一篇结构严密的组诗,五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庚信故宅、宋玉故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二)内容分析。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信然。1、“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的开头为什么要写昭君的出生地?请简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作者叙述昭君的一生,选择两个典型的镜头:“一去紫台连朔漠”写昭君由汉宫到匈奴的行程;“独留青冢向黄昏”写昭君坟上长出青草,它仿佛告诉人们,昭君虽死而故国之思犹在——她依然向往着自己生长的地方。因此,这首诗的主题落在“怨恨”二字。哪个短语是怨的开始?哪个短语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答:怨的开始:________________怨的终结:________________3、“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说,毕竟是一种不幸。这种不幸是怎样造成的呢?“画图省识春风面”一句,就是对这个问题的答复。大错已经铸成,即使昭君的魂魄月夜归来也是徒然的了。“即使昭君的魂魄月夜归来也是徒然的了”旨在批判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最后两句写千年以来,人们从琵琶伴奏的《昭君怨》歌词里听到了她的悲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抱着昭君怎样的态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阁夜。(一)作品背景。这首诗是前一首的同期作,从诗的内容可以判定它作于大历元年(766)冬季。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府的西阁。这首诗所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雪后的不眠之夜里的所闻所感,所以诗题叫做《阁夜》。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诗人在蜀至此已有七载。在安史之乱被平定的前一年(762),诗人曾经历过徐知道的叛变,受尽颠沛流离之苦;如今又碰上崔吁作乱,虽已到夔州,距叛乱中心较远,但战争中种种骇人听闻的消息时时传来,人心总是不安的。似此国无宁日,诗人怎能不忧心如焚呢?所以这首诗的调子格外低沉,简直可以使人触摸到诗人那颗极其凄苦的心。(二)内容分析。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首联点明冬夜寒怆。“岁暮”,犹言“日月忽其不淹兮”,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之感;又称所在地资州为“天涯”。从这“天涯”中可以看出作者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1)颔联上句承上文哪个字写黎明前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以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鼓角”表示什么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三峡星河影动摇”一句承上文哪个字写三峡中景象,因雪止天清,故三峡中星影可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三峡星河影动摇”,古人认为星动摇是一种不吉利的征兆,这里指战争的征兆。所以“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两句诗主要什么?请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颈联写拂晓所闻。“野哭千家闻战伐”承接上一联,反映的是战乱给老百姓带的极大灾难,而“夷歌数处起渔樵”表现什么?请予以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请翻译这两句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登岳阳楼。(一)作品背景。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从“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泊岳阳城下》)看,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杜甫曾两次登岳阳楼,这首诗所记当是第一次。(二)内容分析。全诗分两层:前一层先叙登楼,后写洞庭湖景观,一起一承,章法分明。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起句以“昔闻”与“今上”对应,看似平常,却颇有深意在。要理解这一深意所在,必须明确“昔”指什么时候?为什么?(1)“昔”指:________________(2)原因:________________2、“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这两句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壮阔景象。这是诗人心中的画面,仅凭肉眼是看不到的,它使人联想到曹操咏海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自然,诗人此刻的心情跟曹操有所不同。(1)杜甫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2)曹操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由写景转人抒情先说个人景况。长期以来,诗人全家人都生活在船上,实际上已无家可归;至于说亲朋“无一字”,显然是无所依托之意,这又加重了诗人自伤飘泊的感情。这一联怎样由写景过渡到叙说个人景况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但诗人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他总是以国事为念,因此,当他站在岳阳楼上“凭轩”远眺时,就联想到当时吐蕃犯边的情况,不禁潸然泪下了。这个抒情结尾将诗的思想内容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凭轩”二字又巧妙地照应了诗中哪一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一)飧sūn醅pēi朔shuò青冢zhǒng阏氏yānzhī霁寒宵jì樵qióo坼chè(二)1只2因3多种4高5北方6察看7徒然8天地9书信10军事二、(二)1(1)但见(2)生活单调、寂寞2可以看出诗人对有客来访的喜悦之情,而这一来客又是诗人的至交。3朋友感情的朴素、深厚。4“尽余杯”。5增加了欢快的气氛。三、(二)1(1)“独夜舟”三字。(2)首句写岸,次句写舟。称“独舟”者,仅此一舟之谓也;“夜”,用于点明泊舟时间。这两句勾画了这样一个境界:河边孤零零地泊着一只小船,桅杆高耸;岸上只见小草,不见人家,一片冷寂。而第三、四句承“夜”字写诗人所见景色,所表现的仍旧是一叶小舟,显得何等孤单、渺小。2诗人感到,在这样辽阔的大自然中,一叶小舟显得何等孤单、渺小,它的命运正如这一叶小舟,不知飘泊到何时。3不受皇帝的重视,遭受同列的排挤。4乃自伤飘泊之意。四(二)1交代王昭君的出生地,为下面她嫁到殊方异域,远离故土和她的思乡怨恨埋下伏笔。2怨的开始:“一去”二字;怨的终结:“独留”两字。3讥讽的统治者昏庸无能。4同情她的不幸。五、(二)1有自伤飘泊之意。2(1)“宵”。(2)战局紧张,故士兵天未明即起进行操练或准备出征。(3)“霁”。(4)写战事频仍,社会动荡。3表现的是在这战乱中自己的孤单和飘零。4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交游变迁音书断绝,使我寂寞无聊,但也所谓了。六、(二)1(1)当指诗人的青年时代。(2)诗人青年时代当值“开元盛世”,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如今呢,祖国山河残破,疮疾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2(1)壮志未酬。(2)豪情满怀。3上一联写洞庭湖,从洞庭水转换到“孤舟”,脉络也十分清晰。4第二句:“今上岳阳楼”。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你是否在烦恼初中教案怎么写呢?《图像加工的常用方法导学设计初中教案精选》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和色阶调整的操作。(用fireworks软件)
2.过程和方法
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共同探讨的能力,能够根据信息呈现需求,结合自身的审美体验,对图像进行适当的调整、加工创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合作能力及探讨能力
(2)通过感受、欣赏图像的美并激发创作欲望,形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创作活动的态度。
(3)培养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劳动成果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亮度、对比度与色阶的调整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
展示图片,通过对比,找出存在的问题。
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
问题一:图像太暗了。
问题二:图像中的色彩亮度不够强。
分析
讨论
回答
小结
让学生先分析图像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做怎样的处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习
1、让学生阅读教材,自己找解决方法。
2、解释亮度、对比度的定义。
3、加工处理的方法
(1)问题一:图像太暗了(亮度,对比度的调整)
让学生自己调整亮度、对比度并演示讲解操作流程。
(2)问题二:图像中的色彩太暗了。(色阶的调整)
①解释色阶的定义。
②调整色阶。
③调整曲线。
④曲线不仅可以调整色阶、亮度、对比度,还可以调整颜色。
4、指导学生如何保存一张优质的图像。
阅读
思考
实践
实施任务,让学生独自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问题的解决,来达到对图像美化处理,从而达到学习目的。
通过操作来突破教学难点。
(三)实践
任务要求:
①根据教师提供图片素材,分析图片存在问题,给出解决方法。
②小组合作:根据解决方法,加工美化图片。要求小组提交1幅作品。
分析
讨论
思考
实践
任务驱动下的小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四)
评价
①小组自评:小组内相互评价,推选一幅作品提交老师。
②教师点评:选两个同学分别用调整亮度,对比度和调整曲线的方法来演示并讲解操作流程。
③师生点评:展示小组作品,并进行评价。
总结:图像加工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图像的质量,美化图像,使图像传递的信息能够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意图。
分析
讨论
实践
点评
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他们掌声,激励他们再接再厉,稍差的小组给予他们帮助,鼓励他们迎头赶上。
班主任:
根据学校提出的“创建平安校园”实施方案,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现制定“平安班级”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上级文件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工作,形成稳定、安全的工作局面,达到学校提出的“平安班级”创建目标,努力营造一个稳定、安全、温馨、和谐的教育环境。
二、工作目标:
落实好学校提出的工作目标,达到学校提出的“平安班级”创建考核标准。
三、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
(一)切实抓好班级安全工作。
1、抓好各项安全保卫措施的落实。做到随时检查室内门窗,特别是电器设备的隐患。保证用电安全检查,不乱动电源插座,信息课上要按规定程序操作机器。
2、严格遵守制度饮用水卫生制度,对于自己带饮用水的学生做好卫生教育工作,保证在校就餐学生吃饱。不到小摊小贩购买食物,不吃不洁食物,注意身体健康。
3、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报告制度。保证学校学生的人身安全,校内课间不乱跑,不拥挤,上下楼梯快步轻声,靠右边。放学按时离校,不经老师允许不能随意在校园内逗留。入校后不得随便出校门。上体育课、晨练及课外活动是要注意与他人合作,防止机械伤人,保证安全。
(二)通过组织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1、组织学生学习学校提出的“平安校园”倡议书,教师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展开讨论,以引起学生足够的认识。
2、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平安班级”的创建活动,使学生在创建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利用晨会、班队会等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教育,传授自护的知识和技能,切实增强学生的自护意识和自护能力,如:“一个人在家遇陌生人来时该怎么办?不认识的人提出要送你回家时该怎么办?”等,加大防范力度,防患于未燃。
4、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和服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等措施,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个性心理品质,进行挫折教育,增强心理调适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加强自我教育,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质,与同学、老师保持和谐的关系,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自觉遵守《青少年文明网络公约》,不看不健康的书、报等;不参与封建迷信活动。
5、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行为不良”学生帮教机制,教好“行为不良”学生的转化工作。进一步加强家访谈话制度。
6、做到关爱,关心学生,特别要关心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三)开展校园周边安全活动。
1、结合放学护送学生的契机,开展“学生远离网吧”和“学生远离无证摊贩”的活动。防止高年级学生敲诈勒索财物现象。
2、上学、放学途中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3、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街上逗留,不与陌生人交往,不能接受陌生人馈赠礼物,受到不法侵害时及时打急救电话和必备电话求得110帮助。
四、活动安排。
结合班级特点,有重点地开展创建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规定的创建标准。
1、召开学生动员会,部署“平安班级”活动的各项工作。
2、以黑板报为载体(出刊好一期以“平安”为主题的黑板报),以晨会、班会为主阵地,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
3、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校内外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学生中存在的违规现象,突出重点,制定防范措施。
4、大力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生自我保护教育。
5、切实加强安全文化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将安全教育切实纳入教育的轨道,不断研究安全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方法。
6、对照标准,对创平安班级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对照标准查漏补缺,迎接学校验收。
7、力争被评为“平安班级”。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29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