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斑羚飞渡(第2课时)导学案_教案模板

时间:2022-01-07 教师2月总结 操作课幼儿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斑羚飞渡(第2课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掌握本课生字词,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重点:品味斑羚形象、飞渡细节、环境描写。

三、学习难点:尝试解读故事对人类的启示。

四、预学部分【自主学习】

文章中详细描述了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使用自己的话加以叙述。

五、导学模块【合作探究】

1、这是一群什么样的斑羚竟能在生死存亡之际做出这样的壮举?你能结合课文谈谈吗?(用句式“我认为这是一群的斑羚,因为。”)

2、镰刀头羊作为这群动物的首领、这场飞渡的组织者,请你谈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头羊?(“我认为这是一只的镰刀头羊,因为”)

3、斑羚及镰刀头羊的形象让我们感动,作者描写这些感人的动物形象的目的什么呢?

4、在这篇文章中,人充当的是怎样的角色?

六、固学提高【课堂检测】

同学们,这群斑羚的故事令人感动,还取决于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就让我们将目光聚焦于这些具有强大震撼力的文字吧!看看我们能从文中学到哪些写作方法吧!

品析环境描写:文中的哪些景物描写让你印象深刻,能否说说它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七、课后反思

jK251.COm精选阅读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初中教案精选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一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p5~p7)

教学目标: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主动思考,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教学重点: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教学难点:体会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知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事实。

教学方法:观察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工具:扇子、笔、常见的立方体

准备活动: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常见的几种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1.通过创设情景引出面和曲面(学生常见的高速公路和海浪),并由此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图形例子。

2.拿出具体的模型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除了面以外,还有那些组成部分,从而引出线和点,由此让学生得到这样一种认识,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3.先让学生想象面面相交,线线相交会得到什么?再板书画出,面面相交得到线,线线相交得到点。

4.思考:平面与平面相交得到什么线?曲面与曲面呢?

5.让学生找找具体模型的面和线,顶点,(例如长方体,正方体等)让学生得到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线相交得到点的初步认识,通过笔来演示加深这个认识。(做相应的课本上的练习议一议)

6.通过动画演示,举例下雨,水笼头,以及扇子的展开,几何画板的演示让学生得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初步认识。并通过举例进一步加深这种认识,做课本上相应的习题。

7.练习:课本p7第2题

小结: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作业:1p7:1

2为明天上课准备做课本上的几个平面图形。

教学后记:先让学生想你线线相交,面面相交会有什么结果?再通过示范,线线相交即得到点,面面相交则得到线,举点动成线的例子。再让学生举例: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学生能积极思考,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能初步想像出某一个平面动会得到什么几何体。

第讲物质的构成导学案


第10讲物质的构成考点内容年份题型题号分值考查方式1分子的性质及应用选择题92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用分子性质解释相关现象选择题92结合教材实验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分子的不断运动选择题112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分子的基本性质2原子构成、性质及应用选择题22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原子数目的表示方法3核外电子排布、离子选择题40.5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3个铁离子的表示方法选择题6(c)0.5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查有关离子的分析推理选择题6(d)0.5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本讲内容我省在考查时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占试卷分值约为3分,预计在XX年我省中考会继续以考查分子的性质与应用,原子、离子等知识为重点。分子和原子分子原子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_的最小粒子原子是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相同点①分子、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____;②分子、原子都在不断地____;③分子、原子之间都有____;④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____再分在化学变化中原子____再分联系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是由____构成的原子的构成、性质及应用1.原子是可以再分的,但由于原子是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原子在________中不可以再分。2.原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原子核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________(带正电)、________(不带电)、________(带负电)。(注意特例:一般的氢原子无________)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所带的____________,电性________,因此整个原子________。3.在原子中:________数=________数=________数,但是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等于中子数。4.原子核很小,相对于原子核来说核外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在核外做高速运动。5.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上,这是因为________和________的质量几乎相等,而一个电子的质量只相当于一个质子质量的1/1836。6.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________(碳-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__________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如果用算式表示,可以表示为: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略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则发现: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数+________数。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1)通常用________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2)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________层,最多的有________层,最外层电子最多不超过________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2.原子结构示意图(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性质金属元素____个原子易____电子非金属元素____个原子易____电子稀有气体元素____个(氦2个)不易得、失电子,稳定结论____________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离子1.带电的____________叫做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________,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________。2.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温馨提示】①在原子中: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在离子中: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3.原子和离子的关系粒子结构电性粒子名称符号结构示意图原子核电荷数_____核外电子数电中性氖原子_____离子阳离子核电荷数_____核外电子数带正电钠离子_____阴离子核电荷数_____核外电子数带负电氯离子_____原子与离子的联系相互转化:4.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比较相同点①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②都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论个数;③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且质量、体积都很小;④都在不停地运动,粒子间都有一定间隔;⑤同种粒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的性质不同相异点①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②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也可构成分子;③分子、原子不显电性,离子显电性;④原子和离子可通过得失电子相互转化转化关系原子命题点1分子的性质及应用(·河北)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b.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隔大c.水加糖变甜——分子不停地运动d.铁块很难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思路点拨:水结成冰,是分子间间隔改变,分子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本题考查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需要认识微粒的主要性质(以分子为例):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间有作用力。另外,要熟记一些微粒典型的宏观表现的例子,以便于区分它们。1.(·河北)如图所示实验不能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解释的是()a.闻到气味b.气体混合c.刻出划痕d.品红溶解2.(·河北)登山时喝空的矿泉水瓶,拧紧瓶盖。下山后瓶子变瘪,瓶内的气体分子()a.个数减少b.质量减少c.间隔变小d.体积减小3.(·石家庄一模)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a.液氧是淡蓝色的——氧气分子是淡蓝色的b.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构成物质的分子可以再分c.水结冰后不能流动——水分子在0℃以下将不再运动d.5ml水与5ml食醋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分子之间有间隔命题点2原子的构成、性质及应用(·北京)一种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和3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4b.26c.30d.56思路点拨: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弄清原子中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4.(·台州)如图为小明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模型表示一种碳原子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c.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2个电子上d.该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5.(·荆州)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a.中子b.质子c.电子d.质子和中子6.(·杭州)考古学上常用碳-14原子测定文物年代,碳-14原子和碳-12原子在原子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中子数不同,它们的原子质量之比是________。命题点3核外电子排布、离子(·成都)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是na和na+,其中相同的是()a.电子数b.质子数c.电子层数d.所带电荷数思路点拨: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每一部分所表示的含义进行解答,圈内数字表示质子数。7.(·苏州)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铜b.二氧化碳c.金刚石d.氯化钠8.(·菏泽)下列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微粒①易得到电子b.微粒②和④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属于同种元素c.微粒③易形成+1价金属阳离子d.微粒④带两个单位正电荷9.(·菏泽)有a、b、c、d四种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如下:(1)d元素的名称为________,d元素与上图中________(填字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d元素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2)a、b、c三种元素能形成一种化合物,其水溶液的ph________7(填“ ”“ ”或“=”)。(3)a、b两种元素的原子以1∶1的比例形成的化合物为________(写化学式),其中b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第10讲物质的构成一、选择题1.(·襄阳)“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a.分子很小b.分子可以再分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云南)下列粒子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a.电子b.原子c.分子d.离子3.(·绵阳)下列各种粒子,不带电的是()a.原子核b.质子c.中子d.电子4.(·汕尾)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水b.铝c.金刚石d.氯化钠5.(·温州)最近某科研小组证实了117号元素的存在,其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17个质子和176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59b.117c.176d.2936.(·石家庄二模)用分子的知识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做饭时炊烟袅袅,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b.一块金属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没有间隙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d.房间里喷洒香水后满屋飘香,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7.(·荆州)下面所列各项中,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元素的核电荷数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8.(·阜新)某离子核内所含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该粒子一定是()a.原子b.分子c.阴离子d.阳离子9.(·广州)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实心球体b.原子、中子、电子均匀分布在原子中c.质子与电子质量相等d.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10.(·石家庄市内四区毕业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c.分子、原子都能构成物质d.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二、填空及简答题11.(·株洲)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a中x=______;a粒子的化学式是______。(2)由b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b粒子的名称是________。(3)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表示离子的是________(填字母)。12.(·重庆a卷)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1)氯化钠、金刚石、干冰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2)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3)下图是co与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填字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13.(·荆州)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其中n≠0),请回答下列问题。(1)n的最大值为________。(2)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其对应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由+6价的该元素形成的常见酸的化学式为________。(3)若m-n=10,则该粒子对应的常见金属元素有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14.(·绥化)把握微观世界,了解构成物质的奥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1)反应物中单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2)通过该图你能获得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第10讲物质的构成考点解读考点1化学性质化学变化很小运动间隔可以不能原子考点21.化学变化化学变化2.原子核和核外电子质子中子3.核电荷质子核外电子不一定5.原子核质子中子6.碳原子原子的质量原子实际质量/碳-12原子质量的1/12质子中子考点31.(1)电子层(2)1782.(1)质子数电子层原子核该电子层的电子数(2) 4失≥4得8最外层电子数考点41.原子或原子团阳离子阴离子2.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2个镁离子3.=ne na+ cl各个击破例1a例2b例3b例4题组训练1.c2.c3.d4.d5.b6.7∶67.d8.b9.(1)硫bs-(2)>(3)h-1整合集训2.a3.c4.a5.b6.d7.d8.c9.d10.c(1)2s-(2)铝原子(3)ad(1)氯化钠(或nacl)(2)失去(3)d(1)8(2)s-h(3)na、mg、al(1)o24nh+3o2n2+6h置换(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或者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氨气和氧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产氮气和水)

Howdoyoumakeabananamilkshake?导学案教案模板


howdoyoumakeabananamilkshake?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在本节课结束时,学生将能够:

知识与能力:

(1)记住各种食品名称和食品制作过程的动词及动词词组;

(2)听出制作食品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classifying,contrasting和role—playing的学习策略,利用教学图片、幻灯片、实物(苹果、香蕉)等来展开课堂教学、pairwork问答式的口语交际活动或游戏等小组活动,进行“询问和谈论制作过程”的课堂教学和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询问制作过程,发现制作美食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记住各种食品名称和食品制作过程的动词及动词词组;

(2)听出制作食品的过程。

教学难点:

(1)记住各种食品名称和食品制作过程的动词及动词词组;

(2)听出制作食品的过程。

三、教学策略

语音教学——让学生进行模仿操练;

词汇教学——采取情景介绍或演示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操练、理解含义,并学会运用;

口语教学——采取pairwork问答式的口语交际活动或游戏等小组活动互相操练;

听力教学——采取图文配对和对话选择的方式。

四、教学过程

step1:competition

三位同学一组做crossword的游戏,看哪一组填的又快有准。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引出新课,帮助同学通过竞争的方式迅速集中注意力,进入上课状态,并引出本课重点,各种食品名称,为新单词的学习做好铺垫。

step2:vocabulary

利用多媒体逐步呈现p571a中的食品名称。学习新单词。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熟悉新单词,为接下来的听力扫除障碍。

step3:listening

activity1:学习制作沙拉过程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并将这些动词或动词短语填入相应的图片中。然后将展示制作过程的图片按顺序排好。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学习关于沙拉制作过程的动词,为接下来听力中奶昔的制作过程扫除障碍。

activity2:为学生播放听力,学生边听边记录,将听力中缺失的食品名称,制作食品过程的动词和动词词组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

练习听力,并通过听力复习食品名称和制作食品时所需的动词、动词词组。

step4:writing

根据听力原文,为朋友写下如何制作奶昔的过程。

【设计意图】

复习听力原文,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仕女·簪花导学案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服、妆、饰文化,感受精湛的制造工艺,体会吉祥纹饰表达的美好寓意。

技能目标:根据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件饰品,培养学生的设计、审美及动手制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服饰艺术,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饰文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中国饰文化的发展与继承。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彩色胶泥、彩色卡纸、铜丝、串珠等其他易得物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视频:xx年8月8日晚8时,第29届夏季奥运会开幕式。

在第一部分的表演中,很长时间集中在一幅画纸上,其中展现了不少天价国宝,特别是在《簪花仕女图》映衬下,众多唐装仕女的表演让人们难以忘怀。

揭示课题:《簪花仕女图》。

二、新授课程

1.欣赏解析

《簪花仕女图》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在观察中你发现了哪些别致的妆饰?

仔细观察《簪花仕女图》,会发现仕女眉毛位置均明显高于普通人的双眉,且呈蚕蛾的形状。“蛾眉”是当时上层社会贵族妇女流行的画眉方式。“簪花”仕女发髻上插着硕大的花朵,展现盛唐时期的审美──富丽、丰腴。

2.分析理解

簪花者──牡丹花──玉簪(那珍珠流苏似乎不停摇晃,加强了整个人物的动感)──金花子──斜格纹样朱色长裙、朱色披帛。

簪花者──凤鸟金步摇──团花的朱色长裙。

簪花者──莲花──发簪──红格子纱衫。

簪花者──海棠花──金质云团纹项圈──朱红披风。

簪花者──芍药花──赭褐色纱衫、紫色团花的朱色长裙。

3.分析小结

学生小组分析,教师板书小结。纹饰图案内容相当丰富,团花、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变化多端。饰品中的吉祥纹样则代表了人们幸福美满的愿望。

学生尝试勾一勾吉祥纹饰。

4.讨论分析

中国传统饰物的种类有哪些?

中国古人的饰物独一无二,巧夺天工,美奂绝伦。

古代的工匠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精神,并花费数月乃至数载琢磨一器,使作品独具个性,浑然天成。

中国传统饰物按照功能大致可以分为:发饰、耳饰、项饰、手镯、戒指等。

发饰:在古代,女性的发饰品种繁多、工艺精湛、插戴数目多样。

簪──古人用来插定挽起的头发的发具。中国的古簪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的祖先使用发簪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中国殷商时期出土的文物中,发簪就已经显现了它的远古的身影。制作发簪的材质可以分为角、骨、金、玉、象牙、竹、木等。而从制作工艺上分,也有镂刻、累丝、镶嵌等。

古人对发簪还有多种的叫法,如钗、扁方、步摇等。簪在古代是男女通用的,杜甫有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皇帝在节日里赐给大臣的礼物通常是簪。古代时规定罪犯不许带簪,就是贵为后妃,如有过失,也要退簪。簪还象征着等级与尊严。

步摇──《释名》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动摇也”。以黄金为首,如桂枝般相缠,下垂以珠,行则动摇,凸显行步动态之美。

5.示范分析

耳饰:不同形态的耳饰可以调节人们的视觉,达到美化形象的目的。

教师分析人物的脸型,示范耳饰造型带给人们的视觉变化。

6.审美体验

运用铜丝你可以制作什么饰物,选择哪些制作工艺?

多变的色彩导学案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通过搜集相关材料及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自主探讨,积极合作,运用色彩与堞材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在了解彩色基本常识的基础上,进行形式多样的色彩构成练习。

难点是利用媒材进行设计和表达。

课前准备

(1)教具:色彩基础知识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多媒体器材。

(2)学具:课前收集相关媒材,准备绘制工具及水粉颜料。

教学过程设计

利用现代电教手段,引导学生赏析。组织学生丰动探讨多变的顾色,激发学生设计、绘制、展示的热情。第一课时探讨、学习。第二课时设计、绘制、展示。

(1)导入。

①通过多媒体在大屏幕上播放日常生活中缤纷的色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视觉印象。

a、花卉、蔬果的色彩;

b、自然界季节变化中的色彩;

c、建筑物的色彩

d、服装的色彩;

e、工业产品的色彩。

②结合所观看的图像,感受绚丽多变的色彩带给我们视觉的享受。

(2)组织讨论。

师生共同参与,营造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

①选择一组图像中的色彩,组织学生讨论。

②色彩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传递着视觉信息,波及我们的心灵。

③促进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感想。

(3)利用多媒体课件传授色彩基础知识。

①英国科学家牛顿揭开光色之迷。了解红、橙、黄、绿、青、蓝、紫顺序排列的光谱和牛顿色坏。

②色彩与光的关系。色彩是以光色为主体而客观存在的。

③三原色。色光三原色为红、绿、蓝。颜料三原色为红、黄、蓝。

④色相、纯度、明度。

(4)通过观察和调色练习感知

色彩的特性。

①运用课件,演示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及同类色、类似色、对比色、互补色。

②学生作色彩明度或色相渐变练习。

(5)选择课前收集的媒材进行色彩练习。

①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

②以自由组合的形式,讨论制定涂色方案,重新设计所收集媒材的色彩。

③通过绘制展示自己的创意和个性。

(6)展示点评。

①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要叙述。

②教师以赞许的语言进行点评。

五、作业展评小结

因式分解导学案_教案模板


课题:8.5因式分解

学习目标

1、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以及它与正式乘法的关系。

2、能确定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会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学习重点:能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学习难点:确定因式的公因式。

学习关键,在确定多项式各项公因式时,应抓住各项的公因式来提公因式。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计算

(1)、n(n+1)(n-1)(2)、(a+1)(a-2)

(3)、m(a+b)(4)、2ab(x-2y+1)

二、自主学习

1、阅读课文p72-73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知识点一: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__________的形式叫做____________,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__________。

(2)、知识点二:由m(a+b+c)=ma+mb+mc可得

ma+mb+mc=m(a+b+c)

我们来分析一下多项式ma+mb+mc的特点;它的每一项都含有一个相同的因式m,m叫做各项的_________。如果把这个_________提到括号外面,这样

ma+mb+mc就分解成两个因式的积m(a+b+c),即ma+mb+mc=m(a+b+c)。这种________的方法叫做________。

2、练一练。p73练习第1题。

三、合作探究

1、(1)m(a-b)=ma-mb(2)a(x-y+2)=ax-ay+2a,由上可知,整式乘法是一种变形,左边是几个整式乘积形式,右边是一个多项式。、

2、(1)ma-mb=m(a-b)(2)ax-ay+2a=a(x-y+2),由此可知,因式分解也是一种变形,左边是_____________,右边是_____________。

3、下列是由左到右的变形,哪些属于整式乘法,哪些属于因式分解?

(1)(a+b)(a-b)=a-b(2)a+2ab+b=(a+b)

(3)-6x3+18x2-12x=-16(x2-3x+2)(4)(x-1)(x+1)=x2-1

4、准确地确定公因式时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关键,确定公因式可分两步进行:

(1)确定公因式的数字因数,当各项系数都是整数时,他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公因式的数字因数。

例如:8a2b-72abc公因式的数字因数为8。

(2)确定公因式的字母及其指数,公因式的字母应是多项式各项都含有的字母,其指数取最低的。故8a2b-72abc的公因式是8ab

四、展示提升

1、填空(1)a2b-ab2=ab(________)

(2)-4a2b+8ab-4b分解因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分解因式4x2+12x3+4x=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2a(a-2b+3c)

2、p73练习第2题和第3题

五、达标测试。

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哪些是整式乘法?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两者都不是?

(1)ax+bx+cx+m=x(a+b+c)+m(2)mx-2m=m(x-2)

(3)2a(b+c)=2ab+2ac(4)(x-3)(x+3)=(x+3)(x-3)

(5)x2-y2-1=(x+y)(x-y)-1(6)(x-2)(x+2)=x2-4

2.课本p77习题8.5第1题

学习反思

一、知识点

二、易错题

三、你的困惑

第讲物质的组成导学案相关教学方案


第11讲物质的组成考情分析考点内容年份题型题号分值考查方式1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填空及简答题29(5)1以开放性题的形式考查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所表示的意义2化学式的书写及读法、意义选择题42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化学用语的书写选择题32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化学用语的书写选择题22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化学式表示的意义3化合价及应用选择题6(c)0.5以选择题中一个选项的形式考查化合价的判断4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选择题5(c)0.5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比纵观近几年河北中考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为主,占试卷分值约为3分左右,化学式及化合价是本课时复习的重点。预计XX年河北中考中元素的分类、物质的组成及化合价的应用题仍是考查测重点,有关化学式表示意义的试题可能会出现。纵观近几年河北中考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为主,占试卷分值约为3分,化学式及化合价是本课时复习的重点。预计XX年河北中考中元素的分类、物质的组成及化合价的应用仍是考查的重点,有关化学式表示意义的试题可能会出现。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1.元素是具有相同________(即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1)性质:①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它只能组成物质,而不能构成分子或原子;②元素只讲______,不讲______;③化学变化中,元素的______和______保持不变。(2)分类:元素可分为______元素、______元素、________元素三大类。(3)含量:①在地壳中,______最多,其次为硅、铝、铁等元素。②在空气中,______最多,其次是______。③在生物体细胞中,______最多,其次是碳、氢元素。(4)书写: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元素,若第一个字母相同,就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5)元素符号的意义①宏观:表示一种______;如o表示氧元素。②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________;如o表示氧原子。③金属、稀有气体和部分非金属的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这种物质;如na、he、s。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原子元素定义________中的最小微粒具有相同______________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区别①原子是微观概念,既可以论种类又可以数个数。②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铜由铜原子构成)①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论数目。②元素组成物质(例: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联系①原子的________决定元素的种类。②原子的____________决定了元素的性质。③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同类原子的总称3.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________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①每—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对于每一格,均包括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此外在元素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做了区分。如图中“11”表示________,“na”表示________,“钠”表示________,“22.99”表示____________。②每一横行: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有7个周期。③每—纵行:周期表的18个纵行中,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共有16个族。(2)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化学式的书写及读法、意义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2.化学式的意义(以h2o为例):分类意义实例宏观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组成元素微观①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②表示物质的分子构成③表示物质的1个分子构成如:表示2个水分子表示每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3.化学式的读写物质类型化学式的写法化学式的读法单质金属__________________铁—fe元素名称:铁稀有气体氦气—he“某气”:氦气非金属固态硫—s元素名称:硫气态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出表示分子中________的数字。如:氧气—o2,氮气—n2,氢气—h2“某气”:o2—氧气化合物氧化物氧元素符号在____,另一种元素符号在____。如co2、fe3o4等从右向左读作“氧化某”或“几氧化几某”:co2—二氧化碳,fe3o4—四氧化三铁金属和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金属元素在____,非金属元素在____(金左非右)。如:nacl、ki等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如:nacl—氯化钠化合价及应用1.化合价的一般规律:(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①氧元素通常显________价,氢元素通常显________价;②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________价,非金属元素显________价;③一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2)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________。(3)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2.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1价k、na、h、ag、nh+2价ca、mg、ba、zn、cu-1价cl、oh-、no-2价o、s、so、co3.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的书写有一定的区别:化合价离子表示方法用+1、+2、-1、-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1”不省)用+、2+、-、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1”省去)实例、na+、cl-、oh-、ca2+联系与区别同种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和离子电荷通常在数值上相等,位置不同,正、负号的写法不同【归纳总结】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的书写可简记为:头上长着化合价,离子右肩挎数码(相机)。有关化学式的计算解题时要抓住两个关键量,即相对原子质量和各原子个数。1.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____________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在化合物ambn中,它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温馨提示】(1)元素符号与数字之间在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时须用“×”号,元素符号之间在计算时须用“+”号;(2)化学式原子团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其个数,计算时可先求出一个原子团的相对质量,再乘以其个数。2.求物质中各原子或离子个数比【温馨提示】查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如在计算cu2(oh)2co3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时,不能与元素的质量比混淆而写成m(cu)∶m(o)∶m(h)∶m(c)=(64×2)∶(16×5)∶(1×2)∶(12×1)=64∶40∶1∶6。3.计算组成该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根据化学式先计算出物质中所含元素各自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依据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列出比例式,再化简成整数比值。在化合物ambn中,a、b两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馨提示】由于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所以要注意解题的格式,如在计算硝酸铵(nh4n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时,不能写成2n∶4h∶3o或n2∶h4∶o3,要写成m(n)∶m(h)∶m(o)。4.计算纯净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先根据化学式计算出相对分子质量,再算出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其数学表达式为某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化合物ambn中,a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点1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河北)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碘的一格,请写出从中获取的一条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从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以知道左侧数字代表原子序数(或质子数),右侧符号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为元素名称,据此可判断元素是否为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在该格的最下面,但其单位不是克。元素周期表中一个格包含的信息有: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知道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知道表中每一个标注所代表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保定二模)“善存”片富含维生素及钾和镁等,钾和镁指的是()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2.(·滨州)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第一字母相同的一组是()a.氯、碳、钙、铜b.氢、汞、铁、银c.钠、镁、氧、氮d.锰、硫、锌、钡3.(·烟台)科学家研制出以锶原子为钟摆的“晶格钟”成为世界上最精准的钟。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甲乙a.sr为金属元素b.乙图中x=2c.锶原子的质量为87.62gd.锶原子的质子数是38命题点2化学式的书写及读法、意义(·石家庄桥西区基模)亚油酸(c18h32o2)具有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及油脂的作用。下列有关亚油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亚油酸属于氧化物b.亚油酸由三种元素组成c.每个亚油酸分子中含一个氧分子d.亚油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0g思路点拨:氧化物的特点为“一物两素氧元素”;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不能由分子构成;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把握。(1)“质”的方面:包括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一般有以下五种模式:①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②物质是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③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④物质中原子个数比为右下角的数字比;⑤一个分子是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的。即分子强调个数,原子再强调个数。(2)“量”的方面:①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注意单位不是g;②该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注意不是化学式中右下角的数字比(表示原子个数比);③该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4.(·乐山)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过氧化氢:h2o2b.纯碱:naohc.硫酸铝:also4d.氯化铁:fecl25.(·唐山路北区三模)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能破坏面粉中叶酸等微量营养素,增加人的肝脏负担,过氧化苯甲酰的化学式为c14h10o4。下列关于过氧化苯甲酰的说法错误的是()a.过氧化苯甲酰中含有1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b.过氧化苯甲酰属于有机物c.过氧化苯甲酰由三种元素组成d.过氧化苯甲酰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9.4%命题点3化合价及应用(·石家庄市内四区毕业联考)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溶解黄金后得到一种物质:haucl4(四氯合金酸)其中金元素(au)的化合价为()a.+1b.+2c.+3d.+4思路点拨: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为零,按“标已知、设未知、列式子、和为0、解出来”的步骤解答即可。解此类题的依据是: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解题的关键是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当判断元素的化合价时,有时题中未给出物质的化学式,正确写出化学式也是解题的关键。6.(·承德一模)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广泛用于拉制灯丝,有“光明使者”的美誉。冶炼金属钨所用的白钨石中的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4),钨酸钙中钨的化合价为()a.-6b.+4c.+6d.+77.(·重庆b卷)笑气是人类最早应用于医疗的麻醉剂之一,笑气是氮的一种氧化物,该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笑气的化学式为()a.n2b.n2oc.n2o3d.no2命题点4有关化学式的计算(·石家庄十八县基础摸底联考)尿素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高效氮肥,它的化学式为co(nh2)2。尿素化学式:co(nh2)2净重:50kg/袋含氮量:45%化工集团公司(1)尿素co(nh2)2是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2)尿素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3)每袋商品尿素含氮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kg。(4)尿素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精确到0.1%)。(5)某化工公司生产的尿素外包装标签如图所示,该尿素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按一级品出售[市售尿素中,co(nh2)2含量在96%以上为达标一级品]。思路点拨:尿素co(nh2)2是由c、o、h、n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4+2)×2=60。根据商品标签可知,每袋商品尿素含氮元素的质量为50kg×45%=22.5kg。尿素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2)/60×100%=46.7%。每袋商品尿素中co(nh2)2的含量为45%/46.7%×100%=96.4%,故可按一级品出售。解题时要抓住两个关键量,即相对原子质量和各原子个数。8.(·扬州)肉桂酸的分子式为c9h8o2,下列关于肉桂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3种元素组成b.相对分子质量为19c.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c、h、o的质量比为9∶8∶29.(·石家庄桥西区联考)氨基酸是形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某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9,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5.73%,则一个该氨基酸分子中含有的氮原子个数为()a.1b.2c.3d.4第11讲物质的组成一、选择题1.(·无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ob.alc.sid.fe2.(·泰安)日本福岛核泄漏的成分有碘-131和铯-137等。碘元素与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最外层电子数不同d.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3.(·雅安)偏钛酸钡(batiox)因其显著的“压电效应”而广泛应用于超声波发生装置中。已知偏钛酸钡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其化学式中x的数值是()a.1b.2c.3d.44.(·唐山路北区二模)如图所示的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元素原子序数是12b.镁原子的核内有24个中子c.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d.镁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可以显+2价或-6价5.(·宜昌)下列物质的化学式读法错误的是()a.fecl2读作氯化铁b.mgcl2读作氯化镁c.agcl读作氯化银d.alcl3读作氯化铝6.(·厦门)含硫元素物质间发生转化:sso2so3h2so4al2(so4)3,其中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邯郸二模)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错误的是()a.属于有机物b.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1个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8.(·泸州)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结构和性质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下表列出的是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部分信息未列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元素namg①sip②c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1234567原子半径(10-10m)1.861.601.43③1.101.020.994最高正价最低负价+1+2④+4-4+5-3⑤+7-1a.⑤处的最高正价是+6,最低负价是-2b.③处的数值介于1.10和1.43之间c.第三周期元素(na—cl)的最高正价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d.元素①的原子序数是13,①和②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s二、填空及简答题9.(·山西)(1)用化学用语填空:氢元素________;2个氢分子________;氢离子________;碳酸中氢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2)“老陈醋”是山西特产,其中含有3%~5%的醋酸,醋酸也称乙酸,化学式为ch3cooh,ch3cooh表示的意义有:①________;②ch3cooh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10.(·济宁)请按要求用符号完成下面问题:(1)由一种原子构成的两种不同分子________;(2)由一种原子形成的两种不同离子________;(3)由两种原子构成的两种不同分子________;(4)含有两种原子的两种不同离子________。11.(·株洲)混盐一般是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如ca(no3)cl。漂白粉中有一种混盐caocl2(其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1)已知caocl2中的一种酸根离子是次氯酸根离子(clo—),则另一种酸根离子对应的酸的化学式为________。若将该混盐改写成如ca(no3)cl的形式,其化学式可表示为________。(2)在ca(no3)cl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12.(·南京)物质之间存在联系,找出联系、发现规律是我们学好化学的一种基本方法。(1)请你仿照下表中的示例,找出co2、ch4、c2h2(乙炔)、c2h4(乙烯)这四种气体之间存在的另外两个规律并排序。规律排序示例:标准状况下,密度由大到小co2、c2h4(乙烯)、c2h2(乙炔)、ch4(2)某气体由ch4、c2h2、c2h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下列对该气体组成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a.该气体中一定含有c2h4b.该气体中一定没有ch4c.该气体中可能含有c2h2d.该气体不可能同时含有ch4、c2h2、c2h413.(·兰州)苯甲酸钠(c7h5o2na)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中。请计算:(1)c7h5o2n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2)c7h5o2na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3)14.4g苯甲酸钠中含有钠元素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1讲物质的组成考点解考点11.核电荷数质子数(1)种类个数种类质量(2)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3)氧元素氮元素氧元素氧元素(5)元素一个原子2.化学变化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3.(1)原子序数(或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或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考点2水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的一个水分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用元素符号表示原子个数右左左右考点3-2+1正负00考点41.相对原子质量3.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00%a的相对原子质量×的相对分子质量×100%各个击破例1碘的原子序数是53(或碘属于非金属元素)例2b例3c例4(1)四(2)60(3)22.5(4)46.7%(5)可以题组训练1.d2.a3.c4.a5.a6.c7.b8.a9.a整合集训2.a3.c4.a5.a6.a7.b8.d2hh+co3(2)①醋酸②40%(1)o2、o(2)fe+、fe+(3)h、h(4)so、so(1)hclca(clo)cl(2)+5(1)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c2h2、c2h4、ch4、co2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总数由多到少c2h4、ch4、c2h2、co2(2)c13.(1)144(2)21∶8或84∶32(3)14.4g××100%=2.3g

第讲物质的变化性质导学案的教学方案


第12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内容年份题型题号分值考查方式1物质的变化选择题102以常见的实验、生活、自然现象为对象,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物质的变化选择题102以常见的生产、生活现象为对象,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物质的变化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选择题102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本讲内容在XX年我省中考中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在考查本单元知识时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并结合常见的生产、生活现象,生活常识对考点进行考查,占试卷分值为2分,预计XX年我省中考仍然会延续以前的形式,且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可能性比较大。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____________的变化本质区别没有________生成有________生成微观变化构成物质的粒子本身____________,变化的是粒子的______构成物质的粒子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的粒子宏观现象通常在______和______方面发生改变常伴随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及吸热、放热、发光等能量变化举例水的三态变化、玻璃破碎等木炭燃烧、钢铁生锈等联系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过程中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______同时发生化学变化【温馨提示】爆炸、变色、发光、放热等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锅炉、气球等因压强过大而发生爆炸,清水中滴入红墨水,电灯泡发光、放热等都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发生_____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___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确定方法直接观察或用物理方法利用化学变化来观察和测定性质内容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燃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稳定性、氧化性等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温馨提示】物质的性质的描述在物质变化的基础上增加了“可以、不可以”“能、不能”“容易、不容易(难)”“具有”等词语。如铁生锈为化学变化,而铁容易生锈则为化学性质。描述物质变化时一般表示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多用“变成了”“生成了”等词语。命题点1物质的变化(·河北)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水通电分解b.物体热胀冷缩c.手机电池充电d.植物光合作用思路点拨: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手机电池充电过程中消耗了电能,将电能转化为蓄电池的化学能储存在电池中;植物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机物和氧气,以上变化过程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关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1.(·邯郸一模)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熔化b.升华c.爆炸d.燃烧2.(·河北)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给轮胎打气b.粮食酿成酒c.铁水铸成锅d.过滤粗盐水3.(·安徽)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命题点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河北)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b.钨用于制作白炽灯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氦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思路点拨: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是利用镁和氧气反应的性质;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的性质;氦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是利用氦气不活泼的性质;利用钨的熔点高这一性质制作白炽灯丝。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4.(·邯郸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气焊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d.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5.(·石家庄裕华区毕业模拟)在我们身边化学无时无处不在,下列洗涤方法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无水酒精清洗手机屏幕b.含烧碱的洗涤剂去除油烟机上的油脂c.清水洗涤衣服上的白色汗渍d.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迹6.(·石家庄十八县重点中学联考)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用于去除油污b.用碳素墨水写文字档案,便于长期保存c.石墨的导电性比铜差,故可用作半导体d.钨丝的熔点高,可用于制作白炽灯的灯丝第三单元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2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选择1.(·张家口一模)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如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2.(·广东)下列过程是通过物理变化获得能量的是()a.水力发电b.煤燃烧发电c.炸药爆炸开山修路d.汽油燃烧驱动汽车3.(·娄底)下列描述中表达的是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能升华b.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变质d.水蒸发产生水蒸气4.(·石家庄二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用水作为暖气的传输介质c.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资料d.用氮气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5.(·扬州)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表述错误的是()a.铝可用作导线b.医用酒精可用于杀菌消毒c.氢氧化钠可用作调味品d.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6.(·廊坊广阳区二模)下列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固体析出b.敞口放置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有白色固体析出c.浓硫酸溅到木材上,木材变黑d.长期掩埋于地下的铁器上产生红褐色斑点7.(·石家庄十八县基础摸底联考)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鸡蛋清凝固铝制品压制铝箔b.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燃放烟花c.铁水铸成锅灯丝熔断d.粉笔写字食醋除水垢8.(·佛山)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用途等说法正确的是()①干冰用于人工降雨②石墨可作电极③氧气可用作燃料④氢氧化钙能改良酸性土壤⑤kno3属于复合化肥⑥生活中可用氢氧化钠来除去炉具上的油污,也可治疗胃酸过多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⑥9.(·佛山)XX年5月16日,山西省阳城县某化工有限公司发生一起二硫化碳(cs2)泄漏事故。二硫化碳是一种易挥发、易燃、有毒、难溶于水的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硫化碳中硫的化合价为-2价,它属于氧化物b.二硫化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发生化学反应c.二硫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应该密封保存d.二硫化碳泄漏后,可用水稀释溶解除去10.(·烟台)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错误的是()物质用途性质a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d洗洁精洗涤油污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二、填空及简答题11.(·天津)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①氮气②盐酸③淀粉④熟石灰⑤金刚石⑥氯化钾,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1)可用作钾肥的是________;(2)可用来裁玻璃的是________;(3)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________;(4)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___;(5)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__;(6)米和面中含有的糖类物质主要是________。12.(·济宁)下面几种物质的具体应用,分别利用的性质是:(1)干冰用于人工降雨________;(2)“金粉”(黄铜粉)用于装帧烫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紫甘蓝汁液用作酸碱指示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浓硫酸用作干燥剂__________。第三单元第12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解读考点1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其他物质其他物质没有发生变化间隔发生了变化其他物质状态形状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一定不一定考点2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气味状态硬度密度熔各个击破例1b例2b题组训练1.d2.b3.c4.b5.b6.c整合集训2.a3.c4.b5.c6.b7.d8.c9.c10.a(1)⑥(2)⑤(3)②(4)④(5)①(6)③(1)易升华(2)具有特殊的颜色和金属光泽(3)遇酸碱发生特定的颜色变化(4)具有吸水性

第1课社戏教案_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一)读出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情感味。(二)品出人物描写所展现的人情美。(三)悟出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作者情。二、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渲染导入课前播放绍兴社戏的投影片,配上一段江南社戏的乐曲,教师简要解说。同学们,今天我将和你们共同进行一次文化之旅。作为本次行程的导游,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请看:这是一座戏台,在江南这种建筑司空见惯,但唯有这座戏台与众不同,它因中国一代文豪鲁迅的一部作品《社戏》而闻名。这座戏台上到底上演了一出怎样的社戏呢?鲁迅又生发了怎样的感时情怀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社戏》。学生倾听欣赏画面引领学生感受江南社戏的内容,为下面的文化之旅做好铺垫。读与感1.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社戏》的主要内容吗?2.文章描写了一件看社戏的故事,你觉得那出社戏好看吗?

3.既然这出戏如此不好看,文章的

结尾是怎样写的?1.学生根据昨天预习情况,迅速组织语言概括回答。2.跳读课文,找出能证明这出戏不好看的句子或词语。3.学生齐读课文,品读社戏难忘的原因。此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以便安排下一环节读文章的时间,并鼓励学生学会预习。从“不好”与“好”的反差,抓住一个问题切入点——即文章的结尾,从而突破全篇的解读。赏与评1.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请为他们分别起绰号,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提示:可从人物的相貌、性格、身份、职业等方面思考。)2.找出文章中景物描写的段落,读出景物之美。1.学生进行人物性格的分析,赏析人物性格的纯朴和善良之美。2.学生自读,小组合作读,推荐展示、竞争读。学习《水浒传》起绰号的方式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语文学习的能力,并让小组之间采用评比的方式,评比三个智多星。最后归结到小说塑造鲜活人物的方法——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引领学生用朗读的方式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并学会用“轻、重、快、慢”的方式朗读。品与析你认为还原后的小说《社戏》一文除了表达对故乡纯朴民风和优美景色的怀念,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小组合作研讨,每组推荐代表发言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突破,扩大学生的视野,认识鲁迅的两部代表作《朝花夕拾》和《呐喊》的区别,同时穿插背景材料,认识那时鲁迅的内心世界辨与思三分钟时间让学生的思维沉静下来,思想沉淀下来,整理本节课的收获,包括情感和知识两个层面。学生整理收获。让学生跃动的心灵在课堂结束时安静下来,让各学生梳理自己的情感和收获,带着沉沉甸甸的收获或者一种探寻的好奇走出课堂,探索课堂以外的语文结束引用一副对联:千米画卷有社戏,万般风骨存呐喊。作业:课下请大家自行浏览《朝花夕拾》和《呐喊》。学生倾听、感受、联想。课堂永远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起点,真正的语文在课堂以外,所以每篇文章一定要了解当时作者的写作初衷,并要与今天的生活共撞和共鸣,同时一定引领学生走近作者,走进历史,更要走向未来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3351.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